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上說:「大革命前一半的法國人不講法語,現代法語是法國大革命後才由法國政府統一使用的」有多大可能性?
看到維基關於「法語」的詞條中說:「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指出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有一半的法國人其實不講法語,現代的法語是法國大革命後才由法國政府統一使用。」
而「德語」詞條中提到:「當時法蘭克人的高級階層一般使用「法蘭克式的拉丁語」,後來稱為法語。」關於屬於凱爾特語族的「布列塔尼語」詞條中說:「從12世紀開始,貴族、有錢人逐漸換用法語,布列塔尼語成為農民的土語。當初布列塔尼公國的君主階級使用拉丁文,最後(15世紀)換用法語。」「法國的國王沒有真正的阻止少數民族語言的發展,但從法國大革命以後,法國政府開始採取壓制少數民族語言的政策,擬消滅法國領土上的「土語」(patois)包括法語的方言、布列塔尼語、巴斯克語等等,強迫小學生在學校里只用法語交談,用本土語言講話的學生遭到侮辱性的懲罰。這個專橫的政策一直延續到1960年代。如今,雖然消滅布列塔尼語的政策進行了兩百多年,仍然還有300 000人使用這個語言(在1930年有1 300 000多人)。這個政策宣傳的一句出名的口號為:「不準在地上吐痰,也不準講布列塔尼語」,這個口號把使用布列塔尼語和不衛生的行為混為一談,這表明當時法國政府用多麼侮辱人的措施施行滅絕語言的政策。」所以,是不是說現代法語是根據當時作為上層統治階層的日耳曼法蘭克人推崇和使用的拉丁語發展而來的,而底層很多民眾並未使用拉丁語和後來發展來的法語,只是近代因為統治力量的擴張和傳播的發展才使法國人統一使用法語。而此種情況應該也類似於以前的英國,英國上層長期推崇法語,但底層民眾依然使用英語,後來作為「國語」的英語並未被法語所取代,同樣的情況還有當時歐洲眾多國家的上流階層,也有古代朝鮮上層對漢語的推崇,但都並未使其廣大國民摒棄其「國語」,當然這在古代條件下也難以做到,所以,是不是法國的這種做法太過專制和有違「民族主義」?
這段話基本沒有問題, 只有統一的民族才有能力統一語言。 題主問強行統一語言是不是有違民族主義? 統一語言恰恰就是十九世紀初民族主義運動的副產品。法語統一運動是從路易十四開始的, 大革命帶來的強權政府和義務教育進一步推動了法語的統一。
我們中國不也是等到民國才有國語的嗎? 秦朝公元前就統一了中國, 度量衡也是馬上就統一了, 可見統一語言的難度。尤其在留聲機和廣播發明之前, 對廣大平民來說語言根本沒有被統一的必要。這裡要提出一個和直覺相違背的概念: 歷史上大多數國家是先出現強權政府, 後製造民族意識的。民族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模糊。如果民族是一群擁有相同的語言歷史和祖先的人, 那麼語言可以強行統一,歷史也可以可以重新解讀。現代意義上的民族是工業革命以後, 各個國家民族主義(帝國主義)義務教育的結果。一個每天做著枯燥工作的曼切斯特的紡織工, 不經過愛國(帝國)主義教育, 是不會有自己是偉大的大英帝國的一份子這樣的概念的。在前工業時代,根本不會有普通人關心哪怕臨村的事兒, 就更別提認知自己是屬於這一個想像的集體民族的一分子這樣的事了。
之前知乎上很流行"愛國不愛政府"這個觀點。情感上我是同意的。但是,當你明白你一直熱愛的這個"國家",實際上是長時間政府營造的一個幻像, 你還會去糾結國家和政府的差別嗎?
當然木以成舟, 要把中華民族還原成散沙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歐洲的各個皇室創造的民族國家最終也都倒打一耙, 紛紛推翻皇室,成立民主政權。看wiki要養成看編輯歷史的習慣
不要信Wiki,要信下邊的可靠來源。
神聖羅馬帝國也不都是講德語的,不列顛帝國也不都是講英語的,
西班牙帝國也不都是講西班牙語的,東羅馬帝國也不都是講希臘語的。推薦閱讀:
※大學學習法語專業是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法語姓氏或名字聽起來充滿舊貴族的氣質?
※去法國留學之前有什麼必讀的書可以對法國的文化等方面做一個初步的了解?
※在校非語言專業學生想自學法語作為二外,請問有哪些方式可以入門?
※如何同時學好法語和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