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國產車,合資車和進口車會更便宜?

上網看過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沒有國產車,那麼zf就不會搞出那麼多的稅來保護國產,合資和進口車就會更便宜。真的是這樣嗎?就算便宜,但是咱們泱泱大國沒有自己品牌的車,沒有自己的技術,這樣對嗎?現在雖然有不少的國人買國產車,但總是被貼上沒錢買好車的標籤,國產被各種罵。。。如果沒有國產車回如何呢?真的大家都可以開上合資?開上進口?如果技術都在別人手中。為什麼不會有可能被牽著鼻子走呢?


80/90年代 桑塔納 賣18萬您忘了嗎?加上人民幣貶值,那個價錢現在買個BBA都綽綽有餘啊


如果沒有本土汽車品牌,就很可能不會做合資企業了,因為既然不發展本土汽車工業,那就意味著政府覺得這個行業依賴國外進口就行了。抱著這樣心態的國際市場其實很多。比如香港,柬埔寨,新加坡。

沒有本土品牌,市場上就這有進口車了。進口車價格會不會比現在便宜?不知道。這完全取決於政策環境。

如果像香港一樣對進口車寬容友好,那麼車價會比較低,很可能比現在國內市場的進口車低,畢竟現在有25%的進口關稅。

當然,政府也可以多徵稅,既然只有進口車一統江湖,那麼在關稅環節或者在消費稅環節,多爭稅收,都可以充實國庫,壓制汽車消費需求,還可以隨便戴一頂「環保」或者「調節貧富」的帽子。稅高的話,車價就低不下來。

我看到有的答案認為,如果沒有小米們,手機就會很貴,如果沒有奇瑞們,汽車就會很貴。

對於可以自由競爭的行業,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當年桑塔納很貴,不是德國人黑心,是汽車製造的牌照國內只發了幾張,每家造多少產能,也是要計劃經濟的。以致於曾經高價買桑塔納也要批條子托關係,跟某個時代中買豬肉買油一樣困難。嫌貴?不好意思,還不打折。

是不是中國的現在豬肉便宜了,我們有要感謝一下網易丁磊先生,曾經投資養豬,有效的對抗了華爾街資本呢?

後來大家看到各種本土,合資汽車公司看起來,幾乎每個省都有幾家整車廠。自然價格也就下來了。

天朝人口多土地廣袤,市場極大。只要內部不折騰,國際汽車資本自然會湧入並且激烈競爭的。

你們要是說資本家會不會組建價格保護的光榮同盟,那我想問了,為什麼現在香港買GTR和Tesla的價格比大陸和台灣都便宜很多呢?我是說,香港市場很小,光榮同盟跟更容易,但跨國資本還是選擇了正常競爭。

結論:汽車是一種便於運輸的標準製造商品。它的成本客觀的擺在這裡,至於在市場上價格如何?主要取決於關稅政策,消費稅政策,市場准入和競爭程度,消費者購買力。

所以,這玩意和我國是否發展汽車工業,無必然關聯。

順便說一下,地大物博人才多,不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是不可能的。

連南非,墨西哥,韓國,英國,澳洲,台灣都在造。如果說他們做這件事情的天賦是林書豪級別,那麼大陸的天賦就好比勒布朗。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的知乎專欄:
汽車講談社

特斯拉Model S75D:我為何十動然拒?

特斯拉Model X——外星來客

15萬元SUV,什麼值得買?—— 合資篇

15萬元SUV,什麼值得買?——本土篇

全鋁車身技術的今天和未來

相關回答

有哪些我們覺得荒謬的事,卻有著合理的經濟學解釋? - 一苒的回答

生產一輛汽車,從原料到成品一共交了多少稅? - 一苒的回答


作為一個汽車行業從業者,而且日常工作也多少會跟政策這塊相關的人,首先更正一個觀點,目前好像沒有什麼稅乃至政策是明顯傾向於國產汽車企業的(歡迎批判)。

至於題主理解的進口系列稅費,針對的是進口車,保護的是整個大國產概念,包括中國品牌汽車和國產合資品牌汽車。而且,由於進口車普遍是價格偏高的車型,而中國品牌普遍價格偏低,非要說保護,那也是保護的國產合資品牌,跟中國品牌半毛錢關係沒有。

再則,沒有中國品牌的參與,你想買便宜的進口或者合資車?那隻能是夢。實例就是沒有當下中國品牌的努力衝擊價格天花板,中低端的合資車型價格不會像現在這樣價格連年下行,更不用說其他了。

至於題主後面的各種「」?「」你說得都對,就醬。


200贊感謝……第一次回答了一個被頂了這麼長時間的帖子,深感惶恐。也第一次體會到了一個好答案是需要跟評論區的諸位不斷討論才能得出的。誰能想像這個答案當初只有短短的50個字呢。感謝評論區中的所有人,無論你們是贊同,是反對,都是這個答案的共同建設者……

被評論里的一堆稅費小白整到無奈了,來我們先談稅費的問題。

買車的時候需要掏各種各樣的稅費,不過這些稅費裡面只有一個是跟進口車和合資車有關的,那就是進口關稅。現行進口關稅整車和零件都是25%,這個數值屬於世貿組織裡面的合法高檔位,同檔位的大型汽車市場還有歐盟。所以,實際上進口關稅目前並不高。

至於為啥不少人會覺得進口車動不動就收一兩百個百分點的稅,是因為汽車消費稅高。然而汽車消費稅部分國內國外,統一按排量處理。如果你買的是4.0升以上排量的汽車,對不起,不論你素喪心病狂的m1坦克(如果能按汽車買的話 ),還是為國爭光的紅旗l5,這稅率都是40%,所以這稅率跟進口不進口無關。當然,消費稅的計算公式比較麻煩,這個稅率是里稅率,喊著是40%的稅率,計算出來的表稅率將近84% 公式好麻煩啊,不過對所有車都是一樣的。

至於說17%的增值稅,抱歉,這玩意你在國內幹嘛都得掏,出門買大米也是這個稅率。當然,大米也要進口的對吧。就是進不一樣的口而已。

之所以你覺得進口車稅多,是因為你買的排量太大了……都是6.0升的發動機,紅旗l5隻用交個84%左右的實際消費稅。賓士s級就是84+25=109%的稅率……再加上這級別的車天生高價產生的增值稅……omg了吧。

至於低消費稅還賣的貴的典型。神廠甲殼蟲啊,寶馬mini啊,賓士死馬特啊,奧迪雙鑽啊(走錯片場了 )這個貴真心跟關稅無關,下面會說為啥……

所以別再扯什麼亂七八糟的稅,下面這個答案就是討論汽車的進口關稅!

為什麼不取消進口關稅的原因!

人生第一個百贊答案,惶恐惶恐啊……

我承認,單一的把價格問題歸於壟斷是存在問題的……但是真心的,稅不是問題,問題是當一個市場習慣重稅之後,突然撤去重稅只會讓廠家白拿原來的稅額當利潤……

以下是原答案。

澳大利亞典型啊,飛度賣出國內高爾夫的價,高爾夫賣出國內帕薩特的價。原本國內十台飛度,在澳大利亞買就只能買五台了……

ps: 以上價格比較是只比較關稅之後的狀態。並沒有比較之後的排量稅以及增值稅。而且也只是簡單定性,沒有細算的,不要再拿終端價格來打我臉了。我錯了

補點實際的理論

這個世界上有這麼一種壟斷形式,叫做卡特爾。

實際運作方式就是幾家大企業在面對巨大的市場面前,達成利益默契。共同抬升商品價格,同時限制生產數量。達到各自都能取得高利潤的目的。

這種運作方式最早是讓通用電力,飛利浦等電力巨頭在1924年研究出來的。這幾個巨頭通過第三方成立了一個統籌巨頭利潤的機構,叫做太陽神卡特爾。這家機構不管別的,就是協調各大巨頭的燈泡利潤,大家一起不打價格戰,抬價銷售,同時降低成本,讓燈泡經常壞掉。後果就是在這個卡特爾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強行打斷前,各個巨頭賺的那叫一個開心。對了,美國政府因為這事情連通用電力都罰了,結果沒用……

汽車也是這種狀況,總共全球能數出來的汽車巨頭行業也就那麼不到十家,中國市場又有多大?在澳大利亞,巨頭就服務那麼兩千萬人,就各自暴利到無以復加了。而中國這個市場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嘛……

沒了中國自主的民企和國企。這幾個巨頭敢讓飛度賣25w你信不信?

燈泡卡特爾真正的破滅是因為燈泡技術因為戰爭不得不擴散,導致能進入燈泡生產的企業在戰後遍地存在。燈泡市場的低難度和低成本導致巨頭無法通過商業收購的方式繼續佔據地位。

汽車產業……這玩意天然壟斷好不好……自由市場是不可能的,你走私一個燈泡多容易,走私一輛車……高技術。難度大初期成本高,沒保護巨頭直接給你收購了……然後繼續卡特爾。

補充點為啥有些小地方,小市場的的車價便宜。比如香港澳門等等的。這些小地方通通存在一個毛病市場太小……這時候卡特爾不可能存在,因為過小的市場滿足不了各大巨頭能獲得高利潤的的可能性。而且過小的市場導致了公共交通對私人交通的超大壓力。這時候如果繼續維持卡特爾的話,直接結果就是各大巨頭被公共交通直接擠走,誰也賺不到錢。於是巨頭們只能下水打價格戰,力圖在小市場里站住腳跟,哪怕利潤不高,有一點也是一點。所以拋去稅款原因。小市場的裸車價格往往都比較便宜。

大巨頭往往會在小市場殺的頭破血流,在大市場裡面卻和氣生財。這是為商之道,如果沒有這個心,永遠成不了巨頭。會被巨頭按著打的。

ps:中東土豪國車便宜是因為消費稅基本沒有啊……政府鼓勵大家買大排量的油老虎。國內這麼干,還要不要藍天了。畢竟人中東可啥工業都沒有的,基本只有尾氣。

再ps:中國目前的卡特爾你們別瞎想了……石化電信啥的那只是國家壟斷。而且電信三巨頭現在互相碾壓異常嚴重。建議你們看看製藥吧。很有潛質哦。


看到「若沒有國產車,你只能買20萬的普桑」、「若沒有小米,你只能買幾千塊的手機」、「若沒有國產××,我們就肯定會被壟斷、被定價、被迫多花錢」等等論調,實在忍不住不邀自來。

在知乎上能看到諸如此類的鐵血風、叢林法則風、陰謀論的回答與評論真的讓我吃了一驚!我一直認為貴乎與各大門戶網站評論區最大的不同便是這裡更冷靜、更理性、更專業,然而這滿滿的民族主義文風刷新了我的認知。以下闡明我的觀點:

  1. 幾十年來,車價的不斷降低,汽車走進尋常百姓家,是自主車企發展的功勞嗎:首先我想闡明一個事實,企業就是企業,無論自主企業還外國企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盈利」。說實話,自主車企建立的時候,不會有「為中華崛起而造車」的情懷雄心,他們只是想賺錢,養活這個集體(長城);或讓老闆發家創業(吉利比亞迪);或完成政治任務,養活廣大職工,維持並加冕一層烏沙(各大共和國長子車企)。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無論國內國外,車企的首要目標都是盈利,就算是自主車企,做大了之後就想要拉低車價回饋社會?估計你們是想多了(你想買國產車是「強大本國」,也是想多了,他們就是只為賺錢的企業而已),低價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現在大多數自主車企的發動機都是靠當年三菱突破技術壁壘賣出的技術、變速箱直接是買的、底盤靠「逆向研發」其實就是抄),又陷入了各大國產車的價格「內戰」,於是惡性循環,造不出比肩外國貨的好車,就只能走低價走量,就這樣居然還有同行跟你競爭,於是價格越來越低,但這些對於中高端的合資進口車價格影響並不大,其實現在的自主車企都在想衝擊中高端,改變自己的品牌力,但是因為產品力不夠,大多失敗(比如哈弗H8、H9,發動機啊油耗那麼高,變速箱買也就罷了,標定都搞不好……),現在也就觀致與吉利摸到了門檻吧。因為生產規模擴大、生產線在本土建立供應、更多的合資與進口品牌投入同檔次的車價格競爭,這才是汽車大體價格一直在走低的真正原因。很多人估計又會拿出「當年普桑20萬」來說事兒,首先你得想清楚,現在普桑的地位是「普桑」,當年「普桑」地位也是「普桑」?其次,與其討論現在車價為何這麼低,還不如去研究當年車價為何那麼高,這就得去問問政府了,收多少稅和現在一樣么?購買渠道與難度和現在一樣么?物以稀為貴不知道么?
  2. 橫向對比現在全世界各國車價,全世界有汽車工業的國家畢竟是少數,但不見得那些沒有自己汽車工業的國家都過著「被壟斷被定價」「水深火熱買不起車」的生活。很多人用澳大利亞的車價來說事兒,但是請問不考慮收入直接談價格真的好么?澳大利亞人均收入多少?我國人均收入又多少?何況還有多少收入水平遠超我國汽車價格卻比我國低的,這些國家都是因為有自己的自主車企拉低了車價?各大汽車生產企業難道也像歐佩克一樣建立了一個「產量與價格的控制同盟」?我看全世界沒幾個國家這些車企不忙於競爭而去搞這種同盟壟斷,壟斷就真的能壟斷?不知道「平行進口車」么?至於我國車價為何如此貴,比很多人均收入遠超我們的國家還要貴,我想大概要從兩方面來解釋了:首先,感謝假如沒有國產車,合資車和進口車會更便宜? - philip 的回答,解釋了很多人對於稅費的疑問,25%的進口稅也在合法的高點,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喪心病狂的排量稅!排量稅本身不合理,因為汽車的油耗與排量本來就不是正相關,甚至於與「小馬拉大車」相反,排量越大,油耗其實是越低的!很多人肯定看到這裡忍不住噴我,但是我就想說:「你所謂的排量越高油耗越高,其實不是因為排量,而是因為車重!」排除發動機本身熱效率與變速箱耦合,真正在根本上影響油耗的其實是重量……不相信的朋友請去看一個極端的例子:克爾維特!只要你車身重量輕量化做到極致,那麼就算你是6L、7L的大排量,所謂的油耗大也就僅僅停留在怠速等紅綠燈的時候。根據排量收稅是一種粗暴錯誤的方式,應該直接把這種關乎環保的稅加到燃油價格中,多燒油多污染多繳稅,少燒油則反之!其次,我想告訴你車企是怎麼想的。假如你是一個大車企的決策人,你公司的產品售賣全球,那麼當你遇到一個人均收入不高,但貧富差距不大的市場(國家),那麼你肯定要稍削減利潤,讓人人都能更樂於買你的車,以此來走量,從而與其他車企競爭。但是當你遇到一個人均收入不高,但貧富差距巨大的市場(國家),你發現你就算想薄利多銷也高估了這個國家的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力,那麼你為了盈利,只能提高車價,讓買得起你的車的人花更多的錢,以此來彌補不能走量的損失。各位知友認為我國是第一種情況還是第二種呢?這大概是唯一符合「陰謀論」「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現實了……
  3. 最後忍不住說一點題外話,當年鄧公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在全球化越來越快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張開雙手擁抱這個世界,我真的不理解某些人心中滿滿的「敵我矛盾」、「買合資與進口車是資敵」、「買日本車就活該被砸」、「亡我之心不死」、「大天朝將要彎道超車」,難道在你們心中,國際關係就一定是零和么,為什麼不能雙贏?我認為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是有很大區別的,愛國主義讓人能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保護同胞;民族主義讓人能在和平年代也對同胞揮起屠刀;愛國主義提高民眾向心力,鼓舞大家奮發圖強;民族主義將一個國家變成恐怖的野獸,將民眾拖入深淵(希特勒、東條英機、墨索里尼);就算是形勢嚴峻,能將家國托起的人,一定不是在網路上義憤填膺、愚昧無知易被洗腦、散播仇恨和民族主義的鍵盤俠,而是理性思維、腳踏實地、打好基礎做好實驗、一點一點穩穩追趕、默默奉獻的人!

知乎首答,誠惶誠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先說結論,這個價格決定於市場開放程度,你海關門戶開放和稅收低,中國人就能買到便宜的汽車

進口車,國內進的是美規車加規歐規中東規,只要外國市場價格不變動,稅收決定價格。

而中國產外國品牌車的價格,取決於相互之間的競爭。

至於20萬的普桑降價,沒你奇瑞的事,買20萬普桑的是看不上你奇瑞低端車的,是後來的雅閣凱美瑞通過打價格競爭牌才讓大眾降價的。

而決定價格的主要是收稅的那位,只要不讓平行進口車進來,國內造外國品牌車的價格就受保護

至於拿澳洲新加坡說事的,你們說的不能代表典型,我舉一個例子,阿特阿聯酋,那邊不收汽車稅,全球汽車價格最低,沒有壟斷,非常開放

現在的中國,是用高稅收來降低進口車的性價比,讓性價比低的國產車有一個生存空間,要是路上都是免稅汽車,那國產車是玩不過國外品牌的


誰這麼說的?袋鼠國老百姓抽不死丫的。

澳洲沒有貿易限制吧?沒有國內這麼高還不透明的稅吧?國內勞動力成本太高所以澳洲汽車幾乎全都靠進口了沒錯吧?

那為啥澳洲車價至少是跟國內一個水平?有些車像是十代思域價格比國內離譜多了,這又是為啥?

另外拿著Holden和澳洲福特等等來砸場子的都先去看看新聞,Holden到2017年要徹底停產轉型純銷售,品牌還有沒有都難說;福特也一樣,澳洲驕傲Falcon都要沒了。


沒有國產車以後進口車會便宜?太天真。就拿前兩天在台灣上市的雅閣混動舉例,日本原裝進口。下面是Go車志的YouTube視頻評測以及網友評論:

此車在大陸售價是:


我來開個地圖炮:所有的成本論(包括稅費論,一種變相的成本論)都是胡扯

經濟學最基本的一條定律是,價格是供求決定的——這條原理可以放在幾乎一切的市場中。

看了大部分答案,關於價格的問題居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道這個點子上,不懂可以不要強答,真的。

先說一個問題:汽車產品進口關稅保護的不僅僅是自主汽車企業(完全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逼迫外商在華建廠,為中國提供就業崗位就業崗位,就業崗位,就業崗位即便是自主品牌為零,該收的稅一樣要收

最鮮活的例子可參考巴西市場,高關稅迫使包括中國汽車廠商在內的汽車企業在巴西設廠。

關於價格,先說結論,下面附上分析。

如果沒有自主品牌,入門級合資車市場產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上漲,或價格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產品性價比出現明顯下降;中高端合資車、豪華品牌市場較當前市場可能沒有明顯區別。

------------經濟學原理分割線起---------

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就是:

  • 假如商家在某個價格上能夠賣出足夠多的商品,那他一定不會降價銷售

舉例:如果現在普桑能夠賣20萬一輛,同時銷量還能達到設計產能水平,那上海大眾一定不會賣8萬。

  • 假如價格上漲以後,雖然銷量下跌,但利潤總額上升,商家一定會加價銷售。

舉例:各種加價提車的神車,對於經銷商來說,由於供給有限,而要提車的客戶遠大於供給,出現供小於求的情況,產品價格上漲。而價格上漲,會讓很多人放棄購車(總銷量減少),但希望購車的消費者依然可以維持在某個平衡水平,利潤大幅增加。

  • 當產品出現降價的情況,一定是在之前的價格水平上,產品銷量無法達到某個令商家滿意的水平,致使利潤總額不足。

舉例:所有降價銷售的汽車。

所有這一切,與成本無關

可能有人問了,假如售價跌破成本怎麼辦?恭喜你,你已經開始對企業如何縮減虧損感興趣了

經濟學教材上講得很清楚,成本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每輛車分攤的成本叫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兩個平均之和,就是一輛車的「平均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水電廠房建設、與工時無關的人員成本等,可變成本是物料成本、與工時有關的人員成本等。

  • 假如售價低於平均成本,即低於平均固定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之和,但高於平均可變成本時,企業會選擇繼續生產銷售,因為雖然虧損,但是可以分攤固定成本投入,因此銷量越大,總虧損越小。

舉例:觀致汽車等新興汽車品牌,企業發展初期,雖然在虧損,但銷量的增加會攤銷固定成本。

  • 假如售價繼續走低,跌破了可變成本——一輛車的價格還無法填補購買材料、人工成本,那麼企業就會選擇停產。

舉例:銷量很低且已經退市的汽車產品和品牌。

換句話說,與成本相關的問題是,不論是廠家還是經銷商,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虧損,但價格過低就會出現產品退市,老子不賣了。只要產品還在賣,價格就與成本沒關係。

~~~~~~~~經濟學原理分割線截止~~~~~~~~~~~~

知道了經濟學原理,再讓我們回顧這個問題。

假如沒有國產車,合資車和進口車會更便宜?

合資車和進口車會不會更便宜,取決於供給是否會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

這又分幾個

  • 自主品牌和入門級合資車

由於自主品牌主銷產品的價位,與合資車入門級產品的價位高度重疊,因此如果沒有了自主品牌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市場對合資品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合資廠商有巨大的動力對產品加價。

但是這個市場中實際上有很多廠商,彼此間的競爭會一定程度上抵消自主品牌缺失帶來的加價空間。

同時,由於汽車產品與手機等產品一個顯著的區別在於,生產線產能較小、生產線成本較高,因此增加生產線需要面對較大的風險,一旦銷量不及預期,利潤難保不說,還可能帶來虧損,因此企業不會貿然擴大產能。

可以推測,由於自主品牌缺失,合資企業受市場鼓勵會增加產品的供給,但產能不可能與市場同比例擴大,因此總體上出現供小於求的局面,入門級合資產品的價格會普遍上漲,或者在同價格水平上產品性價比出現普遍下跌

  • 中等價位合資產品和入門級豪華產品

在這個價格水平上,(15-30萬元)目前中國市場基本是合資車的天下,且由於價格較入門級產品價格高不少,因此入門級產品價格上漲對這個價格水平的產品影響較小,因此沒有自主品牌,這個價格段合資產品價格可能維持當前水平。

入門級豪華品牌類似。

  • 豪華品牌級以上

在這個細分市場(30萬及以上),自主品牌影響力為0.自主品牌的缺失,不會對這個細分市場產生任何影響。產品價格水平與當前市場水平一致或接近。

  • 進口產品

進口產品價格,同樣受到市場規律支配,供求決定價格。

在大多數豪華品牌已經國產的背景下,進口豪華品牌是否會為有限的中國進口車市場單開生產線,這是個存疑的問題,因為這部分市場對於豪華品牌來說,是錦上添花的市場,雖然單車利潤較高、但市場規模有限,總利潤有限。

在這種背景下,單開生產線所需的成本,是企業難以承受的。

做個小結:

如果沒有自主品牌,入門級合資車市場產品價格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上漲,或價格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產品性價比出現明顯下降;中高端合資車、豪華品牌市場較當前市場可能沒有明顯區別。

開始板磚了,想到啥再補充吧。


你們是忘以前的神車捷達賣多少錢了吧?而且現在各合資,進口品牌的價格越來越下探。配置也越來越好。這和國產品牌不斷向上探形成競爭有很大關係的。


我國台灣人民真的是我們大陸人的鏡子,不要看台灣有很多可笑的言論,其實他們的價值觀,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我們一樣。這次美國大選,真的讓國人(華人)現出原型,如果有誰需要研究中國人,可以從這次美國大選中華人的行為開始!

在反『』親中賣台『』時,台灣製造業從業人士表示『『那些旅遊業的酒店倒閉就好,誰讓他們依賴中國人的』』,酒店業從業人口表示『『那些近年來業績下滑的製造業企業是自作孽,倒閉就好,誰讓他們那麼依賴中國的』』等等!!!

看清楚了嗎?我們國人都是這樣,製造業從業者沒想過服務業掛了,更多師弟師妹們會來製造業搶飯碗嗎?服務業從業者沒想過製造業不好過,更多師弟師妹們就會來服務業搶飯碗導致沒機會加薪嗎???

可惜,『』反中『』是他們的利益,而購買更便宜的汽車是我們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我們能看清的太少!!

且不說搶飯碗的問題,為啥和自己看起來利益無關的或者有那麼點損害自己的利益的,就能這樣痛下決心讓他們消失,讓他們完蛋,為何能做到如此的毫無人性?就像買菜時,很多人感嘆菜價高了,大米價格高了,然後就希望中國農民全部完蛋,購買生產效率更高的國家生產的,這樣的想法真的好嗎?國人愛諷刺國家的福利不好,國家政策不行,但至少國家還在通過農業補貼來彌補加入世貿給中國農業從業者帶來的損失,而很多人卻希望中國效率暫時較低的農民直接完蛋,真是呵呵,別噁心人了,毫無人性的人!!!

肉食者鄙,果然沒錯,雖然那些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一定是絕對的既得利益者,但他們收入水平在他們那個行業肯定算很不錯的了吧?

這個問題完全不具有任何討論意義!汽車及相關產業是非常拉動就業人口數的,日本有數百萬人從事汽車及汽車相關產業,中國國產車的代表,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奇瑞,江淮等整車企業僱傭的人數也達到百萬,作為買辦的汽車國企,一汽,東風,上汽,廣汽,北汽等整車企業雖然不堪,可能確實靠合資也培養不了什麼人才(能培養的話,那這些買辦肯定可以脫離外資生存了吧,但顯然不是!)也僱傭了近百萬人,加上相關配套企業,能夠達到數百萬人之多!

不知道,那些就因為購買汽車時多出了點稅錢,就想要國產車玩完的人有沒有考慮過這個產業的就業情況?拋開國家就業數據不說,假使這百萬人都不從前汽車相關行業,有多少人會來跟你們搶飯碗呢?你是金融?管理?it還是其他服務業?就業率數據就意味著薪資提高的可能性,失業率高的市場,沒有僱主願意主動提高薪資的!

我越來越感覺一些國人把自己的利益看的很重的小聰明其實是一種愚蠢,你做it的/金融的/管理的/其他服務業,所以製造業掛了不影響你?所以你與汽車行業的聯繫僅僅是你是消費者,他們是生產者?

你就不覺得,製造業掛了金融/it/管理等都會掛嗎?

不要拿英國類比,英國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全球競爭力的,更何況,全世界各國,你隨便廢了製造業的國家就能當金融中心了?


小米沒出來時候大屏手機賣多少錢?

雖然不同,但可以參考。


在2000年奇瑞推出qq之前,中國沒什麼好的自主汽車。那時候的合資車,進口車多少錢?問你爸爸就知道。


我來把題目翻譯一下:假如你們學校沒有女生,你和你的同學們會更容易找到女朋友嗎?


扯句題外話。

20年前西門子plc上一套200點的價格,夠上一整個車間的所有設備,包含壓力容器,泵等等。

越來越多的國產出來以後呢?

現在分分鐘3000塊配一套plc自己做智能家居中控系統。就算用西門子,也超不過10000了。


我只想說,如果沒有國產車,那你還只能買到二十萬的普桑


中國是工業品價格殺手。

沒有國產貨,你就沒機會買到低價車,低價手機,低價電器,甚至一個低價打火機。

2017-2-19更新

關於汽車價格的問題邏輯推導:

經濟學供需理論中,供應曲線的一個前提假設是廠商的成本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廠商之間充分競爭均衡的結果是市場價格達到廠商的邊際成本。

現實是廠商的成本不可能在一個水平線上。市場也沒有達到競爭均衡狀態。

國產品牌廠商參與汽車市場競爭是因為市場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利潤空間來源於合資品牌對市場的定價邏輯。

對合資品牌來說,中級車市場用戶需求彈性不大,價格下降一點不會增加太多的需求量,但是低端車用戶的需求彈性相對大了很多,略微降價,購買數量就會上升。

但是同時低端車和中級車的市場差價要保持在一個適度的區間,太小,則影響低端車需求,太大,則影響中級車需求。

合資品牌通常對中級車定價採取利潤最大化策略,因此價格偏高,利潤偏高,因此合資品牌的低端車價格也偏高。這就給了自主品牌利潤空間。

自主品牌在產品力方面不如合資品牌,但是相對而言成本也比合資要低一點。因此自主品牌用一個比合資品牌低得多的價格切入低端市場是一個可行而且有利的市場策略。

低端車用戶的價格彈性高,說明他們對產品力不敏感,自主品牌藉機獲得了市場份額。

而且隨著自主品牌在低端車市場份額的上升,技術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產品力也在提高,因此有可能進一步挑戰合資品牌在中級車的市場份額。

反觀合資品牌,不願意低端車降價,因為低端車的價格下探會拉動造中級車的價格下探,影響他們的利潤水平。

當然隨著市場競爭的進行,合資品牌不得不逐漸調整策略,所以整個體系價格都在不斷下探。

結論,如果沒有自主品牌的市場競爭,低端和中級車市場將同時比現在的價格高很多。


  • 首先,國產車發展越好,汽車會往性價比高的方向發展。
  1. 說個故事:當年ABS(制動防抱死)剛出來的時候,進口車選配的話,需要幾萬。清華汽車系宋健教授自己做出了國產的ABS,進口車的ABS就只要幾千。
  2. 正是由於國產汽車企業這些年靠高性能、低價格的發展策略,汽車的價格整體下降;很多外企、合資企業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不得不降低價格。
  3. 題主提到的如果沒有國產車會如何。我國八十年代的汽車發展就是引進為主,希望市場換技術,沒有好好發展國產汽車,當時的車也屬於奢侈品。最後,市場被佔有,技術卻沒換來。與中國形成對比的是韓國,大力發展本國汽車……現在的韓國現代、起亞也成長起來。
  4. 題主的問題,本人認為應該是否定的回答。

  • 其次,國產汽車發展需要依託汽車關鍵技術的國產,而國產汽車技術進步會讓汽車相關產品價格降低,促進整體汽車的發展,這也是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

  1. 對於內燃機,已經過百年發展,很多國外企業有百年技術積累,自然比國內強很多。如發動機里的火花塞和高壓噴油器,一般大家用的都是博世的產品,如果能夠國產,汽車價格還有下降空間。
  2. 對於燃料電池汽車,其中的關鍵組件就是電堆,很多關鍵材料,國外都是對國內封鎖。如催化劑,雙極板等部件。而剛剛制定的十三五規劃,對於燃料電池中的許多關鍵技術,五年以後的目標就是達到目前國外水平。
  • 最後,汽車不僅僅是一個產品,它在國民經濟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會促進整個國家的技術發展。也可以這樣說,基本上大學的每一個專業都和汽車相關。

  1. 德國,汽車產業的產值佔德國工業的約20% (2015年數據)[1];
  2. 韓國,汽車產業佔整體經濟的10%左右(2014年數據)[2];
  3. 日本,豐田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和某些國家的GDP相同。

參考:

[1] https://www.gtai.de/GTAI/Content/EN/Invest/_SharedDocs/Downloads/GTAI/Industry-overviews/industry-overview-automotive-industry-en.pdf?v=10

[2] https://www.wttc.org/-/media/files/reports/benchmark-reports/country-reports-2015/south-korea--benchmarking-report-2015.pdf

[3] http://www.google.com.hk/finance?cid=674938hl=zh-CN


鬼扯!自己去看二十年前普桑、捷達、雅閣……都是啥價錢!


哪個資本家不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到天價啊?如果他沒賣到那樣,那隻能說要麼市場不足,要麼存在競爭。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不願買自主品牌汽車?
銳界/漢蘭達/冠道/樓蘭/X1/CDX/NX200/傲虎,35萬左右落地SUV怎麼選?
2017款邁騰與2017款雪鐵龍C6選哪個?為什麼?
想買車。福克斯 rs 怎麼樣?
豐田威馳,本田鋒范,帝豪GL,艾瑞澤5怎麼選?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汽車品牌 | 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