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蘇美爾的文明早於埃及文明,那麼在前4000年到前2000年之間,它們各自的發展大概是怎麼樣的?
各類歷史通俗讀物中,給我形成了如下印象:蘇美爾是人類最早的文明起源,但埃及文明又是人類文明源頭中,最璀璨和先進的一支。
但是對於這兩個地理位置毗鄰,有相似也有差異的文明形態,它們同時期各方面的對比是怎樣?埃及如何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超越了蘇美爾?還請方家指教!
問題很複雜,也涉及「文明」的定義是什麼;
蘇美爾比埃及出現各類複雜社會特徵並沒有早很多,大約都在公元前三千年前的一二百年時間內進入有文字的「國家」階段。當然,這裡又涉及了「文字」和「國家」的概念問題。埃及是最璀璨的?何以見得?這種評論不得不說太主觀了。
應該說各有千秋吧;埃及似乎很快就形成了統一的政權(雖然管得地方不算大,在上埃及,也很窄,基本沿著河),而蘇美爾的王權一直在不同的城邦之間流轉,第一次統一(同樣地方不是很大)來自於閃族的阿卡德人。在那之後,經過來自東部Zagros山脈的Gutian外族統治,蘇美爾人第一次建立了蘇美爾人的「帝國」(然而又涉及了「帝國」的定義),所謂烏爾第三王朝。統治方式方面,中央集權程度較高,但面積仍然相當小,其核心面積可能還沒有北京大。從形成統一王權的速度看,埃及是挺快的,蘇美爾用了一千年左右。但很難說孰優孰劣,因為畢竟各地的自然條件和背景都有差別。文明要素的先進程度也很難一概而論。楔形文字很早就能表示母音,埃及象形文字一般不能;甚至公元前一千年才開始成熟的腓尼基字母也只有輔音(希伯來、阿拉伯字母除了少數一兩個可以做輔助母音字母的以外都是輔音),大家熟知的母音來自希臘字母的轉用和添加,但字母文字對從西班牙到中南半島的居民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金字塔固然宏偉,兩河流域的滾印浮雕也很精美,後來也與塔廟啊。論建築技術,中國至遲從公元前第三千紀中後期開始夯土技術也很出色,特別是經歷千年仍然很結實;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固然早,但從出現到能夠記錄口頭語言的各種細節,至少經歷五百年,而甲骨文固然相對晚,但似乎一開始就可以記錄口頭語言了。誰更先進?我覺得實在不好評價,這不是個很科學的問題,特別是脫離個體的特點和歷史背景。面對古代文明和文化,我們還是應該盡量擺脫這種誰比誰好的比較。因此,何談超越?難道一個金字塔就能讓埃及鐵定比兩河先進了?文明還是涉及從文學藝術到政權組織模式再到建築、宗教等各個方面的元素。我個人感覺超越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是預設價值觀影響的產物。
蘇美爾和埃及各個時期對比,問題很寬泛。
首先蘇美爾雖然古老,但作為獨立的「文明」(包含民族、語言等要素),歷史並不長。如果說中國迄今有至少三千二百年的文明史(文字可考)或四千年乃至稍微更長的複雜社會史(龍山中後期;且不算可能與中原沒有直接關係的良渚,並且不考慮良渚是不是有真的城),蘇美爾嚴格地說大約只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算上有文字之前的複雜社會整體估計不到兩千年歷程。公元前2000之後蘇美爾人就漸漸被同化於閃族人了。蘇美爾語很可能那段時間就已經不再是口頭語言。作為兩河流域文明的基石,又延續了將近兩千年,最終在公元後一百年內楔形文字文明基本消亡。
所以埃及和蘇美爾能比的就是公元前3000--2000年。
埃及早王朝和古王國;蘇美爾早王朝(有些像諸侯混戰,但貌似沒有類似周天子這樣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領袖;Kish一開始是王權主導,後來轉到其他城市,Ur、Umma、Lagash都輝煌過,但更像五霸七雄,而好像缺乏周天子那種一開始的領導者或共主)&>阿卡德帝國&>烏爾第三王朝。
再細緻的恐怕就是大段複製書上內容了。我想還是請題主讀一些稍微細緻的讀物吧。中英文的都有。推薦一篇文章,縱論中西全史。
按照時間線平鋪描述各文明發展史。
爪機回答,稍後附鏈接。http://m.tianya.cn/bbs/art.jsp?id=131643item=no05
這個是原貼鏈接。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43915117uk=4262425827這個是我整理的文本文檔,只有樓主更新的內容,略過了討論內容。可以在手機閱讀軟體中打開,分章節。(1) 古希臘語「美索」意指兩者之間,「不達米亞」指河流。
美索不達米亞即是兩河流域, 兩河指 底格里斯河 和 幼發拉底河。
(2) 蘇美爾是上古城市,位於兩河下游交匯之處。
蘇美爾人並非兩河原居民,約在元前4500年遷進兩河南域,建立一系列城邦國家。以定都於「烏爾」城的烏爾王朝一統兩河,尤其顯赫。
(3)蘇美爾人從何而來,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學界主要說法有:
A 北來說:從北方高加索山或亞美尼亞高原順兩河而下來, 此說的根據是兩河順流地帶都有其遺跡。
B 東來說:源於東方山地,根據是所有城市均築有梯形塔, 其寓意為山,暗示其為山區移民。兩河是完全沒有山的。
C 南來說:來自埃及或波斯灣。因其神話傳說祖先居於島嶼及從海上而來。
D 外星說:蘇美爾人天文學發達,極愛觀星,他們的神總與星辰相關。其古老敘事詩有似星外來客的觀感。
E 蒙古說:語音近似。
無論如何,他們不是閃(閃米特)族人,而繼後稱霸兩河的入侵部落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則全屬閃族。他們的語言既非閃語亦非印歐語。
(4) 蘇美爾人約從元前3100建立城邦國家,文化盛極一時,BC2371為阿卡德人所滅。BC2113烏爾第三王朝復興,BC2006再為巴比倫人所滅,自此銷聲匿跡,湮沒不聞。
其文明為入侵閃族所承繼,發揚光大,史稱「巴比倫—亞述」文明,為四大古老文明之一。
(5) 蘇美爾時期的「烏魯克」城是世上最早的城市,元前3000年擁有人口五萬,乃是非常離譜的數字,約等於四千年後歐洲黑暗世紀時的城市規模。
巴比倫城全盛時(約元前第七紀)人口五十萬,更屬不可能。
蘇美爾文明既為世上最早出現的文明,自然擁有多項健力士紀錄。 其中最利害的計有:
(6)世上最早(可追溯至元前四千年,元前三千年系統完備。) 的文字「楔形文字」(比對中國商朝甲骨文為元前十七紀):
兩河少樹木,無紙。然而盛產黏土,處理後以蘆葦筆在其上刻字,加以晾曬或燒製,便成為有名的「泥版文書」。
由於氣候乾旱,可保存數千年而不壞。 經近百年來考古學界系統地發掘,迄今出土數十萬塊,蘇美爾文明因而大白於世。
由於刻在濕泥之上,其筆劃全為直線,兼之頭粗尾尖,形似楔子,因而得名。
至於其「圓筒印章」,採用滾筒印刷原理,更為有腦。
(7)既有文字,自然亦有世上最早的智識分子階層(稱為書吏,社會地位高尚)、史詩、學校和圖書館。其至猛料的「亞述巴尼拔圖書館」成於元前七世紀,比「亞歷山大圖書館」還要早四百年,藏書三萬冊之多!
(8)還有最早的商業銀行(約元前二千年)和借貸法。
發明麵包和釀酒技術、飲管、餐用叉子、菜譜。
至無敵的是發明面部化妝—劃眼線及用眼影粉來誇大眼睛size! 還有香水及髮型設計。
(9)更令人感興趣的是: a烏爾王陵掘得一副連骰子的賭具 及
b高度發達的娼妓事業,由神廟統籌經營,稱為「神妓」!
c 據希羅多德《歷史》所記載,巴比倫風俗有所謂「坐廟禮」,所有女子一生中均有一次要到神廟當義務娼妓,收益上獻予神(廟)。
(10)另有趣聞數則:
d習俗良家婦女外出戴上面紗,娼妓則不準這樣做,違者罰打五大扳。
e婚約由父母所立,男方須下聘金。男方悔約會遭到殺訂,女方悔約則按例「退訂賠雙」。
f至少一塊泥版刻有拳術對決場面,兩位拳手高馬、正身、沉肘、中線穿橋,極似南派的詠春拳!
我記得有人說過,文明的出現,主要源於人類聚集形成一個類似於今天城市的生活圈、語言文字(文明延續)、生產(物質的)、宗教祭祀(精神的)等的。
蘇美爾文明最早滿足了這樣的條件,兩河形成的沖積扇平原非常適合農業發展以及人類聚集,這和後來的所有古代文明都是一致的,文字羊皮卷,早期巫術轉化為的宗教,這些都是在兩河流域最早形成的。
至於埃及以及之後的希臘(這倆其實一樣的,只是後來發展的方向變了)按你所說的是最璀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兼得,使得生產力出眾得多,這在歷史上是沒有的,即使中華文明也只是農業一枝燦爛,其他原因,文字、宗教更為成熟,也很有用。我對比較誰好壞誰高級沒興趣,我關注的是文明與種族的交流、融合與遷徙。我一直疑惑於華夏文明為什麼起源於黃河上游的內陸,而不是衝擊三角洲的入海口。我一直以為歷史學更應該是科學,要研究和發掘規律,而不是為政治服務。蘇美爾的60進位與周易的甲子紀年法有明顯共通之處。楔形文字的表達方式也有明顯共通之處。更重要的是,中國文明言之鑿鑿的華夏族的文明就是無法發現,到底在哪?我不相信古人在撒謊,所以如果先人的故事記述的是另外一個地區傳過來或者帶過來的故事,倒很有可能。最關鍵的是,如果有確切證據反駁蘇美爾與華夏族的文明關係,也行。但迄今只看到充滿民主自豪感的謾罵。。。
蘇美爾人是黑頭髮,所有又叫黑頭人。主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他們崇拜龍,使用象形文字,和埃及算同時期的文明。蘇美爾語和漢語一樣是孤立語,和漢藏語系屬於同一個語系。
後來蘇美爾不跟埃及人玩了,就東遷東遷東遷,到中國了。
許多外國學者認為中國人的前身就是蘇美爾人。======我補充一下,大量的證據都全世界人類都是起源於東非,然後擴散到世界各地的。中國人就是非得說自己是獨立起源。這是一種什麼精神呢?你以為進化成一個人跟玩著玩似的,在地球短短几百萬年之間世界各地都進化出不同的智能人?這種概率有多小?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性!世界人類同源,起源於少數幾個始祖,這是確鑿的。中國人必定也是非洲遷徙出來的,但是具體是哪個文明遷徙出來的。就值得探討了。中國人的習俗混合了大量的中東習俗,中國人至少和埃及有非同一般的聯繫。蘇美爾也好,埃及也好。都比中國人獨立起源說靠譜的多。蘇美爾是前2000年被阿卡德人打敗的,部分人口花幾百年時間東遷不是沒可能。白人就起源於高加索,向南向西也遷徙了幾千公里;太平洋土著都能夠跑到大洋中心的夏威夷紐西蘭,那創造了文明的種族要進行遠距離陸上遷徙也完全說得通。古人的遷徙能力是遠超現代人想像的,首先古人的體能就好很多,一個宋代士兵的標準負重比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都強;第二古代沒有那麼多人口,也就沒有那麼多文化區域作為阻隔地帶,大片大片荒野,只要備足糧草,或半耕半牧,總能走到。兩河-&>印度河-&>三星堆-&>武漢盤龍城-&>鄭州商城-&>安陽殷墟,很好的路線。不過,我們文化上(血緣上可能不完全是)主要是周人後裔,而非商。周人,很可能也是外來(有人說是古埃及後裔,有這可能,當然也可能只是有淵源,一則古埃及雕塑壁畫確實有很明顯的東亞蒙古人種特徵,二則目前也有一些遺傳分子學證據,文化方面也有類似之處,我還用谷歌地圖確認過,漢帝陵確實是修成金字塔形狀的,在渭河邊,好多,當時確實是有點驚到了……),商周之爭,可能類似於後來英法西的美洲殖民地之爭。中東,極有可能是真正的黃種人發源地,而遠東,大概率是中東某兩個民族在三千多年前東遷的殖民地。此後商敗,一部分東渡美洲建立了美洲文明,一部分留下來融入周人及後來的土著(馬來人種),形成漢族。反倒是中東,經歷之後伊斯蘭崛起和蒙古西征,數次遭到屠殺血洗,原來的種族已基本消亡——我認為這種情況的概率極大。。
我對西亞歷史和考古是完全的門外漢,但是我知道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碳十四測年是一塌糊塗……
最近看了Oxford和Groningen的實驗室吐槽的文章。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大概從上世紀60年代一直到本世紀初都缺乏測年工作。之前那個年代的方法屬於常規法,預處理方法也不是那麼成熟,樣品量又大,還喜歡測木炭,測年的quality control也不怎麼樣。別說數據密布的歐洲大陸了,我朝的碳十四都不太用90年代之前測得數據了……
一直到本世紀才陸陸續續有新的數據出來。大概也就這幾年出了一些比較有質量的數據,有個牛津的博士一直在follow測年方面的工作。
不過可能搞歷史文獻的就覺得沒必要測碳十四了,畢竟連sumerian king list(SKL)不都搞出來了嘛。我摘一段吐槽SKL的給大家看。
「The lack of sufficient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sources for the earlier part of the Early Dynastic period has often left researchers reliant on texts of questionable historical value, such as mythological compositions or chronicles.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the Sumerian King List (SKL), a text composed probably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 BC (Micha?owski 1983;Steinkeller 2003), lists the consecutive rulers of Mesopotamia and the lengths of their reigns. While the later parts of the SKL chronology corroborate well with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the parts describ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3rd millennium BC contain ambiguities and gradually descend into incredulous and mythical accounts. The problems with using semi-historical texts such as the SKL for chronological studies are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the research community and yet are used for want of a better source of information (Nissen 1987; Frayne 2009: 39; Marchesi and Marchetti 2011; Sallaberger and Schrakamp 2015: 13).」
Wencel, M. (2017). Radiocarbon Dating of Early Dynastic Mesopotamia: Results, Limitations, and Prospects. Radiocarbon, 59(2), 635-645. doi:10.1017/RDC.2016.60
看看最後那行cite了多少人啊2333……
順便說了一下這篇文章總結的目前的碳十四數據得出的符合/不符合目前歷史學家的部分有趣觀點。
1、就目前看到的碳十四數據而言,Jemdet Nasr (Uruk III)和ED I/II(早王朝)之間至少有100年的差距。
(感覺要麼是因為測的數據太少,數據沒能銜接上;要麼就是這倆階段壓根就不連在一起)
2、Uruk III的持續時間較短,考古學家也發現該階段的遺存僅限於存在一個非常小的範圍里。
3、ED I/II傳統上認為是歷史時期的開始(楔形文字),但是該階段的楔形文字「few, fragmentary, and very poorly understood」。然而ED I/II比起ED IIIa/ED IIIb階段持續時間要長得多。與之相反,ED IIIb持續時間短(不超過150年),出土的文字材料最多。這些可能對於目前文字發展的理論(穩定、持續發展)提出挑戰,至少目前的碳十四數據對此並不支持。
不知道這位波蘭的同學目前的博士論文做得如何了,略有點期待呀。
PS 之前伊拉克挖出來的東西就是眼見著越來越少,真是心痛。希望美索不達米亞早日測出比較好的數據序列。
披薩盤0哦0
推薦閱讀:
※古代詩人是怎麼成為詩人(寫出那些詩)的、相比之下今人會否顯得稍少建樹?
※古代突厥和現代土耳其是什麼關係?
※蒙元部隊出征日本為什麼失敗了?
※馬槊是否真的比不上白蠟杆子大槍?
※打仗時會不會分不清敵軍和友軍?歷史上有什麼相關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