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創作不出日本那麼好的劇本,那麼精良製作的動漫?

雖然中國也出了一些製作精良的動漫,比如以前的大鬧天宮,現在的大聖歸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感覺日本動漫的故事真的很好,雖然很平常,但是特別感人。看到老外看code geass的時候,一大幫人哭了,這是種具有世界感染力的作品。還有很多,比如螢火蟲之墓,都可以產生跨越種族的感染力,而中國卻鮮有這種作品,也或者我才疏學淺,了解的沒有那麼多。希望給出一些指導


漫齡接近20的老漫迷怒答,私以為作為一個勉強算是見證了國漫發展從糊到發光再到糊再到發光的我也算有點發言權。

先放結論:中國不缺優秀的漫畫,優秀的腳本,優秀的畫師,優秀的動畫短片,真正比較缺的是優秀的聲優,之所以搞不出優秀的長篇動畫是因為缺錢。

?提問一:為什麼中國缺少好的劇本?

一句話回答:題主你看得太少了。

如果只說腳本、漫畫,中國是有一大批好苗子,而且在國外名聲還不錯的,比較早的《北京卡通》帶起來一批人才,典型就是姚非拉,他的《夢裡人》、《八十攝氏度》都是相當不錯的佳作。可惜後來北卡因為資金問題被迫休刊,這個不提。

《漫友》時期可以說遍地開花,金城帶紅了一批漫畫家,並且儘可能給了他們足夠的資源,金龍獎到現在也是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動漫獎項之一啊蟹蟹。客心,丁冰,於彥舒,LING,徐璐,韓露,夏達,洛君麟,buddy,豬樂桃,benjiemin,寂地,CHRY……都在動漫界大放異彩,更不用說夏達,寂地等,在國外名氣也是相當響亮的,開畫展直接被哄搶一空好嘛(寂地,benjiemin主要在歐洲比較紅)。

客心《未成年》:客心算是當時難得可以駕馭彩圖和黑白的漫畫家之一,比起《未成年》,《天使三部曲》同樣在圈內很受歡迎。

徐璐《泡沫王子》,她的彩圖非常驚艷,不過黑白就俗氣了不少。

benjiemin,用色明亮,細節細膩,人物栩栩如生,畫風個人色彩非常突出。

至於作品,少年系有《超合金社團》,《黑白無雙》,少女系有《未成年》《樓蘭旖夢》,《我的路》,奇幻風有《月白樹》系列,《星軌是天空的道路》,《零紀年》……你隨便去找,隨便去看,哪個差了?

腳本的話更不用說了,風息神淚聲名赫赫,比比的少女系也圈了不少粉,更不用說落落了——沒錯,落落是寫腳本的啊!她當年和丁冰的《零紀年》虐了多少少女啊喂!

(抄襲門這個和題目關聯不大,暫時不提)

韓露《長安幻夜》,新世紀最早畫耽美聞名的國產漫畫家之一,畫風受由貴香織里影響頗深,走的是妖艷黑暗風。

LING《超合金社團》這一部在當時算是特別紅的佳作了,國民度爆的可怕,可惜作者學了富堅天天拖稿

丁冰X落落《零紀年》,圓桌騎士題材,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呢~

再到後來三十二開的漫畫雜誌漸漸衰落,十六開反而越來越惹人歡迎,典型代表就是《颯漫畫》和《知音漫客》,前者算是老前輩,後者則是後起之秀。《知音漫客》無需多談,《偷星九月天》名氣之大相信很多朋友有所耳聞。至於《颯漫畫》,劉颯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創作動漫的方式和傳統的不一樣,相反,是搜羅一大批畫工不錯的、腳本可以的、上色可以的,然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這種頗具工業流水線方式的做法,在一開始也確實出了不少蠻有意思的作品,比如《刺客列傳》、《萌三國》,但到後期由於過分迎合年輕讀者,作品呈現粗製濫造的商業化趨勢,瑪麗蘇、言情改編的低齡向作品越來越多,什麼《妃夕妍雪》啊這會就出來了,甚至還和抄襲女王Vivibear合作,只能說……

再到後來網路平台逐漸興起,網頁的話有妖氣算是最經典也是目前最大的平台之一,《十萬個冷笑話》《屍兄》等也算是最先借了東風的一撥人,後來紅起來的《端腦》《雛蜂》等更商業化一些。

手機平台的話快看漫畫算是目前比較熱的,不過這個平台也存在過分迎合年輕讀者以至於作品低齡化嚴重的問題,相對來說,祝耕夫不錯些。

哦,不說大陸,港台那幫老妖怪也是牛逼得很,上海美影《隋唐英雄傳》的人物設定請的就是台灣的著名漫畫家高永,畫了《傾國怨伶》《天使迷夢》的游素蘭也頗具江湖地位,年輕一點的許培育也是出過高校動漫教材的,東方畫姬德珍的畫風至今被模仿然從未被超越。威廉畫風類似德珍,也出過《源氏物語繪卷》,不過名聲稍微差一點。

德珍

總的來說中國不缺牛人的,只不過國人審美取向有限,比較熱的目前反而是一些瑪麗蘇小言改,比如什麼《霸道總裁愛上我》《純情丫頭火辣辣》之類的orz

?提問二:為什麼中國缺少優秀的動畫?

我必須嚴肅的提醒你一句:動漫很燒錢的,尤其是高質量動畫,每一幀都是人民幣啊喂。

(TBC好睏下次再說)


說白了還是產業鏈。

你以為寫的好不如說是人家動畫做的好,人設討喜,分鏡滿分,各種成熟的產業鏈足夠讓一部在起點撲街到死的小說,一躍成為火熱新番。

論文筆,論設定,論人物,論腦洞

起點平均水平已經碾壓隔壁,抗中奇俠姑且不提,自衛隊和手機去異界都是起點玩爛的梗。

我清楚的記得我在10年就看過解放軍從單穿,多穿,群穿,成規模的穿越異界。

帶手機更不是事,人家不僅帶手機還帶電腦還能開直播。

一堆起點都懶得寫的東西,到日本卻大放異彩,你覺得真是中國人不會講故事?真沒有感染力?

那,武俠世界的那群人一定都是瞎了眼了。


因為電視頻道一心推廣低齡化動畫。

我和我弟弟差九歲,他是真正的00後。

他四年級了,有次玩我電腦的時候說想看動畫片,我點開視頻app,你自己想看啥自己搜吧。

過了會,我發現他看的是《功夫雞》(大概是這個名字),我跟著了看了倆集,什麼感覺呢,和喜羊羊一樣的情節,只不過換了身皮。

我說你都這麼大了,還看這麼幼稚的動畫啊,也不知道他到底聽沒聽懂,於是換了部《土豆俠》(大概是這個名字),我就很無語,他說電視上每天就演這些啊,後來我專門在金鷹炫動卡酷看了看,發現真的是,這些動畫幾乎都如出一轍,要麼是喜羊羊模式的,要麼是收集一些詭異的東西(卡片?彈珠?)就能打敗反派的。

可我想了想,我小學的時候,在喜羊羊火之前,有《圍棋少年》,有《虹貓藍兔》系列,《秦時明月》似乎也是那時候登上電視的,《哪吒傳奇》也是當時的,比較玄幻的還有《神兵小將》,雖然不能說他們都是給成人看的動畫,但最起碼都有連貫的劇情銜接吧?不像熊出沒這類哪怕你把幾百集打散了也不影響觀看。

大概在小學的時候,我記不清是在哪個少兒頻道曾看過一部動畫。

那是一部很長的《三國演義》,畫風和《哪吒傳奇》如出一轍。

如今,快十年過去了,我仍然還能偶爾在電視上看到《哪吒傳奇》,卻再沒有見過那部《三國演義》。

我小的時候對三國水滸七俠五義岳楊呼薛這些古典小說特別感興趣,所以當時幾乎是天天守著電視等著看那部《三國演義》。

前幾天在騰訊動漫瞎轉的時候,不經意間又看到了這部動畫,重溫了一遍,除了感嘆這部動畫製作精良外,還有個奇怪的問題。

為啥這部在我看來非常不錯的國漫十年來都沒有電視台願意重播?

因為似乎可能也許,現在的電視台並不喜歡故作高深的動畫。

我不是說電視上不能放低齡的沒有劇情的動漫,我小時候記得有部《神探威威貓》也拍了5、6百集,但問題是,這類動畫的比例,最近幾年是不是太多了呢?

小時候看的動畫的水準,很多時候就決定了你以後喜歡的動畫水準。

而電視在一開始的啟蒙中,全是喜羊羊熊出沒,那等我弟弟學會上網,逐漸長大,多年後再遇到一部動畫,他會期待的點進去,還是看都不看覺得太幼稚。

所以啊,不是不能寫,也不是寫不出,只是現在大家似乎都不願意寫,既然像喜羊羊熊出沒這樣不要劇情的動畫能掙錢,那為啥我要花腦子編故事。

電視上,和網上,涇渭分明,一邊幼稚到死,一邊各種成人禁忌,就不能綜合一下嗎?

媽的,下課了,沒寫完,抽空再補。

→→比較懶的分割線→→

下了自習,回來準備寫完,順便把評論區的問題統一回復一下。

續寫:

不管是評論區提的《一人之下》,還有目前大部分網播的動漫,都和電視上的動畫完全是倆種風格。

相比網播動漫動不動殺人放火和性暗示的泛濫,電視上的動畫簡直純潔的讓人無感,的確,為了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導向,這些動畫不該在電視上出現,但這不該成為電視動畫極度低齡的理由。

舉個明顯的例子:

《魁拔》的劇場版電影和動畫連續劇,前者製作精良,後者動作僵硬,劇情幼稚,強行堆砌台詞。

我是不相信題主說的,咱們寫不出好故事,但明顯,許多人並不想這樣做。

或許在動漫從業者眼裡,太多的限制使得上電視的動畫必須是無害的,於是多年的試水經驗使現在的電視動畫變成清水煮白菜。

而網上限制少,在電視端被壓抑的創作激情噴薄而出,結果卻因電視端製作的潛移默化以及日漫的衝擊,網播動漫的不免落入俗套,或者用力過猛。

不過我覺得這種情況不會太久,先不說網播動漫的飛速發展,光是日漫不可避免的衰落也是國漫發展的契機。

所以,再等等吧。

(感覺又沒寫完,先這樣吧)

統一回複評論:

首先是我提到的那部《三國演義》,我特意查了,的確是中日合作,如圖:

其實這部動畫吸引我的除了劇情,還有主題曲,沒記錯的話,好像每隔幾集就會換一次主題曲,當時特別喜歡,歌詞都能背下來,可惜騰訊動漫的是閹割版,主題曲看不到。

你們提的《中華小子》也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說了。

關於日本動漫,很遺憾,我小時候看過的日漫很少,當時有個星空頻道會放日漫,但後來因為頻道調整什麼的,我們當地沒辦法搜到星空頻道了,我小時候看的日漫,基本就是《百變小櫻》(想想我一個男生小時候還挺喜歡這部的也是醉了)

《網球王子》

《數碼寶貝1》(到現在我都記得第一次看的是第21集,叫滾球獸在東京)《柯南》(因為現在也看,所以我不知道是啥時候開始看的)

至於火影死神聖鬥士之類經典的,都是初中才開始看的,而且大部分日漫我都是看黑白漫看完的,因為從小看譯製版,所以我聽不慣日語原版。

況且,我對這題的回答主要基於國漫來答,評論區里那些舉小時候看過的外國動畫來反駁我的,我就無視了。

over


題主麻煩你把「寫」字換成「創作」,下邊這不有同學就誤會你意思了。

你說的日本動漫故事好,那是創作出來的,你光說個寫,直接就限定死在了文字上。

基本三大原因

一、積累

人家行業發展多少年了,中國才發展多少年。

無論是從業者質量,人才儲備,內容工業化生產線,核心技術積累,內容積累上都差太遠了。你作為一個觀眾,就只看到了一個結果。那我問你,假如你有個超牛逼的想法,即使你拿著大把錢,如果沒有被市場驗證過,保證百分百火,全中國你找找,你能跪出一個動漫團隊給你做東西?

許多在日本爛大街的資源,在中國都是稀缺資源。在日本的打雜小弟,來中國就可以胡吹海吹。

你這問題的專業問法,應該是問:為什麼國產動漫做不出精品內容。即使你舉的例子,大鬧天宮和大聖歸來,你說沒有瑕疵么?就完成度上能和日本動畫電影比?總沉浸在我們曾經很牛逼過的情懷美夢中有個屁用,那不過是一些為了博眼球的傻逼媒體吹出來的。

正視自己,正視我們自己的行業,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二、國內太容易

任何精品作品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一個你畫狗屎也有人給你買單的環境,能出個狗屁精品。

國產動漫環境現在就這屌樣,如果你一個人想打磨精品,嗯,很好。那我問你打磨你說的精品需要團隊吧?現在這行絕大部分都些什麼人,都想著活少錢多能學東西還要有前途,想的都他媽特別美。你進這個圈子問問,現在這些小逼孩子有幾個不是這麼想的。全力以赴?哦,可以,那得是去幫他實現夢想。全力工作?全力工作是不可能的,不幫他實現夢想他憑什麼全力以赴的工作。

在這個騰訊頂起的動漫大泡沫行情里,已經成了你能填個色就能找到工作的地步。

這泡沫有多大,你可能難以想像。

頂級大牛都是各干各的,聯合起來?憑什麼啊?自個就能活的很好了,為啥要組隊?都不用說稱得上頂級的壓根就沒幾個人。一流人才單幹也很輕鬆啊,不行就接接單,生活自由快樂又愜意,為啥要進團隊玩命?你能給出個理由么?二流人才走狗屎運都可以很輕鬆的單幹,自立一片天地,想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有啥錯么?

國內這兩年的職場氛圍不就是:理直氣壯的自私自利,占別人占公司便宜那叫本事么?

而日本動漫之所以牛逼,之所以能不斷出精品,靠的就是國內經常拿出來鞭打的冷酷職場規則。

冷酷,無情,強硬,反正你就是無法反抗,就是要被壓榨,新人被壓榨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沒為這個行業付出足夠的貢獻,有什麼資格鳴不平?齒輪就老老實實做好齒輪的事,別他媽想那麼多,想的多了想嘚瑟就滾出這個行業自生自滅去。

新人就他媽該老老實實的按老人說的做,即使是他媽錯的,你也只有閉上你的嘴,聽著的份。等你老老實實的熬上個10年幫那些老人實現夢想,你才有那個資格談讓別人幫你實現夢想。那誰幫你實現呢?當然是後來的新人啊。當然,如果有前輩覺得你貢獻夠大也會幫你一把。

人類社會中,金字塔永遠是最成熟最穩固的架構。在日本,年輕人在沒什麼狗屁經驗心比天高的年紀,就該老老實實被壓榨,多漲經驗。等到在這個行業打拚足夠就以後,奉獻了足夠多以後,那麼就有機會做自己的夢想。這個時候,經過多年專業領域深耕,思想一定更為成熟,自然而然就更容易成功。難道這他媽不才是最理所當然的么?

如果在日本,隨便一個沒狗屁經驗啥也不懂得小屁孩,就說嚷嚷要實現夢想,然後你還給他這個環境,那麼日本你也別指望再出什麼精品了。

所以你看,精品的真相就是這麼殘酷,就是要有人犧牲。當然誰都不想當那個犧牲的人,但你永遠無法反駁那才是理所應當的結果。除非哪一天,單靠一個人就能做出精品的內容,其他可能你想也不用想。

國產動漫這邊,只要騰訊繼續頂這個泡沫一天。各種推廣補貼,稿費補貼不撤。不停止瞎燒錢,瞎投公司。中國就不可能出來題主你想要的那種既有足夠內容深度,又足夠精品動漫的動漫作品,最多就是那些看起來還湊合,之後可能越做越爛的普通貨色。

講個笑話,現在那些號稱精品國漫的二維動畫,請問有哪個不是日本或者韓國人做的。

三、不可抗力

多不可說,這個確實有一定原因,算是把雙刃劍。


其他的回答都很好,在這裡ACGx給大家補充一個案例吧。

就在昨天,有一位做投資的朋友向ACGx分享了一個創業項目案例,這家公司大概就是找了20幾個畫師,狂畫大家非常鄙視的「霸道總裁」式的漫畫,然後通過散落在快手、頭條、微信公眾號等平台上的自媒體分發實現獲利。

別看這個做法low,這家公司靠流量漫獲得的收益,比他們在騰訊動漫、愛奇藝等頭部漫畫平台上獲得的收益還要高,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市場只能接受60分的內容,憑什麼要畫70分甚至80呢?」——這樣的內容創造邏輯真的很讓人感覺好有道理,竟讓人無言以對。

在答題君混的某國漫QQ群里,也有人說如果評分標準是5分制的話,國產動漫作品基本上是保底3分的:1分給國漫、1分給內容、1分給製作。至於說到底是4分還是5分,恐怕就只能靠製作團隊自己的節操了(然而更多的人可能只會做到3分標準)。

所以當我們的市場對作品質量要求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準前提下,除非製作團隊自己真的有愛,對好內容的生產有強迫症,國產動漫目前是很難出現更多大規模精良製作的作品的。


虹藍的劇情,能吊打很多動畫。

反派智商不掉線,各種偷襲卧底偽裝暗殺 ,

七劍的碟中諜計中計。

還有打戲,精確到每一個手部 肘部 腿部動作,

包括背景的光影刻畫。

出自那個叫宏夢的公司


我反而想問《大鬧天宮》《大聖歸來》是基於怎樣的製作理念、為滿足怎樣的Needs而創作的?

谷口悟朗監督在十周年活動上談起當年,在最初的時候《Code Geass 反逆的魯路修》的製作者僅僅只有那麼三五個人而已,魯路修能走到今天,十年並不短暫,它能取得這樣的成功,能受到眾多人的喜愛,其根本原因,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它滿足了很多人的Needs(需求)。

當然不只魯路修,很多其他的作品,特別是各位大師的作品都是能夠滿足消費者的Needs的 ,所以作品才能打動讀者。回憶你的童年,給你印象最深的作品,絕對是能夠滿足你的Needs的作品。

《大聖歸來》在日本上映的時候,有一個日本家長陪孩子去看的,之後這位家長在網上寫了這樣的評論「中國的動畫只是在動而已。」這位家長的觀點和我是完全一樣的,動畫作品始終是一種表達的手段,不是會動就叫動畫了。不是技術的問題,而是內容很重要啊!日本動畫之所以能受到認同,並不是因為它會動,當然它是會動,但最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東西。

估計更根本的原因是對於作品的愛就不夠。連製作者都不愛的作品,誰會去愛呢?

可能壓根就看不起動畫這種文化吧!某些國產動畫跟電視劇沒什麼區別,能拍電視劇的東西為什麼非要做成動畫呢?各位導演真的知道動畫作品相比其他作品形式,其最大的武器或者說是優勢是什麼嗎?

嘛,說到底只是想說一句,「動畫作品不是弘揚民族文化的道具!」真的很希望某些人不要在看著日本動畫的影響力流口水了。真的有必要那麼意識日本動畫嗎?弄出那麼多披著國產動畫羊皮的假冒偽劣日本動畫。學習模仿是好事,抄襲總是要惹出笑話來。能不能專心把自己家的動畫文化做好,拿到國際上去,證明一下中國幾十年的動畫歷史不是開玩笑的。

而不是一味與日本動畫攀比,琢磨著怎麼利用日本動畫文化。投機取巧難道不就是怠惰嗎!

另外,

我個人也認為日本動畫不是故事寫的好。日本的物語和中國的故事並不是相同的概念,Animation文化本身有很大差異,個人認為比較兩者的時候不能用同樣的基準。日本的Anime文化相比其他國家的Animation文化,也很多比較特殊的東西。


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看的不多只是看過熱門或者只是聽過一些動漫的答主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尤其部分答主,拿起點文比較,諸位,動漫不是只有後宮番,它還有奇幻日常智斗等等,恐怕你們很看不起日常之類的動漫吧,除了劇情很好的鋼鍊石頭門之類的動漫,很多日常動漫敘事節奏及分鏡都是很見製作組功力的。說日本動漫故事好,不僅是作者本身構思新奇,還有製作組能夠通過各種成熟的技術將畫面呈現出來,才顯得日本動漫優秀。就在刻畫人物及生活細節這方面,國漫確實需要學習。


這個問題包含了兩個部分,分別指向創作領域和製作領域……而缺少優質的故事主要是創作領域的責任。

如果我們只想要一個籠統的回答,那麼「問題出在產業鏈上」這樣的答案就已經足夠了。但要是深究的話,這個答案顯然是不夠準確和嚴謹的。

動漫產業鏈產業鏈分為多個部分:前期策劃、中期製作、後期推廣、開發長尾經濟價值……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我們將各個環節單獨拿出來比較的話就會發現,中國動漫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的發展程度是不一樣的。後期的宣發和轉化方面,我國的水平足以進入世界前列。而中期的製作環節雖然受限於資金和人才,但總體水平與世界頂尖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中國動漫(這裡也包括影視和遊戲等其他娛樂文化領域)與日本和美國動漫之間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前期策劃部分。

這裡要特別指出一點,前期策劃並不是劇本創作,劇本創作是在前期策劃已經完成的基礎上,對已經有了成熟思路的故事進行鋪陳——嚴格地說劇本寫作已經可以屬於生產環節,可以被列入到中期製作這個環節中去了。而前期策劃的重點在於要先搞清楚——「我們究竟要做一部什麼樣的作品」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做」和「如何將這個故事做好」這些關鍵性的問題。

而遺憾的是,在我所知的範疇內,即中國動漫(包括遊戲、電影等)領域,前期策劃環節長久以來都被人為地輕視了。而搞清楚造成這種輕視的最主要原因,除了從業人員對自身認識的問題之外,還要考慮到策劃領域所受到的創作導向影響。

我個人認為,在對策劃領域產生影響的導向分別是——製作主導、資本主導(市場主導)和創作主導這三種。不同的主導思想會對前期策劃產生不同的影響,而最終導致生產出的產品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形態。

首先我們來說說製作主導。顧名思義,製作主導指的是故事的創作權和故事資源的選擇權在於產品的製作方,比如動畫導演、動畫公司的老闆。在2010……甚至2015年以前,製作主導一直是中國動漫領域的主要創作導向。在這個階段,大型動漫產品主要以電視台播放的動畫為主,而在電視台壟斷動畫播出渠道的同時,也限死了故事的選擇範圍,即以合家歡為最終目標,以少兒和幼兒為主要受眾群體的低齡動畫。

因此在這個階段,所有的成人題材幾乎都不會通過製作方的選拔,也更不會得到任何市場方面的正面反饋。因此在策劃階段,故事的創作者會在製作方的授意下,努力規避可能會遭遇到的諸如審查問題、家長不買賬、播出周期過短等問題。而過多的自我約束和自我審查的結果就是在故事題材的選取上對成人題材(例如愛情)的閹割和故事創作技巧的過分簡單化。

憑心而論,在國際上中國低幼動畫的水平其實並不低,而且產業鏈也基本發育成熟,但在這種導向影響下生產出的動畫實際上更接近兒童用品,而非文化產品,更非作品

而現如今的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動漫領域的創作主導思想上,製作主導已經基本讓位於資本主導,也就是市場主導的方式。這種主導思想的轉變最主要的原因是網路大平台開始逐漸介入ACG文化領域,建立起了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電視台的渠道。用戶接觸動漫產品的主要方式從電視觀看的消費習慣逐漸轉變為以年齡層為界限,少兒觀看電視動畫,大齡觀眾消費網路動漫產品的消費習慣。

這種主導思想和製作環境的變化對故事創作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首先體現在對故事題材的選擇尺度,成人題材和情節開始逐漸增多,而觀眾的反應和社會審美標準的浮動也會快速而精確地反饋到策劃和創作領域,使其能夠對未來將要創作的故事作出調整和改動。

但是不論是製作導向還是資本導向,最大的問題都在與對創作領域的野蠻幹涉。先拋開尚未形成氣候的創作主導方向不談——製作主導對創作最大的影響是自我閹割,而資本主導的問題則是盲目迎合。

資本主導下的創作是建立在數據和資金流的基礎上,因此在故事的創意和情節設置上會出現嚴重的同質化和媚俗化。對於資本的代言人,例如各大平台而言,大眾的審美標準各異,而審丑標準卻十分接近。再加上文化產品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於取得認同,因此對於資本主體而言,趨近大眾的審丑標準遠比提高大眾審美標準來得更加經濟和保險。嘩眾取寵的性價比如此低廉,誰還願意去做有品位和格調的東西?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用之前提到的標準來看待日本的ACG行業,就會發現日本ACG行業的產業鏈和我國相比,之所以顯得成熟的原因就在於——日本的ACG領域中的策劃環節中,製作、資本、創作三種力量處於一種較為均衡的狀態

以吉卜力工作室為例:宮崎駿作為製作負責人,集導演和編劇的身份於一身。因此吉卜力作品的策劃和製作兩個環節能夠得以相互不足,而不是互相掣肘。

而在商業動畫和漫畫領域,日本長期以來的文化積攢也形成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儲備,而其寬鬆的文化氛圍對於故事資源的開發也很少加以限制。因此市場繁榮+產業鏈成熟帶來的結果就是創作力量成為了整個日本ACG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製作和資本的力量更多的時候只出現在ACG產品生產的中後期,三方各司其職,優勢互補——而這就是所謂的成熟的產業鏈應有的樣子。

產業鏈的成熟與否決定了創作者的成長可以儘可能節省成本,儘可能縮短周期,面對儘可能客觀的評價標準,以及最重要的人文氛圍。這樣的環境保證了從創作到製作,從市場到受眾的無障礙溝通,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積累,得以源源不斷地補充行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虛淵玄、岡田麻里、花田十輝、大河內一樓這樣優秀的故事創作者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正是得益於這樣的氛圍。

在日劇《重版出來》中,很形象地展示了作者(創作方)、編輯(製作方)、雜誌(資本方)三方的互動。

順便再說一件事,近些年來日本動畫、漫畫和輕小說開始大量出現的穿越、重生、種馬等在中國網文領域已經被玩爛的題材。我個人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題材溢出,簡稱故事資源過剩而產生的題材溢出(笑)。溢出題材的故事類型很像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後現代解構主義,但相比起後現代這樣高大上的概念,以起點文和晉江文為主的溢出題材顯得更加草根化。

這種題材溢出發生的原因是古典的故事資源被開發殆盡之後,創作者們開始依靠對傳統故事中的經典元素的解構和重塑來進行創作。而對於中國和日本的創作界而言,故事資源被開發殆盡的原因是不同的。在日本和美國等成熟的產業環境下,古典故事資源的開發毫無疑問是市場的主流,而溢出的題材則主要集中在小眾領域。而在中國,以起點文為主的創作領域中大量出現這種題材溢出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創作門檻的降低,創作者人數激增造成的。

另一方面,中國的文化產品受眾們因為文化環境、盜版等原因長期以來處於一種對故事的新奇屬性極其挑剔,但對其蘊含的文化內核極端忽視的感受之中。因為看多了外國的影視動漫產品,觀眾對於古典故事類型已經不再感到新奇,轉而追求刺激感更強的溢出題材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但對於創作者們而言,他們往往過早都拋棄了故事資源中的古典題材,而去追求更加吸引眼球的溢出題材。

這種選擇帶來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創作團體的割裂——傳統科班出身的編劇們基本功紮實,但對時下流行的審美趨勢的變化十分遲鈍,難以在市場風向發生變化時及時調整;而草根出身創作者擅長利用對經典類型化故事的重新解構快速生產快餐化的商業作品,但和專業編劇出身的創作者相比,他們明顯缺少理論支持,在成長方面後繼乏力。而且後者創作出的文化產品往往過分強調其通俗屬性,過於媚俗……甚至低俗。

在市場和觀眾審美(審丑)標準的雙重刺激下,中國文化產品的產業鏈的經歷了野蠻生長的階段,跨過了對古典故事資源的開發,直接一腳踏進了題材溢出的階段。這並不是什麼起點文的勝利,而是產業鏈發展方向的不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如果以日本的動畫行業為標準,只有當我們的動漫領域中能夠影響到創作的三種導向開始找到各自的位置,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得創作難度和觀眾的選擇成本進一步降低……那麼我們自然也就可以看到國產的優秀動漫作品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那一天了。


前段日子的吐槽

日輕部分原作從質量上也就不是沒法超越。做不出《魔圓》難道《手機俠》做不出來?不能夠吧

但商業動畫一個本子好就行了?包括人設再包裝、呈現方式、作畫很多方面都有問題。而且商業運作也是問題。

國內有些動畫和漫畫原作者已經在劇情上向平台適應性低頭了,換句話說是照顧自己家平台的觀眾喜好。部分還不錯的也因為製作把某些劇情拉長拉長再拉長…

但你怎麼辦,甲方需求你告訴我怎麼辦?

因為寫本子這事看起來最簡單所以總被噴。「我上我也行嘛」人之常情,部分人敢日天的心懶得吐槽了。畢竟誰都有這個過程。


你能看到的日本動漫,都是經過市場證明了,可以海外輸出的。

你看不到的,都爛在霓虹國內了。

成熟的產業,必然是工業化的,像宮崎駿老爺子那種,不是也只有一個宮崎駿嗎?

工業化意味著沒有延遲,不斷生產,不斷生產,就像中國現在搞得IP一樣,每年大量購買囤積IP,不斷試錯,行的就上,不行的就砍掉,量大不怕,有恃無恐,動漫作為支柱性產業,霓虹還沒怕過。

中國呢?連動漫產業,產業鏈這個概念都是近些年才提出的,理論的不完整和混亂,反應的是思想的落後,思想落後,步伐就會遲緩,步伐遲緩,沒有量的積累,不能財大氣粗,何來質的飛躍呢?

很殘酷的是,一次成功是以大量的不成功做基礎的。我們連大量的不成功都沒有。

每次報告都說動畫時長達到兩萬分鐘,幾萬分鐘,吧啦吧啦,真的很多嗎?和從前比是很多,但類型呢?和別人比呢?

少幼動畫賺錢,還輕鬆,少幼動畫是題主以及各位答主這個年齡段看的嗎?顯然不是。

我們這個年齡段,全年齡段動畫的缺失,是老毛病,不是新毛病。

看似好像國家很支持動漫,乃至文化產業,但是,說真的,咱們國家不以文產立國,不是支柱性,不足以全力去發展。

中國,若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全世界都比不上不是嗎?

連最基本的版權保護和創意機制都不完善,

誰會放下心去搞創作呢?


不限於動漫


1-好的劇本 第一是實力,第二是限制問題。

首先,許多參與漫畫行業的新兵蛋子(你比如說我吧),除了畫畫,本來也沒經歷太多風浪和事件,就算在生活中有一些故事令人有感而發,也不見得能表述得很好,在劇作上,甚少有漫畫作者是經過專業系統學習的,很多都靠自學,要成熟起來還需要長時間的打磨和學習才行。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真的是對於漫畫內容的限制……可以說,連載以後,我才知道在內容上的限制,比以前心裡準備好的要多得多!比如主角身份問題啦~情節導向問題啦~尺度問題啦~政治因素啦~等等等等……有時候就算真的沒啥問題,平台為了不想以後有事情需要擔責,也會盡量採取「保守做法」,勸令作者改掉。

講真,這就使得許多類型的角色、故事、情節都不能用。

2-再說製作。我只連載漫畫所以只說漫畫,於我這剛入行不久的主筆的理解,製作上最大的問題是:

專業合格的人手嚴重不足。

多半助理都是半路出家,沒有太多美術功底但憑藉熱愛進入這個行業的,薪資還被壓榨至最低,甚至有的公司,一開始就打算只用實習期的新人,用完就踢的混賬做法。

另外我嚴重想說的是那些,明明簡歷上是個美術專業出身,卻特么整個大學裡除了作業就沒畫過幾張畫的那群人!!!

有那麼一小撮人吧,簡歷上也是個美術專業,甚至動畫專業出身的,原以為招進來肯定基礎能力是過關的,結果呢?!大概經歷了幾年輕鬆的大學生活,連個完整的人都畫不出來了!而且這種人還期望極高,不願意聽取意見,甚至聽到過「你讓我畫我不擅長的,這不是刁難我么」這種言語。(無奈臉)

所以我說製作上啊,關鍵就是人,是基礎過關且對漫畫製作帶有責任心和敬畏心的人啊!

3-被評論提醒的一個問題:責編。

我不是說國內不存在好的責編,但整體水準不足是暫時難以改變的事實。

另外,這些所謂的「責編」中,混雜了大量閱讀量與眼界還不如新人作者的濫竽充數者。

若按嚴格意義上的標準,我認為我本身之於「漫畫作者」的專業標準還遠遠不足,而許多所謂的「責編」亦如是,所謂的作者也亦如是。

就在這諸多不足的基礎上,許多公司已經在考慮的不是「如何改進方法做好內容」,而是「如何壓榨或騙取一切權益」以便自己做不下去時找到「退路」了。

目前對於這種狀況,我是比較悲觀的,這樣的模式勢必不會長久。

只願我自己不要忘記初心,一往無前,相信未來一定是屬於更好的一波人。


我覺得大部分日漫的劇情屬於起點餓死作家的那一檔的水平,,,,,


因為那個青黃不接的年代

廣電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一個後期因為文化部導致無法挽回的決定

限制引進動畫,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引進資金,支持國產動畫製作。

然而理想很好,現實很殘酷,大量的資本注入,資本才不會管質量,對資本來說,可以賺錢就行。

後就是文化部的破事了,廣電已經無力回天


大學時期為了賺零花錢,給幾家雜誌當過業餘寫手。那段時間切切實實體會到了我國文化創作者的不易。

有一期雜誌,主打文中一個情節是,作為高中生的男主角跟兄弟聚餐,並且第一次喝酒。這個情節本來對於塑造男主角的形象有著重要作用,並且引導了一處關於男主性格變化的轉折。結果,因為審核過不了,編輯部只能要求作者「自宮」了,把喝酒的情節改成了喝可樂。本來是一個青澀又熱血的片段,結果硬是被「舉起手中的可樂碰杯」給毀得面目全非,那處重要轉折也無法實現了。

還有一次,被我自己碰上了。投的文講的是個女藝術生的故事,其中本來有個情節是女主因為叛逆,和班主任、同桌都鬧了矛盾,並且冷戰了一陣子,然後因為一個偶然機會,同桌去了她家裡,發現她背後的很多故事。結果是,這個章節被要求刪改,原因是同學矛盾師生矛盾這種負能量情節不適合出現在校園故事裡。我最後好像是改成了女主和同桌拌嘴然後又馬上和好,一股低齡感撲面而來。

前陣子還聽到寫手群的人在抱怨,以韓國為故事地點一片文,因為中韓問題就這麼黃了。後來她好像改成了澳大利亞吧,不知道最後有沒有過稿。

不了解國漫發展,但我想,同為需要創作故事的行業,必然面臨過我所見到的這些問題。

然而很可笑的是,這類雜誌是從不會管抄襲的問題的。如果是非簽約作者抄襲,懲罰僅僅是撤稿,而如果是簽約作者,那就撤稿+解約(其實只是暫時的),等風頭過去了,該抄還是抄,該上稿還是上稿。以前有一個編輯帶過我,同時也帶另一個寫手,這個寫手後來一直人氣很高,出了不少銷量不錯的書,最近卻被爆抄襲了。不過並沒有受到什麼實際懲罰,估計風頭過了,換個筆名又可以重出江湖(甚至都不用換)。

說這麼多,其實也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國的文化創作者的創作環境真的很艱辛。一方面,條條框框的約束太多,故事人設、情節都不能很好地展開,寫得好好的作品,動不動就要斃掉要腰斬要退修;另一方面,原創作品根本得不到保護,說得不好聽一點,抄襲的人像爺爺,被抄的人反而像孫子。

動漫也好,影視劇也好,文學作品,音樂作品也好,很多時候都是類似的處境。一聲嘆息。


討論方向好像出了點問題。我的意見是前半句話也是對的。

從這兩年的動畫作品來看,中國這邊不是寫不出好故事,是寫不出好劇本。你們說的起點網文比日本輕小說強我也承認。

但是,是好故事不等於是好劇本,是好小說不等於是好劇本。

《大護法》挖空了心思求寓意求深度,卻輸在了沒有把劇情說囫圇了的劇本。

《少年錦衣衛》可以明顯感覺到劇情節奏的問題,或者說前幾集找不到主線。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請不要把原作和腳本混為一談。


你去看看幾年前出的秦時明月和現在出的秦時明月,或許你就知道原因了。商業化,圈錢


因為你見得少啊。

不過也不怪你,

畢竟很多優秀的作品活不下來。


1、中國人的確強迫症沒有日本人這麼嚴重,所以差不多就行了的情況多,這種情況造成了中國的工匠精神比日本人少。

2、中國人更務實,務實的另一面就是金錢至上,所以不賺錢的事當然不會去做了,像動畫片這麼費力不賺錢的事在中國沒人做是正常的。

3、很多優秀的動畫,都是漫畫改編的,中國因為盜版和各方面的原因,漫畫生態圈很弱,沒有大量優秀的漫畫的基礎上很難出現優秀的動畫。

4、中國的文宣審查就是比日本要嚴,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的想像力。就比如日本近年的多部優秀作品都給禁了。

近幾年國漫已經好一點了,賺錢不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有了健康的商業環境,我相信時間長了,會有更多國漫動畫出現的。


推薦閱讀:

海賊王里的五老星是這部動漫的最強存在嗎?
海賊王中的人類對上龍珠中的地球人,誰的贏面大?
數碼寶貝為何一直達不到國民級卻不斷推出新系列?
日本動漫、小說里很多劇情毫無營養甚至千篇一律,為何能這麼有人氣?
是不是年齡大了之後自然就對acg喪失興趣了?

TAG:日本動漫 | 中國動漫 | 動漫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