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發展歷史看,互聯網金融發展應遵循的基本路徑是什麼?
謝邀。這個問題提得很好,說細了得寫一本書,簡單說說思路吧。
任何一個金融業態都不能單看本身的業務邏輯。要預測業態發展成什麼樣,必須要在理解業務邏輯的前提下理解監管機構的目標。
看監管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把監管當傻子,一個是把監管當神。這兩個極端顯然都不對。如果監管是傻子,那麼金融行業早就垮掉了(注意,垮掉和爛掉是有區別的)。如果監管是神,那麼就不會有金融危機了。至於這兩個極端中間取到什麼位置,見仁見智。不過無論你個人怎麼看監管機構,運行良好的監管機構也無非干兩件事:
1:理清為什麼會發生惡性競爭,然後制度上掐掉惡性競爭的源頭
2:弄明白什麼風險你管理不了,然後制度上不讓你管第一個職能可以叫「保安」,第二個職能可以叫「保姆」。
其他的包括收集信息、審批、現場檢查等等具體工作都是為這兩個職能服務的。
那麼為什麼要做這些具體工作?因為監管機構也是由人來運轉的,需要學習,需要先做到那兩點的前半句話,才能去做後半句話。
背景就講這麼點,現在來說具體問題。以四大行從人行分出去為起點看,銀行和監管機構之間的互動其實可以概括為:觀察——&>發現個別銀行有問題——&>觀望、敲打銀行自律和自行整改——&>如果演變成大量銀行的共同問題,出台法規和整改方案(一般會有個整改期限)——&>繼續觀察
這麼看來,監管機構會越管越多。這個說法不夠精確,尤其是很多人喜歡拿銀行業相關的法規越來越長說事。事實上,銀行業相關的法規確實是管得越來越細,但是監管也不是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近年的一個例子是取消存貸比管制。這個玩意是有歷史背景的。這個規定出台的時候,無論是銀行自身還是監管機構,對於銀行面臨的風險類型和大小,不具備識別的能力。所以取了個非常保守的75%存貸比(貸款餘額不超過存款餘額的75%)。
後來,雙方對風險的認識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具體。在監管機構也弄明白了銀行具有足夠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後,放開了這條管制。放開了以後,原來一些單純為了繞開存貸比管制而實施的融資安排,變得沒有必要了。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監管機構是在不斷論證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的。在我國監管機構和銀行業這三十來年的共同成長中積累的經驗,會讓監管機構和互金業態的共同成長變得更快。換句話說,監管機構發現互金業態中存在的流氓邏輯、混賬邏輯並且採取措施的速度更快了。
至於什麼是流氓邏輯、混賬邏輯,從業者心裡是有數的。很多時候放不下採取這種邏輯的業務,是因為1)別人也這麼干,2)這麼干可以輕易把業務量做上去。但是現在我們看到了,P2P問題爆發後沒多久,法規和整治方案就都出來了。你們想想這個業態出現在中國才多久?
既然監管發現問題和出兵的速度變快了,那麼想依靠流氓邏輯來撈一把跑路的人,在這個業態里的生存空間就越來越小,最終會被老實做技術的和監管機構一塊趕盡殺絕的。只有老實做技術的人才能在互金的諸業態里生存下來,才能在互金的諸業態里賺錢。
現在對已經有足夠(不管良性惡性)案例的業態(例如P2P),監管的態度是偏緊的。所以短期來看,業態的發展方向就是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降成本。但長期來看,如果能積累足夠的風險管理能力,未必等不到監管松回來。別忘了存貸比的故事。從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角度,不少企業就希望自己最終能夠成為一家銀行,講白了就是歸集一個資金池,想怎麼花怎麼花;或者講的更難聽點,就是適用遠低於銀行的監管要求和合規成本,享受和銀行類似的業務模式和收益。
但是從互聯網金融監管的角度,同時要兼顧好幾個不同的目標:(1)對原有的銀行系統做補充,比如覆蓋農村地區和小微企業;(2)避免形成系統性風險;(3)鼓勵金融創新;(4)穩住已經形成的too big to fail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這幾個目標理想情況下是可以兼顧的,但實際上卻很難,特別是金融創新是否會形成新的系統性風險,或者將原有的風險轉移到不希望出現的地方。就我個人的觀點,監管機構並沒有想好怎麼辦,但監管機構的底線應該是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能成為銀行。
根據評論要求補充一下,微眾銀行其實是走到第二步,差異化營銷了。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仔細看一下微眾的股東結構,還有高層人馬的變動。微眾銀行的思路其實更像是國外所謂的「精品投行」思維,做的更多的是輕資產新興行業的項目,所以在普通銀行善長的領域(政信、基建、地產)幾乎看不到微眾的身影,搞得大家一臉懵逼不知道這群民營銀行在打啥牌。
但是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無論微眾銀行在大家口中如何牛逼如何封神,也請大家不要忘了,微眾銀行吸取社會資金的成本高,久期短,和傳統銀行的資金完全沒有可比性。大家可以下載微眾的app,看看資金收益率有多高。
資金的屬性不同也決定了微眾做不來傳統銀行的那套業務,也註定了他將要前往的征服星辰大海的道路。
下正文
1、牌照階段。
金融的門檻不是技術門檻,而是政策門檻。在我國金融是特許經營的行業。信託有信託的牌照,保險有保險的牌照,銀行有銀行的牌照,一張牌照做一件事。
互聯網金融現在呈現的是一片混亂的戰局,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互金市場會重新洗牌,最後留下來的不是最有錢的,也不一定會是現在市場份額最大的,而是有牌照的。
獲得牌照,意味著獲得特許經營權,這才是合法的,上的了牌桌的。 這一階段,就會淘汰掉一部分人。
2、差異化經營階段。
互聯網金融的幕後老闆都有自己的主業,現在的這種是個人都可以借到錢的局面並不是一個利於行業健康的局面,術業有專攻,未來各方勢力會根據自己的主業來調整互金的策略。造車的會專註車貸(上汽通用);蓋樓的會專註小微企業主貸款(萬達地產);而做互聯網起家的自然是專註大數據屌絲貸了(360)。因為互金的目的是輔助主業。這一階段,就會淘汰掉一些對自身定位不正確的互金公司。
3、造血階段。
商場如戰場,打到後面各方勢均力敵,拼的就是各家的後勤能力,看誰的子彈多。而在互金領域,則是造血能力了。這裡造血能力指的是互金企業的再融資能力,要在平台里投放的本金從哪裡來,是要靠快速資產周轉融資(人人車);還是母公司輸血(360);還是靠刷臉拿銀行的錢來用了(萬達互金)。以上。匆忙作答,很多方面無暇顧及,有朋友如果想了解詳細一點的話請在評論中留言,我會陸續根據大家的問題補全答案。謝謝!金融的進化,從來都是最後活下來的才是有生命力的反過來說,該死的就讓它去死,而且一定要死透
1.市場永遠是對的;2.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上。
推薦閱讀:
※餘額寶收益為何從 2015 年初開始下降如此之快?
※賭場為什麼一定要換籌碼?
※對於小白來說,怎麼才能讀懂那些報紙上的財經板塊,或者網站上的財經版塊的新聞?
※如何看待迅雷金融回擊陳磊: 玩客幣未使用區塊鏈技術?
※錯過「移動支付」是中國銀行業的必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