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專業讀博去歐洲還是美國?各有什麼優勢?
我是美國景觀碩士畢業的(MLAI),目前在國內高校任教。現在考慮出國讀博士,請問美國和歐洲各自在學術研究的深度廣度、資金來源、就業指向等等方面各有什麼優劣勢?能推薦一些好的學校嗎?謝謝。
考慮題主已經有教職了,讀博的機會成本比應屆高得多。這幾年進高校門檻漲的很快,兩三年前應屆國內博士還可以來同濟東南,今年連雲南大學都要求海歸先做師資博後了。等幾年讀完後更不知道是什麼情況。題主有可能保留目前的教職崗位去讀博嗎?
讀博的話,方向重於學校。
沒想清楚方向的情況下,不建議讀博士。否則很可能會拼不過後浪,這個專業學生基數越來越大,設計市場越來越飽和(能吸納的急劇萎縮),出國比例越來越高,所以可以預期會有比幾年前更多目標明確(或者運氣好歪打正著碰到好方向)的有力競爭者。不管競爭國外教職還是國內,不管是入職還是survive tenureship,都會更慘烈。國內的話,資源分配還和年齡緊密相關。
方向要考慮很多因素。
首要的,個人認為,應該是對自己未來學術生涯的推動強度。學術研究就像衝浪,很大程度上不取決於我們做的多好,而是我們選的方向下面浪有多大。有大把官方工業界資金投入,有成熟的研究範式和充足的期刊選擇,這些促進了未來的科學和技術突破,上述全部都成為推動你前進的浪。
其次的,還有你未來期望的就職地。比如北美教職一般有兩種,一種重教學,北美實踐、教學經驗還有口語和性格很重要(華人想競爭這類太難太難)。一種看重科研,除了論文之外更期待tenure track期拿external funding能力(這點中國越來越像了)。你會驚訝地發現,拿得到錢不很大程度取決方向,有的方向獲資助概率無限趨近於零。發文章也是,有不少方向連一本可以發的期刊都沒有。不同國家的資助傾向很不一樣,有的話題天然具備壁壘(比如文化社會),如果希望保留多種國家求職機會的更是要好好計劃。(另外,北美基本沒有什麼機會走non academic,我知道有機會的都是課題組方向好。70年代森林局還是就業一大出路,但里根的削減聯邦政策之後就給砍了)
再其次的,還有很多,比如是否博士期間有穩定的資助,課題組是否成熟(主要景觀大都不成熟,如果換其他成熟學科,課題組可能是第一點)等等。
另外,建議考慮一下找學術研究更成熟的大學科抱大腿,比如地理和心理。你會發現不僅申請學校選擇大很多,有獎學金機會也更大,發文章更快,拿funding更容易,進一步入職和tenure都有優勢,整個學術發展路都會更順利。
美國博士推薦看兩個材料
[1]Tai, L. and R. Kuper (2010). "Master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survey of graduate programs gives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of the professi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azine 100(3): 64-77.
[2]Gobster, P. H., J. I. Nassauer, et al. (2010). "Landscape Journal and Scholarship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Next 25 Years " Landscape Journal 29(1): 52-70.前者詳細統計了碩士項目,後者簡要分析了博士項目。
最後祝題主順利。第一權重還是要看你的研究小方向。
歐洲,美國景觀學界重點關注的問題不同,這點非常明顯,每年各自搞的ASLA和IFLAEU熱門議題都不一樣,每雙年共同參會的IALE更是能體驗到差異。同一個領域在不同地區申請經費的差別真的挺大的。這直接影響到你所在組的競爭力,有沒有錢發工資,買不買得起數據或者能不能取得更大樣本,更高精讀的數據,上下游的銜接能不能做起來。比如urbanism或者landscape urbanism就是美國搞得最好,歐洲對這個話題沒那麼熱衷;歐洲的Valuation of ES,social learning做的很先進,美國在此投入的精力又不多。又比如美國做了一大堆高質量的環境和健康的機制研究,但相關的policy implementation 研究又是歐洲推得更前。關於博士生經費,即使歐洲這邊不同所差別也大,和美國的差別不比也罷。就說德國,比如我在的Landschaftplanung所是學院統一管錢,靈活度小;但隔壁的Freiraumplanung所又是導師負責制,靈活度高,差異比較大。總的來說,還是看你研究的小方向和導師在這個小方向的建樹,因為這直接決定了你的資源和平台。有言道「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越收越緊,我是認同的。博士階段大多數東西與你無關,只盯住最切身最關鍵的。
要是在入學前沒有自帶明確的方向,那還是去提問者熟悉的美國吧。歐洲的指派性沒美國那麼強,培訓機制也沒美國完善,這邊更看重你自己的主動性,要是自己沒想法或者計劃,他們也不會幫你,甚至不會收你。退一步說,美國的英語環境好(大霧。。。);歐洲大部分國家涉及到兩門語言的問題,如果以後你的的基本盤肯定要在中國,或者不打算留在博士學校所在國家的話,不如集中精力精熟一門英語。
就業的話我只能說德國這邊,景觀博士大多不是流向學校,而是流向工業界和政府研究所,我所在的所甚至有一些畢業的博士去了軍隊(Bundeswehr)。還有就是景觀博士生除非專門研究「設計學」,否則幾乎不做設計方案,幾乎全力用於做研究,寫文章和給經費提供人寫報告文書。這點和很多國內的博士不同。我所接觸到的大多景觀研究項目,都和實際的政策議題捆綁,限制比較大,根據交流這點也和很多美國的景觀博士不同。還有一點,歐洲博士生髮文章沒有美國博士生厲害,據美國朋友說那邊相關鍛煉和要求更多,還有英語熟練度的優勢。在歐洲研究景觀的精華在於多樣性,任何一種人口變化趨勢,氣候變化趨勢,環境變化趨勢都能在歐洲找到鮮活的empirical studies,並有大量的比較研究。另外還有法律系統的原因,德國法國等國家實行大陸法系,很多政策研究有轉移價值,尤其在大尺度景觀監測和管理上。
quora的這個帖子比較了美歐博士生狀態的不同,我認為對景觀學科也是成立的。https://www.quora.com/How-do-you-compare-pursuing-a-PhD-in-Europe-vs-a-PhD-in-USA個人建議:還是首選美國。歐洲有語言的障礙存在,那麼讀博的第一步「找導師」就是個難點。
歐洲吧,美國你去過了所以不用去了,歐洲那麼多國家沒有那麼無聊~~~
推薦閱讀:
※加拿大的阿爾伯塔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怎麼選擇呢?
※普通小本,211小碩金融學專業,想留學美國top30的經濟學Ph.d項目,是不是痴心妄想?
※我收到了魁北克地區蒙特利爾大學的offer,這個學校怎麼樣?蒙特利爾這個城市怎麼樣?
※比較一下棕櫚大道,dear mentor和My documate?
※如何徒手抓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