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過聖誕節的時候,我們在過什麼?
說實話,對於這樣一個國外的節日,自己並沒有任何一點觸動的心思,對於國內的傳統節日,即使是自己不太感冒,也會以一種中國傳統節日的心情去敬仰它,那麼,看到身邊的朋友們沉浸在國外的節日中,我們到底在過什麼呢?
主要是年輕人喜歡
狂歡節這種東西,到了現代,很難說有什麼文化傳統上或者宗教習俗上的意義了,哪怕真的有,外國的狂歡節也很難被中國人真正理解,即便理解,也難以複製和真正使用,畢竟國內沒有那麼多的基督徒,但是外國的商業模式相對來說很容易被理解,更容易被無縫銜接到中國本土來
所以這類節日本身來說,其實就是利於商業促銷和促進社會消費的東西,大凡能找個茬開始大促銷或者大漲價的機會,商家都不會錯過,西方的獨立日,復活節,光明節,等等,要麼因為民族性太強要麼因為宗教意味太強,很難在國內推廣得起來,但是其它的節日,包括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元旦節跨年,等等,都在中國被大搞特搞起來,商場促銷打折,飯館酒店爆滿漲價,電商促銷,禮物購買等等,一切有關購物和消費的慾望,都在這些時刻得到最徹底的宣洩
商家不僅僅只包裝洋節,本土節日同樣包裝,比如七夕,本土節日不夠了,外國節日不好移植,那麼就自己創造節日來讓人消費,雙十一,雙十二等等
中國人可以佔世界首位的一年過好幾個情人節,瓦倫丁,七夕,雙十一,萬聖,聖誕,跨年,這些節日除了瘋狂的性慾宣洩外,還有強大的物質欲的揮霍,當然除了這幾個節日外,還有雙十,雙十一,雙十二這三個重要場合用來促進購物刺激消費
總的來說,不管是不是洋節,年輕人需要有個借口亂搞,商家需要有個機會促銷,一舉兩得一拍即合罷了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瘋狂購物和瘋狂的性慾宣洩,我個人的理解大致就是以前太窮沒過過好日子好不容易來了總得想辦法滿足一下自己
其實食慾跟物質欲也是一樣收到壓抑,畢竟真正集體擺脫飢餓還不到30年
因為社會發展程度低,所以真正合家歡的場合較少,不是特別受人重視,而且真正的適合合家歡的慶祝活動暫時還沒有發展起來,比如大家紛紛反映的年味越來越輕就是典型一例,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年輕一代總會慢慢找到適合時代的慶祝方式,也會慢慢意識到情侶和愛情只是各種情感,合家歡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到那時候,可能題主便不會在好奇為啥要過洋節了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 lxg-milk,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不需要節日賦予我快樂的理由,我想要開心,每天都是節日。
可我們需要節日的儀式感,在人生的時間線上刻意切割,有了可供珍藏的點。
這樣的生活無關深刻,但也不能輕言淺薄。它給了你擁抱歲月的理由。
哪怕今年你和我一樣,依然是條單身狗。
也請在聖誕節,過得像周五一樣。
額,聖誕快樂。我的所有朋友們。過借口。負面的借口,朋友圈要紅包的借口,拖延工作的借口,不學習的借口,明明吃土卻還要外出大餐的借口,熬夜看劇打遊戲的借口,剋制不了消費性衝動買買買的借口……
當然,也有正面的借口。宿舍聚餐拉近關係的借口,情侶間送小禮物帶來驚喜的借口,暫時逃開各類壓力,獲得一點輕鬆的借口,像我這樣不善表達情感,能找到打電話關心爸媽的借口……
我們所狂歡的,不是節日本身,是另一面被隱藏起來的情緒。在全球化的今天,聖誕節和元宵端午並無太大區別,不必太在意這個外國節日給傳統文化帶來的衝擊,幾千年的文化傳統深深根植在我們的生活習慣里,不至於因為西方節日被完全顛覆。
那麼,其實這個問題不如說,當我們在過節時,我們在過什麼?我們祝福,慶祝;
我們吃飯,約會;情侶們秀恩愛;單身狗發牢騷; //雖然其實只是自嗨我們剁手;我們趴體;當我們狂歡時,我們在狂歡著什麼?
每一個儀式性的時刻,我們牢牢把它抓住,藉此給自己的生活賦予意義;在一年裡的一個個重要節點,我們去契合社會的聲音,和全體一道,點燃節日的火焰,讓自己的日子有不無聊的記憶;情侶們秀著恩愛,用節日互相證明,卻又和單身狗一樣,把自己都交給了節日,還有另一半。我們為何要狂歡?當我們聚集在人群中,重重刻下所謂不一般的經歷,我們沉浸在美食中,享受和分享過後,我們以為把這美妙的感覺永遠留在唇齒間。當節日結束,我們結束喧嘩,一切回到平淡如其它日子,當情緒平復,繼續面對往日的事務,之前的情緒又給了我們什麼?又像每每假日度假,匆忙的休假結束,剩下的疲勞是否抵過了休閑的放鬆?何況真正在此之後留下的美好感覺轉眼模糊?於是,我們期待又一個節日,以為它可以給生活帶來改變,然後游嘻不知所以的歡樂。
所以,我們在本土民間傳統節日之外,尋找越來越多節日來慶祝,從西方節日,到雙十一,雙十二,我們需要一個接一個亮點,給生活找到新的火花。卻只是火花。的確,如一些人所說,這讓大家在佔了大多數的無聊日子間點亮一個讓自己開心快樂的理由。然而,卻不該僅僅是借節日在心裡燃一支燦爛的煙花,然後落下滿地灰燼。當然,這一天也有很多人度過了平凡的一天。我們都一樣,各種慶祝的方式下來,一天依舊是平凡的一天,然而無論怎樣的日子,該有光亮自會有光亮,當我們在過節時,節日固然更加美妙,過的還是一天。謝邀。不過,我的選擇可能和你恰恰相反。
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許,由於種族、地域、性別、血緣等因素,我們身邊人們的生活方式存在較大的共性,但這屬於權利而非義務,並不存在」因為我是誰,所以我必須做什麼」的規則。
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升官發財,不是所有成年人都必須結婚曬娃,也不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喜歡那些節日、風俗。
很多人選擇過聖誕節,是因為喜歡那種輕鬆、歡樂的氣氛;很多人不喜歡中國傳統節日,是因為厭煩了無休止的酒席和紅包賬。聖誕節在中國,不過是頂著聖誕節的名號而已。 中國不缺節,但是各節有各節的用處,各節有各節的習慣。聖誕節只是中國人狂歡的一個由頭而已,發揮一下中國其他節日發揮不了的功能––西式狂歡,開房,不與家人長輩共度。 中國人才不管這個節是慶祝耶穌誕辰,還是孔子誕辰。中國人完全可以用別的節代替聖誕節,但是都不如直接用聖誕節來得方便罷了。 至於前幾年的「文化侵略」等論調這些年也沒人再提。中國人再怎麼聖誕狂歡,也不會全民被傳教變成基督徒。 所以,題主不妨看開些,中國人把聖誕節當成開房節,聚餐節,蘋果節,氣憤的不應該是中國人,而是那些真正的基督徒們。聖誕節被中國人禍害了,玩壞了。早晚中國是要將聖誕節申遺的(開玩笑臉)。創建於 2016-01-01
你不覺得現在所有節日都變成了情人節嗎
單身狗才會去想這種問題
剛好平安夜去西直門教堂,本來是打算感受下唱聖歌的氣氛,不料去的太晚,排門口的隊兩百米還沒進去,好不容易進去了,禮堂人太多還是沒進去,好不容易進去了,人烏壓壓的根本看不到神父的臉……
只聽到一個男的blabla說,你們知道有兩個大學生舉牌子穿漢服說,我們是中國人,過什麼聖誕節?!!不要過洋節!!!(他用一種歇斯底里如逗比一樣的口吻說,請腦補) 他說這是不是聽起來很有道理?那請問你們的手機不也是外國人發明的嗎?!!用什麼手機?!!我們不用手機!! 這燈不也是外國人發明的嗎?!!用什麼燈?!!我們不用燈!!…… 諸如此類舉了一連串栗子。。。 我悄悄和朋友說,這神父怎麼和一個逗比一樣…… 後來他說,你們不信教也可以過聖誕節。其實聖誕節就是一個人的生日,他是午夜誕生的,現在我們這個時間就是在等待他的臨盆…… 他是一個完美人格的人,就算你不相信神,也可以對一個象徵美好人格的人懷有敬意。但願耶穌誕生的光芒能照亮你們內心真善美的那個世界…… 大意如此……我不是基督徒……只是聽了他說的話之後覺得,我們大多數過聖誕節等各種外國節日其實都是喜歡一種過節的氣氛吧。
但是如果我們在找個理由吃飯聚會的時候,想到這是一個很好很好,曾經為他不認識的人做過很多好事的善良的人的生日。 那即使我們不信教,我們也可以在喝一杯葡萄汁或者葡萄酒的時候,在心裡默默念叨一句 生日快樂,耶穌…… 借著想到這個世界上曾經有這樣的好人的名義,和周圍我們喜歡的人或者喜歡我們的人說一句 Happy Christmas~~~~正好是周末,可以和朋友和愛人互致問候,給我們一個機會開心一下,何樂而不為
好想念某個人
拆禮物。
過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個過程,是年輕人在一起狂歡的時刻。
主要就是多個理由和借口送送禮物 好好玩,即使不放假也可以找個理由玩一下。但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內核(基督徒,和一些與外國人有聯繫的家庭除外)
當然是假期,或者打折活動啊
我管你誰誕,就是817,敢放假我就敢過大家一起找一天開心,不問節日在西方代表了何種文化習俗,只要知道這是個節日咱能樂呵就行。其實不是聖誕我也想開心,但大家一起搞點樂呵事總得有個由頭
我覺得很多人過節並不是過意義 而是在過氣氛~ 給自己個借口去玩吧~
這是一種跟風吧。也是中國被同化的節奏,因為越是國際化,與國際相同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中國人過「洋節」是一種表現形式。只是本人的一些理解。
在歐洲上學聖誕時鋪門緊閉,各回各家團聚。
相比之下國內街上的氣氛濃郁太多,大概更像是年輕人的節日。
在平時動靜不大的群里順便聊聊各地聖誕,吐槽有的地方根本不下雪並且氣溫高,聊出門感受聖誕折扣購物時看街上人擠人如一隻只蟹黃小籠般蠕動是怎樣的景象。
慶幸在這樣的機械時代幾乎沒收到複製粘貼群發的節日祝福。因為傳統節日就是宣化傳統的時間,必須和因為出生而被聯繫到一起整個家族在一起寒暄的好累 洋節日對年輕人而言沒那麼多內涵和背負的東西 就是個趁機和自己選擇而組成的小家庭一起輕鬆歡樂一下的時機而已
情人節
推薦閱讀:
※現在平安夜好像很盛大的節日,可大家都是怎麼過的?
※聖誕節同事互換禮物,有沒有推薦 ?
※聖誕節送男票什麼比較好?
※聖誕節送什麼禮物給女朋友好,知乎大神求求我?
※聖誕節快到了 感覺各大化妝品牌都有推出限定款。想送女朋友做聖誕禮物,但是直男根本一竅不通,可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