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工皮具很少採用瘋馬皮?

接觸皮具有一段時間了,從植鞣皮到馬鞍皮馬臀皮,從圈內有名的沈哥到土屋鞄、flying horse,發現幾乎沒有他們幾乎沒有瘋馬皮的產品。而淘寶上的瘋馬皮錢包也大都不超過200塊,有點上不得廳堂的感覺。是因為瘋馬皮低端嗎,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有空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手工圈子很少有做瘋馬皮的,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這個皮料實在太~~~~適合機縫生產了。

前情概括:因為瘋馬皮的粗獷質感和相對簡單的工藝,導致這個皮料哪怕是很小的工廠也可以生產出來,因此價格被市場打壓以及大批量的囤貨,讓很多早期國內的手工品牌(如某草堂)以這款皮料製作了大~~~~批【手工風格】的皮具,這個時候,手工被歪曲成【粗獷、結實、隨性】的定義,當然這也可能是大部分人入行時候對手工皮具最初步的理解,於是在tb上我們大部分時候看到的瘋馬皮具是這樣:

以及這樣:

這種皮具風格的好就好在,一單確定版型,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生產出來,在一個工廠沒有穩定的經銷商的時候,大批量的出貨才是生存之本,比如一個箱包廠的基本配備:檯面工,油邊工,車工,版型師,開料工,打更的,等等等等,而此類皮具可以把工序最簡化:因為皮料較挺易加工車線痕迹無需過度調整(本身就是粗狂性的皮料,不會有幾個人對線跡多挑剔),板兒正,因此不需要長期養版型師,檯面基本不用,油邊工不用,開料好開等等,只需要車!車!車!於是瘋馬皮很快成為了量產的,非A貨的,有風格的(手工粗獷風)代表,市場接受度好。

而因為這款皮料的加工性和皮面特性(當然也有很多非常好的瘋馬皮,只是比較少見罷了),更複雜的加工也很難做出質的飛躍的效果,因此手工行業從業者,或者說半專業級別以上的手工行業從業者,出了風格需要,很少會選擇這一款皮料來製作成品:同樣的時間,我做一隻馬臀,逼格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說得再難聽再現實一點,一個選擇了瘋馬皮錢包的人,也很難會願意為這種風格的皮料的加工付出太高的投入;而一個選擇馬屁股或者鱷魚或者其他高端皮料的人,也不會在意為工藝技法付出多少的金錢。

說到最後,還是想強調一下文章無所指,只是闡述一個從業者的心理罷了;瘋馬皮有好有壞,有便宜的可以當地毯的,也有貴的,這裡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國內手工從業者的設計能力,因此很難把設計凌駕於材料之上

一個精良的設計,也很容易把很差的皮料做成精品,反之一樣;因此國外也不乏有很多優秀的匠人用這種皮料只做了很有質感和格調的作品,隨機收集,只看設計。


謝謝邀請。

首先,糾正一下幾個觀點:

1、瘋馬皮並不是炒作概念,也是有歷史的。

2、「關於淘寶風馬革便宜」,這個得從淘寶上的售價說起,為了低價銷售不得不用便宜的瘋馬革。

其次,說一下行業的常識吧:

1、瘋馬革有頭層,二層。

2、頭層瘋馬革有非常貴的,也有便宜的,二層瘋馬革價格高低更是差距很大。

總之吧,為了能在淘寶生存,有時候不得不用低價的材料,低價的銷售。

這其實是一種竭澤而漁的做法。


不要把瘋馬皮這種碎料打漿加工出來的人造革,和油皮Oil LEATHER混為一談,前者只是台灣和大陸南方渾水摸魚,想要給這種垃圾再生皮革抬高身價的說法,國際市場上不通用。


瘋馬皮如果要做得好,表面要做蠟感層,一般師傅很難控制蠟層與拋光。瘋馬皮蠟層做好後又不易掉色,並且手感漂亮。


瘋馬皮也是炒作起來的概念


瘋馬皮對比那些頭層牛皮,荔枝紋牛皮來說,並不低端。但是一線手工皮具匠人不採用是有原因的。

第一,皮料本身原因,瘋馬皮相比匠人們採用的進口植鞣革是差一些的,至少在質感上是差一些,比如一線匠人喜歡用日本櫪木,義大利植鞣協會的進口皮子。

第二,一線匠人的皮具作品售價相對比較高,售價高了利潤空間就比較大,利潤大就不怕採用價格高的皮子,瘋馬皮成本是低,但是因為皮子不高檔,售價賣不高,利潤也不高。

上兩張我自己的作品,採用義大利進口皮子,質感是比瘋馬皮要好很多的。


瘋馬皮製作男士手包


上好的瘋馬皮還沒在手工圈子裡普及開來,僅僅只是時候未到。手工皮圈人用的皮料也是有潮流有風向的。瘋馬皮還沒有吹起風潮來,僅僅是時間問題了。


我個人覺得瘋馬皮運用不好容易顯得做工粗糙,高手才能做出瘋馬的粗曠且個性,而不是廉價。瘋馬皮運用不難,駕馭很難。


推薦閱讀:

想學習手工皮具,圖紙一般從哪裡能找到?
我想學習皮具製作,請問從什麼地方開始入門?
手工皮具的前景如何?
如何自製錢包、筆套、背包等皮具?
請問手工皮具大神皮料採購的問題...?

TAG:手工皮具 | 皮具包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