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導彈驅逐艦等大型艦艇的主艦炮作用有多大?

中高烈度對抗下應該會導彈滿天飛吧,需要艦炮近距離轟擊的是不是只有海盜船之類的小船?反正看著那麼大的艦上弄個小炮(起碼外觀和比例看上去不大),還稱呼為主炮,總覺得不大協調似的。


在現代海軍的任務中,支援兩棲部隊,實施對陸打擊是艦炮的重要作用之一,如果僅有導彈對敵灘頭、近岸陣地進行打擊,因其面積大,工事繁多,需要發射大量導彈,將使作戰成本劇增。而使用艦炮打擊陸地目標,可在短時間內在目標區傾瀉大量彈藥,成本相對較低,同時炮彈的體積較小,艦上可存放的數量多。

戰斧造價:148單位是萬美元,917.6是萬人民幣

MK45艦炮的炮彈造價等待補充。

以美軍現在即將裝備的「先進艦炮系統」(AGS)為例,可以儲備600~750發炮彈存儲,在使用「遠程對陸攻擊彈藥」後,最大射程達到185km,同時的圓周誤差(CEP)僅20m。(當然據媒體報道,這款炮彈因為彈頭加藥筒長2.23m,因此每艦不能較多攜帶),可以說,隨著這個系統之後的改進,雖然還是難以比肩對地導彈,但用艦炮對地效果從射程到精度,會極大地滿足任務要求。

圖為正在測試的AGS 155mm 艦炮系統。

所以,傳統的艦炮武器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是因為以上原因。

現代海戰中的攻防一般以各種射程的反艦導彈為主。因為反艦導彈的超視距性及致命性。現有火藥推力艦炮在反艦作戰作用用處不大。而由於反艦導彈的發展,傳統的20/23mm口徑的近防炮毀傷作用收到質疑,而趨於高射速的中口徑艦炮反而在防禦上——防空,開始發揮重要作用。

圖為目前中口徑艦炮射速最高的:法國100mm緊湊型艦炮,每分鐘90發。(中口徑,一說是76~130mm,一說是80~130mm,如果按76mm,射速最高應該是AK176,135的射速)

其次,現代水面艦艇對抗,要達到艦炮射擊的條件,意味著在發射完畢導彈之後的繼續進攻,我認為這是需要極大的作戰決心的。。

艦炮在反艦方面用途,並不是二戰及以前海戰那麼大的作用,所以,雖然也可以說是艦炮仍是反艦「最後一道防線」,但實際意義是大打折扣的。

不過這說的是當下的軍事裝備水平。

從公開的媒體文章和報道,美軍的正在研製的電磁炮最大射程在200~370km之間,(同比魚叉的可能是最遠的型號:RGM/AGM-84L (Block 2) ,射程在 278 km)。在射程上,起碼能填補巡航導彈到傳統艦炮的空白。

因此,相信未來艦炮會有更大的發展。

誰說多炮塔神教會消亡,哼!


不開玩笑的說:「近距離轟擊的是不是只有海盜船之類的小船」是現代軍艦的一個主要工作

而各種艦對艦導彈,歷史上的戰果也就埃以相互pk,擊沉過一艘一千多噸的驅逐艦和幾艘快艇而已。

至於高大上的吹噓得無敵的宙斯盾系統,那就更是凄慘:實戰中唯一的戰果就是那架伊朗的民航客機。

最後,借用我非常喜歡的《戰爭之王》的一句台詞作為總結陳詞吧:

知道為什麼我追查你到這裡?我能選擇其它更榮耀的任務,比方追查核武。你認為那對世界和平更重要?不對!今天十個戰爭受害者中有九人,是死於攻擊性來福槍和小型武器,正如你的商品。那些核飛彈?它們還在發射井裡待著呢,你的AK-47才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炮彈便宜。

不是任何目標都捨得用導彈的,而用艦炮低價值目標也可以毫不猶豫的開火了。即使使用曾程自導炮彈任然比導彈便宜。一枚超貴的LRLAP炮彈是20萬美元,一枚不斷降價的戰斧是70萬美元。效果比較另說了。

2.火力

一般艦艇導彈裝備數量是多少?伯克級96個MK-41的坑,要裝戰斧,阿斯洛克,標準,ESSM。而MK-45艦炮的備彈量是600發。射速20發,奧拓則有40多發。輸出還是很厲害的。如果你嫌炮彈威力小的話還可以多發同著

3.可靠性高

現代艦炮的可靠性高,可維護性好,不易受干擾。具備提供全天候持續、快速的火力射擊。

4.使用靈活

比如MK45的彈藥包括薄壁爆破榴彈(HC)、黃磷煙幕彈(WP)、照明彈(SS)、照明彈2(SS2)、高殺傷破片榴彈(HF)、半主動雷射制導炮彈(SALGP)、紅外製導炮彈(IRGP)。引信則可選擇機械時間引信(MT)、可控時間引信(CVT)、彈頭起爆引信(PD)、彈頭起爆延時引信(PPD)、紅外引信(IR)、近炸或可變時間引信(VT)、電子可調引信(EST)。火藥則有標準裝葯、減裝葯、增裝葯、制導炮彈裝葯等。跟多選擇,更多歡笑啊。你不能讓導彈戰鬥部換成煙霧彈吧。。。

沒有主炮的軍艦是有的。這讓我想起初期的F4戰機,開始沒有機炮後來還不是乖乖裝上機炮。像奧拓76這樣重量11噸,都可以裝在坦克上的跑,軍艦備一門有何大礙。

不是艦炮作用不大,反而各國都在發展艦炮。DDG1000上的2門AGS155mm艦炮就是最新成果。更不要說未來的電磁炮了。不僅僅是美國大力改進艦炮(AGS是英國BAE開發的)歐洲的列強們也沒有放棄小艦巨炮主義

最後,多鉚蒸鋼,大艦巨炮,萬歲!萬萬歲!


最重要的一點是:反艦導彈都是遠視眼啊!遠視眼!遠視眼!(講三遍,你懂的)

反艦導彈發射後一般都是按指定方向先加速,盲飛,這期間是不開導引頭的。這段距離一般幾公里到十幾公里之間。這主要是因為導引頭搜索範圍有限,這時候打開看到的除了自己就是友艦,為了避免誤傷。

然後中段一般是由艦載直升機提供中段制導,高級點的有航路規劃,這段時間也基本是不開導引頭的。你問為啥不開,不是說了嘛!搜索範圍有限,開了也看不到什麼啊(?_?)

最後到達搜索區域後,開導引頭,鎖定目標,超低空突防,命中!也就是說,導彈大部分時間都是盲飛的!

然後你來告訴我,近距離遭遇敵艦怎麼辦,只能艦炮幹活了!

最後補充一點,你別看現代艦炮口徑不大(天朝130mm,美帝127mm也不小了),但是射速高,精度高,威力大,而且現代艦艇沒有重裝甲,一分鐘幾十發至少80%命中,絕對能糊你一臉了……


1,海軍百分之99的作戰任務都是打擊海盜船和個別武裝走私船。艦炮會起到威懾作用和在水兵對抗不力的情況下開炮。

2,海軍是最「貴族」的軍種,比較洋氣,看重優良傳統,到港和遇友軍艦艇不放禮炮簡直是玷污血統般的存在。

3,即使過了半個世紀左右終於有有正規軍艦的國家互相認真打仗了,比方喜聞樂見的中日死磕,艦炮是掩護部隊搶灘登陸,打擊摧毀岸上零散火炮、陣地的最佳選擇,用導彈著實太土豪。另外艦炮實際上還擔負著抵禦對方反艦導彈最後一道防線的任務。並且在防空任務中,打成堆誘餌彈和擊毀飛到臉上來的敵機。

4,導彈至上論被認為過於片面,大量實際測試中導彈無卵用,而且以美帝國主義等國為首搗鼓的一些新型艦炮,電磁光棱超時空轉換排山倒海掌等黑科技,射程遠威力猛,有望能成為一些新型軍艦的主力武器。艦炮重新得到重視。並且顯而易見炮彈比導彈更容易保養儲存且量大。

5,在突發戰鬥或雙方艦艇摩擦升級時,即可視範圍內爆發戰鬥,艦炮能瞬間爆發成噸傷害,是導彈不能比的。

6,擔任艦炮手可是很光榮的事情,不是誰都有資格的,自大航海時代滑膛炮對射開始,艦炮就是最深沉的海軍文化,一艘沒有艦炮的軍艦,怎麼看都是一個可移動式海上導彈發射井,哪能配上軍艦美名。


連高達都要帶肉搏兵器。


補充一點,炮彈不受電子干擾,導彈攻擊如果人家電子戰能力突出,會吃大虧的。


舉個陸地上的例子,核武器雖然最厲害最高端,但殺人最多的還是AK47。


現在的艦炮口徑已經從2戰的200+,300+,400+毫米降到了100甚至幾時毫米,但同時,提升了射速和精確度,現階段,國際上通用的,護衛艦主炮口徑大都為76mm,驅逐艦大都為127mm(美軍阿利·伯克),130mm(中國052D),驅逐艦的主炮射程遠,裝藥量大,在登錄作戰中,能替代導彈,在較為近的海岸用大量廉價彈藥壓制敵方岸基火力,因為如果用精確制導武器,敵方大量的工事,火力點,會使戰爭成本大大增高,不實惠,而護衛艦的主炮,除了能進行火力支援之外,其76mm的小口徑,使其射速大大增高,相比052D的40發/分,提高到了60~120發/分,能夠用高爆彈在遠距離對敵方掠海巡航/反艦導彈實施第一輪近距離攔截,使艦艇在中遠程防空導彈和近防武器系統之間,再構築一到防線。何樂而不為?


不帶炮怎麼打彈觀二連啊


炮彈便宜,炮彈種類多,對付軟目標、小艇、灘頭火力覆蓋等等還是很有用的。功能有多,奧托76mm炮還能防空。

用上制導彈後,精度不比導彈差,用上增程彈後,射程也不錯,但是統統要比導彈便宜多了,後續改進空間也大。

另外就是,備彈充足啊。導彈的話,除了彼得那種變態,百十來枚撐頂了;炮彈隨隨便便上500發。

另外,我大516艦集成了5門50管的火箭炮,瞬間250枚122mm火箭彈就掉腦袋上了,滅的,不用炸藥都沒處躲,你怕了沒有,還能再裝填。南沙西沙那些小島,都不夠幾次齊射的

053H型江湖Ⅰ級護衛艦


一切無憑無據的空談都是耍流氓!

先翻翻戰史吧,二戰後我所知的海戰,按時間順序:

1、國共福建沿海多次海戰,主要使用艦炮,決勝兵器是魚雷,也有航空炸彈。沒有導彈。

2、阿以戰爭幾次海戰,導彈制勝,沒有發現使用艦炮的記錄。

3、印巴戰爭,除了導彈,印度還出動了航母呢,羨煞旁人。

4、中越西沙、南沙兩次海戰,除了艦炮,還有機槍、40火,就是沒有使用導彈,儘管1988年那次中國有出動導彈護衛艦。

5、馬島戰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上規模的現代海戰,導彈制勝,雖然阿軍是用無制導的航空炸彈炸沉英軍考文垂號驅逐艦的。英艦114毫米主炮擊落過阿軍機,也投入了岸轟。

6、兩伊戰爭(含導彈襲船戰中的第三國海軍護航作戰),主要是用飛機發射空艦導彈,美國與伊朗的一次軍艦之間的衝突也是用導彈,沒發現使用艦炮的記錄。

7、朝韓海戰,由於朝方始終否認偷襲天安號,所以只考慮1999、2002兩次延坪海戰。都是使用艦炮,沒有發射導彈。艦炮戰果輝煌啊

也許還發生過其他海戰,但我沒聽說過。

歸納一下,可以分兩類:

一類是至少一方有決心大打,這樣雙方都會動用手上最先進的武器,艦炮的舞台就小了(不是不起作用),擔當不了主角。(福建沿海海戰是特例,當時雙方都缺乏實用的海戰導彈武器。儘管如此,艦炮也只是服務於魚雷攻防)

另一類是雙方都沒有決心大打(不是不打)的,這種情況下雙方艦艇會在很近的目視距離上對峙,然後因偶然或必然的種種原因突然開火。開火不一定是下了擊沉對方的決心,也可能只是鳴槍示警的性質,但一旦開了火雙方就很難克制了,合理的做法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使敵艦喪失戰鬥力以保全自己。在這種距離上,最好的武器可能是魚雷(當代軍艦仍然裝備反潛魚雷,不知是否保留反水面艦艇能力),但能夠最快到達敵艦的彈藥肯定是炮彈。這種由近距對峙轉化而來的海戰節奏非常快,不等投入其他武器就可以結束了,艦炮就是主角。

軍艦主炮當配角能防空、岸轟,當主角能擊沉敵艦,作為一名演員的自我修養還是有的,對得起它佔據的噸位和空間。要是沒有這個演員,戲不是演不了,但票房就不好說了。

--------------分割線----------------

關於大口徑艦炮的復興:

當代的5英寸級別的艦炮發射火箭增程彈,射程超過二戰時的18英寸艦炮。發射火箭滑翔增程彈,射程可以過百公里,如美國127毫米的ERGM(是不是下馬了?)。

當代的炮彈能夠制導。

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的155毫米主炮就是標杆。

這些都是冷戰初期導彈壓縮主炮口徑時不存在的技術。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際關係的變化。冷戰時期有能力自主研發軍艦主炮的國家都在準備與其他大國的戰爭。而冷戰後,大國之間開戰的可能性下降(也就中國不安全感爆表),像美國全球布武、法國維護非洲「和平」之類的以強凌弱才是常態。用軍艦主炮轟擊敵方沿岸目標成為費效比很高的選擇,也沒有太大的危險。

(說來有趣,以色列薩爾-5型護衛艦哈尼特號在2006年中過黎巴嫩真主黨發射的反艦導彈,受傷,後修復。以強凌弱也不是絕對安全,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星船傘兵裡面有提到的,為什麼有了核武器還要陸戰隊員


也有不帶主炮的軍艦,參見毛子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但是那確實是一個奇葩。

另外,海軍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看重傳統的軍鍾,我估計艦炮這種極為有歷史感的東西,哪怕就是一個擺設,以後也不太可能消失的。


這就是個性價比的問題了如果只是對付海盜,或者小國,一發導彈太浪費了。而且別小看人家的主炮啊,雖然口徑小,但是人家射的准啊。一二戰的時候為啥弄那麼多炮,就是因為打不準啊。當時普遍命中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說句不好聽的,我站在那不動,你都不一定打的著。反觀現代艦炮,那都是準備了數字觀瞄系統,不動的靶子命中率基本百分百。就算是移動目標,你想想這玩意是可以攔截魚雷和導彈的,移動靶子也是輕鬆。而且射速非常快,換算一下有效火力是戰列艦的幾十倍。所以,現代的艦炮還是相當厲害的,而且現代基本屬於和平時期,五大流氓基本不動手,所以更多運用的還是主炮。


炮彈使用的隨意性遠遠高於導彈。今天你部發現一艘小艇,導彈開機看不到怎麼辦,艦炮對準了擼一炮。


最重要的是成本和數量啊。導彈那麼大,裝個幾十枚上百枚頂天了,艦炮炮彈卻可以裝個幾百枚,現在對於有能力研製艦炮的國家,非對稱戰爭是主流,艦炮在打擊低價值目標上的意義遠比導彈重要得多。

另外,水面艦艇的主要攻擊性手段還是反艦,反艦導彈打陸地目標是不行的。就算是一艘大型驅逐艦,除掉反艦和防空導彈,能勻出多少空間去搭載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火炮的意義就顯示出來了。

而且現在火炮技術進步很大,戰列艦時代哪有火箭增程彈、制導炮彈、精密火控、高度自動化這些東西?


那就以現代艦為例,八發反艦導彈出去,就廢了么?130艦炮對艦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導彈太貴了 就是最早的冥河也比一發130值錢 打擊某些低價值目標沒必要那麼土豪 再說你就算是土豪你一艘船能帶幾枚導彈啊 打個快艇你用魚叉飛魚啥的這麼浪不怕回港後艦隊司令罵死你?再說了 有些目標使用艦炮更適合啊 最簡單的 你一艘艦掩護陸戰隊登陸 岸上全是敵軍步兵機槍暗堡你用艦炮不比導彈效率高多了? 再說了 當年f4鬼怪戰機沒裝機炮,導彈打完了不照樣被米格吊打啊


我覺得就是嚇唬海盜用。


推薦閱讀:

日本不久前的航母(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會對海自的綜合戰鬥力有多大的提升?
如何評價美國海軍衣阿華級快速戰列艦?
現代海戰艦對艦導彈有什麼用處?
為什麼英國海軍率先發展了航母,卻沒能在二戰中有效的運用航母?
驅逐艦上面只攜帶幾十枚導彈,戰爭中打光了怎麼辦?

TAG:海軍 | 軍艦 | 海戰 | 驅逐艦 | 巡洋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