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衝突的根本性原因何在?美國為何一定要剷除伊朗?


自打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美伊關係便發生重大轉折,伊朗從美國在中東的最大盟友,變為美國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死敵。之後幾十年,美國對伊朗一直竭力打壓,雖然最近因為中東戰略調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稍有放鬆,但整體上伊美關係仍處於對立,伊朗對美國的戒心也並未因此消解。

美國之所以打壓伊朗,表面上是當年革命中,新生的伊斯蘭共和國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但實際原因遠沒有這麼簡單。在上一節《地緣政治64:美伊為何反目成仇》中,雲石君已經說過:美伊同盟建立在單純的共同國家利益之上,這種關係不受政權更迭影響;而沙特的例子也證明了,保守意識形態也不是導致新生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美國決裂的根本因素。美伊之所以分道揚鑣,乃是沙特、伊拉克等海灣阿拉伯國家因石油暴富,又與美國締盟,使伊朗不得不同時面臨蘇聯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雙重壓力,地緣政治環境空前惡化。

鑒於美國不可能幫助伊朗打壓海灣阿拉伯國家,伊朗更願意解除美伊同盟,換來與蘇和解,集中精力搞定阿拉伯。鑒於巴列維王朝執意親美,遂被推翻,而新生的伊斯蘭政權,旋即解除了美伊同盟。

但解除美伊同盟,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要和美國反目。事實上,伊朗打出的口號是「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這也就是說,它並不想倒向蘇聯。

而事實上,伊朗也確實沒有轉向蘇聯的戰略基礎:

從蘇聯的角度出發,石油美元的形成,使美國獲得了操縱油價的能力,依靠資源輸出維生的蘇聯,國家命根子從此繫於美國之手。為了打破石油美元,蘇聯必須奪取中東主導權,所以必須對伊朗實現徹底掌控。

伊朗雖然不願繼續親美,但更不願意成為蘇聯的馬仔——地緣關係決定了,親美,伊朗至少還能維持獨立,親蘇,那山水相連的蘇聯,可能趁此機會將伊朗變為東歐那樣的衛星國。既然蘇聯的胃口超出了伊朗的支付能力,蘇伊聯盟自然也就不可能形成。

當然,伊朗好不容易才跟美國決裂,蘇聯也不敢直接逼它,否則它又重回美國懷抱那就壞了。但是,蘇聯卻可以從側面逼伊朗就犯。幾乎就在伊斯蘭革命爆發的同時,蘇聯入侵阿富汗。如果蘇聯在阿富汗站穩腳跟,那便意味著將從北、東兩個方向對伊朗實現包夾,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就算有美國撐腰,都不是蘇聯對手,到時候想對蘇聯妥協都不行。因此,阿富汗問題,就成了橫在伊朗與蘇聯之間的梗阻。

從伊朗「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可知,伊朗的國家戰略,其實是想以意識形態為準繩,將伊斯蘭世界聯合起來,使中東擺脫美蘇鉗制,形成獨立一極——這實際上與美蘇的利益同時構成衝突。美蘇雖然在中東爭的熱火朝天,但其目的都是為了讓自己獲得主導權,可不是要為伊斯蘭大一統做嫁衣裳。

咋一看,伊朗這種做法還真是大膽——畢竟這可是要在美蘇兩強的夾縫中奪食。但實際上,由於地緣的關係,美蘇在中東的影響力都相當有限,所以對當地代理人的依賴程度過重——再加上伊朗好歹也是中東第一大國,所以他完全有能力穿梭於美蘇之間,利用美蘇對峙的空子,來達成自己的目標——就算美蘇知道伊朗沒安好心,但出於彼此顧忌,不僅奈何不了它,還得爭相拉攏。在這種局面下,只要伊朗一鼓作氣,收服阿拉伯半島,在中東形成絕對優勢,美蘇還真只能承認它的地位。中東伊斯蘭世界的大一統也就水到渠成。

而收服阿拉伯,最重要的就是收服伊拉克。阿拉伯世界中,埃及業已沒落,敘利亞是什葉派掌權,與自己頗有淵源,沙特雖然有石油,但全境多為荒漠,完全不具備大規模工業化的能力,地緣實力和戰爭潛力都十分有限。所以,只要把伊拉克收服,伊朗整合伊斯蘭的構想也就完成大半。

而且,伊朗也確實有自己的優勢:在國力上,當時的伊朗強於伊拉克;地緣上,伊朗高原對伊拉克的核心——兩河流域形成壓制;文化上,伊拉克雖是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在位,但民眾大多信奉什葉派;而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已經佔據了伊斯蘭世界大一統的意識形態高地,獲得了道義優勢;國際形勢上,放棄親美立場後,伊蘇雖然並未因此走到一起,但也較之前大幅緩和,而隨後蘇聯深陷阿富汗戰爭不能自拔,也使它更加無力逼迫伊朗,伊朗在北線的壓力驟減;最後,薩達姆也是個有一統中東抱負的野心家,雖然他與美國十分親密,但與蘇聯也同樣關係不錯——既然這傢伙同樣無法徹底控制,而且坐大後同樣會推動中東整合,那麼美蘇就算支持他,力度同樣是有限的。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與伊拉克,這兩個佔據中東兩大最強地緣板塊,同時又都有整合伊斯蘭野心的國家,矛盾迅速激化。甚至,伊拉克還率先出手,趁著伊朗爆發革命,國內動蕩之機,對伊朗展開攻擊。兩伊戰爭爆發。

按照冷戰慣例,這種區域戰爭,很容易演變成交戰雙方在東西方兩大陣營之間站隊——就像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一樣。

但兩伊戰爭卻打破了這個慣例。因為美蘇在中東的影響力都相對有限,交戰的伊朗、伊拉克又是中東最強的兩個地緣大國,這也就是說,不管誰最終獲勝,它都會強大到擺脫美蘇鉗制,獲得中東主導權——而這是美蘇都不願看到的。所以兩伊戰爭出現了一種奇葩現象,就是美蘇在二者間輪流下注,甚至同時投向某一弱勢方——說白了,既然兩伊絕不會真心倒向任何一方,那就讓他們互相消耗,但誰又滅不了誰,以確保他們都別坐大,以免危及自身在中東的利益。

在這種思路下,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呈現為表裡不一的奇葩狀態——首先,他必須制裁伊朗。畢竟伊斯蘭政權獨立自主的思路,讓自己在伊朗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對蘇聯的制衡也大受影響。但出於現實考慮,當伊拉克取得優勢後,美國甚至還偷偷賣給伊朗武器——此事被媒體披露後,甚至引發里根政府的嚴重政治危機,是為「伊朗門事件「。

不過總的說來,美國打壓伊朗的戰略方向並沒有改變——畢竟伊朗是中東第一地緣大國,這樣一個國家,只要不掌控在手中,那即便它不親蘇,對美國對中東秩序的主導依然構成巨大威脅。只不過由於伊拉克的存在,美國必須適當限制打壓力度,甚至稍加幫助,使它們的兩虎相爭得以持續,互相消耗,這樣美國的相對優勢才能夠保持。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本世紀初。從80年代末開始,蘇聯急劇衰落,並最終解體,而美國又發動了兩次伊拉克戰爭,這一階段,美國依然保持對伊朗的制裁。

這看上去有些奇怪。畢竟兩伊是仇敵,既然美國要搞薩達姆,那麼伊朗完全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對象。而對伊朗而言,隨著美國與伊拉克翻臉,阿拉伯的威脅大幅減弱,相反,北線蘇聯的沒落,又給了它重啟中亞傳統地緣政治戰略的契機。在這種情況下,美伊關係完全有緩和的空間——二者重歸就好,不僅可以打壓伊拉克,還可以一起合夥去撬蘇聯的中亞故土。

實際上伊朗應也有此意。在拉夫桑賈尼(1989-1997)和哈塔米擔任伊朗總統期間(1997-2005)伊朗確實有意改善與西方的關係,政治立場也趨於溫和。

但對伊朗釋放的善意,美國並未接招。之所以如此,與中東地緣政治形勢變化密不可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大幅萎縮。而中東內部,經過兩伊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均元氣大傷,美國的長期制裁,更使伊朗經濟發展限於停滯,而伊拉克方面,又因海灣戰爭直接沉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在中東呈現出一家獨大之勢。

以前美國和巴列維王朝結盟,是需要應對蘇聯的強大威脅。現在蘇聯沒了,中東土著勢力也被整的稀里嘩啦,既然如此,美國何必要再跟伊朗恢復當年關係?

打壓伊拉克?以美國現在的實力,有沒有伊朗,打壓伊拉克都不是難事(薩達姆覆沒的事實也證明了,美國的確不需要伊朗的幫助)

撬俄羅斯的後院?這個伊朗確實能發揮作用。但伊朗畢竟是中東第一大國,雖然現實國力受壓,但地緣實力猶在,一旦跟他和解,那猶如猛虎下山。而且地緣關係決定了,真要二者合作,把阿富汗甚至俄羅斯的中亞後院拿下,受益最大的也是伊郎而非美國——而且這些亞歐大陸內陸地區,美國很難直接控制,必須假伊朗之手。這也就是說,如果到時候伊朗跟美國翻臉,那美國將雞飛蛋打!

得到中亞的伊朗,那可就不是區域大國的地緣實力了,幾乎已具備了准世界大國的體量。而且,在俄羅斯認清阿富汗和中亞南部丟失的現實後(北部的哈薩克在地緣屬性上是西伯利亞的一部分,又與中國地緣關係緊密,所以基本不可能被美伊撬動),那它完全可以通過與伊朗和解,將這股禍水引向中東。

從地緣政治角度出發,得到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後,伊朗向東北方向的拓展也就到了盡頭。畢竟再往前走,與自己的核心區越來越遠,與俄羅斯核心區甚至中國越來越近,地緣格局決定了,伊朗很難再在這些遠端板塊取得突破。而且,得到中亞南部和阿富汗後,伊朗也有了足夠的地緣實力,可以向中東方向發起攻擊。

中東的地緣價值遠高於亞歐大陸內部;而且中東都是伊斯蘭國家,文化相近便於經營;政治上,中東四分五裂,更加容易對付。而且拿下中東,意味著統一伊斯蘭的抱負得以實現。這種種因素,足以讓伊朗改弦易轍。

當然,伊朗這麼做,會顛覆美國對中東的主導,所以會招來美國的瘋狂報復。

雖然美國會反對,但伊朗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個準世界級地緣大國,已經有了充足的實力。而美國畢竟與中東地緣關係疏離,在該地實力相對有限——再加上伊朗一路向西,會使美國喪失在中東的主導,進而導致全球其霸權崩盤,所以中俄在這一階段肯定會對伊朗大力支持。

有準大國的實力,加上中俄的鼎力支持,再加上伊朗高原的地緣優勢,屆時的伊朗,完全有可能壓制住地緣關係疏離的美國和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國家,完成對中東的整合。

綜上所述,當年美伊聯盟的基礎,是構建在應對蘇聯進逼壓力之上的,是一種防禦性聯盟。當蘇聯衰落後,伊朗的地緣實力和戰略區位決定了,如果美國恢復當年與伊朗的秦滅,將它作為一種攻擊性聯盟,那發展到最後,反而會使伊朗由此做大,最終將自己反噬。

基於這種恐懼,美國即便是在打擊伊拉克,甚至跳進亞歐大陸內部發動阿富汗戰爭時,都寧願親力親為,絕不能為圖一時之快而拉攏伊朗,給它趁機做大的機會。

既然在伊朗最有用處的時候,美國都不願意與伊和解。那美伊對抗的基調也就此註定。

總而言之。伊朗中東地緣大國的地位,使它天生具備主導中東秩序的可能,這與美國對中東的控制形成不可調和的衝突。

即便當下,出於中東乃至全球戰略的調整,美國放鬆了對伊朗的制裁,但這只是階段性的調整,只要美國騰出手來,必然會重新加大對伊壓制。

而伊朗對此也心知肚明,故在伊核協議達成後,仍反覆重申反美立場不變。

所以,只要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不發生根本性變化,美伊的對抗還會長時期維持下去,中間或有緩和,但整體趨勢難以逆轉。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下一節,雲石君將把目光投向伊朗的政治體制,解析為什麼伊朗會從中東最世俗化的國家,一下轉變為政教合一的極端保守體制。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65節——伊朗之第二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原創文章。


進步了,知道標明自問自答了


自問自答的根本性原因何在?營銷號為何一定要自問自答?


雲石君,你說要是有個人比你答的好,得贊高,你該多尷尬啊;

要是有個人在這調侃你兩句,贊還比你的高,那就更尷尬了。哈哈


雲石君的答題還是很認真的啊,mark一下長期跟進了


推薦閱讀:

關於何新寫的共濟會,對世界局勢準確預言?
如何看待伊朗奇特的的政教合一政體?伊朗為什麼"必須"拋棄民主,選擇政教合一?
如何理清整個波斯文化的發展以及興衰史?
琐罗亚斯德教究竟是怎样一个宗教?
伊朗是恐怖主義國家嗎?

TAG: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