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師 (Financial Analyst) 的工作體驗是怎樣的?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學一點財務分析,更多「財務分析」討論歡迎關注。
永遠不要威脅任何一個做財務分析的管理會計(CMA),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和「死線」deadline打交道——[死線]的意思是,過了時間交不了貨,就會死的很難看。
所以,做財務分析簡直是用生命在做賭注,壓力何止山大。
========================
抖機靈到此結束,正文現在開始。
本回答預計較長,也算是我在知乎上第一次系統的寫財務分析及管理會計,(挖了不少財務分析的坑,一直沒空好好填,導致關注的朋友到我其他答案的評論區追殺),而且我設想能儘可能寫的全面些,所以也沒有可能一下子寫完,(所以諸位可以點贊點起來。如果能過三千贊,自有重磅花絮奉上。) 大致的內容如下:
1. 什麼是財務分析或管理會計,他們和傳統的會計的區別在哪裡?
傳統會計
說傳統會計之前,我們來看看企業的當中的基本架構是兩種人
老闆 - 投資人(所有者)
非老闆 - 職業經理人(打工仔,哪怕你是CXO,本質仍然是打工仔麽)
老闆僱傭職業經理人幫自己賺錢,那麼怎麼知道賺沒賺錢?還是這個錢被你職業經理人給坑掉了?要看你的一筆一筆的財務賬目和最終的報表嘛。這時我們財務最基本的職能。誰來做賬,誰來出報表,這就是我們的會計,或者是「傳統會計」
傳統會計的工作是booking entry [記賬], 他們的目的是Recording [記錄],怎麼理解「記錄」這個職能?不知有多少知友在青春年少時曾經做過一件頗為風花雪月的事情,「寫日記」,有的女生還煞有其事的用個帶鎖的日記本,生怕別人不知道裡面寫了自己喜歡隔壁班男生的小秘密~。記日記的目的幹什麼?就是準確、及時的記錄下每天發生的事情,防止以後忘掉嘛。「準確」是第一個要求,你要按照實際的情況記,不能明明霧霾天PM2.5爆表你說今天「晴空萬里」,也不能明明掉了20塊錢你硬說自己撿了50塊;而「及時」是第二個要求,就是你要一發生趕緊記,今天發生的事情等到明年再記那可不行,因為你早忘光了不是;
在企業裡面的「傳統會計」和記日記的功能和要求都相仿,也是要準確與及時。如何評判會計工作的記賬的準確性?很簡單,就是和會計準則GAAP所要求的一致即可,因此會計準則是傳統會計工作的核心所在。
審計
再說財務分析之前我們順便來說說審計,我現在每天都會受到各種問題的邀請二、三十個,基本80%都和審計有關,但是從大家關於審計的問題就能看出,部分知友對於審計還停留在「稅務查賬」「國家反腐」等誤區,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順便在講一講。(本人的知乎專欄有篇文章專門用淺顯的語言詳細解釋了什麼是審計,詳見[Why+] 審計究竟是幹什麼的? - WhyPlus - 知乎專欄,這裡只是在概括的解釋一下。
我們前面說了企業的帳和報表是職業經理人的用來向投資人展示勞動成果的,我今年到底賺多少,或者虧多少,我的賬目、報表都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可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職業經理人用來證明自己「清白」的賬目和財務報表是誰做的?是職業經理人自己或其管理的下屬來製作的的啊?自己做的東西用來自己的清白,就像身份證可以每個人自己在電腦上直接列印一樣,勢必缺乏可信度。那怎麼辦?難道只能相信職業經理人的人品?這時候,投資人需要一個「獨立的第三方」,既有業務水平、也有足夠的道德準則,來幫助投資人去核實職業經理人的經營成果,這個「獨立第三方」就是我們的審計師。這就是我們審計師最基本的職能——為投資方核實管理層的經營成果
當企業繼續做大做強,需要更多外部資金時,那麼企業可以通過股權或債券融資,或者發行股票(IPO)或者發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無論是股權還是債券融資對方都需要審核你的財務報表來看你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或償債能力(當然中國大媽們買股票一憑消息二憑感覺反正根本不看財務報表的啦)
那麼你自己做的財務報表缺乏公信力,我還是需要這個「獨立第三方」來給你做個證明,來給你做個擔保(assurance),這就是審計師的第二個職能——為外部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財務報表的擔保。
——11.30更新分割線——財務分析/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你可以理解為是「管理」和「會計」結婚生的一個混血兒,而且如果兩者裡面硬要挑一個,應該是偏「管理」更多。
簡而言之,管理會計就是以「會計」作為管理工具,通過預算管理和差異分析來幫助企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經營成果並最終實現企業投資人或股東的價值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財務分析 不等於 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的的分析只是財務分析工作中的一部分。 因此,「管理會計」首先是一個管理者,或者是「職業經理人」,和「傳統會計」的單純的「記錄」功能不同,管理會計或財務分析需要更多的了解業務,接觸業務,這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註:在下面我不再區分財務分析或管理會計,兩者指的是同一個工作。2. 財務分析具體做哪些工作?
今天先開個頭,明天具體寫。
首先整體上來說,財務分析是一個財務領導人(財務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CFO) 的除了做賬以外的幾乎所有工作。
一個財務經理做什麼? 個人認為,僅僅是「做賬、出表」那肯定是不夠的」,至少包含以下五個層次.
層次一:知現在
賬表清楚,提供數據,披露信息(這個是傳統財務經理的基本職能)
層次二:知因果
有何問題?有何影響?緣何發生? 如何解決?
層次三:知風險
有何風險?如何規避?建立完善內控制度
層次四:知未來
戰略規劃、年度預算、稅務籌劃、現金流規劃
層次五:知全局
融資投資、關係管理
所以一個管理會計的主要工作涵蓋了上面層次二到層次五的內容。那具體的工作職責大致如下:
- 預算與滾動預測;
- 戰略規劃
- 績效考核
- 財務報表的閱讀與分析
- 成本管理與控制
- 融資/投資
- 分析與決策支持
- 內控制度
- 企業不斷效率的不斷提升
(另外 CMA中還包含對於管理會計師個人的職業道德Ethics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財務分析不需要做賬,但是帳和表都是基本功,需要能看的懂,看得透,也只有這樣才能從中發現問題。
3. 為什麼只有在大企業里聽說過有「財務分析」的崗位,大部分小企業或國企都沒聽說過有這個崗位?
首先「財務分析」或「管理會計」的職能,在任何企業里都肯定存在,只是在歐美的大企業中,由於較為重視財務分析職能,所以會單獨形成一個崗位——一般來說,財務部門下面可能分為兩條分支,一條是accounting 會計,主要是記賬出報表,另一條是FA財務分析,主要是分析報表,制定預算,同時準備各管理層所需要的報告(excel , PPT) 也是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一般來說,FA這條線不需要記賬和做分錄,但是可能會參與到沒有財務報表的工作,因為accounting關賬以後,會經過FA部門的審核,(FA本身需要使用Accouting部門的數據,如果有錯誤可以及時告知accountingj進行更改。
當然,在大部分中小企業或國企當中,確實沒有單獨的財務分析崗位,但是財務分析的工作肯定還有,只是這部分工作由個級別的財務管理者(財務主管、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分掉了而已。
4. 財務分析需要哪些技能?如何培養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根據上述的財務分析的職能和具體職責,要想成為一個出色的財務分析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能( Skills)
1). Comprehension
presentation skill 理解與表達能力
2).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skill 溝通協調能力
作為財務和業務部門的橋樑,幫助進行協作同時負責兩頭「搗糨糊」
3). Analytical
skills 分析能力
4). Work
under pressure 執行力及抗壓力
搞定、搞定、把事情搞定,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別問有沒有時間,有沒有人手,有沒有背景資料,這些都不重要看,重要的是你能按時交東西,否則就會死的很難看 - deadline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哦。
5). Time
management 時間管理能力
那麼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呢? 坦白說,其實財務分析的要求是對一名職業經理人的綜合實力的要求,並沒有什麼速成的法門,關鍵要靠自己持之以恆的不斷磨礪
1). 遇事多問問為什麼?
Why? Why this ? Why not that? What is the rationale behind this decision? 遇到問題時不要光想著做?更要學會多想一步或兩步——為什麼這樣做?如果我碰到類似的問題會怎樣解決?差異在哪裡?要讓每一次的經驗積累起來,這樣日積月累就可以漸漸成長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知乎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園地,對於一個問題,你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層次的解讀,而如果你能把正反兩方面的回答都吃透,那麼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也成為了「達人」級別。因此,我覺得作為碎片化的學習工具,知乎其實對於知識的積累的效果並不明顯(因為過於碎片,不夠系統),但是對於思維方法的磨礪可以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2). 理論與實踐想結合
「知道很多道理,可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也許是不少人面臨的問題。關鍵在於,在「講道理」時,由於是虛擬的,因此可越差保持足夠的理性;而在「做事情」時,由於主觀的位置不同,「屁股決定腦袋」,因此就無法以一個理性的態度來分析。形成「說一套,做一套」,所以要敢於實踐,把學習到的知識體系想法運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這樣才不辜負CMA的「最具實踐指導性證書」的意義。
——12.23更新分割線——
5. 財務分析的職業發展優勢體現在哪裡?
首先來說,財務分析的門檻比財務或審計要高一些,很少有直接畢業零起點直接來做財務分析。因為財務分析首先需要對整體的報表和內控等一定了解,而且需要對於業務也有足夠的了解才行,即使有很少的大公司是招應屆生作為「財務分析」其實是作為財務管理培訓生經過一定的輪崗後才能定崗在財務分析崗位。
那麼財務分析的與普通的財務相比,優勢在哪裡呢?
1). 升職相對更快,同年齡相對薪水也更高。
相比而言,財務分析對企業創造的價值最大,因此企業也願意付出更高的薪水。(當然,薪水這個受各方面影響的因素很多,因此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具體分析參見本人另一個回答 為什麼有的會計三千月薪,有的會計上萬月薪? - Zhang Kevin 的回答
2). 有更多的的機會轉型為財務管理者。
對於很多從事多年財務工作的從業人員而言,很可能工作很久一直作為「資深會計」或「總賬會計」而已,就差那麼一步就可以成為「財務經理」或其他財務管理者。而財務分析的學習和工作可以大大增加轉變的機會。
3). 對於剛畢業的學生而言,學習CMA可以在職場中獲得「先發優勢」。
CMA作為少數可以在大學期間就可以學習並考試的證書,加上一共只有兩門考試(目前應該是財經類證書中考試科目最少的),加上考試的內容雖廣但是難度卻不高,因此很適合在校的學生學習。
4). 對於非財經專業但想學習和了解財務內容的的人員而言,財務分析或CMA非常適合零基礎的學習。
CMA的知識體系中其實有不少和MBA的內容是重疊的(廣度是有相似的,當然深度肯定是較淺的),所以很適合無會計基礎的學習者作為綜合管理者的財務知識儲備。
6. 如果要成為一名財務分析,我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總而言之,設計財務/會計的職業發展之路是下面幾種
內-內: 會計 – (財務分析)- 會計主管 – 財務總監外-內: 審計 – 財務分析 – 財務總監
內-外: 會計 – 審計(或銀行、證券或其他機構)
外-外: 審計 - 銀行、證券或其他機構財務分析作為成為財務管理者的「加速器」效果明顯。
7. CMA(註冊管理會計師)證書的對從事管理會計有何幫助
1) CMA的知識體系對於所有的會計從業人員都更有幫助不論你是企業里的一般出納、費用會計、報銷會計、應收應付會計、還是審計專員、稅務專員、預算專員,或亦是總賬會計、財務經理、財務主管、財務總監,都能在CMA的知識體系中獲得裨益。2) CMA的作為實用性最強的證書對於日常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非常巨大。CMA的學習和考試內容和財務分析或財務管理者的日常工作緊密相連,而且很多時候不僅告訴你理論上怎樣做,更會告訴你這樣的原因和流程。大多數的CMA的授課老師也並非盡在院校內教書的「學院派」,更多的是在企業中工作很長時間的「實踐派」,一個好的CMA老師其實除了考試的知識點更會把自己實踐的經驗分享給同學們,(未必適用於所有老師,但是至少我會這樣要求我自己)2016/01/10 全文更新完畢。如果關於有財務分析的任何問題或疑問,請在本回答評論區留言,我會選擇有共性的問題統一作答。
2016/01/28 評論區問題統一回答
A: 您是我收到的最長的回復。首先對你對我的答案的肯定表示感謝。你說的情況其實在很多企業都存在,最關鍵就是財務和業務的脫節。管理會計/財務分析就是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而存在的,如果財務工作者學習運用管理會計的理念的話,就可以更多的理解各業務部門的痛處和困境,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去幫助業務部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Q:@郭磊
本人是一名工藝工程師,並不是學財務的,看到作者寫到的財務經理的五個層次感覺說到了心坎上,我們做工藝管理和工藝技術的,並不關注利息,稅務,融資,所有者權益,債權人等這些財務數據,作為工廠每一個製造環節的技術支持者我們更關注工廠的內部數據,我們關注每一道工序的成本,消耗,庫存,但是財務手裡的的資產負債表往往都是打包好的數據,對於工廠內部是怎麼運行的財務往往兩眼一抹黑,財務三大表中財務人員只能看到我輸出了多少成本,產生了多少現金產生了多少應收賬款,應付賬款是多少,設備折舊多少,庫存多少,也許拿著這張表分析出來很多數據感覺情況不妙啊!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想像的樣子!知現在,知因果,知風險!一張體檢單上面顯示「三高」,開的藥方不能是不吃飯啊。想知道現在因果風險要有足夠多的視角去看待問題,發現成本高,興許按照產品種類製作三大表,每一類產品都在表中有顯示,也許你就有新的分析結果了。你發現生產效率不夠好,按照工藝順序製作表格,興許你就發現病因了。不同的視角能夠看到不同的問題,如果只是一張總體檢驗單,然並卵。現在企業都是預算制,原來辦企業工藝說的算,怎麼生產產品,工藝定方案,財務去找錢,現在預算制,工藝設計方案頭上還有財務要審核,財務部門現在是大佬,並不是說懷恨財務,現在的管理方法也防止了技術部門的盲目擴張,畢竟引進技術開發技術都是要投資,買了一堆固定資產回來不能創造價值也是很頭疼的事情,既然賦予財務部門這樣的責任,搞財務的還是應該多去了解一下你自己所在的行業你自己的工廠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前段時間我們工廠引進了一條生產線,我們對各方面都比較滿意,從技術角度看生產的產品質量好,尺寸穩定的令人髮指,從技術上看不僅僅是質量合格很多指標超出行業標準一大截,然後一搞財務的小伙跑來給我說要降成本,既然質量都超了一大截,那就拿質量換成本,你不要加工的那麼優秀,合格就好,然後讓成本降下來!我去,弄得我也是哭笑不得,先從工藝角度跟他講,發現他在聽天書,沒辦法只能用財務給他講,你去降質量投資回報率不是很高,說了半天才講明白,所以這幾天一直在想一個純財務的人腦子裡到底是怎麼想問題的,感覺大家都在考什麼證,那個證也許能讓你找到好工作,但是想把工作干好,還是挖掘一下自己的行業吧,你面對的是錢是數字,但是企業的每每一個環節給這些數字和錢提供支撐,看問題的角度,深度,高度,決定你能不能成為一個好財務。
A: CFA的專業性較強,切口小而深,而CMA得特點是涉及面廣而相對淺,你可以根據你的基礎來選擇。Q: @沈夕琳
目前給未來規劃的路線就是財務分析這條路~~~感覺需要學的還很多吧考CFA會是個好選擇嗎?
Q:萌萌的學霸
謝謝,現在在加拿大留學。大學專業準備選會計,打算考CPA,未來想回國發展。可是怕兩國的會計準則不一樣,這該怎麼辦呢。求大神指教,
A: 準則差異影響不大,CGA在國內一樣受到認可。
被收藏2195次,而贊同1292次——請讓我靜靜——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Kevin_WhyPlus
非常有前途的職位,很多財務老大都是從這個位置開始take off的。現在不管什麼企業老大都關心財務數據,這個職位就是生成財務數據、分析和然後翻譯給老大。如果老大的決策都是靠你的數字或者甚至你的意見,接下來的發展都是水到渠成的。當然,如果你做不好,也會直接把錯誤放大,接下來的發展就堪憂了。按照個人經歷,各個級別應該具有的素質-
小朋友 - 仔細、好學、數字敏感、與人溝通好、能有快速整理數據並用美觀的格式呈現的能力經理 - 業務熟悉、學習能力強、跨部門協作強、能和老大溝通、能帶好小朋友總監 - 數字非常敏感、熟悉老大要求、能在部門外獨擋一面、能服眾、能培養團隊CFO - 能搞定股東方或投資人、能搞定決策層、能搞定下屬總監掃了一遍答案,我來寫點以量化交易為測重點的財務分析師吧(quantitative financial analyst)。簡單列幾點,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再詳細補充。
1. 能高效的和客戶(customer)交流。這裡的客戶其實是廣義的,包括你的老闆,同事,交易員(trader),投資經理(portfolio manager),高層管理人,程序架構者(programmer),以及其他的驅使或使用你量化分析結果的人。
2. 技術上特彆強調這三點。有想法(idea),有實現想法的能力(realization),有衡量想法的體系(measurement)。想法的產生需要具有相關金融市場的知識背景,還有對量化工具的熟悉,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實現想法需要有紮實的數理分析量化基礎,一定的編程寫代碼能力(當然很多簡單的想法用excel也可以實現)。realization主要的目的是推銷你的想法,證明你的想法有用,讓老闆確定把真金白銀用於實現你的想法。最後的衡量體系,一般具有一定規模的金融機構都會有完整的模型審核(model validation),回測(back testing) ,以及實盤的監測風險的度量與控制。 畢竟,虧錢也要虧的有科學道理?
3. 有一定的抗壓能力。這個根據不同的公司以及不同的asset class(交易產品)和具體職位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變化。但歸根結底,做量化交易可以很快的考察出一個人是否真的適合這個行業。這是一個節奏很快並且反饋極快的行業,super star會得到令普通人無法想像的金錢獎勵,但在他們的光環後面,也有無數的人,在短時間內就黯然離場,從此銷聲匿跡。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 知乎專欄 不做quant的trader不是好statistician加班歸來,好好來答這題。
題主定義的應該就是外企的FA。目前的工作就是FA,工作年限不談了(歐巴桑不想暴露年齡)對這個職位更普遍的稱呼是FPA (Financial Planning and Analysis )。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份工作,要做點什麼,要具備怎麼樣的條件,將來的前景(我個人應該還沒有資格談這個問題......)
工作內容:
簡單說就是財務方面的預算和分析。至於偏重預算或者分析,主要看每個公司的O-Chart.一般來講regional finance以上可能偏重於consolidation,analysis, CI,strategy,Site finance的話, forecast 佔到的比重大一些,因為Forecast必須meet target ,而且會和bonus掛鉤。這個具體視情況而定。
從我個人工作內容來講,forecast 和analysis佔90%,還有10%主要是對新項目的supporting and training, 預算分析系統維護和培訓等等各種雜事。
1、Forecast: forecast的數字呸呸呸--做的人都知道,但是還是得做,除了報表和PPT的數量龐大以外,還有個特點是無數版本,只要修改幾個數字,就要不停地更新各種表格,當然還有個好朋友叫--預算會議(走開!),預算會議大概算是撕逼程度最高的會議之一。最近還有了個新朋友叫工作飯局,要做表,要開會,又要撕逼,撕完還要坐一起其樂融融地食飯,真的是囧rz。
平時我基本是老闆們的跟班,叉叉,這個表那個表這個表那個表.........請自行腦補在發球機前拚命接球的網球少女(這個歐巴桑太不要臉了......)
2、Analysis顧名思義是分析,但其終極奧義是:撕逼。分析本身是種工具,或者說是一種方法,就跟審計模板一樣,只要你智商正常,工作勤奮沒什麼學不會的。進一步來講,分析揭示了什麼樣的問題對初入行的人來講有難度,但是如果有比較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財務基礎,分析並不難。
有人說分析是編故事,其實並不是,我不贊成編故事,我個人也不編故事。因為分析是建立在數據和背景的基礎之上的,難度不是在編,而是如何把握分析的角度,從何種視角切人問題是關鍵,很多時候覺得無從下手,一般兩個原因,一種是問題超過了自己的知識範疇或者專業領域,還有一種是問題涉及到了幾方的利害關係。怎樣四兩拔千斤,以及誰最後被撕,這是值得終身學習的。
附加收穫:你會看到這群人撕開高精尖外表後,在利益面前的各種表現,你會發現所有看似不合理的事情其實都是有道理的。或者你以為A是靠外表,其實人家靠實力;你以為B靠實力,其實人家老闆才給力等等真相。工作中除了工作以外,你能學到什麼,全憑你自己。
3、Training Supporting. 目前還負責一些新收購項目的預算分析流程設計,培訓和測試之類的。同時也是global finance team 的聯繫人,解決從corporate傳送過來的神奇問題。
條件:
這裡學生比較多,就一般招聘來講,過硬的教育背景,至少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PPT EXCEL良好,英文流利,有證書最好。
關於工作經驗,FA面試是很難渾水摸魚的,因為都是建立在即有工作經驗和紮實的專業基礎之上,吹牛皮的話,分分鐘被羞辱。
我剛畢業那幾年不知天高地厚,面試到最後,遇上了臨時頂班面談的VP,雖然對方非常溫和,也不是行業內專才,聊的過程也挺愉快,但是結束以後覺得非常羞愧,當你遇上真正牛人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low。
PPT和EXCEL技能在工作中自然能學到,關鍵是學習速度和技巧。
英文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要達到書面表達正確,口頭表達清晰流暢的程度,面試的時候請一定要自信。其實在外企工作,到處都是英語教材,比如郵件里的視頻講話,各種培訓材料,哪怕用的操作系統也是全英文的,交流方面的話,比如視頻會議和電話會議,甚至你可以結交幾個外國好基友,時間久了,你也會像那個搞笑視頻,方言和英語一起飛,毫無壓力。
工作收入:
四大出身的FA會略高,按我老闆的話來講:工作三年拿15K,是因為四大兩三年的工作量抵得上其他人五六年的工作量。但目前來講,審計(特指四大工作經驗小於三年的)出身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更適合data collecting, 所以分析的側重點會不一樣。如果是製造業的話,更傾向於有costing和GL的工作經驗,這兩塊的含金量比較高。即便不做FA,如果有志於從事財務方面工作的,製造業的Costing和GL是很好的選擇。很多Intern輪崗也是去這兩個部門。
前景:
對別人解釋職業,我一般都說自己是財務,一方面我本身是財務出身的FA,另一方面如果FA沒有發展空間了,我也很願意繼續在財務部分,學習一些管理經驗。和不懂行的人沒必要說太細,更沒必要去糾結個稱呼。有時候我介紹自己工作是服侍老闆的打雜茶水妹,真的還挺像的。
如果按幾個前任的發展規律來看:第一個是我現在的老闆,個人能力極強,是我的偶像也是嘔像。沒啥野心的第二位去了別家做FA,就工資漲了三分之一;有野心的那位去了別家做總助,現在還在加班中,還有個在生二胎,等她回來,我應該會輕鬆些。
另外有個比較現實的問題,FA招聘會偏重男性,從我認識的FA團隊男女比例基本在8:2左右。我公司內部默認重點培養男性。
最後這活真的傷身體,忙起來加班加到想哭,勞心勞力,工作壓力大,生物鐘顛來倒去也挺多的。什麼痔瘡腰疼姨媽不調脾氣暴躁發福三高都有可能,所以健康的身體和心態特別重要,各位同行以及想入此行的各位保重。
想到哪裡寫哪裡~~~希望同行也來補充一下分析經理會做點什麼,也給我們提點提點。
這裡也看到很多對財務會計的職業偏見和各種猜測,傳統的會計需求確實變少了,現在很多公司的財務部門已經轉型成為biz partner模式,這是大勢所趨。
--------------------------------------------------------------------------原文分界線----------------------------------------
留個坑,更多稱呼是FPA
分析沒有那麼高大上,什麼後面是controller,那是笑話,除非公司大到FA可以單獨成為一個部門,那在部門經理基礎上才有機會去搏總監的位置。很多時候是一個兩個單吊。
這份活辛苦和撕逼程度相當高,誰做誰知道。PPT和EXCEL技能必須80分以上,否則加班根本熬不下去。外企的話,還要和歪果仁撕,除了presentation skill 外,背黑鍋技能也必須滿點。
待續。讓我先去加會班。財務分析師是這樣一群人,別人看他們只看得到財務這兩個詞,覺得他們就是會計嘛;他們自己看自己只看得到分析師這三個字,覺得自己是搞戰略的,是提供insight的。 首先,大部分FA不喜歡被人稱為會計。再者,大部分FA會計基礎其實都不怎麼樣。最後,即使如此,大部分FA在被別人問到職業的時候,基本會出現以下對話,「做什麼的啊」「財務分析師」「哦,會計啊,會計好啊,你肯定很會管錢吧。」「%……*」好了,以上是瞎扯。下面來聊聊財務分析師的日常。首先,financial analyst是個比較廣泛的詞,很多跨國公司都會設立這樣的職位,但是職能上不盡相同,我僅僅介紹一下我了解到的比較典型的跨國公司的財務分析師的日常。1. 工作內容與職能簡單來說,財務分析師履行的更多的是管理會計的職能(還不就是個會計-.-)。也就是財務會計的活基本不用做,例如記賬,出納,稅務,基本都會有人獨立完成。因此,財務分析師的活可以分為以下兩大類:
A 日常類(Reporting):主要包括業績報告,預算管理等。也就是要對所在的業務單元的每個月的業績進行分析形成一個報告,分析與目標的差異,分析差異的原因等。並且還要負責預算的編製,管理與控制等。有的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內部控制的職能。
2. 項目類(Analysis) :這類就是財務分析師最愛乾的分析類的活啦。基本是跟著項目走,比如,市場部要推出一個新的促銷計劃,那我們要分析這個計劃的投資回報率怎麼樣。再比如,我們還會做競爭對手的分析。再比如,如果工廠要投資一個自動化設備,我們還要分析這個投資的凈現值是多少,到底是人工干還是投機器比較划算。再再比如,某個兄弟工廠的成本比我們低很多,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兩者的成本結構找出差異的原因,然後提出相應的建議,降低成本。總而言之,財務分析師要做的活就是,Turn Figures Into Insights。 2. 公司地位因公司而異,一般來說工作內容里分析的比例越高,那麼能夠影響管理層決策的機會也越多。像GE, PG等都是典型的比較倚仗財務分析的大型跨國公司。3. 工資水平與工作量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跟投行和頂級諮詢當然沒法比了,但是比四大還是略高,性價比比較適中。4. 職業前景基本多積累些會計知識,往上發展就是finance controller的角色。因為財務分析的工作可以接觸到公司經營的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可以看到公司的全貌,非常有助於戰略性思維以及講故事能力的培養,職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謝邀。我不是,不過身邊很多人是。大體上,他們經常問我technique issue,我經常求助他們office skill。
作為HR,我還是非常看好這個職位的。
不了解各公司的這個職位都在做些什麼樣的工作,是否發揮了這個職位應有的作用,如果發揮了作用,這個職位未來前景和個人能力提升將是非常迅速的。之前為公司招聘過,但是一直沒有招聘到合適人選,我也就寧可寧缺毋濫了
我就說一下我面試時候的重點:
這職位首先英文要過關其次最好是財務或金融專業背景要在大公司或國外公司做過分析的工作這個分析不能是老闆讓你做出那些數據你就做完交工了。你要有自己的立足點和主動去提供數據分析並歸納問題的能力,並且有意識的培養自己具備一套系統的分析邏輯和理念去支持公司的商業運作方向你要有商業意識,和較廣的視野。這個說起來很虛,但是面試時對方有沒有,三言兩語就了解了你這個人的邏輯分析能力。
以上,我覺得如果都具備,並且在這個崗位上正工作著,絕對是個人才,未來前景不可限量。終於遇到能答的問題了! FA,我們對外宣稱財務分析師,聽上去高大上,其實然並卵。如最高票答案所說,我們最不喜歡被人叫會計,但是絕大多數人就是把我們叫會計。 我們從來不做憑證,工作若干年了,甚至都沒見過憑證長啥樣。我們也不一定是財會專業科班出身,BOSS說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的知識,不用象會計那樣分離不差。 在公司里,我們就是謎一般的存在,多數人都不知道我們天天在幹啥,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大半夜不下班,全公司都空了,我們在叫外賣。乾的活兒也不受人待見天天砍人預算,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Excel和PPT不過關的話,基本沒法生存。記憶力還得好滿腦子的預算,實績,推定,領導突然發問,至少要保持千單位以上是準確的。 說點好的,基本上有財務分析部的企業都是大企業,站住腳跟基本上是不太發愁出路的。培養的是人的大局觀,是運用財務知識切切實實能幫到企業的,一般升職比較快,也更容易上到財務總監的位置。國家現在也在推動管理會計,發展前景看好。 總結一句,歡迎不怕苦不怕累的同僚,練好Office衝進我們FA的大營!
-謝絕轉載-
我看錯了題目,以下的答案寫的是 證券分析師 (即Equity Research Analyst)。希望這個答案能夠逐層地為你剖析做一個「證券分析師」是一種什麼體驗。
我覺得,嚴格意義上來講,這應該不是金融分析師/Financial Analyst吧(看其他答案,大家說的FA都是在講企業中的財務)?
目錄
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些內容(經驗很少,歡迎指正):-我是做什麼的-我理解的證券分析是什麼-我(最底層的證券分析師-Entry Level)的日常工作內容-我看到的經驗更豐富的分析師,他們的日常工作內容包括哪些-想進入這一行,需要做什麼準備(不一定必要,也一定不充分)-未來可能的職業發展-做這一行的優點-缺點-問答環節,儘可能回答大家的問題這些問題回答完,應該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證券分析師是什麼體驗」了。-我是做什麼的
我目前在一家外資投資銀行的研究部做最低級的分析師(也有說法叫分析師助理,即RA-research assistant)。因此以下的內容更側重於外資投行的研究部的情況。我有同學和朋友在國內券商做研究, 以我的了解,兩種工作方式還是有很多區別的,雖然本質都是通過基本面分析,作出判斷,為買方機構提供服務。目前工作兩年,甚至不敢說自己搞清楚了證券分析的皮毛。-我理解的證券分析是什麼
最終目的是給買方機構提供服務。提供什麼服務?儘可能準確地判斷股票的價值,預測股價走勢,幫助投資者理解行業、企業。怎麼提供服務?將自己的研究結果通過電話、報告、面談和郵件等形式傳達給投資者。證券分析師的價值在哪裡?幫助投資者在眾多股票中挑選出值得投資的那部分(真正核心的價值,但實際上有多少分析師能夠持續地提供準確的判斷,又是另一個問題)。既然分析師的判斷不準確,那要你們有什麼用?是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不準確的分析師是沒有什麼用的—有這樣一個說法: 街上的分析師當中,只有大概10%的人的意見是有意義的、買方願意聽的。那麼另外那90%的笨蛋怎麼不去死啊?這就涉及到分析師的其他價值:1)分析師們作為一個整體,他們的預測形成一個「市場預期」(亦即street consensus/street expectations),大家在新聞里讀到的「xx公司業績超過市場預期」,這個「預期」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準確數字,一般是指彭博上,「覆蓋」(cover)這家公司的所有分析師們預測的業績的平均值(具體演算法我不甚了解,望指正);2)分析師幫助聯接企業與投資者—企業同時只能與少數幾個投資者進行交流,但一名分析師可能服務著十幾甚至幾十個投資者,那麼企業和一位分析師交流之後,分析師的一篇報告可以同時傳達給大量投資者,街上十幾個house的分析師,能夠交流到的投資者,因此遠超一家公司投資者關係部幾個IR可以服務的範圍;3) 買方的分析師團隊往往人手不多,看公司的廣度超過賣方,但深度有欠缺,因此當他們想深度了解一些公司的時候,就會把一部分收集數據、整理新聞的「臟活累活」交給賣方。-我(最底層的證券分析師-Entry Level)的日常工作內容
收集和維護數據,佔了60-70%的時間。這個比例會隨著分析師關注的行業不同而有變化。關注新聞,有時候需要翻譯—因為面向的客戶(買方)幾乎都是外國的機構。更新、維護公司的財務模型。建模型並不常有,只有新覆蓋(initiation)的時候才需要。和公司溝通,了解公司的新動態和計劃。寫報告,包括平常的行業報告、數據報告(有新的行業數據披露,我們會第一時間整理和評論);還有業績季(earnings season)的業績報告(點評公司業績)。-我看到的經驗更豐富的分析師,他們的日常工作內容包括哪些
根據我的觀察和猜測,不全面。閱讀新聞和報告,了解行業動態,幫助作出判斷。思考、判斷,得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和客戶溝通,向客戶傳達自己的觀點,日常是通過郵件和電話,同時也有一定數量的登門拜訪。從某種角度上講,資深的證券分析師,在工作上是很自由的,以上三部分工作的比例,因分析師的不同而有很大不同。有的分析師可能會花80%甚至90%的時間去聯繫客戶(打電話、登門拜訪),而把數據、模型、分析等等工作交給手下的助理;也有的分析師把大把時間花在反覆錘鍊自己的研究上,相對的,他接觸客戶的時間就少。-想進入這一行,需要做什麼準備(不一定必要,也一定不充分)
這個真的沒有固定的模式。一個金融相關的碩士學歷,過硬的技能(包括但不限於Excel,Modeling,Accounting )肯定是題中之意,但在行業里也見得到相當比例的半路出家的選手,大家的背景千差萬別。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你得特別努力。(好像說了一堆廢話)。招人這方面真的不了解,很難回答「怎麼進」、「我的條件可以么」這類問題,很怕誤導您。-未來可能的職業發展
常見的職業發展路徑有這三個:做一輩子賣方分析師跳到買方做分析師、基金經理去企業做投資者關係或者財務分析,直到CFO。-做這一行的優點
工資還算不錯(算時薪就差很多)。有的人認為體面、高大上—這個見仁見智吧。我見到的情況是,在投資這個領域,大多數人是真的喜歡自己做的事情,好像和很多其他行業不一樣。-缺點
加班有點多。-問答環節,儘可能回答大家的問題,歡迎提問
這些問題回答完,應該是一個比較全面的「證券分析師是什麼體驗」了。
寫得很倉促,我打算逐漸添內容,多修改。出於合規/compliance的原因,比較謹慎地選擇了匿名。以上,哈哈
--------以下寫於2015.11.27-------
我審錯題目了,看到分析師,以為就是我這一行。實際上我是做證券分析師來的,Equity research analyst, 不知道算不算financial analyst。 有知友評論說等更新,我感覺很對不起你們。
在這個題目下面,大家對equity research應該沒什麼興趣吧。
在猶豫要不要寫
--------以下寫於2015.11.26-------一枚分析師,回頭慢慢寫。不知道要不要取匿在每個部門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到老闆那裡去歪曲事實的時候,總有一個正義的夥伴要出來擺事實講道理吧~~
挖個坑以後再填吧。。。從一堆數字里還原故事……
然後再編一個故事 ……現就職某大企業,任財務分析師,希望與大家多交流。 因為企業比較大,所以單獨成立了分析部門,重點負責企業運營分析,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主要的工作內容: 一是定期根據財務報表分析集團盈利情況,周轉情況,經營質量,經營效率等等,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一些相關建議。 二是負責整個集團的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編製,審核,執行和跟蹤,以及考核。現在較大的企業都會通過信息系統作為工具,我了解的比較高端的就是海波龍了,但不太了解海波龍的普及率現在有多高了。這方面工作需要對業務,行業都非常了解。 三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本身也是管理會計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要管理的深入,能做的工作非常多,目前我們公司還比較簡單。這是主要的工作內容,從感受上說呢,財務分析本身是財務工作的一個分支,能更多的讀懂所謂「數據背後的故事」,相對於做核算和做報表的財務人員,可以更深入了解業務和行業信息,而不局限於財務報表和核算中。 但這個工作也有很多困惑,如果在國內企業做財務分析,相對分析工具,分析手段和分析深度都還不是太夠,並且很多時候發現問題之後,解決的手段也不足,讓人有時候會懷疑這個工作的意義。同時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如果人生目標是「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的話,財務分析人員的知識結構還不夠全面,對投融資,戰略發展等問題了解還不夠。 作為一名企業的財務分析人員,我對未來也有很多迷茫,不知道是應該在企業發展,最終向公司管理層邁進呢,還是應該去類似投資公司,做財務盡調,成為投資管理方面的人員。 雖然有很多迷茫,但還是很喜歡這個職業,現在工作之餘,也想多考幾個證書,2016年準備開始征戰CMA和注會,平時也經常看些材料多練習excel的使用。與各位同仁共勉*^O^*
主頁君說:
M君問答的第二篇來到!
關於M君職業生涯過往的來龍去脈,詳見公眾號菜單-特邀約稿-《財務人職場及考證路》中的《你怎麼看,我這個不像財務的財務人(一)》。或者直接打開知乎:LAN Green:非財務專業轉商科圈,應該做哪些準備?閑話少敘,直入主題!
Q:和其他從事財務分析的人士不同,你並沒有做過會計核算,或者是事務所的工作。你感覺自己較為獨特的背景,和其他從事財務分析工作的人員相比,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如何把握自己的優勢和可能的劣勢呢?
A: 先說我的背景:
從學歷上來說,我不算是財務專業背景出身(大學輔修會計,也只是學到一些基本的會計核算等知識),沒考過有含金量的專業證書,近幾年的職業經歷都是在財務大範疇下從事業務分析的相關工作,並沒涉足做賬、報表、稅務、審計等傳統財務崗的工作,我的財務基本功是比較薄弱的。
此外,所做的第一份財務工作就非常偏向具體的業務支持,雖然也需要去了解和接觸收入、成本和費用處理等傳統財務核算工作,但並不具體負責支持這類工作,這也影響了我後來對財務工作的理解和偏好。
主觀上,我本身對非常具體、細緻且考驗耐心的傳統財務核算工作興趣不大。受第一份工作的影響,讓我也了解到財務工作不僅有會計核算、資金、稅務這些選擇,還有一個方向是作為業務的財務合作夥伴:通過和業務團隊更緊密的合作(深度參與服務和產品的設計、定價過程,甚至具體到每一個合作項目的風險、收益評估),站在財務的視角更深入的支持業務。
可以說財務方向的第一份工作定下了我後來職業選擇的基調和方向,後來雖然有轉崗去做Reporting和Consolidation相關工作的機會,但我還是選擇了繼續走BU財務的路線。
關於優勢和劣勢的問題,我個人理解是這樣:
在基礎財務工作越來越標準化甚至可以自動化的今天(大企業越來越傾向於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把基礎財務工作集中處理,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看看普華財務機器人相關的消息),具備財務工作背景和掌握財務工作的基本技能可以在財務崗位立足,但是要再向上突破,還需要找到自己的特長、優勢領域,並且讓自己的優勢能力不斷提升。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具備不可替代或者高於常規水平的能力,那在面對競爭或者被選擇的情況,你成為「最優解」的可能性會更大。
對我來說,一方面,比較幸運的是從第一份財務工作開始就沒有面對「暴露短板」的挑戰,通過後來工作中不斷去了解,現在應對財務核算相關的事情問題不大(解決不了的問題還能找對應崗位的「專家」出手不是^^)。
另一方面,我通常比較有興趣,也願意花大量的精力去了解所支持的業務,從商業模式、競品、行業現狀和走勢等各方面去了解業務的情況,這樣在面對自己所支持的業務時,才具備和業務平等對話的能力。這幾年BU財務工作經驗,相比一直在傳統財務崗位上發展的同學,可能我在了解業務的能力、和業務團隊對話的能力上相對強一點,願意並且能夠站在財務的視角去發現和快速解決業務團隊面臨的問題。
Q:你待過的這家巨無霸企業,應該說是一家有著強烈自身色彩及文化的大型外企,非常典型。你在外企、老牌民營企業、互聯網巨頭這三家文化風格迥然不同的企業都工作過,覺得適應各家風格的關鍵是什麼?自身要如何調整和融入?
A: 其實還可以加上第一家企業:一個發展近20年但變化不大、節奏慢、充滿人情味的國企。
四家公司的風格基本完全不一樣,對我來說都是從磨練中走過來:
需要融入,首先是了解,其次是接受,了解和接受之後,才是自我調整和融入過程。這個過程我也經歷過很多痛苦,也有過很多次「干不下去」和「不想干」的想法和衝動。所幸,期間也沒有過因為無法適應而離開的經歷。
如果要找一個最貼切的原因,那就是我在心理上告訴自己「不得不」。
我還是一個比較能夠「擁抱變化」的人,能夠積極去對待困難和消極的情況,對我來說,除了適應過程中的痛苦,這其實也是一個很有收穫的過程——企業文化說起來比較虛,但是當你深刻理解和體會到一家企業的文化之後,你會更能理解這家企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某種程度上也能判斷這家企業的未來。
加入這幾家企業前,其實我對於風格和文化的考慮並不多(考慮發展機會為主+比較開放的心態+自身比較能適應不同環境和變化)。站在現在的時間點讓我再考慮適應這些企業的關鍵點,我的建議有兩點:
一是加入之前多了解。現在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通過這些渠道對各家企業的文化、風格基本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基於了解去做決定。以巨無霸外企為例,典型的外資企業文化,流程非常規範,工作中處理問題也會有比較清晰的套路並且能找到明確的支持方、責任方,如果你是比較能夠適應流程、在條條框框中能夠發揮自身特長的人,適應該家的風格就會比較容易。
二是調整心態。抱著積極的態度去體會和接受變化,無論最終能否適應都會有收穫,哪怕你適應不了要離開,也是一個經過充分的了解和嘗試後主動作出的決定。
Q:對於財務分析的工作,你覺得這一工作提供的核心價值在哪裡?怎樣的財務分析能夠真正幫助到業務部門?具備什麼性格、背景的候選人,比較容易勝任這一崗位,並從這個崗位上得到成長和提升的機會?
A:哈哈,這個問題有點難,關於財務分析工作的核心價值,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嘗試去回答= =……
我自己做過不少財務分析相關的事情,也接觸過很多做財務分析的人。很多財務同學在做分析的時候,我覺得比較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在於:喜歡拿著歷史數據,「站在當前的時間點看過去」,從數字的層面去分析過去已經成為既定事實的問題。這種做法可以用來做彙報,但是對業務來說幫助並不大。
我個人觀點來看,財務分析工作更大的價值在於「基於歷史數據,站在當前的時間點去看未來」,通過財務的視角從歷史數據、宏觀數據中發現問題和趨勢,結合對一線業務信息的了解去預測未來的走勢,基於對未來的預測去做財務判斷和財務決策,並且給業務輸出財務建議。
關於幫助業務,兩點建議:
一是不要站在業務的對立面、帶著給業務找麻煩的目的去做財務分析;
二是做財務分析的過程中多和業務交流,充分了解業務情況,基於業務前線的準確信息去做分析。
見過一些不太能勝任財務分析工作的財務同學,比較多的原因是「不接地氣」、「想當然」和「理想化」:習慣看報表、看數據但是不了解業務情況(業務團隊、業務特點、業務模式、競品、市場情況等),反應速度比較慢跟不上業務節奏。
我覺得要適應財務分析工作,除開必要的財務知識和能力背景(四大的同學、在大公司做過FPA的同學應該都具備),還需要對數字具備足夠的敏感性,能夠從大量數據和數據的趨勢中提煉出問題和結論。
此外,有價值的財務分析應是基於真實的業務需求和業務狀態,性格上如果喜歡和擅長與不同的團隊打交道、具備比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以及向上對話的能力,會更有利於在這個崗位上成長。
Q:巨無霸企業走出的人,身上總是有些明顯的特性,從這家巨無霸的離開,當時是如何最後下定決心的?後面兩家的中資企業風格越來越重,你的選擇路徑是否有明確的決策指向或標準?
A:作為近四年的巨無霸er,其實在當時的環境中工作得還算比較舒服,也很感激這家規範企業帶給我的寶貴收穫:對流程的理解、對規範化管理的重視以及財務分析工作的一些方法論。
離開的決定其實並不艱難。
當時的大環境來看,外企和傳統IT沒落,所支持的業務發展空間有限(個人發展空間亦受限),對巨無霸相對標準化、流程化的工作模式也已經比較厭倦。
最主要的考慮還是個人能力的發展以及職業道路的上升空間:這也是後面兩次轉換,最終去到互聯網橋頭堡的主要原因。
進入A民營IT老牌企業,是能夠承擔更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對我而言無論是能力還是職位都有提升。
而離開A進入互聯網企業B,除了工作上的提升,也是看中進入互聯網這個發展更加迅速、變化來得更快的行業的機會。
總體而言,選擇新的工作,企業風格其實不是我的考慮重點,主要的考慮還是個人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選擇B比選擇A的時候多考慮的點在於:有意識的去選擇行業和支持的具體業務的發展前景(個人經驗、資歷積累,對應帶來選擇權、話語權的提升)。
(未完待續^^)
公眾號關注二維碼
CareerChoice職業發展諮詢公眾號(微信ID:careerchoice)。
CareerChoice專註於金融/財務/法律/MKT/HR方向的個人職業發展諮詢。
定期發布:關於以上領域的原創文章、行業人士私人特邀約稿、以及精選相關行業內新鮮真實的招聘崗位信息。
個人職業發展諮詢預約請查看公眾號菜單「職業諮詢」板塊,並後台留言。
先打個小小的廣告:
請在新浪微博上關注 @財務人招聘 ,免費給各位財務、稅務、金融以及法務人事等提供招聘信息,也歡迎HR和獵頭私信或者@ 投稿職位消息給我!-----------------------------------------------------------------------------------------------------------知乎上認識的人比較多,所以回答之前先匿了。先介紹一下答主的背景,中國註冊會計師,干過審計,分別在2家企業做過財務分析,目前已經跳坑改行做投資(其實是又跳了一個坑而已),所以應該是比較有資歷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先直接拋出答案吧:主要是基於財務數據和經營情況來分別出具定期與非定期的報告並發表你的個人意見,此外就是一些常規的財務預算、項目盈利測算等。
先說財務數據吧
這個比較好理解,其實和審計中的Financial Highlight差不多,其實質就是點評一下當期的財務報表(看我答案的我就當你們都了解財務報表有哪些了哦),分別同比和環比進行一下比較,對差異做一些解釋,如此而已。
這個地方主要是基於財務數據,雖然或多或少會涉及經營數據,但是主要還是要回答老闆:我們的報表長啥樣?為什麼長這樣?之類的問題,當然問得最多的還是比如收入為啥增長/下跌這麼多呀,成本怎麼又上升了?這個科目是啥意思怎麼變化那麼大呀?之類的問題,由於有些數據是經過Reporting Team的一些調整,因此這部分是財務部可以內部解決的,但是有些涉及經營的問題,是一定需要和前台業務部門和中台比如市場等部門溝通的,所以沒錯,要干好這個活切記閉門造車,時不時得和其他部門的人保持聯繫,互通有無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也是現代企業對財務人員越來越多的一個要求就是溝通能力。
另外個人體驗就是,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對財務報表關注的點都不太一樣,比如傳統企業可能對資產負債相當重視,但是互聯網公司就是更重視利潤表,所以針對個別情況,在進行分析的時候還要有所側重。
再來說說業務數據
一般干財務分析的,很多都是從四大或者國內的事務所出來的(本人也是),由於之前在四大主要focus的還是財務知識、審計能力等方面的專業,對於業務來說,大多數人每年跟的客戶又雜,而且經常要換,因此專業的業務能力並不會有太大的積累(所以我也在這裡建議想在business而不是accounting方面更加有所建樹的同學可以考慮儘快跳出事務所去做財務分析),因此一個新手寫財務分析報告的時候,往往通常無法在業務方面進行更加深度的挖掘(沒有積累就沒有爆發)。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做法就是,趕緊學!
說說我的經驗,一來是需要你經常在網上找點產業相關的新聞、報告、訪談等來學習,這個是成本最小的方法,缺點當然也很明顯,比如信息比較二手、陳舊等等;二來是前面也提到的,和中台以及前台部門的人員多多溝通,他們是在公司業務最前線的戰士,對本公司以及本行業有較為深刻和真實的了解,聽君一席話勝讀10篇研報啊!三是需要你自己實地去進行體驗,比如說如果你是家電行業的,可以在自己或者親朋好友中多問問他們的想法,如果是互聯網的,那更容易啦,基本自家的產品你要用得很熟悉,再來競爭對手的產品也要玩得很溜。
財務預算/預測
這個每個公司的做法都不太一樣,像我們之前做的是分部門的預算,即按照各個前中後台部門為單位,單獨出具預算,預算既包含了業務指標,也會包含財務指標,因為分得比較細,接頭的人比較多,所以工作會非常瑣碎和麻煩,難倒是不難。
另外關於預算和預測,我個人感覺預算更多是用來給各個部門下指標用(更偏向業務),而預測更多是純粹針對財務報表的,兩者有時區分度已經不是那麼的大了。
項目盈利測算
這個比較有意思了,首先對於項目的定義,各個公司都不一樣,造樓的一棟樓就是一個項目,互聯網當中一個產品就是一個項目,所以差異都比較大,但是整體上來說,這個就是基於業務數據,以財務為工具出具一個盈利測算報表。
所以你看到了,基礎的基礎,還是業務數據,那麼這個業務數據哪來呢?基本都是項目經理來定的,比如我之前做的互聯網項目,預計的每個月用戶數多少啦,ARPU值多少啦,滲透率啦等等不一而足,而財務要做的首先就是收集這些數據(溝通),然後就是把他們翻譯成財務數據(比如用戶數*滲透率*ARPU=收入),隨後再計算一些非業務但是又是財報一部分的數據(最典型的就是稅),最後的成果一般就是一份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所以總上所述,要做好這個工作,不但需要你在財務方面有一定的功力(不一定要求非常高,但是至少幾個基礎的報表、科目你要懂,表與表之間的勾羈關係要懂),重點是需要你還要懂業務(不一定要你能擼起袖子直接上戰場,但是起碼要能略知一二,行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公司的主打產品,研發流程等等要熟悉),所以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綜合性的;然後以上是能力方面,個人特質方面,需要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千萬不能人云亦云,另外溝通能力雖然不要求像個銷售一樣,但是同樣要求在和前中台老大們溝通的時候要能鎮得住腳,套得出話。
最後的最後,我要打廣告啦!
請在新浪微博上關注 @財務人招聘 ,免費給各位財務、稅務、金融以及法務人事等提供招聘信息,也歡迎HR和獵頭私信或者@ 投稿職位消息給我!職業概述:
財務分析師是指以財務報告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依據,採用一系列專門的分析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等經濟組織過去和現在的各項經濟活動與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與評價的專門人員。具體職能包括:結合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對公司所有投融資項目作出分析,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同時對公司整體財務狀況進行評核,提出調整和改善方案等。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財務信息在經濟與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財務分析的應用範圍也將越來越廣。
工作內容:
1、研究行業內相關信息,跟蹤融資策略、財務分析和財經政策;
2、分析公司財務狀況,針對財務賬目的實際情況判斷、解釋實際賬務與預算間的重要差異,進而預測公司財務收益和風險;
3、分析評估各項業務和各部門業績,提供財務建議和決策支持;
4、預測並監督公司現金流和各項資金使用情況;
5、撰寫各種財務分析報告、投資財務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職業要求:
財務分析師要求財務專業、金融專業等本科以上學歷,有中級會計師以上職稱,受過項目管理、管理學、金融市場分析、財務分析、產品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具備財會工作經驗,熟悉各種組織形式下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適應並能較好駕馭先進、規範的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及相關係統;熟練使用辦公軟體及財務軟體。同時,財務會計師還需要擁有優秀、全面的個人素質,包括敬業精神與責任意識、開拓能力和團隊精神、學習探索能力和組織理解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交往技巧等。
薪資行情:
剛在行業起步的財務分析師,就職於普通中資、港資、台資企業,一般月薪範圍在2000-3000元之間。外企的薪酬水平則普遍要高一些,基層的財務分析師薪水達每月5000元左右。獲得註冊會計師認證的財務分析專業人員,絕大多數可以在著名跨國公司就職,平均年薪超過50萬元人民幣。據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最近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IMA會員的平均年薪達到了101805美元。由此看來,過硬的職業技能、豐富的就業經驗以及相關的資質證明,無疑是從業人員加薪晉陞的關鍵。
職業發展路徑:
從事財務分析行業的人員,一般先從事於企業基礎的財務分析工作,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並且積累一定經驗之後,可以從事高級的財務策劃管理,成為企業的財務分析經理、財務經理、財務成本控制經理、預算經理、資金經理、審計經理等;另外在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知識,具有較強的統籌分析、調研診斷能力後,還有可能轉而從事財務管理諮詢顧問。
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實際上還是很接地氣。
在我看來FPA需要的基礎:1)Excel和PPT,前者要處理數據,後者要講故事。2)會計,審計,財管的基礎要有。懂會計是你至少要會看賬。審計是了解內控點,財管,做分析的基礎。3)如果再往上走,懂業務(你分析的對象),否則你的分析無法落地。4)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領導力,這倆能力越好走的越遠越快。。。技術人的短板啊作為非常痛恨財務誤入行的人FPA算是救贖之道。你不用做賬那麼枯燥,新人不會有設計流程的機會。你和業務接觸緊密,業務千變萬化,非常有趣。能碰到有趣的值得學習的人。
不論是BI,CI,VP,GM,甚至同一職位不同的人,你都能看到他們解決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比學校有意思多了。缺點是人際關係也蠻複雜的,技術人啊。。。
舉個例子,好幾年前我們投一個很重要的標,姐準備了十幾個方案,想了好幾天,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的無比充分了。當時的VP是個老頭很Nice的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傻B了,因為我沒想過。
再一個例子,設計一套激勵的方案,我跟當時的GM說,這投資回報不行的,而且姐是死纏爛打的阻止,最後GM告訴了我他明知投資回報不行還要做的原因。。。很多事對總經理來說,財務回報只是一個考慮要素。
一個更高級的例子,不同的領導者怎麼帶團隊,有的人是控制狂,有的人擅長推動。有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搞定短板,而是讓長處更長。
財務分析做到後來最重要的是Ownership,像老闆那樣思考。。。我覺得是非常有趣的工作,收入嘛要看行業和職級。我在其他帖子上說過好些,很多朋友也寫了不少,做過這崗的都有通感。補充一點感受,就是提觀點的無形壓力好大。基本上一份報告內部公開前要複核個十遍八遍,關鍵闡述字斟句酌。公開以後,其他線條的人找你pk觀點的事十有八九會發生,自己功課必須做足。
絕對不高大上,要細心、有耐性、如偵探一樣,刻苦耐勞,對數字敏感。另外,支撐報表的會計準則有什麼灰色地帶,讓數字通過不同「形式」顯示出來,不同表達方式不會改變實際運營的問題,所以,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實際業務是如何運作,營運實況又如何轉化成紙上的數字。
記得我新換的老闆問我,為什麼不選會計而選財務分析,我很傻很天真的說因為fpa不要在月底關賬。她說,你做會計可以選擇在平日快點做賬,然後月底關賬也會比較輕鬆。但財務分析的deadline尼瑪比關賬嚇人多了,根本無法在平日快點做,而是每天要拚命做才能不miss 一個又一個的deadline啊!
財務分析是一個很靈活的領域,工作內容涉及到財務及會計的各個領域,可以做的很淺,也可以做的很深,這需要個人能力和工作經驗的積累。 這個崗位對會計背景的要求並不是必須的,需要的是一個overall以及戰略層面的邏輯思維能力。 很多人說,財務分析是要會講故事,並不贊同。因為一個公司並不需要會講故事的員工,而是需要解決問題的人。 財務的具體工作大致分幾塊 基礎層面,數據處理-報告-PPT,基於管理維度,將零散且枯燥的財務數據轉化為簡明易懂的業務語言,Dept/BU/Comp.Performance 調查層面 運行部分-基於Performance發現業務問題,當然這個過程需要對公司業務,產品,市場等多方面的了解,找出root cause並提供指導性的建議 流程優化-問題的產生並不完全受業務影響,往往公司流程的固化,跟不上市場的高速變化。 戰略層面,即建立內控機制以及高效的財務流程。 很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公司的FA僅僅局限在基礎層面,每天進行大量的數據處理以及常規的工作任務中,與操作工無異。稍微資深的FA,也會在數據中提取關鍵信息,並提出財務建議。試問10年後,這樣的FA們前途如何?
推薦閱讀:
※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現金流量時,什麼叫存貨發生了現金流出?
※如何學好財務分析?有什麼樣的入門書籍和進階書籍推薦?
※財報中「同比」和「環比」的分析分別適用於哪些行業?
※非財務專業,想學財務分析,該如何下手?
※怎樣做高質量的財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