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1年7月)幾乎沒有一款平板電腦能夠與 iPad 抗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目前,蘋果在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超過 65% (根據IDC第二季度的報告,Android為34%),亞馬遜也即將推出平板電腦,怎樣才有機會打破蘋果支配市場的局面?


有很多因素,表層可以看到的諸如「出色的工業設計、單純對蘋果產品喜愛的果迷情感、確實很棒的體驗,等等」

當然不可忽視的比如我們可能並不能了解到的例如蘋果公司的產品戰略和絕對的供應鏈優勢。

說:「蘋果是站在未來看現在」,這句話一點不假。

差不多從今年 6月份我就一直搜尋有關蘋果「現金」方面的文章。有一篇來自 Quora問答的內容被 Bloomberg引用。其中關於蘋果怎麼用它那麼多現金時,一位用戶提供了很不錯的視角:

當一些科技組件初次使用到產品,比如觸摸屏幕、晶元、LED顯示屏,往往投入生產的成本很高,這裡或許包括建立新的工廠專門用於批量生產。通常這些生產在初期需要投入的資金會很大,利潤空間則會很小(固定成本比如廠房等太高)。大多數公司難以支撐。

蘋果的大量現金便可派上用場,通過直接投入幫助建造工廠,換取這些組建的專有權利,一般是差不多工廠 6~36個月的產出,專屬權利結束後則轉為以折扣價格獲取組件。

好處是:

  1. 蘋果可以早於競爭對手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獲取新的科技組件。這就基本上讓對手幾乎不可能在蘋果發布新產品後推出同樣的產品。想想第一部 iPhone吧,發布一年之後市面上基本上還沒有一台能和它媲美的、像樣兒的觸摸屏手機。這個與軟體沒什麼關係,別人就沒有能力搞到和 iPhone上差不多的觸摸屏。直到如今,或許才有那麼幾台觸摸屏機器比如 Galaxy S II能有稍微好些的觸屏感受?
  2. 之後呢?總有一天競爭對手趕上進度,有了一樣的技術和組件。Guess what? 記得那個專屬權利後的條款嗎?是的有約在先,蘋果可以從這些已經非常成熟的產商手裡以低的成本拿到組件。所以在節奏的把握上,你看到了每一年新產品上線時,同樣一批舊產品的價格會嘩嘩降下去。這讓競爭者如何趕噢!

蘋果並不簡簡單單只是在設計上完敗對手,喬布斯在早期蘋果和 NeXT的硬體規模生產經驗可以說給蘋果在供應鏈和領先科技方面同樣創造了絕對的優勢。

彷彿給人的感覺是蘋果在產品上總有預言性,總可以領先對手一步,事實上蘋果是站在未來看現在。

If it feels like new Apple products appear futuristic, it is because Apple really is sending back technology from the future.

內容引用:http://www.nooidea.com/2011/10/apple-without-steve-jobs.html


你能指望那些只會採購零部件、不掌握核心部件(主要是處理器、觸摸屏、電池、外殼工藝)、僅僅做點山寨式組裝、對操作系統及上層應用沒有任何能力和經驗的製造商在沒有成本優勢、品牌優勢、體驗優勢、規模優勢的情況下幹得過蘋果?

蘋果從 2005 年開始研發 iPad,現在這些尾隨者還不知道在幹啥呢。iPhone 是 iPad 研發過程中的出現的試驗性產品,尾隨者們還來不及跟上 iPhone 的步伐呢,平板就更是讓他們吃力了。蘋果這次玩得很到位,用手裡的大量現金貸款給代工廠買設備生產 IPS 觸屏,它又自己控制處理器核心部件,加上軟體平台 iPhone 累積的優質資源,價值鏈上下游吃得很深。業界其他廠商本來就少有這樣軟硬皆施的本領,起步又比蘋果晚好幾年,就算奮起直追,也要有些年頭才能見效果。


儘管Android平板電腦的選擇眾多,但iPad依舊在該領域佔據主導,市場份額高達73%。利潤份額是多少呢?考慮到蘋果的高價,恐怕還會高於這一數字。個中緣由何在?既然有這麼多的Android平板電腦,為何依舊沒有誕生一個iPad殺手呢?

  規模經濟

  正如《財富》雜誌專欄作家菲利普·埃爾默-德威特(Philip Elmer-DeWitt)所言,蘋果擁有眾多優勢:由於具備龐大的採購規模,因此可以獲得巨大的零部件折扣;蘋果自主設計處理器,而非通過其他廠商授權;除此之外,iPad還可以通過蘋果自家的實體店和網上商店出售,這同樣提升了單機利潤。

  除了這些優勢,蘋果還有意將iPad 2的價格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使得競爭對手更難與之競爭。所以相較於iPad而言,即使是Xoom這樣的「名牌」產品依然不具備多少優勢,反而在價格上處於巨大的劣勢。

  生態系統

  「我們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而且還具備絕佳的用戶體驗,從iTunes到App Store,以及大量的應用和龐大的生態系統。」蘋果COO蒂姆·庫克(Tim Cook)說。

  iPad 2並非憑空冒出來的產品,無論是否是有意為之,蘋果已經為其準備了數年:先是iTunes,再是iPhone,然後又是App Store。現在針對iPad優化的應用已經達到了6.5萬款,這一切都是專門針對iPad設計的,而且只能通過蘋果的渠道獲得。許多應用開發者都專註於蘋果產品,因為其他地方的賺錢機會不多。

  從蘋果的零售店到iTunes的同步功能,再到通過App Store提供新遊戲和應用,這一切都存在於蘋果苦心經營的生態系統中。相比而言,Android雖然可以提供谷歌的應用,但谷歌卻免費發布應用,然後藉助規模賺取廣告費,而且永遠無法複製蘋果的無縫體驗。

  平台分化

  由於所有的Android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企業都各自為戰,因此造成了平台分化。他們都採用Android系統,但是卻會提供不同的體驗。

  要將所有的獨立零件組成一個整體是很困難的,蘋果之所以擁有優勢,是因為能夠控制產品所涉及的各個方面。但Android的開源特性則可以提供一種潛在的解決方案:如果Android的硬體廠商通力合作,彌補各自的缺點怎麼辦?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做出優異的成果。

  這也正是這些廠商當前的努力方向。但目前看來,仍然有待提升。


這個問題還可以這麼問,「目前幾乎沒有一款手機能夠與 iPhone 抗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最終可以規劃為「目前幾乎沒有一款終端產品能夠與 蘋果 抗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蘋果在產品嗅覺上先知先覺,領先對手一個時代

2.蘋果成本控制,綁架上游控制下游。蘋果擁有龐大現金流,大規模囤貨,降低成本風險,打擊對手。這點上基本沒有對手。蘋果通過APPSTORE控制下游,包括對電子書市場的整合都可以看出。

3.蘋果的技術都是控制在自己手上,不受其他因素影響,間接降低成本

4.蘋果iOS平台豐富的應用及APPSTORE模式,讓其在應用帝國中也是無敵的存在

5.蘋果的企業文化

6.喬布斯的個人能力

目前看來,雖然追趕者和模仿者很多,並且奮起直追,但是離蘋果的終端產品還是差了一截,別噴我,沒帶個人因素。第6點最重要,你對比下微軟和諾基亞。還是領導人的問題,雖然我也很喜歡鮑爾默,但他在移動市場上確實落伍了


扯那麼複雜幹嘛

原因很簡單

其他的產品

1.不夠屌

2.不夠薄和好看

3.使用時間不夠長

4.平板里軟體不夠多,優秀

5.出現得不夠早

6.屏幕不夠好

7.價格與性能相比,其他產品趕不上


我覺得,大家本來就沒有平板電腦的概念,甚至到現在也沒有平板電腦的概念,有的只是ipad。

除了部分小眾能夠說清楚ipad和其它一些相關廠家平板的差別,系統的差別,大部分人不在乎。

平板電腦是什麼,在普眾眼中,就是ipad。

系統是ios、android還是webos,i don"t care;

多少apps,i don"t care;

多高主頻,i don"t care;

屏幕效果多好,i don"t care;

開源與否,i don"t care;

單任務多任務,i don"t care;

??

大家不是要平板,大家只是要ipad。


屏。

蘋果幾乎買斷了全球高清觸摸屏的產能。蘋果量大,敢簽長期巨量的採購單。蘋果的量實在太大。三星、LG這些自己生產屏,也生產終端設備的廠商,都無法拒絕蘋果的訂單。

買斷產能最大的好處就是,競爭對手在關鍵的部件採購上,無法獲得蘋果這麼低的價格。除了三星和LG大概還有點念想外,其他廠商,要按照與iPad接近的價格做出產品,幾乎完全不可能。

這一招甚至把中國想湊平板這個熱鬧的山寨廠都逼到了牆角——沒有價格優勢。

等屏的產能上來,蘋果又會甩出一個新的、高得多的標準,又開始買斷產能的循環。這一招,在iPhone4上已經玩過一次了。

參閱:21世紀經濟報道《iPad2低價是如何煉成的?》http://www.21cbh.com/HTML/2011-3-4/3OMDAwMDIyMzk3OA.html


理由很多,按重要性排序:

1,先發優勢,ipad是第一個進入人們心智中的平板電腦,又有蘋果整體的品牌影響力優勢。因為是第一個進入人們心智的平板電腦,實際上ipad就確定了平板電腦的認知規則。比如,平板電腦就是觸摸屏的,玩法就是圍繞應用的。

2,軟硬體結合的良好用戶體驗。這裡不再贅述。

3,渠道和產能優勢。


將來的情況說不準。

現在是 2012 年中,如果只說眼下的話,答案很簡單:其他平板在硬體上都沒有全面超越 iPad。

例如屏幕:目前沒有一款平板電腦的屏幕在解析度方面超過了 iPad。

蘋果在軟體方面執牛,要想跟 iPad 競爭,要麼在硬體上超越 iPad,要麼在價格上低於 iPad。

遺憾的是:目前兩者都做不到,蘋果壟斷了屏幕的產能,導致其他平板廠商不但得不到合適的屏幕,更得不到合適的價格。能跟蘋果競爭的只剩下極少數的廠商。

Nexus 7 是通過避開鋒芒來競爭的,一是價格上遠遠低於 iPad,二是使用了不同尺寸的屏幕,由於這個尺寸蘋果沒用,因此可以推測 7 寸屏幕的產能沒有被蘋果壟斷,所以可以有生存空間。


按照產品創新的理論, pad 其實是跟舊有設備不兼容的一種全新形態產品,既所謂的破壞性創新。 對於這種類型的創新誰能夠提供部件整合,並且提供完整產品,誰贏。

Apple不僅做到了pad自身的軟價和硬體的完全整合,還提供了包括應用和服務的完整生態系統。當前階段,有此能力的僅此一家。


從技術、資金、產業鏈幾個方面來分析下

1.技術。apple從很早就在做技術儲備。從之前對多點觸摸的專利申請開始,就在技術和技術相關法規上豎起了壁壘。這個壁壘能夠確保apple的產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壟斷市場。待市場上有類似技術推出時,apple早已為下一步棋築起了新的壁壘。

2.資金。蘋果不缺錢,所以他們敢於嘗試,敢於貸款、資助相關行業、企業做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apple產品所用硬體的定價權。再有就是規模優勢,使apple的單品訂單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硬體的單一採購價格下降。

3.產業鏈。這個才是王道。蘋果軟硬通吃這點很厲害。這也就是為什麼apple的產品配置不是最高的,但是效能和體驗卻是最好的。試想一下現在android混亂的局面.....

P.S:最近看了篇文章,說蘋果和三木桑、htc掐架,是因為害怕兩者在產業鏈級別上和蘋果進行競爭。這裡尤其是三木桑,其產業鏈覆蓋面之廣讓人膽寒。以手機為例,從os到屏幕 nano flash到電池,三木桑都能自給自足,如果單比規模優勢,沒人能和三木桑比。但是,我認為三木桑所欠缺的就是產品最核心的那一點東西-----創意。軟硬都有了,就差一個好的創意把他們銜接起來揉成一個整體。


因為蘋果為用戶考慮的比別人都多。

他首先讓自己滿意之後,才把東西拿出來給大家,所以他做出了最好的東西。

就拿屏幕的滑動來說,蘋果是最流暢的,讓人感覺最舒服的,其他的所有平板幾乎都卡滯和頓挫。

蘋果認為,這樣的卡滯是不能忍受的,是不完美的,是會讓用戶不舒服的,是會讓人在使用的過程中厭煩的,所以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它做好。

其他廠商不這麼想,他們覺得這是小問題,卡一點就卡一點唄,要做的平滑得費多大勁,在這樣的小問題上耗費那麼多的資金和人力,太不划算了。

喬布斯說過,我想要把圖標做的漂亮到讓我自己都想去舔一口。

別人誰會這樣做?

有了這樣的精神,他會把任何一個方面都為你考慮周到,讓你在使用的過程中感覺到非常舒服,只要你舒服過了,你就再也不能忍受不舒服,別的平板很不舒服,你自然就受不了了。

這就是差距。



  • 硬體:屏

  • 軟體:App Store


1、系統與插件的完善性,沒有任何一家能超越蘋果

2、外觀設計上,也沒有一家能超過(蘋果的搶先優勢,先入為主優勢)

3、品牌優勢,給人營造的驕傲心理。有一個ipad,任何地方拿出來人家都覺得是自豪的事,其它的pad,人家以為是山寨(還是搶先優勢)


真正同時使用過ipad和andriod平板的人會告訴你,大部分andriod平板的體驗完全不能被忍受

國內大部分人使用免費的應用,在這點上,andriod平板在應用數量上並不會吃太大的虧,但是

同樣一款應用在andriod平板和ipad上的體驗幾乎是天淵之別

ipad有軟硬體一起調試的效果,有完全一致的技術標準,有海量的出貨量,有大量優秀的APP應用!這些都是andriod平板的軟肋,現在的環境下,指望廠商能夠出一款基於andriod的,匹敵ipad的平板,實際上是沒有可能的!大量的andriod平板廠商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


1:IPAD是最早的平板電腦,最先出來肯定吸引人的眼球;

2:蘋果的品牌優勢以及出色的營銷手段是其他廠商所佩服的;

3:成本的優勢,蘋果的大宗採購能夠壓低配件成本,是其他廠商無法做到的;

4:設計美感,目前沒有任何一款平板電腦有ipad那樣的精緻華麗;

5:配置高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款平板的性能能夠與ipad相媲美,即使配置相同,所發揮出的性能也不同,從ipad2的跑分評測上可以看出來。

6:軟體,其實從軟體這方面來說ipad已無優勢,因為很多其他廠商的pad都是用的android系統,也是擁有海量的應用。


首先有一點,蘋果從未稱iPad為平板電腦(Tablet),按Steve Jobs的理念,iPad是一個介於Macbook和iPhone之間的手持式移動設備(所謂的空白領域)。其次,在iPad誕生前,雖然已有平板電腦這個領域,但人們對於它的定位還是比較模糊的。iPad無法取代傳統筆記本電腦,但它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我更願意把iPad和其他的Tablet PC區分開。至於為什麼沒有一款平板電腦能和iPad抗衡,這就好比世界上一直有一種味道,人們都很喜歡,後來有個叫「蘋果」的人把它命名為「甜」,於是人們都把這種味道稱之為「甜」。所以除非有真正能威脅iPad的產品誕生,否則短期內iPad依舊強勢。iPhone重新發明了手機,iPad重新改變人們的習慣。


1、用戶體驗,包括設計、續航、觸屏、傻瓜式、品牌、系統單任務(速度)、

2、itunes資源,包括軟體、開發環境、付費模式、閉源、

3、對於中國來說的一點:虛榮心

如果android能做到第一條,就能打敗蘋果。


談什麼抗衡,笑話。還遠未到能抗衡的時候。

無論是硬體軟體都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用戶的認知體驗使用等等的教育,是apple開始的。

各種規模優勢,硬體優勢,疊加就是成本優勢。

各種軟體,數量龐大,積累迅速,這叫壟斷級的優勢。

提抗衡,沒意思,先提提各自產品都改善了多少吧。一步一步來,apple過幾年也會被追上的。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即將奔赴西雅圖工作,有沒有前輩能夠提供一些租房、買車的經驗?
為什麼 AWS 雲計算服務是亞馬遜先做出來,而不是 Google ?
亞馬遜運營之難為什麼在於選品?
美國亞馬遜海淘流程是怎樣的?
如何在亞馬遜海淘?

TAG:iPad | 亞馬遜Amazoncom | 蘋果公司AppleInc | 平板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