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房的真正價值會不會本身就比外國高?

很感謝各位的回答!我來簡單總結一下下面的回答,以便好奇的小夥伴們可以快速抓住要點。

A組小夥伴們:我告訴你們,你們要是相信中國經濟會繼續增長,北上廣房價還得漲!別不信我告訴你們!!

(其實最近國內經濟發展了,大家普遍感覺可以接受國際化消費了。早個十幾二十年,大家還都是覺得國外的東西,房子特別特別貴,跟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一樣。那也許說不定很久以後會反過來,外國覺得我們中國的消費和房子夠不著呢?)

B組小夥伴們:房價嘛,影響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一個政策下來,這塊房價就得變。房價嘛,更適合於特定的一小塊地方進行討論,更加精確。太宏觀了沒啥意義,我看用來茶餘飯後侃大山不錯。

(確實,因為不確定性,而且影響因素超多,所以大家都有話可說)

C組小夥伴們,也是最得我心的一組:要考慮城市容量的問題。其實北上廣房價雖然很高,但是它能賣出去是因為仍然有人買得起。什麼人呢?除去土豪不提,很多都是中青年,工資很高,外加父母全力資助的一個群體。這部分人背得起房貸。

其實北京租房的話,不算貴吧?租金和房價是這樣算的,消費者能出得起多少錢,價格就會定在什麼位置上。以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北京租金不貴,房價卻很貴,說明房價確實是因為競爭被提到很高的。

其實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每個人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工作地方不算太遠的地方,剛開始租房,之後買房的。然而現在情況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最後機會非常渺茫可以在工作不太遠的地方買房。

這裡面的問題還要細分:比如不同行業工資差距非常大,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是這樣的態度「你工資低那活該你選錯了行業」?

說到一個健康的環境,我想起來之前有說在北京給人做裝修,刮刮大白什麼的,一個月2w+。其實如果是真的的話,那麼這樣就是一個健康的環境的起點。某一個行業賺得多,然後可以帶動其他所有行業的發展,最後整個社會都是充盈的。我覺得我們很大的問題是行業發展得不均衡,只有那些國際水平無法替代的職業才能高工資,無法帶動整個社會(比如外面煎餅果子也還是那麼便宜)這段說的有點跑題,其實我不太了解,只是猜測性地想一下:現在中國高工資的一群人還帶不起來低工資的絕大多數。

到現在這裡,討論城市容量就很有意義了。房價被推高就是因為競爭的基數太大,那麼只要反過來,讓企業不必往一個地方擠,讓人也可以分散開來,豈不是很棒?大家不必跑到很遠的地方上班,也可以正常結婚生子,很早就不用靠父母過上獨立的生活…

北京不就在去產業化嘛?而且相信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希望大家都能享受輕鬆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可以直接下拉到最後看問題===

我這個問題問的不是很嚴謹,基本就是一拍腦袋想出來的;所以很多研究經濟學的小夥伴看到題目之後完全無從下手,「假設都是模糊的你讓我們怎麼回答!(╯°□°)╯︵ ┻━┻

對學術小夥伴們的無奈表示抱歉,我應該更早點標明我思考的出發點的,深鞠躬~

=========

謝謝大家的回答!更多的回答,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也讓我更佳清晰地辨明了自己想提問的真正問題是什麼。

【因為中國人更多,所以在不能移民/移民很少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努力4倍於倫敦的居民,才能夠獲得,一塊離工作很近很方便配套設施都很好的居住地嗎?】

原問題如下。======

突然想到一個點。

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對吧。

比如北京一塊地方A,和倫敦一塊地方B。這兩塊地方都是很靠近公司,年輕人生活比較方便的。現在討論這AB的價格。

北京有2000萬年輕人人,倫敦有比如500萬年輕人人。那麼不考慮移民的情況下,A肯定有更多人競爭想要住吧?那麼如果匯率差不多,北京房價應該是倫敦的4倍?

突然覺得這個無法反駁啊(=?ω?)?


高票答案也是醉了。也罷,很多國內的人對美帝的房價和地段沒有概念,我們就來看下隔一條街能差多少。(數據來源http://zillow.com , http://trulia.com)

下圖的藍線是Palo Alto(好學區富人區)和East Palo Alto(某族裔區)的邊界:

這是East Palo Alto的house:

1557ft2= 144m2,每平方米大約5548刀,摺合人民幣37342元。

下面我們來看隔一個街區Palo Alto的房子,看外觀和美國普通的house區別不大,園子打理得比較好:

3029ft2= 281m2,每平方21281刀,人民幣143223元,差不多是普通碼農月收入的3倍多。

作為對比: 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53,657,Santa Clara County(這兩個地區所在的郡)家庭年收入中位數$93,854,CA94303(這兩個地區所在的郵編)家庭收入中位數 $89,464

更可怕的是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根據trulia的數據, Palo Alto 房價中位數$2,496,500,East Palo Alto房價中位數$695,000

中國房產賣的是教育權,美國房產賣的教育權和生命財產安全。

-------------------

破百贊了,附上http://trulia.com 的犯罪地圖和學區地圖:


=_=按照新古典主義經濟學來說,物體的價值就是該物體在一個開放和競爭的交易市場中的價格,因此價值主要決定於對於該物體的需求,而不是供給。

=_=價值,在不同的經濟學裡解釋都是不一樣的……《資本論》中的價值概念特指交換價值,即資本關係下的本質。不能以局部範疇的價值代替一般的價值形態,同時一般的價值形態不等於局部的價值形態。價值的實踐必須以一定的範疇確定。

=_=《資本論》里的供求關係是說在競爭和生產無政府占統治地位的私有制商品經濟中,價值規律通過價格與價值的偏離自發地調節供求關係,供大於求,價格就下落;求大於供,價格就上升。

?_?? 你的對比就根本就是錯誤的,選擇的參照物根本沒有可比性……你完全忽略了兩地的國情啊……

看組數據~~~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北京和倫敦的居民收入,2016年夏季求職期的平均薪酬數據顯示,北京人的平均月薪為9240元(在北京生活的沒有達到平均月薪的趕緊去面壁思過你都拖後腿了知不知道!),稅前年薪大約為11.8萬元。

按照2016年鏈家網二手房買賣的數據計算,從北京二環內到六環,北京各環均價為50767.2元/環

再說到倫敦,根據英國Nationwide銀行在9月底發布的數據,目前倫敦在2016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房價為47.47萬鎊。而根據另一個房產中介Haart的數據,倫敦在今年7月平均房價從55.876萬鎊下降到52.735萬鎊。當然,各家數據統計方式不一,平衡一下,以50萬鎊一套為準……

在房價的計算上,中英存在一定區別。英國在計算平均房價時不以房屋面積作為標準,這一價格既包括一般的工作室(Studio)也包括面積較大的別墅。所以具體每平方米多少錢,得看具體的房屋。

在薪酬上,根據英國招聘網站Monster10月初的數據,倫敦人的平均年薪為3.456萬鎊(稅前)摺合人民幣30多萬的樣子……

兩地居民的收入及房價大概是這麼一個情況:

在北京,按平均年收入來計算,每年大約只能買兩平米。而倫敦人的收入,在通貨膨脹不變的情況,得工作大約15年才能買一套房子。

北京的地理位置以一環、二環、三環來區分到中心區域的距離的話,倫敦則以地鐵的一區、二區、三區來劃分。

北京最貴和倫敦最貴,北京最貴的差不多4200萬,倫敦最貴的雖然也以千萬計價,奈何是英鎊為單位~

(這塊,是因為北京金融街的地理位置,與中心區更近,而且還是學區)

下面是城郊

除去購房成本,我們還要考慮交通及時間成本,根據今年年初,全國50座城市上班距離及用時排行榜的數據,北京人平均單程通勤時間大約為52分鐘,北京市常住人口一半以上住在五環以外。現在北京的地鐵已經通到六環了,所以住在五環外的人,平均要花50分鐘左右通勤是免不了的,還好地鐵票不算貴。

倫敦五至六區也是有地鐵及火車通達,在交通上還是比較方便的。從里士滿車站,最快可以在20分鐘內到達倫敦滑鐵盧(Waterloo)車站,再換乘地鐵到其他地方。而到2018年底或2019年初,等貫穿倫敦的貫穿鐵路(Crossrail)開通,從倫敦西邊六區的West Drayton到市中心的邦德街(Bond Street)只需要23分鐘。所以兩地在通勤時間上,都差不多。

不過倫敦的地鐵票可比北京貴多了,1到6區的地鐵通票,一個月下來得227英鎊(摺合人民幣1934元),而且每年還要漲價,跑得比通脹還快。

?_?? 根據國情不同,人均收入也不同,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條件,生活成本也都是不同的。

這種對比是毫無意義的,=_=舉個例子,你到倫敦去看醫生,和在北京看醫生的差距是很大的,英國推行公共醫療政策,NHS是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簡稱,管理著英國所有醫院、門診和醫務人員;GP是「General Practitioner」的簡稱,意思是普通科醫生,即英國的社區醫生。如果在英國生病了,我們是不能直接去醫院的,而是去看每個社區的GP,所以看GP就等於看醫生。英國的醫療系統使用的是「residence-based healthcare system」(以社區為基礎的醫療系統),所以如果身體哪裡不舒服的話,要先去社區門診,再通過社區的GP推薦到醫院或者專科去檢查。英國的綜合醫院並沒有國內那麼多,也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完善的治療設施,所以有些病人要做檢查的話,會要被調到更大的醫院去。同樣,就算是去看GP,因為社區診所會更小一點,很多情況可能就連抽個血,也會被安排到大的醫院去進行,總之,去GP是在英國生病看醫生的第一步。英國醫院的急診(叫做「Emergency Accident」,簡稱AE),是專門為牽扯到生命危險(life-threatening)的病症和事故準備的……當然除了有生命危險的病症之外,只要病人去了急診,醫生是不會不看你打發你走的,而只會讓你等,如果醫院附近有walk-in centre(GP診所提供的緊急門診)他們會安排你去那裡看。如果你不得不去急診看醫生,護士會根據你的情況先做一個「小檢查」,給你的病症緊急度分類,如果沒有生命危險,大家有可能會面臨長達4個小時的等待時間才能在醫院看上醫生,請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 ┻━┻我不會告訴你們,我在國內一個星期看好的病,在倫敦等了2個月……最後默默選擇了回國看…

?_?? 相當的慢……目測在國內這麼慢,很多人要罵街了吧……

=_=倫敦的房價不比北京的低……人均收入也沒比北京高到哪裡去……你在北京還能去個飯店小吃店下下館子……but……在倫敦…英國的黑暗料理(例如巧克力茄子……你能想像嘛?)我簡直給跪了…快餐店的價格簡直要上天…根據我的經驗完全自己動手做飯,一個月食材費差不多160英鎊,加上偶爾出去小資一下下合計摺合差不多2500塊人民幣的樣子……在北京我差不多一個月吃吃喝喝是2300塊……然而我自己做的時間很少……在英國下館子20鎊只能嘗個味兒……壓根吃不飽啊啊啊啊?_?

=_=基本上,倫敦和北京差不了多少……各有千秋……

你說北京堵車,倫敦也堵車,高峰期,路上堵,鐵路也堵……

大部分情況下,我覺得差異是體現在人上的,然而我覺得國內也在慢慢提升……

中國的房子不會比倫敦的房子價值高到哪裡去…

北京居民需要花四倍努力獲得一套離工作地點近生活設施好一些的房子,倫敦居民也需要花4倍努力才能在倫敦獲得一套……

?_?? 大部分情況下,絕大多數差異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樣。只有針對特殊人群才是不一樣的…

比如醫生,英國的醫生公立醫院最高年薪101000英鎊/年……私立醫院薪資比這個最高不會高太多,但比平均高很多。一般一個厲害的醫生都是同時在一間公立醫院,1~2間私立醫院,還有自己的診所工作,所以三份加起來有不少醫生收入能達到500,000英鎊以上,去年全英國有20個外科醫生收入達到1,000,000英鎊以上。

澳大利亞的話,頂級醫生的工資一般能達到1,000,000澳元以上(約合500,000英鎊)…

注意,重點辭彙,頂級醫生and厲害醫生…

所以像,中國這些特別厲害的醫生,去到國外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甚至不用花費更多的努力~

普通醫生的話,也可以獲得安全的工作環境,不會有醫鬧……除了不會有醫鬧以外,你也一樣得努力才能攢夠一套房子……

=_=至於普通崗位,奉勸大家一句,外國的月亮沒比較圓,你沒有什麼特別厲害之處,待在哪裡都一樣,除非你移民去火星,就你一人,一個星球都是你的……

=_=中國的房地價值不會比英國的房地產價值高到哪裡去,英國的房地產也不會中國的房地產高到哪裡去,半斤對八兩,針對的消費人群不一樣,也根本沒有可比性。你不如換個問題,放在一個區域內,比如北京的房地產和上海的房地產哪個更有價值~~~~


中國城市的房子,相當於城市發行的普通股票,城市賣地建房相當於增發股票融資,融資來的錢用於建設城市,提升城市競爭力,吸引大家來買股票。同時一線城市限制每個家庭最多買2股,其中1股不讓賣,賣了就享受不到城市福利,估計導致95%以上的股票不能流通。

美國城市的房子,相當於城市發行的優先股,城市不發行普通股,只能從優先股票上收稅用於提升城市競爭力。所有優先股票可以自由流通。

炒過股票的,應該知道哪類股票更有投資價值。


首先認清一點:

地球上近50%的人口僅居住在1%的土地上,而絕大部分土地無人居住。如下圖:

這是非常典型的馬太效應,多的更多。任何讓人口均勻分布的想法都是異想天開。新疆戈壁灘、非洲撒哈拉、喜馬拉雅山頂,這些地方鳥都不拉屎,你會去住?

而產業發達、經濟發達、資源集中的城市,天然的吸引人聚集。中國是北上廣深,印度是新德里、孟買,韓國是首爾,日本是東京,英國是倫敦,法國是巴黎,俄羅斯是莫斯科,美國是紐約、舊金山。沒有例外,都是如此。

中國當前的城市化率才剛過50%,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0%多。還存在大量的農村人口在未來10~20年轉移到城市。尤其對於河南、四川、雲南、貴州這些中西部城市來說,現在正是城市化的加速時期。按照每年一個點的城市化速度,達到北京上海70%以上的城市化率,還需些時日,至少20年。

下圖是麥肯錫將中國劃分為22個城市群。未來中國13億人口的大多數都將聚集在這22個主要城市群。集中,集中,13億人口高度集中。

這種集中趨勢有沒有終點,哪裡是終點?我們看看國外:

莫斯科集中了俄羅斯近20%人口,首爾集中了韓國20%的人口,東京都市圈集中了日本1/3以上人口,倫敦都市圈集中了英國近50%人口。

你別看北京、上海超過2000萬人,廣州、深圳超過1000萬人。其實拿這些城市的GDP佔比來看,人口集中度是遠遠不夠的。限制大城市規模是拍腦袋想法,產業那麼發達、就業機會那麼多,人就是要來,怎麼限制?如果需要限制、能夠限制,東京都市圈就不該集中全日本1/3以上人口,英國人也不該往倫敦跑,就住鄉下空氣清新釣釣魚多好。

可惜人口就是要往最核心的、資源最密集的城市跑。英國、日本這些提前資本主義幾十幾百年的國家,就是這樣的。中國看不到走出另一條道路的跡象。

如果你默認上述演進規律,那麼進一步思考就很容易了。

中國的大城市房價是不是本身就會變得比國外大城市高?從供給需求來說。供給方面,北上廣深房屋供給數量是否比東京、首爾、香港、紐約這些城市要少?可以分析,但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因素,在此不細談。

真正有決定意義的是需求量。中國的人口是美國4倍、日本近11倍、韓國27倍,這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學者說中國房屋擁有率接近100%,所以房價不會上漲。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有超過一半的農村戶籍人口,大多數農村人正在遷入城市,會在城市買房。

北上廣深這些核心城市,輻射力就更廣闊。北京往大了說輻射全國,往小了說輻射東北、河北、天津。上海吸引長三角人口定居。廣州深圳是珠三角核心城市,吸引廣東、廣西等地人口定居。

河北人口7300多萬,東北人口超過1億,有1%的人口前往北京都不得了(事實是估計50%以上的人都想到北京……)

窮人想到這些地方,房子買不起。現在的問題是,近40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大批富人,其中不乏資產上千萬、上億的巨富。

還是這張圖,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3年的數據,中國資產100-200萬家庭佔比8.9%,200-1000萬的佔比6.9%,1000萬以上的佔比0.6%。

你算算,資產1000萬以上的0.6%,以4億家庭算這就是240萬戶。200萬以上的7.5%,這就是3000萬戶。中國家庭主要資產配置方式就是買房。買房買哪?華北地區的首選北京,長三角首選上海,珠三角首選廣深。

不管你自住也好,投資也好。這些大城市是廣大買房客、投資人意識里跑不了的。國外移民到中國,肯定也是首選這些城市定居。

總的結論就是,你放眼全球核心城市,研究中國具體國情,中國大城市房價趕上並超過諸如印度新德里、孟買,韓國首爾,日本東京,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俄羅斯莫斯科,美國紐約、舊金山,都有可能,並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有可能,以後沒有能力的人在中國都會活不下去,最後被迫去了美國。


「中國房價的真正價值會不會本身就比外國高?」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各人各樣。這無所謂,就跟賭球一樣。

有種回答是這樣。假設,(我們講假設),假設你有1000萬人民幣,這1000萬是你多出來的,可以隨便用的,隨便投資了。這筆錢你可以隨意換成其它貨幣的。世界各地的房子隨你挑。只是你可以投資的錢的數目一定。你投哪裡?

你所投的地方,就是你認為其房子的價值高過其它地方的房子的價值。

倘若這樣的說法你認為有一定的道理,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

你是否看到全世界的富翁們爭先恐後地擠到中國來買中國的房子,一線二線三線N線的?

然後看看中國的富翁們在做什麼。

一般地說,富翁們理財還是有一套的。這方面,可以相信他們。


當年日本人也曾這麼認為過,賣掉東京能買下全美國 o(╯□╰)o

那個時候,他們一定跟題主一樣樂觀的認為,東京人口多,東京房子真正價值高,東京永遠漲,日本永不落,然而……

房子不值錢,值錢的是預期。那些學區,那些地鐵,那些物業,你能給定個價么?誰都做不到

因為我們都清楚,那不過是說服自己,讓自己預期合理化的借口罷了。沒有這些東西,如何讓匱乏的預期變得真實?

就因為是學區地鐵,就能讓房子一年漲50%了,憑什麼?

是預期彌補了真實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差價。

當所有荷蘭人都認為鬱金香值錢的時候,鬱金香就是有真正價值的,因為你確確實實可以靠一枝鬱金香換一座莊園。

當所有日本人都發現日本有危機的時候,預期就沒有了,差價就沒辦法彌補了,這個時候時候價格就要回到真實價值附近徘徊,日本就崩潰了。

與其說一個東西真正的價值,倒不如說人們的預期值多少錢,能持續多久。

只要人們的預期在,真實價值就是本身+預期,你就是可以換到對等的東西。

所以看最近中國的所作所為,限購限貸也好,地王頻出也罷,都是在玩弄著人們的預期,剩下的那些學區地鐵的噱頭不過是自我補完心理安慰的邊角料罷了。

就好比題主,說了那麼多理由來自我暗示,不也是為了說服自己的預期嘛。

有人看跌,就有人看漲。看漲的人多了,就真的漲了。看跌的人多了,就真的跌了。

如果我問你,中國房價的真實價值是不是本身就比孟加拉高,你潛意識肯定在說必須的必,老子可是中國人,中國可是初級發達國家好么,第三世界國家老大哥。這就是你對國家的評價。

國家變強了,國民自然就高人一等了,去哪都會被禮待。

就像現在的題主,在想是不是中國價值真的比英美高。不用急著回答。

等哪天中國看英美就像現在看小國孟加拉一樣,中國房價的價值那就是最高的。

現在嘛,真正價值不就是護照的價值么。你家護照多值錢,你家國籍多值錢,其實就是你家土地多值錢的另一種體現咯。

----------我四昏割線-----------------------------------

反正不是題主在小標題里說的人口和人口密度~

因為如果按照這樣子的說法,孟加拉國的房價真正價值應該完爆其它國家,真的是完爆,中國不知道弱到哪裡去了。那麼多人擠在那麼小的地方,想想都可憐(⊙o⊙)

鑒於評論里說的城市人口密度~也一併放上來好啦

上海,北京,重慶上榜。然而重慶和北上房價也相差甚遠。說這些人口密度並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而是想說題主在小標題中的理論是不對的。

你們看看題主的小標題再來凶啊喂,不要誤傷好不啦。o(╯□╰)o


謝邀。被邀幾次,但這不是我專業,試答一下。

首先,既然拿北京和倫敦比,那就從倫敦說起。有答案說倫敦房子135年,其實不是。他也存在135年是土地年限,開發商蓋完了到你手裡不一定還有多少年,英國的建築速度很驚人,幾個月下來,你怎麼能看出來到底進展了沒。而英國的房子分為兩種一種的有期限一種是無期限,無期限因為土地名義上都是老太太的,所以加上象徵年限999年。999年的房子大部分是獨棟,也就是所謂的別墅,和國內的別墅不同的是,大部分都算比較小,三層獨棟100平米很常見。所以按照國人認為的有前後院就是有錢人的概念來看,倫敦的房子還算是比較高級的,很少有北京那種超高住宅用建築,一般的樓房都控制在7-8層左右,偶爾出現十幾二十層的。

英國人的收入怎麼算呢,拋開物價談收入屬於耍經濟流氓。這裡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叫做可樂匯率,英國的可樂大概1英鎊左右375ml,中國大概三塊吧,那麼簡單來看數字上按照1:3來算。倫敦一個比較不錯的白領大概4000英鎊月薪,相當於在北京賺12000。

倫敦的房價大概50w英鎊可以買到還算可以的,市中心別想,特別好的學區也別想。相當於北京150w人民幣。這價錢在北京能買到什麼房子就自己想一下了。

但是,因為近年來英國經濟很差,匯率貶值,物價上漲,和中國比基本已經差不多是快要1:2了。但目前房價沒降。


清華新聞網10月2日電 9月27日,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申請系統上線。這意味著,清華大學2017級國際學生(本科)的申請正式啟動。2017年起,清華大學本科國際學生招生全面改革,採取申請-審核制。所有具備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清華大學將通過網上申請和綜合測評(包括材料評審和面試)進行錄取。新聞具體見鏈接

http://edu.sina.cn/gaokao/gkrx/2016-10-14/detail-ifxwvpaq1285102.d.html?from=wap

買了北京學區房就一定能上清華么?肯定不是,還是要去擠獨木橋。那賣了學區房去移民能上清華么?現在看來比擠獨木橋應該容易多了。要行動趁早,別等大家都想走這條路的時候要麼是搶著賣房移民,房子賣不上價了。要麼就是清華收緊政策,幾年內的新移民不收。

教育這件事應該可以和房子解綁了。


@馬不理 這個大哥沒去過美國,強行把美國想像成人間天堂。居然還好意思抨擊下面評論各位,也真是活久見。仔細一看,關注幾K,頓時釋然。知乎上高關注的,大抵都是這類。

我就告訴你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美國街區跟街區之間的差距大到一個殺人搶劫一個夜不閉戶。你居然還在說美國房產沒那麼多附加價值?


美國有一個和天朝不一樣的地方很多人沒注意到,窮人和富人居住隔離現象比較嚴重。就是有的地方隔著一條街兩邊房價差好幾倍。原因是,低房價的地方a區剛開始窮人多,黃賭毒嚴重,很多人富裕了後尋求安定都會搬走,高房價的地方b區剛開始富人較多,納稅多分配治安的警察也多,治安好吸引更多富人居住。ab兩區各自只管自己區治安,由於a區窮,治安治理也差,進一步加劇兩區貧富差距。天朝也有類似房價差距情況,不是因為安全問題,而是學區房問題 比北京的東西城區學區房附近街道。


謝贊!

下面是對評論里一些人的統一回復

不是學法學的,不能從法學角度去比較中西方的土地制度。但是作為在中國北美和歐洲都生活過,並且在中國和法國都買過房子,在加拿大考慮過買房的人來說一說在法國有土地的實際體驗。

首先,某些人是不是把歐美想得特別好,政府特別保護私人財產blabla……你以為土地私有你就可以隨便使用了嘛?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法國買了一塊土地。雖然土地所有權歸你,但是你無論蓋什麼都要審批。蓋大了一點政府覺得你用不了那麼多啊,你是不是想出租啊?等審批繳稅吧。好不容易審批下來也把稅繳了,到蓋房子。自己私有財產上總想蓋一個個人風格鮮明的房子吧。不好意思社區居委會覺得你房子難看你也蓋不了。特別是中國人在白人社區里更容易被欺負,就算是合理設計也會被挑刺,因為他們就是想趕你走啊!而當你孩子多了房間不夠用了,需要加蓋了。好吧,以上步驟再走一遍。

有人肯定要問為啥不能一次性就把房子蓋到位呢?然而多出來的房間擺著不用光繳稅嘛?多一間房就是多繳一筆房產稅。

有人又要問不行就把多出了的房間租出去抵消稅費不行嘛?呵呵,事實上政府的確懷疑你會把多餘的房間拿出來出租的好吧。政府時不時會回訪,看到你出租房間……等著加稅吧!

雖然土地是你的,但是房子蓋多大,蓋什麼樣,都不是你能決定的。你覺得這種所有權有多少實際意義?

而且,你的土地所有權會在你欠稅欠債不還的情況下被強行拍賣。政府不能剝奪所有權但是法院可以。

雖然政府不能直接剝奪你的房產,但是看上了你所在的片土地了,你怎麼辦呢?乖乖和政府談判是最好的。政府項目一般是公益性的。什麼孤兒院,難民營之類的。

要是蓋孤兒院你不搬?你會被聖母的口水淹死的。你說你不怕聖母?如果你不用上班不用擔心被上司責難影響升職,也不上學不擔心你遭到輿論非議失去獎學金,甚至連個小店都沒有不用擔心聖母號召大家抵制你的商店。那麼你人生已經夠悲哀確實沒有什麼好失去的。

再要是建難民營呢?人家都搬了留你一個陪在難民營旁邊?

至於資本大鱷看上了你這塊地想在片地上蓋商場……那麼好好談判是上策。政府好歹是民選,資本嘛……整你真的一點顧慮都沒有的。甚至你家被推平的事連新聞都上不了。你要打官司,可以啊,資本大鱷陪得起。看你能請到多貴的律師和資本大鱷對簿公堂?先被耗死的一定是你好嗎?法國還是左傾比較嚴重,你和資本大鱷斗死相不一定太難看。要是美國這種國家?額呵呵呵呵……

不僅是大資本家,連無產階級都能欺負你。你要是把房子租給了不靠譜的人,人家不付房租怎麼辦?你要求助保護你私產的國家機器是嗎?那麼先報警備案,再準備全證明材料說清楚來龍去脈,然後報法院,搞不好要請律師,歐洲法律你懂嘛,寫清楚材料報案的水平你有嘛?都交上去之後就等吧,等法院開驅逐令警察才可以人趕走。這套保護你私產的程序要走上半年外加好幾千歐。呵呵。這就是國家機器保護私產的效率。呵呵。真不知道這法律是保護私產還是保護無產階級賴皮權。反正誰的朋友再說國外保護私產,好啊!鼓動他去法國買房子,法國土地可是私有的。等他買好你就可以在他家賴半年都不用交錢了。

寫這些不是告訴大家歐美有多差,絕對不是。事實上,如果你不作死不犯傻,那麼無需擔心資本家巧取豪奪和無產階級耍賴犯賤。資本家要巧取豪奪那麼就談個好價錢賣了。無產階級在你家耍賴你就應該提棍子打出去,等保護你私產的國家機器行動實在太XX慢了!

我寫這些是告訴在評論里那些泛泛而談的人,買房子還是看實際。相比於歐美在中國的買房的體驗並不差,在中國可能碰上的糾紛和矛盾在歐美一樣會碰到,而在中國作死的行為到了歐美恐怕死得更慘。

誰在意永久使用權還是土地私有?我反正不在意,買房還是看實際收益,實際收益,實際收益!

以下是原答案

……………………………………………………

看了前個答案說西方土地屬於個人的?我呵呵。我家在法國和中國都買過房,所以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這是我家以前在巴黎城外93省的小房子,上下兩層一共也只有90平,但是獨棟,還有300平的花園。離開法國後以市價賣給了親戚。

西方國家土地真的不歸個人啊,起碼土地主權就是屬於國家的。要是真的歸個人,那麼人人都買一塊土地然後各自建國好不好啊?明顯不可能。同樣你也不可以在美國買一塊地,然後宣布這塊地屬於中國。歸根結底,你無論在哪買,買下的還是土地的使用權,這塊地真正的主人依舊還是國家而某些國家裡還是國王。

說到使用權,西方國家的土地使用權從99年到999年甚至無限期的都有。但是,你使用土地期間必須繳納房產稅。這是一項資本主義特色,本意是土地為生產資料,會創造價值。既然創造價值,那麼收稅不意外吧?但是後來,房產稅變成了某些政府瘋狂斂財的工具。

舉個例子,美國有些地方房產稅高達每年3%,這是30年重新買一遍房子啊!還有我以前住過的蒙特利爾,房產稅2.5%!40年就買一遍房!而且每個月物業費還要另外付,用房成本實在太高。高房產稅是我家沒有在加拿大買房而是租房子住的直接原因。對我家,蒙特利爾周圍50來萬加元的房子還是買得起的,但是每年1.5萬房產稅真就頭疼。甚至這麼比較起來看,中國政府讓我70年到期後繳納一筆費用重新續期也是可以接受的了。何況這筆費用還不會是全款。

所以,在房產稅比較高的地方,購房壓力絕對比中國高。我覺得在中國購房也就是頭幾年還貸壓力大,過了幾年通貨一膨脹,物價收入全都在漲,唯獨貸款不漲,還貸壓力自然就小了。而且貸款還清之後直到到期之前都不用操心,然而高房產稅卻是要伴隨終身的壓力。

也有房產稅比較低的國家,比如法國。如果你在巴黎只有一套房,那麼房產稅加起來也不到1%,而且其中還包括物業稅呢。在中國不也是要交物業費嘛。所以我家當年就在巴黎買房子住。另外法國貸款利率也低。是購房壓力比較小的國家。起碼我感覺起來,要比在北京購房輕鬆。如果同為屌絲,當巴黎屌絲比當北京屌絲更容易買到房。或者說……比較二者的真正價值高低沒有實際意義,對購房者而言巴黎的房子比北京的房子好買到手,壓力小,居住起來的舒適度也要好一些,那麼這就夠了。

不過巴黎不同地區價格差異很大。因為華人勤勞致富而且和平友善,所以華人比較多的13區房價是較高的。而像19區,20區,以及我家以前所在的93省的一些地方就不那麼安全了,也是房價和周圍地區比比較便宜的原因。我家還較好,在93省里的猶太移民聚集區,分的學校里多為猶太裔,勉強算可以接受吧。其實這些不知道那裡移民過來的猶太人也矯情也嫌棄你不清真。而徹底位於穆斯林或者黑人區的,房價確實非常便宜,比華人區猶太人區都便宜很多,不過治安啊教育啊……都自求多福吧。

另外,房價最貴的還是老巴黎人區……我家買到猶太裔移民區還是因為那裡便宜啊……

……………………………………

補充一點。歐美購房還要考慮遺產稅這個成本。雖然可以用一些手段合理避稅,但是也要付一比不小的律師費。

.......................................

我是很奇怪評論里有些的人啊,你們不知道封建歐洲是可以買地建國的嘛?不知道歐洲以前有成百上千的小國嘛?歐洲是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戰爭或是收買吞併,才逐漸發展成為現在這樣格局。而且在實行資本主義共和國或者君主立憲之後,買地建國這種事情就徹底不可能了。

然而好多中國人對西方土地制度的理解還停留在歐洲封建時代。覺得西方國家的土地完完全全是私人的似的。其實根本不是,本質上都是國家土地長期租給私人。而且大家也根本不必糾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土地公有還是私有,這些給法律界爭議吧。你作為購房人只要算你購房是否划算,最清楚最直接。

不過也有幾個歐洲封建小國得以續命至今,比如列支敦斯登公國。

如果各位有想體驗當歐洲貴族的感覺。那麼去法國買個城堡或者莊園並不是特別貴。搞不好,你買到的城堡就是以前某位大公的領地。

看吧,按現在的匯率不過是北京一套房價。就可以去歐洲當王公貴族了~


中國房價的價值怎麼可能比國外高。

中國某些地方的房價怎麼可能比國外低。

前兩天有個問題我發了個計算表格。

上海從99年開始,人口*人均月工資/平均單價,變化幅度都是不大的。

當時有人說看不懂,結合這個問題,我想你大概能懂什麼意思了。

對於房子,我曾經以為最蠢的就是拿房子和股票比較的人。

今天我見識到更蠢的了,我錯了。更蠢的就是拿房子和鬱金香比的人。

你們贏了,論不要臉吸粉,我實在比不過你們。

-------------------

我就知道有人要拿土地供應量說事兒。

這裡統一說一下吧,土地供應量這種東西是不可以直接改變供需關係的。

改變供需關係的是「附屬在土地上的資源」,上海北京的房價那麼貴,也是貴在「附屬在土地上的資源」上。

附屬在土地上的資源不值錢,那麼土地也是不值錢的,哪怕在北京和上海給你這樣的地,照樣不招待見沒人要買。

而那些房價暴漲的地,漲得超過價值好幾倍的地,是因為地值錢嗎?地都是國家的,值個鳥錢。

價格貴是因為買房送的資源,實在太多的人想要,形成一個完全的賣方市場。

舉個例子來說:學區房。

一個學校就只能容納100個學生,但是1000個家長想讓孩子去該學區上學,怎麼辦呢?價高者得。

這個時候,政府開放其他沒有學校的土地,家長會出錢嗎?顯然不會的。

會影響學區房的價格嗎?還是不會的。

除非那片地上,有人出錢建一個重點學校。

然而,這錢要不你來出?


除非這2000萬北京人都想去同一家公司,500萬倫敦人都想去同一家公司。但是據我觀察,兩個地方的人都沒者怪毛病。

然後,北京的人口密度並沒有比倫敦大。


有人夸夸其談說了一堆中國房子的附加價值比國外多得多的論點,結論是中國房價比美國貴是合理的。

那怎麼解釋,同樣是區域中心,重慶的房價比武漢低這麼多的事實?按理說這兩個城市,醫療,教育,收入,發展水平都差不多。

其實房價貴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土地供應。


中國是一個政治決定經濟的國家

中國有大量應對與個人的政策福利取決於房子

從這點上來看,在中國來說,房子本身帶有的價值和很多國家相比,多了很多附加價值。

舉個例子,比如考重點大學比別人低一兩百分什麼的……不少人是願意一分一萬塊去換的,從這點來說,對需求這一百來分上個好大學的人,某些地方的房子比另一些地方的,本身溢價就高了一百來萬。

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題主你沒想錯……至於該程度影響多少,就不知道了。


看了這麼多回答,想給唱多派提個醒,有一個基本事實不要搞錯了,房價高企,基本是圍繞著一線城市,那麼要知道,在一線城市,房子和戶口是沒有相關聯關係的。

北京上海,買房了不一定有戶口,完全兩回事;

廣州深圳,戶口相對門檻低,所以出現有戶口不一定買房的情況;

很多觀點把買房和教育,醫療,養老,戶口都扯一塊,事實上,只有「戶口」和「養老,醫療」相關,「房子」?「戶口」和「教育」相關。

所以,

1.深廣有戶口的人群,只需要考慮房子所增添的學區房排位加乘因素;

2.北上有房沒戶口人群,還是得考慮孩子上學難問題;

3.沒房沒戶口的人群,需要考慮是否回老家;

4.有房有戶口,才算以上權利都踏實了。

所以根本是四種不同情形,請分開考慮。

——————————————————

另外,一旦開始討論房價高是否合理,多派就開始甩出學區房的合理之處。請買過房或者研究過房產市場的思考一下,每年成交的大部分房子,都不是學區房,通州房山天通苑的房子,只有一個住的基本功能,買了這些房的80後中堅力量,過差不多10年就得面臨孩子上學是出國,還是回老家高考的問題了

所以討論房價也請注意另外一個基本事實,學區房房價 不等於 平均房價。

補充

很多不在教育界的人,根本不懂什麼叫學區,分數線怎麼統籌,現在教育的大風向是什麼,死盯著北上高考分數線,認為有房子就一切輕鬆了,愉快地考500分上清華,從此走上勝利的人生。學區房,主要作用在小學和初中,子女得到的基礎教育好一點,中考(初中升高中)還是要擇優選拔的,和學區沒啥特別關係。北京特殊一點,非京戶要五證齊全子女才能入學小學初中,高考依然回原籍地,這個政策完全是戶籍卡死,和房子關係較小。很多人邏輯一把抓,覺得反正得有房,房子都是學區房,所以房子漲漲漲,說真的,真正的學區房不是面對普通購房人群的,10萬起的平米價,需要分開討論。


某些人真是太低估倫敦和紐約的實力了,這兩座城市是名副其實的全球之都,不是說北京上海的城市規模或者人口規模超過倫敦紐約,城市綜合實力就能趕上的。

倫敦紐約是全身心享受全球化的

上海是又想從全球化中撈金,又害怕自己給沖沒了,上海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產業還要靠對進口車的高昂過活。

湄公河行動中,糯卡逃命時整個山洞裡都是美元和黃金,一張人民幣都沒有

阿拉伯世界的新聞傳媒中心,不在阿拉伯國家,而是在倫敦。

僑居倫敦或者紐約的各種國外政要權貴啊大人物啊多得數不清,北京來個西哈努克親王詩琳通公主都反覆宣傳。。。

即便東南亞是天朝後院,但東南亞權貴也普遍喜歡去美國和新加坡,即便是在中國旁邊的那些割據小軍閥

北京上海深圳,充其量十三億中國人,而且這十三億中國人的貧富差距遠遠大於世界平均水平。

我實在想像不出來,倫敦只有500萬人搶房子。。。。。。


當然比美國的高,美國建國一百年,我們真正發展才幾年啊,看看那個大城市的現代化水平,那可都是政府花錢蓋的啊,政府的錢哪來來,還不得從老百姓,尤其是城市移民那裡抽去,所以中國的房間背後,就是你花了一大筆錢去支持城市建設了。而且中國是以極快的速度來完成這一過程,所以對城市移民來說,痛苦是必然的。而地區發展不平衡和人口規模,也給房價一個極大的支撐,然而這一切都不可能是永續發展的,任何行業都會存在周期,周期性的標誌是什麼?是基礎建設的投資收益的下降,這會導致政府的投資都是無效的投資,提高政府的壞賬,當然壞賬不是導致破產,地方政府畢竟不是企業,它的壞賬只會影響社會矛盾,執政能力等等,甚至還有中央政府背書。而地方政府的壞賬不破滅,那麼城市抽血搞基建的衝動也不會破滅,一切導致的無非是不斷攀升的債務。而土地供應和人口流入之間的平衡直接關係著地價與房價,也關係著地方政府收支的平衡。當城市的產業發展越好,也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從而進一步的促進城市的發展,而土地屬於壟斷資源,其調配的不合理,就極有可能爆發地價的飆升,以及房價的飆升。而飆升到一定程度,城市移民都感到焦慮,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怎麼能力也無法改變現狀的時候就會焦慮,或者叫習得性無助,這個也就是城市移民的普遍現狀了。

然而故事還沒有終結,一切矛盾都會不斷積聚,直到它破滅的那一瞬間。

城市移民的焦慮與二線城市的發展差對比,當焦慮大於差額,就換一個城市,當在另一個城市也焦慮,那再換一個城市,直到平衡或者永恆焦慮。

當城市移民買不了房,反而是有產者不斷投機進一步推高房價,此時房子已經是純金融產品,而這個金融產品還可以去銀行按市值抵押貸款,這裡的風險是最高的,曾經獲利的投資者如果沒有及時出貨,那可能他也出不了貨了。一旦感受到下跌的行情,投機者急需出貨,而房產本身出貨並不容易,不斷壓低價格造成市場雪崩。

而即使是城市移民,買了房子則面對的是巨大的債務。

總之,一切的發展都有規律,只是我們還沒有感受到房價下跌的周期而已,我們還在恐慌和焦慮而已。而敏銳的人早已逃離。

最後再總結回答一下主題,中國房產價值高,是因為人口數量大,其次地區發展不平衡程度大,政府土地壟斷,以及婚戀觀念等因素和中國特色,是其價值相對更突出,這可以通過房價收入比數值體現。而這種價值性不光體現在房價上,更體現在租金上,當作為一個金融產品,租售比就價值收益率的體現,巨大的租售比的差距反應的是市場泡沫程度,與價值無關。


投資價值是不是價值?

其實我不贊同這個觀點的。但架不住歐美主流經濟學解釋資本家怎麼財富增值的時候,說的是因為發現了價值,投資價值,比別人聰明,所以資本家就該越來越富有。窮人蠢活該窮。

其實房價和股票價格一樣,長期偏離價格的唯一原因是,可以藉助超發,信息不對等,金額門檻,破產保護等手段,實現財富不正常的從窮人手裡轉移到富人手裡。

比如兩房破產的結局就是美國1%實現了財富快速增長,而窮人中產快速失去財富。

最後,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單獨對抗這十幾年的惡意財富掠奪。特別是中國這樣極度依賴出口,沒有國際貿易貨幣發行權的國家。

但,這不能掩蓋富豪們血淋淋的原罪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少聽到「金融學家」這個說法?
為什麼《芳華》中的劉峰那麼慘?「奉獻性」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面對一個 7 歲小孩,怎樣向他解釋套利定價理論(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如何評價經濟學家鮑莫爾 (William Jack Baumol) 的學術成就?
關於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哪些重要的著作?

TAG:房價 | 房地產 | 經濟學 | 中國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