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知道結果的問題進行辯論有什麼意義?

在很多辯論賽中,最終的結論是很明顯的,我相信雙方的辯手都很清楚。

一般是這樣的格式——」只是這樣想/思考/做/認為……是不對的,應該從兩反面看……都要兼顧到才是正確的「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辯論還有什麼意義,不是違心的自欺欺人嗎?


就事論事來說,對於辯手而言並沒有那個「最終結論」,強調兼顧並不是一種十分高明的技巧,甚至有被判定立場跳動的可能。只是很多低水平的辯論只能辯到這個份上而已。

說開來的話,辯論的意義很多時候恰恰就在於質疑那些「最終的結論」,即使無法推翻它們,也至少說明它們的成立並沒有那麼理所當然。辯論中,沒有正確的觀點和錯誤的觀點,只有能夠被證明的觀點和不能被證明的觀點。


在我在役的時候,有一個很經典的政策性辯題:是否應該廢除計劃生育。當時抽到正方的也會有這個困惑,都國策了還打個屁,但我們仍舊會認真查資料,找在歐美留學的同學幫忙查數據,論證這項政策已經不合時宜,論證中國繼續計劃生育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那場比賽打完,我們對計劃生育這個問題有了較深的了解,不再像以前那樣流於表面。

等我畢業的時候,計劃生育政策已經鬆動了。雖然和自己無關,但我們打過正方的辯手,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很多我們認為已經有結論、沒有辯論意義的東西,其實未必真的沒有挖掘的價值。或者一個看起來像真理的東西,換個時間換個地點換個情境也許就不是真理了。這個世界,哪有這麼多定論。

這就是辯論的魅力,也是辯論的意義。而更重要的,是挑戰權威觀念時的思考和論證的那種思維過程,以及其中對自己綜合能力的鍛煉,不玩這個遊戲的人永遠是不會懂的。


人類進步的體現之一,就是許多「理所當然」,變成「未嘗不可」。

也許不是每一個沒有意義的辯題,都可以變得有意義,但我們總希望去撬動一下,那看似紋絲不動的真理之門。


我的情況和大家的都不一樣誒。

曾經打過一場不太正式的比賽。

場地和錢都是贊助商出,贊助商是對方老師聯繫的,辯題還傾向於對方。

三個評委一個是對方學院的學生,一個是對方的老師,還有一個是贊助商。

這尼瑪……打個頭啊。

結果我們認真準備了三天,立了個奇論,把對方打得連北都找不著了。

看著對方評委拚命為對方找優點卻支支吾吾幾乎說不出話,心下真是暗爽。

當然最後還是判對方勝了。


有個故事叫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不是不知道為什麼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樣容易被一些聽起來很棒的結論給騙了........尤其是涉及到自身立場的情況下........比如有的人就知道狗是畜生,有的人就知道狗是人類的朋友.........前者認為後者人畜不分,後者認為前者冷血無情.............

而辯論,恰恰就是這樣一個讓兩方都展開自己立場為什麼是對的這樣一個過程.........這樣.......才能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或者說做不到相互理解,起碼做到相互了解╮(╯_╰)╭

最後一點就是...........多知道一些為什麼.......不容易被忽悠


辯論是為了啟蒙,而不是為了定論。我們不是為了立場在辯駁,而是為了讓爭議合理地存續下去。


違心?題主你想多了。辯手只有辯題,沒有立場。

自欺欺人?只要你覺得自己的論點不違背公序良俗、論證合乎邏輯、論據真實可信就不算是自欺欺人。

有什麼意義?那要看你所謂的意義是什麼——發現真理?那你應該去學哲學,而不是辯論。

辯論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論證過程。其意義在於找出一種全面、充分的思考方式,相比想什麼,更重要的是怎麼想。

再怎麼偉光正的觀點,要是沒有一個好論證,都是分分鐘輸掉比賽的節奏;再怎麼奇葩詭異毀三觀的觀點,要是論證上挑不出毛病,你也沒法贏他。覺得不甘心?那就好好打磨自己的論證。

本人大學期間碰到過一個死辯——發展旅遊業利多於弊/弊多於利,而且很不幸的作為反方。這個辯題自1986年第一屆亞洲大專辯論會出現,在後來的幾年中只要出現在大型辯論賽場上,反方就沒贏過,網友多認為反方無解並稱其為死辯

但是我們贏了。

而且不覺得違心,也沒有自欺欺人,回憶起來感覺很有意義。


不可否認,是有不合適的辯題存在的,如果真的是不容置疑的題,那說明辯題有問題。

但是更多的時候,只是由於我們本身三觀和所在文化環境政治環境的局限,讓我們誤以為有些東西是沒有討論價值的罷了。


前提就錯了


辯論題目分為幾種,

是否型辯題, 比如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

應該型辯題,比如應該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

比較型辯題,比如當今社會男人更累還是女人更累?

這些辯題都像加多寶和王老吉,三全凌和思念,中興和華為,蒙牛和伊利,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一樣,相互針對而又共同存在。

我覺得哪一種辯題都圍繞著辯證法一體兩面的思維,即從同一種事物選出它極端的兩面,有利有弊,有理性與感性的衝突,有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衝突,有激進與保守的衝突。

另外,對一個辯手來說,辯論賽的輸贏不是最重要的。像題主這樣沒有怎麼打過辯論賽,應該也沒怎麼認真看完幾場辯論賽的人,很主觀的認為結果很明顯的錯誤思維,正是辯論賽要向大家糾正的。

世事無絕對,如果哪場辯論賽會讓你認為輸贏很明顯,說明那是幾個蹩腳的辯手,你需要看看其他像國際大專辯論賽或者奇葩說。


1.對於辯手來說並不存在著最終結果(很著急的辯題除外),在辯手眼裡更多的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如何用論據來推翻對手的立場,以追求勝利,證明自我,說白了也就是

體現競技精神。

2.這裡面更多的是一個思辯的過程,誰能說現在存在的結果就是最好的呢?對於一場辯論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尋找最優解的過程。

3.一場好的辯論能引起社會對於該問題的注度。


因為並不是「存在即合理」


遇到不用打就知道毫無意義的辯題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水準差、不懂辯論還瞎出辯題的主辦方誰沒有碰到過呢。我不大理解之前這麼多答案為什麼就不提這茬呢,各位都沒有一邊嘴裡罵罵咧咧,一邊繼續昏天黑地準備比賽的經驗嗎。

回到題主的問題,題目再扯淡還是要硬著頭皮上啊,立論太吃虧,想盡辦法再翻翻資料,再不行想辦法靠操作硬肛。因為辯論比賽是比賽啊,主辦方是不是靠譜和參賽選手參加不參加比賽毫無關係。


意義在於如果我們不好好打,不好好準備,不好好思考,我們就真的可能被對方打的說不出話!雖然您可能認為您的結婚天然成立。

換句話說,我們不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啊」(僅僅是個比喻,腦抽,想不到更合適的了

如果要扯價值,那我會說:蘇格拉底死了,所以對於既定真理的討論永遠有意義。因為這個世界總有人試圖詭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當地時間2016年10月20日晚上的Al Smith Dinner?
在演講的時候似乎只有脫稿才能夠給人以極大的觸動。那麼想在演講的時候脫稿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經驗或者技巧呢?很希望能夠在這方面有點進步。
諸位對周孝正教授的一些觀點怎麼看?
如何評價馬丁在《我是演說家》的演講?和陳秋實的對抗如何看待?
如何學習脫口秀?

TAG:演講 | 辯論 | 辯論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