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調式不同的調性除演奏技法不同外還有什麼區別?
不考慮演奏技法問題,僅僅討論聽感。
將一部作品移調演奏,只有極少數具備「絕對音高」能力的人才能聽出區別,但這些人是否會覺得「因為移調使得作品的情感表達出現變化」也存疑。而絕大多數人根本聽不出來移調,談何聽出情感變化?這是否說明同一個調式不同的調性之間只是音高差異而沒有情感不同?
卸腰。
「但這些人是否會覺得『因為移調使得作品的情感表達出現變化』也存疑。」
我個人認為這個是不存疑的。如果說相差半音的調之間的色彩和情緒效果差別並不明顯的話,那麼相差三度以上(特別是四度或者五度)的調,色彩和情緒效果顯然是不同的。因為相差到這麼大的距離的話,首先,整個旋律的明暗程度的對比和原調相差就很大了。不信你隨便彈個旋律,先C大調,再G大調或者F大調,色彩情緒顯然是不一樣的。可能在某個調上是平穩的(因為在最舒適的音區),到達另一個調上,就變得高亢了。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如果兩個調相差很大,那麼低音聲部的八度音區可能就變了。有的時候,如果把原調上移四度或者五度,那麼同時上移四度或者五度的低音聲部可能就處在了一個非常不一樣的音色上(因為每個八度的音色效果都是相差非常大的)。這個低音聲部,在原調上,可能音色意義是最合適的,轉調以後,音色意義就跑偏了。可能可行的解決方法是:移調吼將低音聲部往反方向挪。不過這也不能保證低八度的的音色意義也是合適的。
說白了,還是我強調過很多遍的老問題:音樂創作中,要對樂器在不同八度上的音色有很強的敏感度。特別是低音聲部,每個八度的音色都是不一樣的。單音的音色和八度加厚的音色也不一樣。一定要仔細挑選。低音提琴聲部獨奏和大提+低音提琴八度重疊的音色也不一樣,大提+低音提琴同度重疊的音色也不一樣。
舉個簡單的例子:
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第四樂章開頭的弦樂聲部是這樣的:
移調對聽感的影響還需要考慮樂器本身的特性。
比如大提演奏的作品,大部分大提的中高音區給人的感覺應該是非常柔美的,而低音部和最高音的部分相對來說會有一些顆粒感,比較硬朗。這樣的話作品在移調的過程中由於會改變樂器所使用的音區,從而改變音色,帶給人不同的聽感。
btw尤其提琴即使是同一個音在不同的弦上演奏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影響聽感的並不只是譜面的旋律,節奏和強弱。推薦閱讀:
※流行音樂前奏、副歌、什麼的,為何結構、時間大同小異?這裡面有什麼學問?
※和弦的構成是不是不能光看每個音的音高,還得看音色的接近程度?
※為什麼印度音樂的辨識度如此之高?有哪些具體特徵?
※編曲和作曲有什麼不一樣?
※關係大小調中如何區分和弦進行是基於大調還是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