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杜月笙的正式頭銜應該為:
中華民國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中華民國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後勤部副部長(中將軍銜),國民革命軍預備役部隊副總司令(少將軍銜),中國國民黨黨衛隊(原中國國民黨衝鋒隊)參謀總長(少將軍銜),中國國民黨上海特別市公共租界區委書記兼法租界區委書記,中華民國煙土專賣局局長,中華民國煙土總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中國民國總工會主席。
以上,是我根據杜月笙所實際被賦予的職責所擬的頭銜,都是實任未授,除此之外他還有真實實授的頭銜:國民革命軍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人民行動委員會委員長(這個委員會往大了說,和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也就是後來的『戰鬥法國委員會』級別相當,都是淪陷區原行政班底組織的最高級別的對敵地下抵抗組織),中華紅十字會副會長(名譽會長蔣介石),國民政府賑濟委員會常委,上海市參議會議長(46年),一些不重要的職務就不說了。
很少有人意識到杜月笙在中國近代歷史的真正地位:在南京國府時代(1927—1949)他是蔣介石的影子,是地下政府的首腦,或者通俗的說,他是那個特殊年代中國的中央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的『影子政府主席』。
1927年以前,杜月笙逐步從一個社會底層的流氓混混爬到上海青幫頭目的過程固然是傳奇,但是客觀地說,這只是一個普通黑社會大佬的成長史,並不具有空前絕後的獨特性。很多人津津樂道他從一個水果鋪小流氓成為上海老大的歷史,是他揮金如土,結交三教九流的各種故事,是他和黃金榮八拜之交的江湖佳話。卻很少有人注意到1927年所發生的事情,而在我看來,這才是杜月笙前半生與後半生重大轉折點,杜月笙的身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使得杜月笙成為『中國幫會第一人』,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青幫大佬,是從1927年所發生的標誌性事件: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
1927年4月11日晚,杜月笙設計活埋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襲擊工人糾察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人群眾。
作為一個個普通青幫大佬,和共產黨有什麼仇呢?這兩件事情標誌著,杜月笙已經不再是一個的普通青幫頭目,而開始具有政治屬性,他投靠了蔣介石,成為上海乃至中國政治舞台的一股重要力量,成為借北伐上位的蔣介石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四一二事件(此事大家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大概都學過)中,充當運動打手的,是杜月笙的徒子徒孫們組織的青幫武裝『中華共進會』,從那一刻起,杜月笙的門徒們,就不再是一般的黑社會打手了,納粹德國有個類似組織,叫衝鋒隊(黨衛軍前身),杜月笙的青幫成了中國版的『衝鋒隊』。從後來杜月笙和戴笠的緊密合作,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
職務雖然是虛銜,但代表著杜月笙在中國幫會史上達到了一個幫會人前所未有的高度——向中央政府的領袖直接表示正式效忠,為之效犬馬之勞,被後者正式認可授予品秩。在這之前,中國的幫會只是活躍於社會中下層的組織形態,儘管在江湖之遠,幫會頭目已經是萬人之上的龍頭老大,但在廟堂之高的白道政府來說,他們始終不過是不入流的江湖混混罷了,社會地位甚至比不上芝麻綠豆的七品小官。這個天花板,讓杜月笙突破了,他以來自於江湖之遠的出身,在廟堂之高處找到了自己的一個位置。
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祠」典禮。蔣介石親送匾額「孝思不匱」祝賀。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
杜月笙的角色職能之一:代表蔣政權將勢力滲透入上海,尤其是兩大租界。
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實際上是幫會組織。藉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餘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角色職能之二:替白道政府販賣專營鴉片,應付國民黨軍隊日益龐大的軍費開支。
杜月笙一是支持蔣介石圍剿紅軍,二是協助破壞共產黨在上海的地下組織。「截止1933年11月17日晨,杜月笙可在六個月的期限內,將鴉片或生嗎啡提純為嗎啡、海洛因和紅丸。這期間,他在南市太平弄104號的工廠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全面保護,而每天所獲的五萬美元的利潤中很大部分應用來支付蔣介石的軍費開支。」
靠蔣介石慷慨的毒品專營,杜月笙賺到了最多的錢,他以同樣的慷慨方式回報前者。在1935年,他出資向美國柯蒂斯-萊特公司(Cutiss- Wright)訂購了120架軍用飛機,全數捐贈給國民政府。1936年,為了慶祝蔣介石50大壽,杜月笙送飛機一架,並將之命名為「上海禁煙號」。
在看抗戰爆發前夕,中國一共只有600多架飛機,其中300架掌握在東北空軍手中已經全部喪失,剩下大概有150架屬於廣東陳濟棠的粵軍,中央政府,也就是蔣介石能控制的,一共也不會超過150架,這麼算起來,杜月笙所捐贈的120架飛機差不多就是中央軍空軍的全部家底。還會有人認為杜月笙只是一個黑幫頭子嗎?
角色職能之三:以民間身份,暗中代表蔣總裁及南京國民政府,以上海為舞台,斡旋於中國軍,政,外,工,商各股勢力之間。
八一三事變後,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
1940年,杜月笙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藉此中飽私囊。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後馬上辭職。此後,他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
仔細梳理杜月笙在27-49之間的主要事迹,看到:杜月笙率領的青幫,實際上成為了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的『地下政府』,『地下行政院』,從事著南京白道政府及蔣介石,想要做,但是礙於正統『白道政府』身份,不能直接做,不方便做的事情。包括專營販毒(主要是供應國民政府『剿共』軍費開支),暗殺,滲透,軍火交易和民間組織協調工作。眾所周知,南京國府——蔣介石政權的勢力的力量基礎是江浙財閥的財力支持,實際有能力控制的僅僅是江浙滬及周邊的有限區域,江浙之中樞是上海,而上海之中樞則是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兩大租界,兩大租界在法理上的治權卻不在國民政府手中,不得已,國民政府通過杜月笙實現對租界勢力滲透,煙土販賣走私的攫取金元。杜月笙實際上變成了代表國民政府將勢力滲透入上海的總負責人。
對此杜月笙有著名的『夜壺論』,大概意思就是說,他是蔣介石(國民政府)的一個夜壺,需要時候拿出來專做見不得人的事情,不需要了,就藏到床底下去。很多人只注意到這是杜月笙對蔣介石的對於用前用後兩種姿態不滿之情,但很少人意識到,這實際上也是杜月笙對於他和蔣介石關係的形象概括,一個在白道,一個在黑道,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個要面子,一個專干骯髒事,兩套班子,一個領袖。
注意到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45年以後杜月笙的勢力一落千丈,在於抗戰勝利後,上海華洋雜處,各種勢力盤根錯節的局面已經消失,更因為抗戰結束,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借著戰勝國的巔峰威望,接收逆產的『大義名分』,已經可以直接伸手控制工商企業,團體組織,而再不需要拐彎抹角的幫會勢力作為白手套。也可以理解,49年後杜月笙不去台灣,也不留在大陸的原因:他賴以生存的現實土壤:不光各方力量角逐的複雜的政治環境的上海已經不復舊日景象。以煙土貿易支持軍費的經濟價值,對於成千上萬徒子徒孫的號召力和上百個民間公司,組織,團體的董事長身份,在共產黨赤色版圖中也都不復存在了。而在台灣,他也同樣不再具有利用任何價值——他的政治生命,已經完結了。
羅胖子有個節目,講到杜月笙一生致力於洗白,但是現實沒有給他機會,所以他很糾結。我覺得這話略有偏頗,按照那個思路搞,杜月笙是洗不白的,因為他的價值,就在於『黑』,他越是想洗白,他洗白所用的錢,社會名望,社會地位,都是靠『黑』得來的,人們總是不承認杜月笙洗白,不是因為杜月笙有黑歷史,而是杜月笙『現在』仍然是黑的。杜月笙一邊做著上海灘大亨,一邊卻想洗白只是美好空想,發發牢騷罷了。
明明是一個影子,卻想立在陽光之下,這是永遠不可能的,這也就是杜月笙人生永遠脫不開的糾結的所在。
——————————————————
推薦閱讀:
國民政府禁煙的實質:民國荒唐的禁煙:禁煙委員是販賣煙土的杜月笙
1934年,大上海高層政商人物合影。從左至右坐著上海鉅賈杜月笙、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外交家蔣廷黻、上海市長吳鐵城、上海市保安處長楊虎。
——杜月笙能和這些黨國政要,對國運有影響至關重要的外賓(鮑格莫洛夫代表蘇聯)觥籌交錯,周旋其間,難道僅僅是因為其擅交朋友么?
青幫三大亨裡邊,杜月笙比那兩位的名氣要大,比那兩位混的要開,而且對中國那個時期的影響,杜月笙遠大於黃金榮和張嘯林。
杜月笙的名字月亮的月,笙管笛簫的笙,這個笙字原來是生活的生,意思是正月里生的。為什麼後來加了個竹字頭叫杜月笙呢?這竹字頭可不是一般人給加的,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章太炎給加的。
一個青幫流氓,一個國學大師,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章太炎後來成了杜月笙的座上客。也就是說在三大亨裡頭,杜月笙看起來穿長衫拿把小扇子,只要有扣的地方全系的嚴嚴實實。
你說他是個先生,說他是教書的,有學問的,你看著都像,唯獨就不像打打殺殺的青幫。他不像黃金榮,看著比較奸詐。張嘯林看著一臉橫肉,杜月笙文質彬彬,而且上流社會底層的人都買他的好。
舉個例子,1931年法租界的工人鬧罷工,一鬧罷工,衛生沒人打掃,法租界臭氣熏天,沒辦法,工人要求漲工資,這時候他們求杜月笙出來給調解,因為這裡頭很多都是青幫的。
杜月笙說這事鬧大了,我的社會聲望不大,工人也不聽我的,他給推了;又鬧了一段時間,法國人受不了了,秩序都亂了,再次登門求杜月笙,杜月笙說我試試吧,既然你們這樣…其實這是賣腕兒的,就像三顧茅廬,劉備第一訪諸葛亮,諸葛亮就出山也不值錢了。
杜月笙也是二番請他才出來,杜月笙說工人要求漲工資,我得跟你們法租界人談談,這工資怎麼個漲法?我看漲一倍你們肯定嫌多,75%怎麼樣?這些法國人說,唉呀,只要回來幹活我們漲75%。
杜月笙拿到這個承諾跟工人們談,說,各位工友,你們罷工這麼長時間了,恢復上工以後工資漲多少合適呢?有的工人說40%,有的說30%就不少了,有的說20%也行,漲點就比不漲強。
杜月笙拍板,我給你們談,我保證能漲到75%,底下工人一看這漲了四分之三,歡呼杜老闆厲害,杜老闆大恩人。
杜月笙接著說,你們罷工期間的工資怎麼算,這時候工人代表說了,要能給漲百分之七十五,罷工期間工資我們就不要了,再說也沒給人幹活。
杜月笙說不能不要,你們上有老下有小,得養活家人。這樣,法國人不給你,我給。
你們罷工期間的工資我給你們,你想想這一下子30萬大洋出去了,這些工人哪個不感恩戴德,杜月笙做事情厲害到這種程度。這幫人能不擁護他嗎?那是又有面子,又給票子,里外都讓他佔全了。
有人說杜月笙做事情怎麼這麼厲害呢?這得從他出生說起,杜月笙一開始,從老家來到上海灘混生活的時候,到黃公館就當個打雜的小夥計。
就給黃金榮跑個腿,拾掇拾掇伺候伺候,時間一長,他發現黃公館裡頭真正說了算的是黃金榮的夫人叫林桂生,他的夫人可不是沒文化或者說就追求享受,不是那樣。
林桂生很有經濟頭腦,實際上掌握著黃金榮的財政大權,而且黃金榮有點怕老婆,於是杜月笙就特別上心,伺候林桂生,真拿林桂生當自己親娘伺候,遇到頭疼腦熱,買個葯跑個腿伺候著,什麼事都干。
而且杜月笙原來剛到上海的時候練了一手絕活,他賣水果沒本錢咋辦?他找水果店老闆,說,我不用你怎麼支持我,你看在同鄉份上,你把你爛的水果給我就行,我能賣出去,結果老闆說爛的給你,你怎麼賣呀?我給你先不要錢。
杜月笙拿來一筐爛梨,把爛的部分削去,沒爛的部分切成塊,每塊泡在糖水裡頭,上面扎個小竹籤子賣。
而且他根據削梨練了個手藝,很快就能削完一個梨,而且梨皮跟著刀走,最後把梨拿出來圓溜溜亮晶晶跟寶石似的,而且梨皮不斷,特別漂亮。
所以當時很多賣水果給杜月笙起個外號叫萊陽梨,連乞丐都喊他水果月笙。《上海灘》電視劇裡邊,丁力,許文強,丁力自稱水果阿力,《上海灘》里丁力一半是以杜月笙為原型。
杜月笙削的一手好犁,會伺候人,到後來他已經達官顯貴了,國民黨要員跟杜月笙一塊兒吃飯,上一盤梨杜月笙就露一手,削梨,大夥都看呆了,他不避諱自己的出身,說,我那時候賣梨練出來的。
他在黃公館裡,悉心伺候林桂生,林桂生很賞識他,派他出去收過幾次賬,誰把鴉片偷走了讓他去弄回來。他也很聰明,能把事兒辦好。辦好了不邀功,往那一站,好像這功勞跟他沒關係,所以林桂生越來越看重杜月笙。
有一次林桂生領杜月笙上賭場,手氣也好,贏了兩千塊大洋,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像魯迅這種頂級的教授,在北大教書的時候也不過一個月二三百大洋。
贏2000塊大洋。林桂生說這些大洋都是你的,給杜月笙了。杜月笙推辭說無功不受祿。林桂生死活都給杜月笙了,杜月笙把這2000塊錢收了。
林桂生好奇說這個窮小子原來沒錢,突然間兩千塊大洋發了一筆橫財,他要拿這錢幹嘛?打發手底下人,去跟著杜月笙,你看看他拿著錢幹嘛去了。
假如杜月笙拿著錢花天酒地吃喝嫖賭,這不過是個爛人,沒啥出息;假如拿著錢存起來了,留著娶媳婦,想過安穩日子,這也沒啥出息,小富即安。
結果杜月笙拿兩千塊,他順著黃浦江跨江來到浦東這頭,當初他從老家來了一幫兄弟,跟他一塊混碼頭,他欠了這些兄弟一點錢,用這些錢還債,還完了之後把剩下的錢分給這些受苦的兄弟在一塊兒喝頓酒,每個人又分了若干大洋。
這隨從把這個場景回來報告給林桂生和黃金榮,黃金榮拍案叫絕。
這小子了不得,這個狀態,這個身份得了兩千塊錢,一筆橫財,居然仗義疏財能散出去,這人心就是他的,天下也是他的,我死之後上海灘恐怕就是杜月笙的天下。
他哪知道沒等他死,不出十年在上海灘,杜月笙勢力就大過了黃金榮。
這個契機是什麼?就是咱們前面說的黃金榮貪色,跟那個戲子陸蘭春,結果得罪了浙江督軍盧永祥,盧永祥把黃金榮給綁了,杜月笙出面擔風險,人家手裡有槍,你派徒弟來了,你徒弟也不是什麼好玩意,給你斃了得了,我連你師傅都綁,我還在乎你們這條命。
杜月笙也真是擔了風險,但是杜月笙抓住了一個要害,他知道這盧永祥雖然手裡有槍,勢力大,可是當兵的也得花錢,那會兒糧餉不足,部隊就怕軍餉不足,士兵最後鬧變故,這事可就大了。
太平天國後期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是怎麼攻陷南京的,他手底下這些湘軍,大清沒有糧餉給他們,窮得叮噹響。
曾國荃只能放縱這些士兵奸淫擄掠燒殺搶劫,把南京周圍都搶光了,後來這虎狼之師攻下南京,把太平天國攢的那點兒家底都搶了不說,殺人放火就厲害了,所以說錢對於軍隊來說特別重要。
這個時候杜月笙就跟盧永祥談,說盧督軍你手裡是有槍,可你掙錢難,咱們合作,不是你需要我,我更需要您,我們能掙錢,倒鴉片啥的。
可是我們沒槍,這沿道關卡嚴重,這錢掙得也難,您出槍我們干買賣,得的錢咱對半分,你看怎麼樣,您拿大頭也行,把我們三鑫公司股份給您多少多少。
盧永祥一聽大喜過望,我正愁這事呢,我這光有槍,我想變現太難了。這主意好,掙著錢了,把你師父領回去吧,就這麼把黃金榮給放了。
黃金榮對杜月笙老感激了,把拜師帖撕了。咱們別師徒了,咱就是哥們兒。就這麼著,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三人磕頭拜把子成了異姓兄弟,效仿桃園三結義。
杜月笙名噪上海灘,黃金榮的救命恩人,杜月笙知恩圖報,而且這樣一來杜月笙在青幫三大亨里已經排第一,從那時候開始上海灘差不多就數杜月笙了。
杜月笙為人處事絕在哪呢?你看他是個青幫流氓出身,他一切不光講義氣,按照一些讀書人的規矩,他就羨慕讀書人,他自己讀書少成了名之後很認真的找先生學習,甚至找到了民國的國學大師章太炎。
章太炎是國學大師,向來瞧不起青幫流氓,可後來成了杜月笙座上客,怎麼回事呢?
章太炎的親侄子在上海租界犯了事兒,杜月笙知道之後以一己之力靠著面子把他侄子給救出來了。
沒辦法,章太炎又賣杜月笙的面子,杜月笙到蘇州看望章太炎,畢恭畢敬以學生見老師的禮節來拜見章太炎,走的時候兩千現大洋的銀票塞到茶杯底下,不讓章太炎看見就走了,顧全知識分子的面子,這是杜月笙厲害的地方。
杜月笙一輩子接濟的人無數,他有的是錢,但是他給錢講究一點,除了自己,對方,不得有第三者在場。
我不能說我給你多少錢,我旁邊看著,你出去宣傳去,杜老闆給誰錢了,接錢的人不成了受嗟來之食的人了,沒面子,要保全面子。
所以杜月笙說,錦上添花的事不幹,我專干雪中送炭的事,別人存錢我存交情,我講人面,講場面,講情面。
他接濟的人都沒數,所以感動了章太炎。章太炎把他從一個字不識的武夫教成了小楷寫得倍兒漂亮。
而且杜月笙常年穿長衫,跟人說話彬彬有禮,喜歡別人管他叫杜先生,不叫老大不叫什麼,他結交的讀書人特別多,給誰都留面子。捧他的人極多,包括杜月笙喜歡京劇。
1931年的杜家祠堂建成之後,他把京劇界名角能走得動的都請來了,我後來是在市場上花了點錢,收了一張翻拍的民國時候的照片,就是杜氏祠堂成立的時候照的照片,特別長,坐的楊小樓等京劇界前輩,梅蘭芳,馬連良他們站著,總共57位名角,當時把老中青三代京劇名角請全了。
慈禧老佛爺一輩子喜歡京劇,她也沒這待遇。而杜月笙在合影站到哪?杜月笙站到照片的左上角後頭,他個兒本來就小,極不起眼的位置,你就能看到小腦袋。
杜月笙真捧各位唱戲的,他往後縮,你說人要有身份,有錢,隨時隨地能幫助你,他還低調謙遜,你說這人厲害不厲害。
所以杜月笙說,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脾氣還大。
杜月笙一輩子就按照我一定要修成一個有本事沒脾氣的人,所以杜月笙處理這些事,稱得上是滴水不漏,非常非常了不起。
杜月笙,他作為青幫流氓頭子,造的孽肯定少不了,壞事沒少干,可是在民族大義面前他不虧。 抗日戰爭開始之後,杜月笙組織上海青幫積极參与和日本鬼子打仗,咱都知道淞滬會戰,抗日戰爭開始之後,8月13號開始打,一直打到12月份,打了三個月。
為什麼打淞滬會戰很多人不理解,說日本鬼子37年7月7號在盧溝橋發動七七事變,說怎麼不以北平為主戰場打,怎麼在上海打一仗,這是當時蔣介石結合具體情況定出的戰略。
為什麼要在上海打淞滬會戰?這個地方國民黨統治中心在南京上海這一帶,國民黨的實力挺雄厚,能跟日本鬼子撐一撐,因為都知道當時打不過日本人,一開始那實力相差很懸殊。
如果我要從北平著開始打,中國的地勢是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日本人在北平把國民黨軍隊擊潰的時候,南下的過程是居高臨下,可以說是如同汪洋一般一瀉千里往下打,再打到上海就勢如破竹,留都留不住了,所以蔣介石要把日本吸引到這塊來。
在這打能撐一陣,另一方面要打敗了之後已經做好打算了。順著南京往西把重慶當成陪都。北高南低,西高東低,這時候日本人要再想打的話,那是從東邊往西打,對不起,節節升高,他不好打,而且這一路有長江,黃河,淮河,這些天險,依靠地理環境還能支撐一陣。
為什麼蔣介石這麼想?因為日本一開始打中日這場戰爭的時候就說了,三個月以內滅亡中國。
當時就是為了擊垮日本,也知道打不過你,但是也不至於三個月亡國,所以蔣介石硬撐著。從8月份開始打到12月份,九,十,十一,十二,到這個時候我撐過你三個多月了,你日本三個月說滅亡中國這個謠言是不是就破產了。
這樣一來上海的花花世界可是倒霉了,這個時候杜月笙出人出錢,積極支持蔣介石抗日。而且還做了一件事,日本攻陷了上海之後,他順著長江一路坐著船就能幹到南京,再往上干到武漢,所以為了阻止日本順著長江往上打,蔣介石號召這些民營企業家,船政公司的人把自己的船炸沉了,一下子把這水道堵上,你的船就不過來了。
杜月笙帶頭把自己的輪船公司整了十幾艘大船鑿沉了,沉到長江,阻攔日本鬼子上來。所以杜月笙那個時候,對抗日戰爭是做了一定的貢獻。
當然他做這貢獻,一方面是抗日大義,另外一方面也確實有一些私心,杜月笙一直覺得自己出身不好,青幫流氓雖然極力洗白,但是跟誰一提,杜老闆青幫頭子,他想借這個事立點功,然後當官,徹底洗白進入上流社會,文質彬彬的。
抗日戰爭結束之後,他就想跟蔣介石商量,給我弄個哪怕上海市副市長讓我噹噹,我就真正成上流社會了。
可是蔣介石沒理他,杜月笙一下就失望了,說了一句名言,哼,蔣介石拿我杜月笙就當成尿壺,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尿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塞到床底下嫌臭。
這句話也是後來被形容黑社會和政府關係的一句名言,所以杜月笙那個時候也想躋身上流社會,可是也沒當上官,到後來的國共兩黨開戰,全國解放,杜月笙提前跑到了香港。
咱都知道孟小冬跟梅蘭芳在一塊呆了四年,後來讓梅蘭芳的大老婆福芝芳欺負的夠嗆,也不承認她的名分。
梅蘭芳娶孟小冬是明媒正娶。我大伯父家沒兒沒女,我們家就我一個兒子,所以我得娶倆媳婦,一個媳婦替我大伯父傳後代,另一個媳婦替我們家傳後代。
當初福芝芳進門,他前面還有個大老婆叫王明華,也是以這形式進來的,後來王明華死了,就剩福芝芳一個老婆了,再娶孟小冬。孟小冬說我不當妾,梅蘭芳說那你等於替我們那邊兒傳香火。沒想到福芝芳很霸道,不讓孟小冬進門。
孟小冬後來在梅蘭芳面前也失望了,覺得梅郎你不能替我說話,你說明媒正娶,你大老婆一發虎威,你什麼都不幹了,怯懦了,覺得所託非人,一來氣倆人就離了。
離了之後孟小冬在北京待著,沒什麼意思,也不想唱戲,上海有個姐妹叫姚玉蘭,姚玉蘭跟孟小冬原來童年做科,姚玉蘭既能唱青衣,又能唱老生,跟孟小冬的好朋友說姐妹咱都閨蜜,你在那邊那麼難受,你來上海到我們家來住兩天。
姚玉蘭是誰呢?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就把孟小冬接到上海,好姐妹兒倆人天天喝酒,正好還犯愁,聊天吧,一晃半個多月過去了,孟小冬說我明天就要回北京了。
姚玉蘭說行,晚上你別走了,就在我屋,咱倆喝點酒,你就在我屋睡。據說姚玉蘭留孟小冬在屋睡,睡到半夜姚玉蘭起身出去,不一會外面推門,進來一個人,誰呢?杜月笙。後邊的事用咱們常說一句話叫生米煮成熟飯。
很多人說杜月笙這個大流氓,怎麼採用這種方式霸佔孟小冬,其實這個坊間傳說,一定不是這麼回事。四姨太還嫌女人不夠多,還給自己老公找女人。
什麼原因?姚玉蘭本身唱戲出身,前面那三老婆抱成團欺負她,她想我人單勢孤,我再給我爺們找個老婆,我們是閨蜜,我們倆能團結到一塊兒,和敵人做鬥爭。
還有更重要一點,杜月笙在孟小冬十幾歲的時候就捧她,就覺得這孩子唱戲不錯,給她提意見,給她錢花,說你在上海唱沒出息,你到北京拜名家為師。
他在行內找人引薦孟小冬拜余叔岩,唱老生,余叔岩教她,而且教她的時候,余叔岩不希望自己學生一邊學東西一邊上台,所以孟小冬這時候全家老少沒有吃喝,沒有錢,又是杜月笙掏錢,所以杜月笙捧孟小冬捧了多少年。
而且孟小冬跟梅蘭芳離婚的時候,杜月笙派個律師來幫孟小冬打官司告梅蘭芳你這麼可不行,你四年前怎麼答應人家?你到現在連個名分都沒有,黑不提白不提,跟你四年就這麼拉倒了,你得陪人青春損失費4萬現大洋。
梅蘭芳也惹不起杜月笙,後來4萬現大洋是杜月笙掏的錢,讓梅蘭芳分期付款還,所以孟小冬對杜月笙感激有佳,所以說再去上海兩人走到一塊成了杜月笙的女人是順理成章的事。
而且杜月笙的孩子後來回憶,杜月笙有病的時候,那幾個老婆都沒伺候,孟小冬是端茶倒水,喂湯喂葯的,伺候得比誰都上心,兩人確實有真感情,不是說是沒什麼感情的,但是那個時候孟小冬沒有名分,連五姨太都算不上。
解放戰爭要打完的時候,杜月笙準備撤,準備去美國,去歐洲,辦護照的時候,全家老少一看二期護照正辦著呢,孟小冬來一句我是肯定跟你走了,可我算什麼呢?我算女朋友啊還是算丫鬟啊?
杜月笙說唉喲,忘了忘了。杜月笙是真喜歡孟小冬,可是這男的有時候對這事,那時候三妻四妾他不怎麼在乎。女的不行,我跟你算怎麼回事啊?無名無份?
那會兒杜月笙身子骨已經不行了,趕緊結婚,兩人正式辦了一場婚禮,結果為這事辦護照事兒耽誤了,沒能去成美國治病,去到了香港,沒幾天杜月笙死在了香港,孟小冬一直伺候他。可是死之後杜月笙留給孟小冬的財產是多少呢?
2萬美金,孟小冬拿到這錢第一反應,這怎麼能夠啊,錦衣玉食慣了不夠。說杜月笙那麼有錢還疼女人,杜月笙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女人是用來疼的,因為女人很蠢,她愛上一個男人之後,身與心都交給這個男人了,所以你要好好疼你的女人。
杜月笙這麼疼自己的女人怎麼才給留2萬美金呢?杜月笙臨終前手頭的錢就剩下了11萬現大洋,咋分呢?兒子給一萬現大洋,已經結了婚的女兒給4000現大洋,沒結婚的女兒給6000現大洋,就這麼分。
有人說杜月笙那麼有錢,怎麼這時候剩11萬現大洋,他不是沒錢。
杜月笙臨終之前打發孩子把保險柜開開,這裡頭欠條多,差不多每一張最少的是5000美金的欠條,最多的是500根金條欠條,你算一沓這樣欠條得多少錢。
杜月笙說給我拿個火盆來,把欠條扔到火盆里全燒了,全家人都傻了,欠你錢能還,你燒了怎麼要?
杜月笙說如今是亂世,借我錢的人有的天涯漂泊,有的生死難知,哪找他去,我不想我死了之後你們都成要賬鬼,把我活的時候這些交情都壞了,再一個話說回來了,人一走茶就涼,世態炎涼。
能記著咱家好的,有沒有這欠條見你們是我的孩子都會伸手的,不記著你好的,他就欠了咱最多的錢,你找他要不僅要不回來反導致殺身之禍,大恩如大仇。
杜月笙這個時候人生已經活得非常剔透,對這個事看得特明白,把這欠條都燒了。
有一個典故:
馮諼客孟嘗君,孟嘗君當時潦倒的時候說要收倆錢,他的門客馮諼去了一看這些貧下中農還不起賬了,把債券拿來點火燒了,回去跟孟嘗君彙報。孟嘗君說我指這要倆錢,你幹嗎把它燒了?唉,我雖然沒討回來賬,主子我替你買回人心了。
後來孟嘗君被貶來到這個地方,這叫宣地,老百姓一看孟嘗君來了離多老遠,殺羊宰牛拿著酒拿著面來慰問孟嘗君,孟嘗君說,這就是馮諼替我買來的人心。
所以杜月笙是效仿一輩古人,因為杜月笙學文化一部分是書本來,一部分他也聽評書,他在香港請評書藝人到家裡聽書,因為評書里高台教化講的人情往輩兒的東西,我們的評書行有那麼一句話,多的人情,說的大書。
為啥小孩坐那說不了,他還不通人情世故,為什麼說書推崇老先生,一輩子人情練達,杜月笙也飽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里人情方面的教育,所以他對這些事兒看的剔透。
雖然青幫大亨流氓頭子幹了很多壞事,也做了很多善事,福也享了,孽也造了,但是單講人情的剔透,世事的練達,杜月笙算得上那時候少有的明白人。
所以,青幫三大亨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閱歷,好好琢磨琢磨,這是大上海那個時候這些風雲人物一部酸甜苦辣史,相信對我們現代人對自己人生的感悟也應該有所啟迪。
談談晚年杜月笙,跟一家十多口擠住在三房一廳的空間,心情鬱悶,不問可知。居港兩年,他做得最多的兩椿事情恐怕是:一,吸氧;二,算命。大耳杜抽了數十年鴉片,肺已壞了,每天必須用筒裝氧氣插鼻幫助呼吸,一日一筒,完全離不開,即使探訪朋友,出門前亦先請人把氧氣筒送到對方家裡,始敢成行。所謂叱吒風雲,在疾病面前,不外如是,比風前燭還弱。
至於算命,自是從年輕時已有的嗜好。據說他跟在青幫大佬黃金榮身邊做小弟時,有一天隨老闆到城隍廟,九曲橋邊有個術士把他們喚住,贈黃金榮幾句,說他是大富大貴之相,但忽然望向杜月笙,道:」且慢,這位小兄弟骨肉清奇,比老闆不知道好上幾倍,不久後必交上大運……」
杜月笙一看黃金榮臉色不對,立即喝罵術士不知好歹、胡說八道。然而第二天早上,杜月笙偷偷到九曲橋邊找回術士指點迷津。其實杜月笙如同每一個江湖人,不消說必信術數。江湖就是偏門,偏門必講時運,只因正途事業有規矩可依,偏門卻顧名思義是走旁門左道,每踏一步皆遇險阻,不靠數術來增強自己的意志,甚難走得長久。對於命與運,杜月笙深信不疑。他是浦東窮家子弟,父母死後,棺材置於江邊空地,所謂墓穴,簡陋到不堪。大耳杜發達後,在上海建了氣派的家祠,卻仍沒搬移祖墳,因為有相士告訴他,父母棺材之置放地,歪打正著是個」卯葬寅發」的龍穴,碰不得。一九四九年後,中國政權易手,社會主義者破四舊,當然動了他的父母墓地,杜月笙適時在港,權財皆如江河日下,沒過半天好日子,祖墳被挖之後,他說有多衰便有多衰。
杜月笙的迷信故事,說不完。他在病危前,不知何故,有術士說只要台北老友陸京士能飛來香港看他,他便有機會好轉。陸京士訂好了機票,卻遇颱風,延誤了一天始到,杜月笙見到他,精神大振,竟能坐輸椅到客廳跟他一起用膳,豈料,才剛端起飯碗,雙手一震,飯碗掉到地上,應聲而碎,杜月笙臉色慘白,對親友道:」凶兆!凶兆!老天爺阻止不了京士來港看我,生氣了,打碎我的飯碗,看來就是不讓我活!」過了一天,上海皇帝騎鶴西歸,拜拜了。江湖雄夢,終究化成地上碎片,留下的,僅是後人如我的文字故事碎片。一張黑布上,滴了一滴白點,何其的顯眼,大家爭相稱讚,原諒他醜惡的過去,原來他是個好人,全天下最善良的人,好讓人感動一張白布上,不小心染了一點灰,何其的顯眼,大家爭相鄙視,看看看,那個一直完美的人,原來也是這樣卑鄙惡劣,我早就知道那人是這樣的人,還一直裝,呸
黃金榮貪「財」;
張嘯林貪「權」;
杜月笙貪「名」。
這裡頭貪權的張嘯林,投靠日本人做漢奸,死的最快,也最被人所唾棄;
這裡頭貪名的杜月笙,廣交天下賓客,做善事,競選上海市長,可惜始終差一口氣,正不了「名」,最後鬱鬱而終;
這裡頭貪財的黃金榮,黑吃黑,明搶暗盜,花天酒地貪圖美色,最後被共產黨抓出來當典型掃掃大街,回家繼續抽大煙,壽終正寢。
以權、名、財三者比較,
權的毒性是最大的,弄不好就家破人亡誅滅九族;名的毒性其次,所以劉邦和朱元璋都不能忍受自己的宰相清正廉明比自己的威望還要高;財的毒性最小,所以歷史上聰明的功臣都拚命貪污,自污以求避禍。
杜月笙拚命洗白,用佛教的話語來說叫做「求不得」,為啥呢,他一邊洗白,一邊作惡,賭場大煙公司還是繼續經營的,流氓癟三還是繼續拉幫結派的,這種一邊洗白一邊往身上塗污泥的行為,大概是一種強迫症。
到了後期,為了求名,經常性的要借債來轉圜。
這幾乎和紅樓夢中的賈府類似了,外面雖然沒倒,內囊兒也盡上來了。
歷朝歷代,最恨的就是這種沽名釣譽之徒了,郭解是怎麼死的,讀過史書的人都知道。
杜月笙,高看一眼,也就是個民國的遊俠。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杜月笙在民國算是個人物,正史野史都繞不開。
在歷史文化變遷中,形象流變,不斷成型,各種演義塑造,不失其魅力。
這種人,容易給說濫。
豆瓣上隨便一搜,能有快三十本傳記,前綴有民國梟雄、上海大亨、青幫教主等等。還有一大波把他當原型的小說、影視劇,追憶十里洋場上黑幫當道的風雲歲月。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名的有《上海灘》(1980)、《杜公館》(1985)、《大上海1937》(1986)、《上海皇帝》(1993)、《再見黃埔灘》(1993、1994)等。近些年,上過院線的片子也不少,《外灘佚事》(2010)、《大上海》(2012),還有去年底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形形色色的《杜月笙傳》。
老上海人遇上麻煩事兒,但凡夠資格講一句「找杜先生去」,就算摸對了門路。
從赤佬小癟三到稱霸上海灘,杜月笙稱得上一代傳奇。
能變成一代傳奇,離不開後世人對他的解讀,或者是吹捧。
碼字兒的、拍電影的,哪能輕易丟開 「杜先生」這個民國人物形象大IP。當然,前提是他有料,有型。
杜月笙的形象,在作家、導演下手塑造前,他活著的時候,自己已經做足了。
用今天的話說,杜月笙就是給自己做了形象設定的,里里外外,他都在全方位「做」自己。
首先,風格即人。外在方面,就是穿衣的風格。
找准身份定位後,再搞一套標配,久而久之,甭管出現在哪兒,給人的印象都高度統一。像喬布斯的黑色高領毛衣、扎克伯格的灰色Tee,是高效專註的技術宅tag。
從衣著入手,杜月笙給自己的定位是文化人。
▲左圖出自大牌雲集的《建國大業》,馮導出演杜月笙。右圖出自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葛大爺飾演的「陸先生」,原型也是杜月笙。
杜月笙的長女杜美如評價,馮小剛從外表到精氣神都像極她父親。除了一點,「我父親是從不戴墨鏡的」。
那杜月笙的標配是啥?長衫。不管誰拍誰演,每位「杜先生」都穿著一身長衫。
長衫隋朝就有,時人稱作「缺胯袍」,《中華古今注》記載:「隋文帝征遼,詔武官服缺胯襖子,取軍用如服有所妨也」,為方便騎馬,在腰的一側開衩。
唐宋元明清,一直在流行,不斷被改良,明朝文武大臣的補服、清代滿旗男子的行袍都是「缺胯袍」的變種。
到了民國,兩側都開衩的長衫成了常禮服。
▲長衫圖解:衣身前為大襟,兩側可開衩至胯,盤扣繫上,被大襟遮住的一片是底襟,亦有開衩,與下擺齊,或可至膝。衣服上的盤扣在滿清時有六顆,稱六盤扣,到民國改了釘法,多了一顆,叫七盤扣。
按老規矩做出的長衫,脖子那兒的紐扣,得是豎直的,立領,手工縫製。
長衫有長有短,短的到膝蓋下面一點兒,長的一直蓋到腳面。貼邊也全得手工縫,叫人從外面看不到針線,費錢。
衣料和顏色隨季節變化,秋冬深色,夾棉加厚,夏天可用淺色的薄綢緞。
穿的時候,從腋下的紐扣開始系,不然拖地了容易臟。然後是斜襟上豎著的那顆,再是底下幾顆,脖子那兒最後系。
袖子長了,挽的時候最多翹一個角,以表明有錢有閑的身份。只有賣體力的底層人,干起活兒來才把袖子全捋上去。
▲穿著長衫的「上海三大亨」,從左至右,依次為三弟杜月笙,二哥張嘯林,大哥黃金榮。
穿長衫總歸比不上穿西服,步子邁不了太大,行動算不得便利,承接著古舊文化里那種守規矩、知禮節的勁兒。
因此,穿長衫是文化人的象徵。
民初新文化運動,新舊兩派陣營對罵得再厲害,身上的衣服都是同一式樣的。這跟年紀多大、文學理念為何、審美品味高低沒有關係,長衫就是一個顯眼的文化符號,在衣著上就跟勞動人民做了區分,簡單、明了。
落魄如孔乙己,窮到只能站在櫃檯邊喝酒,也捨不得脫掉那一身破長衫。脫了,就不是讀書人了。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咸亨酒店內「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此木刻版畫作品來自民國時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宋秉恆。
起先,杜月笙不懂得「人靠衣裝」那一套。剛發跡時,依舊是「白相人」打扮。
「白相」在上海話里,除了白看不花錢的意思,還指失業。無事可做,只能在家裡「白相」。所謂的「白相人」,也就是無業游民。
老上海眼中的「白相人」,講江湖義氣,任俠濟貧,是梁山好漢一般的存在。
1935年出版的《上海俗語圖說》里寫到:
「白相人」在上海,是一種特殊階級的市民,他們起初皆以白相為專業,任俠仗義,排難解紛,為他們的專職。
「出道」後的白相人,比富商巨紳更闊,重然諾,輕資財,廣交遊,濟貧困,休說朱家郭解比不了他們,就是孟嘗君比他們也有遜色,猗與歟盛哉!
▲圖出自《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說說畫畫上海老行當》,書中圖解:上海人說的「白相人」,指的就是流氓。因為這檔人不做正經事體,只見他整日里東遊西盪白相相,名稱大概就是由此而來。
到了現在,「白相人」差不多等同於地痞流氓一路貨色,不是啥好詞。
以「白相人」身份「出道」後的杜月笙,只曉得把三件套換成頂配版:短打是紡綢紬緞的,一襟中分,單排紐扣,左胸前一條粗金錶鏈,系一隻塞入衣袋的西洋彈簧金掛表,手上還得再佩一隻火油鑽,重四克拉半,奪目寒光中閃現四個字:老子有錢!
直到民國十六年(1927年)參加一次高端宴會,杜月笙才領悟了一個道理:Money也有新舊之分,想把自己的New Money洗成Old,要改要學的太多。
▲電影《一步之遙》里,「軍閥二代」武七因為不懂得啥叫「鍋氣」,被義大利的貴族小姐嫌棄是一個「New Money」,就是光有錢,而沒有文化底蘊的暴發戶。
當天杜月笙雖穿著長衫馬褂,跟場內其他衣冠楚楚的賓客一比,心裡先失了底氣,有幾分露怯。正覺得渾身不自在,偏偏又被指名發言,一時間語塞詞窮,窘迫無比。
打量一下身邊那些有身家、有地位且有教養的上流人士,又發現只有自己戴著一隻碩大的火油鑽,分外扎眼,特別像一個暴發戶。立馬悄沒聲地把戒指摘下來,回家後鎖進保險箱里,再也不戴。
▲老上海人覺得切工、成色完美的大粒鑽石,能隱約透出像煤氣油火光的藍影,統稱「火油鑽」。圖片中的火油鑽出自電影《色戒》,重6克拉。
鎩羽而歸後,杜月笙從此格外注意儀錶,講究穿著得體,多是長衫加身,且脖頸處的第一顆紐扣從不解開,大夏天也不例外,以至於某次被邀請參加足球比賽開幕式,差點沒捂中暑。
在家裡,杜先生也從不袒胸露臂,對門徒也有要求,不許衣冠不整、赤身露體者出入杜公館。
穿得考究、有品位,只是新貴們向Old Money靠攏的第一步。光改造外形還不夠,必須內外兼修,得讀書、有學識,說話才能文雅又有分量。
問題是,杜月笙大字不識,讀不了書。但他有錢,於是請專人給自己讀報、說書。從天下大事、政治經濟到三國水滸、七俠五義,邊聽邊問。
此外,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每天堅持練字——所謂字如其人,因為字是門面。
▲小楷扇面,節錄王羲之《蘭亭序》,書於1937年,落款:丁丑暮秋,杜月笙。
除了自我學習,混圈子也是一條捷徑。這個「做人」道理,古今無不同。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黎元洪的秘書長曾為杜月笙寫過這麼一副對聯,誇他是「當代春申君」。
▲春申君,即楚國公子黃歇,「戰國四公子」之一。年輕時四處遊學拜師,見識廣博。公元前262年,被楚考烈王尊為楚相,封地淮河以北十二縣,即今日江浙一帶,包括上海。戰國時貴族豢養門客成風,春申君更是登峰造極,最多時有門客三千。
一票民國文藝界知名人士都是杜公館內的座上賓。國學泰斗章太炎、湘中奇才楊度、文化名流章士釗、藝界伶王梅蘭芳等一眾大腕兒,都得過杜月笙的接濟或照顧。玩起投桃報李,也都很溜。
民國十九年(1931年),杜氏祠堂落成,典禮空前絕後。
章太炎送上一份精心考據的《高橋杜氏祠堂記》,把杜家的血統追述到西漢御史大夫杜周。
楊度為操辦祠堂落成典禮,勞累過度,三個月後舊疾複發,溘然長逝,為杜氏一族留下楹聯:「大江以南,推為望族;明德之後,必有達人」。
▲1931年6月10日,杜氏家祠落成典禮,法租界華格臬路(今寧海路)杜家附近的幾條馬路被幾萬人的儀仗隊和客人擠得水泄不通。照片中的「武庫世家」匾額由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所送。
民國三十五年(1947年),杜月笙過六十大壽,章士釗代表百位政要名流,送上聯名賀詞:「吾敢曰,戰時初期,身居上海而上海重,戰事中期,身居香港而香港重,戰事末期,身居重慶而重慶重者,舍吾友月笙先生,將不知所為名之也」。
這回,梅蘭芳依舊到場表演,唱足8天壓軸。
▲1947年9月3日起開幕的「杜月笙先生六十華誕南北名伶祝壽義演」,是僅次於1931年「杜祠落成」的京劇盛事。義演為廣東、廣西、四川、江蘇四省水災捐款,票價不菲,共演出10日。圖為梅蘭芳、李少春《四郎探母.坐宮》一折留影。
穿穿長衫,混混圈子,都是極好效仿的表象。文化人最難學的還是罩在那一襲長衫之下的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才是知識分子的精神風骨所在。
從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到魯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愛國文人都把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寄託於文字中,基調悲壯。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最考驗知識分子氣節的一關,是抗戰。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後,杜月笙的表現可圈可點。
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正是從這段史實中敷衍而來。電影開頭「陸先生「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開銀行一幕,事有其本。
▲在《羅曼蒂克消亡史》里,日本人允諾給足「上海三大亨」股份,合作成立東亞共榮銀行,並稱這是民間行為,與時局無關,被陸先生硬生生懟了回去。
來做拉攏工作的是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夜修身。他提議由日本投資三千萬,雙方合作開設「中日建設銀行」,以對抗宋子文的「中國建設銀公司」。
杜月笙推脫,自己區區一介老百姓,直接與外國政府機關合資開公司,不合體制。
七七事變後,日軍直接動武,國難當頭,舉國抗擊。
杜月笙對抗日非常熱心,迅速牽頭組織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號召捐款捐物。
8月13日淞滬會戰一起,又立馬成立「上海市抗敵後援會」。
兩天後的夜裡,一位舊相識來到杜公館,他的提議讓杜月笙從抗戰的幕後走到台前,直接參与到對日作戰的軍事行動中。
來者何人?軍統戴笠。
▲戴笠,軍統要人,長期從事特工、間諜與暗殺工作。與杜月笙是把兄弟,過從甚密。杜美如回憶,戴笠1946年意外身亡時,杜月笙一下子就不正常了,拉開窗子就要跳樓,不停說完了、完了。
戴笠此番登門,是央請老朋友出面,組織一支萬人規模的「別動隊」,在滬西、浦東、蘇州河一帶協助正規軍作戰。
他聲稱,蔣委員長已知悉並承諾:「別動隊」的番號、軍械、彈藥、糧餉,均由中央頒發。
有了政治首腦的鼎力支持,戴、杜二人士氣大漲,迅速招募了五個支隊。
除四、五兩隊屬戴笠舊部,以軍統人員為骨幹,其餘三支都沖著杜月笙的號召而來。第一支由青洪幫會分子組成,二、三兩支由恆社門人發動上海工人成立。
每個支隊約兩千人,短期集訓後就被派上戰場,勇敢有餘而軍事素養不足,傷亡異常慘烈。會戰結束,只剩下一千七百多人,在蘇州河南岸與日軍展開巷戰的第四支隊,更是犧牲殆盡。
▲忠義救國軍在戰場上的照片。1937年底,「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部分退到安徽祁門縣歷口,被整編為教導第一團,部分殘部撤退到遂安,被整編為教導第二團。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總指揮部也改為別動隊教導總團部,戴笠親任總團長。1938年5月,戴笠呈請蔣介石,改隊名為「忠義救國軍」。
戰事一起,齊名的「上海三大亨」,對日本人的態度大相徑庭。
黃金榮稱病不出,躲在公館裡明哲保身,張嘯林乾脆變節投敵,當了漢奸,在即將出任偽浙江省省長時被司機暗殺。
最有民族氣節的倒屬杜月笙這位小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頻頻在各種愛國活動中亮相,讓「杜先生」的社會名望一躍至頂峰。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攸關。日本人的入侵,對杜月笙的打擊也是毀滅性的。不得已,他在1937年底離開了大本營,避居香港。好比龍困淺灘,大有鬱郁不得志之感。
▲抗戰期間,杜月笙避居香港時拍攝的照片。
在回憶「陸先生」及其所屬的這段歷史時,《羅曼蒂克消亡史》顯然帶有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把「陸先生」塑造成了一個頗讓人同情的隕落之星。
此時的杜月笙,已經五十多歲,是一位穿長衫的社會大佬。這一知識分子造型,成了日後文藝作品中杜先生形象的範本。
穿上長衫之前的杜月笙什麼樣子?十六鋪碼頭削梨高手,上海灘大毒梟。
▲十六鋪碼頭自明代起就是上海的水門,繁華異常、魚龍混雜。圖為華工在法捕房巡捕監督下裝卸鴉片。
1902年,一個浦東鄉下小少年,一腳踏進了大上海。揣著一封介紹信,在繁華的十六鋪碼頭上走走停停,終於找到了那家叫鴻元盛的水果店。
日子久了,水果店的小學徒練成了一門削梨絕技:
左手把梨、右手持刀,正眼都不帶看的,片刻就能把薄薄的皮繞著圈削下來,一點不斷,還能拼回一隻中空的梨,更由此得了兩個諢號:「水果月生」、「萊陽梨」。
「水果月生」日後成了「杜先生」,對出身倒也不避諱,還把這門絕技當成了茶餘飯後,為親友、高官助興的節目。有人開玩笑要吃梨,他便接著,樂呵呵露上一手,傳為江湖美談。
水果刀被杜月笙玩到了極致,更成了他隨身攜帶的秘密武器。
▲杜月笙的水果刀手槍並非傳說,2004年上海公安博物館曾對外展出。
這把從瑞士定造的微型手槍,看著跟水果刀一模一樣,口徑6.35mm,可填裝一發子彈,2米內有絕對的殺傷力。
不得不說,這偽裝術實在太高明:一手接過雪梨,一邊樂呵呵地掏出水果刀,「砰」,冷不丁放上一槍子——誰能想到呢。
莫欺少年窮,「水果月生」也有鹹魚翻身當大佬的一天。當然,靠賣水果是不行的,必須得賣點別的,來錢的,比如煙土。
▲上海首席公館酒店(上海市徐匯區新樂路82號),原為三鑫公司倉庫舊址。九十年前,在這棟別緻小樓內進進出出的,是大包大包的煙土。
「黃在法租界開設賭檯,販賣鴉片,都叫杜合作,或由杜出面,杜自己也經營賭檯、鴉片,逐漸發了財」。80年代,杜公館裡的總帳房這麼回憶。
由黃金榮、杜月笙合作開辦的鴉片公司,在1919年左右成立,名為三鑫,老上海人管它叫「大公司」。
有多大?其後台是法租界當局,從法總領事、公董局和巡捕房全被收買。入主上海的各派軍閥,以及各路流氓幫會分子,也都是大公司生意中的一環。
靠著主營兩項業務:
一,為煙土交易做保險,從碼頭卸貨到煙土售出,由法捕房負責押運,中間若有丟失大公司包賠,保險費為土價的十分之一;
二,承包法租界內鴉片生意,並代公董局徵收「煙槍捐「,為大小煙館保險煙槍。
大公司像怪物一般,迅速吸納了幾十家大型土行、數萬家煙館,全面覆蓋上海灘,發展了一條環環相扣的利益鏈,每一環都能拿到多寡不一的分紅。
鴉片交易有多賺錢?1925年,北京政府總收入3.45億元,而大公司一年就能入賬五千萬,相當於政府收入的七分之一。
▲三鑫公司的鴉片販售網路:鴉片來自波斯、四川、雲南、熱河等地,運至上海後,在法租界內由法捕房押運,公共租界、華界內由杜月笙掌握的「小八股黨「,或入主上海的軍閥保護運送。除直接開設煙館,三鑫還將大宗煙土售賣給各大土行,再由其分銷給滬上大小煙館。
巨額的鴉片利潤成為各派軍閥的鬥爭焦點。馬寅初曾言:「軍閥又以上海之(鴉片)收入甚巨,互相爭奪,便造成江浙戰爭,此所謂齊盧戰爭,第二次孫傳芳與楊宇霆之江浙戰爭,實為鴉片戰爭也。「(《禁煙公報》第1期)
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費國,吸毒者有8000萬之多。
這一局面的形成,大公司實際上是 「超級幫凶「。而其總經理,正是杜月笙。
▲圖為法租界惟祥里,三鑫公司辦公地所在,現在是金陵東路196弄。
要把自己的毒販底子洗白,打造正派人物的形象IP,需一味絕佳妙方——花錢,大手大腳地花錢。沒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能籠絡人心。
30年代,杜月笙混入上海工商金融界,把煙賭兩檔黑色生意收了攤,每年負債竟高達好幾百萬。
這幾百萬換來的是上流社交圈的入場券。上海聞人杜先生,頭銜也多達六七十個。
在政界,他當過法租界公董局華人董事、國民黨「國大」代表和上海市參議員。
在金融界,他是上海中匯銀行、東匯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等數家大銀行的董事長。
在工商界,他是幾十家實業公司的董事長、理事長,涉及出版業、運輸業、紡織業、造紙業等等。
社會事務多少也要插一手,兼任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等職位。
這時,再無人非議「水果月生」出身低微、來路不正,New Money終於緊挨到了政治權力中心,政界、工商界、金融界,以及文藝界,有話語權的大人物都在為「杜先生」背書。
▲1934年,杜月笙與政界要人合影,沙發上從左至右,依次為:杜月笙、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外交家蔣廷黻、上海市長吳鐵城、上海市保安處長楊虎。
勾結軍閥、幫會分子,庇護自己的黑色生意,這是干販毒買賣必走的套路。但像杜月笙那般,左手進錢,還沒捂熱,右手就給撒出去,此等魄力和視野,並非哪個毒梟都能有。
相比八面玲瓏的杜先生,當時的另一位「鴉片大王」——葉清和就沒有此等悟性。
葉清和,廈門蓮坂人,早先往來閩滬間販毒。1925年起,靠販售海洛因,短短几年,身家巨萬。
上海《盧灣區志》記載:「葉清和從法國馬賽偷運海洛因藏於馬浪路(今馬當路)芝蘭坊蘇嘉善家,每罐成本1100元,翻裝後獲利1倍。民國20年(1931年)底,又在今錦江飯店附近辦海洛因工廠獲巨利,遂在亞爾培路(陝西南路)及區境外麥陽路(今華亭路)、江灣等處置有大量地產,在中匯銀行、隆順洋行等擁有巨額投資」。
同一時段,他開始在老家修建別墅。
▲圖為清和別墅內景,現在這裡是一個不對外開放的軍事基地。
這棟民國時期東南亞最大的私家別墅,佔地80畝,一直修到1936年,用了整整十年才完工。
只知道求財,這讓葉清和的目光非常短淺。他也有打入政界的機會,輕易就給放棄了。
1936年6月3日,同樣販毒的杜月笙,以全國禁煙委員的身份,在上海發表禁煙紀念日講話:
「吾人今日於痛定思痛之餘,對此國定『禁煙節』應發為最大之覺悟,以剷除此摧毀國基之毒物,庶不負林公則徐所詔吾人之教訓也……」
當天一起發表禁煙演說的還有:上海市長吳鐵城、國民黨中央委員潘公展、上海警備司令楊虎、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上海市公安局長蔡勁軍等大人物。
▲1839年虎門硝煙照片。1928年,在日內瓦國際禁煙會議上,中國代表王景岐提議,將林則徐虎門禁煙的6月3日設立為國際禁煙紀念日,獲得通過。次年,南京政府頒布命令,設立六三禁煙紀念日。
1924年,經杜月笙推薦,葉清和進入江蘇禁煙局,當了一名緝私員,只幹了一年就撈了一萬多。
他本可以此為起點,繼續積累政治資本,為日後洗白自己鋪路。卻偏偏一心想發財,完全不懂得包裝自己。為了能放開手腳做毒品生意,寧可辭職下海。
葉清和究竟是怎樣的人,不太清楚。但叫我說,這人壞得有股子真性情,當壞人就當壞人,政治不正確就是不正確。
為了更便利地販毒,他先後加入葡萄牙和日本國籍。
1936年,為躲避軍統搜捕,葉清和潛逃至香港,迅速搭上香港日本領事館,繼續幹上老本行,還出面替日本軍方收購軍需物資。
葉清和這個大毒販身上,又多了一重通敵叛國的漢奸罪,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十惡不赦之徒。
▲1950年,杜月笙在香港時與家人的合影。
其實,杜月笙在抗戰避居香港期間,也在販毒。他開了一家公司,叫「通濟「。重操舊業,把四川的煙土運到香港出口。
與漢奸葉清和不同的是,杜先生形象正面,始終站在「愛國」的一邊——私下的勾當,不重要。
做什麼是一回事,怎麼做是另一回事。長衫禮帽的上海大聞人,是杜先生留名青史的完美形象。
至於他到底是個什麼人,得看長衫袖子里藏著的手槍。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最後,「陸先生」下令,殺了自己養大的孩子,為了報復自己的日本妹夫。
那男孩的血流了一地,浸入沙子里,殷紅殷紅,教人猛然想起「陸先生「曾和漂亮大嫂說過的話:
「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啊。」
▲狹小的汽車后座里,兩人並排坐著。昏暗中,陸先生白色長衫的衣領扣得緊緊的,他轉過頭去,沖身邊那出軌的女人咬牙切齒,一字一頓吐出一句:你還真不把我們當流氓啊。
民國學者李宗吾寫過一本《厚黑學》,說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臉皮厚如城牆,心還得黑得跟煤炭一樣才行。
而且,一定不能赤裸裸地表現出自己的厚黑,需假借仁義道德來裝點門面。
這一點,杜月笙真是得其精髓。
積極抗日,高喊愛國口號,可以說,是非常政治正確的。只是愛國不耽誤撈錢,背地裡,他又干著販毒的勾當。
毒品殺人,和機槍殺人,沒有差別。若說差別,毒品更甚。
▲李宗吾,原名世全。早年加入同盟會,長期從事教育工作,歷任富順中學校長、省議員、省長署教育廳副廳長及督學等職。為人正直,聰穎機智,治學嚴謹。幾十年間目睹人間冷暖,看透宦海浮沉,憤世寫出《厚黑學》一書,被譽為「影響中國文化的20大奇才怪傑」之一。
憑著會包裝會做人,杜月笙成功地把自己的形象IP,從小赤佬、白相人一流,提升到了顯要聞達的級別,黑白通吃,稱霸十里洋場。
他這一套,成了萬人追捧的標杆,進入了處世哲學的高級殿堂。
▲社會關係、心理學、哲學之類的話題,在中國本土化之後,往往變成教人鬥智斗勇圓滑處世的教材。
整出一門「厚黑學」後,李宗吾屢屢被罵。還有人唱對台戲,專門寫了本《薄白學》,痛斥他狼心狗肺、貽害蒼生。
其實挺冤枉。李宗吾的本意並非褒揚那些不擇手段成英雄的「豪傑」。
恰恰相反,「厚黑學」意在嘲諷,換個角度來看歷史上的王侯將相大人物,揭破假面,虛偽畢現。
「厚黑學」並非教人「成功」。不明要義的後世人,硬要劃等號,甚至包裝出「厚黑活學活用大全集」和「必修領導哲學」之類衍生學。
在「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之間,大罵世道渾濁的李宗吾,顯然推崇後者。
琢磨怎麼做人,不是錯。其前提是:走正道、做好事。
世間誘惑太多,這個人生選擇,挺難。
參考文獻
《杜月笙與上海抗日救亡運動》,邵雍
《近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販毒巨擘——舊上海三鑫公司研究》,蘇智良、姚霏
《杜月笙傳》,台灣傳記出版社,章君谷
《舊上海的幫會》,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
《舊上海的煙賭娼》,百家出版社,上海市文史館編
《厚黑學》,李宗吾,經濟日報出版社
大家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魔宙,每周會發一篇民國北洋時期的夜行者故事,這些故事來自我太爺爺的筆記《北洋夜行記》。
△最新故事:有伙農村朋友騎著駱駝進城搶東西,親歷者回憶:「不要吃我!」
杜月笙,這個流氓講文化
三大亨里,要說名頭最響,聲望最高,實力最強,非杜月笙莫屬,他是中國近代史里相當傳奇的一個人物,有「三百年黑幫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稱。
從水果小販到黑幫老大,從小混混到企業家,從流氓地痞到社會名流,杜月笙是如何做到黑白兩道通吃,商界政界無往不利的呢?他都有些什麼過人的本領呢?
杜月笙語錄:做人有三碗面最難吃: 人面,場面,情面。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生於1888年,江蘇川沙人,早年父母雙亡,年少時以賣水果為生,有高超的削梨手藝,故有兩個綽號,一個是「水果月笙」,一個是「萊陽梨」。
14歲時,杜月笙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經陳世昌介紹,進入黃金榮的黃公館打雜,在黃金榮妻子林桂生生病期間,他因盡心儘力服侍而獲林桂生賞識,推薦給黃金榮重用。
通過一系列事件,杜月笙逐漸取得黃金榮的信任,讓其負責經營賭場「公興俱樂部」,由於他善於結交,極具手段,從此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他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生意,開設賭場,大量聚斂錢財,廣交名士,不斷提高社會地位。
民國總統黎元洪下台後,流落於上海,杜月笙熱情款待了他,有感於杜月笙的義氣,黎元洪秘書長饒漢祥為他撰寫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這副對聯他很喜歡,掛在家中客廳兩楹之上,因此有人稱他為「當代春申君」,此語雖有吹捧之嫌,但也說明他待人處世確有一套,下面幾個故事,足以說明這一點。
脾氣
一般人飛黃騰達後,都特別忌諱早年落魄的歷史,有人提起就會憤怒不已,杜月笙是個例外。每次回故地,都有一幫乞丐圍著他,扯開嗓子大叫:「萊陽梨,給點錢!」杜月笙從不生氣,反而叫手下多給點。
顧嘉棠是杜月笙手下的好兄弟,一直跟隨杜月笙打天下,有外人時,他對杜月笙畢恭畢敬,但私下裡,他卻總愛拿杜月笙打趣,拿水果送到杜月笙面前:「削一個。」杜月笙總是笑著接過去,從沒絲毫不快。
有一次,杜月笙到軍閥范紹曾家做客,當時滿屋子的人,他一時手癢,拿起一個梨和水果刀,轉眼間就將一整隻梨皮呈螺旋形削下。有客人看得驚訝,讚歎說:「杜先生,你這削皮的本領真了不起啊。」
杜月笙淡淡一笑:「老兄,虧你還是外面跑的人,我是賣水果出身的,你竟然不知道?」
杜月笙語錄::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黃金榮與杜月笙基本沒發生過利益衝突,唯一一次是在黃金榮退休之後,黃的門徒陳培德犯了案子,被關進淞滬警備司令部。碰巧逮捕陳培德的是杜月笙的門生,這下黃金榮不高興了,一口咬定杜月笙故意掃他面子,怒氣沖沖地要召見他。
第一時間趕到黃家後,杜月笙見一堆人守在黃的身邊,可黃卻全然不理他,只自顧自地抽大煙。黃不說話,杜只能乖乖站在一旁一聲不吭。
等三筒大煙抽足,黃金榮總算開腔了:「我也老了,願打願殺隨你們的便。」杜月笙接過話:「您老有什麼吩咐儘管說,哪個敢違抗呢?」黃東拉西扯支吾了半晌,最後才高聲吼道:「陳培德犯了什麼錯?」
這一聲吼,把杜月笙吼愣了,陳培德是誰?這種發生在最底層的小事,哪裡值得他去關注?但他二話不說,馬上跑到門邊打電話,安排手下去息事撈人。雖然是被冤枉的,但整個過程,杜月笙一直和顏悅色,不曾皺過一絲眉頭。
識人
大律師秦聯奎未成名前,托朋友朱如山帶他去杜公館見識一下,進去後看到別人在推牌九,一時手癢,賭了幾把,轉眼就輸了四千大洋,結清賭帳後,他黯然離開,懊惱的表情被杜月笙瞅個正著。
待他走後不久,杜月笙便問朱如山:「你帶來的這位朋友,是做啥事情的?」朱如山如實相告,他叫秦聯奎,是個開業不久的小律師,原本只說來看看熱鬧,沒想他會下注輸錢。
杜月笙把那張四千元的庄票遞給朱如山,說:「當律師,用心血,搖筆桿,逞口舌,能有幾個錢好賺?我實在不想贏他的錢,請你替我退還給他。」收到錢後的秦聯奎十分感激,從此成為杜月笙的頭號法律顧問。
杜月笙語錄: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國學大師章太炎晚年在蘇州講學,原本沒打算結識杜月笙,但他居住在上海租界的侄子與人發生糾紛,他名聲雖大,但無權無勢,無能為力,只好拉下臉求杜月笙幫忙。
杜月笙沒啥文化,卻一向尊重和仰慕知識分子,他幫章太炎的侄子擺平了糾紛,事後又親自到蘇州拜訪章太炎,向他報告調解過程和結果,臨走時,杜月笙悄悄將一張兩千銀元的支票疊成方塊,壓在茶杯底下。
在送了一筆厚禮的同時,又顧全了大師的面子,杜月笙此舉讓章太炎感動不已,從此對杜另眼相看,他不但引經據典,將「杜月生」改名為「杜鏞」,號「月笙」,並親筆為其修訂家譜,將出身卑微的杜月笙變為名人之後。
口碑
1930年,法商水電公司員工罷工,法國駐上海領事請杜月笙出面調解,杜月笙說:「工人薪金每月要加5角,罷工期間的工資要照付。」法商公司答:「罷工期間工資可以照付,但薪金只能增加4角。」杜月笙說:「好,那就說定了。」
沒想到復工條約簽訂後,法商公司卻臨陣賴賬,只答應每月增加工資四角的條件,卻不肯支付兩千三百多工人罷工期間的工資,工人群情激憤,眼看復工就要流產,杜月笙說:「罷工期間的工資,法商公司不付的話,全部由我來付。」
為此,杜月笙足足支付了30萬大洋,但「杜先生」的口碑,也由此深入民間。
杜月笙語錄:做事要刀切豆腐兩面光。
有一年,金融巨子陳光甫的商儲銀行遭擠提,他向國民政府財政次長錢新之求助,錢新之讓他去找杜月笙,當晚陳光甫來到杜月笙府上,杜月笙對陳光甫只說了一句:「明早開門之前,商儲銀行見。」
次日上午,商儲門口來了一隊小汽車,為首的一輛牌號是「7777」。上海人人皆知這是杜月笙的車。杜月笙跨出車門,申報存款三百萬元。見杜先生來存錢,擠兌的客戶頃刻散去。杜月笙只亮了個相,一場金融災難便平息了。
處世
孟小冬,人稱「冬皇」,大名鼎鼎的京劇名伶。幾次與名滿天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唱對台戲,讓梅蘭芳頓生愛意,梨園同行,惺惺相惜,不久二人便喜結連理。
北平肄業學生王惟琛,是孟小冬的超級腦殘粉,因梅蘭芳娶了他深愛的女人,懷恨在心,攜槍闖入梅家刺殺梅蘭芳未果,卻誤殺了梅的朋友張漢舉,事件轟動全國,孟小冬難承壓力,加上被梅蘭芳原配福芝芳多次欺辱,孟小冬終下決心與梅分手。
幾年之後,在杜月笙四太太,也是她的好姐妹姚玉蘭牽線做媒下,孟小冬到上海跟了一直仰慕她的杜月笙。1949年,杜月笙60大壽,梅蘭芳專程赴上海唱堂會祝壽,街坊們紛紛打趣,不知道杜月笙會不會將孟小冬還給梅蘭芳?
1950年,杜月笙準備帶全家赴法,掐指算了算,一共要辦27張護照,這時,孟小冬在旁邊說了一句:「我跟著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呀?」
杜月笙一愣,當即宣布儘快與孟小冬成婚。結婚那一晚,孟小冬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一生傲氣的她,最終也算是有了真正的歸宿。
想看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間的故事,可以看電影《上海皇帝之歲月風雲》,想看梅蘭芳與孟小冬之間的故事,可以看電影《梅蘭芳》。
杜月笙語錄:我的處世之道,盡在一個誠字!
吳開先擔任國民黨上海負責人時,杜月笙多次託人請他吃飯,但吳看不起杜,每次都拒絕了他。因為請的次數多了,有時實在找不到借口,就先答應後爽約。即使這樣,杜月笙依然沒有放棄,照樣三天兩頭託人請他。終於有一次,吳被纏不過,橫下心來,決定赴約。
這一天,吳開先準時出現在杜家,大門口,杜的總管萬墨林正畢恭畢敬地等候;二道門,杜的頭號法律顧問秦聯奎畢恭畢敬地迎候;到內廳,杜月笙一身長衫,滿面春風,見吳進門,起身相接。
看到杜月笙禮數如此周全,吳開先不由心想:前幾次答應來時,他們也曾這樣等過我吧?試想三人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最後沒等到人,該有多失望?於是,抱愧之情油然而生。
杜月笙說的第一句話是:「老早就想約吳先生過來坐坐,卻因為我這裡總是人來人往,實在太忙,所以一直拖到今天。」似乎吳開先此前多次爽約的事,根本沒發生過。吳一時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說道:「豈敢豈敢。」
此後,兩人成為生死之交。
臨終
1949年解放前夕,國共雙方都在爭取杜月笙,一邊讓他留在上海,一邊讓他過去台灣,但兩邊都被杜月笙婉言拒絕,他選擇了去香港。
兩年後,在香港的杜月笙病入膏肓。處置遺產時,身邊僅有11萬美元。遺產分配如下:每個太太拿1萬美元,兒子拿1萬美元,沒出嫁的女兒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
然後他讓大女兒杜美如打開家裡的保險箱,保險箱里裝著滿滿的借條。最少的一張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張是500根金條。杜月笙一張一張全部撕掉,子女們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了?」
杜月笙說:「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沉默了一會,他又說道:「借出的,表面是錢,實際是人情,感恩的,永遠會記得我們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賬,可能換來牢獄之災。」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終年63歲,他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希望了,可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寫了一篇杜月笙傳的書評:
提到杜月笙,世人印象:轟動一時的上海黑社會老大。
個人形象:一席長袍,氣質儒雅。
朋友圈:不僅有軍閥,社會各層人物,還有文人,章太炎就是其好友之一。
出生背景:幼年喪母,繼母對他不錯,然而在父親死後,繼母被拐走後,變成孤兒(大約十歲)其他親屬對他冷漠。(除一位阿婆,後重金回鄉酬謝)
個人特點:目光大,夠機智,有膽識朋友多,重義氣,重恩情。抗日時期也做過不少好事。
事例:有點小成就後,所得黃金悉數分給兄弟們。
被逼處理一位犯事者時,假裝恩意,當事人感動,最後自我處決。他辦了事,還得了人情。
成名前說服別人,完成老闆娘讓他追回煙土的任務。
與孟小冬的愛情:愛他,一直尊重她,不是強奪式的愛,默默愛,最終娶她。
對大老闆黃金榮與老闆娘一直有情有義。自己當了老大也不落井下石(歷史上真不乏得奪權者過河拆橋的)
上位史:(寥寥數言總結道不出其中艱辛,估計只有杜月笙本人才能體會)
社會地位低,賣水果,去山東給老闆打工。加入青幫,入了行(可以說,沒有這個平台,他的人生不會有後來的輝煌,所以,平台很重要)。
是人才,就永遠不會被埋沒。第一步,貼近大老闆與老闆娘(他們識人,且在大老闆旁邊優勢多多,升遷也快)。第二步,顯衷心。老闆娘生命時全心全意照顧,細心入微,且他能掌握其中的度。使老闆娘對他的信任度大大上升。(只想靠這些小套路上位是不可能的,故事上說的老闆被啥細節啥別的小事感動,然後重用某人,這些通通都是騙人的)。
重要的是,杜月笙真的很能辦事。手下人偷煙土,他可以清楚判斷煙土被運到的位置,並能不費一力拿回來。別人讓他私吞,他舉報還能不失去那人信任,反對他感恩戴德(厚黑到不行了)。幫助大老闆黃金榮和別的老大談判,爭得利益,哪個老闆不想重用他呢?
所以,一步步向上爬,最後跨越階級。收穫到那塊的頂峰席位。
我們大部分人對他的傳奇人生嘖嘖讚歎,感嘆生不逢時,為何現在就沒有青幫,沒有哪個黑社會組織可以收留我們呢?
先別著急抱怨時代,我們先看看我們能不能比得上杜月笙?
一:個人形象特色。作為黑社會老大,卻並非是身軀胖碩,手指幾個金戒指,再鑲一顆大金牙的形象。
而是身形瘦削,筆挺精神,面容清秀。如果說容貌天生養成,那他的穿著可以顯出他的特色:一席文人長袍,氣質儒雅。舉止謙和有禮,紳士有加(章太炎居然也為他寫文章,可見他魅力有多大)。(他可沒有高學歷)
一個成功者,上述特色一反他身份形象的常態。他個人長相也很有辨識度,不是五官,而是一對招風耳,看他的照片,感覺他極其溫和,倒有親近之感了。
以上所述,足以體現他的個人魅力,建立他個人的品牌。
我們有品牌嗎?我們可以讓別人在第一眼後就記住我們嗎?
二:沉穩的態度,長遠的目光。
試問一下,我們辦成一件棘手的事後,是不是往往會大發朋友圈,喝酒請飯慶祝,向上級領導邀功尋賞?如果老闆或領導沒有任何表示,然後一肚子不滿,各種朋友圈吐槽,微信群罵瞎。
看看杜月笙是怎麼做的。
他全心全意服侍老闆娘後,老闆娘並沒有任何對他的表示,沒有說:「哎呀,小杜啊,你怎麼那麼貼心啊」,也不說:「你辦事真不錯,我給你某個好差事辦辦」。老闆娘和原來一樣,杜月笙還是干著類似於看家門童的本行。但是他卻沒有任何抱怨,以及以有功者自詡的心態,仍然默默干好看門小弟的事。
這只是其一。
他追回煙土,且不費一卒。這可是一件很大的功勞,想當時煙土丟失時老闆和老闆娘慌的團團轉。換做是一般人,該盼望著老闆讚賞,加官進爵了。但他的老闆還是當啥事都沒有發生過,也沒有稱讚。這時,換做是一般人,早就急了,估計埋怨著老闆不夠意思,不能慧眼識人,也不懂用人,拍拍屁股說,老子不幹了。
然而杜月笙卻依舊沉穩如初,完成任務後沒有一絲有功者的驕縱之氣,而是謙虛謹慎的埋頭乾貨。因為他知道,老闆和老闆娘只是在考驗他,他得忍住他們的考驗。換做是一般人,估計當時就會委屈得昏了頭,縱使認識到了可能是上級的考驗,又真的能沉下心來,默默做事而不抱怨?
就大多數人而言,我看未必。
三:領袖的風範,大的格局。試問一下,如果你得到一筆很大的獎金,而你又需要一筆錢買自己心儀已久的東西,你能做到花很大一部分獎金請自己的朋友,同事吃飯嗎?
杜月笙就能。他的第一筆獎賞,來之不易。但他沒有把這筆錢投入他痴迷的事業--賭博之上,而是把錢全部分給了自己的兄弟們。(要知道賭癮好難戒的,他之前好大一部分錢都用於賭博)。
他能,是因為他知道籠絡人心的重要性,也真誠的感謝那些追隨他的兄弟們。在個人的慾望面前,他能夠剋制,而且是當克制時就剋制,不拖泥帶水。
綜以上三點,就可以說,他的才華,他的能力,配得上他的野心了。
我們不要感嘆自己懷才不遇,不要只欽羨於別人的逆襲。不要去相信某某人物,通過努力,最終實現成功這種太隨意,不負責任的雞湯。
真正的努力,不是「努力」這兩個字所能夠一筆帶過的。不是深吸一口氣,猛的一抬頭,所能實現的。
它需要的,是一個人長時間的沉澱,長時間的積累。同時,長時間的細心打磨。就如十年磨一劍般,烈火燒,鋼鐵打,再不斷的除銹,再除銹。如同,個人的品牌需要積累,個人的意志需要打磨,個人的慾望需要剋制,個人的成長,也需要不斷爭取他人的幫助。
這還不夠,同時,在劍鋒出鞘時,鋒芒顯現後,也需要收斂,要寒光灼灼,也要仗劍行義,俠骨柔情。
可能一個人其貌不揚,平時也看不出什麼有能力之處。那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認識他,有才能的人,他們往往隱藏很深,他們往往堅忍無比。他們不會逢人就提「我的理想」,他們不會見人就說「我做過什麼成功的事」。他們不動聲色,卻無時不刻不在打磨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增長,使自己足夠優秀,足夠精緻,來配上他們的野心。
杜月笙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成功了,以極低的起點。
朋友們,我們天生一樣,我們都可以實現價值,登上頂峰,都應懷著成為老大的意氣,在這同時,所需要的就是沉下心來,一步步的打磨自己,使自己的各方面都精緻無比。無論我們身處何位,大家都應相信。
屌絲也能逆襲,成為老大。黑白社會隨你。
最近正好看完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杜海龍作的《杜月笙全傳》,看完後覺得杜月笙一生挺悲哀的。特別是四一二清黨,他選擇跟著老蔣一起干後,接下來的日子完全過的沒有自我了。看完杜月笙傳,第一印象居然是哲學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去哪」,杜月笙給人的感覺,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上海高橋走出來的小流氓混混;自己要去哪——從最初的簡單目標要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到後半生努力想得到社會認可,自我價值實現;卻獨獨沒有弄明白「我是誰」
從四一二清黨,到成立恆社,改變青幫收徒拜帖的方式,廣收門徒,並且是各行各業的精英都要籠絡門下,滲透各個工商實業,國民政府授予各種虛銜等等。看起來風光無限,但是看49年後他逃到香港,臨死時拿得出來的積蓄,就只有十萬美元。照說這麼一個青幫大亨,各個工商實業都參股,應該不至於這麼落魄,錢去哪了呢?其一是養門客,要養徒子徒孫,還要解決問題,散掉了。其二為了人面、情面、場面,經常甲乙雙方搞不定的事,杜先生出面來擺平,自己為了事情解決的漂亮,貼錢解決。其三,追隨老蔣,散掉了,高票答案裡面提到的捐飛機不說,杜月笙當年費盡心思弄到手的大達航運公司,為了幫老蔣抗日,船全部鑿沉了封江;四一二清黨,自己牽頭買槍約人,弄完了以後一分補助沒鬧到,軍火還全部獻給了國民政府,杜月笙和張嘯林最終的分手,也就由此處開始。
每次只要老蔣在大事上需要幫忙,杜月笙必定鞍前馬後,慎重對待,和戴笠結拜兄弟,配合軍統執行任務等等這些,杜月笙實際上是要投靠到中央政府,需要用對中央政府的效忠,來換取政治地位;其次大力滲透到工商實業中,不管是參與商會董事、租界華董的競選,又或是擠到新興行業如航運業、銀行業里硬生生插足,明明垂涎欲滴,卻總是裝的雲淡風輕,暗箱操作到十拿九穩後,才會出手,並且1927年國民黨中央政府統一後,杜月笙就逐漸脫離煙和賭的生意,找人讀報、學習文化,鍛煉修養,慢慢將自己修鍊成一個謙謙君子的形象,他做這一切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要洗白自己過去的流氓身份。
抗戰勝利後,上海參議會議長,杜月笙滿心喜悅的以為這個位置一定是自己的,卻被老蔣告知,這個議長位置必須給潘公展,就對他造成很大的心理打擊,心有不甘之下,不得已才安排出一個先選上再讓賢的鬧劇,在選舉過程中,滿心以為160票會全投給他,實際上選他的票只有110多票,還多是他的門人學生。
1949年,杜月笙逃到香港後的一件事(這裡摘抄一段《杜月笙全傳》22章的一段內容)
《中央日報》突然刊發了一篇題為《本黨歷史的新頁》的社論,直指杜月笙為「買辦流氓、時代渣滓」。
社論開宗明義,聲色俱厲地批判杜月笙:「買辦流氓、土豪劣紳,本都是時代的渣滓,應在肅清之列,但由於一些人的畏難苟安,不去肅清他們,結果他們的勢力就反而壯大起來,變成了各地的實際統治者。別的且不說:上海為什麼變成最容易發炎的盲腸?豈不是因為它早成為『聞人』的天下?這聞人也就是流氓頭子的代名。那些流氓頭子是由吾黨同志一手提拔起來的,但在它的羽翼豐滿之後,就幾乎變成了上海的皇帝。我們只要看上海參議會議長一席竟是聞人杜月笙辭而不就的位置,以及去年上海的限價政策之突然受到聞人的逆襲而崩潰,都可以想見那些『聞人』之已取得上海實際統治權,與夫我們少數同志養虎遺患的不智。」 這篇社論直接將杜月笙劃歸「買辦流氓」、「時代渣滓」一類,並且將蔣經國在上海督導貨幣改革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杜月笙「逆襲」而崩潰。 最後,文章又說:「買辦、流氓、土豪、劣紳,既是軍閥的餘孽,也是三民主義前途的障礙,不肅清這些障礙,我們就永遠沒有方法可以推行以實現三民主義為目標之政治的經濟的措施。」 頗為有意思的是,社論的字裡行間無不讚美以「青年導師」自居的蔣經國,這無形之中,把寫這篇社論者的底牌泄了光。 事情很快就傳到了香港,王曉籟、劉鴻生正苦於勸杜月笙回上海缺乏有力措辭,二人立即拿著報紙來到堅尼地台的杜公館,勸慰杜月笙說:「蔣經國操縱台灣報紙,公然污衊杜先生是時代渣滓、流氓豪紳,這是明顯的公報私仇。如今他立足台灣,手握大權,若是以後主政,怕是沒有我們立足之地,這種情況下,你杜月笙難道還有去台灣的可能嗎?」 聽他們這樣一說,杜月笙不免大受刺激,他捧了蔣介石一輩子,抗戰、戡亂莫不盡心儘力,如今拋家棄業毅然赴港,換來的僅是不留餘地的譏誚諷刺,實在是令人傷心。 這件事情發生後,蔣介石怒不可遏。他很清楚,撤離大陸的上海金融、工商業的大佬們,多一半都集中去了香港。這些人的絕大部分資產還仍然留在大陸,這也是共黨可資利用的誘餌,如果在這一關鍵時期得罪了杜月笙,倘若他登高一呼,將這些金融工商界人士籠絡起來折回大陸,豈不白白便宜了共產黨! 鑒於問題的嚴重性,蔣介石先後派國民黨財政部長俞鴻鈞、內政部長洪蘭友等赴港安撫杜月笙,同時又招來宣傳部副部長陶希聖,要他立刻徹查《中央日報》,嚴懲撰稿的評論員。 洪蘭友急匆匆從廣州趕到香港堅尼地台杜公館。二人一見面,杜月笙的情緒顯得相當激動,他掏出那份剪報,遞到洪蘭友的手中,苦笑一陣說:「我杜月笙是白相人出身不錯,我也不曉得什麼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但自民國十六年以來,我一直追隨國民黨,從清黨戡亂、抗日募捐,何曾落於人後,如今這這般挖苦諷刺,豈不讓人心寒?」 洪蘭友拿過報紙,未曾看就已經曉得,正是那篇引起軒然大波的《中央日報》社論引起的禍端,於是好言安慰道:「蔣總統已經獲悉此事,他心中也很不安,我正是奉當局之命,前來向您解釋此事。」 杜月笙尤為平息心中怒氣,只等洪蘭友拿出合理的解釋。 洪蘭友繼續說道:「此次事件完全是報館內的個別人不曉詳情的偏見之作,只圖標新求異,弄巧成拙,胡作非為,絕非當局的意思。杜先生忠黨愛國,人所共識,蔣先生已經交辦,嚴懲撰稿人,著手整頓報館。」其實從這一段來看,杜月笙對中央日報揭他的舊底,是非常介懷的。其次,蔣介石在逃到台灣後,也並不想得罪杜月笙,但是這裡蔣介石不想得罪杜月笙不是對杜月笙有感情,是怕杜月笙把那些搖擺不定的工商界人士給送到共黨手裡去了,畢竟杜月笙一生就佔了人面場面情面,有多少工商業嬌子都是他的門徒。
拼盡一生想把自己洗白,卻獨獨沒想清楚,自己拚命變白的努力,全是通過黑的手段得來的,那是真的白嗎?亂世之下,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從來馬上打天下,沒有馬上治天下!老蔣要用他是因為他們這幫人講血性有義氣,敢玩命,但到了抗戰結束,收攏勝利果實的時候,讓一個流氓來領導文人政客,這些讀書人的驕傲是不允許這種事發生的,杜月笙看透了自己和老蔣的關係才有了夜壺說,卻已是人生末期。
再反觀黃金榮和張嘯林,確是按著自己的性子,洒洒脫脫、隨心隨性;杜月笙自打當上老大後,就努力的活在國民政府的控制下和社會輿論中了。
觀其一生是真正的梟雄,民族節氣問題上,也必須得肯定他的功績,不論是抗日還是法租界里為華人爭取權益。至於「廣交四海,閑話一句」那是他的情商值得學習的地方,卻談不上功績。其他剩下的就只有黑漆漆的部分了。
一點愚見,也算我的讀後感吧「春申門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五尺天。」
聽了羅胖杜月笙的代價,對杜月笙這個人很好奇。前段時間特地看了《杜月笙傳》,了解了很多細節,看完之後感觸挺多的,下面算是自己個人的感悟吧。
因為主要是根據我自己看的《杜月笙傳》寫的,不能保證所有細節等都是準確的。畢竟會去寫杜月笙傳記的作者大都也是對杜月笙感興趣甚至敬佩杜月笙的人,所以書中難免會摻雜個人的情感因素,有一定程度的美化。而且不是杜月笙自己寫的自傳,細節方面肯定沒辦法保證。
時代環境一個人的行為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
杜月笙出生於1888年,此時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天災人禍,致使民不聊生,亂世之中,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清王朝崩塌後,孫中山創立的民國也沒有維持太長的時間。之後北洋抗日、國共內戰,杜月笙這一生所處的時代一直動蕩不安。
不僅時代風雨飄搖,杜月笙少年時的生活環境也十分艱苦:3歲喪母,5歲喪父,8歲繼母失蹤,從此寄人籬下、無人管教。15歲離開家鄉,隻身一人前往上海。
泥鰍翻身化龍杜月笙能從小癟三變成上海三大亨之一,許多關鍵性事件促成了他的「成功」。
- 前往上海
未成年便離開家鄉,一人前往上海,可見杜月笙過人的膽識和不甘平凡的野心。也正是上海這座大都市,鍛煉了杜月笙為人處世的能力,給了杜月笙認識和接觸黃金榮的機會。
- 加入青幫
少年時無人管教,結果加入了小混混團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小年紀便染上了賭博。為了賭博,杜月笙挪用了水果店的公款,導致店裡出現了很大的虧空。杜月笙覺得愧對一直信任自己的朋友,於是加入青幫。這也讓他一生與幫會密不可分,無法回頭。
- 進入黃公館
如果沒有進入黃公館,杜月笙的一生可能只是個普通的「水果月生」。黃公館的大舞台給杜月笙提供了展示才華和能力的機會,最終造就了他的傳奇一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撇開杜月笙黑幫老大身份不說,杜月笙的「發跡」,與當今大部分成功人士的經歷驚人的相似。
- 能力
年少時的磨難、十里洋場的歷練,一點一滴累計成的能力是杜月笙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身邊的屌絲逆襲,往往也離不開少年時的苦讀和磨鍊。國家如此重視教育,也是因為這是培養一個人能力最好的方式。
- 平台
有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好的平台支持。黃公館這一大平台,讓杜月笙的才智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許多年輕人畢業後喜歡去大公司或者大城市,也是因為大公司大城市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有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 伯樂
提到杜月笙的成功,肯定要提到一個女人,那就是桂生姐。桂生姐的賞識,可以說最終促成了杜月笙的成功。而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徐小平對他的賞識和支持。
- 機遇
三分天註定,機遇無法預測卻十分關鍵。正如許多人評論的那樣,「杜月笙的成功,是因為當時軍政商都需要有一位中間人溝通調解,而杜月笙正是這樣的中間人。」有如馬雲的淘寶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趕上了「非典」這個「機遇」。
你是怎樣的月生杜月笙的一生有功也有過,但功就是功,過就是過,現實生活中永遠也無法相互抵消。販賣走私煙土給百姓造成的傷害永遠無法彌補,也不能原諒。但抗日救國有功,這也是歷史應該銘記的。
孟子曰:「人性本善」。那樣無依無靠的童年,那樣動蕩不安的年代,我更願意相信杜月笙的很多行為是因為身不由己。就如《千與千尋》的白龍,本心善良,現實的無奈卻讓他不得不成為湯婆婆的助手,幫湯婆婆做壞事。
好人成佛,要歷盡九九八十一難。
壞人成佛,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了。
日!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後由國學大師章太炎建議,改名鏞,號月笙(典出《周禮太司樂疏》:西方之樂為鏞,東方之樂為笙),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全面抗戰爆發後,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名義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數萬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室遷移香港後,杜月笙親自主持工作,籌措救護事業經費。香港淪陷後,杜月笙撤退重慶,主持紅十字會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
以下是《杜月笙發跡秘史》上摘抄來的:杜月笙的涉及面十分廣泛,他不但出入黑白兩道,游刃於商界、軍界和政界,而且將觸角伸向金融、工業、新聞報業、教育等眾多領域,這在當時的中國,都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他出身低微,父母早逝,而就是這樣一個在眾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癟三,竟然以柔弱的身板。闖進號稱強人生存地盤的大上海,最後成為大上海的青幫老大,並成為上海灘上一個橫掃華、英、法三界的大亨人物。
杜月笙這個人,本名是叫杜月生,後來發跡以後,自己也整了整了文化,於是請人來給自己改了名字,然後才是我們如今見到的杜月笙。杜月笙是靠著黃金榮的老婆往上爬的,但是卻可以見到杜月笙是多麼的有才智與心機。先不管杜月笙做過多少心狠手辣的事,但是他的愛國心,是不可否認的。不管杜月笙當初把公司的船全部沉下海,是為了救國還是怕上海失守自己的地位受到動搖,但是這種行為,還是值得我們敬仰的。人性本來就存有自私慾,他的這個行為,我覺得足以感染我。他是眾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癟三,後來最後成為大上海的青幫老大,並成為上海灘上一個橫掃華、英、法三界的大亨人物。 這個是變化的絕無僅有的。他的發跡,一半是靠自己的手段,一半是靠當時的局勢。當時的局勢當時的時勢,不可否認的,成就了杜月笙的傳奇人生。
杜月笙發跡以後,也對人很大方,不管是誰,只要來求助杜月笙,杜月笙就會幫忙。我覺得這個現象在今天看來,是少有的。現在的富豪我覺得沒幾個會像杜月笙一樣,發跡了還會施捨給他尋求幫助的人。杜月笙也是三大亨中最會做人的,以至杜月笙保持了自己的地位,最後變成杜黃張的局面。
不管杜月笙是正派還是反派。我覺得都不可以一概而論。我很佩服杜月笙。他有讓我們學習的地方,不可否認的,也有值得我們摒棄的地方。每個人的觀點以及角度都不同。
左思右想, 這幾個字其實還是有點過苛。
有私德無公德, 失小節保大節。絕頂聰明, 十分糊塗。何謂有私德? 杜月笙極少對門生老友下黑手,這一點對於黑社會極為難得。待人說是赤心熱膽也不過分, 上海淪陷時期積極援救老友,對門生待遇不薄。 他愛散財, 且不求回報,無論當時地位高低他盡量做到不另眼相看。抗戰勝利之後從香港回到上海把之前為抗日活動借的債還清,臨終再把他人欠賬一筆勾銷。做了孟小冬備胎十年終成正果, 對比黃金榮我覺得不止是「會做人」三個字能一概而括的。何謂無公德?賭場煙館妓院和最令人不齒的人口販賣他都參與, 殺人越貨也沒少干。何謂失小節? 在租界和法國人一起盤剝百姓, 發了不少橫財。何謂保大節? 積極抗日,幫助鋤奸,募捐財物並與戴笠一起組織別動隊在淞滬戰場奮勇殺敵, 門生犧牲慘重。何謂絕頂聰明? 「白相人洗白」轉進商界金融界依然呼風喚雨;革命一開始便站對了隊,秘密保護革命党參與刺殺軍閥;唯蔣公是從;解放後離開了大陸。何謂十分糊塗?有人說他不想洗白, 這怎麼可能,只是被蔣介石三番兩次「勸退」,做官的心思便心灰了一半。他有江湖義氣但是缺少革命人的魄力, 求財求名就是他的終極目的。說他糊塗是因為在他那個層面再求財就顯得層次低了(抗日勝利前期的倒賣黃金券事件), 這也是蔣介石後來為什麼疏遠他的原因之一。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情面、場面。這便是杜月笙的人生哲學,杜月笙從一個小人物是如何上升到上海灘名動一時的人物,他又為何最終認為自己是夜壺,這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杜月笙(1888年——1951年),杜月笙幼年喪母接著又喪父,成為上海灘當中一個真正底層中的底層人物,就像他自己所訴說的一樣,對別人來說可能是鯉魚躍了龍門,就算失敗了還是條鯉魚,自己不過是條泥鰍,要先修鍊成鯉魚才能躍龍門,若是失敗了就又變成了泥鰍。
這樣的經歷對於杜月笙來說既是壞事亦是好事,所謂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過早的感受過了這也促成了杜月笙未來的興起,杜月笙一生很克制自己的慾望,一方面是因為他很懂進退,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存在自卑感。
這種自卑感反過來說也是他人生最大的優勢,即他特別會善於察言觀色,特別理解別人需要什麼,即要保護別人的面子又要把事情辦成,所以他的成功來源於他需要時刻觀察到、注意到別人的想法,別人的意願,通過滿足別人來證明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而杜月笙對於成功是極為渴望的,這種渴望讓他變得非常小心,這種小心在於他更多分析和觀察自己該如何去做以及如何去思考,這便是杜月笙的優勢。
誠然只有這樣的優勢是不夠的,更大的關鍵在於獲得貴人扶持,他的貴人便是黃金榮的妻子林桂生,黃金榮原本是青幫中的人物,舊時做些生意,之後由於成為法租界的巡捕房巡捕獲得了逐漸成功的機會。
對於當時的租界來說,歐美各國更願意和黃金榮這樣的形成聯盟關係,一方面黃金榮有自己的勢力,很多案件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辦法解決的同時又讓歐美各國的勢力從中獲得好處,所以這種交易使得黃金榮即是巡捕的同時又是幫派的強者。
能過到他的府上做雜役,這是杜月笙興起的起點,由於做人小心辦事得力很快便受到林桂生的注意,通過幾次測試林桂生看中了杜月笙,漸漸讓他處理一些黃金榮的事務。那麼為什麼杜月笙可以成功呢?
一方面他辦事的能力與眾不同是自然的,但另一方面在於杜月笙看中的不是成功後的揮霍,這一點是杜月笙能夠脫穎而出的地點,對於黃金榮或者其他當時的勢力來說,自己所使用的策略關鍵在於一個「控」字,即他們形成了一種勢力之後他們就要對於這個勢力進行嚴格的控制,這種控制可以使得黃金榮在法租界縱橫四海,但反過來說縱橫四海的優勢亦是劣勢,即他會被他的這種「控」限制在一定的範圍。
而杜月笙則反其道而行之,杜月笙行事在一個「放」,這個「放」在於他並不那麼重視自己的得失,這種不重視不是說他不珍惜他的成功,而在於他利用他的成功當做新的籌碼進行更大的投資,在這方面杜月笙並不將自己的成功限制在某一種層面上。
比如杜月笙在最開始沒有能力的時候,也需要進行煙土、賭博等生意,這個時候的他還沒有能力進行大的上升,但隨著他從法租界的視角上升到上海灘的時候,他就將原來的煙土生意逐漸抹去,這種抹去並不是說他不再做這種事情,而是他需要與更高級的人來做交易。
杜月笙一生之中有兩個最大的交易對象,一個是黃金榮,一個就是蔣介石。黃金榮將他從一個沒有身份的小弟帶上了軌道,但是他想要和蔣介石合作就能將他帶上到更大的舞台,反之他也需要為蔣介石做很多骯髒的事情。
杜月笙一生都反感自己的身份,他請人來給他講新聞給他來談評書,一方面是要增加自己的學問,一方面是要了解市井與上層的動態,杜月笙逐漸從一個幫派人物轉變成了一個掮客,掮客的身份使得杜月笙結交大量的人員。
所以「放」才是杜月笙的不二法寶。
他通過幫助別人來做事情使得自己獲得些好處,這種好處的上升對於杜月笙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杜月笙如同過手財神,他將別人的利益送給別人,將別人的好處讓給別人,但他並不是一個沒有自己想和需求的人,他通過幫助別人獲得名望,通過幫別人做事情獲得地位,這樣的手段即符合了當時不同階級對他的需求,更是使得他成為了一個誰都需要,誰都願意結交的人。
那麼為什麼蔣介石沒有給他,他想要的東西呢?
杜月笙一生最想要的莫過於自己的身份上升,他曾經被名流誇讚,又得到了演藝界當中四大名旦齊聚一堂的盛景,洋人給他面子用巡捕為他開道,他在戰爭中也組織募捐甚至是出錢出力的參與抗戰,但為何杜月笙始終沒有從蔣介石手中得到一個承認呢?
並不是他出身低賤,比杜月笙出身更低的人也存在,但杜月笙的成功亦是鉗制他的失敗,他雖然在各種名流場合中獲得了很大的名望,可實際上為什麼很多的大佬很多的頭目都不學習杜月笙的做派呢?
這就是因為黃金榮那樣的方式雖然有些壞處卻也有了好處,如果說黃金榮的壞處在於限制了他的更加上升,反之黃金榮的成功在於他擁有了很多的控制力,這種控制力雖然讓他不如杜月笙出名,卻讓黃金榮變成了別人需要給於承認的身份。
即是說別人都需要杜月笙是因為杜月笙是一個掮客,別人不需要杜月笙也就因為他只是一個掮客,他的能力在於幫助別人,反之亦是別人在幫助他,這最終使得他不管怎麼努力都更多是一種掮客的身份,他想要突破這種身份就需要成為一個勢力。可是當他成為一個勢力的時候他還能是一個掮客么?顯然就已經不能了。
那麼該如何看待杜月笙。
杜月笙是一個傳奇人物,這個傳奇人物興起於他對別人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極高的辦事能力,他善於幫助別人來使得自己獲得好處,他利用「放」來結交豪強、名流等勢力讓聲名鵲起,不再需要簡單的成為一個幫派人物來生活。
但反過來說杜月笙之所以走得通那麼多門路,那麼多關係也恰恰就因為他不能使得自己成為一個勢力,他給於別人方便的時候也限制了自己的勢力上升,所以他打得通門路是因為自己沒有了門路,「放」的背後是自己其實不過是一座空中樓閣,那麼當蔣介石需要他的時候自然可以使用,當不再需要的時候自然也就扔在一邊了。
杜月笙一生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說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他的成功即是他的失敗,只是如何理解這種成敗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PS:喜歡或者對我的觀點感興趣的話可以加QQ群27704239來一起討論,同時也可以關注下微信公眾號博通聊聊(微信號:botongliaoliao)來關注我的更多文章,每天晚上七點到九點在鬥魚也有直播,也歡迎來提出問題)西方史學史課上,看了這本書,看哭了呢。自從知道了這個人物,我就開始關注他的故事,以至於此刻我的想法就是畢業論文寫關於他的研究。畢竟興趣是第一老師。
這張圖,大概是很常見的了。解放以後,黃金榮留在上海,淪落到掃大街;抗戰時候,張嘯林甘願成為一個漢奸,最終被軍統暗殺;杜月笙病死香港。昔日的三兄弟,杜月笙應該是結局最好的了吧。
在香港期間,杜月笙生活陷入窘境。此時他的所有財產只剩兩筆:一筆是當初為兒女受教育儲備的10萬美元,由宋子良保管;一筆是他逃離上海的時候賣了杜美路房子,價格為45萬美元。大抵英雄末路,美人遲暮說的就是此時的杜月笙和孟小冬了吧。從「水果月生」到了青幫老大,這個人的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然而,晚年卻只能躺在病床上。他對孟小冬說:「我現在是把飯當做葯吃,把葯當成飯吃啦」。這時的他還是當初那個當初那個土皇帝嗎?很心疼這個曾經的英雄。當初,他一心追隨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時,捕殺共產黨使得他不敢接受中共邀請回到大陸。可是蔣介石呢,用杜月笙的話,蔣就是把他當夜壺了,用的時候好言好語,不用的時候一腳踢開。再次心疼。或許江湖人士就不該與那些政客打交道。杜月笙在知道自己要死的時候,他要女兒杜美如從香港滙豐銀行的保險柜里取出一個包裹,裡面全是別人向他借款的欠條,少則五千美元,多達五百根金條。杜月笙將這些欠條全部撕碎。他說:「我不想讓你們在我走了之後去打官司,我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財產,好在你們兄弟姐妹都已經長大成人,以後就要你們自己去養活自己」。大亨不愧是大亨。抗戰期間的表現下次再繼續吧!總之,在我看來,杜月笙不僅僅是一個黑幫老大,他的做人處事方式非常值得學習身在一個亂世,做了他能做的適合他做的往上走。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做了他想做的能做的來保家衛國。改朝換代之後也沒有繼續跟新的zf作對。 我覺得做人到這樣已經到位了,還能要求什麼呢?
就他那削梨的功夫,99.99%的人在他面前都是渣渣。
八面玲瓏!
杜月笙組建忠義救國軍,從一萬人打到兩千再到十萬其實,早在淞滬戰役開始之前,軍統負責人戴笠就曾向蔣介石建議,由軍統出面,利用上海幫會勢力組建敵後武裝,時不時給日軍來一記悶棍。不過,青幫出身的蔣介石對幫會擁有武裝一向比較忌諱,加上當時中日大戰還沒有展開,前景不明。可是,時過境遷,面對越來越不利的現實情況,蔣介石終於同意了戴笠的請求,由軍統負責籌備,組建敵後武裝。他給戴笠的要求只有一個,一個月內湊足一萬人。戴笠,搞特務情報工作出身,後來做到國民黨兩大情報系統之一的軍統的負責人。他做的兩件事著實不易,一是特務工作幹得出色,二是取得了蔣介石的信任。戴笠有一點看得很清楚,他曾經說過:「搞政治的必須要有武力,否則就像賣狗皮膏藥,不為人所重視。」所以抗戰伊始,戴笠打算為軍統拉起一支隊伍,既是為了打日軍,也是以後的政治資本。正所謂手中有槍,心中不慌。本來蔣介石要求的一萬人馬在戴笠看來是不成問題的,因為抗戰一開始,洪幫五聖山總山主向海潛就向他誇過海口,只要您一句話,手下幾十萬弟兄立馬奔赴戰場為黨國效力。但等戴笠準備整編之時,他才發現向某能夠立即組織起來的「幾十萬人馬」不過區區幾百人,而且還都是老煙槍。無奈,戴笠只好找到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請他幫忙。青幫與國民黨上層的聯繫,濫觴於杜月笙在「四一二政變」中的政治投機。當時在gcd和國民黨的爭奪中,杜月笙最終把賭注下在了國民黨一邊,以實現他躋身社會上層的期望。而杜月笙之所以能夠在1930年代取得凌駕於黃金榮和張嘯林之上的地位,也是源於他和國民黨要員非同尋常的關係。對於抗戰,杜月笙是充滿熱情的,捐款、捐物的活兒幹了不少,但參與軍事行動倒不多見。他了解蔣介石的心思——如果幫會手上有傢伙,是一大隱患,保護不了自己不說,遲早都有可能粉身碎骨。杜月笙在道上混了這麼多年,「謹慎」二字是常用常新。只是現在日軍已經打到家門口,就沒那麼多講究了。就這樣,敵後武裝人員由幫會徒弟和工會工人補齊,軍餉和武器則由國民黨拿出一些。實際上,蔣介石給的武器並不多,軍餉也是杜月笙動員上海各類救國團體捐獻的。特務大隊更是戴笠的嫡系,成員多是常年在京滬一帶摸爬滾打的一線特工,對敵鬥爭經驗豐富。蔣介石最初給別動隊的定位是,協助國軍作戰,擾亂敵後,方便國軍撤退、轉移。說白了就是,國軍和日軍打,你跟著打,國軍撤了,你留下來接著打。別動隊成立後,只是經過短暫整訓,武器還沒配全,就直接投入戰場。在上海附近的浦東、南匯、奉賢幾個地方,別動隊集中了大部兵力,頂住日軍進攻,掩護國軍撤退。雖然組建時間沒多久,武器又雜七雜八,無法形成較強戰鬥力,但他們的戰鬥精神卻十分頑強,能拼的絕不苟活。等到國軍撤出淞滬戰場時,別動隊基本被打散,回歸部隊的只有兩千餘人,其他人不是戰死就是失蹤。戴笠對這支隊伍真是傾注了不少心血,鑒於別動隊沒有經過正兒八經的訓練,他特意從中央警官學校和南京特務處調來了三百多名中下級軍官充實隊伍。只不過一場淞滬會戰打下來,別動隊幾乎散了架。還好,戴笠、杜月笙等人並不氣餒,經過收編、整訓,加上先前青浦訓練班和松江特訓班的學員補充,收拾收拾這支隊伍又有了一定規模,而且,隨著抗戰形勢的日益緊迫,很多學生、工人、幫會分子與眾多散兵游勇加入進來,別動隊很快開始急劇壯大。到1938年5月,別動隊恢復元氣,蔣介石看在他們淞滬抗戰時的表現上,批准將別動隊改為「蘇浙行動委員會忠義救國軍」,在漢口設立總指揮部,隸屬軍事委員會。忠義救國軍的名字取得恰如其分,既契合抗戰環境(救國),又滿足幫會徒眾的心理(忠義),所以忠義救國軍在長江中下游、尤其是蘇浙皖一帶頗有號召力。軍隊人數最多時,一度達到十萬人。原文來自 人文歷史頻道抗戰時戴笠和杜月笙組建一支游擊隊,從一萬人打到兩千再到十萬_人文頻道_東方頭條義救白求恩!!!1939 年當黨中央領導人知道白求恩染病的時候,立即下令全力搶救。主管白區地下黨的周恩來馬上密令上海地下黨,一定要弄來延安沒有的抗生素盤尼西林以及其它必須的搶救藥品。當上海地下黨負責人看到傳來的採購藥單時傻了眼了,因為這麼大的需要量,別說是沒錢了,就是有錢也無法在上海買到這麼多的嚴禁私自採購的藥品。
戴笠實際掌握軍權,佔了實在的好處,杜月笙主要是圖個名聲,順帶和戴笠扯上了關係,至於這支隊伍能不能上得了檯面,還要看後來的發展。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頒給戴笠這支隊伍的番號是「蘇浙行動委員會」,下設別動隊,作為軍事編製單位,別動隊也就是忠義救國軍的前身。戴笠和杜月笙都是「蘇浙行動委員會」的常務委員,戴笠任書記長負實際責任,委員有十幾個,宋子文、張治中、吳鐵城、楊虎、張嘯林等人都被拉來撐門面。別動隊成立時,一共有五個支隊和一個特務大隊,一萬人左右。第一支隊長何行建,保定軍校出身,身跨青洪兩幫,還是個特務頭子。第二支隊和第三支隊的負責人陸京士、朱學范都是杜月笙的徒弟。另外兩個支隊長都是戴笠的人,老牌特務,手下的人也以軍統居多。於是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硬著頭皮找到上海的杜月笙幫忙,這杜月笙看了這單子後也是半晌沒說話。當時來找杜月笙的地下黨負責人一見杜月笙沒動靜,就有些著急,一字一句地說,杜先生如果肯幫忙,我們是絕不會忘記的。杜月笙緩緩地說道:「這次藥單的確有些難辦,與以往我幫忙的小事兒不一樣,不過人家白求恩一個外國人能不要命地來幫助我們中國人打小日本鬼子,我們中國人自己還有什好說的呢。請明天晚上黃埔江口接貨吧,所有費用就算我捐助了。」
當這批急需的藥品運到唐縣黃石村的時候,白求恩已經奄奄一息了。這時,負責搶救白求恩的一些同志出現了意見分歧,一種意見認為這些藥品太珍貴了,就是給白求恩用了也不見得管用了,要是不管用就白瞎了。另一種意見是管不管用也要用。最後大家僵持不下,於是一致認為聽聽白求恩自己的意見,如果白求恩自己說要用,我們就用,如果白求恩自己說不用了,我們就不用,這樣即使出現了問題我們也沒有責任了。於是大家就派了一名翻譯與兩位負責人前去問白求恩大夫。白求恩弄明白了來人的意思後,緩緩地說道:「還是用吧,為了我們的事業,生命也是重要的。」可是等白求恩這話傳回來後卻變成了「還是算了吧,為了我們的事業,生命也是可以奉獻的。」最後白求恩終於閉上了眼睛,但一批珍貴的藥品卻節省了下來。白求恩當時說的話,是英法兩種語言攙雜著說的,所以當時的翻譯只能揣摩,並且結合英雄通常的想法而翻譯出來的。不過不管怎麼說,當毛主席聽到下邊的真實回報後,是悲憤交加,什麼也沒說,只是揮筆寫下了一文,從此幾萬萬中國人就都知道了有個加拿大來的叫白求恩的大夫,並且還是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 淞滬會戰大募捐:大佬杜月笙走在最前列上海市地方協會會長杜月笙毛遂自薦擔任抗敵後援會籌募委員會主任。這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務,以「地方領袖」自居的杜月笙要顯示一下他的威望。他很自信,也很自卑,他說:「我原來是強盜扮書生,現在是蚯蚓成了龍,在社會上有地位了。」這個擺水果攤出身的阿混是靠黃金榮的栽培才羽毛豐滿的。在一般人眼裡,他是一個人不人、鬼不鬼、菩薩不像菩薩的魔怪。有人說他「三頭六臂」,一個頭長一張笑眯眯的紳士白臉,另一個頭長一張紅彤彤的官員虎臉,還有一個頭是青面獠牙的幫首凶臉。六條手臂分別握著刀槍、煙槍、賭具、官印、算盤和賬本。他靠結交軍閥、官僚、政客壯大勢力,他販鴉片、開賭局、敲詐勒索,他也講積德行善慷慨助人,甚至,在外國侵略者面前,還有不屈的愛國義舉。個性複雜的杜月笙是舊上海光怪陸離的縮影,他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搞募捐他有經驗。早在1924年,齊燮元和盧永祥兩個軍閥在上海附近打仗,四鄉居民流離失所。杜月笙別出心裁地參加了一些慈善團體的救濟工作。沒有錢,他指使爪牙拿著捐簿到商店工廠一家一家強征硬募,憑「杜月笙」三個字,誰敢說個「不」字。杜月笙成了「大善士」。此後,凡有天災兵禍,他便熱心「善舉」。在上海大肆募捐,這類無本生意,有名有利。有一年四川遭水災,杜月笙主持募捐救濟,他親自登台進行賑災義演,他能唱京戲,他和王曉籟、張嘯林登台客串,杜月笙扮演黃天霸,他雖然愛看京劇,小老婆姚玉蘭又是京劇名角,但杜月笙唱得不行。他有一副精緻的行頭,他的服裝道具精美豪華,他的票賣十元一張,比梅蘭芳的票價貴一倍。但杜月笙是「義演」。為了響應「航空救國」的號召,杜月笙買了一架法國教練機送給上海飛行社。不久孫桐崗從法國學航空回來為國效勞,杜月笙又買一架送給他。這兩架飛機,名「月文」號和「月輝」號,望著一個「月」字,杜月笙喜氣洋洋。最出風頭的,是1932年的「一·二八」抗戰。蔡廷鍇血戰淞滬,上海灘一系安危。史量才、黃炎培、錢新之和杜月笙等人組織了上海市地方協會,杜月笙是副會長,他在學生界和文藝界組織起戰地服務團,又在工商界帶頭募捐。炮火硝煙中,他與王曉籟、黃炎培等十多人,驅車到十九路軍軍部,送去大量罐頭食品和生活用品,並為十九路軍募集了900萬元大洋!蔡廷鍇軍長動情地說:「35天血戰,十九路軍永遠不會忘記一個人,這就是杜月笙先生。」這一次是全民動員,聲勢和規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特別是募捐的意義,不是救幾個難民,救一個上海,這次是「救國」!杜月笙立即召集籌募委員會的人開會,確定捐款定名為「救國捐」,由銀行或錢莊代收,所捐款項,全部公布。所得捐款,全數匯呈軍事委員會統籌支配。凡捐2,000元以上者,可照捐款的人意志使用。捐款1,000元以上的,由上海抗敵後援會發給褒獎狀;3,000元以上的,由上海市政府發褒獎狀;5,000元以上的,呈請國民政府頒給褒獎狀或榮典。辦法一定,杜月笙立即在報紙上刊出大幅廣告:「抗敵後援會籌募救國捐」十個字赫然醒目。和廣告一起刊登的,還有捷足先登的近300人的捐款人名單。這些聞風而捐的市民,多者五元十元百元,少的一角二角伍角。施修德先生捐助的,是五百瓶擦槍油。7月28日的《新聞報》上,還刊出了《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徵募救國捐宣言》,區區二三百字,可謂言簡意賅,讀完一遍,就令人激情昂揚、迴腸盪氣:保衛中華民族之神聖戰爭已於古都揭其序幕,中央當局宣示決心,全國將士奮勇效命。時至今日,有敵無我,有我無敵。五千年之祖宗廬墓,億萬年之子孫命運,均將於此最後關頭決其榮辱。吾人如不甘為奴隸,不甘作牛馬,不甘永受鞭撻,不甘長被宰割,則在此千鈞一髮之時機,當有毀家紓難之精神,捐款救國,救國自救。現代戰爭,除精神條件外,必須具備物質條件,具備物質條件以後可以持久,而後可以決勝。序幕既開,抗戰到底。敵人一日不去,抗戰一日不停;抗戰一日不停,捐款一日不止。凡吾同胞,父詔兄勉,輸財節用,各盡能力,共救淪亡,黃帝在天之靈,實式憑之後援會成立之初,沒有開辦經費,杜月笙一拍胸脯:「我出!」他將自己大達輪船公司的輪船,全部征給政府沉於江陰要塞的長江航道,為的是阻塞日軍艦艇深入內地。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八·一三」滬戰爆發!杜月笙立即奮起。當天,他就發出緊急呼籲: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血在沸騰,心在亢奮,耳聽著隆隆的炮聲,眼看到熊熊的火焰,全面抗戰禦侮的戰爭開始了。這正是我們毀家拚命、為國犧牲的時候。親愛的同胞們,再不要遲疑,肩負起籌募救國捐,接濟前方忠勇戰士的偉大光榮的責任來!持有金銀戒指、飾物、器皿、貨幣的人們,請快快捐送南京路老鳳祥銀樓、法大馬路寶盛銀樓或小東門九霞銀樓代收。持有現幣的人們,盡量捐出現幣來,固然很好;假如手邊現幣不多,能夠拿出政府公債、銀行存單或者開發銀行支票充作捐款,也無不可。在各銀行、錢莊休假期間,《時事新報》、《大晚報》、《申報》、《新聞報》、《時報》、《民報》、《大公報》、《立報》、《中華日報》、《神州日報》等報館,均可代收救國捐款及物品。
把國當家的上海民眾,以空前的熱情獻出自己的一切!8月16日和17日,捐款千元以上的團體和個人不少。上海地貨同業公會捐1,000元,中南銀行全體同仁捐了5,400元,上海棉花行同業公會捐15,000元,上海交易所聯合會捐款30,000元。住在租界里的上海人,雖然馬路上燈紅酒綠,無線電台仍然播放輕柔溫馨的夜曲,但黃浦江北岸的炮聲清晰可聞,戰火燒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住在法租界福煦路明德里的全體住戶,自動發起戶戶捐款行動,各住戶、房客,以及男女傭仆,一起慷慨解囊。有一位小姐捐出了金戒一隻,總共捐款620.35元。拉都路明霞屯的住戶,自動集資了44元,派人送到《申報》館,請報社轉交給浴血的將士。明霞屯共十多戶人家,其中三四家小康住戶卻分文不出,這44元錢數量不多,可全是女傭和車夫們的血汗錢!8月中旬,抗敵後援會調查了571戶人家,得知捐款5元以下的有406戶,佔70%。杜月笙感慨地說:「民眾不富,但愛國熱心高漲!」上海國醫(中醫)葯團體同仇敵愾,他們組織了中醫藥界救護團奔赴戰場救死扶傷,在全行業掀起捐款獻金活動。第一天共捐紋銀100兩、現洋200元、銀盾56兩。國醫團體呼籲夫人小姐迅將金銀飾物及現洋硬幣全力募捐,共赴國難。捐款成了全社會的行動,各行各業都行動起來了,他們不甘落後。上海海關的華員第一次捐了1萬元後,第二天又捐了1萬元。捐出2萬元後,他們再發動家眷,捐金獻銀,獻出銀器兩筐,金器174件。天津路乙豐紗布店經理王賡才傾家所有,捐款1萬,5,000元慰勞前方將士,另5,000元將創辦一所可收200餘傷兵的第三醫院。有位名叫何谷聲的市民將2萬元捐款送到興業銀行代收,並附上一封激情洋溢的信給抗敵後援會:「全面抗戰發生,各界民眾,理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區區小錢,聊表心意……」代收救國捐的銀行界職員目睹各界民眾的火熱心腸,激起同仇共恨。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合捐30萬元,農民銀行捐了5萬元,其他銀行公會所屬各商業銀行合捐30萬,共65萬元!有一位海關稅務司丁貴堂先生,極其欽佩抗戰將士的忠勇愛國,同情戰區難民流離失所,將節衣縮食的所有儲存5萬元,全數捐給抗敵後援會。他的願望是:2萬元為慰勞前線,2萬元為救護傷員,1萬元救濟難民。崇信紗廠老闆、上海紡紗業的巨子之一邵聲濤捐助救國款5萬元,並致電蔣委員長:「恭讀艷(7月29日)訓示,救國大計,全民振奮,當此寇深難急,凡屬人民,應即犧牲一切,以報國家,茲由民個人獻助救國捐國幣5萬元,謹交中央銀行匯呈,力棉數微,聊盡天職,伏乞鈞收。」上海市民的救國行為通過報紙廣播傳到了全國,全國民眾都關注著上海的戰爭,滿腔愛國熱忱的同胞伸出了援助的手。鎮江的鹽商李翼如為援助淞滬抗敵,將他所有房產全部變賣捐贈。他的房產在江都與泰縣交界的樊川鎮上,典基有170間,內有花園迴廊,亭台湖石。門外街市房屋49間,建築費花7萬多元,連地基價值10萬元以上。他找到勸募委員會,要求將他的房產估價後全數購買救國公債。李家是淮揚八大鹽商之一,可惜家道中落,他膝下無子,他說:「國就是家,沒有國就沒有家。」著名報人史量才夫人秋水太太繼承先生抗日遺願,請《申報》將廬山廬林老三號門牌房產連同傢具一併無償捐送政府拍賣,以所得作抗日捐,並不必調換救國公債。蘇州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一生愛國,他於1936年夏去世後,夫人湯國梨能詩善文,更深明大義。淞滬炮聲,牽掛於心。從蘇州到上海,只一個小時的火車,運兵的軍列日夜從蘇州經過。54歲的章夫人手頭並不寬裕,她將侍其巷的一所房屋變賣,作為救國捐款。姑蘇自古多英才。風光秀麗的靈岩山,是抗金名將韓世忠和梁紅玉的合葬處。山上的靈岩寺,是中國佛教凈土的著名道場之一。高僧印光法師多年掩關報國寺,與百人法師,甘於淡泊,苦修身心,並無多少積蓄。上海抗戰的烽火,使靜修的山僧無法平靜了,他們想到軍隊需要接濟,難民要救濟。於是,印光法師帶頭捐大洋600元,靈岩常住捐216元,德森法師捐了20元,妙真、瞭然、恆智等法師各捐10元,山間高僧極力募捐,共湊成國幣1013.8元,交給一位名為曹松喬的居士轉交吳縣抗敵後援會。他們表示:「寺院下院,可收容無依難民,行善積德,乃出家人之本。」遠在西藏的班禪大師也參加了捐款抗戰。他致電說:「為爭民族永久生存作悲壯之抗戰,班禪路阻西疆,心繫南天,除布施青康各大廟高僧,設壇誦經,祝禱我軍勝利外,捐法幣3萬元,併購救國公債3萬元,用作抗戰之需。」在這國難當頭之時,無論達官名流,還是山野鄉民,都為著救國的目的,心想一處。9月12日的《申報》刊登一則消息:「廣西恭城縣西嶺鄉鄉民何煥三,近感國難已極,義憤填膺,特將所有田業,盡其每年收入之租谷300擔,捐作抗日軍糧,且決定如抗戰十年,捐助十年,抗戰到底,捐助到底,自己另謀生活。此種毀家紓難之精神,殊足欽佩,而長期輸將之義舉,更為空前。該鄉鄉長朱如標,業經呈請縣府轉呈省府備案附予褒獎,並轉呈國民政府嘉獎,以資激勵。」《申報》還說:「南京江寧縣江蘇第十區保安司令拘留人犯108名,以暴日橫行,同聲憤慨,發於『九·一八』紀念日全體絕食一天,將應得之口糧10.8元,悉數捐為抗敵之用。鐵窗牢獄中的犯人,他們一無所有,只能以飢餓來報達對國家與鄉土的養育之恩。」上海民眾的抗日義舉,也激勵了海外的中國人。號稱「南天王」的粵軍實力人物陳濟棠雖然積極清黨反共,但在外族入侵之時,力主抗戰,升任兩廣抗日救國聯軍總司令。後來出國考察歐洲軍事政治。淞滬抗戰爆發,陳濟棠心繫祖國,他在義大利致電南京政府,慷慨捐獻港幣700萬元,以充抗日軍費。一位名叫鄭玉書的菲律賓僑胞,原籍福建永春,民國初年曾在閩軍當陸軍醫院院長,後來到菲律賓做進出口生意。正當他事業發達之際,日本的洋布傾銷南洋。為了挽救中國的紡織業和他的公司,鄭玉書出巨資到上海開辦了大型的紡紗廠和大型織布廠,準備將中國貨出口南洋與日商競爭。不料事業初創,上海戰爭爆發,鄭玉書感慨於國難一日深於一日,他目睹上海民眾的愛國行動,不甘落後。鄭玉書寫了一封信給他的任職上海財政局長的好友徐桴,認購了2萬元的救國公債,並將自己用的牌照為11852的轎車轉助抗敵後援會使用。他在上海有房產,他將每月的房租3,794元按月如數交給政府,抗戰一日不停,他的捐助一日不止。財政局徐局長說:「鄭先生向來慷慨,樂善好施,對於社會公益事業,都很熱心。這次長期捐款,更顯出他的愛國熱忱,希望全國的地主富商,激發良知,積極努力,踴躍捐款,共同度過艱難時期。」還有一位新加坡來滬觀光的華僑葉逸君女士,置身於熱烈捐輸的上海街頭,她對民族和祖國的熱愛之心被深深感動了,她來到《申報》,拿出200元錢,請報館代轉給前線官兵,以表示慰勞。炎黃子孫的血脈中,奔騰著千載不息的民族情祖籍福建的南洋鉅賈胡文虎,以他的「虎標」良藥風行世界。他出生於緬甸仰光,他精研中醫中藥,他靠祖國的傳統醫藥贏得了事業和人生的輝煌。他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受到了日本的侵略,他囑咐永安堂經理胡桂庚捐贈八卦丹、萬金油和頭痛粉各50打,以後繼續提供。捐款、捐物,有什麼捐什麼,需要什麼捐什麼,前方和後方,軍人和市民,結成了堅不可摧的長城。秋風夏雨,戰地的官兵在風雨中苦戰,上海民眾立即行動。呢絨業公會率先制出700件雨衣送上前線,接著,隆坡賽路林公館捐了140件,山海關路甘公館捐10件,一位叫浦叔鴻的市民買來上等雨衣布五匹捐獻,希望代制雨衣後送往前線。凡是前線需要的,上海市民都積極募捐,建工事需要麻袋,揚子飯店經理關玉亭捐獻1.2萬隻。聽說戰地要自行車,他又買來十輛捐獻,還有一大批跑鞋。律師伍守恭,將自己喜愛的一輛馬立斯篷車轉交給36師使用,他說:「前方比我更需要。」毛巾、牙刷、襯衣、糖果、火腿、麵包、汽水、香煙、襪子、手帕、水瓶、火柴、信封、急救包、藥品……上海人把百貨公司和食品商店裡的東西都搬到陣地上去了。聽說前線有些士兵吃不上飯,地方協會立即做了兩萬個光餅,兒童界救亡協會用捐款定製了山東咸包子5,000隻,還有鳳尾魚、牛肉、香蕉等食品水果,一位9歲兒童捐了一架望遠鏡……一陣秋雨一陣涼。參加前線服務的雲飛汽車公司的一些司機帶頭募捐棉背心236件。松江縣第六區葉榭鎮的民眾一針一線地縫製了390件,打成6包,派汪大石、蔣水生兩人送到上海。正始中學的教職員工一天時間認購了400件,連一些外籍教師也踴躍捐募。一位名叫劉儂蓀的5歲小姑娘,手拿著2元錢的零鈔來到《申報》社捐款,這是她節省下來的糖果錢,和2元錢一起送上的還有一張紙條:「這兩塊錢貢給我爸爸的戰友們」--她是軍人之女。募征雨衣5萬件和募征寒衣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杜月笙為勸募棉背心和認購救國公債在電台播音,他的播音全上海各電台同時轉播:
「諸位聽眾,兄弟今天來播音的最大目標,是有兩點。第一點,希望全上海市民一致地捐助棉背心,以30萬件為最低限度,運送前線分贈將士。價格因我們躉批購制,每件只有大洋6角5分半,尺寸完全照政府的規定。諸位自己做也好,如果自己沒有工夫,改捐現金,送交上海市地方協會,均可代辦代送。捐贈棉背心50件的,在每件背心上可以加印捐贈者姓名。第二點,是勸募救國公債。上海市地方協會受勸募救國公債總會委託,成立上海市市民勸募總隊,分成八組,內有南市的市區組、公共租界的第一特區組、法租界的第二特區組,這三個組的任務,是以勸募居家住戶為主要對象。兄弟希望全市民眾,每個家庭購買救國公債若干,以全上海40萬居民計算,則可集成一筆巨款。」一呼百應。不幾天,十幾萬件背心送到,僅寧波路240號永大銀行吳瑞元一人就捐了5萬件!杜月笙以中匯銀行的名義,捐了3萬件。萬墨林捐了1,000件,張慰如夫人也是1,000件。紗布交易所捐了1,500就在萬眾一心毀家救國的熱潮中,亞聲電台一個叫黃菊隱的人,在收受民眾救國捐款舞弊案中,侵吞救國國幣9,000多元!
這位33歲的年輕人經人告發後被立案調查,淞滬警備司令楊虎看了案卷批令即日槍決。楊虎說:「黃犯所為,原屬觸犯普通侵占罪,但當此愛國人士正在救國倡捐,而為不肖者所侵沒,雖不因此而阻其愛國熱腸,而憤恨敗類,殆人同此心。況在全面抗戰,前方將士正浴血拚命,後方接濟,不單為國民應盡職責,也為良心所驅使。黃犯昧著良心,其行為顯系擾亂後方,依戰時軍律,自應處以極刑,以謝全市民眾,並使不肖之徒,知所警惕。吾知經此嚴懲,愛國人士,出錢必將更加踴躍,捐款救亡工作,將愈見順利……」黃菊隱的醜行受到了公眾的譴責,由此也使各項捐款制定了嚴密的監督措施。第二特區市民聯合會提出建議:請政府迅速制定非常時期緊急治罪法,凡對救國捐、救濟捐、慰勞捐、醫藥捐,以及其他一切捐款之經募人、事務員,及各募捐機關,倘有營私舞弊侵佔捐款,或直接間接圖利行為等事發生,一經查出,須一律處以死刑。所有通同舞弊之全體從犯,亦須連帶負責治以同等之罪,以儆效尤,以申法紀。國民政府從持久抗戰考慮,為減輕民眾負擔,停止捐募,決定從9月1日開始,發行救國公債50,000萬元,並頒布了獎勵辦法。勸募總會設上海,杜月笙為常委兼任上海市民勸募總隊總隊長,下設16個分隊。僅一個多月時間,共勸募認購救國公債5,000多萬元!籌募救國捐1,340,280元(內各種存款及有獎儲蓄計10,655.54元)、銀角4,499角,還有寶銀、港幣、廣東雙毫、公債、英鎊、美金、法幣、日元等等,金銀物品14,558件。這是僅一個多月的勸募數字。上海人民的抗戰熱心感動了中央政府,財政部於9月4日電復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批准將匯給軍事委員會的全部救國捐款憑收據換成救國公債,變捐贈為投資,仍可收回本利。為自己增加儲蓄,為國家增厚力量的新政策激發起更加熱烈的購買救國公債的浪潮。冒著炮火,杜月笙、王曉籟、錢新之、宋子良等抗敵後援會成員到張治中和張發奎的部隊送去錢款和各種物品。8月18日,他們來到嘉定張治中的司令部,他們獻給每個高級指揮員一架精美的望遠鏡。張治中和杜月笙等早就熟識,5年前作為第5軍軍長的張治中在淞滬前線多次接受上海人民的慰勞。他說:「全面戰爭已經揭幕,性質之嚴重,與『一·二八』之役迥然不同,保國衛民,軍人之天職!」張治中對各界民眾的慰問支援深表謝意,他希望後援會少送一些餅乾、水果之類,將有用的錢,購買軍用品,如麻袋、鐵絲、通信器材等運送前方,多殺敵人!前方和後方,心連著心。 杜月笙曾與中共地下黨結為師徒星島環球網 www.stnn.cc2011-03-01時至1947年,杜月笙因屢遭國民黨打擊而去香港躲避一時,即與潘漢年秘密會談,保證中國共產黨接管上海時,黑社會不予搗亂,也請共產黨給予寬大處理。當人民解放軍兵臨江南時,杜月笙曾經與黃炎培、錢新之、章士釗、盛丕華、沙千里、史良、張瀾等人頻繁接觸,商討時局與個人前途。杜月笙曾考慮過留在上海,但沉重的歷史包袱使他難以完全相信共產黨能不究前嫌。同時,他又受到軍統特務的要挾,1949年4月10日,蔣介石召見杜月笙,要他去台灣。在這種情況下,杜月笙決定脫離政治漩渦,既不留在上海,也不投奔台灣,而選擇留在香港。1949年5月1日,杜月笙離開上海,在香港終了一生。杜月笙:「蔣介石拿我當尿壺」2008年10月19日07:53光明網蔣介石軟硬兼施 杜月笙避難香港當初,蔣介石去台灣前,曾在上海復興島召見過杜月笙,再三拉他去台灣。杜月笙知道老蔣的用意何在,讓他留在上海,蔣介石絕不放心。但如果他說個「不」字,則後果不堪設想,甚至會遭來殺身之禍。於是搪塞道:「總裁的美意,月笙心領了。不過台灣的氣候潮濕,天氣又太熱,近來我的氣喘病又複發了,我想先到香港治療一下,再到台灣執鞭馬前,不知總裁肯否應允?」說完,故做氣喘吁吁狀。老蔣焉能不知老杜的心計,於是丟下一句話:「唉,我只是不忍看著朋友都成為共產黨的刀下鬼,也絕不允許任何人變節投敵!」這句話份量很重,但杜月笙下定了去香港的決心。杜月笙到香港後,租住堅尼地台18號底層,這是由他的一個門生替他租下的,僅三房一廳,比起上海華格臬路杜公館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國共力爭杜月笙 「中行事件」震中外1950年春,杜月笙的身體略有好轉,甚至還扔掉了輪椅、拐杖和氧氣瓶。逢天氣晴朗之際,還常在家人陪伴下出外散步。一次,路過錢新之家門口,還登門拜訪了他,並共進午餐,使這位老友不勝詫異。有人說,這同杜月笙在國共兩黨面前重新「吃香」有關。的確,當時人民政權已日益鞏固,統一了除台灣之外的全部山河。台灣當局在美國的扶持下,也獲得喘息的機會。雙方開始加緊對流落在香港的著名人士做工作,爭取他們的回歸和支持。喬冠華、潘漢年一直與杜月笙保持聯繫,並派金山、章士釗等人赴港,勸說他返回上海。杜的一個兒子,也留在上海做聯絡員,時常往返滬港兩地,傳遞信息。對此,老謀深算的杜月笙表示,因身體欠佳暫不能回大陸,但是當遵照潘漢年「儘可能範圍內多為人民服務」的指示精神辦事。那年清明過後,北京中國銀行準備在京召開董事會議。杜月笙、陳光甫和在香港的其他幾個金融界巨子,如張公權、宋漢章、李銘等,原都是中國銀行的商股董事,此番中國銀行改組,銀行家們拿不定主意,問計於杜。杜月笙說:「大家都是老朋友了,要採取一致立場。目前縱不可能去北京,但我們可出具委託書,委派代表去北京參加會議。」這個建議被一致通過。消息傳出後,震驚中外,後來史稱「中行事件」。特別是台灣方面如遭雷擊,對杜月笙極為不滿,蔣介石更是震怒,將在台灣的杜之老友,如張群、王寵惠、嚴家淦、洪蘭友等人,召到草山別墅大加訓斥,罵得狗血噴頭。後來杜月笙病逝香港,蔣介石遲遲不做表態,也與此事有關。蔣介石惱羞成怒 杜月笙口述遺囑「中行事件」以後,蔣介石氣急敗壞,惱羞成怒,便指使手下對杜月笙不斷進行「神經戰」(造謠誣衊),並派遣特務赴港直接予以威脅恐嚇,但這些手段均未使杜就範。1951年8月7日,杜月笙又昏迷過去,醒後即叫家人請來秘書胡敘五,說是要口述遺囑。胡來到後,勸他不要胡思亂想,但心裡也明白了老杜的確不行了。杜月笙腦子十分清醒,他用嘶啞的嗓音,對眾人說:「你們看我這個樣子,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去了。趁現在尚有力氣說話,及早錄下遺囑,不要到時悔之無及。」遺囑並未涉及政治,全是遺產繼承等家庭瑣事。杜月笙拿出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予以燒毀,並告戒後人不得追討余債。杜月笙去世時,只留下了十萬現金,每個老婆各拿一萬,兒子一萬,未嫁的女兒六千,已經出嫁的四千。據其女杜美如說,杜月笙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杜月笙口述一陣後,叫秘書重讀一遍,然後掙扎著簽上自己的名字:杜鏞。1951年8月16日下午4時50分。一代梟雄杜月笙,就此西歸。電影《乘風破浪》里,徐正太說我們要成為杜月笙一樣的人。
杜月笙,好久遠的一個名字,為什麼要成為他
其實我們不過是希望自己可以像他一樣,可以不被社會世俗的條條框框所限制
你知道,有的人就是很該死,自己坐在車裡和同伴談笑風生,八旬老母在後備箱被風吹的都睜不開眼,你問他為什麼 他說是老母自己要求的。你很憤怒,但是沒有辦法做什麼,這個時候,你就希望自己是一個社會的規則制定者,上不受政府管轄,下擁有絕對的民眾支持度,可以用任何方法懲治這個社會的敗類而不會有人說三道四
這大概是我們推崇杜月笙的原因,他依靠他的地位與勢力,做了很多我們想做但不能做的事,大多是好事。
用杜美如的話說「不管人們怎麼看 但有一條 他始終是愛國的 沒有背叛國家 沒有像他的兄弟張嘯林那樣做漢奸」
推薦閱讀:
※如果滿清是一個漢人政權,近代史會不會不一樣?
※如果情報天才戴笠沒有飛機失事而早逝,國共內戰的間諜戰是否會有不同的態勢?
※一戰中被派外歐洲戰場的中國勞工在戰爭結束後有多少人滯留在了歐洲,這些人後來的經歷如何?
※近代以來,中國和日本同樣是一個農業的落後國家,但在現代化過程為什麼日本要比中國發達與成功的多?
※為什麼中國近代和平改良的道路和方法總是屢試屢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