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AWS 雲計算服務是亞馬遜先做出來,而不是 Google ?
按說 Google 的技術實力和大規模計算需求和能力會比亞馬遜更強,但為什麼亞馬遜抓住了服務廣大中小互聯網創業公司這個機會?而不是 Google ?
Fenng提到的負載的不平衡性,正如Fenng所說是眾多原因之一,但是,絕不是主導原因,反例有很多,不贅述。
從這篇《SteveY對Amazon和Google平台的長篇大論》( http://coolshell.cn/articles/5701.html)中我們可以對這個問題得到一些啟發。
我梳理一下:
1. 貝佐斯從管理角度出發的技術「介面化」。
2. 強制的「介面化」為以後的伸縮打下了基礎。
3. 「介面」對外暴露、包裝,平台而成。
總結:
個人覺得,Amazon做出AWS這個事情,只能說是貝佐斯走了狗屎運,因為管理上的要求,為技術積累打開了大門,可見這事情一開始就不是Amazon想沖著「平台」去的,只是居然成了平台而已。然後滾雪球般的發展壯大,按吳軍老師的觀點來看,這使得Amazon站在了浪潮之巔,這波浪潮不僅推著AWS不斷發展,也保證了未來數年內Amazon不用做什麼特別的努力都可以保持現在的領先。
這個事情很有討論價值,我隨便扯兩句。
總之,我想說的是,電商做成基礎服務提供商,不是因為負載忽高忽低。
從而,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國內那些想學AWS的做的很糾結,比如阿里雲、盛大雲,不是他們的負載很平衡,是他們確實沒法模仿,這點上我同意Fenng的觀點:先能做好咯VPS就不錯了。但是問題是做VPS就不是AWS了,太糾結了。只能說貝佐斯的狗屎運,你們真沒有。
P.S. 有人說貝佐斯有遠見,很早就內部服務API化了。我覺得這麼說真是太抬舉貝佐斯了。。。原因有很多,個人認為主要有4點:1. 業務特性。AWS 的起源是來自於http://Amazon.com, 由於http://Amazon.com本身就是一個客戶訪問流量變動很大的網站,IT 人員有了很大的動力去思考解決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案。
2. Amazon 的創新因子。 這個在很多文章都有報道過,Jeff 是非常注重客戶體驗,創新以及長期規劃的CEO,他也將這個因子植入到了公司文化之中。所以公司的IT人員有了足夠的信心和資源去完成這項任務。
3. 行業特性。Amazon和其他傳統IT公司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作為一個互聯網企業,她本身沒有硬體或者軟體等業務積累,或者說是歷史負擔,所以公司可以大踏步地向前創新和開發,而不用擔心新產品對已有業務的衝擊。4. 協同效應。事實上AWS與http://Amazon.com (電商業務)之間起到了很好的協同作用。AWS現有的8個region,事實上也是http://Amazon.com的核心業務布局的區域,退一步說,即使AWS沒有外在客戶,http://Amazon.com也會將自己的數據中心涉及不同的地區。但是因為彼此之前的協同以及將AWS客戶帶入了http://Amazon.com的生態系統中,三者之間有了很好的結合,所以AWS的數據中心開到哪個region, http://Amazon.com以及AWS客戶的生意就會做到哪裡,這點和facebook的市場蔓延是一致的。生態系統是AWS近幾年,也是Amazon雲計算技術得以突飛猛進以及高速擴張的一個主要原因。為什麼Google沒有先推出aws之類的服務?
.我認為對於Google來說,所有的網站無非都是Google索引里的一個點。你不需要獨立架設一個伺服器。要建網站,用 Google Site,寫文件,用Google Docs好了,博客用 blogspot,sns對應 G+。想要一個獨立的exchange伺服器,沒問題:Google Apps等著你的加入。還需要更多的服務? Google 和 Google Apps Market 會提供你需要的任何服務。在Google的世界裡,你不需要一個獨立的伺服器,無論你的內容是什麼,無非就是gooooooogle裡面的一個小圈而已。
Google不需要一個aws。Google就是你的 Matrix。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巨大的季節波動是其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google在廣告上掙錢掙得爽歪歪,所以不會想要主動地去做雲計算這種利比紙薄的生意。
我暈了, AWS是02年就開始做的,那個時候Google在哪裡?技術實力談何說起?
技術出發點不一樣,google一直看不上虛擬化技術,而AWS是以虛擬化為核心的,這樣商業模式比較清晰,也很容易和其它IT技術銜接起來。
我記得看過一篇報道,關於亞馬遜和美國股市的關係。亞馬遜從一個普通的圖書銷售變成最大的購物網站,這是他的第一次蛻變,為了這樣的變化,公司的資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當年的財報極其難看。猶如今天的京東第一年推廣一樣。但是他是上市公司,錢不是問題,問題是別人願不願意買他的股票,一般的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業績表肯定不會買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在美國恰恰相反,大家都覺得亞馬遜在做一件別人做不了的事,所以大家都購買他的股票,有了資金的支持,同樣公司運作的非常好,所以成就了今天的第一大網路B2C,開發雲計算相當於亞馬遜的第二次大的變化,除了上面說的資源空閑以外,其實更大的因素是美國基因所決定的。在美國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他的業績再好,股價都是要跌的,參考今天的微軟。關於雲計算,這塊我個人並不是很精通,但是馬雲講過一句話,誰會比他更了解中國的網路消費者?因為淘寶就是一個大的資料庫。都知道CSDN的賬號事件。實際上對營銷者來說,得數據者得天下,我覺得亞馬遜也就是處於這個角度才去處理雲服務的。以上僅是個人想法。
貝佐斯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亞馬遜作為電子商務公司,起初為了處理大數量的貨品庫存和分配,積累和完善了他們的大數據計算技術。所以這個領域中,就技術來說,亞馬遜處於前端的位置。
後來,貝佐斯意識到:「雲計算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長。」 所以他就想到,既然亞馬遜本身擁有 這麼優秀的技術,何不提供給其他人服務呢。
98、99那段時間互聯網太熱了,amazon預先買了很多伺服器來支持未來的發展,沒想到很快就出現泡沫,機器放在那裡閑著也是閑著,剛開始做些大規模分析工作,後來慢慢發展成現在這樣了
在線銷售的一個特點就是有季節性,比如聖誕和復活節,節日期間的訂貨量比以往更大,為了應付這種突發的銷售量,亞馬遜不得不為此準備大量的伺服器,而在平時這些伺服器就空閑了,為了更好的利用這些伺服器,亞馬遜想把這些伺服器出租出去.....於是......
一句話,業務驅動!
======= 哈哈哈補充一下 ======
因為我們離職率特別高,招進來的新人有很多剛畢業,只會刷題,運維和查日誌都不太會,這就需要很多自動化的框架,一鍵部署。久而久之,任何新人來了只要一周就能用 WebUI 用這些框架,然後領導一拍腦袋,就把這套東西拿出去賣給創業者用。
=================================
一開始我們就只是做託管機房這樣的東東,沒有技術含量,Google 不削於做,而且我們有20小時 oncall,響應客戶請求的速度特別快,且都是寫程序的這些工程師人肉體力直接解決。不像 Google,他們寫程序的工程師不用 oncall,可輕鬆了。
我從另一個方面來回答吧.
亞馬遜的業務有季節性,比如某個季節賣的東西多些,某個季節少些,但是伺服器是硬儲備,為了提高利用率,就要想辦法在閑暇期間把一些伺服器租借出去.有了這個強烈的需求,AWS就產生了.沒考證過,純瞎說:)谷歌是典型工程師和科學家文化,不屑於做服務中小客戶的事情。亞馬遜是做服務出身,更懂得中小客戶的痛苦。在中國,阿里雲也是這麼起來的,盛大和百度做得也很早,但是也做不好。騰訊也有類似問題。中小客戶的錢其實蠻難賺的……
Google cloud
跟業務有關,不像百度,啥都做
因為亞馬遜做電商,電商的究極狀態就是雲計算。
亞馬遜解決電商問題的過程就是解決雲計算難題的過程,這些問題都太難搞了,領先別人好幾年,賣電商的究極方案雲計算服務比電商賺錢多了,主業驅動了副業,副業變成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主業。
亞馬遜先有平台,然後就被浪潮推著走了。谷歌是一家開發出偉大產品的公司,好吧,現在還是,谷歌有真正去做平台嗎?
這個不是
google的主要項目吧!
很簡單,如果是Google推出的,怎麼可能冠名Amazon呢?所以Amazon web service只能是亞馬遜提出來的。
說回來,亞馬遜需求很強烈啊,有促銷伺服器不夠用,沒促銷伺服器又在閑置,但是搜索基本差額不大,需求沒有那麼迫切。推薦閱讀:
※亞馬遜運營之難為什麼在於選品?
※美國亞馬遜海淘流程是怎樣的?
※如何在亞馬遜海淘?
※怎麼才能在美國亞馬遜上買東西?
※Jeff Bezos 收購《華盛頓郵報》真的只是「點錯了滑鼠」么?
TAG:亞馬遜Amazoncom | 雲計算 | 傑夫·貝索斯JeffreyPreston"Jeff"Bezos | AmazonWebServicesAWS | 谷歌Goog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