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分真文藝與偽文藝?
就很煩。
為什麼現在anti麗江大理西藏吉他民謠拍照濾鏡朋友圈成了這麼有優越感的一件事情?
講道理,麗江大理西藏民謠這些東西本身不美嗎?追逐它們有錯嗎?你不能因為有SB追逐了,就認為追逐的都是SB吧?
如果說做or不做某件事情就成了判斷真偽文藝的標準,那麼如果一個人把上述所有關鍵詞統統排除掉然後說自己熱愛文藝,就成了真文藝?
那和自己anti的東西有什麼區別?
其實形式都不重要。
判斷真偽的方法只有兩條:
你是不是真的喜歡。你是不是真的有實力喜歡。
如果你發自內心喜歡這個東西本身,那你去麗江聽民謠喝咖啡愛拍照,都沒毛病。
如果你只是喜歡這個東西所給你帶來的加成,那你就算把真文藝青年做的事情統統原樣做一遍,也是個高仿山寨。
至於實力這個東西,有的人太少了。
不過其實我不贊成anti沒有實力但是真心熱愛文藝的人。如果這批人統統被anti掉了,那麼對文藝本身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文藝需要生產者也需要消費者,暫時沒有實力的人就是消費者。
如果沒有他們養著生產者,難道在座各位養?
還有,我發自內心地認為,完全不熱愛文藝,只是靠文藝裝逼的人沒那麼多。
旅遊很累的好吧?咖啡很苦的好吧?單反很貴的好吧?拍照很難的好吧?民謠很無聊的好吧?
如果不喜歡的話,天天在朋友圈演這麼多戲是有人給他們發錢嗎?
還有還有,為什麼很多人特別喜歡把人看得特別單一?
即使真的上述愛好都很低級吧,文藝青年就不能聽聽小蘋果追追歡樂頌跳跳廣場舞了?
愛吃日料法餐的人就不能深夜擼串了?
林黛玉上廁所也不是大珠小珠落玉盤吧。
人都有A面和B面,你不能總看到人SB的一面。
當然,如果一個人壓根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和發出去的東西都是什麼鬼。
那和真偽沒關係,那壓根不文藝。
PS,一覺睡醒想加一個小彩蛋。
我自己的態度是非常不介意偽文藝存在的,就像我說的那樣,偽文藝的大量存在是真文藝者成長發展的土壤。
但是有一種【偽文藝】,我真的是非常嫌棄。
舉個例子,假設我是個民謠歌手,過著做愛沒岡本房間沒空調的生活,天天躲在小酒吧里唱口水歌,換點錢好養著自己在豆瓣音樂上發點原創。
後來好不容易有點名氣了,網易雲上面我的歌評論也999了。
然後我的粉絲當中冒出來那麼幾個貨色開始喊叫【你怎麼爛大街了,今天街邊小賣部老闆娘都公放你的歌了,小學生QQ空間都刷屏你的歌詞了,你變了,再見】。
快滾不送。
我不爛大街你用愛發電養著我寫歌給你聽啊?
【區別就是:為什麼。】
首先說偽文藝:
偽文藝的一個核心就是,希望通過一定的文藝,表現自己也有深刻的一面。大家都喜歡宋冬野去了,啊~!跟上跟上,我也得分享兩首他的歌,我也得轉倆手寫他歌詞的微博,以顯示我沒有落伍,我文藝。宋冬野坐牢了,大家看到了他被查到時狼狽的一面,現在大家流行聽趙爍的《姑娘啊》,那我也得聽。LOMO流行那兩年轉倆LOMO的圖,倉央嘉措流行那倆年整本兒佛爺的書沒看兩頁拍張圖放微博上,再配上一段話語。
也就是說,文藝在偽文藝人群這兒是消費品。人家對文藝的剛性需求是社交驅動的。
然後是真的文藝:
核心就是「我樂意」,或者說「我舒服」。遇到一個畫家,他畫的總是和各種大師或者名家名作的風格不一樣,讓人看到他的畫作,就知道那是他畫的。不出名,畫兒不貴。但是你看著舒服,莫名其妙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就是喜歡。就是所謂的「我舒服」。以這種「我舒服」為原點,會喜歡各種不出名或者小眾作家、詩人、音樂家、劇作家的作品。有的甚至認識那些人,認識的很早。一些大中城市,有很多這樣有品位的姑娘。自己本身社會地位就是中下,但是認識很多著名的紋身師、詩人、程序員,基本都是在他們不出名以前就認識的。認識就認識了,也不滾床單兒云云,就是朋友,關係還挺素。
而偽文藝的人,說到音樂必是當下大火之人,但是深入聊的話他們並不像他們表現的那樣應該了解。比如說喜歡宋冬野,然而不知道《佛祖在一號線》這那。比如說喜歡倉央嘉措,但是不知道其宗教背景。
真文藝的人書架上各種冷門偏門,各種你聞所未聞。偶爾翻出一套後來再版很火的書,卻是第一版的,說明她很早就買了。喜歡明星也是這種套路,比如,喜歡馬蘇,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日裡的春天》。等等。偽文藝:學學吉他,種種花,去西藏去麗江,寫一些矯情的句子,喜歡馬右葉和董小姐,時常提及自己的夢想和存在感,時常看誰都是傻逼,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真文藝:這個不好判斷,但我認識一個人,一個出了書,為了一首詩的靈感獨自去大山待七天七夜,從不發朋友圈,住的地方也是一團糟,他家人去世也不會寫一篇文來訴苦,而是像個孩子抱頭痛哭,他把大部分稿費都用來資助四川山區的兩個孩子,自己卻清湯寡水,時常靠朋友接濟,他時常旅行,去哪我們都不知道,用他的話說,都說日子像詩,我卻過的像屎,但他堅韌不拔一顆善心從未改變卻讓我佩服不已,不做作不庸俗已經很難得了。一個是文藝創造者,一個只是文藝消費者。
正像某位先哲所說,不成熟的人願意為了夢想驕傲地死去,成熟的人願意為了夢想卑微地活著。偽文藝是享受假裝自己文藝而帶來的與眾不同優越感,就像刷漆的果子,怎麼會有由內而外的自然鮮香?真正文藝而熱愛生活的人,不在意表面的金碧輝煌,願意真正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花時間花心血。就像有人讀書刷了朋友圈,有人讀書美了容顏,有人讀書修鍊了言辭,有人讀書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派上用場,但在他自己心裡愜意怡然。
我覺得吧:
真文藝是做給自己看的。
比如一個下雨天你覺得很安逸你想去街邊的咖啡店找一個靠窗的位置聽雨聽柔柔的小音樂看書品咖啡一下午。到飯點了,打電話叫朋友:走兄弟!吃火鍋兒!偽文藝是做給別人看的。
比如一個下雨天你覺得很安逸你想去街邊的咖啡店找一個靠窗的位置聽雨聽柔柔的小音樂看書品咖啡一下午,然後你去了拍了張你和咖啡和雨的合照發到朋友圈,然後啪啪啪在朋友圈跟朋友熱鬧了一下午說:「旁邊新開了家火鍋店感覺不錯要來嘗嘗哇!」到飯點了,收拾東西準備走人,一想:哇我好棒!又學習了一下午。who cares,闊能我還在旁邊吃著火鍋兒唱著歌兒。為什麼要去區分呢。區分之後的目的是什麼呢?只有更多的偽文藝存在,才有真文藝生長的土壤。
偽文藝:朋友圈的照片一定調色,出遊定位大多是大理,麗江,配的文字是自己都不懂的生僻小語種,發中文的話,也是大段看破紅塵的人生感慨。
真文藝:不發朋友圈。
文藝是很苦逼的事情,真正的文藝為了內心嚮往的簡單生活,願意放棄心外之物,貼近自己真實的土地和生活,身體力行,或耐得住寂寞,或忍得了清貧,或受得了苦累,卻能因為單純的投入獲得喜悅。 大家都喜歡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但心境背後的士大夫可能頂著烈日已經勞作了一整個上午。 偽文藝大多出於社交需求,出於獲得認同或虛榮,截取文藝中最容易辨認的符號片段,也能獲得文藝的感覺,比如說古鎮的小酒館,唯美的個性簽名。但這些人沒有辦法沉下心來去練習樂器的基本功,頂著黑眼圈去用心閱讀和寫作,拍旅行照的時候除了展示閑適從容的自己,還必須有意無意嘚瑟一下狠心訂的打折五星級酒店。 總之,真正的文藝,首先需要真誠和單純心境,還也需要沒有功利性的投入,最後,也不會那麼在意其他人是否知道。
真文藝一般不怎麼說話,但一鳴驚人
偽文藝反而願意為了矯情扯家常偽文藝:素描8級就是大師 學過吉他就是音樂家 時不時寫寫抒情句子 經常去咖啡館 帆布鞋 白襯衫
真文藝:很少見 太少了 絕對不會自稱是文藝青年的 並不張顯自我 茶和咖啡都喜愛 具有一定的反社會人格真文藝的人最親的人才知道Ta文藝有內涵是個有故事和內心小世界的人,而偽文藝,大家都知道Ta文藝。
僅代表個人觀點: 偽文藝:拘於表面形式較多。
真文藝:有獨立的思想,拒絕人云亦云。敢於質疑與不懈追求。具有高度堅固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海量閱讀與積累以及時刻走在追求與探索之路,直到生命結束,但從不後悔與惋惜。
看我ID……
(攤手)文藝哪裡會分真假,不過是虛偽的人給文藝下的兩個定義,文藝真假需根據自己的三觀自己辨別
文藝本身就體現了時代的優越性,,,
偽裝文藝,也是文藝呀,至少在他人看來是文藝呀,自己也承認的呀,有時,偽裝文藝是一種
——自謙^^
為什麼要區分呢?要區分開來是為了那些所謂的真文青的優越感嗎?喜歡就由他喜歡好了。
萬事由心不由嘴。
真文藝是真實狀態的呈現,比如想不起來……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不在乎自己的看法,怎麼能讓自己最舒服,就怎麼來。假文藝是,哎呀,我這個照片角度沒有p好,害怕別人看到真實的你,因為你自己都無法接受現實當中的自己,所以才會不斷的發各種照片來欺騙自己。 總結一下,能否正確的認識自己,能否坦蕩地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是真文藝,其它都是偽文藝
看了大家的回答,我是符合真文藝的標準,但能從新來,假的也好呀。
真文藝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習慣,假的就是趕潮流。
推薦閱讀:
※除了精彩的故事本身,一本優秀的小說還講了什麼?
※有什麼文藝的句子?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藝無法在年輕人當中呈現流行之勢?如何合理地改變?
※怎麼看待一些喜歡把「我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你若盛開清風自來」類的話作為自己社交平台簽名和簡介的人呢?
※一人來一句文藝的話吧?
TAG: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