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討論關原之戰普遍認為西軍正義的?
現在討論關原之戰,輿論普遍認為西軍是豐臣棟樑忠義無雙,東軍都是無恥小人見利忘義,這種說法只是因為戰後德川把豐臣家滅了嗎,所以東軍是邪惡的西軍是正義的?
石田一黨引毛利輝元三萬大軍入大阪,並在戰前大開空頭支票,可稱僭越,是為不忠。
家康討伐上杉景勝是得到豐臣家同意的(在豐臣家領了錢),石田起兵師出無名,且並沒有得到秀賴的認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為不義。
都說秀賴愚鈍,為何不去關原支持西軍,我怎麼覺得秀賴是被毛利大軍嚇得瑟瑟發抖,躲在天守閣里不敢出門。
我成為西軍粉,主要是因為從西軍將領們身上,我能看到一股人情味,而德川家康身上,只有一股人渣味。
西軍大名大部分是投機的,但是,少數西軍骨幹在戰場上的表現為這個團體籠罩了光輝。
本來和德川家康交情不錯,而且早已認定德川家康不可戰勝的大谷吉繼,還是毅然回到了石田三成身邊,因為石田三成給予他的友情和尊重比生命更寶貴。
突入地陣壯烈戰死的島左近,實踐了「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小西行長由商人奮鬥至武將,又是天主教徒,向來為其他大名排斥,石田三成卻能始終對他保持尊重,所以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回報了這份尊重。
宇喜多秀家蟄居荒島五十年,寧肯放棄恢復大名身份的機會也不肯向德川低頭,雖然能力不逮,但是實實在在為有恩與自己的豐臣家盡了全力。
蒲生鄉舍因為蒲生秀行違背豐臣秀吉遺命與德川聯姻而出奔投奔石田三成,在島左近死後繼續奮戰,將兵力佔優勢的東軍部隊沖得節節倒退,終因眾寡不敵戰死。
上杉景勝儘管戰敗減封,但是寧可自己節衣縮食也決不拋棄任何一個家臣,直江兼續更是甘願讓直江家斷絕,以避免將來直江家成為上杉家的威脅。
平塚為廣以區區360人抵擋上萬東軍的攻擊,堪稱威武不屈。
湯淺隆貞犧牲性命保護大谷吉繼的首級,只為不讓主公的面容受人嘲笑。
明石全登為了迎回主君和信仰的自由,捨棄在黑田家的安逸生活回到大坂,與豐臣家一道力抗天下大名。
毛利勝永以三千寡兵屢破德川軍,最後殉城死節。
真田信繁和大谷吉治對德川家康的本陣發起決死衝鋒,為戰國時代的落幕奏響了最後的樂章。
當然還少不了石田三成,儘管他絕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但是他看破生死,坦然赴難的形象卻熠熠生輝。
這些都是人們喜歡西軍的原因,因為有這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堅守著人類情感中最美好的東西。
再看看東軍大名們的事迹。
德川家康殺妻滅子,加藤、福島違背秀吉遺命私自聯姻。細川忠興殺害自己妹夫,因為妻子信基督教就割了侍女的鼻子,就因為兒媳沒有自殺就要兒子休妻,兒子不肯,他就斷絕父子關係,整個一個心理變態。伊達政宗專攻無差別射擊,藤堂高虎為了拍德川家康的馬屁連信仰都改了。除了鳥居元忠和志村光安,東軍實在是讓人喜歡不起來。
東軍並不是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戰勝西軍的,還是除了鳥居元忠和志村光安,東軍沒有一招光明磊落的手段,而是靠內奸叛變,還有陷害前田家、給毛利家開空頭支票等等詭計。一面是背叛盟友的小早川秀秋、脅坂安治、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之流,一面是被這些叛徒圍攻,為友盡義的大谷吉繼,很容易做出道德判斷。所以我們在看到,毛利輝元本以為騎牆就能領地安堵,結果被結結實實涮了一把,小川佑忠損人不利己,照樣被沒收領地,赤座直保掉進河裡淹死,大谷吉繼嚇死小早川秀秋這樣的故事時,總會覺得那麼痛快。當然,石田三成也做了挾持人質之類不光彩的事,但相比之下,這種赤裸裸的威脅倒比德川家康的假仁假義更好接受一些,而且除了自殺的迦羅奢之外也一個都沒真殺。
德川家康不僅逼死茶茶和秀賴,連秀賴幾歲的幼子都殺害了,還廢除了豐臣秀吉的神號,對豐臣家趕盡殺絕。這麼說雖然是有些結果決定原因的意思,德川家康之後做了什麼和關原之戰的正義性並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德川家康做的事已經足以讓他牢牢樹立反派形象了,所以對抗德川的,無論是豐臣、石田、上杉還是武田,就都是正面人物了。雖然武田信玄放逐父親、殺害妹夫、囚禁兒子、消滅親家,人品沒比德川家康好多少。
當然了,也有這樣的說法,假如石田三成消滅了德川家康,可能對豐臣家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德川幕府可能會變成毛利幕府、上杉幕府或者石田幕府。但是事實是石田三成並沒有那麼做,他的一生都貢獻給了豐臣家。
我雖然佩服大谷吉繼,但是定然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學他,但是同樣也會告訴孩子,無論如何不要做小早川秀秋這樣的人。
很早以前就看到過一個評論,大致意思是在大坂之陣中,真田信繁以寡兵英勇奮戰,突擊德川家康的本陣,迫得德川旗本後退,家康本人差點切腹,給人以大無畏的英雄形象,再加上從江戶時代起至近現代幾百年來的有意無意的宣傳,使得一生並無過多經歷的信繁的形象極其高大,在所有的影視、漫畫、遊戲作品中都是正義的形象示人。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情況,或許與人們心底對於敗者、弱者敢於挑戰強權,最終英勇獻身的事迹的同情有關。也就是說在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中,只要敗北的一方拼盡全力了,那麼他依然會博得大眾的同情和喜愛。而作為勝者的強勢一方,往往給人以以強欺弱、勝之不武的感覺。有很多人不喜歡德川家康,多少或許就與此種心情有關吧。
其實在關原合戰中也一樣如此。關原合戰只是豐臣政權內部權力鬥爭及矛盾的總爆發、總清算,畢竟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已。從現在人的角度來看,德川家康本是豐臣秀吉手下的外樣大名,在秀吉死後便玩弄權術,欺負秀吉留下的孤兒寡母,最終篡奪豐臣政權,並斬草除根的消滅了豐臣家。這種行為想必是不會符合現代人的正確的價值觀的,因此從後世看關原合戰,德川家康往往會被貼上負面的標籤。而其對立面的石田三成,為了豐臣家的存續,以區區奉行之身,不到二十萬石的知行,敢於挑戰五大老的首席,領地比自己大十幾倍的德川家康,這又是一種不畏強權的表現,符合現代人明確區分正義與非正義的價值觀,何況三成為了豐臣家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與真田信繁殊途同歸,自然也容易博得後人的同情。在非善即惡的現代人的既視感中,其表現自然是正面的。而實際上在德川幕府控制下的江戶時代,佞臣的稱號才是三成被冠以的標籤,但越是如此,又會讓人覺得德川幕府自然會美化家康、醜化三成,反而無形中抬高了三成的形象。
實際上,權力的鬥爭似乎很難用正義或邪惡加以評價,用成王敗寇似乎更為恰當。
PS:至於題主所說的三成方師出無名卻是不合適的。石田三成、毛利輝元聯合三奉行發布《內府之條條》,乃是通過正正經經的豐臣政權的機構發布的,使得德川家康征討上杉景勝的行為反而失去了大義名分,而且三成、輝元一派控制了大坂城和秀賴後,對於大名們的轉封也提上了日程,這可是秀賴應該捏在手裡的權力,可見四奉行和大老毛利輝元通過一系列政權運作,反而使家康一派陷入了暫時的被動,並不能說對秀賴有僭越、不忠之舉。畢竟豐臣政權內部是多數大老和奉行們聯合進行決策的。
豐臣政權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秀吉篡奪了織田家,逼死舊主遺孤織田信孝,改易織田信雄百萬石,信長生母在落魄潦倒中身死……
說到這兒我就要批評一下德川家康了,在篡權這方面是真沒啥創建,完全照抄秀吉篡權步驟,秀吉是擔任關白以脫離、凌駕織田家,家康就擔任征夷大將軍,都爭取在朝廷體制內淡化自己在本家篡權的負面影響,都是欺負孤兒寡婦的小能手~當然也有不同,秀吉是把三法師養在身邊洗腦使其喪失對秀吉的敵對,而家康卻無機會收養秀賴,致使其像織田信孝一般對篡逆者刀兵相向。
秀吉的天下就來路不正,何來譴責家康篡逆?論史好歹一碗水端平吧?當然,倒幕後的日本人是不管的,右翼需要豐臣秀吉來標榜尊皇攘夷、征韓侵華的政治正確,而家康呢?作為對天皇朝廷的藐視派,倒幕後遭到天皇朝廷的清算是意料之中的,甚至把豐臣秀吉的牌位供奉到東照宮,為了噁心德川家康也是拼了。(? ??_??)?
至於家康人品如何?當年因為丈夫信康與德川家康爭權被家康賜死,織田五德回到織田家,在秀吉時代織田家敗落,自己也落魄了,幕府建立後給了五德幾千石的生活費,家康心裡應該對這個被無辜捲入的兒媳婦懷有愧疚吧?因為事後諸葛亮
也因為非黑即白的簡單思維
1600年後家康是怎麼做的,大家都知道了
顯而易見的是,家康在1600年後的所作所為(比如拿藏入地賞賜東軍諸將、比如另起爐灶開幕府),自然是愈發侵犯豐臣的既有利益
——因此對同情豐臣的人而言(所謂「孤兒寡母」),家康的作為自然就是「不正義」的
那麼既然家康在1600年以後各種「不正義」,而這個「不正義」的根源是1600年的關原之戰
——那麼似乎就可以得出「結論」:即1600年贏得關原之戰的德川家康一方(東軍),就是為了之後的「不義」的;而輸掉石田三成一方(西軍),相應的就是為了「正義」的
另一方面,石田三成死在1600年
——如果他贏了關原,接下來會咋辦,這個是沒有人知道的;各種「假設」、「推演」實際上也就是想想而已沒有意義(這裡要遵循@不懂戰國 樣的指示(滑稽))
那麼既然誰也不知道三成如果贏了會怎樣;而三成在秀吉生前非常忠誠,秀吉死後三成又迅速失勢,而人們總是同情弱者
——所以人們就寧可相信三成一方是「正義」,而對應的家康一方是「不義」
當然,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像上文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實際上是淺薄的~
============
這裡回答題主提出的問題
不可否認慶長五年七月中旬石田一黨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場政變;但實際上石田大谷還在佐和山城密謀時,就已經和大坂奉行一方(以增田長盛為代表)和毛利輝元一方(以安國寺惠瓊為代表)互相通氣——七月十七日,毛利一登城,三奉行就馬上發聲明要打德川,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可見事先就已經談妥了
此外,根據秀吉去世前的安排,實際上秀賴他自己在成年前是沒有實權的,國事大權都掌握在奉行眾和幾個「清華成」手裡——只不過他們都以豐臣的名義行事罷了——像慶長五年七月這次三奉行連署就是以豐臣的名義發布的,兩個月前德川打上杉也是以豐臣的名義,再半年前德川修理前田淺野也是以豐臣的名義,實際上並無「僭越」之處
——講真,慶長四年底家康修理前田的方式(芳春院去江戶做質),還有慶長四年初家康據著伏見城跟利家叫板,這種事情才是僭越呢(笑)
東西軍誰正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關原戰神不正義
首先這種絕對因果律的歷史觀我實在不能認同,因為家康公在大阪之陣滅了豐臣,所以東軍是邪惡的,此邏輯顯然行不通。
東軍和西軍從目的上來說並無太大區別,不過都是為利而往。西軍能算得上根正苗紅的豐臣大名也不過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繼、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几家,其它的不是和東軍眉來眼去,就是消極作戰。小早川在朝鮮戰場被潑了髒水還被三成整得不輕,吉川元春直接從病床上被太閣拉起來出陣在九州往生,毛利家不過是被安國寺惠瓊遊說半推半就入了西軍,至於島津、長宗我部則完全是投靠東軍無門只得上了黑車,就連五奉行之中的前田玄以、增田長盛也早就開始打算退路了,這些人不在戰場上臨陣倒戈都已經算有底線了。這樣一隻各懷鬼胎的聯合軍,又有什麼正義可言,退一步來說也只能說幾名太閣遺臣宇喜多秀家、大谷吉繼、石田三成忠心可鑒。啊當然還有愛字當頭的直江山城守兼續可能也增加了題主口中的正義色彩吧。
東軍的情況也不過如此,其中的豐臣大名如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堀秀治、 加藤嘉明、蜂須賀至鎮你可以認為是被家康騙上了賊船,不過這幫人都精明的很,都是看上了內府大人的實力和排除政敵石田三成擴大領地的機會,至於豐臣家的存續,他們自然也是很明白主幼國疑的豐臣家自是鬥不過老練的家康公。只不過後來的鐘銘事件以及豐臣方不戰不和不降不走的曖昧態度和招募西軍敗將入城的作死行為,也不是他們所能預料到的了,當然他們更預料不到家康公能活這麼長。
有人會說關原主戰場下鍋炒的都是豐臣系,漁翁得利的是家康公,但其實也正說明了最賣力、最起敬的也恰恰是豐臣系。我們不妨把關原之戰定義成太閣故去之後的權力真空下的又一次洗牌,而家康正是那個加速火勢升騰而起的人,如果真的要定義正義與否,那就有點強行的意味了。
我們不妨提一個類似的問題,豐臣秀吉篡奪織田家,沒收織田信雄領地,這算不算正義?以題主的觀點來看顯然不是。而正是豐臣秀吉達成了信長公天下布武的夙願,作為信長公個人抱負的繼承人,太閣殿下正是再合適不過了。相似的,太閣之後,能將亂世終結只內府一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西軍無法在戰場上吞沒德川,關原不過是亂世最後的迴響之一。
總有人覺得德川是落後、保守勢力的代表,織田一統天下之後日本就能邁進資本主義的門檻了,這可真是委屈了德川了。刀狩令是豐臣實行的,限制傳教也是從豐臣開始的,禁海令則是古已有之,把德川作為落後的象徵是明治維新之後的宣傳、經營,當然日本第一兵這種頭銜也是島津家的後人吹出來的。
顏值上,在光榮遊戲里一個玉樹臨風金盔金甲,另一個似乎不是猥瑣大叔就是糟老頭,從來沒有年輕過流傳事迹上,一個主要故事為與大谷吉繼的友情,還有最後拒絕吃柿子,優雅赴死,另一個主要故事是被武田嚇得拉一褲子屎,還有被迫讓兒子自殺,太掉價了個人性格看,一個剛愎自用,難以相處,另一個則老到沉穩,城府頗深,但石田這性格好像是悲劇英雄的常態……
當時情況看,德川確實是有欺負孤兒寡母之嫌
從結果看,德川給日本帶來難得的三百年和平,但在教科書上,德川幕府形容詞最多的是保守,閉關,封建,綜上所述大家把家康當成反派大boss太正常了因為1868年後日本一直都是幕賊當道,現今關白的選區也是長州藩的。喊著攘夷口號上台的幕賊們上台後把日本的主權都丟了,江戶灣都是美夷的軍艦,所謂的維新時期還利用南洋婆掙外匯,進入現代後企業界普遍存在超級變態的加班現象,而且下班後還得陪上司去居酒屋,美其名曰企業文化。
看戰端因何而起就清楚了。
如果承認戰爭是不義的,那主動挑起戰爭的人肯定就不是正義的。
關原戰前雖然豐臣家內部文治武斷有矛盾,豐臣和平非常脆弱,但是到了非得打一仗的程度了嗎?已經絲毫沒有和解的餘地了嗎?
破壞勉強的和平狀態,不運用手中的權力和實力緩和矛盾,反而運用權謀不斷激化矛盾升級,造成的緊張局勢的是誰?
作為被託孤的首席大老代理國政,之後誓言和誓約都當廢紙,帶頭違背與豐臣秀吉的託孤承諾和種種有利於維和的規定,破壞與前田利家達成的和平妥協結果,利家一去世就反過頭來陷害前田、淺野等豐臣系大名的又是誰?
借豐臣名義討伐「有反意」的上杉,挑起戰端;以豐臣的忠臣名義「清君側」討伐「奸臣」石田,然而戰前自己已經一步一步架空豐臣家的又是誰?
難道東軍一方戰前不斷助長矛盾,並且已經動了手,而西軍因此反抗了,還要各打五十大板?還要說「是西軍先動的手?」
說東西軍都有各自的利益,不是忠臣奸臣非黑即白那麼簡單。
說戰爭是成王敗寇,失敗者容易被同情。
說西軍佔了部分將領的人格魅力的光,東軍這樣的人少,所以被坑。
說豐臣家之前也是篡奪織田家做大的。
說關原和大阪之後,日本就總體和平了。
說德川幕府能抑制天皇的皇權,對日本有好處。
說德川家是吃了倒幕的虧,日後總被黑,這些都是事實。
但是,如果以這些事實說西軍不正義的話,那麼,如何用這些事實反證出來東軍是正義的?
說西軍只是反德川,也有自己小算盤,真打贏了後也未必忠於豐臣,所以也不見得是忠臣,也不見得正義。且不說西軍歷史上並沒真正反豐臣,這個質疑是多「莫須有」?戰前以豐臣名義帶頭破壞秀吉留下的勉強和平布局的是誰?而勉強維持這個的「豐臣和平」局勢的又是誰?
說戰爭成王敗寇,說輸了的人容易被同情,勝利者容易心理上被逆反。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打贏了還是大多數人叫好,有些人打輸了還是萬人唾棄、大快人心?有爭奪利益的性質的、不義的是戰爭本身,而不是說參戰的人都一定是不義的,所有利益都是不義的。
說西軍佔了部分將領的人格魅力的光,東軍這樣的人少,所以被坑沒問題。清廉的石田三成,為了友情打必敗之戰的大谷吉繼,還有不妥協不投降的宇喜多秀家等等這些人,確實給西軍很大人格魅力加成。但是為什麼東軍里這樣的人就少?為什麼以弱敵強,死守伏見的鳥居元忠撐不起東軍的忠義大旗,反倒是小早川秀秋、伊達政宗這些識時務的二五仔成了決定勝負關鍵的俊傑?
說豐臣家篡奪織田家可以理解,這是事實。那麼以此為例,德川家篡奪並且消滅豐臣家又如何是正義的?好歹信長死後,之前受信長大恩,最後討伐明智光秀的秀吉是首功,為織田家報了大仇,讓他獲得了大義名分,且最後認清局勢,主從逆轉降服於豐臣家的織田家也繼續做著大名,獲得「羽柴」姓,更沒被趕盡殺絕。反過來,秀吉死後,已經是豐臣家最大外戚、力量足以決定天下戰和,又被賦予託孤重任的德川家康為豐臣家做了什麼?除了在局勢尚未完全對己有利時勉強名義上臣服,履行千姬和秀賴的婚事以外,盡到一絲託孤責任了嗎?而後期主從逆轉,認清局勢,降服於德川家的豐臣家獲得的又是什麼待遇?
說江戶幕府的和平是全日本的和平,德川家維持這個和平對日本歷史有功,值得肯定沒問題。那秀吉總體結束亂世,帶來的和平就不是和平?對日本就沒有功勞?德川家對有利於自己的和平就竭盡全力維持,如果和平對自己的野心不利就處心積慮挑起戰端,很正義?
說德川幕府抑制天皇皇權, 《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行之有效,對日本和周邊的國家有好處,這個沒問題。但是秀吉敢說「欲王則王」的時候,天皇的皇權就很強大?就是不受抑制的? 還是說只要天皇被抑制了,日本就不侵略外國了?只要天皇沒有權,日本就沒有野心了?
說德川家吃了倒幕的虧,這是實話,江戶時代後,輿論、電視、電影、遊戲里德川確實各種被黑。但是,關原之戰前的西軍大名,知道這些嗎?如果德川家康真的是萬眾歸心,何以不討喜且勢單力薄的石田三成還能組成一支至少名義上勢均力敵的西軍。
至於那些說「大多數人同情豐臣家,是因為豐臣家屌絲逆襲,而大多數人是屌絲,屁股決定立場,所以看不慣德川家」,這種說法良心壞到什麼樣,屁股爛到什麼樣就不用談了,純屬無理取鬧。
我承認,上面的很多話都是氣話,和評價東西軍的正義性直接關係不大,只是感覺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被強行解釋複雜了非常沒必要也沒有意思。知識學多了不是用來賣弄的,不能知識學多了連最簡單是非都不分了。
有些事情本身就是很清楚、很一目了然的。
如果說戰爭是不義的,那戰前身為最大既得利益者還不滿足,為自家私利最大化而挑起戰端,使天下人必須站隊選邊,所有人一起承擔戰爭苦難,而分戰果時則自家獲利最大,反讓出了大力的他人明升暗降靠邊的一方,肯定不會是正義的。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川家後來成為日本的統治者,大眾普遍會對統治者產生反感,再加上後來發生的倒幕運動,更加強這種傾向。倒幕運動中,為了加強自己的正義性,倒幕派必然要通過各種方式來詆毀德川家,其實真田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義與否的一個判斷標準是統治正統性,而日本的法統又是糾結的、奇怪的。「成文律令」與「操作慣例」共同組成法統。舊的慣例雖然要堅守,但畢竟不是成文法,反而給制度創新留了空間,不經意的創新進而又可能成為新慣例。原因在於日本政體多而不精、非穩態均衡——封建領國制、貴族門閥政治、帝制官僚政治並存,各有各的法統。因此上下級關係一直就在名義與實際、可說與不可說之間遊離。
看待大名之間的臣屬關係,就要區分實際上的「支配統治」和名義上的「律令官階」。
秀吉死前,豐臣家與德川家實際上是半支配半盟友格局,在名義上靠律令制官階(秀吉出任關白後,品級上一直遠超家康)形成上下級關係。德川家在實際和名義上都是臣服的一方。
秀吉死後,秀賴繼承的不是「關白」一職,而是「天下人」這一地位,是他爹的虎皮。「天下人」由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衍生而來,是指以武力支配天下之人,而非受命於天之人。果他在當上關白之前不能保住支配影響力,那麼他所遭遇的分庭抗禮則可以是名正言順的:受命於天之人不能被隨意挑戰,而武力支配天下之人是可以被挑戰的。
秀吉撈不到幕府將軍,摸石頭過河搞」關白世襲制度」,想像源賴朝搞「將軍世襲制度」那樣,新瓶裝舊酒。如果豐臣氏關白能穩定世襲兩代,那家康就不用出場了。可惜秀次作死導致斷代,秀賴又生得太遲。新老交接的時間窗口,遠比金二將軍傳鑫將軍要兇險。可見制度創新要想成為慣例,必須要拼體力值。
秀吉死時,兒子的掛職才剛安排到權中納言。按照中央(石田與茶茶)的內定,秀賴成年後將出任關白。畢竟年幼不服眾,要一步步掛職上位,才能順理成章做關白(像金一傳金二將軍那樣)。由於這個時間差,出現了致命的官階倒掛問題——上下關係變得很尷尬:1598年秀吉死,秀賴5歲官至中納言,家康已官至內大臣,比秀賴高約兩個級別。關原合戰1600年,秀賴7歲。戰後1603年,家康成為將軍並開幕、受封右大臣,實際上已經成為秀賴名義上的領導。直到1606年,秀賴13歲受封右大臣,才追平家康。
因此,秀賴不僅在名義上越級管理,又做不到黨指揮槍,根據霸權不穩定理論和霸權周期理論(此處胡扯),必然要朝著一超多極的新支配格局演化。
關原之戰,名義上並不是德川家去挑戰豐臣家的支配地位,而是豐臣家內部文派和武派之間的內訌。秀吉死後,豐臣的家臣逐步分裂為兩派,文派以秀吉側室茶茶為精神領袖(代表人石田三成),武派以秀吉正室寧寧為精神領袖(代表人福島正則、加藤清正),只不過家康經過運作,成為了武派的老大。最後文派西軍和武派東軍對掐。名義上,東軍只是戰勝西軍,並不是戰勝秀賴。至於秀賴權力下降,那是另一碼事。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豐臣下轄文派和武派,好比平安時代末期天皇下轄源氏和平氏。源平兩氏互相掐架,源氏勝出,名義上並非直接挑戰天皇,但實際結果就是源氏開創幕府,天皇出局了。關原之戰,文派武派掐架,武派勝出,名義上也沒有直接挑戰豐臣家,但進而德川開幕,豐臣家出局。豐臣家與天皇的區別在於:豐臣家只是大名,是可以被滅亡的。
再後來都是套路,秀吉當年如何滅織田家,家康手把手抄來對付豐臣家。關原之戰後,德川、豐臣同為大名,貌似可以平起平坐;1603家康成為幕府將軍,上下級關係逆轉,老闆死了,我上位成為了老闆兒子的領導;秀賴成年之前,家康把關白已還給五攝家了,秀賴想世襲關白徹底沒戲,官階上永遠無法超越家康。1614-15年,將軍直接號令豐臣家,不聽號令那就開戰。
這樣一看,德川的上位既正統又不正統,那麼東軍是否不義,就僅僅取決你對德川幕府的立場了:挺幕還是倒幕?
幕末,長州薩摩公然挑戰德川也是同樣的道理:實力上已不受幕府支配了,名義上尊王攘夷、天皇高於幕府。挺幕的和倒幕的都認為自己是正統。
(BTW,電影《大盜石川五右衛門》里還把石田三成塑造成背叛秀吉的大反派)
以上,個人理解。
主要德川給人的印象是真的好不起來。
家康年輕時給義元打工,義元對他再不好好歹也是扶他起來把松平家還給他,然後他在後面的擴張中不僅把氏真幹掉了還把支持今川的原配和長子也借織田之手做了,實在不厚道。然後在三方原和高天神,被武田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不是信長的支援估計又要當小弟了。唯一漂亮的仗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保住了實力還避免秀吉對自己指手畫腳。在關原之戰前,家康給人的印象好聽點就是隱忍,難聽點就是慫,然而後面欺負孤兒寡母、篡權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打個比方,大家都認為他是劉禪,結果他幹了司馬昭的勾當。不過太閣殿下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就對了。好吧我覺得這個答案還是主觀了,其實在倒幕運動時,支持倒幕的大名大部分都是關原之戰的西軍後裔,這些大名不是被改封減封就是被流放(長州和薩摩是最典型的),宣傳的觀念肯定是要名正言順了,所以,主流思想觀念一定是統治階級決定的。關原一戰,東軍大獲全勝。西軍敗犬毛利、島津改易減封,苟延殘喘。
然而家康或許沒料到,300年後為德川幕府敲響喪鐘的正是毛利、島津。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要說十年,就是300年又有何晚呢?
歷史彷彿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我現在不欺負你們孤兒寡母,我怎麼保證以後我兒女會不會被你們欺負?
看不慣老烏龜混吃摸魚卻老奸巨猾搞到了天下
戰爭從來沒有正義之說,只有勝利者之說。
排除掉倒幕運動對德川幕府的長期鞭屍;排除掉戰后豐臣家的悲慘結局;只看關原合戰本身,東西軍本身都在宣揚自身的大義,就像本能寺以後信長舊部最終形成的兩大勢力對決一樣,只是一種權力的再分配形式而已,誰贏誰才是真正的豐臣秀吉的繼承者,就像秀吉從信長那裡繼承的一樣。至於豐臣家本身,只能怪秀賴晚生了十年,至於說家康手黑,還不如說秀賴不識抬舉自取滅亡,或者假設西軍贏了,誰又能保證文治集團一定會善待豐臣後人呢,真要是心慈手軟之輩,東軍里的武臣也沒有那麼多了。
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倒幕之後的宣傳么。。
若是松平竹千代敗了,粉東軍的也不會那麼多,因為關原戰神早已看穿了一切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小早川太艹蛋了。
雙方都不存在任何的正義之說,豐臣秀吉死後試問還有誰能跟德川家康稱斤兩的,而秀吉生前又沒有真正意義上去消耗德川一方的勢力,連朝鮮都沒讓去……
而德川家康在私底下與家臣們的談話中,始終闡明了自己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間只是對等的盟友關係,絕對不是他們的家臣或附屬,可見家康決不會久居於人下…… 而石田三成耿直的性格已經到了不能容人的地步,致使那些受過太閣恩惠的大老,奉行,盡降關東,並且在戰略謀略上,三成也比不了家康…… 德川家要代豐臣家統治日本,那是明擺著的事了,兩方勢力早晚有一戰,等家康把那些個還保有一定實力的豐臣家外樣大名都收拾掉之後,自然會向豐臣秀賴開戰,到時候不管有沒有理由,德川滅豐臣那是鐵訂的事情,在家康心裡只會考慮德川家之後的興衰,決不會去想這樣做是不是正義的,而豐臣家的孤兒寡母是沒有這種眼光的…… 而石田三成正好提早給了德川家康這樣一個機會來削弱豐臣家,又因為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石田三成和德川家康到底那一方是正義或不義,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當時已經沒有一個大名可以單獨跟德川家叫板了,而在秀吉死後,家康的所做所為一在的在強調,都是為了德川家一門的安康與興盛,你豐臣家若是識相的,就自己退出大坂城,去其他地方居住,或許還能保存一脈……
而豐臣家卻只做那井底之蛙,本應查覺家康的種種謀逆之形,而力勸東西兩軍罷戰,若三成罷戰,而家康依然要開打的話,到那時東軍中的一些受過秀吉恩惠的大名,他們還會如此堅定的支持家康嗎?那還真是不好說,然後孤兒寡母卻置身事外,眼看德川做大,以致於最後還是家康宣布了全國停戰,將戰敗一方的大名權權交由家康處理,其實也是無形中默認了德川家已經頂替豐臣家,成為了日本政權的第一把交椅了…… 至於石田三成若是贏了之後會怎樣,這就不好說了,因為他死了……然後當時三成的勢力並不大,還不足以打壓其他豐臣家的外樣大名,或是架空豐臣家,若是他在打贏之後所做所為太過份,估計還會有其他的豐臣家的外樣大名跟他叫板……推薦閱讀:
※日本戰國時期,寢返武將需要哪些因素,實際有多困難?
※日本令制國的名稱由來是?
※室町時代是怎麼劃分武家家格的?
※如何評價石田三成?
※日本戰國水軍是什麼水平?
TAG:日本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