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母音,什麼是輔音?不要母音行嗎?不要輔音行嗎?
沒有母音,大家就只能B-Box了。
謝@黃鶴知友喵,新年第一答,祝大家羊年快樂:)這個答案的篇幅預計會很長,希望對IPA、語音和音系學有一個正確的、初步的了解的知友可以先行收藏這個答案,然後我會用一周的時間逐步更新完畢。的確,學語言和學語言學是有差別的,但我不認為犧牲語言/語言學知識的準確性是讓學習語言變得容易、變得有趣的方法,也更不認為外語學習和語言學學習是需要割裂開、甚至相對立的兩個過程。After all,不管我們需不需要國際音標來輔助我們的外語學習,我們最終都需要一個能夠把IPA教正確的老師;而對於任何一個學科的學習,認真才是真的有趣。把答案放前面:
- 從發音語音學的層面上講,母音就是發聲時聲腔不受阻礙發出的音,而輔音就是發聲時聲腔受阻礙發出的音。
- 從聲學語音學的層面上講,母音就是聲波圖譜上有共振峰的音,而輔音是在聲波圖譜上沒有共振峰的音。
- 從音系學的角度來講,母音就是一個音節中音高和音強處於頂點 (peak) 的那個音,其餘的音均為輔音。
- 不要母音或者不要輔音我們都能夠發出獨立的、清晰可辨的、可傳達簡單信息的音節,但是母音和輔音的結合及其變換才能夠形成滿足多樣化表意的人類語言。
- 我們見到的絕大部分音節之所以採取聲母- 韻頭韻中- 韻尾 (Onset- Rhyme- Coda)的結構,主要是因為這樣中間高、兩邊低的音階,在發音過程中相對省力。
通常,我們用三個標籤來限定一個輔音:是否震動聲帶 (濁voiced/ 清voiceless),以何種方式發聲 (塞音plosive, 擦音fricative, 塞擦音affricate, etc.),在哪個位置發聲 (雙唇bilabial, 唇齒labio-dental, 齒間 dental, etc.)。例如:/p/是雙唇清塞音,voiceless bilabial plosive。
既然講到了輔音的三個特徵,我們就索性講徹底一點,對照葉蜚聲、徐通鏘兩位先生著的《語言學綱要》中第三章第三節「從發音生理看語音「的輔音表,我們來統一一下發音位置、發音方式的術語表達。按照從上至下,從左往右的順序,我將依次說明發音方式、發音位置,牽涉的發音器官。- 塞音 (Plosive):在發聲過程中,塞音是所有輔音中發聲器官形成阻塞最大的發音方式,主動和被動的發音器官 (active and passive articulator) 緊緊貼合,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完全閉合 (complete closure) 的聲腔。
塞音的發音過程圖:
---- 雙唇 (Bilabial),發音器官為上唇和下唇 (upper and lower-lips),發音時上下唇閉合阻塞氣流。漢語中雙唇塞音有兩個,均為清輔音,一個送氣 (aspirated) 為 /"p/ (漢語拼音書寫為p),一個不送氣 (unaspirated) 為 /p/ (漢語拼音書寫為b);---- 舌尖齦前 (alveolar),發音器官為舌尖和上齒齦 (tip of the tongue and upper teeth),發音時舌尖頂著上齒齦阻塞氣流。漢語中舌尖齦前音有兩個,均為清輔音,一個送氣 (aspirated) 為 /"t/ (漢語拼音書寫為t),一個不送氣 (unaspirated) 為/t/ (漢語拼音書寫為d);---- 舌面後軟齶 (velar),發音器官為舌後半部和軟齶 (back of the tongue and velar),發音是抬起舌後半部頂著軟齶阻塞氣流。漢語中舌面後軟齶音有兩個,均為清輔音,一個送氣 (aspirated) 為 /"k/(漢語拼音書寫為k),一個不送氣 (unaspirated) 為 /k/ (漢語拼音書寫為g)。- p- /"p/: aspirated voiceless bilabial plosive
- b- /p/: unaspirated voiceless bilabial plosive
- t- /"t/: aspirated voiceless alveolar plosive
- d- /t/: unaspirated voiceless alveolar plosive
- k- /"k/: aspirated voiceless velar plosive
- g- /k/: unaspirated voiceless velar plosive
- 擦音 (Fricative):在發聲過程中,擦音是發聲器官形成阻塞較大的發音方式,主動和被動的發音器官挨得很近,在一段時間內形成很狹窄、但不完全閉合 (close, but incomplete closure) 的聲腔。狹窄的聲腔造成氣流的壓縮(compressed),所以會形成摩擦很大的滋滋聲 (fricated sound)。
塞音和擦音的發音區別,以[ata] 和 [asa]為例:
---- 唇齒 (labial-dental),發音器官為上齒和下唇 (upper teeth and lower lip),發音時上齒和下唇挨得很近,形成一個狹窄的聲腔。漢語中的唇齒擦音只有一個,為清輔音 (voiceless consonant)/f/ (漢語拼音書寫為f);---- 舌尖齦前 (alveolar),發音器官為舌尖和上齒齦 (tip of the tongue and upper teeth),發音時舌尖和上齒齦挨得很近,形成一個狹窄的聲腔。漢語中的舌尖齦前擦音只有一個,為清輔音 (voiceless consonant) /s/ (漢語拼音書寫為s);---- 捲舌 (retroflex),發音器官為舌面前和硬齶 (tongue blade and palate),發音時舌面前和硬齶挨得很近,形成一個狹窄的聲腔。漢語中的捲舌擦音只有一個,為清輔音 (voiceless consonant) /?/ (漢語拼音書寫為sh)---- 舌面前齦齶 (post-alveolar),發音器官為舌面前和上齒齦後 (tongue blade and post-alveolar),發音時舌面和上齒齦後部挨得很近,形成一個狹窄的聲腔。漢語中的舌面前齦齶音只有一個,為清輔音 (voiceless consonant) /?/ (漢語拼音書寫為x)---- 舌面後軟齶 (velar),發音器官為舌後半部和軟齶 (back of the tongue and velar),發音是抬起舌後半部無限挨近軟齶,形成一個狹窄的聲腔。漢語中的舌面後軟齶擦音只有一個,為清輔音 (voiceless consonant) /x/ (漢語拼音書寫為h)。- f- /f/: voiceless labial-dental fricative
- s- /s/: voiceless alveolar fricative
- sh- /?/: voiceless retroflex fricative
- x- /?/: voiceless post-alveolar fricative
- h- /x/: voiceless velar fricative
- 塞擦音 (Affricate):在發聲過程中,塞擦音從一種發音方式,塞音,轉換到另一種發音方式,擦音的一種音,先塞後擦。在發音過程的前半部,主動和被動發音器官緊緊貼合,形成完全閉合的聲腔;在發音過程的後半部,主動和被動發音器官稍微鬆開,形成很狹窄、但不完全閉合的聲腔。
- c- /"ts/: aspirated voiceless alveolar affricate
- z- /ts/: unaspirated voiceless alveolar affricate
- ch- /『t?/: aspirated voiceless retroflex affricate
- zh- /t?/: unaspirated voiceless retroflex affricate
- q- /"t?/: aspirated voiceless post-alveolar affricate
- j- /t?/: unaspirated voiceless post-alveolar affricate
- 鼻音 (Nasal):在發聲過程中,從肺部上行的氣流在經由處於放鬆狀態的聲帶時,震動聲帶 (vocal folds) 產生濁輔音 (voiced consonant);氣流繼續上行經由拉起的會厭 (epiglottis) 進入喉部 (pharynx) 時,處於放鬆狀態的小舌 (uvula) 下垂並放開氣流進入口腔的通道,使得氣流分兩部分分別進入口腔和鼻腔,此時口腔的發聲器官緊緊貼合使得聲腔處於閉合狀態。當氣壓累積到一定程度時,聲腔打開,氣流暢行無阻,形成一個穩定、持續的發聲。所有的鼻音都是濁音和響音 (voiced and sonorant)。
---- 雙唇 (bilabial),發聲器官有鼻腔和雙唇,漢語中雙唇鼻音只有一個,為濁輔音/m/ (漢語拼音書寫為m);
---- 舌尖齦前 (alveolar),發聲器官有舌尖、上齒齦和鼻腔,漢語中舌尖齦前鼻音只有一個,為濁輔音/n/ (漢語拼音書寫為n);舌尖齦前塞音和鼻音發音區別圖:- m- /m/: voiced bilabial nasal
- n- /n/: voiced alveolar nasal
- ng- /?/: voiced velar nasal
- 近音 (也稱通音,approximant),近音是所有輔音中發聲器官形成阻塞最小 (minimal stricture) 的發音方式,發音器官保持不緊密接觸狀態 (loose contact)。漢語中只有一個近音/?/ (關於漢語中r音的發音位置還未形成定論,有人認為應該是捲舌近音/?/,但目前同意較多的仍然是舌尖齦前近音/?/)。近音發音圖如下:
- r- /?/: voiced alveolar approximant
- 邊近音 (也稱邊音,lateral approximant),和一般近音不同,邊近音在發音過程中,舌頭中間高兩邊低,在中間形成阻塞、迫使氣流從兩邊舌位較低的地方通行。漢語中只有一個邊近音/l/。
- l- /l/: voiced alveolar lateral approximant
我們已經說完了22個輔音。有人會問,難道漢語不是24個輔音嗎,/j/ /w/ (分別對應漢語拼音中的y和w) 到哪裡去了呢?這兩個音的發音方式 (有兩個發音位置) 和性質 (半母音) 都比較特殊,我們會留在第三節來講。
1.2 母音的發音方式在最開始我們講了,從發音方式的層面來講,母音和輔音的區別是發音過程是否有阻礙。那麼,母音作為發音過程中不受阻礙發出的音,又是怎樣塑造出彼此相異的頻率和音色呢?答案是,通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後,以及圓唇或不圓唇。備註:粉紅色氣泡中的音是圓唇音,其餘為不圓唇音;橫軸表示舌位前後 (Tongue Backness),縱軸表示舌位高低 (Tongue Height)。最中間的音為央母音schwa /?/。具體解析如下圖:
在英式英語中,有12個單母音 (monothong);其中有7個短母音,5個長母音,如下圖所示:除了單母音外,英語中還有雙母音 (diphthong),三母音 (triphthong)。雙母音又分為兩類,閉二合母音,也叫近二合母音 (closing diphthong) 和央二合母音 (centralising diphthong)。舉例如下:
Closing diphthongs: end in a close (i.e. high vowel) 近二合母音是以近母音結尾的雙母音– /he?/ hay– /ha?/ high– /?h??/ ahoy– /h??/ hoe– /ha?/ howCentralising diphthongs: end in a central vowel (i.e. schwa) 央二合母音是以央母音schwa結尾的雙母音– /h??/ here– /h??/ hair– /ha??/ hire至於漢語中的母音集合,很慚愧地講,我也不能確定,因為到現在為止學界也沒有得出一個廣為認同的答案。所以在這裡我就簡要地說一下教科書上採用得比較多的說法。(來源:《語言學綱要》- 漢語中有12個單母音,分別是:
i- [i] 前高不圓唇 e.g. 衣 [i]
*[i] 有兩個變體,分別和平舌音和翹舌音相配 -- [?] e.g. 絲 [s?] -- [?] e.g. 吃 ["t??]e- [e] 前半高不圓唇 e.g. 梅 [mei]e- [?] 前半低不圓唇 e.g. 列 [li?] a- [a] 前低不圓唇 e.g. 擔 [tan]e- [?] 央母音 e.g. 恩 [?n]u- [u] 後高圓唇 e.g. 屋 [u]ü- [у] 後半高不圓唇 e.g. 女 [nу]o- [o] 後半高圓唇 e.g. 哦 [o]e- [?] 後半高不圓唇 e.g. 歌 [k?]a- [ɑ] 後低圓唇 e.g. 當 [tɑ?]- 漢語中有9個雙母音,分別是:
ai- [ai] e.g. 愛 [ai]
ei- [ei] e.g. 累 [lei]ia- [ia] e.g. 假 [t?ia]ua- [ua] e.g. 花 [xua]ie- [i?] e.g. 瞥 ["pi?]üe- [у?] e.g. 削 [?у?]uo- [uo] e.g. 國 [kuo] ao- [ɑu] e.g. 老 [lɑu]ou- [ou] e.g. 謀 [mou]- 漢語中有4個三母音,分別是:
iao- [iɑu] e.g. 挑 ["tiɑu]
iu/ iou- [iou] e.g. 留 [liou]uai- [uai] e.g. 懷 [xuai]ui/ uei- [uei] e.g. 歸 [kuei]由於韻母的音位地位比較模糊/特殊,這裡為了避免爭議就不再列舉。2. 聲波圖譜前面我們講到,從聲學語音學的層面上講,母音就是聲波圖譜上有共振峰的音,而輔音是在聲波圖譜上沒有共振峰的音。實際上,這樣的說法是不足夠嚴謹的。在輔音這種大類中有一類具有響音 (sonorant) 特徵 (distinctive features) 的音,有流音 (liquids),如/?/ /l/;鼻音 (nasals),如/n/ /?/;以及滑音 (glides),如/j/ /w/ /?/。它們在發生過程中發音器官形成的阻礙小、摩擦小、發出的雜訊小,有共振峰。雜訊和共振峰之間存在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因為雜訊可以看做能量的分散,而共振峰可以看做能量的匯聚。匯聚在某一頻率的能量明顯要大於周邊頻率的能量,就形成了共振峰。但是,相較於母音的共振峰,以上提到的響輔音的共振峰存在分布不規律,能量較弱的特點,不便於觀察研究。所以一般來說,我們不談輔音的共振峰,專註於研究母音共振峰和發音特徵之間的 關係。2.1 母音的共振峰什麼是共振峰? - 拾荒少女的回答2.2 輔音的VOT (Voice Onset Time)怎樣才能發出真正的濁輔音? - 拾荒少女的回答3. 音節結構和音系地位從前兩個部分的討論我們不難看出,母音集合和輔音集合中間有交錯的灰色地帶,這個地帶的音素 (phoneme) 有的處於輔音集合卻可以單獨組成音節,如鼻音/n/;有的具有母音的聲學性質卻處於輔音集合,如我們熟知的半母音,也是滑音/j/ /w/。那在一個音節中,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定位母音和輔音,以及聲母和韻母呢?從音系學的角度來講,母音就是一個音節中音高和音強處於頂點 (peak) 的那個音,其餘的音均為輔音。這裡要介紹這樣一個概念叫做Sonority hierarchy (響亮級別),響亮級別為音素在音節中的位置/地位提出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即一個音節只能有一個頂點 (peak),頂點的響亮級別最高。在自然語言的音節結構中,頂點 (通常是nucleus) 前的音素響度越低越便於發音,頂點後的音素響度越高越便於發音。在英語中,響度級別排列如下:[a] &> [e o] &> [i u] &> [r] &> [l] &> [m n ?] &> [z v e] &> [s f θ] &> [b d ɡ] &> [p t k]還有一個概念是響度順序原則,這個原則規定,音節的核心,也就是syllable nucleus,通常是母音。它的前後通常伴隨著響度從中間到兩遍呈降序的輔音音素。特殊情況下,輔音也可以充當音節的核心,前提是它的響度級別在整個音節序列中最高。這個概念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像/n/這樣的輔音音素可以和其他輔音一起構成音節。The Sonority Sequencing Principle (SSP) is a phonotactic principle that aims to outline the structure of a syllable in terms of sonority.
The SSP states that the center of a syllable, namely the syllable nucleus, often a vowel, constitutes a sonority peak that is preceded and/or followed by a sequence of segments – consonants – with progressively decreasing sonority values (i.e., the sonority has to fall toward both edges of the syllable). The sonority values of segments are determined by a sonority hierarchy.
A good example for the SSP in English is the one-syllable word "trust": The first consonant in the syllable onset is t, which is a stop, the lowest on the sonority scale; next is r, a liquid which is more sonorous, then we have the vowel u/?/ - the sonority peak; next, in the syllable coda, is s, a fricative, and last is another stop, t.
那半母音怎麼處理呢?在漢語拼音中我們把半母音分配在零聲母和介音的位置,很好地把這種具備部分母音屬性的輔音和真正的母音區分開來。具體討論請參考零聲母是什麼?一共有幾個零聲母? - 拾荒少女的回答。
到這裡,我們有關母音,輔音,以及其聯繫和區別的討論已經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關注。輔音是阻礙音(氣流在口腔或者咽喉受阻礙),在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阻礙導致有不同的母音。母音沒有阻礙,不同的口型和舌位導致有不同母音。沒有輔音,非常常見(否則就不叫輔音了)。沒有母音,比較少見,但是漢語中就有:普通話的「嗯」和廣東話的「五」,都是純輔音音節[?]。一般純輔音音節都是一個單獨輔音,但是一些北美印第安語言居然發現五六個甚至十二三個輔音連讀不需要母音就能成詞、句的現象,實在是奇葩。
上面說的都好對,我補充一下:輔音音素文字,即書寫中只有輔音沒有母音,而讀出來需要把母音補充完整,比如腓尼基字母和阿拉伯字母。而在英語中,也可以只寫輔音不寫母音,如各種縮寫WTF,但這樣有的時候就難以辨認了。針對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兩者都不能不要,都是口語交流的基本單位,沒有母音就沒有響度,沒有輔音就沒有辨識度。就最基礎的意義來說,前者為了被聽見,後者為了被聽懂。畢竟所能區分的母音是很少的(相比輔音),當需要描述更多的事物時,只用母音顯然不那麼經濟。就像你們地球人不能指望僅僅使用摩爾電碼或數字來口語交流。早期人很容易就發現ba和pa兩者聽感不同,就很自然地就使用來描述其他的事物。在人們耳語的時候,並非是丟失了其中之一,而是發聲態的區別。雖然音值不同,但其表達意義並沒有不同。
如果不要輔音,《笑傲江湖》電視劇就是片頭曲劉歡只能唱完第一句就歇菜,而正片台詞全是被打的叫聲。
語言是什麼?語言是交流的工具。
語言是怎麼產生的?語言是在交流中產生的。
交流如何實現?方式很多:手勢,動作,聲音以及一切可以傳遞信息的方式。古代人基本靠吼。現代人文明點,但本質上和吼沒區別。未來人說不定見面就握手,然後通過TCP/IP交流,眼淚汪汪一聲不響抱頭痛哭。然後換一個人握手,含情脈脈顧盼生輝;或者一握手一言不發大幹一場,直到一方趴下……
動物也會交流。兩隻狗狗相遇,一隻搖搖尾巴,表示「見到你很高興」。
人既然通過語音交流,那麼你發出的聲音總得讓人聽得見吧。這聽得見的聲音就是母音。
上英語課的時候,老師問你,母音是什麼。你回答a,e,i,o,u。恭喜你,你答對了。但母音是用來幹嘛的,就沒幾個人明白。它就是用來在與別人交流時,你說的話能讓人聽的見。為啥要聽得見?這是個好問題。你為啥要吃飯。為了活著。你為啥要說話又不想讓人聽見,剛從泰康醫院出來?
光聽得見就夠么?你批個獸皮,扎個草繩,在那邊山頭咦咦啊啊,對面夥伴肯定聽得見。但如果你只會咦咦啊啊,那就和山裡的狼嚎差不多。狼嚎比你傳的還要遠。你只會狼嚎,對方不知道你到底說什麼。你還得讓夥伴聽的清吧。啞巴不是整天不說話,整天不說話的是沉默寡言的人。啞巴也會哦哦啊啊。大部分母音啞巴都能說:啊,咦,哎,哦,喔。為啥你還叫人家啞巴?因為它說的話聽不清。他要叫爸爸,只能叫啊啊,叫媽媽,也是啊啊,因為b和m他都發不出來。b和m是什麼,輔音。
聽得清靠什麼?輔音。
輔音雖然不發音,但能把你的母音切成一段段的。這一段段就構成了音節。母音可以無限延長的。一首歌,可以前面先啊好幾個小節,後面也可以啊好幾小節。如果用b切一小段下來,就變成「爸」,用m來切,就變成「媽」。爸媽雙全,生活有救了。
要記住的是,動物也是會發母音的,比如狼嚎:唔……唔……唔……。但動物不會發輔音(巴哥這貨暫時不說)。會發輔音,才能成為人,或者巴哥。
單獨的音節有意義嗎?應該是,至少漢語是。比如gou這個音節,可以表示「狗」。英語部分是。go這個音節表示「走」。打cs的都習慣「Go!Go!Go!」吧。但人要傳遞的信息越來越多,能發的單音節又如此有限。面對龐大的信息,單音節和傻子一樣數量太少,顯然不夠用了。於是把兩個、三個甚至四五個音節連起來才表達一個意思。這就形成了單詞。漢語表示九月,得用兩個音節:jiu yue. 英語要三個:sep-tem-ber [sep"temb?].
要表達的東西太多,最後單詞也不夠用了,就把單片語合起來,形成片語。片語再連起來,就成了句子。經過這種疊加組合,有限的音節就能表達無窮的信息了,你就和狗狗區別開來了。汪星人汪了上萬年,到現在還只會發有限的幾個母音,喊喊餓,叫叫春。你把母音輔音組合起來,排個序,就倒騰出成千上萬的內容來。汪星人寫情書靠撒尿,你已經能夠用嘴巴倒騰出不重樣的情話來。比如,你打的是頭公野豬,你們去撿爛木頭烤著吃,蹄髈留給你心愛的人吃,吃完了把牛皮鋪在床上,一起干點牛皮哄哄的事……這麼多的信息,就用母音輔音不斷組合變幻,完成了你作為人的複雜叫春過程。這,也就是語言產生的過程,也是你從猿到人的過程。
為什麼加上輔音就能聽得清?純理論沒意思,舉例吧。單獨的母音也可能構成一個音節,比如漢語的數字1,發音就是yi,一個母音(前面的y不是輔音)。如果你要把連續的1這個數字傳遞給別人,比如911171171911711。你把這連續的1還念成yi的話,對方很可能聽不清到底是一個1還是2個3個(念一下體會體會)。交流失敗!不信你打電話給你的朋友報那些有連續很多1的電話,你看他會不會搞混。原因在於連續的母音yi,中間沒有輔音分割,根本無法分辨到底是幾個1。為了交流的需要,這個時候漢語就把它替換成了yao。因為1是最小的數,幺也是排行最小。這種替換既解決聽清的問題,又比較容易理解。這就是為什麼漢語的數字1有時候要念yao的原因:一切都是因為交流的需要。
發音的變通,就是為了解決聽的見、聽的清的問題。這樣的變通不光是數字1,還有7,還有0。505念成「五零五」,101則要念成「幺洞幺」。711念成「七幺幺」,107念成「幺洞拐」。所有的變通的原則,都是為了解決聽得清楚念得順口的問題。這問題不是語言學家解決的,是人們在交流中自發形成,然後約定俗成的。語言學家只不過把它總結出來,然後變成高深莫測的理論。比如,a apple中,a為什麼要變成an,因為兩個母音a念起來既不順口,也容易混淆。中間加個輔音n隔開,就順口多,也容易理解多了。知道這個原因,我恨死我中學英語老師了。從此也不再去背誦哪些單詞用母音打頭要加an這類弱智問題。加不加,念一下不就知道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發現學英語一下似乎簡單起來。聽懂它的音節,模仿它的音節。什麼重讀,什麼濁化,什麼省略,什麼變形,整那麼多高深的術語,不過是連兒童都會的小把戲。咱們教英語的體育老師們,硬是把一科門檻低廉的語言科目整成了一門晦澀難懂的高科技課程。還有那張國際音標圖,堪比元素周期表。畢業後,俺再也沒碰那東西了。如果要俺再去學一門什麼語言,俺可能再也不去看什麼音標圖舌點陣圖。聽清別人的母音和輔音,注意它們的組合和連接,然後鸚鵡學舌地練習就夠了。文字和拼寫甚至都可以不去理睬。等你搞清楚這些的時候,我可能已經聽懂幾百個單詞,並能簡單會話了。
母音是什麼,母音就是語言中的白富美。生活中不能沒有白富美,音節中不能沒有母音。輔音全部都是窮屌絲,要想出名,全部得靠和白富美搭配。白富美總是稀有的,一個語音體系中就那麼幾個,輔音屌絲可就成群結隊了。英語白富美一般前後都有屌絲圍繞,比如girl,前面有個g打頭,後面豎個棍子壓陣。發音是摩擦-振動-摩擦。漢語大約一半是一夫一妻,比如bo,po,mo,fo。一半是白富美在中間,輔音屌絲前呼後擁,比如咱們親愛的dang,中間白富美a,前面d當頭,後面ng掃尾。日語最奇葩,大部分部是屌絲在前白富美在後。比如豐田Toyota,念to-yo-ta,都是t,y,t屌絲當家,白富美o,o,a跟在屁股後面。發音也是摩擦-振動循環往複。這是否符合AV大國男尊女卑的文化傳統?
語言不過是辭彙的組合,辭彙不過是音節的組合,音節不過是母音輔音的組合。任何語言都不例外,差別的只是用來組合的母音輔音不同。漢語英語日語概莫能外。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漢語學英語學日語有什麼差別呢。無非是弄懂這些組合併模仿而已。學一門語言,只有時間上的差別,沒有難度上的差別。當然,有些音節你模仿的不象,或者根本就模仿不了,但那不是根本的問題,或者不影響基本的交流。就象中國的方言一大堆,粵語腔的廣佬和操川普的辣妹照樣溝通流暢。一個人會幾門外語也不再那麼神奇,無非是多熟悉一套母音輔音的組合。哈羅,啊你啊賽喲,空吧哇,哦拉,古滕塌科,邦球……一共幾門了?
好了,雖然說的有些言過其實,但卻是這麼多年的親身體會和血淚控訴。如果它真能幫助你理解了什麼是母音什麼是輔音,那也算一件功德無量的事。這活本該是英語老師們乾的,但她們乾的太專業,以至於俺們根本就沒鬧明白。這就算填補世界語言教學空白,上一節屌絲版母音輔音基礎課吧。如果你真的明白了,學外語對你就不再是困難的事了。
最後給大家一個挑戰,從母音輔音的角度分析一下,一個人有氣無力的時候,比如電影裡面豬腳中槍了,說話有什麼特點?還有,戀人或者閨蜜之間耳語,想交流又不想讓外人聽見,是如何實現?還有,緊急或者危險狀態,比如大呼救命的時候,有什麼特點?這有助於你了解母音輔音更深入的特徵。
不太喜歡抖機靈的答案,因為不夠嚴謹。從現在所有語言庫藏來看,一種語言中都包含有輔音和母音,沒有隻包含輔音的語言,也沒有隻包含母音的語言。但是有的語言可以有4個以上的輔音連續出現,例如捷克語可以有4個輔音連續出現(p?tros, zmrzlina);波蘭語可以有4、5個輔音連續出現(pstry[pstr-]雜色斑斕的,(prz?stempstw [p?estempstf]罪行的複數所有格);喬治亞語音節中5個、6個輔音的連續出現也並不罕見,如mc"vrtneli(訓練者)、prckvna(剝皮)等。如果算上一種故意極端的情況,則可以造出連續有8個輔音的句子——gvbrdγvnis(他在拔我們的毛)所以,可以說出只有輔音的句子,但是這種語言一定既有輔音又有母音。
在猴子變成人後,開始有一點語言體系時,會發的最簡單的五個音,一般就是母音。比如猴子會對著一串香蕉又吼又叫,啊,啊啊, 噢,噢,噢,烏烏烏之類的音,然後慢慢再進化,出來了更複雜的其它音來輔助這幾個音,就叫輔音。
涉及到我的專業了!!!!好激動!!!!
先佔個坑~過年回學校再答~專業書在學校~更新 2017年
這原本是一道去年過年的時候我想起來要回答的問題,但是到現在才想起來,如今重拾大一學的那門現代漢語課,許多內容也已忘記,不曾想當初記得的時候為什麼要讓拖延症率領了我…… 我想,知道母音和輔音的區別表現應該可以稍微幫助理解一點吧致我兩年前的拖拉症現在終於填好坑了就想補充一下輔音,輔音的翻譯應該說很不對,輔助的輔,其實輔音比母音重要,因為輔音才能賦予一個單詞意義。一部分的英文縮寫就是把母音去掉,比如tmr是tomorrow的縮寫,(Mon Tue Wed 這種縮寫就是使用前三個字母)如果我寫ooo你肯定不知道是什麼,雖然大家學英文各種不同的長音短音組合音,但是當他們口語化了,大部分的音都會都可以變成schwa(一個非常輕的音,比喻一下,就好像你胸口突然被打了一拳,發出「餓」的一聲),schwa才是英文中最常見的母音,也就是說那麼多單詞中的母音都會被弱化發成schwa,你還能靠母音來分辨單詞么?相反如果把輔音讀出來,就很容易分辨單詞。
沒有輔音,我們只能唱忐忑了
沒有輔音,大家就只能叫chuang了。
沒輔音喘死,沒母音憋死
參考@圭多達萊佐 的答案,沒有母音,大家就只能B-Box了。
那麼沒有輔音,大家就只能R-O-O-M了。我來說個通俗易懂的解釋,母音的「元」是最初的根本的,小孩最開始牙牙學語會啊哦依等沒有阻滯的音,輔音是用來輔助的,使氣流發生阻滯,和母音結合就變成了一個個音節。我們才能說話。否則只能在混沌不清的嬰兒話語和B-BOX大師這兩個極端間遊走了。
說個沒有輔音的吧 大學時老師說過 只有人才能發出輔音 沒有輔音大家就在動物園了
不要母音的話腦補了一下,那樣說話會像b-box。不要輔音聽上去像弱智。。。
作用有三:
1、母音是響音,主要作用是讓人聽得見。
2、輔音(絕大多數)是不響音,主要作用是提高辨識度,即讓人聽得懂。
3、母音和輔音的交替使用,不僅可以讓人聽得見、聽得懂,更重要的是,可以讓人可以說得久。
解釋:
關於第一點:發母音時,聲帶振動,發出的聲音較響,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保證說話的對象能聽得見。
關於第二點:母音的發聲部位主要是都是聲帶,而由於氣流不受阻礙,所以共鳴腔的變化也是有限的,結果就是大多數母音聽起來都很有規律(樂音),比較像,難以用來表達複雜的意思。而輔音則不同,通過的氣流在不同的地方受阻(喉腔、口腔、鼻腔),共鳴腔形狀的變化,使發出的聲音無規律(噪音),千變萬化,且極具辨識度。
關於第三點:
發母音時,氣流通過聲腔不受阻礙:發輔音時,氣流通過聲腔受到阻礙;
發母音時,聲帶振動;發(絕大多數)輔音時,聲帶不振動;
發母音時,聲帶緊張,其餘發聲部位鬆弛;發輔音時,聲帶鬆弛,氣流受阻部位緊張;
發母音時,氣流較緩;發輔音時,氣流較急;
母音有規律;輔音無規律;
如此,一輔音一母音——一阻一放,一動一靜,一張一弛,一緩一急,一有序一無序……一陰一陽,往複循環,世間大道,莫不如此……發聲部位輪流工作、休息,可以讓發聲器官持久工作,以達到說得久的目的。
如果不這樣的話,那可能話還沒說完就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那還如何充分得傳達信息呢?
如果真是那樣,說話就變成了一個體力活,大家都懶得說話了:有矛盾,直接動手,說話太累人了!
不要輔音,人類就像動物一樣;不要母音,嗓子會很難受……(我記得捷克語好像有全是輔音的單詞??)
先介紹下什麼是母音與輔音:
母音 母音是一種有聲音,發音時用舌頭和嘴唇使口腔定形,聲帶震動。同時氣流從咽腔和口腔不斷流出,不受阻礙,也沒有變狹窄,因而聽不出摩擦。輔音(在正常言語中)除母音外所有的其他音都叫輔音。一部分輔音發音時,氣流不通過口腔,如[m];另一部分輔音發音時,氣流在通過口腔時,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阻礙,或在口腔中的某個點受到摩擦。母音和輔音的特點:母音聲音產生沒有阻塞氣流的,聲帶振動。輔音的聲音由某種形式的阻塞氣道,也許有聲的或無聲。 記得大學老師說過漢語是形譯,而英語確實音譯,如果有母音或者輔音想必也不會有英語這門語言了吧推薦閱讀:
※我姐姐,藥物中毒導致聾啞,已經25歲了,還有沒有得到教育的可能。?
※學習小語種最後的出路有哪些,喜歡學語言的人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
※如何才能把法語說好聽地道?
※中文之於英文母語者的難度和英文之於中文母語者的難度是一樣的嗎?
※歐洲人學英語是不是比中國人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