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提供遊戲主機的「網吧」?如果有的話,為什麼不如普通PC網吧流行?

是因為硬體成本,遊戲內容,還是一些"歷史原因"?


無獎競猜題主年齡。

玩主機的遊戲廳在中國大陸叫包機房,流行於1988~2002年。包機房主要採用按時間計價,經濟越不發達的地方價格越高(為啥我也不知道),也有通宵包夜等比較便宜的方式。正規的包機房一般運營較為高級的SFC SS主機,而消費能力比較低的地區往往是電玩店兼營包機,一個店鋪放兩台電視兩台主機讓學生玩,兼做廣告。

大概是80年代末期先在大城市出現,然後90年代初在小城市普及,00年開始在大城市逐漸消失,06年後三線城市也逐漸消亡。基本上PS3、XBOX 360這代主機之後就很少見到了。

過去包機房流行的原因是遊戲機價格太高,在北上廣人均月收入不到500的時代,PS主機的首發價格居然達到了5000,要知道當時北京四環外一套房子也才5萬,這是難以接受的。因此每小時N元的包機房成為玩家體驗新主機的唯一辦法。

加入WTO後中國人收入迅猛增加,從PS3、XBOX 360這代主機開始普通人也能買的起了,於是包機房就式微了。

而網吧比包機房活得久的原因是網遊不光要電腦,還需要寬頻,10年前在校大學生之類的用戶未必有裝網路的條件,只能去網吧。

想知道包機房的具體情況,請準備紙巾

[原創]:甘谷街16號


這是埃及開羅的一家名為「迷宮」的次世代包機房,提供Xboxone、Xbox360和PS4、PS3等遊戲機的遊玩。並提供手工巧克力,咖啡等飲食品。接下來是土耳其境內的多家包機房。

首先是在社交網路上比較活躍的土耳其包機房的Matrax。如果沒記錯應該是在安卡拉。

土耳其境內的其他打機房,跟大家說一下,pshome cadde 、play game cafe和3d Arena Playstation Stadyumu都主推四公主。

根據孟德爾書記的指示,在下找到了日本一家全國連鎖網吧的新宿店的老闆,wii ps2 ps3三種。


現在網吧動輒上百台電腦,這種規模的包機房我是沒見過。以前的包機房一般地方都很小,兩三台甚至只有一台主機;或者主機品種齊全但電視不夠,沒法同時玩。

場所有的是商鋪,有的是民宿改裝。收費大家都說了按小時算,更多的是按手柄*小時算,倆人玩對戰就收兩份錢這樣。老闆們不光做包機生意,也賣遊戲機、各路盜版正版遊戲、各種配件。另一方面,百貨商場里賣遊戲機(山寨FC/MD等)的櫃檯往往也做包機生意——有按時間收費的,也有像街機那樣按命收費的。我家裡有主機所以不太在店裡包機玩,偶爾買遊戲會順便在店裡玩會。

網吧在90年代也不叫網吧(還沒這個詞),叫電腦房之類的,形態跟現在的網吧也不太一樣。規模大概在8到15台電腦,能有30台就相當大了,小的我見過只有4台的。用戶以玩區域網遊戲為主,撥號上外網要加錢。

跟包機房不同,電腦房當時吸引力是很大的,帝國紅警DukeQuake(以及後來的星際)這種遊戲在自己家跟朋友聯機一個是網速慢還一個是電話費太貴了(我剛開通撥號的時候一個月干出去3000多),不如去電腦房面基,還熱鬧。然後電腦房比包機還便宜些,比方說PS/SS是5塊錢一個手柄一小時,DC10塊,玩電腦3塊,你覺得哪個更容易流行……


這個問題能把一大幫人的童年逼出來……

讓我想起了 「這個軟盤,怎麼做得和Word的保存圖標一樣」 的故事……


有這樣的「網吧」

成都這邊我見過兩三家,但是沒進去過

就在我學校附近就有一個,老闆還是經常參加街霸國際比賽的傑娃(Dark Jiewa)

重慶那邊,經常看熊貓TV的就知道有個叫羅曉虎的也開了一家,不過他那個是綜合的,就是「街機+遊戲機」的形式

實際情況來看,小虎那邊街機還算比較火,但是遊戲機就不行了(10元/小時)

#####

個人感覺具體原因比較複雜,可能有如下的幾個吧

(1)老一輩混著包機房長大的小盆友們,如今都奔三或者都奔四了。

這批人正處在人生最忙的時期,也是處於朋友到處散落的時期

也就是說,這些人,有錢而沒時間去玩遊戲

這些人,有錢有時間,而不再有以前的朋友一起玩遊戲

(2)第二個原因的話,遊戲主機相對屬於比較個人的設備,如今遊戲主機,個人id等等私人內容越來越豐富。所以很多人,不是很適合隨便拿一台機子就開打。

就比如ps4上的psnid,或者xb1上的liveid

現在已經不像ps1時期那樣,沒有網路,隨便想打就打

(3)第三個原因和第一個原因有關係。也就是以前那批混包機房的小孩子,沒錢或者父母不給買遊戲機。所以只能去包機房拿著飯錢玩幾個小時。當然曾經包機房清一色的社會小青年玩實況。但是如今這個世代,那批社會小青年估計有不少都往50歲去了吧

(4)第四個原因,又和第三個原因有些關係

當年的小盆友,娛樂方式有限,玩個電腦,玩個街機遊戲機什麼的已經算是「最屌的娛樂方式」了

君不見當年我們一群小學生還在玩彈子球,拿個網球當足球踢,根本不知道手機為何物

而如今的娃,娛樂方式不要太豐富,各種網路娛樂方式:電視劇、動漫、電影、綜藝、小說。。。

電子設備也不在話下,什麼安卓iphone,ipad等等等等

所以如今的娃,根本不存在什麼「娛樂短缺」這樣的情況,反而是「選擇太多」。這樣一來,他們也未必會去選擇包機房

#####

上面4個,是我個人能想得到的一些原因

還是需要承認,有些遊戲,只有你一直是在這個圈子裡的,才理解得了

我現在就深有感觸。。。

有些遊戲上的東西,跟不懂的人講,完全是對牛彈琴,他們聽不懂,也不想聽懂

所以,whatever

#####

哦,說回到為什麼不如pc網吧流行

pc網吧玩遊戲門檻低啊。。。

都是些大家很熟悉的遊戲,玩起來很有共同語言

不像遊戲機那樣,有些遊戲只有你自己懂,其他人都不知道

另外,pc網吧多是去玩聯機遊戲,主機上單機遊戲更多


我們那個城市對遊戲機管的比較松,像這樣的遊戲店,就敢開在馬路邊,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小學生去玩。

我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學生。

記得當年遊戲機店的老闆是個殘疾人,只有一隻手。可是,他竟然能單手玩轉DC的手柄。每次他店裡的小玩家玩一款遊戲卡關的時候,總會把手柄遞給他,然後他就以嫻熟的技術輕鬆地過關,然後贏得小玩家們崇拜的星星眼。可以說,在我們那片的玩家當中,他就是傳說。

說起來,我的主機遊戲史還是挺老的了,大概是97年吧,7歲。當然,電腦更早,6歲。

當我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我們那邊特別流行小霸王學習機。沒錯,就是哪個自帶鍵盤的國產山寨FC,我在那一片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什麼《超級瑪麗》(當初是這個名字)、《魂斗羅》、還有《坦克大戰》,我一個人虐他們三個完全沒有問題。當年大家都喜歡拜大哥,他們就拜我為大哥,當然,我也有個大哥,小黑。

小黑在當年可是個富二代,他老爸又特別的寬容,所以玩的東西都是我們這片最好的。當我們還在玩小霸王的時候。人家就玩上黑盒了。當年我並不知道,那坨黑乎乎的玩意兒是世嘉的MD,我只知道當年在那個上面,可以玩到我在街機店才能玩到的《街頭霸王2》,所以自從我發現我可以在小黑那裡玩到我在街機店才能玩的的遊戲之後,我就很快拋棄了街機店。(主要是街機店那幾年嚴打,全都關了)天天往小黑家裡面跑。

當時的街霸2,我玩白人,也就是隆,玩的溜極了。而小黑則用飛鷹(獵鷹)比較溜。每次我被他飛來飛去的打死的時候,都特別鬱悶。不過好在我這樣的遊戲天才,怎麼可能被他虐?於是在我的刻苦努力之下,終於把他打的不要不要的。

於是,小黑說:「行啊,怎麼樣。要不要跟我去個好地方?」我當時就覺得他在裝逼,於是說:「好啊,去就去,走著!」然後,我就跟他來到了那個遊戲機店。

說實話,當時我進到那個遊戲機店的時候,我是無比驚訝的。因為在那個年代,能把3D遊戲做得像DC那樣的遊戲,我還從來沒見過。這就像你玩了幾年的紙片,突然有人告訴你,紙片會動一樣令人驚訝。我馬上就迷上了那裡,順便也迷上了那個神奇的店長。

當年不知道怎麼回事,遊戲機店裡面的小玩家普遍都喜歡亂斗類的遊戲,比如《再生俠》,再比如《重金屬》。可能是小玩家們的時間有限,又不能像那些富二代朋友一樣(沒錯,我說的就是小黑),直接買一台主機回家。所以就只能抓緊有限的時間玩一些過癮的、電腦上玩不到的遊戲,於是,我也被小黑他們帶著玩起了DC,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概是4年紀吧。

那時候小孩子都有點零花錢,我差不多是每天5塊。算是有錢的了。可是當年完全就不夠啊,比如在遊戲機店,DC每小時要6塊錢。就算是PS,在當年也要5塊。說實話,每次我想玩的過癮,還得湊錢。不過,當年玩那個遊戲,真是快樂啊。我每周都得去個兩三回。

我當年是大哥,自然可以讓小夥伴們湊錢來一起玩。不過幾個小夥伴由於不在一個學校,所以想湊到一起也不容易。每次我沒有那麼多錢玩一回的話,就只能看著別人玩,眼饞的要死。

當年如果你是那裡的常客的話,還可以花一筆錢買一個DC的記憶棒放在那裡。那樣的話,你就可以玩玩帶劇情的遊戲了,不過那時候的小孩哪有什麼錢啊。所以只能厚著臉皮借店主的記憶棒來玩,不過由於記憶棒借得多了,每個人都會存個檔什麼的,很容易把自己的存檔洗掉。每次我過去,聽到哪個孩子在那撕心裂肺的喊:我的存檔沒了!的時候。只能心裡給他默哀了。

雖然我每次都去,可是老闆從來都不打折,也不賒賬。因為那裡每次去都爆滿,根本搶不到機子。我後來也就去的少了,畢竟,再好玩的遊戲,也有玩膩的時候。這時,又是小黑,有一天悄悄跑過來跟我說:「嘿,我又發現了一家遊戲機店,你跟我去看看吧!」小黑可是從來都沒有騙過我,於是我就跟去了。

那家遊戲機店開在一個封閉的菜市場裡面。跟在馬路邊的那個街機店一樣,有DC,也有PS。更重要的是,這個店比馬路邊那個店便宜差不多有一半。PS每小時只要3塊,DC每小時也只要4塊。雖然這個店裡我們住的地方特別遠,每次走過去都要差不多一個小時。可是為了省那點錢。我跟小黑就改去那個店了。畢竟,對於小孩子來說,1塊錢也是一筆巨款啊。

後來,後來呢。後來我跳了掌機的坑,去遊戲機店就越來越少了。而馬路邊那個遊戲機店,也因為拆遷,徹底的消失了。再後來,我知道了模擬器這個神奇的東西,我上初中了,我上高中了,這些事情,就隨著時間,漸漸沉睡在我的記憶中了。

今天突然想起來,真是挺感慨的。對了,最後說一下那個店的店名,叫智樂。不知道知乎上有沒有哪個小夥伴知道那個店,知道那個神奇的獨臂店長。

當年,很有意思啊……


這個問題可有得是故事說了。

首先,這個題目語境下的,也是當今我們通常概念上的「網吧」,很大程度上是韓國人創立的一個商業概念。這種以運行網路遊戲為主要目的的公共計算機租賃場所,其實是一個基本只大幅度盛行於於韓國、中國與東南亞的,極具地域特色的商業現象。在韓國,這個現象有一個專門的名字——PC Bang (PC?),中文意為電腦房。

PC bang - Wikiwand

這是韓國的PC Bang,跟國內的網吧是不是一模一樣?

PC Bang的室外招牌

PC Bang這個概念,確切說是叫「區域網遊戲中心」(LAN Gaming Center),按維基的定義,主要有這幾大特徵:

1. 規模較大,同時容納人數較多(通常超過百人)。

2. 設施相對當時家用電腦水平更先進。

3. 計算機間架設區域網連接(之後才普及了網際網路接入)。

4. 按使用時間計費,有完善的管理系統。

5. 提供玩家遊戲的相關配套服務,如飲食、影音娛樂等。

在韓國,PC Bang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兩個重要契機,一是20世紀末韓國國內高速互聯網的建設,二是97年暴雪星際爭霸的發行。星際爭霸完善的區域網對戰機制與高度的競技性使PC Bang迅速火爆,促成了電競作為韓國國民產業的奠基。PC Bang的巔峰時期,韓國區區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開了25000家店面。

而從中國的網吧的發展時間點來看,可以確定中國的「網吧」的運營模式就是直接受到韓國PC Bang的影響,比如中國網吧早期的頭號支柱也毫無疑問就是暴雪的星際爭霸。而然後華人又將此模式進一步推到了東南亞,尤其是越南、泰國和菲律賓。所以從這東西的起源就能明顯看出,它的靈魂不是遊戲也不是互聯網,而是區域網(LAN),它實際是一個像大學學校籃球場一樣的地方,你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找人,其次才是打球。而題目提出的問題也就很顯然了,90年代末的家用機哪裡有區域網聯機的功能以及RTS和FPS這兩種幾乎就是為早期區域網設計的對戰遊戲類型?

所以網吧這東西其實是個有濃厚歷史痕迹的產物,即便後來互聯網的功能不斷加強,聯機對戰的模式從簡單區域網匹配轉型到如今的MOBA模式,但人們用這場所的基本意義還是區域網,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與區域網的式微、區域網功能被其他平台取代,也是傳統網吧近年在國內急劇衰落的主要原因(國內沒有像韓國一樣把PC Bang弄到了國民文化的高度,傳統網吧很容易被新興事物取代,但就算韓國的PC Bang現在也在沒落之中)。而至於歐美,他們倒很早就在自己類似的網吧(區域網遊戲中心)中引入部分家用機,安排早期的對戰型FPS了,但那邊一直就沒樹立起這種文化,所以搞啥最後也都沒落了。歐美的聯機對戰和電子競技文化,更多還是靠專業性戰隊、大學校園組織和個人隨機性匹配來維繫的,網吧類專項性場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說到這可以順便談談「網吧」這個事物在世界上究竟是個什麼形式。中文使用的「網吧」(在港台叫「網咖」),這名字很明顯來自「cybercafe」或「Internet cafe」,這個倒的確是一個產生於西方的事物。從名字可以看出來,這個地方的核心是「cafe」,也就說是從咖啡館演變來的,所以它最初主要定位其實還是像咖啡館一樣提供飲食和有情調的聚會場所,而咖啡之外最重要的還是Internet,畢竟網際網路這東西91年才真正意義上誕生,在90年代即便發達國家互聯網也都沒有真正普及,所以西方國家的網吧盛行之時可是相當高檔次的場所,不會是像你在國內巷子里看到的烏煙瘴氣的形象。你如果玩過GTA4,裡面就有cybercafe這個功能場所(遊戲裡面刻畫的還是挺高檔的),遊戲中的主角進入裡面主要目只是收發郵件和瀏覽網頁而已,而遊戲時代背景2008年的紐約。所以上網為主的網際網路吧和遊戲為主的區域網吧,這兩者還是截然不同的。

在當代由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西方國家中傳統計時收費的商業性網吧基本已衰亡,就算家中裝不起寬頻網的窮人,城市中發達的公共圖書館已足以解決他們使用PC端互聯網的需求。而我們概念中的那種區域網網吧,在西方國家一直沒有真正普及,而到今天也就更沒什麼存在感了。當然傳統意義上的網吧在一個地方倒還是很有市場——日本,但名聲不太好,當今網吧在日本幾乎是成了無家可歸者的廉價住所的代名詞了。

本題中很多答主提到的在國內九十年代到本世紀頭五六年曾盛行的家用機包機房,這也值得說說。但首先國內的包機房、遊戲室在規模、運營模式、管理上和後來意義上的網吧都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絕大多數遊戲室規模都很小,最大同時容量有兩位數就不錯了。而且遊戲室一般不是像網吧那樣有正規牌照運營的,通常是賣家用機遊戲及周邊產品的電玩店附帶經營的項目,這種的老闆絕對不敢像網吧那樣做大,甚至機器都不敢面向大街。經營方式就更加簡單了,通常連你到底玩了多久也都是靠直覺判斷的(你也可以看到這更不可能會給收據及交稅了),以那時的規模和人氣根本賺不了什麼錢(光手柄的損耗就夠賠一壺了)。國內的遊戲室其實可以算做街機房的簡化版,滿足的絕大多數是多人同屏幕對戰的需求,我在遊戲室頻繁出入的那個時候(05年左右),當時是和初中同學打實況,那時遊戲室的業務,70%是實況和NBA Live,20%是格鬥遊戲,剩下10%是無雙類,遊戲室需要準備的就這幾張碟。這東西本來就不賺錢,又不是正經的運營,那個時候老闆吃準的就是一個籠絡學生群體打廣告(尤其當時網吧里未成年人風聲鶴唳的),一個PS主機上的獨佔遊戲的吸引力。但後來實況和三國無雙全都有了PC版,在自己電腦上玩著顯然更方便,遊戲室的台柱當即受到重創,然後Xbox360和PS3換代,電商發達使水貨的流通更便利,遊戲室也就急速滑落,支持不起更新的成本了。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發達國家似乎也沒有這種公共遊戲機房概念。我在UCLA的時候,學校里有遊戲室,免費的,但遊戲也比較舊,我都不知道到現在換新代主機沒有,裡面也沒什麼人在玩。至於對外營業、按時間收費的商業性遊戲室,這我倒沒見過。美國只有遍布大街小巷的redbox,提供遊戲碟的租賃服務,讓你臨時租一張碟拿回家開Party用。在很多地方遊戲機也都是作為棋牌娛樂室附帶的設施,作為休閑用,沒什麼人靠這個來賺錢。


引用我之前的文章《雅達利(ATARI)的黃金體驗 - 狼叔的後院 - 知乎專欄》的一段話:

初識ATARI是在姥姥家樓下的「包機廳」,電視上愉快跳動的色塊霎間吸引了我的注意。無論是「五色定理」還是「四色猜想」,總之僅僅數個顏色就能把世界地圖裝扮得花花綠綠,那麼「活生生」的五彩斑斕對於孩童的誘惑力可想而知。

當時沒人知道這個東西姓甚名誰,「遊戲機」或者「遊藝機」的叫法都沒有統一,不過這無法阻擋父母俯首甘為機器貓的樸素願望,於是我便在那個點著煤球爐子的低矮小屋完成了人生的某個「第一次」。

從此我叫嚷「我要去姥姥家」的頻率巨幅飆升,兩台日漸蒼老的ATARI伴隨我度過了小學的低年級階段,老闆娘和她小兒麻痹的女兒彷彿一張jpg,定格在頭腦深處的文件夾里,隨著姥姥的房子一同拆遷的「包機廳」,幾乎便是我關於ATARI的全部記憶。

沒記錯的話是在1983年左右,那個時候的遊戲還是這樣的:

另外「包機廳」拆遷之前,我又在這裡完成了FC的啟蒙教育,對《魂斗羅》和《沙羅曼蛇》驚為天人。

小學的時候我又開始滿瀋陽尋覓FC包機房,印象最深的事情是坐在煤球爐子旁邊第一次接觸《惡魔城》。有個小夥伴一直喜歡看我玩,可是我現在居然想不起他的名字了。

初中之後我找到了免費玩遊戲的方法:有不少賣遊戲機的商家把店鋪開在臨街的地帶,為了招攬生意,遊戲機從開業到打烊都在運行,吸引路人。於是我在周末謊稱補課,坐公交車從城南到城北,早早守在櫃檯前,等待老闆拉開捲簾窗的一刻。世嘉、超任、3DO、PS、土星……一路走來。

當時的「包機房」我已經很少去了,偶爾逛逛,裡面幾乎就是實況的天下。

再後來,電腦遊戲房一統江湖。相對而言,電腦成本低、上座高、遊戲多、維護少,還有H內容,如果你是老闆,你也會第一時間轉行吧。

「老闆!換碟!」終於,這樣的聲音慢慢消逝,直到多年以後,被一幫懷舊的傢伙們重新想起。


樓上諸位都在回憶青春,回答兩者差異的不多啊。

就我對老家的印象來說,包機房和網吧的頂峰是2003年左右,當時我家正對面的一條巷子的臨街門面全是網吧,不遠處的另一條巷子則是一水的PS2包機房。

但是2003年之後開始打擊這兩個娛樂項目,先是學校周邊五百米內不許存在網吧和包機房,然後打擊範圍慢慢擴大,一段時間包機房和網吧幾近絕跡。之後包機房再也沒有恢復起來,但是網吧卻很快死灰復燃,其中原因除了上面一些答案提到的個人消費能力因素,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

1、包機房裡去的多是二十歲以下的中小學生和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家長管嚴一些就能掐掉大半用戶來源。網吧的用戶則是成年人為主,2003年的時候網遊有傳奇、奇蹟,還有QQ和聊天室可以撩妹子,這些「無處發泄的青春」如果沒有網吧這個消遣方式,整日在社會上晃蕩,也是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

2、打擊後重生的網吧都是上百台電腦的大型網吧,不是以前那種七八台電腦一戶民居就能開張的小網吧,管理起來相對容易;至於上百台機的包機房,恕我孤陋寡聞,莫說是看見,聽都沒聽說過。

3、網吧和包機房的單位時間價格總體是下降的,PS2從最早的五塊一小時到了最後的兩塊一小時,同時房租水電卻是在穩步上漲。就我所知,包機房關門政府打擊只是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是利潤微薄經營不下去了——一個朋友開了八年包機房(1996~2004),到了最後一個月利潤只有一千多,乾脆關門去環衛局開垃圾車。

4、網吧是上網,包機房玩對戰遊戲,本來兩者競爭關係並不強,但是各種網路對戰的擠掉了包機房最後的競爭力——且不說遊戲如何,包機房的PS2聯網本來就是天方夜譚。原來在包機房玩火影忍者的小學生去了網吧玩摩爾莊園冒險島,原來玩實況的中學生也開始玩FIFA。再加上手機遊戲的興起,主機遊戲整體下滑,包機房的消失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曾經的租機房,那是一排的人在玩實況的盛況... ...當年高中,我們學校對面就有租PS2的,有時候中午就和同學來幾把實況

與其問為什麼會主機包機房會沒落,倒不如反過來看,在網吧裡頭,最火最熱的都是什麼遊戲


不止過去有,現在也不少。一般在電器城內,兼賣主機,維修主機。

不像網吧那樣開遍大街小巷,我覺得主要是價格因素。一小時30元到60元不等。簡直了,我九年前去黑店玩ps2也才2元一小時。

為什麼價格這麼高我也納悶,按理說一台ps4加10款遊戲都不一定有網吧一套設備成本高啊。而且弔詭的是就算是這種價格下,還是有不少人去玩……

網吧就良心很多了,機械鍵盤,人體工程學椅,32寸顯示器,i5,8g,750ti,五六千的配置,環境舒適,五元一小時

這種價格對比下,非主機遊戲愛好者一般都不會選擇去主機廳玩吧,而主機遊戲愛好者誰沒有幾台主機啊……

而且我去過的一網吧,不止櫃檯有現做點心,糕點師(Emit77)在鬥魚開直播,它還在門口擺了兩台Xbox one免費玩……

(左四有個國外友人) 你自己講,這種情況下,主機廳拿什麼跟網吧剛?


我在上海,哪怕現在都有,只是玩的遊戲就那麼幾個,實況,2k,很少見以前那種百花齊放的年代了。

我高中的時候,整整一條街1km,都是包機房,一個店鋪10來個電視機放著ps和ss,甚至還有幾台md專供玩幽游白書的,而ps就是實況足球,ss大部分玩的就很雜了,哪怕格蘭迪亞這種一天打不完的rpg也常常有人來包機存,存著走。當然ps帶著30格的那種卡也可以玩rpg,一切小店裡都提供,從盤到存貯卡到存貯卡盒子。通常價格為5元一小時,雙人為8元一小時,包夜為30塊。一個人顯然很難打很久的遊戲,所以這條街總體來說80%是玩實況和2k的,而因為這種遊戲玩不常可能4小時內就疲倦了,所以很那支撐開店的成本與換台率,基本就下午和晚上才有人包機玩那麼幾盤。當然網吧是合法的,而包機似乎還是違法的,所以這意味著隨時有被衝掉的可能。因此很難找這些包機的場所。

不過希望未來有很不錯的遊戲包機店,讓大家彼此交流和認識。


雅達利機房就玩過飛機往上沖。

FC機房最愛的是雙截龍和忍龍。

MD愛玩宇宙格鬥王和唐老鴨。

PS主要是FF和實況,還有天誅。

然後,就自己買了個ps……


關於原因,孟德爾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只聊聊個人的印象。

地點上海。

當年就叫包機房,因為那個時候最普及的是FC紅白機,但其實買得最多的還是台灣造的山寨機,比如勝天,還有內地的小霸王學習機。這類價位的主機,勉強還可以流行一下。

16位機時代,MD和SFC的擁有者就相對較少了。MD因為街機移植的遊戲多,所以還有一定普及率,SFC更貴,用戶更少,所以就有了包機房玩SFC的磁碟機。而後最熱的還是當時的次世代,32位機,SS和PS。SS在1995年上海申花奪冠那年的價格是5800元,顯然屬於奢侈品。3DO一般有賣,但包機房沒有,軟體少,太小眾。我買的時候價格是5000左右,遊戲真心少。

我接觸過的有的比較公開,就敞開門做生意,在那裡翹課和小夥伴打PS的實況足球,那時大約是98年至99年。有的比較隱蔽,在老公房的樓上,地板踩上去咯吱作響。老闆是旅日歸來的人,那時在那裡接觸到了SS神作《櫻大戰》和《創造球會1》。

我自己其實有SS和PS的,但最早是買原版碟,貴,那時比較膽小,據說玩盜版碟傷主機讀盤光頭,因而遊戲沒有老闆那種玩盜版的人多。而且小夥伴沒有這些主機,回家打的話,父母有管制的,所以都是偷偷到包機房玩,每小時幾元錢。當初玩《創造球會1》沒有攻略,還是老闆出售的列印的攻略,源自香港的雜誌。

我記得老闆很小心的,要我們走路別大聲,但沒用,最後還是被鄰居舉報了。我是無所謂,但是人多的地方有人多的樂趣,大家可以討論的。

總之,簡單地說,遊戲機的包機房是存在的,起源是買不起主機的玩家,或者需要躲避家長管制的玩家。然後,隨著就是孟德爾說的,後來大家收入提高了,而且很多人買的是二手主機二手軟體,包機房也就逐漸消失了。

其實,早年PC也有包機房的,有的就在一些辦公樓的上層,相對隱蔽。那個時候大約是1996-1997年,還沒有網吧的概念,大家去那裡本質上也是玩遊戲、看影碟的,那個時候最熱門的遊戲就是三國志4、仙劍奇俠傳1、信長野望霸王傳、銀河英雄傳說。

那是貝克漢姆一腳吊門洞穿溫布爾頓蘇格蘭門將尼爾·沙利文大門的時代,大家用奔2看的是周星馳的《九品芝麻官》,用的是DOS和WIN95,玩《仙劍1》的時候,看到李逍遙和趙靈兒在一起,屏幕一黑,一句話是「一夜過去……」,男生們哄堂大笑,令人懷念。

謝謝題主讓我想起了往事。


早期的遊戲機廳的搖桿遊戲機可以看成是遊戲主機的網吧。

現在的遊戲主機?去網吧的人不一定是為了打遊戲,而且遊戲種類太少,國內玩主機類遊戲的玩家太少。不賺錢啊。


早先有街機遊戲廳,

大概97年左右,出現了PS主機遊戲房,都在學校旁邊比較隱蔽的房子里,很多是錄像廳改行的。

結果過了沒兩年,網吧就普及了。

主機遊戲卡在街機和電腦遊戲中間,沒有太大的特殊性,

除非是真愛,否則對於只是想玩遊戲打發時間的人來說,前有街機,後有PC,少了它沒啥。

何況主機遊戲一般只支持兩人玩,不存在「網吧開黑」的氣氛問題,沒必要非湊在一起。

真愛粉們一旦有錢,都自己買了主機。

我家裡是從紅白時代就自有主機,我高三那年把家裡PS的光碟機都玩壞了兩個哈哈哈~

然而還是順利考上了大學。

人生啊就是不可預料,如今我盧瑟成這樣,真不是遊戲的鍋。


主機也就兩三千塊錢,誰都買得起,而能暢玩所有大作的PC基本都在萬元以上,so


是有的

不要說那麼遠,2011年左右,武漢街道口遊戲廳裡面都擺了幾部ps3 360 wii的。

但這個難成規模,畢竟天朝氛圍如此


硬體成本是小事,你考慮過軟體成本么


給你提供幾個真實數據你感受下:

1999年,縣城的ps包機房,4(台)*3(排)的規模,起價5毛錢/30分鐘;

2006年,三線城市ps2包機房,2+3的規模,起價4塊錢/1小時;

2013年,三線城市X360體感體驗攤,2台X360露天(商場內開放攤位)放置,起價10塊錢/半小時。

網吧一直以來什麼價格變化,什麼樣的環境改善,大家再清楚不過了。

街機廳沒新遊戲,家用機真的只能在家用,也許算得上是一種悲哀吧。


推薦閱讀:

有沒有540p插值成1080p?如果有的話為什麼沒有像現在的1080P插值成4K那麼普遍使用?
如果遊戲主機默認輸入設備是鍵鼠遊戲界會變成什麼樣?
如何看待各種推薦別人玩黑魂系列遊戲的人?
【劇透注意】有哪些遊戲角色的死讓你覺得編劇很蠢?
為什麼 steam 的鎖區政策沒有像主機遊戲鎖區那樣招致那麼大的負面反饋?

TAG:個人電腦 | 家用主機遊戲 | 電子遊戲 | 網吧 | 家用遊戲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