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盧昌海及其科普作品水平?

科普作家盧昌海的部分科普文章可參見其個人網站:http://www.changhai.org/

其微博:盧昌海的微博_微博


僅以科學技術類科普的角度來說,水平很高。

尤其是物理方面的,能完全看懂的,應該都不需要在這方面讀科普文了。

例如說隨手在主頁找的:《規範理論的重整化》,我猜大多數不是物理或者數學專業的人,連這文章標題都沒弄懂是什麼意思。


+

物理學功底極好,也很熱愛。寫出了不少無以倫比的高級科普。這類「高級」物理向科普書籍,有不少英文書非常好,而原產是中文書且水平超一流的,我書讀得少,在盧博士之前只知道 於淥 郝柏林 陳曉松三人所著的《邊緣奇蹟:相變和臨界現象》。盧博士書的特點是要輕鬆玩樂,就放開輕鬆玩樂,但在科學的細節上講述也不太會遷就讀者。 基本上,每一個有困難的知識點,盧博士都是以自己學習的經歷為參考寫出來。

盧博士其中一本講黎曼猜想的小書,內容上應該算是大部分數學少部分物理的專業科普。這個題目已經有少量科普書,我覺得他寫得最深入也淺出,有輕鬆的段落,也有直擊問題核心的篇章。這本書獲得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金籤獎(一等),吳大猷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曾和我聊過這個每兩年一次的全球華文科學著作評獎,我熱情談起盧博士,談起此書,工作人員答曰,此書就是剛過去一次評獎的金獎得主。工作人員還稍稍「吐槽」,要通知他領獎金挺不容易的。我又說到他還有一本講奇點定理的小書,有點難,但很了得,作為科普書,要比較認真講奇點定理是挺考究讀者的基礎和耐心的。 不過盧博士的著作已經獲得過一次金獎,基金會的人傾向於把機會留給其他人。

+


在中文原創的當代科普作品這方面,在我看來能跟盧昌海先生相媲美的,只有 @李淼 教授了。


這「水平」二字,裡面藏著的東西可實在是有點多啊……

在我看來,對科普作品而言,起碼得分文字水平和「作品所達到的學術高度」兩部分吧。

文字水平就不用說了,其它很多答案都已經提到了,倆字:絕佳。

不過,也有很多人提到了,說這人寫書,那是piapiapia的往外丟公式啊,丟了公式也不講啥意思——甚至,反而經常pia~丟出來個公式,然後扔一句「建議讀者自行推導」……好嘛,我要有能力自行推導,我大概也許可能就用不著看你的科普了吧?

你看,霍金都說了,書里只要多一個公式,讀者就得跑幾成;你piapia的丟公式……別不是文字功底太差吧?

這麼說吧,霍金的書,是寫給公眾的。就好像賣車的廣告一樣,告訴你百公里幾秒之類就行了。

然後,你會覺得好爽好神奇啊,時空居然會彎曲時間旅行竟然可以存在……哎呀我算是知道尺縮鐘慢恆星黑洞都是啥了……

現在,咱是不是就跟上了物理前沿,知道物理學家的工作內容了呢?

完全不是。

和知道一輛車百公里加速幾秒並不等於會造汽車一樣——最狂妄自大的人都不敢說我看了一千冊汽車廠商的宣傳彩頁,所以你們下一輛旗艦的懸掛交給我來設計吧:你知道怎麼做受力分析嗎?閉著眼瞎蒙?

同樣的,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到了「愛因斯坦的數學知識都不夠用」的程度;以至於現代物理專家敢說「愛因斯坦不懂相對論,因為他還沒有掌握足夠的數學工具」。

為什麼敢這樣說?

因為現在物理學的發展,已經達到「被數學扯後腿」的程度了——所以他們才不得不搞些「重整化」之類幺蛾子:這玩意兒好用不?好用,而且很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麼,它是對的嗎?人類的數學還回答不了。

所以你看,光看彩頁是學不會汽車製造的。

想懂造車?諾,首先你得高中畢業;然後把這五百套題做了打打基礎,打完基礎咱再談進階知識。

不相信?

前些時引力波火吧?見過能深入淺出說清本質的科普文嗎?

很遺憾,沒有。

因為在引力波這個課題里,「洛倫茲變換」只不過相當於「掰手指數數」的一年級水平;初步接觸引力波,至少也得到初中學會函數了。

連"洛倫茲變換"都得先「軟化」並「拆解」成「尺縮鐘慢」這樣的一堆有趣表象才能科普給您——你猜,要求把洛倫茲變換都得像小學數學那樣玩的熟極而流、然後才能掌握的進階課程,有沒辦法科普給您?

所以,引力波雖火,但卻無人能藉機發揮,把它的知識科普給高中文化程度者。

甚至,就連大多數大學文化程度者,都不可能真正搞明白「引力波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基礎太差。

然而,事實上,引力波遠談不上「艱深」。

這就叫學無止境。

既然學無止境,既然有人給初高中水平的讀者寫科普;那麼,會不會有人給大學生水平的人寫科普呢?

當然有。

比如,當年的三思科學網站,其定位就是「給大學生的科普」——它上面的一些文章,對99%以上的大學生都稱得上艱深。

但是呢,如果你真把高中內容徹底吃透了,至少三思上80%的內容是看得懂且能受益的——注意哪怕只是「徹底吃透」四字,也足以刷掉絕大多數大學生了:我知道這句話很震撼;然而它就是事實。

所以你看,如果你是初中生,跑那裡基本就是看天書了。

那麼,有沒有比三思的定位更高的呢?

這麼說吧,我大學不是物理方向,所以跟三思那些大牛跟的比較吃力——哪怕他們是以科普而不是教學的態度,向高中-大學文化層次的受眾普及科學知識。奈何咱基礎還是太過薄弱……

而這些國內最頂尖的、做大學生科普的大牛,他們得管盧昌海叫老師。

——————————————————————

想想也是:誰規定了「科普」就必須是針對小學文化程度的呢?研究生博士生難道就不需要了解其它專業的「常識」了?

物理博士不了解醫學知識一樣會被莆田系騙,就好像最最高明的醫生跑電腦城買電腦也免不了挨宰一樣。

甚至於,哪怕你是物理系本科生,能有人幫你把艱澀的理論剖開了、軟化了、整理的清清楚楚端上來,何樂而不為呢?

更進一步的,比如我們寫程序的,面對層出不窮的新框架新理論,怎麼辦呢?

聰明的公司是這麼做的:安排少量學習能力強文字功底好的技術專家去學這些新東西,學完後化繁為簡,拋棄那些針對初學者的說教,以「給專業人士的科普」的形式,把它教給其它同事。

網上比較活躍、比較喜歡碼字的程序員,多數都干過這活。

理所當然的,一個程序員,在其成長、工作過程中,極可能也接受過來自其它程序員的科普。

可見,專業人員也需要科普

而面向專業人員的科普,是沒有從頭解釋一個個術語推導一個個公式的必要的。

如果你不幸看到了這樣一滿篇鬼話(術語)、莫名其妙橫出來一堆結論卻說什麼「很顯然」、然後還告訴你這是「極簡科普,幾句話說明白xxxx」的文章,居然還有很多內行擊節叫好,那麼很可能它並不是寫給你看的——或者,說的更明確點:你還達不到讀懂這篇文章所需的最低水平。

讀不懂很正常,術業有專攻而已。

真想學也行,先丟掉它,找你看得懂的,先把基礎打好吧。

尋找適合自己水平的東西學習,這也是一項能力呢。


買過他的一本科普書《從奇點到蟲洞》,剛開始讀,我就發現:公式接二連三地冒出來啊!

比方說,第一頁,他直接搬出了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問題是他什麼都沒解釋。方程里的每一項、每一個符號有什麼意義,他都沒說,直接就說史瓦西發現方程的解是XXX,然後說度規是XXXX(他還沒解釋度規是什麼,我懷疑一般人看到這裡就已經徹底懵了),接下來的幾頁中接連不斷出現各種新名詞、新公式、新定義.....於是第一章沒看完,我就放棄了。

我重新翻了一下封面,確認我看的是一本科普書而不是一本教材或者科學史著作。科普書寫成這個樣子,對讀者實在是太不友好了。

而且即使是教材,每介紹一個新定義、新公式的時候都會詳細的解釋的。他寫成這個樣子,我還不如直接看廣義相對論的教材呢。

我的感覺是:他的科普書是那種比較專業的科普,適合已經有一定基礎的人開拓眼界,完全不適合沒有基礎的大眾閱讀。


讀過講黎曼假設的那本書,我覺得非常非常好,讀得津津有味。可惜他的其它作品基本都是物理的,但這是他的本行,想必一定更好。


我還收藏過這個網站,水平很高。


寫的非常好,他以前的繁星客棧我很喜歡上後來貌似不知什麼原因關了。

他寫的黎曼猜想系列的文章當年我剛上大學也可以看懂,稍微有點複變函數的知識就可以看了。

非常贊的科普系列文章。


有印象的最早的是初中的時候看的《尋找太陽系的疆界》,應該是09年那版。好像是從同學那裡借的書,坐在家門口暢快淋漓地花了一下午讀完了,當時也沒有看作者的習慣,只是覺得從來沒有讀過這麼風趣生動的長篇科學史。

上高中的時候圖書館收藏了修訂版的《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 尋找太陽系的疆界》,裝幀也更加精美,那個時候我已經知道了他的博客了,才突然反應過來——啊,原來我初中看的那本書就是他寫的!

高中的時候還買過《小樓與大師: 科學殿堂的人和事》和《黎曼猜想漫談》,前者主要是有趣的科學家軼事和關於科學史的一些考證,後者是對黎曼猜想的簡介和人們試圖證明它的歷史的介紹。那時候對理論也看不懂太多,看完之後也只能用來吹吹水,但是不太理解的公式並不影響閱讀體驗。他博客里的大部分文章也是高中生就能至少囫圇吞棗看懂的,當然如果有一點背景知識就更好了。

與正題無關:

在《那顆星星不在星圖上》的前言里看到了他免修四大力學的事迹,心中瞬間充滿敬佩,並且非常希望自己將來也能夠以他為榜樣。但是大學這一年多自己似乎也沒什麼長進,今晚自習的時候刷知乎看到這個問題,覺得高中的時候自己看到現在的模樣或許會很失望吧。

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如果能達到的話獎勵自己一本《因為星星在那裡: 科學殿堂的磚與瓦》好了。


盧昌海,絕對是中文科普界重量級人物,一位後人寫科普史時繞不開的人物。其功底之深厚,已可傲視群雄。其質量之高,已被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選為「課外讀物」。


就其科普文而言,個人覺得寫的非常好。

可能是之前啃過一些比較難懂的物理理論文章,再來看其科普文就覺得寫的非常到位,而且基本無廢話,簡練。至於其他話題,不做評論。所謂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

(ps.對於時鐘佯論,我一直停留在先前錯誤的理論,直到看到其科普相關內容才恍然大悟,在此感謝)

怕被別人認出,匿了


他本人是個非常值得尊敬的理想主義者,經歷也比較傳奇。

科普水平很高,而且很專業。


看過他的科普文章,很好的科普文章。

但還是比較專業,屬於專業性科普,適合物理相關理工科大學生閱讀。

但比較泛,不透切,缺乏它自己的深入理解。

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不是大師,還沒有脫胎換骨,所以,理解達不到大師那個層次。

看那些大師的專業性科普性質的書,觀點透切性和獨到性,明顯感覺比他的專業科普,要上一個檔次。

這個不是貶低他。拿他和那些大師比較,是抬高他。

畢竟中國人乃至華人,在物理學方面,本來就沒有幾個達到大師級別的。


他為人和科普水平都很糟糕。我曾經聯繫過他指出過他的英文語法問題,結果居然被當做出版商的網站維護人員被他繼續發郵件聯繫,要求幫他解決個人論著如何在網站上呈現的問題。我是看著他博客長大的,實在想像不到他心胸如此狹窄,自私(這明顯是他自己的個人問題,和路人有何關係?為何要來麻煩我?因對他尊重禮貌告知抱歉無法幫他)。他的科普水平和幾個同行(Lubos Motl, Ron Maimon)等相比相差極遠,許多時候粉飾著名歷史人物,文字遠遠做不到像陶哲軒這樣「清水文章不染塵」,也極少有深入獨特的個人意見。至於他退出物理學界後還繼續活躍在微博上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屢屢發表驚人言論,我不予評價。數理方向的博士離開學界後,難的是接受他人批評,不隨意為他人褒貶的意見所左右。但是在他的網站上看到的都是對自己的觀點的讚揚的文章,我對他是非常失望。

(數學博士,從高中開始十幾年的舊讀者)


推薦閱讀:

電流有速度么?
人垂直於地面通過地心向上起跳,真的會落回原地嗎?
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是精確理論還是近似理論?
冷凍激光只可以對單個原子使用嗎?
既然有物極必反這個道理,也有很多盛極必衰的例子證明,那麼為什麼沒有「衰極必盛」的例子?

TAG:科普 | 科學松鼠會 | 物理學 | 理論物理 | 物理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