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日本人切腹時要找人介錯?

完整的剖腹方法,是用短劍先刺入左腹,橫向右腹切成「一」字形,再從胸口刺入下腹,成「十」字形,最後拔出劍刺入喉部。

電影《最後的武士》里長谷川將軍兵敗剖腹,勝元為其介錯,

芥川龍之介《絲女手記》里細川夫人自盡時也請來自家的武士幫其介錯

都已經剖腹了,又不是十惡不赦的罪孽,為何還要再斬首?

7.9……謝謝大家的回答,還有一個問題,作為介錯人顯然是認可了刨腹者的自贖,但東方文化講求死後保留全屍,介錯為何不採用類似穿心、刎頸這樣的方式?


不但不多此一舉,還非常必要。

切腹不但需要極大勇氣,也同時帶來極大痛苦。切腹所用的小刀或脅差是很難做到立刻死亡的。就是為了減輕這種痛苦,儘早給切腹者解脫,才需要介錯來揮刀斷首,也算是一種尊重吧。

同時,介錯也是一項技術活,不但要膽力,還要切工,選擇時機。斬壞刀還沒切下首級的事也是有的,那是相當無禮及羞恥的。


解釋一下,介錯是日本切腹中的重要套路。

古代日本的自殺潮流,起初是流行上吊,到了鎌倉幕府時代,武士開始流行切腹了。日本古書《太平記》里記錄了2600+名武士自殺,2100+名都是切腹。切腹的邏輯依據是,古代日本武士認為肚子里藏有靈魂,按照《保元物語》《賓士物語》之類的記載,最初的切腹,就是武士在切開自己肚子後把內臟拋向敵人,以充分向敵人展示自己「英勇不屈」「忠勇頑強」的靈魂。

切腹的本質,就是失敗者在完蛋的時候,通過玩命的並且噁心的方式,向對手再次裝個逼。

因為是裝逼,自然就有一個逐步追求逼格的過程,首先庶民就不可以切腹,武士才可以。而且切腹是裝逼的手段,介錯人的出現就是為了保障這個逼能裝得下去。從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切腹本來是沒有介錯人的。切腹有一字切十字切等多種,切腹的人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這個痛苦是怎麼來的呢?

這就需要大鎚順帶解釋一下,切腹的死法和痛苦來源。切腹實際上就是把肚皮剖開,由於腹部脂肪較厚,再牛逼的切腹人,一刀捅進去,傷口深度也就是5到10厘米左右,然後再橫向切開那一下,長度大約在12到20厘米左右。這兩下基本動作之後,失血大約200毫升,跟我們現代一次性獻血差不多,即便再加個上提動作,弄個十字,人也不會當時死亡。完成這幾步切腹的基本步驟後,切腹人就開始享受三件事情:一是不停的失血,二是切開肚皮的痛苦,三是損傷內臟帶來的痛苦。這三件事都是可持續的折磨,切腹自殺,實際結果是因為失血過多造成的衰弱最終死亡,這個過程會很漫長。我印象里最長時間的切腹完蛋紀錄,是1793年高山彥九郎,他前一天下午2點切腹,第二天上午9點才掛,持續時間19個小時。

正是因為切腹這個裝逼過程太長,太疼太遭罪,因此即便是切腹人自吹真武士,大部分也扛不住,完不成全部套路。因此在實際操作中,切腹這樣一個嚴肅的裝逼過程中,頻繁出現了有人慘叫、有人昏死,還有滿地打滾的,還有淚流滿面的,以及各種啼笑皆非的事情,場面控制不住了,嚴重影響了切腹的裝逼效果。

為了嚴肅切腹的紀律,確保切腹的裝逼屬性不變,18世紀初,日本正式確立了切腹的介錯人制度。也就是根據情勢需要,一看局勢控制不住了,切腹人受不了疼痛要慫,裝逼要裝成傻逼了,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候,由介錯人出面,一刀砍掉切腹人的腦袋,以保證整個切腹的裝逼嚴肅性。

既然一切是為了確保裝逼成功,介錯人也得逼格滿滿。一個完整的切腹,除了需要切腹人自己洗澡更衣打掃乾淨磨好刀子之外,還需要三個介錯人。一個是負責一刀砍頭的大介錯,一個是負責給切腹人端刀子來的添介錯,最後還有一個負責清洗頭顱等後續的小介錯

不要小看了介錯人,介錯人不是拿一把砍刀把人剁了就算完了,一般介錯人的操作是這樣的:看著切腹人把自己給切了,然後看著切腹人忍著痛裝逼,一旦切腹人忍受不了,頭往下一低的時候,順著露出的位置,一刀下去,把腦殼順著脖頸砍到十分之九處是最理想的,也就是砍掉腦袋但是還得留點皮,不能讓頭和身子分開,這叫「抱首」。有這手藝的,都是武藝超群的,最起碼得眼疾手快心如鐵石的,不能看到切腹人的內臟流了一地就腿軟了,更不能砍到一半砍不死,反而造成切腹人更大的痛苦。

下面舉個實例,說明一個優秀的介錯人在切腹過程中,是多麼重要。

1970年,日本著名右翼作家三島由紀夫帶著幾個死黨,竄到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劫持司令官,要求在場近千名自衛隊員跟著他去「重新擁立天皇「」振奮武士精神「,當場被人嘲笑為八嘎,原定半小時的煽動演說,說了7分鐘就沒人聽了。於是失敗的三島由紀夫宣布切腹。

(正在對自衛隊講演的三島由紀夫,正被底下的自衛隊員罵八嘎。不要以為三島多麼高大,他的很多照片是藝術照,他身高只有160公分。)

三島由紀夫切腹,介錯人是他的親信森田必勝,森田必勝拿著日本名刀「關孫六」。

三島由紀夫拿著30公分長的小刀(脅差),先捅,再割,給自己肚皮來了個十字切。然後垂下頭,露出脖頸,這時候三島由紀夫還囑咐森田必勝:「別讓我痛苦太久。」

MDZZ,怕什麼來什麼。

森田必勝第一刀劈下去——劈歪了——三島由紀夫肩膀和後背遭受重創。

這第一刀下去,三島由紀夫就被砍趴下了,跪倒在地,臉拍在地毯上了,事後屍檢認為他當時疼的試圖咬舌自盡。

森田必勝第二刀劈下去——又劈歪了——這次又沒砍到脖子,砍到三島由紀夫的身體上了,傷口更深。

森田必勝第三刀劈下去了——這次終於劈中了脖子,但是沒砍斷,留下的太多了。

三島由紀夫的另一個親信,古賀浩靖,衝上去,拿過「關孫六」,又補了一刀,這才算完成三島由紀夫的切腹過程。

然後,森田必勝切腹,古賀浩靖介錯,一個好的介錯人的價值盡顯,非常順利,一刀搞定。

最後屍檢結果是:三島由紀夫切腹,捅進去那一刀,深度約6厘米,橫切的長度約13厘米。而森田必勝切腹,壓根兒沒捅進去,只造成了肚皮的輕微擦傷,森田必勝根本不是切腹而死,是被古賀浩靖給斬首了!

你看看,一個好的介錯人多麼重要,如果不是介錯人森田必勝,三島由紀夫不至於遭那麼大罪還咬舌自盡。如果不是介錯人古賀浩靖,森田必勝根本就死不了。

===================================================================

想了解答案之外的更多奇怪歷史,請關注我的微信公號:大鎚說史


因為切腹不是biu一下就能死的(切了之後很久才死的也有),而拖的時間越久,死者就越痛苦。為了減輕死者的痛苦,才會有介錯。(後來還有所謂「扇子腹」,拿扇子代替切腹的刀在肚子前面比劃一下,身後介錯直接砍了,安全無痛)

但是,一個壞的介錯會......讓人比自己切腹更痛苦。比如三島由紀夫的介錯森田必勝,砍了好幾刀都沒砍死,害得三島豁著肚子試圖咬舌自盡......後來換了人才介錯成功。

相比之下,含煤氣管自殺的川端康成就「幸福」多了。這就是文明的力量啊。


切腹是御家人承擔責任,挽回榮譽的儀式。所以先最開始劃開肚子的步驟是跳不了的,並不是什麼脫褲子放屁。

由於切腹自盡過程並沒有傷及要害,伴隨著巨大的痛苦而且容易引發休克,所以死亡時間往往極其漫長。此外失敗死不了的情況也是有的(畢竟沒法練習,比如新選組十番隊隊長原田佐之助在入隊之前有切腹的經歷,當然最後只在肚子上留了一個小洞)。

所以江戶時代以前切腹儀式的通常做法是先劃開肚子,再通過自己割喉或者將刀插入心臟達到快速死亡的目的(所以某樓嘲笑的阿南惟幾不要介錯的切腹過程並不可笑,割喉也並不是你所意淫的裝逼失敗急於自盡的臨時起意)。所以獨自完成整個過程一方面需要意志力、一方面還需要一定的運氣(全過程能保持清醒)。

正因為獨自完成難度高,因此到了江戶時代慢慢確立了介錯人在切腹過程中的地位,一方面減少切腹者的痛苦,一方面也確保了整個過程的成功率。

出色的介錯一方面要一刀斬下去保證切腹者死亡,一方面盡量做到保留一部分皮肉與身體相連。能被人託付介錯算是對方對你極大的信任了,反過來說介錯失敗對介錯人來說也是很不名譽的(比如新選組七番隊隊長谷十三郎在為隊士介錯失敗後名譽掃地)。


這個問題有個公眾號改寫網文強答買贊騙粉刷存在感真讓人噁心。

================================================================

切腹是一種在死前保留尊嚴的死法,因為這不僅不會立刻死亡,還會導致切腹者在死前承受巨大的痛苦,體現出死者的勇氣。由於腹部並沒有什麼致命的要害,單純的切腹只會導致失血過多而死,這種死法將會非常漫長,而且過程中死者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清醒狀態,所以會非常遭罪,都已經是鼓起勇氣自殺的勇士了,為什麼還要讓他在死前狼狽的承受痛苦呢?還不如拿一塊大石頭把蛋砸爆死得輕鬆(我看過一個新聞說一哥們跟一大媽吵架,那大媽使出一記裂鳥爆蛋拳把這哥們的蛋給捏爆,結果這哥們就死了,好像是海南的事),所以就得有個介錯人幫他解脫。

我看到題主在問題里添加了一段描述說切腹之後會再戳一下喉嚨,但是切了腹的人還會有這力氣嗎?不一定吧?還是安排個介錯的好。而且介錯不是單純的斬首,是很有技巧的,你力氣太小砍不死他不行,你力氣太大把人家腦袋砍掉了砍飛了這也不行,你得把頸椎砍斷導致他斃命,又得給他留下一點皮肉,好讓他有全屍,所以切腹並不等同斬首,比斬首稍微溫和一點。。。

最後,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題主是從《最後的武士》這部電影里產生的疑問,那麼我們就用這部電影來解釋吧:

像電影里那種介錯把人家的頭砍得滿地滾,那是非常不敬的做法,好的武士可不要學習哦!


切腹的目的

一是為了贖罪

一刀下去要疼兩天才死 負責行刑和監督的官員哪有時間等你那麼久 所以 介錯人 就出現了 一刀下去後首級還可以作為證明 表明罪人已經伏誅

二是為了明志

就是血揀 以死明志 這個比較慘 一般沒有介錯人 要活活疼死 表明自己的決心 感動主公回心轉意

三是為了解脫(逃避)

武士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被人摁在地上摩擦啥的)或者身處逆境自知必死無疑的局面時(戰敗逃跑時失敗之類)會選擇切腹來逃避現實 前者由家中地位較之稍高之人擔當介錯人 後者要考慮當時身邊有無合適之人(刀法要好 地位不能太低 不然要是幾刀下去沒弄死 反被敵方無名小卒取了首級那也是恥辱)

說到底介錯人之作用不外乎以下兩種

一、提高司法執行效率

二、幫助切腹者快速從痛苦中解脫

竊以為最早的切腹應該是沒有介錯人的 這就要扯到武士精神的起源了 碼字累懶得寫

以 下 附 圖

——像素渣 輕噴


在肚子上開個口子並不會馬上死亡,所以要有一個介錯人幫他把腦袋砍下來減輕痛苦。

像很多作品裡出現的一切就死的切腹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現實中切腹後還可以活至少幾十分鐘,所以介錯人是必需的。

被下令切腹等同於被賜死,這種死法本身被認為可以保存武士的名譽。被下令切腹的原因可以多種多樣,並不一定要十惡不赦。平民自然不用講,是沒機會切腹的。武家的女子似乎也是不能切腹的,但我對此不了解。

切腹跟介錯都是技術活。切腹者在事前要吃瀉藥把肚子排空,防止切開肚子時發出惡臭。切腹的時候身體不能後仰,要用東西墊住後腰。也不能掙扎喊疼,如果切腹者忍不住掙扎,為了保全切腹人的名譽介錯人要馬上揮刀。

而且人的腦袋沒那麼容易砍下來,比如三島由紀夫切腹時,介錯人砍了幾刀都沒砍下來,換了個有居合道經驗的人才砍下來。所以介錯人的刀法是要過得去的


三島由紀夫1970年兵變失敗

頭頂著七生報國頭巾切腹,腸子都流到外面,然而拿著名刀關孫六的介錯森田必勝關鍵時刻不給力,連砍三刀沒成功,把三島疼的都要咬舌自盡了,後來換了個練過居合道的古賀浩靖第四刀才把頭砍下來

你說重要不重要

我們古代有個酷刑死法叫腰斬,就是靠腰斬後人不會立即死亡,在痛苦中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來折磨受刑者。

而切腹者因為創口比腰斬小,失血死亡的過程更緩慢,如果沒有介錯,要承受的痛苦比腰斬還大。


切腹是一個儀式,並不能造成很快速的死亡。

二戰兵敗時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切腹時便拒絕介錯,數小時都沒有死去。

以下來自百科

阿南惟幾趕走了身邊的侍從,將房間的隔門拉好,然後抽出軍刀在燈下仔細地擦拭。當他已覺得軍刀已纖塵不染後,便將其放在桌旁,攤開紙硯,撰寫遺言。

15日凌晨1 時30分左右,阿南惟幾的內弟、陸軍省軍務局的科員竹下正彥中佐來官邸拜訪時,這位陸軍大臣正在燈下默默垂淚。

阿南惟幾見內弟來了,毫不掩飾地向他說明了自殺的決心,並令侍從擺上酒菜,與內弟把盞對飲,一面絮絮自語,回顧自己數十年戎馬生涯,傾訴自殺前的心境。竹下對姐夫決心自殺一舉未加勸阻。

拂曉時分,阿南惟幾叫竹下守在庭院門口,不準任何人入內。他特意換上他在任侍從武官時期,天皇賜給他的襯衣,來到卧室外的走廊上,把遺言和在前一年陣亡的兒子的遺像擺好,然後面對皇宮方向,一手持軍刀,一手持匕首,準備自殺。[2]

阿南對晨光熹微的天空凝望了片刻,靜聽了一會宅邸內值勤衛兵巡邏的腳步聲,然後將軍刀刺入左肋骨下面的腹肌,把刀遽然向右轉,割破胃臟,然後向上猛切。他完成了痛苦的剖腹自殺的規定程式之後,見自己仍然活著,便抬起右手,把匕首放在脖子的右側,顫抖著尋找頸動脈的部位。

這時,竹下來到院內,見狀搶上前去,跪在他身邊,說:「我能榮幸地幫你的忙嗎?」

阿南搖搖頭,把匕首刺入頸部。頸部的血管被割破,但沒有傷及動脈。他跪在地上左右搖晃,差不多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來他昏過去,撲倒在地,失去了知覺,傷口還在流血,軀體仍在抽搐。

他的內弟一直守候在院內,等他咽氣。

早晨7時半左右,一位前來拜訪阿南的軍官找來了一名軍醫, 給阿南打了一針,才使他得以平靜地死去。

此外,不是什麼人都有資格切腹的。只有武士能切腹。

二戰時大部分軍官,自殺也只能用手槍。


首先切腹並不是單純的捅肚子,有時候還需要擺造型的,比如從左下往右上切,比如「十字切」什麼的
——一說古代日本人認為人的靈魂在腹部,所以切腹就是要把靈(nei)魂(zang)亮出來,也就是說切腹並不是單純為了死,還有「以死明志」之意
——那麼既然還要留時間來擺造型,顯然不能一捅就死(否則刀捅進去馬上掛還來不及擺造型還怎麼明志啊233),可見切腹還是門技術活(滑稽×1)

其次切腹不會一切就死,這是有例子的,比如阿南惟幾和三島由紀夫
那麼切腹不會馬上死,但是圍觀群眾又不可以去救(滑稽×2),這意味著切腹者在切完之後基本就是在慢慢等死——生不如死,求死不得,自然是很痛苦的——所以切腹者就需要來個痛快的一刀,使自己「明(zhuang)志(bi)」之後能夠迅速死掉,那麼這個就需要介錯

最後就是切腹者對介錯人的信任,因為切腹者相信介錯人能讓自己死得痛快,而介錯人也以此為榮

——這個照樣可以參考三島由紀夫,他找了一個菜雞給自己擔任介錯人,結果差點陷入「求死不得」的尷尬境地

——相比之下阿南惟幾的「介錯人」就很「高科技」了:先是切腹,沒死;然後拿刀抹脖子,沒死;最後來了個軍醫之類的人給阿南打了一針(大概是嗎啡之類的?),死了(滑稽×3)


黃四郎是一個體面的人 他要體面你就讓他體面 如果他不想體面 你就幫他體面


據說柴田勝家在天守閣上切腹的時候把內臟都扔了出去。


首先破腹在日本人眼裡是聽神聖的事,不是什麼阿貓阿狗能做的,你不姓源也得姓個德川,上杉,最起碼你也得是個侍!

不然,你連自殺的資格都沒有!

為什麼這麼神聖呢?

因為這玩意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完整的剖腹方法,是用短劍先刺入左腹,橫向右腹切成「一」字形,再從胸口刺入下腹,成「十」字形,最後拔出劍刺入喉部。

你想想,你拿著一把刀捅自己也就算了,還得在身上寫個字,你說你平時被門夾下,掉塊肉都痛的要死,往身上開個洞,還得自己給它變美觀。

你說你自己能做到嘛?

這剖腹,還是不能大吼大叫,不然這麼高雅的東西被跟殺豬似的,有個鬼的觀賞性。

你不能叫不說了,你還不能亂動,不然痛的滿地打滾那多有辱斯文,你家主公不羞得裝不認識你。

不能喊,不能叫,就算是日本人能忍,但也不至於每個人都能學邱少雲同志的那種大無畏精神。

所以說,有個幫手很重要。

一是自己死的好看,別嚇到別人。二是自己少痛一會,畢竟肚子上裂個大口子還不給打麻藥挺疼的。

不過值得一提,因為剖腹太痛苦了,到了後面不知道因為日本人忍耐力變差了還是剖腹變複雜,很多時候大部分的武士都完不成體面的自殺。

就這樣幕府怕丟人,就出台禁止。忠臣藏裡面那是幾位武士明著判剖腹,其實都是大家打個哈哈哈,別到時候哪個人沒撐住給請屁民看到了鬧笑話。

不過找個靠譜的人幫忙確實很重要,三島由紀夫被砍了幾刀頭都沒掉,不僅更痛了,死相也相當難看


為求速死。

某些特諜人員被抓以後,尚未經歷酷刑招待,立馬一心求死,咬毒自盡。

嚴刑拷打之下,有幾個人能不前後反覆?變視死如歸、慷慨激昂為一心求生,如是自我打臉,成為笑話?

同樣的道理,切腹好比自施拷打,介錯一刀相當於咬毒,終究只是為求速死罷了。


因為自己介錯有點難。

特別是肚子開了口兒的情況下。


日本人辦事,講究的就是一種儀式感,一種涼風吹過,櫻花紛飛的凄涼美感。

有人說過,這就是逼格。

完美的切腹,是這樣的場景。

一個雄偉的武士老爺,跪在地上,慢慢解開媽媽做的肚兜。他的臉上滿是堅毅果決,發出神聖的光,他舉起刀,在腹前比劃幾下,沉悶的怒吼一聲,把刀刺入腹中,緩慢的從左至右劃一個巨大的傷口,然後由下至上再來一下,這傷口是如此巨大,以至於能清晰看到裡面跳動的內臟。武士老爺疼得滿頭是汗,但是一聲不吭,他滿足的看了一眼身下的血泊,緩緩倒地。

圍觀的群眾紛紛讚歎:好一條硬漢。

實際上呢,大部分的武士老爺,是這樣的。

他跪在地上,拿刀比劃半個小時,就是不肯往裡捅。

圍觀群眾又熱又急滿頭是汗,武士老爺又羞又臊又害怕,一樣滿頭汗。多尷尬,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刀術高超的武士,咔嚓一下,圍觀的人得到滿足,老爺也得到體面。

勇敢一些的武士老爺,咬咬牙,發出怒吼,噗嗤,刀捅進去。

呀,疼,呀,疼疼疼。

狠狠心,再劃一下。

啊啊啊,疼疼疼,哇哇哇,疼疼疼。

呀呀,腸子流出來了。

血流一地,腸子流一地,老爺就在腸子血泊里打滾,翻騰,抽搐,好像一頭被宰的豬一樣嚎叫。

老爺嶄新的衣服和高貴的身體上全是骯髒的淤泥,污血,大腸和大腸里的糞便。

美在哪裡?儀式感呢?老爺的逼格全毀了。

這時候,就需要一位刀術高超的武士,咔嚓一下,好保全老爺最後的體面。

沒錢沒朋友的老爺,請不起人介錯,只能像受傷的野狗一樣,在哀嚎中,慢慢死去。


提到切腹,不得不提日本武士道精神。

「切腹」這種行為被武士認為是捨身取義。

切腹雖然是很痛苦的,事實上這種痛苦也是他們刻意造成的。

簡直就是

切腹者要用一刀以上,切開自己的腹部。由於自己除去內臟過於可怕,所以切腹的方式最後做了修改,變成由切腹者自己划上一刀。

第一刀切開腹部之後,由朋友或可信賴的家臣立即補上慈悲的一刀,砍下切腹者的頭。這種來擔當補刀的行為的人稱之為【介錯】。

現在來說說切腹的那些事兒:

  • 【起源沿革】

永祚元年,大盜藤原義在被捕前,腹部被一字割開,然後用刀尖挑出內臟扔向官軍,據說這是剖腹的最早來源。

剖腹開始盛行,是在鎌倉幕府以後,一直持續到戰國時代。江戶開幕以後,雖然幕府嚴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無法阻止這一歷史性的趨勢。

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

上面的回答已經很詳細了。武士階級認為主張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 【切腹過程】

剖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剖腹的刀或劍放在他正前方。刀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比如寫辭世的詩歌。待他和身旁的介錯人準備好,剖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劍,捅進自己腹部。

剖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做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時,介錯人進行抱首,即揮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斬下,但不完全斬斷,讓頭和脖子仍有一絲牽連。

切腹者多數採用下列幾種方式:

  1. 用力在腹部自左至右,橫切一刀。再從下至上,直切一刀,成為十字形,達到心臟;
  2. 腹部橫切一刀,立即回刀割斷自己的咽喉;
  3. 腹部橫切一刀後,立即用刀向心窩刺入,再用力向下拉,成十字形。

切腹者明知這樣死法肉體上很痛苦,但必須始終忍住痛苦不出一聲,積極達到目的。臨死時要保持清楚明晰的意志,按照儀式依次做去:

第一:要使屍體不傾斜,只許向前俯伏。如仰面朝天,便算失儀;

第二:腹上刀痕不許皺摺;

第三:雙膝須合攏,如鬆開了,就表示不夠修養。最後對於自殺用的武器也得安置妥當,不能任其散亂。

  • 【剖腹原因】

剖腹的原因主要包括:

戰爭失敗、引責(對過失承擔責任)、犧牲(以自己的犧牲來拯救部下或同僚生命)、諫死(為了勸諫主君)、名譽(為了維護名譽而殉死)、先腹(比主君先行踏上死途)、追腹(為了盡士道義理)、論腹(為了樹立名聲)、憤腹(憤慨於無實之罪的剖腹)、刑死(武士專用的刑罰)。

更有趣的是,日本武士的切腹還往往與男色混合在一起。

尤其是男寵為報恩而殉死的例子,可謂是相當常見。

比如為松平忠吉切腹的石川主馬與小笠原監物,都在忠吉生前與其是男色關係。

再比如為松平秀康殉死的土屋左馬助和永見右衛門,也都是秀康生前的男寵。

還有日本近代最為轟動的切腹殉死者——乃木希典

在旅順久攻不下後,作為指揮者的乃木自責頗深。他上奏明治天皇准其自盡,反被明治天皇勸止。「現在還不是死的時候,朕需要你。如果你堅持要死,也要等朕過世。」於是,1912年9月13日,明治天皇大葬當天,乃木和妻子雙雙殉死。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基」情滿滿的現象呢?

其實在武士道精神必修課本——《葉隱》里有所闡述:

「男性之間的愛更高尚,更富有精神性。這種愛的極致就是暗戀。若能忍住一生不表白,在意淫中從一而終,那將是最崇高、最永恆的愛。如果這種愛能以死為歸宿,那麼死的本身就使這種愛的張力和純度提升至從未有過的高度。」

這就跟古羅馬軍隊提倡軍中搞基是一個道理,認為這樣可以激發戰士們的鬥志,因為對基友的愛遠比對戰友的情更深遠,也更牢固。

而日本君主對於武士家臣的要求,就是要一士不事二主,要能與君主生死與共、生死相隨。

有關於日本其他的有趣知識,可以關注

微信公眾號:口袋地陪(koudaidipei)

微信客服:chuqulvxing01(加客服備註「知乎」,有買三免一的優惠活動哦)


因為疼,

太他媽疼了,

霓虹根本沒有那麼多硬漢,

切腹,就是逼格特別高,

切腹就是豪邁硬氣勇敢,

不管是什麼錯誤都能原諒,

就是因為特別疼特別疼。

噢對了這裡再逗小精日們一句,

切腹這個吧。

更是充分的暴露了霓虹這個民族的病態以至於變態的民族性了。

而且一時半會兒根本死不了,

因為並不是什麼即死傷,

你就得慢慢掙扎,

橫著一刀,豎著一刀,

然後把自己的腸子啊內臟啊什麼的往外掏,

而且還要特別體面,

不能呲牙咧嘴滿地打滾,

就要淡定優雅豪邁,

表情都不能變,眼神充斥著一種凜冽,

活生生的把自己疼死,

這個,是極為極為隆重尊貴豪邁的十文字,

就是是因為特別疼,,

才顯得極為勇敢豪邁硬氣。

但是霓虹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這麼豪邁硬氣的人,

後來多半就是切腹意思一下,

拿著刀一拉,

一般死不了人……

這時候就得上介錯了,

至於刀都不用,用個什麼扇子啊比劃一下,

然後介錯人給你個痛快的,

哎呀有里有面,

美滋滋。

這個就叫扇切了,

介錯人啊,手藝必須要好,

有些比較差的,確實是干砍沒砍死的,

也有沒有完整砍下來的。

那就是人間慘劇了…

不過介錯這個就能讓你充分認識到一件事兒,

霓虹這個民族的虛偽,脆弱,膽小。

還有你們這些氣的直跳腳的小精日們,

你們這些東西是不配切腹的,

畢竟這是高貴的公家與武家的逼,

你們,沒資格裝。


你試試就知道是不是多此一舉了…

我湊居然被摺疊了,還是人生第一次被摺疊。

認真說兩句吧,切腹不能致死,至少不能馬上致死。實際上化學家拉瓦錫用自己做過實驗,即使是斬首,也起碼能夠再持續十幾二十秒的知覺。而切腹就幾乎等同於腰斬凌遲這樣的酷刑,半天都死不了。

因此,切腹不找介錯,等於是自我施加虐刑,腦子正常都會找的。


三島由紀夫: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句媽賣批要講!


推薦閱讀:

日本盔甲上有沒有外來元素?
如何評價「昭和維新」?
"執此天罡劍,壯士當羨傲黃泉,只是冬已現"能改變出什麼有意思的版本呢?
總說古代農民吃不到自己種的米,那農民到底吃什麼?
有關明治維新的電影,誰能推薦幾部?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日本歷史 | 剖腹自盡 | 介錯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