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是否足以替代書本及親身見識受教,營造出博學的形象?
在網路的時代,一個人即使一無所知,只要擁有搜索能力,就可以變成很博學(抑或是看上去如此)。
那麽這樣得到的信息,和親身經歷的見識、精讀書本歸納的知識,以及老師的教授,有何區別?除開獲取的知識層面更淺薄之外,是否真的足以或滿足大多數人?身為外行人,應當如何辨別同是外行人的寫作者?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馬前卒鏈接:如何看待百度將血友病吧歸還給原吧主?是一次網民的勝利嗎? - 馬前卒的回答來源:知乎這第一個答案也表明了我使用知乎的方式——回答基本靠搜。除了土木工程方面和少數親身見聞外,我大多數回答都要靠搜索引擎寫出來。甚至許多問題我根本不知道答案,只是比答主和其他用戶多了幾分好奇心和搜索的耐心,就做出了質量不錯的解答。
顯然不能,按中國話說,如果只按搜索引擎作為學習的基礎的話,連半桶水的水平都達不到。
在一些專業領域,我甚至可以說,搜索引擎帶來的效率甚至比言傳身授低得多。
譬如我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憲法慣例是什麼?你去搜索,你可能翻好多頁才能看到,而且之前你還得去搜索憲法慣例是什麼。但是你問一個法學的專業人士,他很簡單地可以告訴你一些慣例,例如國家主席一般是黨委總書記之類的。而有的問題,再複雜一點的,譬如,省長有沒有資格提名副省長人選?這個就需要對憲法有一些閱讀和理解。在免費的搜索是得不到滿意答案的。
再還有一個,我們常說,免費的是最貴的,貴在何處?在司法上,貴在它沒有負責的人,你提起一個訴訟、爭議,只靠搜索覺得靠譜么?因為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情況下,發展和結果有可能截然不同,在沒有看到事實及證據前,搜索引擎下的結論就是昂貴的代價,沒有人替他的結論供給結論負責。那麼風險只有搜索人自己去承擔。
按我個人的態度,搜索引擎不過是知識面的蜻蜓點水,對於有該知識基礎的人來說,可謂錦上添花,因為他有底子,有鑒別挑選為己用的能力,藉以豐富自己知識的羽翼。而對該搜索知識一無所知沒有辨識能力的人來說,甚至可能是災難,譬如說一個疾病患者,上了被賣給黑醫院百度貼吧,接受了所謂的專業建議,那就是最昂貴的免費。
當然,如果說只是不考慮收益,就是要裝個逼,營造博學的金玉其表,還是可以的,畢竟8/10的基數擺在那。
最後,還是那句話,願青龍指引各位不花一分錢一分力就在支乎上裝上一整天的逼。不可否認的是,在搜索引擎的幫助下,現如今我們獲取信息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簡單得多。然而「這樣得到的信息,和親身經歷的見識、精讀書本歸納的知識,以及老師的教授,有什麼區別?除開獲取的知識層面更淺薄之外,真的足以欺騙(或滿足)大多數人嗎?身為行業外的人,應當如何辨別?」
我相信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各行各業的從業者們對於這個問題也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來聊聊我的看法,供參考。
先聊聊有什麼區別吧,其實書本和老師,同互聯網並不能直接構成等價的關係。應該這樣理解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擁有非常豐富信息的書庫(智囊團),而搜索引擎是你去這個書庫(智囊團)里找書(老師)的工具。所以就算要比較,也應該拿現實的圖書館和互聯網比。事實上,諸如互聯網獲取知識「碎片化」、「淺薄」之類的問題,放到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也同樣是存在的,因為人們同樣可以到圖書館找到一本對應的書、隨便翻上幾頁嘛。(我相信,過去用這樣的手段裝博學的人一定也是有的。)而書本和老師教授所謂的「系統化」之類的優勢,其實通過互聯網和搜索引擎也完全可以辦到,甚至能做得更好:我要想要學習編譯器的原理,拿Google一搜,誒,發現了好多國外優秀大學的公開資源,有公開課、有講義、有作業、有課本…還能互相比較著學習。所以說,獲得知識的深淺,和你看書還是上網無關,和個人努力相關。另外,題主也提到了親身經歷,這值得一說,一些操作性強的專業技能若是沒有親身實踐,恐怕是不行的吧,這是書本也好、老師也好、互聯網也好,都無可取代的。就算是「編譯器原理」,同樣需要自己親手去寫代碼,才能真的深入理解呢。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識要躬行,有些知識或許真的只要學習與思考就可以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去世前都沒有離開過他的出生地,什麼「滌盪心靈的旅行」那是一次都沒有,然而誰能否認其智慧與深邃?
不過,話說回來,互聯網和圖書館相比,確實是有很大不同的:- 互聯網裡的「書」更多
- 互聯網裡的「書」質量參差不齊
也正是因為互聯網上信息的煙波浩渺和魚龍混雜,使得學會如何甄別信息的真偽、選擇值得信賴的信息源,成了使用互聯網不可或缺的「前置技能」。然而這已和本題無關了,不再深入。
事實上,上面這番話,也間接回答了第二個問題,沒錯,現如今只要能正確使用搜索引擎,在它的幫助下,互聯網上獲取的知識不僅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而且也不會是「淺薄」的。現在看看剩下的問題,我是這麼理解最後這一問的:如何鑒別非自己行業的「專家」是否真的有能耐。對此,我一直認為,真正對自己從事的行業有深入理解的人,一定是具備「向行業外的人大致講明白自己的工作」的技能的,這有一點像面試的時候,考官問你:「你如何向一個六歲的小朋友講明白『遞歸』的概念?」其實,與其說這樣是在考察一個人的「科普」能力,不如說是在考察他(她)對「遞歸」這個知識點理解的程度。因此,假如你真的要鑒別一個人是否具有某行業的知識,就請他(她)向你講明白這個行業究竟在做什麼,然後挑一個行業內的「術語」,請他(她)用你能聽懂的話,講明這個術語的含義(或是運作的原理)。例如,對於醫學我是外行,然而我卻想考察一個號稱心內科專家的大夫,那麼我可以問他:為什麼心臟能這樣一直跳啊跳呢?有時心臟跳得快、有時跳得慢,是誰在調節它呢?怎麼調節的呢?(或者說:電影老炮兒里,馮小剛得的是啥毛病?怎麼引起的?應該怎麼治呢?)假如他把我說明白了,那我對他也會信任起來了。如果想僅憑搜索引擎就達到貌似博學的效果,那麼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你的受眾生活在窮苦的山溝里,連電腦都沒見過的那種。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網路得到的信息,和親身經歷的見識、精讀書本歸納的知識,以及老師的教授,有何區別?
舉個例子,我現在在學日語。網上有日語初學者吧,老師沒有正式教之前,我在那裡找到很多資源,如新標日本語的音頻以及很多初學日語的人的經驗學習方法。
之後我又在知乎找了很多如何快速記五十音圖的方法以及怎麼學習後面的知識。不得不說,這些對我一開始進階有幫助。但直到老師教學,我才發現,網路搜索到的,只是基礎而已。直到系統地從大家的日語一課一課地學下來,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光靠自學會進入誤區。比如正式語和敬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什麼詞會顯得關係疏遠。比如雖然書上這麼寫,但實際上日本人很少這麼用,比如這個發音東京的和大阪的是不一樣的。我覺得,這就是區別。通過搜索引擎學到的是皮毛。就像是一個學表演的人和另一個未學過表演的人,就算後者有天賦,最後取得成功,但因為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他所要付出的努力比其他同樣有天賦但經過系統學習的人要多出很多。學校,書本的學習其實是將很多人的經驗挑出來總結告訴你教導你,但搜索引擎沒有人幫你總結。除開獲取的知識層面更淺薄之外,是否真的足以或滿足大多數人?
如果你真的只是想要知道這件事,我想說,是的,可以滿足。
就像之前我不了解ISIS的時候,我來知乎一搜,各種科普我就慢慢知道了。甚至你想要了解一個新聞的真相,只要你要足夠的耐心認真搜索,說不定你也可以發現很多事情。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多耐心耗費精力在網頁瀏覽搜索上。所以導致搜索到的答案知識面淺薄之外,還有很多錯誤信息。本來價值觀還未完善的網民,被各種信息煽動誤導,很容易成長為一個偏激無辨識能力的人。比如以前我一直百度百科是權威的,就像字典一樣,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各網友們隨意修改,經過一個隨便的審核就可以了。身為外行人,應當如何辨別同是外行人的寫作者?
如果是在網路上辨別,最實在的方法就是1多搜索出其他類似問題的答案 2看評論 3看邏輯思維清不清晰好吧,最後一個問題其實我不會。因為我對於自己不懂的領域很容易被洗腦(′-ω-`)所以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多跟朋友討論爭論,慢慢地去熟悉那個領域,讓自己從外行變得沒那麼外行,那樣辨別起來就容易一點啦。你望著大海,是不會想喝乾的把。搜索引擎讓我意識到,在人類文明進化到現在這個地步,各個細微分支已經高度專業化,傳統意義上的博學是不是不可能有人做到了。
知識方面的東西可以生搬硬套,但對一個問題的理解,思考的深度與多方面周全考慮的角度,邏輯性與獨到的見解等等方面是很難與真正博學的人比較的,所以決定一個人真正博學的不在於其掌握的知識量,而在於思維方式。
可以營造很博學的假象。但是假象終究是假象,就像冬天的雪,太陽出來以後,還是會消融,露出被掩蓋的東西。
不能,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那盤菜好不好吃,要我自己吃了才知道。
可以,完全可以。沒問題,
在我看來不能完全。大家應該都受益互聯網很多, 但是要到博學的程度實在是很難。昨天我弟弟跟講起他經歷的十六級大風,他說你在電視上看好像還好,但是親身感受真的。。。所以,互聯網上的知識不能代替親身感受。電視也是,會有種讓人覺得我知道我看過的錯覺。
專業知識也一樣。。。你沒有真正運用過,思考過, 見過而已,離博學有點會遠。
不過不知道有沒有其他人真的能善用到這種程度,其實這不是壞事, 互聯網打破了時間空間專業之間的壁壘,是很好的事情。你自己也說了「看上去很博學」~以及「很不錯的答案」並不等於真正的博學
如何分辨~兼聽、不盲信圖標和數據、冷靜、多讀書理論上可以,但網路上的訊息更多的是零碎的,所以目前在很多範疇內不行
我認為是不行的。搜索引擎是工具不是載體,而且它也不具備引導和糾正作用。而且網路上的內容頗多繆誤及惡意。比如我告訴先生「張氏度」,先生可能沒聽過,於是去搜索,看了百度百科於是信了,然後就等著鬧笑話吧,
1、認識具有反覆性,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的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真理的反覆性只存於過去式,也就是說,所謂的真理只能應對過去,無法肯定到以後,所以是一個不斷反證實踐的過程。 至於真理的發展過程,就是由相對真理走向絕對真理的過程,這是一個無限的發展過程。也就是真理具有的無限性。
4、實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首先,實踐為認識的產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認識活動是適應實踐的需要,為解決和完成實踐提出的問題和任務而產生的。人成為認識主體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人改造客觀世界活動的需要;客觀存在的事物也是由於實踐的需要,作為實踐改造的對象,才逐一地成為認識的客體。科學研究的任務、科學工作的課題是由實踐的需要提出的,並且圍繞著人類實踐的需要這個中心來展開。
其次,實踐還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並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實踐把主體和客體直接地、現實地聯結起來,使主體能從客體中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客觀事物只是由於實踐的中介才轉化為主體的認識對象和認識內容。不僅如此,主體用於加工客體信息的各種思想模式,也是來源於實踐。實踐作為一種客觀物質活動,是按照一定規律進行的,這種合規律的活動,久而久之,會在人們頭腦中積澱下來,形成各種思想模式,如邏輯格式等等。列寧說:「人的實踐經過億萬次的重複,在人的意識中以邏輯的式固定下來。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於億萬次的重複才有先人之見的鞏固性和公理的性質。」
對於認識來源於實踐,不能作狹隘的簡單化的理解。首先,認識來源於實踐並不否定人的大腦和感官在生理素質上的差異對認識的影響。但是人的生理素質只是人們進行實踐和認識的一種物質條件,並不是人們的實踐和認識本身。它對於形成人們在認識和才能上的差別不起決定性的作用,造成人們認識和才能差別的決定性原因是後天的社會實踐。馬克思曾引用亞當?斯密的話說明這個問題:「他很清楚地看到:『個人之間天賦才能的差異,實際上遠沒有我們所設想的那麼大,這些十分不同的、看來是使從事各種職業的成年人彼此有所區別的才賦,與其說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說是分工的結果。』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他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所謂人的才能的差別是由分工掘成的,就是由實踐的地位、實踐的領域及其廣度和深度等等造成的,而不是天生的。其次,認識來源於實踐並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於具體的主體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親身實踐,而且理論或認識本身也具有歷史的繼承性,所以主體可以也應該通過讀書或傳授等方式來獲取間接經驗,這是發展人類認識的必要途徑,它的意義充分體現在牛頓的一句名言中:「假若我能比別人嘹望得略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但是間接經驗歸根到底也是來源於前人或他人的實踐,而且人們接受間接經驗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種直接經驗即實踐為基礎,只有把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結合起來,才能有比較完全的知識。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首先,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其次,實踐為認識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一方面,實踐的發展不斷揭示客觀世界的越來越多的特性,為解決認識上的新課題積累越來越豐富的經驗材料;
另一方面,實踐又提供日益完備的物質手段,不斷強化主體的認識能力。最後,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
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人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在頭腦中重建客體模型,並根據這個客體模型推導出應當具有的未知性質,然後再用實踐加以檢驗,當理論預言與對客體的實踐結果一致時,就證明頭腦中精神地重建的客體模型與客體自身相一致。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活動的目的並不在於認識活動本身,而在於更好地去改造客體,更有效地指導實踐。認識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的過程,即是認識價值的實現過程。總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先就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樹立實踐的應有權威,尊重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實踐,就能從根本上保證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符合客觀世界的規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實踐,才能有力地反對各種形式的唯心主義,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用空想代替現實、用抽象的原則裁剪實際生活。推薦閱讀:
※為什麼搜狗搜索的結果很差?
※正則表達式為啥搜索快?或者啥時候比簡單字元串的形式搜索快?
※使用「融 360」來選擇金融產品的體驗是怎樣的?效果如何?
※開源爬蟲框架各有什麼優缺點?
※網路爬蟲技術的原理及使用實例是什麼?怎麼樣界定使用爬蟲技術獲取信息是否違法?最好是詳細點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