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出現類似美國 1929 年的金融危機嗎?
長期居住在海外,不太了解中國國內的情況,但個人感覺可能性不大。經濟危機的爆發需要一個或幾個觸發點,如金融/科技/房地產泡沬,貨幣/能源危機,或者是生產消費的供求失調,同時政府對經濟調控不力,導致危機的演化和蔓延無法得到遏制以致失控,最終演變成廣泛的經濟危機。相信大家不難從近一個世紀西方國家的歷史找到各種耳熟能詳的例子。
中國的情況,似乎各種可能造成危機的誘因都不足。比如金融市場。中國的金融市場和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從規模,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以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力來說,還有相當的差距。中國的大眾並沒有把大把的金錢投入到股市中,因此似乎近期內不具備造成金融危機的條件。高科技產業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在整個經濟中占的比例有限。至於房地產,的確是當然中國居民財富積累的主要方式,但是流入房地產的是實錢,不存在像美國那樣0首付,3萬美元年收入供100萬美元房子的事情。至於貨幣,中國政府手中的外匯儲備用於穩定人民幣匯率也是綽綽有餘的。而且中國的經濟雖然在近二三十年迅速地向外向型轉變,但依然沒有擺脫濃厚的地域色彩,與國際巿場接規的輻度十分有限。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政府對經濟的調控決心和力度。中國政府對任何處於萌芽狀態的不穩定因素,不管是經濟的還是政治的,都十分敏感,並會不惜一切代價,集中一切財力人力物力予以儘早消除。相對而言,西方國家如美國的分權體制,政府的政策受各種勢均力敵的實體影響,各部門職能分工過於明細,對經濟危機的反應往往十分遲緩,無法集中一切力量來有效遏制危機的蔓延和擴大。
未來中國可能的潛在不穩定因素,包括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資金,人員外流(富人移民)。但這些似乎只是造成經濟增長放緩的因素,尚且不敢說會造成危機。以上只是鄙人十分粗淺的認識,不夠細緻深入,錯誤也一定很多,旨在拋磚引玉。這是個病句~
1929之前人們預測到了么?所以現在也無從預測
今天課上老師問我們的問題
最近讀了非常多的頂級學者對於1929年經濟危機的文章,說實話是不可能的。第一是貨幣政策不同。當時意識到有泡沫之後,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而我們國家是不可能的。第二是指導觀點不同。當時信奉的是自由經濟。一些小銀行倒閉的時候,也被認為是市場競爭而忽視,而我們是不可能的。
第三是我們有了經驗。當時之所以引起銀行業恐慌,是因為北美地區幾個銀行破產,其中有一個叫美國銀行。而後來,經濟危機中,銀行破產已經被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沒做好而破產的,一類是恐慌性的擠兌導致的。這樣會很大程度上避免恐慌。更重要的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建立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也在積極探索。
中國的經濟是有很多問題,但是如果我們能處理得當,不會引發大的問題。現在主要是如何讓經濟保持發展速度。這才是現在進入盤整期的原因。如果就針對29年那次,應該不太會。
補一句,經濟危機的原因還比較多,
29年那次,根本原因是,「薩伊定理」【供給自動創造需求】,忽視生產過剩的問題。後凱氏提出「有效需求」的概念,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採取政府宏觀調控干預的辦法使危機得以解決。
主要就是通貨財政,貨幣政策,干預市場,使需要的產出與實際產出之間形成匹配「AS-AD」。【從這個思路來解決】羅斯福新政後,效果不錯。
我國呢,則和他們當時的情況不同,我們經濟改革以來,我們是從計劃逐漸放開,引入更多的市場元素。和他們是相反的路子,他們的情況是太松,我們的情況是太緊。就比如說,利率市場化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也還在慢慢改革呢,諸如此類的問題也還很多。
當然生產過剩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說我國現在重工業就有這種情況產能嚴重過剩】,但是要危機,應該是不太會發生。
僅供參考。。。中國現在的經濟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實現調整產業結構和轉型升級,必然會發生經濟危機。儘管政治體制上的歷史原因,讓經濟學的規律一次又一次的失靈,但是 規律和趨勢是不可能違背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中國如果出現經濟危機,將不同於沒過1929年的經濟危機,因為產生的機理是不同的。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的滯漲。這比單純的通脹和通縮處理起來難度要大很多。
2019年美國將會重演1929年的悲劇。等著
中國會不會因為勞動力減少,而經濟從繁榮走向蕭條。
推薦閱讀:
※美國造船業發達嗎?同中日韓相比呢?
※如何看待中國 2016 GDP 增速 6.7%?
※如果2017年的房價暴跌了,我們怎麼辦?
※山東GDP這麼高,到底從哪來的,山東的優勢在哪?
※為什麼在世界城市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倫敦比紐約高出 2000 萬人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