2017 年汽車圈 / 汽車行業內有哪些事件最讓你記憶猶新?
姊妹問題:
2017 你是否買了 / 換了新車?有怎樣的故事分享?
2017 有哪些交通事件 / 事故曾給我們警示?
2017 年有哪些汽車科技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會被載入史冊?
2018 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車?
2017 年賽車圈發生了哪些重大或備受關注的事件?
2017 年電動汽車革命浪潮中,你更看好誰(車型或公司)?www.zhihu.com本問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2017 年度盤點」,更多討論歡迎關注。
樓上各位高票答主從數字與動物互撕,到領克威馬蔚來發新車說了個遍,都總結的很到位,我就不從OEM和行業角度再畫蛇添足了,在此想說點2017年的個人感受。
2015年到2017年經過一系列折騰後我又陰差陽錯地回到了讀碩士以前就職的零部件供應商,主攻方向雖然還是汽車聲學,但是這回進了預研部門。
- 原聲學部門的老闆在吃午飯時談起對未來幾年進氣系統量產項目的擔憂,直接表現為各主機廠進氣系統項目的Peak Volume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各類如『德國20XX年禁售內燃機』、『中國將20XX年禁售內燃機提上日程』等謠言和『2018年斯圖加特市內對沒有達到歐6的汽車禁行』等真實信息的一遍遍吊打下,依附在動力總成上的零部件供應商還在苟延殘喘,哦不對,還在發揮餘熱。
- 不太會吹牛的CTO在對量產部門的同事們開的Betriebsversammlung大會(一個季度一度的吹X大會)上說,只要電池的能量密度不夠高(高是有多高?),電動車裡程提不上去(純電里程多少是多?)和德國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沒法真正遍布全德的情況下,內燃機一定還會是汽車的心臟,至少増程器的生意我們還能做。然而在開完量產部門同事的狼性文化大會(好玩的是CTO真姓Wolf),下一周的周一他來參加預研部門的周例會,捉雞地詢問電池Thermal Management系統、電車HVAC聲學系統、燃料電池水汽分離器等預研項目的進度。
- 脫離發動機聲學以後發現發動機只是聲學的一個對象,因為例如階次、諧振等問題同樣會在風扇激勵下出現,這樣說起來做電車的室內空調雜訊,不過是換個對象,掌握了研究方法後,功不唐捐。
- 記憶猶新的事其一。上周四是2017年預研部門一年一度的部門聚餐。羊毛出在羊身上,往年這可是公司犒勞員工的好機會,我們也當然不會放過老闆,一定是要大吃特吃大喝特喝的。然而今年老闆臨走時說自己買單。
看著30多歐的賬單,我想這就是汽車行業轉型期內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營業額沒啥增長或者有所下降的最直接體現了。(30歐我能吃多少個D?ner啊摔你早點說啊。。) - 記憶猶新的事其二。12月18日是我2017年的最後一個工作日。這天早上開周例會,在專門做Benchmark的原脫髮、現禿頂哥們兒說起電池溫度系統的管理項目時,我多問了一句,既然電池壽命和放電深度有直接關係,能不能在電池快報廢時回收,安裝新的Akku上去?他信誓旦旦地說結合他查到的資料,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家OEM能落地可更換電池的設計,例如Tesla量產的model S, X, 3的底盤底部就被焊上了整塊鋁板blablablabla……我說,『中國有家公司叫Nio,剛發布了量產車ES8, 你說不能做的更換電池它都做到了唉』。典型德農的大腦似乎是不允許在自己得意領域內存在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至少這位工友對自己收集信息的能力很自信,但旁友儂輸就輸在沒學中文上啊=血=。拿出手機搜索完畢後,不出意料地,他提出了更換電池的技術可行性和更換電池會帶來的用戶成本增加等問題,那麼我當然,嗯,沒法一一解答,只是告訴他,有這麼個公司這麼輛車這麼件事兒,FYI. 然而想說服德農接受來自他們從未去過的第三世界國——中國的中國工程師的論述,光靠酷炫的發布會是不可行的。竊以為蔚來有此設計實在大膽,期待ES8量產的同時(雖然是江淮代工),自然也希望它能大賣。其實ES8是否大賣與我無關,因為誰也不能否認它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成為了我國互聯網造車的里程碑。(P.S.:旅德汽車零部件中文母語從業者或在這一波競品分析信息挖掘領域恐成最大贏家。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我挖了個坑給他跳…誰讓你老欺負我德語不好)
圖片來源:Wechselakkus bei Elektroautos: Das Konzept ist tot
2017年我在德國經歷了世界汽車行業的信息爆炸。和年長一些的工友們聊過未來在汽車行業內的選擇方向,我說嘗試各個方向最後還是選擇了汽車聲學,其實我很迷茫。而他們卻認為我不需要那麼著急回來,先在外面繼續把基礎打好。
我只是掙扎著想在自己的領域裡活出點不一樣。
——19.12.2017
樓上各位工友從汽車行業的大格局出發,基本上已經把汽車行業或者說汽車圈裡的大事小事說盡了。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一個根植於汽車行業的具體的人,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工程狗,也就是我自身出發,談一談2017年的汽車行業的變化。
2017年,我所在的公司國外股東方,把我所在的事業部賣掉了。國外母公司的理由是,隨著汽車電動化的浪潮,公司要更加專註於自己的優勢領域,我所在的事業部僅僅在歐洲是第一,和公司在某一項領域做到全球第一或者第二的發展戰略不符。另外,我所在的事業部,不是一個高附加值的產業,利潤率低。公司老闆掐指一算,不然賣掉吧,換來的錢正好可以還清公司債務,使公司更好的面對這一波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
所以從這一年開始,我就不得不面對,自己的老闆離職,同事離職,企業業務獲取裹步不前,說好的項目,培訓機會,不了了之。儘管老闆們不是出面安撫大家情緒,但是我所在的這家合資公司要被賣掉的信息甚囂塵上。
面對這樣的境遇,又想起工友們平時閑聊的時候的一個概念,「結構性失業」,我是不是也要結構性失業了?每次聽到某個同事離職,或者老闆再一次安撫大家的時候,我總是會這麼問自己。也就是這個時候,我開始系統性的梳理我所在行業的信息。包括各大行業巨頭未來的發展戰略,創新戰略,整體布局。國內,國外的競爭對手們,在做哪些產品,研發那些新的技術,應用那些新的工藝。
大概經過半年的時間,我給自己定了目標,以後再不做塑料殼子了,職業目標就定為輕量化汽車零部件開發,短期內專註於複合材料產品開發,未來要拓展到碳纖維複合材料,鋁合金,鎂合金等主流輕量化產品開發。
在這段時間內,不斷有橄欖枝遞過來,要不要來我們公司做塑料殼子,給BBA做哦,給特斯拉做哦,半年時間在慕尼黑研發中心,半年時間在上海,待遇從優……糖衣炮彈很多,誘惑很多,機會也很多。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既然我選擇了技術職業發展道路,那麼未來,我的職業一定要和新能源掛鉤,要契合汽車電動化的大潮,要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汽車技術發展中有一席之地,這樣自己的職業發展才能遞進發展。
最後的最好,都快年底了,有一個機會擺在了面前,自己喜歡的方向和領域,也是擅長的領域。離家有點遠,待遇還行,崗位還行。要不考慮一下?然後最後就成了,離開了生活了兩年多的城市,踏上了陌生的土地,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2017年,不知不覺地,汽車行業的發展,帶動著讓我改變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我想,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在不斷的調整自己,適應新的發展格局。這,對我來說記憶猶新,下決定的那晚的情形,和原來同事的告別晚宴,來新的城市的高鐵上等等,都記憶猶新。到2018年,也將會有很多人經歷同樣的事情,擁抱變化,方能引流潮流。加油吧,各位工友們。
瀉藥
去年,我回答了同樣的題目: 何先生:2016 年,汽車行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技術?
既然都在說車,那我就來說說這一年汽車圈的政策好了
1,國五排放法規與國六排放法規的更替
說排放法規是國家對於碧水藍天的追求一點也不為過,正是這麼多年排放法規的不斷升級,才有了內燃機技術的更新換代。
2017年底國五要初露鋒芒,同時國六排放法規也在計劃之中。當然歐盟早就在2009年開始實施歐五排放標準。
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五階段)
對於乘用車而言,相比國四排放法規,國五法規對氮氧化合物的要求降低了25%,也新增了對顆粒量排放的要求。
同時,國六排放法規也同時發布。
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
國六排放號稱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排放法規,相比國五,國六的排放法規變化還挺大:
- 更加加嚴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了汽油機顆粒物數量測量的要求;
- 同時變更了試驗測量循環,原來是溫和的NEDC測量循環,現在是更加動態的WLTC循環;
- 對車輛道路實際行駛污染物排放(RDE)提出了要求
國六排放法規分為兩個階段分別實施,國六a將於2020年實行,國六b將於2023年實行。
2,雙積分政策
六月,工信部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
雙積分政策從國家層面體現出對新能源產業路線的鼓勵與引導。同時還要確保2020年產銷新能源汽車500萬輛的目標。
這個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對於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
何先生:為什麼說電動車淘汰內燃機是大勢所趨?
雙積分政策是最嚴厲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對傳統內燃機的油耗絲毫不放鬆,同時促進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續航里程越高的汽車就能夠獲得越高的積分獎勵。積分不達標的車企將面臨巨額的罰款,這一政策甚至引發了歐洲汽車產銷大國的外交抗議,這會嚴重損害他們的在華利益。
在此重壓之下,外資企業在華紛紛尋找合作夥伴來建立新能源合資公司,比如眾泰和福特成立合資公司生產純電動汽車,以此獲得足夠的積分來讓他們銷售汽油車。
3,新能源補貼退坡
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該通知明確提出,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將下降20%,同時還將要完善現有的補貼政策。
這一政策的出台,對於提高新能源車生產水平和質量有很大作用,將打擊那些騙取國家補貼的低端電動車企業,對於認認真真做電動車的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利好。
4,國內第一張自動駕駛路試牌照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
自動駕駛最難問題,公開道路測試合法性的問題終於在北京得到了解決,12.15北京交通委員會發布了自動駕駛道路測量辦法,表示經過批准的測試公司可以在公開道路進行測試。
半年前,百度李彥宏乘坐自動駕駛車輛在北京街頭被罰款,而現在春天來了,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正大光明上路了,很快在其他的大城市就會陸續跟進,效仿北京做法。
以前國內企業總是在國外做測試,現在已經有一些企業表示將考慮公司研發中心遷到國內,這對國內相關領域的人才都是利好。
另外: 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2017也正式發布:《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正式發布--聚焦節能、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年度標誌性進展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有興趣可以自行查找,等我找到電子稿再貼上來。
我將持續更新此回答.....
中國汽車企業開始向造好車的方向努力。
長城做vv7,吉利做領克,蔚來做EP9,ES8,甚至倒下的樂視。
中國的乘用車過去一直是個茶几,充滿了悲劇和慘劇。
一直到前幾年,偌大一個中國,堂堂世界GDP第二的國家,自主品牌的汽車,沒有自家的發動機!
大家都用東安三菱的發動機
偌大一個中國,不管奇瑞、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車型都是逆向抄襲的,區別僅僅是抄襲後拉皮不拉皮。
底盤、發動機、變速箱沒有一個能自主的,自主品牌的車能開著不壞就算良心,開幾年叮噹亂響是常態。
在最近幾年,先是比亞迪從逆向車轉到逆向發動機、變速箱了(雖然雙離合逆向大眾也是個悲劇),然後短短几年,自主都有了自己攢發動機的能力,雖然還離不開上游廠商,雖然相比豐田、賓士這些大廠的發動機還有差距(相當於訂製款和貨架款的差距),但是好歹解決了有無問題。
研發的車型都逆向抄襲,開始想辦法走正向研發,按照國際標準的研發流程在走的。
觀致雖然自己作死失敗了,但是吉利、長城都在探索一條正確的路。
長城的VV7是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不需要操控,要足夠大的後排空間,足夠長的軸距,要漂亮的外觀我都給你。技術檔次雖然不是很高,但是真正的體驗是不錯,你就在市內最快開到60公里時速,走走停停,VV7很舒服。
技術不行體驗補,用戶要的是用車體驗,這是正確的路子。這個路子走下去,中國汽車是有希望依靠性價比和體驗優勢走出國門的。
吉利的領克是另外一條路子,我沒技術不要緊,收購全套技術,讓有技術的團隊來開發,利用成熟的資源搭建供應鏈,按照中國的需求優化,開發國際水平的車。
其他自主品牌還是逆向一個熱銷車修改拉皮,車型的定義是人家給的,而領克的車型是自己定義的,這是正規戰,這個路子走通了,中國製造的汽車是可以與一線品牌真正比品質的。如果同品質同品牌力,中國製造再有成本優勢,這就是中國手機,中國家電佔領世界市場的路子啊。所以,我一直祝福領克。
蔚來是另外一條路,特斯拉的路。我沒技術沒關係,我有錢可以買一流團隊,電動車領域沒有那麼多行業壁壘,最好的電機,最好的電池包,最好的電控我能買到。我為什麼不能造世界一流的汽車?
蔚來EP9以一個中國車跑出紐柏林的好成績,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就在幾年前,沒有人敢做夢一個中國企業的車去跑紐柏林。
2017年,我已經依稀看到了未來中國汽車像中國紡織品、中國家電、中國手機一樣席捲世界的可能。
我希望有一天,中國能造出來有沃爾沃安全與環保,VV7的大小與舒適,ES8加速能力,雷克薩斯可靠性,漂亮外觀,同時又有低廉價格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
如同小米、華為、OPPO、vivo的手機,格力美的空調,海爾的冰箱,海信、TCL的電視一樣,橫掃全世界。
豐田、本田、大眾如同今天的索尼,夏普、西門子(估計很少人記得西門子當年做手機了)一樣,逐步退出汽車市場,去做上游的供應商。
我希望這個過程能快一點,也希望自己能為這個過程加速出點力。
看到大家都在講新車,新的技術以及新的創業公司,我想要講一講現在在傳統汽車行業的情況。
在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情況下,中國汽車行業的需求也會產生結構性的變化,需求變化也將導致產品的變化,產品的變化將會對準備不足的企業產生重大的衝擊。
目前我們可以預見的是,競爭力不足的傳統汽車企業都要被淘汰,而且為期不遠,這是我在之前汽車行業過冬的那篇專欄文章里提到的。
目前國家已經在各個層面,各種渠道釋放出了國資企業改革的信號,國有的企業如果競爭力不足,都將面臨調整和重組。
今年我們看到韓系和法系車的走衰,實際上就是競爭力不足的一種折射,而這兩系的合資股東呢?
北汽除了賓士一騎絕塵,其餘自主板塊乏善可陳。就連寄予厚望的寶沃也銷量下滑
東風的自主始終沒有出現爆款。
一汽的自主研發如何能夠符合大家對共和國長子的期望?
其他發展不盡如人意的企業諸如觀致,奇瑞這類企業已經到了被資本收購的地步。
企業調整勢必要國資先行。
2017年,一汽體系內的全體起立就是行業改革的前站和試驗田,隨之而來是所有競爭力不足的國資企業的大批量調整,據說在改革途中,病倒者有之,逃離者有之,後來居上者有之。同樣也有不甘,不平,身不由己。
同樣的事情也正發生或將要發生在各地的國資企業,只是早晚的問題。
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深刻的變革著行業。
電動車創業企業也將在不斷試錯中成功。
奉勸那些仍在四平八穩籠蓋之下的行業同行未雨綢繆,那些遭受衝擊的朋友們不要放棄希望。
行業之大,哪裡沒有容身之地呢?謝邀
行業內的大事已經有各位大V提到了,那我還是說一些和車子有關的事情吧。
1、Alfa Romeo入華
曾經在中國曇花一現的傳奇品牌再次踏足國內汽車市場。帶來的兩款車,一款是Giulia,一款是Stelvio。站在大眾消費品的角度,Alfa Romeo其實進來與否對普羅大眾的影響並不大,畢竟作為FCA集團下的品牌,同時也有著純正義大利血統的Alfa Romeo,一些獨特的東西可能不太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車子的可靠性、售後的費用與便利性這些方面。
但站在車迷或者車評人的角度,Alfa Romeo卻又是不可或缺的。在消費者至上的理念驅使下,廠家不可避免地要向消費者妥協,每一個品牌都如此,區別的只是多與少而已。而Alfa Romeo偏偏在這股大潮之下保留了一些讓人難以忘懷的偏執和純粹。反正Alfa Romeo就是這麼讓人又愛又恨,既愛快也愛壞,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自然會忽略。
2、中國品牌往高端突破的初級階段:VV7/VV5,領克01
中端以及高端市場一直是中國品牌不斷攀爬以求觸及的領域,以現時的情況來看,中端領域借著SUV的東風讓GS8、搏越慢慢有了一席之地,至於高端領域的話,長城和領克分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交出VV7/VV5以及領克01這兩份答卷。
VV7/VV5我沒開過,駕駛部分不作評價。但我承認WEY的樣子確實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例如屁股那四齣排氣管。說它浮誇也好,庸俗也好,消費者就是喜歡這套,包括內飾的質感也是長城一直的強項。從10月份VV7 8153台的銷量,或者說短時間來看,WEY的策略是成功的。
至於領克01我是參加了全國媒體試駕的,CMA平台的高起點確實讓這台車甚至超越了不少合資品牌的SUV,除了一些人機工程上的小細節我認為還有優化的空間外,整體的行駛品質、動力匹配、做工用料方面都找不到什麼硬傷。關鍵是價錢確實很有殺傷力,如果要問領克01和Q3、X1的差距還有多少,我想還是在品牌價值以及認知度這些方面了。
不過呢,無論網上針對VV多的批評也好抑或對領克01的讚美也好,對普羅大眾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能夠買到他們覺得價錢合適,同時品質又超出以往中國品牌的車子,起碼與合資品牌擺在一起對比,面子上一點都不會輸。
3、別再羨慕歐洲,其實2017年我們身邊已經有不少旅行車了
之前一直說國內沒旅行車可以選,要是國內生產或者進口肯定買的人,現在可以去付錢了。順便為您找來從4-159萬的旅行車,以後別再羨慕歐洲了。
不過呢,中級車除了進口的蔚攬以外,其實目前還沒有多少廠家敢涉足這裡。哪怕是通用也不敢貿貿然拿中級車市場來試水。相反,基於英朗而來的閱朗價格也不算貴,消費者也容易接受,風險還是比直接拿君威旅行版進來要穩妥一些。
4、這邊廂說完很多旅行車可以買,那邊廂卻說官方渠道86/BRZ不賣了
不賣的原因有很多,企業自身是逐利的,但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受到各種政策以及市場環境的影響。CAFC(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算一個,但歸根究底還是這些小眾車利潤低,進口成本高而已。
但並非說86/BRZ以後就買不到了,平行進口的渠道還是有的,哪怕是價格貴一些。不過,要是渴望車屁股橫著走的熱血少/青年/中年朋友,多出的那點錢相信阻礙不了它們的。噢對了,差點忘記還有那台「大後超,能把妹」的最親民的V6後驅車豐田銳志也停產了。這個事情告訴我們,把妹不能靠廠家,得靠自己。
5、Model3繼續跳票,不過Tesla帶來了卡車和1.9秒破百的超跑
都說PPT造車不可靠,跳票是常事,剛好Model 3這邊又跳票了,說好每月5000台的目標要到2018年頭才能實現。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即使跳票了,但Tesla還是有一大幫粉絲願意等。看來賈老闆還是得學學Elon Musk,光靠忽悠是沒用滴。
So,直至今年7月29日,Model 3首批30輛車全部內部消化。換言之,要是您下訂了Model 3,那麼預計比較長的時間內,您還是多上上官網看圖片解解饞吧。
不過好消息的是Elon Musk老闆帶來了這台百公里加速1.9秒的超級電動跑車:Roadster 2。參數我列一下:0-160km/h加速時間為 4.2 秒、400 米直線加速 8.9 秒、高速公路續航約 992km。另外,讓我嚇得差點扔滑鼠的是配備200 kWh的電池組,扭矩輸出10,000 N·m。只能感嘆一句,內燃機限制了我的想像。
噢對了,以後哪位有加塞卡車這種習慣的朋友恐怕得改改了,因為人家的百公里加速足以把很多小鋼炮都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我說的就是特斯拉那個純電動半掛卡車Semi。樣子什麼的我就不評價了,反正人家空載狀態下只需5秒即可破百。我只能再一次感嘆,原來只是看不到性能車和跑車的尾燈,現在連卡車的尾燈都看不到了。
今年我在車評圈學習了很多語法知識,比如really是個副詞不能用來修飾life這個名詞。
真該讓廠商多上上知乎,就知道原來在廣大「有知識、會思考、年薪百萬的知乎er」心裡,汽車媒體的位置原來這麼重要……
做個直播嘚啵嘚的份量原來比這一整年全球幾萬行業從業者、數百億研發投入都更讓人印象深刻……
這裡果然是個討論「知識」的社區,才不像隔壁weibo上只會「宣洩情緒」呢……
(然後被點名diss的頭部IP更是向廠商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扎到更多充值。被讚揚的頭部IP繼續吸引大量粉絲和熱度,兩方都求仁得仁,真是和諧社會……群眾也有地方安心吃瓜看戲,看完之後別浪費瓜皮,還得丟到對方陣營去呢。)
為了不被傳染「沒有幫助」,2017讓我記憶猶新的汽車行業大事我就憑記憶列幾件:
1、電動車來的遠比很多人想像中快。了解越多越深就覺能感覺到大潮撲在身上般近在咫尺。
蔚來就不說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和資本運作來打造品牌,第一款量產車ES8也馬上在12月發布售價——其實後來的電動車新品牌都改感謝這個行業急先鋒。給中國的新造車品牌打下了群眾基礎。第一款車定位7座豪華SUV,大概是40w左右。高舉高打、打造品牌溢價優先的一派。
後面我們看到威馬也會在12月發布自己的品牌和第一款量產車,溫州工廠完工了90%,已經全面生產設備進場,量產車預計明年9月下線。第一款車型20w左右的五座SUV,途觀大小。工程樣車我試駕了一次,行駛質感很驚艷。務實靠譜的一派。
FMC已經發布了新名字Byton和在南京的新工廠奠基,發布了那個被戲稱為iMax大屏的概念,並宣布技術成熟度已經是達到量產,更偏向未來的一派。
李想的車和家我個人了解不多,但能看出也在踏實的造車。
賈總是笑話了,在大潮里偶爾破幾個泡沫也不是件壞事。
長城華冠的前途,蘇州工廠也蓋的差不多了。電動小跑車也在有條不紊的各種測試和調試。
小鵬的「15輛量產」就隨便看看吧,量產不靠譜但小鵬家的三電不弱。
…………十年前在本科的時候覺得中國「新能源彎道超車」的政策指導很像個笑話,10年後真正感覺到在中國政策導向產業才是真正的風口。2017中國新能源很精彩,但對比2018這只是個前奏。
當然大洋那邊的Tesla也帶來了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鋼鐵俠是整個傳統汽車行業的鯰魚,這家市值已經超過福特直逼通用的新興品牌,招招出奇的在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2、WEY、寶沃、寶駿、領克……
拋開媒體上一小撮人的自嗨,對WEY的冷嘲熱諷一片唱衰。負面纏身的VV7、VV5銷量在10月雙雙破8千,每款都是直追漢蘭達銷量。別急著說「中國人就是不懂車」,中國人才是最懂中國人需要什麼的。廣汽GS8全國銷量也已經過萬,RX5更是滿上海隨處可見,更不用提寶駿/五菱這個神奇的品牌。
什麼你說寶沃?BX7和BX5可以說是不錯的車,但沉迷於BX7的成功中BX5的定價策略顯然出現了偏差,再加上第一批高管的集體離職,脫掉德國的新衣之後,我祝他好運吧。
對,還有領克上市,這個吉利和Volvo的合資品牌,產品部門的人做的比品牌營銷部門的人更好。一輛內飾很北歐性冷淡風、開起來蠻有歐系車品質的領克 01,每次發布會都是空氣里洋溢著燒錢味兒的濃濃夜店風……
3、日系企業一連串的醜聞,你方鞠完躬,我鞠躬。神戶鋼、斯巴魯、日產、三菱……
有什麼事鞠躬不能解決?那就再鞠一個……
廠商都是逐利的,造車是用來賺錢的。就像追星還會偶遇人設坍塌呢,其實很快大家就習慣了。大眾剛爆出排放門還有各種媒體質問是否「道德淪喪」,現在也都麻木了。日系車粉還是可以繼續談笑風生的粉,德系擁躉也可以繼續開心感受「德味兒」,何必互相diss呢,開開心心的和自己圈子裡的人happy不就完了。車是愛好,何必一定要和不同圈子罵個你死我活。
4、Alfa Romeo入華。
我記得2012年我畢業之後的前幾個case就是整理SEAT歷史,SEAT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大眾集團也是高調入華,給這個在西班牙便宜賣的換殼大眾,在中國貼上個運動、高端、小眾的牌子。然後慘淡的過了幾年悄然退出中國。AR肯定好點,畢竟好看,一身義大利佬的風情,底盤調校也有趣。但內飾質感、NVH這些中國人在乎的點都很xx,還沒有價格優勢……沒事,FCA就靠法拉利和Jeep賺錢就好。
5、越來越嚴苛的排放
政府遠比消費者更關心油耗和排放。
86沒了,牧馬人都開始2.0T了,不玩T的豐田現在渦輪玩的賊溜,BMW都開始前驅了,各種品牌爭著上新一水兒的三缸新發動機——還有什麼是不能打破的信仰?大排量自吸的快感我再賣掉GS430之後就只能期望於電動車了……(話說M5和E63 S AMG都開始四驅了,這個時代不該談信仰……)
想起再來更新……
wey上市
賈躍亭出逃特斯拉發布modle3(電動車第一次讓我感覺未來已如此之近)李想的sev露出真身日系車企造假醜聞觀致的遺憾蔚來已來領克上市就將
(至於各種車評撕逼,那不過是汽車行業邊角料而已,上不得檯面)1,今年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有了一群號稱不被充值的車評人,他們的粉絲很理性,他們只接受跨界贊助,他們有足夠的經濟來源去做最權威的車評,無論大廠還是國企,統統不給面子,引為車界美談。2,新能源和科技駕駛在今年受到空前關注,比亞迪預言了未來,卻發現自己不是主角。大浪淘沙,鯉魚躍龍門,不管誰能脫穎而出都可以造福社會,前提是不騙補,不甩鍋,嚴格測試,重視反饋。3,在曾經大眾道德淪喪的背後,日系製造也逐步喪失公信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談車子不要談歷史,不要談理想,不要談設計,善惡終有報,好的終歸是好的,壞的早晚會被發現是壞的。
無準確時間線,想到哪說到哪。
1.現在看來,YT.Jia還是失敗了。從去年CES到今年即將開幕的CES,整整一年,他都是全中國股民和汽車從業者的焦點。
2.李斌的蔚來、沈暉的威馬很快就發布了(蔚來ES8 12月中旬正式上市、威馬12月上旬品牌發布會)。小鵬、前途、博郡、FMC、鎣石、奇點、車和家、雲度...,中國互聯網造車著實實現彎道大超車。
3.自主品牌求高端,只是冰火兩重天:領克、WEY一路高歌猛進;觀致面臨幾經轉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4.又一個自稱「有情懷」的汽車品牌進入中國,阿爾法·羅密歐的兩款新車型很有性格,我挺期待未來的4C跑車,因為我雖有情懷但我不會買。
5.無人駕駛熱乎起來,現在的AI技術看中美一點不假。吳甘沙的馭勢科技、倪凱的禾多科技、百度無人駕駛火熱起來。自動駕駛是早晚的事,現在看來,自動駕駛的普及速度比預想的還要快。
6.目前賣最好的新能源汽車是北汽新能源出品的EV200。
7.五菱宏光跌下了神壇,銷量普遍下跌20%。
8.奧迪Q5自 2011年國產上市至今已近七年,至今仍然可以月銷量過萬。奧迪 Q5 自 2011 年國產上市至今已近七年,為何仍然可以月銷量過萬?
9.國企大改革,徐留平給一汽注入新血液。這場改革對一汽老人來說是「血雨腥風」,期待一汽的新面貌。
10.韓系車、法系車的市場份額慘的狠,今年的寒冬對他們來說格外冷。
11.廣告主的預算徹底從傳統渠道向數字渠道轉移,相應的需要數字化方式來監測廣告效果。很多中國車企對績效仍有很高的熱情,促使很多媒體包括自媒體絞盡腦汁提高績效,汽車廣告行業數據欺詐行為愈發明顯,令人髮指。
12.汽車廣告主對於跨界有著極高的熱情,所有領域似乎都可以和汽車產品進行結合。奧迪不負「燈廠」盛名彈奏了一首卡農並煎了七分熟的牛排。
13.汽車之家和易車網兩大垂直汽車媒體分別建立「車家號」、「易車號」,變著法子搶佔汽車內容的流量。汽車頭部視頻自媒體流量暴漲,例如李老鼠、38號一場直播大戰引來5000萬人觀看。
14.吉利的國際化野心。
15.李書福的富裕程度進入全國前10。
16.高端品牌SUV百花齊放,瑪莎拉蒂levante進入新戰局。
17.二手車交易量上漲,瓜子、人人車等交易平台被扒皮脫光溜大街。
18.汽車內容不再由專業編輯生產,而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生產。
19.各個汽車廠商都在布局自己的新能源。
20.Formula E最終能取代F1嗎?
21.江淮-大眾合資,江淮-大眾作為大眾在華的第三家合資公司、國內第一家新能源合資公司。
22."南奧迪"風波,上汽奧迪這個項目看來是要黃了。
23.三菱還活著!還活著很好,歐藍德竟然都賣完了,日本緊急生產三艘船。
24.騰訊投資了特斯拉,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25.北京的交通不管怎麼換著政策玩,越來越堵了。
26.汽車後市場泡沫吹破了。
27.越來越多汽車品牌入駐知乎,自奧迪、MINI之後,Jeep、領克、雪鐵龍、沃爾沃、寶馬、斯巴魯入駐知乎。但他們的品牌提問質量下降明顯。出現了如「車上一個部件,猜猜他是誰」「心無界是一種怎樣體驗」的搞笑問題。
未完待續,寫於成都-上海的東航。
38手撕李樂皓之後顏老師令人感動的終極神言論
瀉藥~
今年汽車業內網路媒體上最火的話題無疑是車評人了,以下為比較出名的事件整理(不分時間順序)
蜜汁題目:請根據以下描述,寫出事件核心人物(答案在最後)
1.開法拉利599和賓士g500的某蔬菜表示如果有指標一定買輛長城哈弗h9給親爹
2.與蔬菜是好友的某實在車評人在附和完蔬菜關於h9的言論後於某日在賽道開車制動失誤撞死攝像師,部分網友打著「死者為大」的旗號紛紛為其實在行為洗白
3.河北某驢火組裝廠旗下豪華產品被富二代車評人批油耗做假,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該廠公關部門惱羞成怒,先是號令網路媒體屏蔽相關視頻,隨即對某車托網站斥巨資全天候宣傳該產品,並命令員工作為水軍前往車托網站發帖起鬨架秧子刷好評
4.某網紅二手車販在投資人指點下就臨時牌照的問題在直播平台主動約戰第3條中的富二代車評人,在邏輯上被碾壓式打臉後中途離場,事後開始埋冤直播平台擺場子的人在直播中播廣告不地道
5.在第4條事件後,某機油販子車評人以行業內長者自居,公開批評富二代車評人靠父母出錢做車評沒本事,暗指自己收的只要不是父母的錢就是有能耐(哪怕是當失足賣貞潔牌坊),隨後其兜售機油產品被大家扒皮,面對質疑後展露了絕跡江湖的嘴遁太極功夫開始扯皮,至今未能對任何質疑做出正面回應
除了媒體上的各種撕逼以外,車輛產品方面可能值得關注的就是wey與領克首款產品的上市,新凱美瑞與雅閣的發布
最後就是山內老賊跳票多年的gt sport終於開售了…
以下為正確答案1.陳震 2.閆闖 3. 38號美系性能控 4.李老鼠直播論戰38號 5.顏宇鵬yyp必須是李老鼠當眾證明自己確實是真38的升華之戰
大多數人都在談媒體人和車評人,特別是陷入撕逼的幾位真大V。也許這就是他們眼裡的汽車行業。
其實,我記得去年也有一個類似的問題,去年的畫風可不是這樣的。
2016 年汽車行業有哪些大的轉變?
所以,這短短的一年,變化最大的不是汽車行業,是知乎:)
下面,我就說一下這一年印象深刻的一些事吧。
1 中國電動車革命浪潮
還沒有進入高潮,很多力量就已經早泄
比如最開始喊的最凶的樂視汽車這波電動車創業新軍,在國內大大小小至少有2-30家。只不過大多數實力不濟,缺乏足夠的傳播能力,不為公眾熟知。
有人說這是中國新能源車的大躍進。
我同意。但每次改朝換代的時候,總會有這樣的生殖創衝動,這其實很正常。2015到2020年的中國電動車革命,恰如美國2005-2010,只不過我們晚了人家十年。
當年美國創業造車的公司不下30家。
最後激情褪去,幾乎一絲不掛——只活下了一家特斯拉。當然了,在眾多精子(資本)一起湧向卵子(創業孵化)的過程中,能百里挑一活下來,就是偉大的勝利,一般生命力都會很強。個人預測:3年之內,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這場混戰的分曉。
能活下來的,大概率,就只是1家、甚至一個也沒有。2 日本車質量神話破滅
偶像註定一個個消失
從神戶制鋼到日產到三菱,醜聞不斷,還都爆發在本土。推而廣之:所以不值得神話任何國家的汽車品牌。
知乎風氣:要麼把領克吹上天、要麼把WEY踩到地板、一會兒把馬自達神話成日本寶馬、一會把大眾說到一無是處。
汽車就是一種競爭高度激烈的工業消費品
大家都是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做遊戲,誰也不會比誰真的有很大優勢在核心技術、設計結構、配置組成高度同質化的今天,車企心裡十分清楚:不同品牌,最大的差異化,其實只不過是設計師的設計手法和品牌Logo背後的售賣的人設。比如本田和馬自達的人設就是技術宅,知乎er一般比較喜歡這樣的人設。大眾、別克的人設是中年穩重成熟男,知乎er我看就一點不感冒。寶沃人設是德國假洋鬼子,這個一拆穿,就徹底沒銷路了——但你還別說,拆穿之前,真德國鬼子寶沃賣的就挺好。更說明大家買的不是車的本質,從來都是設計外觀和品牌人設。不少消費者總能在車評人文章和新聞區,為了價格相近的A車和B車吵起來。
在我看來,這幾乎是浪費時間。就像在爭執國際米蘭和AC米蘭誰更偉大。少年才執迷於這樣的爭執。
同樣花了15萬,你買的/你喜歡的車就是比別人好很多、值很多?跟你做出了不同的消費選擇或者購物建議的人,真的都是冤大頭、弱智和水軍?買車又不是挑老婆,要記住後者才是人生大事。女人和女人差別極大,汽車和汽車(同等價位)通常沒多大本質區別。
媒體和車評人往往是為了自己的飯碗,硬要把各色汽車說出個青紅皂白。有人肯定不同意了,朗逸顯然不如速騰啊?憑什麼說車子差不多。
廢話,朗逸水平一般,誰不知道。那它雖然車子差一些,不也便宜了10%嗎?看你是重視品質還是重視錢包了。3 中國公布了雙積分制度
這個雙積分,指的是企業油耗和企業新能源車積分。
在這個措施下,外資品牌將沒有選擇的加入中國電動車偉大事業。你不玩?不玩看我怎麼收拾你。限產、罰款,還不就政府一聲令下。特斯拉也眼看就要入華。
國家說了,可以最早於18年6月30日前,放開自貿區的汽車製造業股比。這簡直就是特斯拉法案。外資品牌本來其實就要玩電動車,以大眾為例,他們的中國研發清單里,至少有10款新能源車計劃國產,都在推進之中。
到2020年,大家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外資品牌新能源車國產,性能和質量,不客氣的說,明顯領先此時此刻國內市售的國產新能源車。當然,副作用就是,國際標準產品,肯定不便宜。喜歡高品質新能源車的朋友,可以到時看看。因此,本土品牌要努力了,快速提升自己的產品水平,否則可以說是辜負了國家和政府的一片苦心。
(認真臉)造車確實都很難,造電動車也是造車,也很難。
但是,電動車起步的時代和從前燃油車不同。當年我們是從一窮二白開始起步干燃油車,幹人家幹了幾十年的成熟業務。反超?痴心妄想。縮小差距是有可能的。但在電動車時代,中國可以說起步期就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產業規模。當很多國家的電動車技術只能在實驗室里演習的時候,我們直接用神州大地的龐大市場做了真刀真槍的實戰。
當你握有全球最大的產業鏈上下游規模、人才、市場時,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我還是很看好中國自主品牌在這波汽車行業的改朝換代中,向上跨步的。只不過,我總覺得,吉利、上汽這樣的規模化公司,可能比大多數初創公司,會走的更加穩健可靠。4 特斯拉冰火兩重天
火:股價一路大漲,超過了福特和通用。
隨著Model X在全球主要市場站穩腳跟,特斯拉的財務收入快速增長,模式已經初步跑通。最大的問題在於:無規模、不盈利。於是押寶Model 3。冰:Model 3可謂萬眾矚目。
盤古開天地以來,就沒有一款車能在上市一年多前,在全球收穫40萬張付費訂單。這種營銷手法和品牌魅力,秒殺了所有德美日傳統大牌。然而不幸的是,產量一直提不上去。這也直接造成了最近兩個月的股價暴跌。
第一個季度只生產了可憐的幾百台車。交付僅限於內部員工,並且,不允許向外透露車輛情況。我和業內朋友都猜測:Model 3點第一個季度,賣的根本不是量產車,而是試做車。他們玩了一個小把戲,又要大新聞提前了幾個月。最近產量有提升了,貌似每天產能達到了80台。也終於開始向員工外的人交車了。
我所在的電動車愛好者微信群里,有一位旅居加州的華人,提了車,長續航高配。引得大家一陣羨慕!Model 3身上,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大量的設計創新,看到了目前技術最先進的車用鋰電池,看到了最時髦最開腦洞的營銷玩法。
當整個行業有點遲緩、大家步伐幾乎一致的時候,看到這樣一隻鯰魚,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有人說特斯拉Semi重卡和Roadster2都是概念車,說特斯拉就會炒作。說特斯拉沒錢了,靠放出這些東西融資。
我想說:
首先,炒作也是一種能力,很寶貴的能力。不靠炒作去營銷,難道燒錢雇大V寫軟文嗎?
其次,特斯拉是創業公司,創業公司需要展示Demo,吸引資本投資,這很正常。這事在互聯網和創業領域,每天24小時發生,少見者才多怪。
至少特斯拉的Semi和Roadster2當天發布會都亮相而且跑了起來。中國的電動車創業者們,有幾家推出了量產車Demo,真的跑給大家看嗎?不也照樣一輪輪融資嘛?!
To be contiuned
更多@一苒的回答:
- 為什麼雷克薩斯在知乎上評價這麼高?
- 長城汽車年利潤超過百億,為何不拿錢出來做研發?
- 奇瑞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能否成為中國的本田?
- 如何看待五菱宏光上央視專題?
- 豐田在國內為什麼不銷售一款20萬的 MPV?
- 為什麼 WEY 銷量越來越好,寶沃銷量越來越差?
- 為什麼說電動車淘汰內燃機是大勢所趨?
- 一台車的毛利潤如何計算?
- 買一輛二手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如何看待 SpaceX 獵鷹火箭將搭載特斯拉(Tesla Motors)跑車上太空並待上 10 億年?
- 為什麼 SpaceX 的成就大都被輿論歸為馬斯克的個人成果而不是 SpaceX 全體工程師的成就?
- 如果中國完全放開房價,自由競爭,後果會有多嚴重?
- 2018年房價會漲嗎?
- 淘寶為什麼把「雙十一」的紅包規則定得那麼複雜難懂,是流程設計有問題,還是故意為之?
我的知乎live:
1、特斯拉算不算是汽車界的蘋果?
2、汽車這門生意是怎樣運轉的?
3、車造好了,是怎樣賣出去的?
知乎專欄:一苒說
2017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遊俠騙子項目的破滅。
項目誕生之初,就在知乎被扒皮。如何評價遊俠電動汽車?
在當時,遊俠汽車、神奇百貨、巴鐵等著名騙局充斥。2017年已經結束,遊俠汽車以一種接近消失的姿態向我們正式宣告失敗。
2017年汽車行業最最重要的,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版本的IIHS。由中國排名前8的保險公司共同出資的中保研汽車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CIRI Auto Technology Institute,簡稱「中保研」,英文縮寫「CIRI」),並且在首批碰撞測試中16款碰撞車型全軍覆沒!
保時捷勒芒三連冠,第19次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冠軍。
法國當地時間6月18號下午3點,由車手Bernhard、Bamber和Hartley共同駕駛的2號919 Hybrid第一個衝過終點線,共計在勒芒賽道上行駛了367圈,平均時速245.6km。
特斯拉發布旗下首款卡車Semi。
並且,卡車門打開的一瞬間,
2017年9月20日,由Lars Kern駕駛的保時捷911 GT2 RS公證人員的見證下,以6分47 秒3的成績刷新了紐北最速量產車的記錄。
F1西班牙大獎賽,萊科寧因事故退賽後,
維特爾成功超越博塔斯後,
比賽結束後,
看了一圈評論,2017年汽車行業發生這麼多事,比不上那兩個人吵一架重要。
1.汽車媒體圈迎來了一輪大洗牌,不少我熟知的號都不再做了(或者說更新力度遠不如以往了)
2.賈躍亭這個老騙子終於消停了,只是沒想到還有零零星星的幾個同行繼續給老騙子站台。另外樂視大廈至今還交得起電費,並不像是虧錢的樣子
3.關於吱爺和38的論戰,我個人對他們的觀點都持保留意見。但是我得說的是:我自認為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吱爺給我的以前的很多評測都提供過便利,而凱凱老師也在我成長道路上給過我很多提攜,我不會為了博個眼球就恩將仇報,就這樣。4.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無論是社會上的新聞亦或是一些重點新車的發布,都讓我鼓起勇氣果斷去拉黑一些以前見面滿臉堆笑的媒體同行。做人要有最基本的良心,如果連最基本的三觀都歪的話,你的良心就被狗吃了,你寫出來的東西也都是三觀不正的垃圾。17年汽車圈大事件太多!為此易車社交媒體部的幾個同事不知道互噴了多少唾沫星子,最終敲定了以下10個事件,分享給知友們。(排名不分先後)
1、神戶鋼鐵造假,日本製造的神話在國人心中一夜崩塌。
據報道,神戶鋼鐵通過篡改數據,達到產品性能以次充好的目的,涉及的產品包括鋁、銅、鐵粉、液晶屏幕材料等在內達13種之多,汽車行業作為材料消耗大戶深陷其中。
本田、豐田、雷克薩斯、英菲尼迪、斯巴魯、日產、馬自達七個品牌近30款車型受其影響。
點評:日本製造的神話在國人心中一夜崩塌,特別是去日本買電飯煲,馬桶蓋的吃瓜群眾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打擊,國內的日系車也需要時間來消化這個事實。
2、經央視財經證實:或投40億歐元!吉利買完沃爾沃又準備要買賓士
傳聞吉利向賓士的母公司戴姆勒表示欲收購其3%到5%的股份,需支付近40億歐元,若此次收購成功,吉利或將成為戴姆勒公司的第三大股東!
點評:目前,戴姆勒前兩大股份分別是科威特投資局(KuwaitInvestment Authority)和貝萊德(BlackRock),分別持有6.8%和6%的股份,也就是說5%的股份足可以讓書福哥成為戴姆勒的第三大股東了。
3、MINI將國產:長城和寶馬合作代工生產MINI
2017年10月,有內部人士透露寶馬希望與長城合作,實現MINI品牌的國產,長城方面表示不對此信息給予回應;而後,寶馬給出了電動MINI將在2019年推出,並特意說明這款車降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
點評:不過後來,寶馬在一份聲明中則表示,計劃在中國與當地新合作夥伴推出MINI品牌,但並沒有提及長城。
4、油價上漲
2017年1月13日至12月1日,國內油價上調10次,下調6次,擱淺6次之後,總共上漲0.29元。
點評:每次油價的變動都會引起廣大車友的討(tu)論(cao)!
5、多個品牌宣布官方降價
包括長安、長安鈴木、寶駿、奧迪、福特、哈弗、江淮、眾泰在內的8個品牌,共計18款車型在2017年宣布官降,其中奧迪Q7官降幅度最大,達到5萬元,長安官降範圍最廣,全系9款車型直降4000—18000元。
長安官降:為迎1500萬用戶,長安啟動2017年車市官降第一發。凡購買長安汽車旗下車型CS15、CS35、CS75、新逸動、新逸動XT、悅翔 V3、悅翔V7、新奔奔 、睿騁,皆可坐享直降4000元到18000元的優惠。
江淮官降: 現款瑞風S3和瑞風S2部分車型進行官降;其中,瑞風S3降價幅度為8000至1000元,瑞風S2的降價幅度為4000至5000元。綜上,官降後,瑞風S3的指導價區間為8.58-6.28萬元,瑞風S2的指導價區間為5.78-7.48萬元。哈弗H6/H7官降: 目前哈弗H6 Coupe藍標1.5T車型正式官降,新車降幅從1.38-1.78萬不等,最終售價為10.90-12.50萬元。10月1日起,哈弗H7大幅下調官方售價,降幅從1.08萬到1.38萬元,涵蓋了2017款哈弗H7全系車型。大邁X5官降: 大邁X5部分車型官降,降幅分別為0.6-1萬元。其中配備全景天窗的大邁X5 1.6升手動時尚型調價後售價僅為6.99萬元。翼虎官降: 長安福特於4月1號官方正式發布了新福特翼虎全系車型降價,現在指導價為18.48-27.08萬元。與此同時,福特翼虎還新增了一款虎躍型,該車型是根據在翼虎EcoBoost?180兩驅鉑翼型的裝備基礎上晉級,價格為19.98萬元,官降18000,此外採購虎躍版車型還享用萬元油卡禮包+2年0利率,在4月份內二手車置換還享用高至1萬元補助。奧迪Q7官降:奧迪Q7部分車型官降,除最低配舒適型售價保持75.38萬元不變外,其餘車型降幅為0.80-5.00萬元,降價後售價區間為75.38-104.88萬元。長安鈴木啟悅:長安鈴木對旗下啟悅全系車型進行了價格調整,下調幅度為0.8萬-0.9萬元,其中1.6L MT舒享型車型降價0.9萬元,其他車型降價0.8萬元。寶駿560: 寶駿560部分車型展開官降,降價幅度為0.2-0.7萬元,調整後的官方指導價為7.18-8.78萬元
點評:今年車市降價過於頻繁,車主也有些麻木。如果增加的讓利不大,也無法令客戶當場下定吧。
6、日系迎來停產年
日系車2017年「巧合」迎來停產年,包括銳志、花冠、皇冠2.5L車型、馬自達6等7款車
一汽豐田:正式結束了銳志車型在華12年的生產歷程。隨著最後一輛國產銳志的下線,這款曾經的「30萬元以下唯一後驅車」正式宣告停產。運動型中級車,標配V6發動機和前置後驅的布局型式是銳志的最大賣點。銳志的發動機技術日趨落伍,懸架調校也逐漸被人詬病。
豐田花冠:停產時間:2017年2月。在2000年率先在日本首發,2004年2月由天津一汽豐田國產下線,中文名為「花冠」。花冠在一汽豐田天津西青工廠投產,工廠在2002年竣工,自2004年2月23日開始生產花冠車型,近13年的時間裡共計生產131萬輛花冠/花冠EX。馬六停產:除CX-4與新阿特茲外,旗下馬自達6、睿翼、馬自達8與馬自達CX-7等車型正式停產。豐田皇冠2.5L車型:一汽豐田將於2017年下半年停產皇冠2.5L發動機車型,而未來國產皇冠車型將會主打2.0T車型,這也預示著這台代號5GR的2.5L V6發動機正式退出舞台。
7、自主品牌推出豪華SUV車型
11月28日,領克01上市
來自吉利和沃爾沃聯合推出的一個全新中高端品牌,定位介於二者之間。新車是基於吉利和沃爾沃聯合開發的CMA緊湊型車模塊化平台打造,其定位緊湊級SUV。
4月19日,長城WEY
自稱中國豪華SUV領導者;第一個以創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國汽車品牌;
自稱中國豪華SUV領導者。WEY引自長城汽車創始人魏建軍先生的姓氏,效仿了眾多國際知名車企,這是第一個以創始人姓氏命名的中國汽車品牌。WEY獨特的豎型標識,源自於長城汽車發源地、創始人Jack Wey的故鄉——中國保定的標誌性建築「保定直隸總督府大旗杆」,致敬故鄉這一民族品牌之起點,樹立起『中國豪華SUV領導者』的品牌標杆。
8、首個超跑品牌推SUV
蘭博基尼Urus量產版在2017年12月4日於聖加爾塔工廠完成全球首秀,並公布了其在國內的正式售價為313萬人民幣。主打運動高性能的豪華SUV車型。
點評:2018年初在國內正式上市銷售。此外,該車型的插電混動版本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亮相。
9、新品牌重新確立新能源汽車製造標準
12月16日,新品牌、新能源,蔚來ES8正式上市,定位豪華SUV車型,採用7座布局,對標特斯拉MODEL X,除傳統快、慢充電模式外,蔚來ES8還支持3分鐘超快換電。
點評:蔚來對於自己的首款車型的定位還是十分準確的,現階段的7座純電動大SUV市場可以說還是一片藍海,從產品切入點的角度來說,蔚來ES8屬於一款自帶「成功屬性」車型。
10、汽車新政
- 2017年《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全面實行
總結起來就是
供應商可通過多種渠道銷售汽車;
經銷商可以銷售多品牌汽車;
消費者可以通過多個渠道購車;
不準加價提車;
不準綁定保險;
必須交合格證;
不必在買車的地方進行售後。
- 車船稅稅額上漲,用車成本提升
車船使用稅以及車船使用牌照稅將兩稅合一,並與交強險捆綁,由保險公司代收。
此次車船稅新政把徵收標準改變為以排量為準。此政策下的小排量車型所需交的費用相比以前更少,大排量車型則需要繳納更高的車船稅。
- 交強險浮動徵收
交強險是每位車主每年必須交的,一般家用車的交強險費用是每年950元,而這次交強險新政將改變這一徵收模式。一成不變的金額將變成上下浮動的費用,具體數額由車主前三年是否有事故來決定。
- 車牌實現「終身制」
今年7月1日起,汽車牌號將被允許車主終身使用(個性車牌號除外)。
公安部交管局最近出台的十六項便民措施規定,今後車輛報廢車主可向車管所申請繼續使用原車牌號,需要注意的是申請時限為6個月,即車輛報廢后6個月內購買新車並提出申請方有效。
11、2018年購車政策
- 小排量購置稅不再優惠
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國對於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實行購置稅優惠政策將到期,2018年1月1日起,車輛購置稅將由目前的7.5%恢復到10%。
- 新能源購置稅減免
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
然而新能源汽車補貼減少
- 買車首付更低
《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從2018年1月1日起,傳統動力的汽車貸款比例不變還是80%,但是增加了新能源車的貸款條例,最高貸款比例為85%。二手車的貸款比例也從50%提高到了70%。
- 電子車牌逐步使用
從2018年開始,咱們國家要逐步推行電子車牌了,先從北京、天津、重慶和河北等地方試點運行。電子車牌還可能會跟將來要徵收「擁堵費」相關。
點評:國家倡導綠色出行的力度可見一斑。
拉達又回來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斯巴魯和雷克薩斯獲美國最保值車廠殊榮?
※怎麼看待一汽大眾速騰改獨立懸掛?
※兩驅SUV真的是為中國人面子設計的嗎?
※CVT變速箱出現問題是否能維修,必須整體更換?
※如何評價新能源汽車積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