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0年以來,中國有哪些大規模的地級市及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


2000年以後我國大規模地級市及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主要有三沙市成立、巢湖市一分為三、直轄市內部區劃調整等。以及感謝 @琉球縣令 提及的甘肅青海界線調整。 @馬前卒 童鞋整理的台灣行政區劃調整。

一.成立三沙市

三沙市是在2012年時伴隨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的撤銷而同時建立的新行政區,為海南省四個地級市之一,政府駐地位於西沙永興島。三沙市是中國位置最南、總面積最大(含海域面積)、陸地面積最小和人口最少的地級市。是繼我國舟山群島後第二個以群島設市的地級市。

二.安徽省巢湖市拆分

安徽省22日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並對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行政區划進行相應調整,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下圖為拆分後的巢湖併入三市的情況。

三.2000年後直轄市區劃調整

由於直轄市的區行政級別等同於省下屬的地級市,因此把直轄市的區劃調整也考慮在地級市及以上的調整在內,在這裡以北京、上海為例。

北京

2001年

撤大興縣,設大興區。

撤懷柔縣,設懷柔區。

撤平谷縣,設平谷區。

2010年

撤北京市東城區、崇文區,設新的北京市東城區。

撤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新的北京市西城區。

2015年11月13日

撤密雲縣,設密雲區。

撤延慶縣,設延慶區。

縣作為一級行政機構,在北京將成為歷史。北京成為我國第一個全區直轄市

上海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09年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11年6月8日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11月4日,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併,組成新的靜安區。

四、地區轉市(如吐魯番地區轉吐魯番市)、縣轉區(如南京市高淳市轉南京市高淳區)等不涉及地級市級大規模調整內容不做詳細敘述,具體可上行政區劃(區劃地名)網查詢http://www.xzqh.org/

謝謝閱讀


謝邀。


題主問的是地級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所以一般的撤縣設市、設區,並區,地改市,甚至地區一分為二、縣級市翻牌都不算。只涉及地級行政區的變化和省級行政區的變化。

以下為正文。

2000年以來,咱們國家發生了三件涉省、涉地的大事,有兩件事 @夏萱@薛一山william 已經談的很細了,即海南省設立地級三沙市以及安徽省拆分地級巢湖市。這兩件事,都是省內的事,甚至上溯到1997年的重慶直轄,也是四川省省內的事。

另一件事是甘肅省和青海省行政區域界線勘定,是截至目前,21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唯一一次跨省域的調整。國務院的正式批文在這裡:國務院關於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行政區

正文全是坐標可能比較難理解,後面我會附圖。

這件事發生在2001年,而且非常低調。從批文上看,是甘肅省阿克塞縣和青海省海西州的勘界,一個縣和一個州是不同級別的實體,怎麼能在批文上平行放置呢?

小科普一下,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是我國正式建制的縣,而與其交界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許多地區無正式的縣建制,在青、新、甘三省區交界處,只有大柴旦冷湖茫崖三個行政委員會。名字是不是很陌生?那我說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吧,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2015年6月,花土溝機場正式通航,是截至目前最新通航的機場,這個機場就在茫崖,一聽名字就很遠對吧。

2001年的省界調整,涉及到冷湖、大柴旦兩個行政委員會和州府德令哈市。主要原因和游牧民族有關。此前兩省省界為阿爾金山和黨河南山分水嶺,後來游牧民族一直游牧到了山的南側。此次調整,兩省省界南移至吐爾根達坂山分水嶺。有種說法是,黨河南山和吐爾根達坂山之間原本就是哈薩克族的牧區,設立阿克塞自治縣的時候,把兩山間的哈薩克人(也就是青海的哈薩克人)遷到了甘肅,但這些牧民故土情節很厚,又回到了自己傳統的土地上放牧。

附圖:

圖1:青海省老地形圖,圖中上方紅線為老省界黨河南山,下方紅線為新省界吐爾根達坂山

圖2:青海省老省界圖,明顯看出黨河南山為青海、甘肅兩省的界山

圖3:青海新省界圖,這張圖非常明顯看出省界由黨河南山南移至吐爾根達坂山。

黨河南山和吐爾根達坂山之間有一蘇干湖,亦可稱此區域為蘇干湖盆地。蘇干湖現在是甘肅省最大的內陸湖泊。

(正文畢)

==========

另外,我想補充一件「大」事,雖然我認為此事與題主的問題無關,但比其他答案說的撤縣設區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那就是米泉市(縣級)由昌吉回族自治州劃歸烏魯木齊市,並與原烏市東山區合併改設米東區。此事發生在2007年8月。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調整都是難度極大的,經過此番調整,昌吉州硬生生地被烏市切成東西兩塊。

見下圖:

補圖1:2007年前的新疆行政區劃圖是這樣的

補圖2:2007年之後的新疆行政區劃圖是這樣的

補圖3:昌吉州府官網的截圖是這樣的

補圖4:高清無碼圖是這樣的

還有,樅陽縣由安慶市劃歸銅陵市(傳國務院2015年10月批複,官方尚未正式公布)也算是搞了個大新聞,但和米泉那個調整相比,還是差遠了。(我透露這個消息會不會被查水表)


2000年

天津市:

撤銷武清縣,設立天津市武清區,以原武清縣的行政區域為武清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0年6月13日批准)

山西省:

1.撤銷忻州地區和縣級忻州市,設立地級忻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忻府區。(國務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

2.撤銷運城地區和縣級運城市,設立地級運城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鹽湖區。(國務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

3.撤銷臨汾地區和縣級臨汾市,設立地級臨汾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堯都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上海市:

撤銷黃浦區和南市區,設立新的黃埔區,以原黃浦區和南市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浦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0年6月13日批准)

江蘇省:

撤銷江寧縣,設立南京市江寧區,以原江寧縣的行政區域為江寧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0年12月21日批准)

浙江省:

1.撤銷麗水地區和縣級麗水市,設立地級麗水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蓮都區(國務院2000年5月20日批准)

安徽省:

1.調整阜陽市的行政區劃,將阜陽市管轄的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亳州市管轄。調整後的阜陽市轄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和臨泉縣、潁上縣、阜南縣、太和縣。縣級界首市由安徽省直轄。(國務院2000年5月21日批准)

2.撤銷縣級亳州市,設立地級亳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譙城區(國務院2000年5月21日批准)

3.撤銷宣城地區和縣級宣州市,設立地級宣城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宣州區。(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4.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貴池區。(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江西省:

1.撤銷吉安地區和縣級吉安市,設立地級吉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吉州區。(國務院2000年5月11日批准)

2.撤銷宜春地區和縣級宜春市,設立地級宜春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袁州區。(國務院2000年5月22日批准)

3.撤銷撫州地區和縣級臨川市,設立地級撫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臨川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4.撤銷上饒地區和縣級上饒市,設立地級上饒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信州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山東省:

1.撤銷濱州地區和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濱城區。(國務院2000年6月10日批准)

2.撤銷菏澤地區和縣級菏澤市,設立地級菏澤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牡丹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河南省:

1.撤銷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立地級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川匯區。(國務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2.撤銷駐馬店地區和縣級駐馬店市,設立地級駐馬店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驛城區。(國務院2000年6月8日批准)

湖北省:

1.撤銷省直轄縣級隨州市,設立地級隨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曾都區。將孝感市代管的廣水市劃歸地級隨州市代管(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廣東省:

1.撤銷縣級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以原縣級番禺市的行政區域為番禺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0年5月21日批准)

2.撤銷縣級花都市,設立廣州市花都區,以原縣級花都市的行政區域為花都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0年5月21日批准)

重慶市:

1.撤銷萬州移民開發區,原萬州移民開發區代管的奉節縣、開縣、雲陽縣、忠縣、巫溪縣和巫山縣由重慶市直轄。(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2.撤銷黔江開發區,原黔江開發區代管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由重慶市直轄。(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3.撤銷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設立重慶市黔江區,以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為黔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聯合鎮。(國務院2000年6月25日批准)

四川省:

1.撤銷眉山地區和縣級眉山縣,設立地級眉山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東坡區。(國務院2000年6月10日批准)

2.撤銷雅安地區和縣級雅安市,設立地級雅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雨城區。(國務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

3.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國務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

4.撤銷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地級資陽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雁江區。(國務院2000年6月14日批准)

貴州省:

撤銷安順地區和縣級安順市,設立地級安順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西秀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雲南省:

撤銷保山地區和縣級保山市,設立地級保山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隆陽區。(國務院2000年12月30日批准)

陝西省:

撤銷安康地區和縣級安康市,設立地級安康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漢濱區。(國務院2000年6月23日批准)

2001年

北京市:

1.撤銷大興縣,設立大興區,以原大興縣的行政區域為大興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月9日批准)

2.撤銷懷柔縣,設立懷柔區,以原懷柔縣的行政區域為懷柔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2月30日批准)

3.撤銷平谷縣,設立平谷區,以原平谷縣的行政區域為平谷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2月30日批准)

天津市:

撤銷寶坻縣,設立寶坻區。以原寶坻縣的行政區域為寶坻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3月22日批准)

內蒙古自治區:

1.(1)撤銷伊克昭盟和縣級東勝市,設立地級鄂爾多斯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東勝區。(國務院2001年2月26日批准)

2.(1)撤銷呼倫貝爾盟和縣級海拉爾市,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海拉爾區。(國務院2001年10月10日批准)

上海市:

1.撤銷奉賢縣,設立奉賢區,以原奉賢縣的行政區域為奉賢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月9日批准)

2.撤銷南匯縣,設立南匯區,以原南匯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匯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月9日批准)

浙江省:

(1)撤銷蕭山市,設立杭州市蕭山區,以原縣級蕭山市的行政區域為蕭山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以原縣級餘杭市的行政區域為餘杭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2月2日批准)

山東省:

撤銷長清縣,設立濟南市長清區。以原長清縣的行政區域為長清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6月26日批准)

重慶市

撤銷長壽縣,設立長壽區,以原長壽縣的行政區域為長壽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1年12月25日批准)

雲南省:

撤銷昭通地區和縣級昭通市,設立地級昭通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昭陽區。(國務院2001年1月13日批准)

陝西省:

(1)撤銷商洛地區和縣級商州市,設立地級商洛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商州區。(國務院2001年8月31日批准)

甘肅省:

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國務院2001年5月9日批准)

寧夏回族自治區:

撤銷固原地區和固原縣,設立地級固原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原州區。(國務院2001年7月7日批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撤銷伊犁地區,將原伊犁地區的伊寧市、伊寧縣、霍城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尼勒克縣、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劃歸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副省級)管轄。(國務院2001年10月6日批准)

2002年

江蘇省:

2.調整南京市部分行政區劃:(1)撤銷南京市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區,以原浦口區和原江浦縣的行政區域為浦口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珠江鎮。(2)撤銷南京市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南京市六合區,以原大廠區和原六合縣的行政區域為六合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雄州鎮。(國務院2002年4月3日批准 國函[2002]23號)

廣西壯族自治區:

1.撤銷百色地區和縣級百色市,設立地級百色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右江區。(國務院2002年6月2日批准)

2.撤銷賀州地區和縣級賀州市,設立地級賀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八步區。(國務院2002年6月18日批准)

3.撤銷河池地區和縣級河池市,設立地級河池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金城江區。(國務院2002年6月18日批准)

4.撤銷柳州地區和來賓縣,設立地級來賓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興賓區。來賓市轄原柳州地區的沂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興賓區。原柳州地區的縣級合山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將原柳州地區的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國務院2002年9月29日批准)

6.撤銷南寧地區和崇左縣,設立地級崇左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江州區。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的寧明縣、扶綏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和新設立的江洲區。原南寧地區的縣級憑祥市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轄。將原南寧地區管轄的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劃歸南寧市管轄。(國務院2002年12月23日批准)

四川省:

撤銷溫江縣,設立成都市溫江區,以原溫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溫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柳城路。(國務院2002年4月14日批准)

雲南省:

撤銷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古城區。(國務院2002年12月26日批准)

陝西省:

撤銷長安縣,設立西安市長安區,以原長安縣的行政區域為長安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2年6月2日批准)

甘肅省:

1.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甘州區。(國務院2002年3月1日批准)

2.撤銷平涼地區和縣級平涼市,設立地級平涼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崆峒區。(國務院2002年6月2日批准)

3.(1)撤銷酒泉地區和縣級酒泉市,設立地級酒泉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肅州區。(國務院2002年6月18日批准)

4.撤銷慶陽地區和縣級西峰市,設立地級慶陽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西峰區。(國務院2002年6月22日批准)

2003年

甘肅省:

撤銷定西地區和定西縣,設立地級定西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安定區(國務院2003年4月4日批准)

福建省:

(1)撤銷廈門市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廈門市思明區管轄。(2)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區人民政府駐地由杏林南路29號遷至海滄鎮。(3)廈門市設立翔安區,將廈門市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新店鎮。(國務院2003年4月26日批准)

山西省:

撤銷呂梁地區和縣級離石市,設立地級呂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離石區。(國務院2003年10月23日批准)

雲南省:

1.撤銷思茅地區和縣級思茅市,設立地級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駐新成立的翠雲區(國務院2003年10月30日批准)

2.撤銷臨滄地區和臨滄縣,設立地級臨滄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臨翔區(國務院2003年12月26日批准)

內蒙古自治區:

1.撤銷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地級巴彥淖爾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臨河區。(國務院2003年12月1日批准)

2.同意撤銷烏蘭察布盟和縣級集寧市,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集寧區。(國務院2003年12月1日批准)

寧夏回族自治區:

撤銷中衛縣,設立地級中衛市。中衛市設立沙坡頭區,以原中衛縣的行政區域為沙坡頭區的行政區域。中衛市轄從吳忠市劃入的中寧縣、從固原市劃入的海原縣和新設立的沙坡頭區。(國務院2003年12月31日批准)

2004年

黑龍江省:

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國務院2004年2月4日批准 國函[2004]10號)。

(1)撤銷哈爾濱市太平區,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管轄。(2)哈爾濱市設立松北區,轄原屬道外區的松北、松浦、萬寶3個鎮,太陽島、三電2個街道,以及原屬呼蘭縣的樂業、對青山2個鎮。(3)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4年9月23日批准)。

甘肅省:

撤銷隴南地區和武都縣,設立地級隴南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武都區城關鎮。(國務院2004年1月11日批准)

2005年

廣東省:

撤銷廣州市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廣州市南沙區、蘿崗區(國務院2005年4月28日批准)。

2006年

黑龍江省:

(1)撤銷哈爾濱市動力區、香坊區,組建新的香坊區。以原動力區和香坊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香坊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阿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阿城區。以原阿城市(不包括永源鎮、巨源鎮)的行政區域為阿城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06年8月15日批准)

重慶市:

撤銷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設立重慶市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國務院2006年10月22日批准)

2007年

雲南省:

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國務院2007年1月21日批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將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併入烏魯木齊市,撤銷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國務院2007年6月30日批准)

2011年

上海市:

撤銷上海市黃浦區和盧灣區,設立新的黃浦區,以原黃浦區和盧灣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黃浦區的行政區域。黃浦區人民政府駐延安東路。(國務院2011年5月20日批准)

安徽省:

撤銷地級巢湖市。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人民政府駐卧牛山街道,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國務院2011年7月14日批准)

重慶市:

(1)撤銷重慶市雙橋區、大足縣,設立重慶市大足區。以原雙橋區、大足縣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重慶市大足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重慶市萬盛區、綦江縣,設立重慶市綦江區。以原萬盛區、綦江縣的行政區為新設的重慶市綦江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1年10月22日批准)

貴州省:

1.撤銷畢節地區和縣級畢節市,設立地級畢節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七星關區。(國務院2011年10月22日批准)

2.撤銷銅仁地區和縣級銅仁市、萬山特區,設立地級銅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碧江區。(國務院2011年10月22日批准)

2012年

海南省:

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駐西沙永興島。(國務院2012年6月21日批准)

山東省:

(1)撤銷青島市市北區、四方區,設立新的青島市市北區,以原市北區、四方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市北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青島市黃島區,以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島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2年9月30日批准)

2013年

青海省:

撤銷海東地區和樂都縣,設立地級海東市。海東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樂都區(國務院2013年2月8日批准)

江蘇省:

(1)撤銷南京市秦淮區、白下區,設立新的南京市秦淮區,以原秦淮區、白下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秦淮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區,設立新的南京市鼓樓區,以原鼓樓區、下關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鼓樓區的行政區域。(3)撤銷溧水縣,設立南京市溧水區,以原溧水縣的行政區域為溧水區的行政區域。(4)撤銷高淳縣,設立南京市高淳區,以原高淳縣的行政區域為高淳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3年2月8日批准)

廣東省:

(1)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的廣州市黃埔區,以原黃埔區、原蘿崗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埔區的行政區域。(2)撤銷縣級從化市,設立廣州市從化區,以原從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從化區的行政區域。(3)撤銷縣級增城市,設立廣州市增城區,以原增城市的行政區域為增城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1月25日批准)

黑龍江省:

撤銷縣級雙城市,設立哈爾濱市雙城區,以原雙城市的行政區域為雙城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5月2日批准)

重慶市:

(1)同意撤銷璧山縣,設立重慶市璧山區,以原璧山縣的行政區域為璧山區的行政區域。(2)同意撤銷銅梁縣,設立重慶市銅梁區,以原銅梁縣的行政區域為銅梁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5月2日批准)

遼寧省:

將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國務院2014年6月17日批准)

西藏自治區:

1.撤銷日喀則地區和縣級日喀則市,設立地級日喀則市。日喀則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桑珠孜區(國務院2014年6月26日批准)

2.撤銷昌都地區和昌都縣,設立地級昌都市。昌都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卡若區。(國務院2014年10月20日批准)

吉林省:

撤銷縣級九台市,設立長春市九台區,以原九台市的行政區域為九台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10月20日批准)

浙江省:

撤銷縣級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以原富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富陽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12月13日批准)

陝西省:

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以原高陵縣的行政區域為高陵區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4年12月13日批准)

2015年

海南省:

撤銷縣級儋州市,設立地級儋州市,以原縣級儋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地級儋州市的行政區域。(國務院2015年2月19日批准)

西藏自治區:

撤銷林芝地區和林芝縣,設立地級林芝市。林芝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宜區。(國務院2015年3月16日批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撤銷吐魯番地區和縣級吐魯番市,設立地級吐魯番市。吐魯番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高昌區。(國務院2015年3月16日批准)

以上來源於行政區劃網 http://www.xzqh.org/

未完,下午有考試,等考試完了再更。


2000年,多省撤地設市,是年,共21個地區改為地級市,2個縣級市升地級市,1個地級市改名。

山西省:忻州、運城、臨汾由地區改市。

江蘇省: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

浙江省:麗水地區改麗水市。

安徽省:設立地級亳州市,宣城、池州地區改市。

江西省:吉安、宜春、撫州、上饒地區改市。

山東省:濱州、菏澤地區改市。

河南省:周口、駐馬店地區改市。

湖北省:縣級隨州市升地級,代管廣水市。

四川省:眉山、雅安、巴中、資陽地區改市。

貴州省:安順地區改市。

雲南省:保山地區改市。

陝西省:安康地區改市。

——————————————————————————————————————————

2001年,依然是撤地設市,是年,4個地區和2個盟改地級市,1各地區撤銷。

內蒙古區:伊克昭盟改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盟改呼倫貝爾市。

雲南省:昭通地區改市。

陝西省:商洛地區改市。

甘肅省:武威地區改市。

寧夏區:固原地區改市。

新疆區:撤銷伊犁地區,所屬縣市直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2002年,10個地區改市。

廣西省:百色、賀州、河池、柳州、南寧地區改市(其中柳州、南寧地區改來賓、崇左市)。

雲南省:麗江地區改市。

甘肅省:張掖、平涼、酒泉、慶陽地區改市。

——————————————————————————————————————————

2003年,4個地區和2個盟改市,增設1個地級市。

山西省:呂梁地區改市。

內蒙古:巴彥淖爾、烏蘭察布由盟改市。

雲南省:思茅、臨滄地區改市。

甘肅省:定西地區改市。

寧夏區:設立地級中衛市。

——————————————————————————————————————————

2004年,1個地區改市。

甘肅省:隴南地區改市。

——————————————————————————————————————————

2005年、2006年地級政區無大調整。

——————————————————————————————————————————

2007年,1個地級市改名。

雲南省:思茅市改為普洱市。

——————————————————————————————————————————

2008、2009年地級政區無大調整。

——————————————————————————————————————————

2010年,1個地級市改名。

湖北省:襄樊市改為襄陽市。

——————————————————————————————————————————

2011年,撤銷1個地級市,貴州2個地區改為地級市。

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原屬縣級政區劃歸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

貴州省:畢節、銅仁地區改市。

——————————————————————————————————————————

2012年,新設1個地級市。

海南省:設立地級三沙市,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

——————————————————————————————————————————

2013年,1個地區改市。

青海省:海東地區改市。

——————————————————————————————————————————

2014年,2個地區改市。

西藏區:日喀則、昌都地區改市。

——————————————————————————————————————————

2015年,2個地區改市,新設1個地級市。

海南省:儋州縣級市升為地級市。

西藏區:林芝地區改市。

新疆區:吐魯番地區改市。

——————————————————————————————————————————

PS,直轄市實行三級政區制,無地級政區,所屬區縣調整屬於縣級政區,調整情況不納入統計。


三分巢湖;三沙設市;西藏新疆大規模「地改市」;酒泉嘉峪關擬合併;儋州市升級為地級市。


新疆兵團各師行政實體化,建立了多個自治區直轄的縣級市。


如果把省直屬的「市」都視為地級市的話,公元2000年以後,中國最大的調整顯然在台灣省啊!前面的答案都涉嫌政治不正確。

2009年6月23日,台灣當局「內政部」審查通過「台北縣改制直轄市」案;同年7月2日,台灣當局「行政院」正式通過改制案。2010年12月25日,台北縣正式改製為直轄市,並定名為「新北市」。

2010年12月25日,台中市和台中縣合併為新台中市;台南縣和台南市合併升格改製為「直轄」台南市;高雄縣和高雄市合併為高雄市。

2012年11月23日「內政部」通過決議,改桃園縣為「直轄市」。2013年1月3日「行政院」第3330次院會,名稱定為「桃園市」。

此外,台北政權下屬的福建省政府1996年從台北遷回福建省轄區的金門縣,1999年在「省級虛級化」中被基本凍結。雖然中國政府不承認台北政權的偽職,但從既成事實角度說,這也算十幾年來行政區劃變動的大事。

台灣「福建省政府」:共30餘人

該「福建省政府」2016年度預算書,編列了9300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828萬),其中人事費就佔了5300萬(約合人民幣1042萬),「省主席」由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杜紫軍兼任,另有員工、技工、駕駛、工友等31人。

近來該「福建省政府」以電子化會議為由,預算增編19萬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7354元),購買12台平板,被「立委」炮轟只是假預算之名行消化之實,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表示:「九千多萬是嫌太多,可能九百多萬差不多吧!如果每次經過『監察院』糾正、經過『立法院』刪減,它還是不改的話,我們覺得直接把『福建省政府』給刪除掉好了。」


2011年底,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將原巢湖市一分為三分別劃給合肥,蕪湖,馬鞍山。


2014年,福建南平。

「省政府日前正式批複南平市政府《關於南平市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批複說,經報國務院同意,同意撤銷建陽市,設立南平市建陽區,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建陽區的行政區域…調整後,南平市轄區由1個變為2個,但兩區之間隔著建甌市,相距100多公里。」

http://3g.163.com/touch/article.html?from=xdocid=9TAL8KE800014AEE

兩個區相隔100公里應該全國獨一份吧~

另外來武夷山玩的朋友們千萬別坐高鐵到武夷東站啊,會受傷→_→


1.地級市撤銷

巢湖市

2011年7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並對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2.新增地級市

三沙

2012年6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建立地級三沙市,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中衛

中衛市是2003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2004年4月28日掛牌成立的地級市。轄兩縣(中寧縣、海原縣)一區(沙坡頭區)

3.縣級市轉地級市

儋州市

2015年2月19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海南省調整儋州市行政區劃的批複》(國函[2015]41號):同意撤銷縣級儋州市,設立地級儋州市,以原縣級儋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地級儋州市的行政區域。

4.撤地區(盟)設市

日喀則

2014年7月,西藏自治區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昌都

2014年10月,西藏自治區撤銷昌都地區,設立地級昌都市。

林芝

2015年4月,西藏自治區撤銷林芝地區,設立地級林芝市。

海東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國函[2015]38號)批複同意撤銷平安縣,設立海東市平安區,以原平安縣的行政區域為平安區的行政區域

吐魯番

2015年4月經國務院批複,吐魯番地區撤銷,設立地級吐魯番市,新設地級吐魯番市實行市領導區、縣的體制,原吐魯番市建制(縣級)改設為高昌區,鄯善縣和托克遜縣保持不變。

甘肅隴南

2004年1月,撤銷隴南地區,設立地級隴南市,原武都縣改為武都區。

甘肅定西

2003年4月4日,撤銷定西地區,設立地級定西市,定西市轄原定西地區通渭縣、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岷縣和新設立的安定區。

巴彥淖爾

2004年國家批准改原巴彥淖爾盟為巴彥淖爾市

烏蘭察布

2003年12月01日,撤銷烏蘭察布盟和縣級集寧市,設立地級烏蘭察布市

畢節 同仁

2011年,撤銷銅仁地區,畢節地區,設地級銅仁市,地級畢節市。

普洱(由思茅市改名)

2003年10月30日: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2007年1月21日,同意雲南省思茅市更名為雲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為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思茅市翠雲區更名為普洱市思茅區。

其他撤地設市的還有

廣西 百色(2002年) 賀州(2002年) 崇左(2002年) 河池(2002年) 來賓(2002年)

陝西 商洛

山西 呂梁

如有錯誤或遺漏 歡迎指出補充


我國際庄撤銷橋東區啊,整的家都沒了,130103從此成歷史!


潛水新人……才疏學淺,就匿名答了……

個人對行政區劃比較感興趣

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

這裡放一個網址鏈接,是民政部的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上面有具體到縣級的行政區劃相應數據,同時也開放了行政區劃查詢APP下載,我手機上就裝了一個,不過APP更新得慢一些,APP最新的信息只更到了2015年初。

首先,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區劃實為「省級—地級—縣級—鄉級」,與建國初「省級—縣級—鄉級」的構想(這個構想也寫進了憲法)也存在出入。

答主上初中時(好像暴露年齡了……),至現在的初中地理教材(看了親戚家孩子的地理教材)仍然採用「省級—縣級—鄉級」的說法,不過答主那時候蠻困惑的,不能理解,老師解釋,叫我們理解為「省級—市級—區級」,現在想來這也是誤人子弟啊……

嗯嗯,歷史遺留問題不是我不太了解,就不多說了,免噴,就說我比較了解的領域吧

進入90年代末,省管地市地市管區縣區縣管鄉鎮街道的格局已經比較穩定了

在這個基礎上,來,敲黑板了,複習一下初中地理,我國34省級行政區怎麼記?

4+23+5+2

4個直轄市,23個省(含台灣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默寫省級行政區空白圖(噩夢啊……T^T)!

但是省級以下的行政區劃,初中地理就不作要求了

省級:省、市(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地級: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

縣級:區、縣、市(縣級市)、自治縣

鄉級:街道、鄉、鎮、自治鄉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同一級的不同名稱,但是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情況

①省直管縣

「省級—縣級—鄉級」,略去了中間一個地級,縣直屬於省

例子有湖北省的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三個縣級市和神農架林區

河南省的濟源市(縣級市)

海南省的眾多縣、縣級市、自治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諸多縣級市,鑒於新疆有兵團這個特殊的存在,答主本人也是傻傻弄不清楚,新疆這一塊答主就不多說了

直轄市下也略去了地級,亦是某種意義上的省直管縣

②地級市直管鄉鎮街道

「省級—地級—鄉級」,類似第一條,不過略去的是縣級,法律文件中有「不設區的市」這一說法。

全國目前只有四個例子,廣東省的東莞市、中山市、甘肅省的嘉峪關市、海南省的儋州市

這四個市均不設區,地級市下即是鄉鎮街道

海南省的三沙市下也不設區,但是亦沒有鄉鎮街道

③盟、旗、自治旗、特區、林區

這幾個也是現存的行政區劃,盟類似於自治州,旗、自治旗類似於縣、自治縣,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產物,因為歷史原因(清朝的八旗啊盟之類的)所以沿用盟、旗的稱呼,目前全國3個盟均在內蒙古自治區,分別是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旗、自治旗也全在內蒙古自治區

特區目前只有1個,是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這個特區可不等同於特別行政區、經濟特區什麼的,就叫特區這個名兒,行政區劃級別是縣級

林區也只有1個,就是上文的湖北省神農架林區,行政區劃級別是縣級

所以,實際上應該是

省級:省、市(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

地級:市(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

縣級:區、縣、市(縣級市)、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林區

鄉級:街道、鄉、鎮、自治鄉

當然,香港澳門和台灣比較特殊,答主本人也不懂,就不說了

當然,道理雖如此,也有「副省級」「副地級」這些容易令人混淆的概念

怎麼理解呢?其實和老百姓關係不是很大,和政府部門啊公務員啊關係很大

比如,直轄市北京市下轄區海淀區的幹部和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的幹部是同一級幹部嗎?

當然不可能,雖然說起來海淀區和建鄴區應該是一級

同樣,還有一些例子比如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如東縣、啟東市的公安局有什麼區別?

通州區叫「南通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如東縣叫「如東縣公安局」,啟東市叫「啟東市公安局」

這個可以通過對比不同地區的身份證上的簽發機關看出區別

下面我們來看2000年後的行政區劃變更

如何來把複雜的變更理解得清楚明白呢?

在我看來無非是做加減法、更名

①更名

A. 省級改名在2000年後是沒有的

B. 地級,地區改地級市

舉例,2011年,貴州省畢節地區改畢節市(地級),銅仁地區改銅仁市(地級)

畢節地區→畢節市(地級)

銅仁地區→銅仁市(地級)

地級市本身改名

舉例,2000年,江蘇省地級淮陰市改名地級淮安市

淮陰市(地級)→淮安市(地級)

通常地級行政區劃的變更是比較大的,同時還會變更原地區、地級市內部的行政區劃

例如,2000年,淮陰市(地級)改名淮安市(地級)的同時,原淮陰市(地級)所轄的淮安市(縣級)變更為楚州區(今淮安市淮安區)

淮安市(縣級)→楚州區

2011年,畢節地區改地級畢節市的同時,原畢節地區所轄的縣級畢節市變更為七星關區

畢節市(縣級)→七星關區

C. 縣級,縣改區,縣改縣級市,縣級市改區

舉例,2015年,北京市密雲縣改密雲區,延慶縣改延慶區

密雲縣→密雲區

延慶縣→延慶區

2015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改縣級康定市

康定縣→康定市(縣級)

2011年,江蘇省揚州市轄江都市(縣級)改江都區

江都市(縣級)→江都區

②做加法,合併區域

舉例,2009年,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濱海新區

③做減法,拆分區域

1999年,撤銷安徽省六安地區,設立地級六安市,原縣級六安市被拆分為金安區、裕安區,為地級六安市所轄

六安市(縣級)→金安區+裕安區

④區域調動

舉例,2005年,上海市長興鄉、橫沙鄉由寶山區劃至崇明縣(今崇明區)

長興鄉、橫沙鄉(寶山區→崇明縣)

下面,從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三個直轄市的調整看吧

北京市

1999年

昌平縣→昌平區

2001年

大興縣→大興區

懷柔縣→懷柔區

平谷縣→平谷區

2010年

東城區+崇文區→東城區

西城區+宣武區→西城區

2015年

密雲縣→密雲區

延慶縣→延慶區

總結:北京進入2000年以來,主要就是縣改區,比較大的動作就是2010年崇文、宣武兩區被整合進了東城、西城兩區,在2015年撤銷了最後兩個縣,至此北京市轄16個區

天津市

2000年

武清縣→武清區

2001年

寶坻縣→寶坻區

2009年

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濱海新區

2015年

寧河縣→寧河區

靜海縣→靜海區

2016年

薊縣→薊州區

總結:天津類似北京,也是縣改區為主,比較大的動作就是2009年組三區為濱海新區,2016年天津最後一個縣——薊縣被撤銷,至此天津市轄16區

上海市

1999年

青浦縣→青浦區

2000年

黃浦區+南市區→黃浦區

2001年

奉賢縣→奉賢區

南匯縣→南匯區

2005年

長興鄉、橫沙鄉(寶山區→崇明縣)

2009年

南匯區+浦東新區→浦東新區

2011年

黃浦區+盧灣區→黃浦區

2015年

閘北區+靜安區→靜安區

2016年

崇明縣→崇明區

總結:上海的變更主要是縣改區和合併,2016年最後一個縣——崇明縣被撤銷,至此上海市轄16個區

接著看直轄市重慶市,重慶畢竟比較特殊,很多人說要把重慶當一個省來看,實際上直轄市和省本來也就是同一級的,雖說同一級,但差別也挺大的,想想當初設直轄市重慶市的這個決定也挺大膽的,也有行政區劃改革試點、挑戰制度、把重慶打造為西南中心大城市的意味在裡頭

重慶市

2000年

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萬州移民開發區→重慶市)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黔江開發區→重慶市)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黔江區

2001年

長壽縣→長壽區

2006年

江津市(縣級)→江津區

永川市(縣級)→永川區

合川市(縣級)→合川區

南川市(縣級)→南川區

2011年

雙橋區+大足縣→大足區

萬盛區+綦江縣→綦江區

2014年

璧山縣→璧山區

銅梁縣→銅梁區

2016年

開縣→開州區

總結:目前重慶市轄34個縣級行政區,縣改區是大潮,但是比起已經徹底完成縣改區的京津滬,重慶的縣改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畢竟重慶目前有2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官方叫法叫「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相比較縣而言城市化水平更高,重慶的城市化尚未到達京津滬的高度,慢慢來吧。

另外,2000年時六縣、四自治縣由代管改為市政府直轄,這有設直轄市時以及移民時的特殊歷史遺留問題的原因在裡頭,這種變更是在國內其他省區很難找到相似例子的。同樣,自治縣改區的例子也很罕見,但是重慶有。而且重慶有很多搬遷政府駐地的歷史,上面的整理也略去了。

重慶:「畢竟我很特殊」

河北省

沒有地級的行政區劃調整,主要就是縣改區、搬遷政府駐地、調整區域等。

山西省

1999年

晉中地區→晉中市(地級)

2000年

運城地區→運城市(地級)

忻州地區→忻州市(地級)

臨汾地區→臨汾市(地級)

2003年

呂梁地區→呂梁市(地級)

總結:2003年後山西省無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5個地區相繼改地級市,形成了目前山西省11個地級市的格局

遼寧省

沒有地級的行政區劃調整,主要就是縣改區、搬遷政府駐地、調整區域等。

吉林省

沒有地級的行政區劃調整……

黑龍江省

1999年

綏化地區→綏化市(地級)

總結:至此,黑龍江省12個地級市和1個地區的格局形成,大興安嶺地區會不會有改市的那一天呢?我就不亂立flag了……

江蘇省

2000年

淮陰市(地級)→淮安市(地級)

總結: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格局90年代末早已形成。2000年只是地級市改名字而已。

浙江省

2000年

麗水地區→麗水市(地級)

總結:浙江省11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安徽省

1999年

巢湖地區→巢湖市(地級)

六安地區→六安市(地級)

2000年

設亳州市(地級)

渦陽縣、蒙城縣、利辛縣【阜陽市(地級)→亳州市(地級)】

亳州市(縣級)→譙城區

池州地區→池州市(地級)

宣城地區→宣城市(地級)

2004年

孔店鄉(合肥市長豐縣→淮南市大通區)

史院鄉、三和鄉、曹庵鎮(合肥市長豐縣→淮南市田家庵區)

孫廟鄉、孤堆回族鄉、楊公鎮(合肥市長豐縣→淮南市謝家集區)

2011年

撤巢湖市(地級)

巢湖市(地級)→巢湖市(縣級)+廬江縣+無為縣+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和縣沈巷鎮

居巢區→巢湖市(縣級)、廬江縣【巢湖市(地級)→合肥市(地級)】

無為縣【巢湖市(地級)→蕪湖市(地級)】

沈巷鎮(巢湖市和縣→蕪湖市鳩江區)

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巢湖市(地級)→馬鞍山市(地級)】

2015年

樅陽縣【安慶市(地級)→銅陵市(地級)】

壽縣【六安市(地級)→淮南市(地級)】

總結:對比前面幾個省的平淡,安徽省地級的行政區劃變更則顯得十分突出。一方面是撤地區改地級市,巢湖撤地設市後又被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家瓜分,這個貌似算是21世紀以來中國行政區劃變更較大的少數例子了。另外,地級亳州市的設立不是傳統的撤地改市,而是在縣級亳州市的基礎上分地級阜陽市的地設立起來的,也是不走尋常路的少數例子。地級淮南市從合肥市長豐縣刮地颳走了7個鄉鎮,跨地級市調整鄉鎮又是少數例子,因為傳統上大部分鄉鎮街道的調整僅局限於地級市內,2015年兩縣又被劃入別的地級市,跨地級市調整區縣在21世紀(上世紀倒不少)也是少數例子。

安徽省:「我很值得關注,因為沒準不久後我的16個地級市還會有大變。」

福建省

1999年

寧德地區→寧德市(地級)

總結:福建省9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江西省

2000年

2000年

吉安地區→吉安市(地級)

宜春地區→宜春市(地級)

撫州地區→撫州市(地級)

上饒地區→上饒市(地級)

總結:江西省11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山東省

2000年

濱州地區→濱州市(地級)

菏澤地區→菏澤市(地級)

總結:山東省17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河南省

2000年

周口地區→周口市(地級)

駐馬店地區→駐馬店市(地級)

總結:河南省17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湖北省

2000年

設隨州市(地級)

隨州市(縣級)→曾都區

廣水市(縣級)【孝感市(地級)→隨州市(地級)】

2010年

襄樊市(地級)→襄陽市(地級)

總結:襄陽更名風波大家可以關注看看,這裡就不展開了。地級隨州市初設時僅有一區一縣級市,形同兩縣一組設起來的地級市,比較罕見。更罕見的是全國大量縣改區的背景下,設地級市幾年後曾都區居然挖出了17個鄉鎮組成了新的隨縣,即一個區挖出一塊區域變成一個縣——某種意義上的區改縣。

湖南省

1999年

婁底地區→婁底市(地級)

總結:湖南省13個地級市的格局至此形成。

廣東省

總結:廣東省21個地級市的格局早在21世紀前就形成了。21世紀以來的區劃調整都沒有跨地級。

海南省

2001年

通什市(縣級)→五指山市(縣級)

2002年

瓊山市(縣級)+海口市秀英區+海口市新華區+海口市振東區→海口市瓊山區+海口市秀英區+海口市美蘭區+海口市龍華區

2012年

設三沙市(地級)

2014年

海棠灣鎮→海棠區

吉陽鎮→吉陽區

鳳凰鎮+天涯鎮+育才鎮→天涯區

崖城鎮→崖城區

2015年

儋州市(縣級)→儋州市(地級)

總結:海南省建省以來就主打省直管縣的路線,除了海口市和三亞市及新設的三沙市和儋州市,其餘區域則為15個大大小小的省直管縣管轄。2002年是對海口市內部的一次大洗牌。2014年則是把原不設區縣的三亞市直管的鄉鎮街道整合成四個區。2015年把縣級儋州市直接升級為地級市也是罕見現象。聽網路上的說法是未來海南可能也會走市管縣的路子,現在可能是前期鋪墊工作階段。

四川省

1999年

達川地區→達州市(地級)

2000年

眉山地區→眉山市(地級)

雅安地區→雅安市(地級)

巴中地區→巴中市(地級)

資陽地區→資陽市(地級)

2003年

綿陽市北川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2016年

簡陽市(縣級)【資陽市(地級)→成都市(地級)】

總結:四川18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的格局形成。北川那個雖然不是地級的變更,但是著實縣改自治縣在21世紀著實罕見,拿來一提。至於簡陽被划到成都,這可能是做大成都都市圈的一個信號吧。

貴州省

2000年

安順地區→安順市(地級)

2011年

畢節地區→畢節市(地級)

銅仁地區→銅仁市(地級)

總結:貴州6個地級市和3個自治州的格局至此形成。

雲南省

2000年

保山地區→保山市(地級)

2001年

昭通地區→昭通市(地級)

2002年

麗江地區→麗江市(地級)

2003年

思茅地區→思茅市(地級)

臨滄地區→臨滄市(地級)

2007年

思茅市→普洱市(地級)

總結:雲南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的格局形成。至於思茅更名普洱,這又是一個可以深入關注的點了,這裡就不展開了。

陝西省

2000年

榆林地區→榆林市(地級)

2001年

商洛地區→商洛市(地級)

2008年

揉谷鄉(寶雞市扶風縣→咸陽市楊陵區)

總結:陝西10個地級市的格局形成。至於一個小小的揉谷鄉能從寶雞划到咸陽,總覺得應該是個關鍵的地理位置才會被划走。

甘肅省

2001年

武威地區→武威市(地級)

2002年

張掖地區→張掖市(地級)

平涼地區→平涼市(地級)

酒泉地區→酒泉市(地級)

慶陽地區→慶陽市(地級)

2003年

定西地區→定西市(地級)

總結:甘肅省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的格局形成。

青海省

1999年

湟中縣、湟源縣【海東地區→西寧市(地級)】

2013年

海東地區→海東市(地級)

總結:青海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的格局形成。

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

哲里木盟→通遼市(地級)

2001年

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市(地級)

呼倫貝爾盟→呼倫貝爾市(地級)

2003年

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市(地級)

烏蘭察布盟→烏蘭察布市(地級)

總結:內蒙古9個地級市、3個盟的格局形成。

西藏自治區

2014年

日喀則地區→日喀則市(地級)

昌都地區→昌都市(地級)

2015年

林芝地區→林芝市(地級)

2016年

山南地區→山南市(地級)

總結:西藏5個地級市、2個地區的格局形成。

寧夏回族自治區

2001年

固原地區→固原市(地級)

2003年

設中衛市(地級)

中衛市(縣級)→沙坡頭區

中寧縣【吳忠市(地級)→中衛市(地級)】

海原縣【固原市(地級)→中衛市(地級)】

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中衛市(地級)

總結:寧夏5個地級市的格局形成

廣西壯族自治區

2002年

百色地區→百色市(地級)

賀州地區→賀州市(地級)

河池地區→河池市(地級)

撤銷柳州地區,設來賓市(地級)

來賓縣→興賓區

興賓區+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合山市(縣級)→來賓市(地級)

來賓縣→興賓區、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合山市(縣級)【柳州地區→來賓市(地級)】

鹿寨縣、融安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柳州地區→柳州市(地級)】

撤銷南寧地區,設崇左市(地級)

崇左縣→江州區

江州區+寧明縣+扶綏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憑祥市(縣級)→崇左市(地級)

崇左縣→江州區、寧明縣、扶綏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南寧地區→崇左市(地級)】

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橫縣【南寧地區→南寧市(地級)】

總結:廣西14個地級市的格局形成。不過在設來賓市、崇左市之前,南寧地區和南寧市(地級)並存,柳州地區和柳州市(地級)並存,這也是十分罕見的。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002年

設阿拉爾市(縣級)、圖木舒克市(縣級)、五家渠市(縣級)

2007年

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縣級)+烏魯木齊市東山區→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2014年

設雙河市(縣級)

設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爾果斯市(縣級)

喀什地區疏勒縣、疏附縣、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三個縣各划了部分區域給圖木舒克市(縣級)

2015年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地級)

設可克達拉市(縣級)

2016年

哈密地區→哈密市

設昆玉市(縣級)

總結:新疆的行政區劃十分不規則,加上又有兵團的存在,十分特殊且複雜。大致趨向一方面是兵團建立實體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另一方面是地區改地級市。

以上盤點完畢,歡迎指出疏漏不足之處。


把南京劃給了安徽,從此與馬鞍山喜結連理。


補充一個:安徽省亳州市。

2000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原亳州市(縣級),設立地級亳州市。轄譙城和蒙城、渦陽、利辛三縣一區,譙城區為亳州市政府所在地,亳州城市規劃區總面積572.77k㎡。


瀋陽東陵區→渾南區

根據《民政部關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的批複》(民函[2014]171號)和中共瀋陽市委[2014]13號文件通知精神,2014年8月1日,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瀋陽市渾南區。


看了這麼多,沒有人提起濱海新區嘛?

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複濱海新區行政體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即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設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原塘沽、漢沽、大港三區全境。

轉自百度百科


2012年12月30日,中國政府將撫遠三角洲(歷史上含有爭議地區)東部約164平方公里土地劃分入俄羅斯聯邦政府。

當然,這麼說比較噁心。所以,還是下面這個說法提氣:

2012年12月30日,中國政府收回由俄羅斯強行佔領數十年的領土撫遠三角洲(歷史上含有爭議地區)西部約171平方公里的土地,取得重大外交勝利。成立撫遠三角洲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來管理,行政上隸屬於黑龍江省撫遠縣。


轉自百度百科

喀什經濟特區,簡稱喀什特區,來自新疆地區代表在2010年兩會正式提交的設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設立經濟特區。喀什是中 國的西大門,與五國接壤,有6個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區位優勢明顯。喀什經濟特區的設立,為實現喀什地區乃至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2016.1.1安徽樅陽縣從安慶划出併入銅陵;壽縣與六安分離給了淮南。(安慶六安人多地兒廣農業大市,銅陵淮南人稠地兒窄資源或資源枯竭型城市)


雄安新區,千年大計


推薦閱讀:

還有沒有像是德州和濱州這樣好玩的讓人誤會的中國地名?
為什麼湖北東部有大量「黃」字開頭的地名?
存在哪些中國與外國知識上的的差異?
非東北人眼中的東北女生是什麼樣的?
是否選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TAG:地理 | 行政區劃 | 中國 | 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