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將日本文明劃為獨立文明是那一代西方人對於中國文化不了解所致么?現在是否更多學者劃為東亞文明圈?
聽說現在更多認同為1,泛大中華文明圈,2,東亞文明圈的一員,與中國同為子體,但中國是文明中心。不知史學界(世界)現在更偏向於哪一種或是有沒有這兩種說法?道聽途說的,求指教。 還有一點,在一個日本網站上,看到過認為日本5世紀形成獨自文明是包括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等少數學者的觀點,就是說這一觀點並不為世界主流認同嘍?
一個孤獨的國家在文化上缺乏與其他社會的共同性。
我覺得亨廷頓在《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把日本的獨特性解釋得很清楚最重要的孤獨國家是日本,沒有其他國家具有與之相同的獨特文化,在其他國家中,
日本移民要麼在數量上不重要,要麼被那些國家的文化所同化(如日裔美國人)。日本
文化極其特殊,而且它沒有包含一種可以輸出到其他社會並因此與其他社會的人民建立
文化聯繫的潛在的普世宗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或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或共產主義),
這些都加強了其孤獨性。
看待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作者的背景。
亨廷頓是政治學家,不是歷史學家,他說的「文明」並不是歷史學意義上的文明。
以歷史的視點來看,認定日本為中華文明影響下發展出來的次生文明毫無問題,日本自身的特殊性的確不能無視,不過在19世紀以前都無法突破中國文明輻射下的種種範式,而在十九世紀國學萌發後不久就經歷了明治維新,轉而依附於西方文明的體系,使得日本始終沒有建構出完全屬於自己的體系,因此始終只能視為一種次生文明。
不過也正因為此,才使得日本在現代視點的觀察下具備了某種兼具東西的特殊性,因此亨廷頓從政治學角度出發,以未來為著眼點的寫作視之為一個獨立的"文明」是可以的。因其既延續了很多江戶時代獨立地早期近代化成果,又全盤接受了西方文明成果,使得日本成為一個古層與西方文明有機疊加的特異存在,這種獨特性是其他文明所不具備的特質。估計是西方「統戰」的需要,支持日本「脫亞入歐」的觀點
多圖慎入
這其實是件好事,是對中華文化體系的一次凈化,也給那些嗷嗷叫日本才是中華文化精華的精日們澆澆冷水。
但可惜這只是極少部分人的觀點,並不是說白人認為日本文明屬於中華文明的分支,而是很多人對東亞真的不了解,這種不了解來自於西方政府的刻意宣傳,來自於「民主」人民的高人一等,來自於他們不願讓驕傲自大的頭顱正視前方。
當初在大陸政府提出會對港澳台等地區實行一國兩制,以及港人治港等罕見的政策,當時國際上普遍的風聲是:「不可能」或者「Absolutely impossible(絕對沒門)」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觀中,這種政策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就算出現了,中國政府也一定不會做到。
現實是中國政府做到了,經濟學家馬丁·雅克在TED的一次演講中說過「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明國家,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其中文明的意思指的不是現代文明(諸如飯前洗手,不隨地吐痰之類的),而是文化,制度這一方面的意思。下面放一些演講視頻的圖片
(源自B站: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7510) 這個學者講的還是比許多西方一般學者甚至是中國一般學者深刻的,講的也挺有意思。結尾小彩蛋瞎雞巴扯。日本屬於羅馬-泛日耳曼文化圈的一員。
日式lo裙,承自巴洛克的法國宮廷文化。
jk制服,同樣來自歐洲,又以毛子款最具代表性。日本建國始於1945年8月15日,正式建國日期為1947年5月3日。日本國的憲法皆承西方文明。日語也是以西方音譯為主的假名為核心,全民對西方文化狂熱崇拜。你說的那個恨不得把自己說的和中國一條褲子的叫大日本帝國,它已經滅亡了。(好吧,我承認我是在瞎雞巴扯)
同樣是禪宗,日本禪宗和中國禪宗,內涵其實並不一致。中日兩國很多東西乍一眼看上去很相似,但仔細體會,差別極大。就好比同樣是庭園,不管是北方的皇家園林,還是江南的蘇式園林,不管是磅礴大氣還是小家碧玉,鮮活是核心。但日式園林,乍一看很像中式園林風格,其實偏死。一個活一個死,是最主要的差別。
如果日本是獨立的文明?為何其正史用漢語所書,而其文字(平假名片假名)被視為婦孺所用?去首都被稱為「上洛」?古都被視為完美的「複製品」,首腦自稱「朕」。雖然羅馬希臘並稱,而羅馬被視為希臘文化的繼承者,這兩者聯繫也沒到這種地步。對老亨西方歷史觀點不做評論,顯然對於東亞歷史他要麼是無知,要麼是收了「**」(那時日本經濟可是趕英超美如日中天呢,以至於老亨感受到了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而開始胡說八道)
日本曾有普遍的東洋圈概念(注意叫法不是中華圈),即遠東是一個文化圈子,與其他文化圈比如西洋相對,清代明時日本和朝鮮、越南一樣,感慨神州隕落,並自封小中華,鴉片戰爭時日本又將清視為東方一分子,與清同仇敵愾過,後來發展出世界大戰時東方王道對決西方霸道的思想。
和朝鮮、越南不同,朝鮮、越南那時骨子裡仍將清朝視為中心,日本卻認為自己是中心,將清朝視為半漢化韃靼,在更早的明朝壬辰之役,日本甚至也稱明朝是夷,並提出不需要中原政權冊封王權的思想。
也就是說,起碼在唐宋之後,日本人心中和中原人是平等的,大家不過是同一班級的同學,到了清時,更認為清是成績差但力大的插班生。
以至於孫中山也受此影響提出驅除靼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日本也稱崖山之後無中華,而中華正統在日本的口號,也就是說,日本認為以前的中華老師已經離開了班級,而他是最優秀的學生,理應做班長。
所以我覺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的圖表上,顯示 中華文明—&>中國、日本,將日本和中國劃為同一級,同屬東洋圈,但中日兩方已無關係還是正確的。
至於有人說日本只是學了中華皮毛,那就是笑談了,自古以來,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任何學問都隨著環境而變,日本同樣有自己的佛教、儒家理論。再一點,如今中國又學了多少前中華的東西呢,我們在搞八股文和文字獄時,日本在進行寺子屋和蘭學,僅兩朝,雙方認知便相去甚遠,最後日本持著陽明學維新成功,而中國還處於魯迅筆下的狀態。
大家講得都不錯,我抖個機靈。
當年明治維新之初,日本人想和大清一起做為同文化的兄弟之邦一起對抗歐美,大清讓日本滾。到了甲午年,大清想和日本套近乎,日本已經滾遠了。說日本為泛東亞文化圈、漢字文化圈,沒有問題。
連美國跟拉美差別那麼大,都能搞「泛美」呢。更何況事實上,日本的確深受中國文化滋養,至今日本也是東亞除了中國外仍然使用漢字的國家,直觀上給人一種文化上是一家的感覺。但我還是想說,除了漢字這個太明顯的標識,日本文化跟中國文化的相似度,恐怕未必比得上北越、朝韓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相似度。你說日本為一個獨立文明,其實也沒錯。日語不是漢藏語系,更不是什麼漢語的方言,跟漢語沒什麼關係(注意我說的是語言,不是文字)。當然,吸收了不少漢語辭彙,但外來辭彙不能定性語言的歸屬。現在的日語有越來越多的英語詞,不能說日語成了英語的分支。日本的傳統神道教早已有之。
不像越南、朝鮮,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被中國直接統治過,一直是個獨立國家。你要說日本是中國的屬國,但日本的天皇不需要得到中國的背書,不需要像越南、朝鮮的君主一樣對中央帝國只能稱王。借用黃遵憲的一段話:其時壤地褊小,慕漢大受封,此不必諱也。至隋帝之書曰:皇帝問倭皇好。既鄰國之辭矣。唐、宋通好,來而不往。偶一遣使齎書,或因議禮不就而去。以小事大則有之,以臣事君則未也。至明成祖樹碑壽安鎮國之山,封足利義滿為王,而不知乃其將軍。雖義滿稱臣納貢,然未有代德而有二王,於日本則為僭竊。神宗封秀吉,詔書至,為毀裂,此又何足誇哉!
但是呢,我最討厭一些精日型皇漢。
發思古之幽情,整天像演苦情戲一樣抱怨現代人人心不古、中國傳統文化亡了、傳統節日干不過聖誕節,這我可以理解。但說「唐朝在日本」「日本比中國繼承了更多的中國傳統」是什麼鬼。日本再怎麼學中國文化,也只是學一些片段。日本學過英國,英國人怎麼不說:現代英國人墮落了,維多利亞時代在日本。日本學過美國,特朗普怎麼不說:現在美國不再偉大了,鍍金時代在日本。還有些人,一見到亞洲哪個國家經濟不錯,就往自己臉上貼金。比如日本是繼承了儒家文化才有了經濟騰飛,還有韓國、新加坡、港台地區也是。唉,亞洲四小龍已經是上個世紀的歷史名詞了,就別再說了,更何況他們的經濟發展到底跟儒家有多大關係也沒人能給個明確的數字。富在日韓有親戚,窮在越南無人識。穩態的東亞文明圈本質上就是周代畫圈圈那套,天子居於中,諸侯拱於側,蠻夷野於荒,不過超超超放大而已。 非穩態的東亞文明圈就是春秋戰國,人人都打著問鼎中原的算盤,這種情況下有人琢磨點前人視之為大逆不道的東西很正常。就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又如被其他人當成蠻夷的秦國。今天總不會有人喊著我大荷蘭才是中華正統,要把關中河北兩湖啥的踢出去吧? 日本就是那個覺得自己有機會問鼎中原的,為此給自己整了很多在今天的普通人看來和中國完全兩樣的修飾品。但深入到內核,這群人本質上都是一群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沉默而拙於表達,牽著老黃牛任勞任怨地耕種著貧瘠的一畝三分地,偶爾抬起頭,看看天邊的火燒雲。
不論猴子的取明而代之也好,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也好,冷戰後期東亞經濟發展的【雁行】思路也好,剝開本質,核心都是【要成為這片地區的唯一而不容置疑的中心,其他人都是處於從屬地位的諸侯】。凡是日本某一方面的實力讓他覺得自己能與東亞大陸上的中國掰一下手腕的時候,類似於英國那樣玩【離岸平衡手】的思路從未出現過。只要這仍然是日本人政治邏輯的根本出發點,那麼他們身上那股可追溯到古典時代以前的,屬於全體東亞人的泥土味,是永遠洗不幹凈的。
日本是穿了漢服的武士。遠看跟中國人差不多,近處一看,跟中國儒生們眼神都不一樣。
金燦榮教教授也是研究政治的他曾經說日本是我們文化上的養子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挺合適的
一對有德的夫婦曾經對母親說過一句話,原話是方言,翻譯成漢語是:
一個有吃的人不得對別人說打飽嗝,一個家裡有兒子的人不得去威脅別人。
如果根據這個標準,日,歐,美,都是野蠻人,是魔鬼。一千年前的中日是沒啥大的區別的,千年來慢慢隔離了
日本只是在古代從中國這裡拿了一點皮而已,,核心的東西他們一點兒都沒得到,,從來不存在什麼「中華正統在日本」。
日本文化裡頭核心的那些東西,一直都是他們自己的,,,不管是當年學中國還是現在學西方,,,都僅僅是扯了一層又一層虎皮而已。
再加上,他們拿過來的表面東西,,也被他們改造成了自己的東西,,,所以說日本是單獨的文明沒啥問題。日本和中國文化的關係很複雜。面子里子各個部分多少都有相似處,整體看來又不挨著。。。
是不是就不評論了中國處於想突破創新自己文化和傳統的階段,日本處於近代又一次的努力形成自己文化和傳統的階段。
雖然過去很長時間日本向中土學習,但並非全盤接受的那種乞討,而是過濾後的利用。日本的這種文化態度是區別於中國這種依靠自身產生文化的積澱型文明的,也就並不具備用文化去同化其他文明的底蘊或者說是基因,除了用更加功利性的方式——戰爭。
日本對自身文明的塑造過程功利性太強。日本文化中的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覺的這才是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文明的特點。文化之間孰高孰低的說法是偏激的,沒有貴賤之分,但日本屬於中華文明分支的時代,確實將要成為歷史。
日本要的是認老大,不是取詩經。我倒是覺得中國認為日本和中國同屬一種文明是中國不了節日本?_?
以下是文明的衝突中關於日本文明描述的原文:
一些學者在單一一個的遠東文明的稱呼下把日本文明和中國文明合併在一起。然而,大多數學者不這樣看,而是承認日本文明是一個獨特的文明,它是中國文明的後代,出現於公元100-400年之間。同時書中多次強調日本本身的特殊性:受到中華文明多個部分的輻射與影響,但是本身又相對隔絕。從未與中華文明真正融合,可以說在吸收了諸多中華文明特質的情況下,也保存了自身的內核。同時日本在近代快速西化,自身揉雜了和華洋多重特點,此皆其獨一無二的特性。此乃日本在歷史上的特殊性,再考慮到當今日本的經濟實力&影響力,亨廷頓這種分類的方法我可以接受。但是不得不提,文明的衝突中多次提到中華文明和日本文明之間差異巨大,全無相似之處,這是錯誤的,和他後面的描述也是矛盾的。我只能認為這是作者的一些小小失誤。推薦閱讀:
※Spitz是一隻怎樣的樂隊?
※日本對華的ODA可以認為是戰爭賠款么?
※日本秋田縣都有些什麼景點和美食?
※日本的商品全國統一價格嗎?如何做到的?
※普通家庭如何移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