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母艦實力已經世界第二了嗎?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2艘6.5萬噸級的中/大型航空母艦(中國海軍裝備大全)

國家航空母艦實力排名


你就不能憋幾年再問?


就題目這個句子限定的時間節點來說,不是。

意淫不能強國,現在把中國的航母部隊拉出去,絕對干不過戴高樂,干庫茲涅佐夫都費勁,上面那些個吹牛逼的,我覺得他們終於知道吹牛逼是不上稅的了。

航母艦隊實力強不強,看噸位屁用沒有,不是說中國下水兩條大航母你的實力就強了,武器裝備畢竟只是工具,戰鬥力強弱那是取決於人的,中國玩航母才幾年?上艦開過飛機的有幾個?整個完整的編隊訓練過幾次?夜間起降過幾次?惡劣天氣條件下的訓練做過多少?坑踩過多少?實戰我就不問幾次就問有沒有?真當出了船廠就能戰鬥力爆表了?光一條航母上面就幾千號人,多少個崗位多複雜的操作指揮系統,到你們嘴裡就跟吃飯一樣容易了?看看我黨的眼光,遼寧艦出來定位就是訓練艦,我們沒玩過,弄出來好好訓練多多摸索積極探索使用航母的經驗,你見我黨盲目自信直接拉出去幹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航母使用方面我們還是小學生,認清現實,埋頭苦幹才是該乾的事,你們這麼吹牛逼,明天如果我們因為經驗不足吃了癟,你們給了黑中國的人多大的口實?

我相信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使用航母一定會駕輕就熟,成為世界第二乃至第一,但是現在,我們並不是第二,我們的實力還很弱,很年輕,經驗尚淺,還需學習和實踐,非一朝一夕之功,踏踏實實的吧。


國內軍迷對比軍力老是愛這樣比:

中國vs美國

中國vs英國

中國vs日本

中國vs歐洲(以前還會把歐洲拆成法德意來分別比)

…………
其實呢,應該是:
中國vs北約

註:文中我把北約+日韓、澳新等太平洋盟國簡稱北約。(ps,我一開始沒有寫這個說明,想到哪說到哪,所以給很多網友造成困擾了。)

評論區里爭論很激烈,有不同意見很正常,畢竟每個人都自以為真珠在握,我也不能免俗。

但有些網友脫離了觀點之爭的範疇,扣帽子、人身攻擊,這就不大地道了。

一、我不想在設定問題的框架下討論,只為自己表達暢快。如果你想看標準答案,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二、請就事論事,不要論人。如果覺得事情實在辯不清,我的觀點讓你難以理喻,建議把網頁關了,出去喝喝茶消消火。

三、有些網友指出了我的一些錯誤,感謝。但很遺憾的是,大多數反對意見卻犯了更大的錯誤,試舉三例:

「北約不是鐵板一塊(然而我列出的歷次戰爭北約體現出的團結性,被選擇性忽視了)」

「兩國交戰要麼就撕破臉掀桌子,要麼坐下來好好吃飯(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對於理解現代戰爭形態絕無好處) 」

「xx有了核彈,就誰也不敢和他撕破臉(冷戰已經證明,即使有核彈,沒煙火的戰爭也一樣會讓蘇聯崩潰)」

還有一些網友似乎以為盟軍參戰,就一定要能夠奔赴一線打仗才算數。有這些想法就很難理解戰時盟友提供戰略物資、信息共享、後勤運輸、軍事基地、過境交通、國際聲援、聯合制裁的重要意義。火力投放和人員數量早已不是戰爭的重點,甚至很多時候不是難點。請用新的眼光看待戰爭。

——最大的問題是,我發現眾反對者根本沒意識到,那種想像中兩大國單挑的戰爭形態,在二戰後屬於少數案例。更主流的趨勢是集團、體系之間的整體對抗。而在國際社會中找不到盟友並肩作戰的我國只是少數異類。

這也是我寫本文的目的,從現代軍事衝突的真實場景出發,去描述中國最有可能與北約產生衝突的場景。

四、文章有點長,編排雜亂,有些地方稍顯重複,請諒解——我懶得改了。

————————

稍微把話題延伸一下,假想中國航母編隊與北約發生海上衝突的緣由。

某年金融危機再次席捲全球。各國憋了一肚子的火,誰也不想把過剩的產能吞下去。

好死不死,經營小能手中國順差不減反增,順著產品鏈往上爬,在客機、汽車、大型裝備這三個領域開始蠶食歐美日的市場。

老美本來指著製造業迴流過日子,這下好么,特斯拉在咱中國市場也不靈光了,反倒是泰斯拉、比亞特等新興國產電動車在往美國搞傾銷,一萬美元包上牌,還送漢能光伏屋頂瓦。

老歐洲日子更沒法過了,空客的中國市場被c9x9擠出,中國還順帶把阿拉伯國家的市場給佔了。

歐洲和日本的汽油車本來就受到電動車衝擊,這下好么,連精密機床和機器人中國也開始自產…………秋葉原的電子宅們,已經忘了索尼大法,開始用oppo華為手機,窩家裡打開小米主機,沉迷於各種qq遊戲。

金融危機變成了大姨媽,滯脹和緊縮輪番光顧歐美日,啥刺激電擊療法都不頂事,因為活都讓中國幹了。

此消彼長,在國內國外一片罵聲中,中國這個經濟大怪物長大到自己都害怕的程度。去槓桿打泡沫完了跟沒事一樣,舊產能去掉了,先進產能馬上像瘋長的野草一樣泛濫成災。土鱉隔三差五搞運動瞎折騰,可怎麼也壓不住企業像做賊一樣的把某產品一不留神搞到世界第一。漸漸的這個胖子在減肥療程中體重又增加了一百斤。

北約各國和韓日眾准北約國家眼瞅著中國,看來這勢頭隨著多胎化年輕化要再持續個幾百年啊。

怎麼辦?

就像所有總也拉不到客的心機婊一樣,找茬子和頭牌干架唄。把頭牌漂亮臉蛋劃拉壞了再說。

那年夏天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金三爆了個低當量核彈,威力非常小。第二件事是南海海底冰開始大規模開採,氣價比澳大利亞的要低。

地底引爆的核彈當量只有不到一千噸,但是,老美檢測了泄露物,宣稱這是一枚中子彈。而大家也知道的,金三幾乎不可能獨自搞出這種大殺器。

海底冰開採事件引發了白左聖母大規模遊行,很多極端環保組織聲稱要派人彈炸掉海上平台,因為海底冰的開採將可能導致全球不可逆轉的快速變暖。他們和菲律賓的當地土著手拉手的走上街頭和軍警對峙,用血書向政府請戰。而其中,竟然混進了俄羅斯燃氣寡頭指使的特務,他們在其中煽風點火,意圖是要拯救已經奄奄一息的油氣價格。

在這兩件事上,歐美日國內罕見的達成了一致,右翼和左翼,都站到了一起。

歐洲、美洲、東亞及東南亞諸國,經過幾個月的調度,把幾乎所有的軍事資源都集中到了東北亞和南海邊上。

俄羅斯態度曖昧,連續在聯合國投了棄權票,也以各種理由推脫中國高層的緊急約見……於此同時,美國頁岩油企業和歐佩克、俄羅斯達成了合作限產框架。俄羅斯甚至從敘利亞撤回了兵力,而北約也文質彬彬的從東歐撤軍。

美國在聯合國發布了一個公開的緊急記者會。就像當年古巴危機一樣,他們在會上羅列中國支持朝鮮核武的一系列證據,宣布朝鮮獲得了幾十輛彈道導彈載車,這些導彈可以裝載小型化的熱核彈頭。他們還公布了在南海的中國島礁上各型放空設施,以及暗藏彈道導彈發射井的施工證據。他們要求:一、朝鮮立即無條件放棄核武,並且由聯合國工作組常駐監督。二、中國撤出南海導彈,各國停止開發南海油氣、一律撤出鑽井平台。

——————

下面就以可能爆發的朝鮮衝突為例。假設中國與韓美在東海產生對峙,由高強度對抗轉為面臨局部戰爭的緊急狀態。(假設中,中國的6個航母戰鬥群齊裝滿員,共有300架三代戰機。而北約一方除了新下水一輛福特級,還多了兩艘英國航母。f35bc一共600架。陸基j20與f22數量相同,戰力相當。)

白左們永遠在高呼和平,即使戰爭符合他們的利益,歐洲的政治老油條們也不會直接宣布參戰。除了英國,沒有一個歐洲國家願意直接出兵。

他們能做的,是披著和平偽善的面紗,卻把德、意、西等國的F35BC,全部抽調給美國。歐洲各國的直升機、運輸機、導彈、車輛、燃油、物資已經被美國徵用,歐洲的商船和軍用運輸船開始幫助美國調集軍備,衛星也已經開始轉而為美國提供服務。義大利的F35總裝廠接到加班命令,他們新增加兩條臨時生產線,和日本、美國的製造廠一起全力開動。歐洲的官僚們默不作聲,但他們知道,拯救垂死的歐洲經濟,就看這一次了。

鋪天蓋地的機群從歐洲轉移到美國由西方開往東海的5艘黃蜂級及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上,連同4艘航空母艦一起,浩浩蕩蕩駛離對抗俄羅斯的歐洲第一線——俄羅斯已經衰弱到GDP低於廣東一省了——普京長吁了一口氣,終於又可以靠賣高價油多吃兩天飽飯了。

英國,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軍隊的官僚系統為獲得左派的支持喜形於色,他們立即命令一艘航母開赴南海,另一艘航母在歐洲與戴高樂號和西班牙航母協防俄羅斯。

幾乎每次都追隨美國的澳大利亞,它的堪培拉級輕航母也會開赴南海,在南海牽制中國軍力。它的陸海空軍將會編入美國的統一指揮之下。

加上已經停泊在韓日基地的4艘航母,抵達塞班島的美軍4個航母編隊,以及英國1艘、澳大利亞1艘輕航母,一共有10個航母戰群,共搭載460架F35BC,以及300架三代機及預警機、反潛機。

7艘黃蜂級和美利堅級兩棲艦都各自裝載著20架f35b,共搭載140架F35B。

北約共有戰機900架,其中600架F35。中國6個航母編隊共有三代機300架。北約光是四代機就有兩倍數量優勢。

部署完畢後,北約會通過聯合國召開會議,宣布對中國展開經濟和軍事制裁。在全球化的今天,對中國的制裁不會太過於嚴厲,但中國糧食、石油這兩樣關鍵物資會開始上漲,而與各國的科研交流也會下降一個水平。

法德意西等國沒有直接參戰,但他們會煽動極右翼把恐華、防華作為新的政治正確,在各個領域展開軟性的圍追堵截。

台灣由於太靠近大陸,不會發表強烈刺激中國的言論。但是會曖昧的站到北約一方,宣布引進薩德系統和f35b,並在私底下提供情報,告知北約中國的調動情況。

日本會加入美韓一方,它的盾艦和兩棲艦也會協同美軍航母展開演習。並且發表聲明譴責朝鮮和中國。

中國的對外貿易由於封鎖收到一定影響,雖不至於崩盤,但停滯甚至稍微下滑是很有可能的。這時候歐洲和東南亞諸國會很樂意從中國手中接過訂單,增加產能。

戰爭打起來的概率不大,美英澳的航母、兩棲艦不斷在距離南海、東海500公里的地方演習、巡航,時不時會截獲中國貨輪進行盤查。從戰艦上起飛的f35會沿著東海沿線來回巡視,不時深入東海搜集中國艦隊電子情報。如果中國j15不起飛攔截,f35會一直飛到靠近中國領海500公里處。並在j20到來之前飛離。

戰爭並沒有打響,航母還遠在1千公里以外,反艦彈道導彈沒有用武之地。其實在核威懾存在的大國軍事對峙中,所有沒法在一線對抗消耗的軍備都會成為擺設。如果發現中國戰略導彈有任何異樣的調動跡象,英國的前衛級、美國的哥倫比亞級和俄亥俄級核潛艇會在艦載機群的掩護下,跑到東海外進行三叉戟試射演習。

由於數量優勢和f35的隱身特性,j15將疲於幫忙,不可能攔截得了滿天飛舞的f35,航母只有往前突破第一島鏈,威脅到北約各國航母的安全,才有可能保證沿岸安全。但是在第一島鏈外,中國航母將脫離陸基j20的掩護,並且島鏈外也沒有能用的補給基地。所以中國航母不大可能選擇突破,而只能在島鏈內徒勞的攔截。而美英軍航母艦隊可以在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得到補給,軍費並沒有大幅提升,他們只需要維持這種狀態,等待中國經濟慢慢窒息。

——————————————

對抗的結果?

如果沒有戰爭,那麼對抗的結果就是中國接受北約給自己在貿易體系中的定位,因為中國不可能會贏的。只要有台階下就趕緊下。

明面上的結果,是雙方簽署了不傷面子的和平協議,朝鮮棄核、中國撤出南海,承諾控制中國航母數量的協議、限制中程及以上彈道導彈的協議。作為代價,北約承認九段線——這個協議甚至可以讓小粉紅們吹一年。

實際上這次軍備競賽以中國失敗告終,從此地球表面再也沒有對抗北約的軍事力量。一個全球化的貿易體系將主導地球幾十甚至幾百年。凡是製造貿易不平衡的國家,都會在軍事威脅下屈服。

隨著中國市場被打開,中國商品在國際上無敵低價的魔咒被破解了,因為各種免稅的國際產品在中國市場一下子就獲得了規模優勢,而國產商品產量相對失去了以前的規模,國產車、大飛機、手機、電腦隨著價格的上漲,市場份額也回落到一個合理狀態。

資金從中國流出,產業從中國流出,在中國泛濫的產能,終於被暴力打破國界,蔓延到全世界。中車、中船、中石化等巨無霸悄悄完成私有化,到印度、東南亞、歐洲、美洲,和本土企業一起掀起新一輪的基建熱潮,但他們將不會受到中國政府和屁民控制,而是成為跨國界的集團。

朝鮮這個世界貿易體系面前的最後一個堡壘,終於被打破了。朝鮮像越南一樣走向世俗化 而中國被趕出了已經擁擠不堪的東北亞,跑到東南亞劃定的範圍里,在落後的當地經濟環境下開拓市場,做一個世界貿易體系的拓荒牛。

在好萊塢、微軟、谷歌等公司的督促下,中國建立起產權保護機制,科技和文化市場因此受到極大的外來衝擊。但很快本土科研和文化創作活動又重新崛起,因為中國屁民有搞文化和科研的天分,只是一直缺一份合適的土壤。

產能一部分回到世界各國,中國屁民可以無差別的消費各國商品,但中國人不會再那麼有錢,因為沒那麼多活幹了。

因為這次對抗失敗,中國完成了早該完成的再一次改革開放。

和96年那次對峙不同,這一次世界各國後怕的想起中國的崛起速度,他們決定讓中國成為一個符合全球貿易平衡發展需求的正常國家。

正改是不大可能的,但這也不重要,因為中國政府將走向弱勢。中國的政府之手正是輸出貿易不平衡的根源。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今後都是市場主導,而政府提供服務。無論它是姓趙還是姓民主,市場經濟不關心、別國不關心、屁民也不關心,只要它夠弱就行了。它老老實實吃自己那碗飯別撈過界,誰都懶得拆它這顆雷。

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世界貿易總是會受到中國政府的禍害。所以,這一場軍事對抗難以避免,而中國也沒有勝算。

——————————————


評論區很多網友提出美歐日澳是不是鐵板一塊的問題,在此強調一下北約的第五條款:

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和它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

就在5月10日,美防長在立陶宛重申了這個第五條的承諾。
同樣,日美安保法案和美澳新安全法案也有類似條款。
作為一個拖垮了蘇聯和華約的龐大軍事共同體,它不是一個可以通過間於齊楚、縱橫捭闔可以破壞的鬆散聯盟。
不認識到這是一個完整的軍事體系,就無法理解各國廣泛的軍事協作和互相駐軍。

實際上,單拿某國和中國比軍力毫無意義。在發生了重大歷史性變故之前(如東德在統一後於1990年宣布退出華約),我們最好承認北約這個事實存在。

————————
可能很多人忘了華約還在的時候,是不會單個國家來比的,而是華約vs北約。
現在雖然北約各國經濟上各有打算,但軍事上的一體化和當年相比並沒鬆散太多(除了土雞國之流)
f35各國都湊份子到美國去了。英國連主戰坦克都不出了,專心搞機敏級。德國專心搞坦克。日本搞反潛,法日都在爆兩棲。歐洲合作研發無人機。而老美現在一心一意爆航母。
現在北約各國的協作比以前多的多,去掉很多不必要的過度競爭和重複建設。軍備品類簡化,f16、f18與歐洲雙風同質競爭的局面不會出現了。
在北約體系整合下,海、空、兩棲三軍的界限也被打破,3萬噸以上的准航母很多可以停f35,把這些也算上的話,北約航母數量幾乎翻了一倍達到25、6架。其中大型航母15架(包括一艘下水和另一艘建造中的福特級),美利堅及大黃蜂10架,以及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的輕航母各一艘,一共可以裝載大規模批產的f35一千二百多架,以及數不清的各型直升機、魚鷹、預警機、反潛機。

把廠里的算上,我國航母只有3架,再加上未來建的,算6艘好不好,滿打滿算一共就載機三百多架。我就不提中國的航母及艦載戰鬥機水平達到北約80年代都夠嗆,而直升機、預警機、反潛機現在只是解決有和無的問題。我也很想把五萬噸的兩棲拉進來算,奈何沒有f35b,而依航發的發展進度……30年後垂直起降可以上艦就不錯了。

單從數量上看載機,中國vs北約=1:4。
這不是現狀,而是中國踮著腳尖勉強能夠達到的天花板。實際上30年內不可能達到1:4,因為北約的兩棲艦和航母還在下餃子,f18+f35b+c的產能2020年內可以達到一百架,而我們的艦載機還沒完全定型。產能幾年後達到二十架就不錯了。如果臨時再上馬隱身艦載機,產能提升遙遙無期。而且別忘了,我們戰機壽命只有老美的一半。20年後,這幾年產的j15要開始退役了。

還有海外軍事基地建設的問題。北約橫跨歐亞的星羅棋布的大型港口和補給站vs中國寥寥可數的海外基地(如果戰時能用的話)。這就不是1:4的差距了,而是不在一個數量級沒法比。
還有經濟問題——按照現在的稅負標準,你能想像當一個航母戰鬥群成長到6個航母戰鬥群的恐怖支出增長嗎?再延退多少歲、再繼續炒地房價翻多少倍、再營改增式加稅多少輪、油價漲多少次?omg,想想就酸爽。

所以,也可以說中國航母是世界第二,但世界第一是北約。餘下的魚腩國家可以忽略不及(請允許我不提印度和毛子)。

你考了第二名,也還是墊底,因為班上只有兩個學生。
第一名考了100分,第二名考25分,回家一樣要挨抽。

可見的將來,中國與北約的差距不可能縮減到當年華約與北約的差距。當年蘇聯鼎盛時期有9艘航母,而且航母還不是華約的主攻方向。

————————
評論區里有幾個主要質疑:
一、北約只敢合夥欺負阿富汗伊拉克之類的弱國,面對強國的時候就會開始分化。
二、北約只對成員國負責,對條約之外美國協議共同防禦的盟友並不會全力支持。比如日本韓國雖然是美國盟友,但它們就不是北約成員國。
三、人多手亂,北約各國協同作戰能力有疑問。

為回答這幾個疑問,那就看看1949年北約成立以來,歷次北約的參戰情況。

首先,當北約面對強敵時的表現。北約直接參与過兩次大規模戰爭,對手均是中蘇。
朝鮮戰爭,美韓加英澳是主要參戰國,參與人數均在1萬以上。荷法是次要參戰國。日本主要提供後勤。所有北約成員國都或多或少履行了協防義務。
越南戰爭,美越韓三國傷亡都在1萬以上,澳新輔助參戰。

然後,北約幫助美國盟友作戰的情況。
歷次中東戰爭中,英法以直接參与了第二次中東戰爭,後面歷次中東戰爭北約都沒有直接參戰,但不遺餘力的提供軍備、信息、技術支持。

接下來是北約對付弱國的戰例。

馬島戰爭,英國長途奔襲,並沒有獲得美國及其餘國家的直接參戰。但美國給英國提供了衛星數據,還沒加入北約的法國立即把飛魚導彈密碼數據以及超軍旗弱點告知英國,北約各國在聯合國發起對阿根廷的軍事、經濟制裁。

海灣戰爭,北約國家全體參與。
科索沃戰爭,北約19國中13國直接參戰,其餘6國後勤支援。
阿富汗戰爭,美英德波捷直接參戰,韓日後勤。
伊拉克戰爭,全部北約成員國參戰,其中美英澳波參與地面戰,韓日意後勤。
利比亞,法國牽頭空襲,美英兩國之後加入,然後是西意丹比。

回應這幾個疑問:
一、北約不會被強敵分化。即使面對蘇聯+中國這樣的強敵,各國也是會拚命往裡砸人命。當然了,敢和強敵打是一回事,打不打得贏另說,當年華約和北約是勢均力敵,如果中國能成長為和當年的華約一樣強大,那也可能打的贏(平)。但是,這個問題是北約會不會因為強敵而分化、而不敢打?這個答案是北約各國一定敢一起上。
越戰甚至北約一方被打敗了,這是因為華約在6、70年代正處於鼎盛時期,在歐洲一線牽扯了北約大量軍力,以至於在東方遭到失敗。可惜如今俄羅斯gdp只相當於廣東一省,北約各國就可以調來支援東方——所有的問題,都歸於中國是否可以成長為匹敵當年華約的存在?

二、北約不是只對成員國有協防義務,也會因美國捲入支援它國的戰爭。其中韓澳是美國的核心盟友,曾經並肩作戰死了很多人,因此韓澳是北約共同防禦的第一陣線。
三、北約與韓日澳有非常多的協同作戰經驗,不存在人多手亂的問題。二戰後歷次大戰,除了馬島戰爭,其餘戰爭北約方都是三個以上的主要參戰國,其餘次要參戰國,也都會提供後勤支援和過境、駐軍支持。這也決定了北約+日韓澳在所有大陸、所有大洋、幾乎整個地球表面作戰都像在本土作戰。與之相比,中國出了領海就沒有支援。
協同不單指戰時協同,更多的是非戰時的戰法、技術、裝備、信息協同。北約彈藥通用,數據共享,這些都是在半個多世紀的磨合中花費萬億美金得來的經驗。我國曾經短暫的得到過准北約成員國待遇,在航發研製上得到很大進展,擺脫了俄式體系。短短几年得到的好處,應該是那時中國搞軍工的更心有感慨吧。

所以,北約組織是一個可以用鮮血共同對抗強敵、也可以靈活處理局部衝突、高度統一的軍事組織。它是一個整體,並不能拆開來看單個個體。

當年阿根廷也以為自己和法、美關係良好,自詡國際形象不錯,佔領馬島符合反殖反帝的國際潮流。可當英國戰艦一到,北約諸國在行動上紛紛站到英國一面。
韓國近幾年和中國關係不錯,貿易技術文化交流熱絡,閱兵式總統都過來站台。可是老美要裝個薩德,韓國二話不說就得裝。民主程序靠邊站,總統該彈劾就彈劾。
所以,當北約成員國和中國有什麼口頭的友好承諾,千萬不要以為中國可以從中耍什麼離間計,沒有黑紙白字的軍事協議、沒有一起流過血,都算不得數的。

—————

看回復里,很多人不理解北約怎麼會這麼團結?難道不是歐盟正在鬧分裂、美國要對德國和日韓(我把日韓也劃近准北約里去了,省事)打貿易戰、英國正和法德互懟?
呵呵,其實這些國家之間在經濟上確實互相瞧不上眼,但他們在軍事上是堅定的貫徹這同一個北約標準的,他們的數據是共享的,為的就是某一天,有了共同利益的時候,可以一致對外。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這個問題並不簡單,很多國家由於錯判了這個問題亡國滅種。
除了戰略協議的字面上的原因外,我認為北約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將會很快團結起來。下面簡單展開說一說。

很多人罵白左聖母婊,但接下來將會是他們懷念白左的時候了,因為西方世界往右急轉的趨勢將是未來三十年最重大的歷史趨勢。

冷戰是意識形態的衝突。資本主義一隊,共產主義一隊。
冷戰後到這幾年,是文明的衝突。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世界的反恐戰爭(膜拜亨廷頓大神)。隨著頁岩油技術的進步,伊斯蘭世界背後的金主失去了資金支持,最近走向了尾聲。

現在是什麼在主導國際衝突了呢?
我認為將是國際貿易體系的再平衡。
從90年代末以後,久別資本主義國家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開始重新浮現,而且沒有復甦的跡象。
97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只不過是前奏,接下來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才是重磅炸彈。之後歐洲、日本的經濟復甦很不理想,美國又想重新開打貿易戰,想把企業搶回去。
很顯然,產能嚴重過剩了。無論我們以何種理由辯解,世界上最多的產能集中在中國。活都讓中國人幹了,你金融政策就算玩出花來,世界經濟還是好不了。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這不是敏朱志油的問題,中國產能過剩,這是既成事實。
所以,轉移中國過剩產能、釋放巨大的國內市場,成了國際貿易體系下資本主義國家的共謀。
你佔據道德制高點、或是從國際法理中找出多麼充分的依據都沒用。這根本和正義無否無關。世界貿易已經嚴重失衡,中國生產太多,以至於世界總體消費能力遠遠跟不上。

上次當世界貿易體系需要中國市場的時候,發生了鴉片戰爭。整個19世紀,美歐日俄打成一鍋粥,可是這些歷史上的敵國,忽然之間竟然在中國達成了默契。到了1900年,詭異的情形出現了:美英德法日俄奧意,這些世仇竟然手拉手進了北京城。我不知道在中學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各位有沒有問過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互相極不對付的國家,會忽然之間坐到一起?
很多人當時只可能會感受到一股愛過熱情導致的民族屈辱感,而忘記了這麼一個反常理的現象。

待更
————
很討厭,打了字竟然粘貼不上。那一段懶得更了。

評論區有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把美國去掉也就那麼回事。
確實,試想看,把美國去掉後,北約只剩下戴高樂號、英國兩艘以及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輕航母了。
可我為什麼一直強調北約呢?那是因為他們的裝備已經通用了,信息已經共享了。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戰鬥機被幹掉後,老美直接把飛機飛過去給他們用。
現在北約通用f35bc,哪國真要和中國懟起來,被打下多少架就從盟國拿多少架過去。

軍備共享只是一方面,還有信息共享。現在的戰爭首先打信息,其次才比火力。

一艘戰艦的眼睛看到等於其它人看到,沒有你的我的概念。

試想一下,中日開戰,美國也不參戰,就派艦載預警機在中國領海周圍來回兜,給日本引導,中國打還是不打?有了預警機24小的引導,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實時的監控著,這仗還能打嗎?

試想一下,中國和日本一開戰雙方把對方的衛星全都幹掉了(日本6艘宙斯盾艦及即將引入的陸基宙斯盾都有標準3)。這時候北約的衛星路過戰區,給日本提供地面圖像、通訊和gps,中國打不打別國的衛星呢?不打,那信息就完全不對等,打了,那就要把北約衛星都打掉,和全世界開戰(北約沒有參與馬島戰爭,但美國第一時間向英國提供了衛星數據,還沒加入北約的法國向英國提供了導彈密碼及超軍旗圖紙)。

要知道,美國就因為發現中國長征有可能改為洲際導彈的技術,就禁止任何國家給中國發射含有美國零件的衛星。

還有後勤,別國不和中國開戰,但賣給參戰國武器和物資總行吧。出些運輸艦搞後勤總可以吧。航母前線拚命的損耗,後方北約的兩棲艦在不斷的運飛機彈藥補充,這都是生意啊。

這種北約盟國之間的交易,中國不可能斬斷,而且目前中國也得不到這樣的支持。

——————

最後的最後,好了,該表達的表達完了,肯定有些小問題,但大體意思就在裡面了。


我們這兩艘是訓練用的,說到戰力太可笑了,我們飛機起飛和降落都是問題呢,至於要出海護航,別逗了,開出去我們都怕巴窩,到時候拉回來問題就大了,哈哈……好尷尬啊……

所以,這次演習我們就不參加了,海軍維和什麼的我們想去也去不了,就這樣,床破同志,謝謝您的關心,保衛世界和平這個任務還是你們承擔,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好的,我有事先掛了,下次再聊,哎,拜拜~


底下所有的加起來也比不上第一啊,這第二有啥意義……


這個時間點,印度第二,中國第三。

法國的戴高樂在大修,沒航母。

英國的女王沒服役,沒航母。

俄國的褲帥敘利亞歸來主機報廢中,沒戰鬥力。

中國遼寧服役五年,持續實驗測試中,還沒形成戰鬥力。

唯一一條形成戰鬥力的非美國航母,是印度的超日王啊


蟹腰~

這次手機端好像又沒看到邀請……

在我眼裡,現在全球只有19條航母。

美國:尼米茲×10 福特×1,共計11

中國:001×1 001A×1, 共計2

英國:女王×2, 共計2

法國:戴高樂×1 共計1

俄國:庫茲涅佐夫×1, 共計1

印度:戈爾什科夫×1 維克蘭特×1共計2

其餘都是可以忽略的辣雞,要麼太小要麼裸奔,至於直升機航母的級別,應該和兩棲攻擊艦去比嘛……

嗯,女王母子兩艘艦我還是挺喜歡的,但是局座表示這兩條艦大英帝國玩不起,過幾年就得退役(蜻蜓FM某期節目)

畢竟有全電推進和F-35B(今天剛看完一篇F-35的文章,不得不說還是非常厲害的,不可小覷,它改變了空戰規則)

然後就是我們的雙航母,和女王母子排水量差不太多,如果硬要比一比單艦戰鬥力,我個人認為001還是輸於女王的,畢竟是幾十年前的設計,有許多不合理之處,001A則可以基本持平,我就瞎估計一下……總體戰鬥力還要看編隊和人員素質,單比數據那就差不多……

但是鑒於大英帝國只有兩艘的計劃,而我兔計劃……

所以我們排第二妥妥的……

至於其他的,裝艇用堆斷軸的戴高樂,冒黑煙的庫艦,23億刀的戈爾什科夫和下水三次的維克蘭特,笑一笑即可。

歡迎辯論……


以後核心玩家就兩個。

原因很簡單,先拋開中美,其他有航母國家是努力了這麼多年才到目前這個質量數量。英法俄印,都不超過兩艘,先不說和錢還有工業架子商量,就說主觀上,哪一個有下個決心再擴一倍的可能?就算下了決心,擴了一倍,啥水平的航母呢?另外就算再擴一倍,也就1艘到2艘。

中國是新玩家,一上來就是兩艘五萬噸艦外加重型艦載機(噸位姑且就按標排算吧)。現在我們比較是不是第二,實質上是拿我們剛起步比別人努力幾十年的結果,但已經是大部分人認可,爭議不大的第二了。

再看看兩艘巨大的保障艦,上面可是還有兩組艦員和船廠技術人員,陸基訓練場還有人在訓練。也就是板上釘釘起碼5到6艘,這還不需要下多大決心,只是一點微小的工作


這個問題就好像問中國空軍是否已經世界第二一樣沒有意義:其實世界第一空軍是美國空軍,世界第二空軍是美國海軍航空兵……看到海軍世界第二值得欣慰,但是任重而道遠,還有很多的道路繼續得探索下去。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美國第一次由職業運動員組成的夢之隊,以場均分差44分的絕對優勢碾壓所有對手。這種情況下,討論亞軍得主有什麼意義呢?


別只看排名,考試完了,第一名考了90分,第二名9分,第三名8分……

我們的目標是1&>=2+3+4+5

路還很遠,需不驕不躁,穩步前進!


第一,我國只有一艘航空母艦服役,服役時間為2012年9月25日。

第二,我國剛剛完成下水的航空母艦001A,並未服役,並未形成任何戰鬥力。

第三,有些答主靠著001就敢嘲笑褲子和戴高樂,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

第四,海軍的實力不僅僅來自已有艦艇,更來自於軍工實力和國家實力,花生屯海軍條約里,憑什麼法國的噸位連日本都不如?法國人不傻,沒有人是傻子。

最後,你要根據現役排序,就根據現役來,你要算綜合實力,就按照綜合實力來,比現役的時候吹綜合,比綜合的時候吹現役,都是腦子不好屁股湊的表現。

現役航母實力中國能排到五常倒數第二,或許認為遼寧和褲子不相上下。

【這裡更正下倒數第二,英國QE和POW還沒服役 我可能活在2020年】

海軍實力(包括航母)說自己第二除了美帝沒有人敢說自己第一,這個實力是由軍事投入和國家實力決定的。


這才是真正的比上不足比下余。中國同美帝航母差距大嗎,灰常大。人家的航母艦載機動不動就上百架,它不是稱霸全球的,那是準備打外星人的,為全人類謀福祉的!

此前美國全球安全網站曾經載文透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可能對設計進行了優化,正常執行任務時最多可攜帶28至36架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相比較之下,作為設計原型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隻能搭載大約22架蘇-33戰鬥機。

中國航母能力確有不足,但那是相對美國人而言。

中國航母是欠缺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但那同樣是對美國人而言。


剛有一艘訓練艦就膨脹成這樣了


第一名:我不是針對誰,...


你別看戴高樂什麼裂甲板啊小馬拉大車啊反應堆高溫啊

庫茲涅佐夫的黑煙煙囪啊火災啊摔飛機啊人員德育水平啊

等等這類亂七八糟的事情接連不斷

你真把遼寧艦和所謂的「艦隊」拉出去正面硬幹的話

打平手應該不困難,但是咱還真不一定就能贏…

原因除了訓練問題經驗積累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核心點

我軍的艦載機部隊是無法百分百發揮出艦載機的性能的

J-15這一系列的重型艦載機最大的問題不是發動機也不是什麼其他的武器裝備

而是目前只能滑躍起飛,在保證滯空時間的情況下這會很嚴重的限制載彈

褲子上的飛機儘管也是滑躍,但是人家並沒有15那麼嚴重的起飛重量問題

與此同時,艦載機飛行員儘管也都是空軍來的好苗子

但是很多作戰思路上和人家這類「科班出身」的根正苗紅的艦載機航空兵多少還是有差距的

這些作戰思路啊策略啊什麼的都是得靠經驗和積累一點點熬出來的,沒捷徑可走

001本身其實現在看來幾乎就沒有戰鬥力,海軍方面對於「訓練艦」這個定位還是做的非常準確的

真的要打起來其實也不會怎麼依賴001本身

主力還是各式導彈艇【如果需要的話】和萬噸驅逐艦

不是專業的,隨便寫寫

最後謝邀


第一名考了100分

第二名考了5分

第三名考了4分

……

第五名以後都是0分,有跟沒有一樣

請問

第二名回家會不會被家長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強答一波

不知道局座會不會尷尬哈哈哈哈


海軍航空母艦實力排行前三位:

1,美國海軍第三艦隊

2,美國海軍第七艦隊

3,美國海軍第六艦隊


某種程度來說,只有美國的航母才叫航母,在美國航母面前其他的都只是玩具。

看硬性指標:

美國11艘:

福特級一艘

長度337米,寬度41米(船體)77米(飛行甲板)· 標準排水量101,600噸 滿載排水量112,000噸 ,核動力, 船艦組員1,150人 飛行大隊600人 。艦載機約75架。

尼米茲級十艘

長度332.8米,寬度40.8米(船體),76.4米(飛行甲板) 標準排水量87300噸 滿載排水量:91487噸(CVN-68-70)97000噸(CVN-71)104200噸(CVN-72-77) 核動力,船員3200+2480人 。艦載機約70架。

------------------------------------------華麗分界線---------------------------------------------------------

中國2艘:

001型航空母艦 (遼寧號): 艦長304.5米,舷寬75米,看著不怎麼吃虧,但是標準排水54,500噸滿載排水量60,900噸,一下子啊就英雄氣短了,編製人數船員1,960人,飛行員626人。因為是常規動力, 自持力 只有45天。 搭載24架殲-15戰機,以及12架預警、反潛等直升機

001A 型航空母艦:資料不是很全,部分資料顯示排水量為6.5萬噸,可搭載40-45架 戰機。也是常規動力。雖然比遼寧號有所增強和改進,但和美國眾航母還是有很大差距。

------------------------------------------再次華麗分界線---------------------------------------------------------

英國 2艘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兩艘:分別為伊麗莎白女王號威爾士親王號

全長280米(920英尺)全寬39米(水線)70米(整體) ,略微遜色遼寧號, 標準排水量50000噸,滿載排水量 65,000公噸 ,只能和遼寧號 打個平手,也是常規動力,所以續航距離只有10,000海里(19,000千米)乘員1,600 。最多容納36~40架F-35戰機 ,也是和遼寧號打個平手

法國戴高樂級航母一艘

長:261.5米 ,寬:64.4米 ,略遜色中英兩國4艘航母, ,標準排水量為36600噸,滿載排水量為39680噸, 也是明顯遜色中英。唯一牛逼的是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艦員+飛行員+司令部:1150+550+50人,艦載機大約30架。

俄羅斯:1艘

作為曾經唯一可以對抗美國的超級大國,也是航母數量世界第二的國家,目前只有一艘 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 。

長306.45米,寬72米標準排水量53000噸,最大排水量66000噸,常規動力,艦員1300名,航空人員620名,旗艦指揮人員40名 , 艦載飛機:40多架

印度:1艘?

未來屬於印度的三哥,航母這幾年似乎有點走馬觀花,

維克拉瑪蒂亞號 , 原來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 全長273.1米、全寬51.9米 (飛行甲板),標準排水量:33,440噸、滿載排水量:44,490噸,常規動力,載員:2 200人,飛機30多架。和遼寧號還是有很大差距。

建造中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藍天衛士號):難產中的,似乎註定是個阿瓊一樣的笑話,長260米,寬60米,標準排水量達37500噸, 滿載排水量:40,000噸 編製:1,400人 ,也是和遼寧艦有很大差距。

本來還有一艘 「維拉特」號, 剛剛2017年2月退役, 就是以前英國的無敵級航空母艦的 「競技神」號。長:226.9米寬:27.4米 標準排水量23900噸 滿載排水量28,700噸尺寸參數 , 乘員455人,航空聯隊146人 ,只能裝十幾架鷂式戰鬥機和直升機。 基本上就是看戲的。

------------------------------------------以上都不能看------------------------------------------

其他幾個所謂的航母國家:

義大利2艘,但是凱沃爾號長:244米, 寬:39米 , 標準排水量: 26000噸滿載排水量:27100噸 。加里波第號甚至只有長:180米,寬:33.4,標準排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 和前面幾個國家在役航母有很大差距。

泰國的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長:174.7米 寬:27.5米 ,標準排水量7000噸 , 滿載排水量11450噸,就像早產兒。

2017年2月16日,巴西宣布放棄原定將其唯一現役航母「聖保羅」號( 32,800噸 )進行升級維修後使之服役到2039的計劃,將在3年內將其退役處理。航母國家少了一個。

------------------------------------------以上還是不能看------------------------------------------

此外還有幾個國家有類似航母的戰艦。

西班牙的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 排水量16,700 噸 )2013年退役後,就只有一艘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 , 是西班牙海軍的一艘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軍艦。 長231.8米,寬29.5米 滿載排水量27,079噸。都不敢叫航母,而只叫戰略投送艦。

澳大利亞堪培拉級兩棲攻擊艦,堪培拉號阿德萊德號兩棲攻擊艦 和 , 艦長221.4米,滿載排水量25790噸 。也不敢叫航母,叫兩棲攻擊艦。

日本的出雲號叫 直升機驅逐艦 , 是日向級的放大改良版 ,全艦長增至248米,飛行甲板寬38米,標準排水量達19500噸 (日向級為13950噸) 只能容納14架直升機(日向級為11架),同時起降操作五架直升機。

------------------------------------------以上更不能看------------------------------------------

綜合分析,僅僅從硬體上,看硬性指標。目前來看,美國第一,中國第二,英國第三(或者說並列第二),法國第四,俄羅斯第五,印度第六,義大利第七...........。所以說中國航母實力世界第二,基本上沒有問題。而美國則是壓倒性優勢,航母實力不僅僅世界第一,而且是中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義大利+其他有航母和准航母國家的總和還多。


推薦閱讀:

張召忠海軍節因航母落淚,但2007年他發表文章說「發展超級航母沒有必要」。如何解釋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
如何評價俄海軍最新宣布的「暴風級航空母艦 Project 23000E」?
如何評價航母突擊者(USS CV-4 Ranger)?
如何看待055型導彈驅逐艦艦艏完工?
如果兩個海軍主力只有驅逐艦的國家發生海戰,那麼反艦導彈打完之後是各回各家裝導彈呢還是上去艦炮對擼呢?

TAG:政治 | 軍事 | 科技 | 航空母艦 | 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