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仿聲鳥(mocking bird)在西方文學中這麼重要?

像《冰與火之歌》《飢餓遊戲》等中。 它有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嗎?


做了些小小研究,寫下自己淺薄的理解:

Mockingbird也叫學舌鳥,它的自然屬性之一就是模仿別的鳥兒的叫聲,以此吸引別的鳥兒或者嚇退入侵者。

《To Kill A Mocking Bird》這本書探索的是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道德屬性。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個mocking bird,無辜無知的innocents。他們會模仿身邊人的行為,不管是高尚的還是邪惡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原本純潔mocking bird便被邪惡摧毀掉了。那是不是就該殺掉這些變壞的mocking bird呢?不該!因為:

「Mockingbirds don』t do one thing but . . . sing their hearts out for us. That』s why it』s a sin to kill a mockingbird.」

所以對小孩子,大人需要進行必要的moral education,讓孩子本身好的品質保持下來,同時學到更多好品質,也要了解自身人性的陰暗面,這才是從 innocence to adulthood的過程。

其中「it"s a sin to kill a mockingbird"已經成了句俗語,意思是:純潔清白的小孩子,如果他們學壞了,清純不再,我們不要只責怪他們,也要反思我們自身的行為和思想,小孩子其實只是大人的模仿者。

至於hunger game里的mockingbird,確切來說是mockingjay-雌性mockingbird和雄性jabberjay雜交後的產物。

結巴jay的存在是為了偷聽叛亂者的對話,記住後再反饋給Capitol。 叛亂者發現這種鳥後,商量對策,決定編造謊言,讓結巴jay攜帶回錯誤的信息。Capitol識破謊言後,決定不再使用這種鳥,把他們放回野外自生自滅。但想不到結巴Jay和mockingbird搞在一起了,還生出了mockingjay。Mockingjay繼承了父親的一部分模仿能力,不能模仿人類說話,但是可以模仿人類的歌聲,成為了新生、改革、自由的象徵。最後推薦阿姆爺的一首老歌,mockingbird,歌里充滿了年輕姆爺對女兒的愛和對失敗婚姻的懺悔。


美國作家Harper Lee作品《To Kill A Mocking Bird》,出版於1960年,是美國文學史上,也是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作品。

附Wiki:http://en.m.wikipedia.org/wiki/To_Kill_a_Mockingbird

也有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

對Mocking Bird這個意象本身的分析由於能力有限,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


不大概是因為 美國著名作家Harper Lee在1960s寫的To Kill A Mockingbird。 在那本書里Mockingbird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大概記得是「 They Do No Harm To Human」然後什麼每天還不知疲倦地給人們唱歌。 在那本書里,女主Scout (Jean Louis Finch),她哥哥 Jem 她爸 Atticus Finch喝好多人物都是一種形式的Mockingbird. 真的很值得去深思。和當時美國歷史掛鉤,civil rights movement,這本書成為了特別有名的一部小說。可能對當代的美國人影響特別大,甚至到了現在也還能讓人引發激烈的討論。 再結合Harper Lee的另外一本 Go Set A Watchman看,能感覺社會的黑暗,人與人之間利益的關係什麼的,真的很令人震驚。主角性格和立場的轉變是我怎麼也接受不了的,於是乎,不喜歡這本書。貌似扯遠了


沒有什麼道理,只是在某些時候,簡單又不是非常土俗的事物有利於激起讀者的裝逼式共鳴。

比如咖啡機、仿聲鳥。

而它們對於很引人注目的事物的優勢在於彷彿讓讀者自行挖掘到這個逼點,,,而不是靠已炒爛的光環強行獲取讀者注意力。

而仿聲鳥只是其中一個被某作家挖掘的比較成功的點,為什麼非得是它,因為就挖掘了它,挖掘別的也一樣。


推薦閱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新中國文藝發展最自由最蓬勃的時段嗎?
相比起《毒戰》,爾冬陞導演的《門徒》,在涉毒情節上,哪一部更為真實?
怎樣寫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影評?
國產電影保護月對國產電影有哪些影響?
如何評價彼得·傑克遜執導的電影《金剛》?

TAG:電影 | 音樂 | 西方文學 | 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