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腫瘤研究的PhD在腫瘤被人類徹底治癒後怎麼辦?
假如,指的是假如,有一天出現一位千年一遇的牛人做出了堪比宇宙起源和大統一理論的研究成果,推動了醫學發展,讓所有的癌症在短短几個月內就被人類徹底攻破。這樣的話,研究機構里從事癌症研究的研究員怎麼尋找出路?如果是更改研究方向,研究腫瘤的技能、思維和知識儲備如何遷移到其它研究方向?
換方向就是了。不做癌症,還有衰老、凋亡、發育、代謝、免疫、壞死、自噬、神經、DNA損傷修復、表觀遺傳等N個研究方向,總不是玩移液槍。
而且,研究癌症的PhD中很少是做治療的,大部分是做分子機理。你能治這個病,不代表分子機制都搞明白了,典型例子是感冒。
有一個類似的情況曾經發生過。解析蛋白結構有三大方法:X射線晶體學,NMR,冷凍電鏡。長期以來做X射線的牛逼哄哄看不起另外兩個方向的,因為NMR只能做小蛋白,而電鏡的解析度低。去年有人改進了電鏡,使其解析度和X射線相當,而樣品製備大為簡化,瞬間震動了整個結構生物學界。
就在我以為施一公這樣的人就要不行了的時候,他們一窩蜂地也跑去做電鏡了。
======================
題主補充了問題。換方向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PhD雖然每天都在搬磚,但畢竟是PhD,基本的學習能力是有的。你不讓他做腫瘤,轉行去做發育,不過是換幾個基因、換細胞系、換抗體而已,實驗上還是分子克隆、細胞培養、蛋白雜交、殺小鼠那老一套。當初給我們講生化的教授說,大部分生物學分支的研究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區別只是實驗材料不同。而給我們講分子的老師更是說,大部分生物學實驗只要會用移液槍就夠了。
又不是轉理論物理。那時候在座的各位都不在了 還瞎操什麼心 /笑哭 ( ????? )
雖然題主的假設有點科幻色彩。但只要有千萬分之一可能就不能說是不存在。題主既然是醫生身份那可能不太了解生物的研究體系。這個領域很多都相通的,比如研究癌症大多用到很多模型,大小鼠模型,猴子模型等等,這在研究其他方向也是常用的。所以換方向沒那麼難。知識儲備轉移的話也就是多看幾篇paper而已,一般幾篇近期的綜述就能得到很多的信息了。實在不行,來做結構吧,我們是生物界的農民工,即使沒搖過菌沒養過細胞沒加過tag沒提過蛋白都沒關係,一個月就學會了,要做x-ray,NMR,EM,SAXS都沒問題,直接找管理員幫忙就行了,只要耐得住不斷重複的寂寞就行。
哪的黃土不埋人
腫瘤MD出來強答,基本上按照現在的研究進展,等到腫瘤被攻克現在的PhD基本上都掛牆上了,操心什麼改行。也許物理學可能出現某個天才人物創造歷史一口氣推進若干年,生物醫學這塊真心不可能,別說整個搞清楚,你能把腫瘤的某個分支的分支搞清楚就已經是天才級別的大牛了。
現實中是不可能某天突然研究出來一個所謂的重大突破,腫瘤被一夜之間治癒,醫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都是在前人基礎上一步步探索前進的,而且這類研究沒有全或無的概念,想想抗生素,不是說青黴素研究出來了就完事了,一代又一代的抗生素,與耐葯菌鬥爭,各種病原體感染,研究至今還在進行。所以不用擔心研究腫瘤的人突然失業
這是不應該搞基礎的PhD擔心,應該是臨床的來擔心。
可以治療的話就做預防啊。
開個玩笑。更快,更高,更強。很多時候基本問題解決了,還要優化。
1.一個藥物,從開始研究到上市平均時間是十年。就算你再天才,研發時間可以幾個月搞定,但是後期的臨床一期二期測試沒有三五年搞不定。農作物上一個轉基因都口水戰了這麼久,隨便搞個化合物說能治癌症,你敢吃嗎?2.PhD更多的是對思維的提升,一個方向學通了,可以觸類旁通。3.我認為腫瘤不會被徹底治癒。年紀越大越容易罹患腫瘤。
推薦閱讀:
※為什麼 DNA 複製的引物不是 DNA?
※DNA複製時核小體上的結構會不會干擾,或者說是如何被去掉的?
※如何評價人類第一次拍攝到DNA複製過程?
※每個人體細胞都帶有主人的 DNA,那麼進行器官移植後,兩種 DNA 同時出現在一個人體內,為何不會造成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