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今中國寺廟商業化,景點化?

前些日子從五台山回來,深嘆其商業化之重。佛學院邊上就是鐵鍋燉菜館子,兜售蠟燭和香的小販滿街都是,家中做法式還要給主持塞紅包,甚至有人直接往念經做法中的僧人手裡塞錢,人家還收了......實在是感到又可氣又可笑


佛教商業化,是大家的普遍認識。

當然,現在的大部分佛教寺院商業化確實也很嚴重。那麼,就得明白寺院為何商業化。

首先,佛教的商業化,是佛教寺院願意這樣做,還是被迫這樣做。現在的寺院大多在景區以內,那麼打個比方,少林寺和少林寺景區,或者,法門寺和法門寺景區,這樣的兩個單位,大家去旅遊,有被坑過的,那麼是被寺院坑的,還是景區坑的?多了兩個景區的字,就是另個單位了。那麼這個景區是誰在管轄?我不知道,因為有關部門太多,但是,可以想一下,如果是少林寺或者法門寺管轄,為什麼要加景區而變成兩個單位?但是,大部分人並不在意景區這兩個字,罵的指定是寺院。罵的人多了,起鬨的人也就多了。另外,進景區必然要門票,那麼很多人去景區,就是為了去看寺院,所以景區不得不分給寺院三分之一的門票收入。有人說,寺院為什麼不去和景區抗衡,阻止他們賣門票。可是事實是,不是不抗衡,是干不過,寺院撐死百來號人,你再能打,打得過機關槍嗎?另一方面,從經濟利益來說,寺院並不願意賣門票,雖然在收入上,有了部分門票的收入,但是,其實阻擋了更多的遊客和信眾,那麼也就減少了很大的人流量,人流量的減少,收入必然也是減少。在一個,寺院如果夠老,文物局要插手,在景區內,旅遊局要插手,如果靠著山,林業局要插手。一個寺院,能耐再大,還大得過這幾座大山嗎?所以,有時候,寺院,也很無奈。

其次,寺院內或者寺院附近,都有賣一些佛珠說開過光的之類的,售價不菲,那麼,我想告訴你,不管在哪裡,這都屬於騙子!東西也許開過光,但是價值決不值那麼多。那賣這些東西的商店,是誰開的?一般,這些和寺院也沒什麼關係,雖然在寺院以內,但是是寺院租出去的房子,他們在裡面經營,而這些人,幾乎都是某些領導或者有關部門的相關組織或者老表親戚。這是一塊肥肉。那麼,有人會說,寺院難道不可以不租嗎?寺院當然可以不租,但是你要想想後果,他來找你租的時候,你可以不同意,明天也許就會有人來檢查你的消防,後天就會有人來檢查你的文物,大後天就有人來檢查你的食品衛生。所以,為了避免很多麻煩,租吧。那遊客買了東西,回去的時候才發現被坑了,因為在寺院內買的,所以還是罵寺院。罵,寺院又有什麼辦法?

第三,當代僧人好像越來越有錢,這是事實,因為黨領導得好,政策好,老百姓也比以前富有了,寺院必然也比以前好很多,因為寺院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信眾供養,那信眾發財了,寺院經濟自然也就好了。那僧人的普遍工資是多少,我住了三個寺院,都是大寺院,最多的是280元一個月,有時候,會計不在,三個月一發。當然,很多人不信。但沒有關係。很多僧人也會用到蘋果手機,很多人會嗤之以鼻,但是蘋果手機已經是大眾化的手機了,因為我們也上淘寶,也滴滴打車,也微信,這是一種社會發展的現象。有人說,古代的和尚不用啊,那是因為古代的和尚沒有手機啊!笨!【如果否定僧人過的好,那麼就是在間接批評黨和政府的領導不利…………2333333】

第四:僧人的生活很接近現代化,所住的地方很商業化,但是僧人依舊是凌晨四點或者五點起床做早課,寒暑依舊,每天在禪堂或者念佛堂里修行,這兩個地方,也都是不對外開放,而且很隱蔽,因為修行需要一個很安靜的空間。所以為什麼寺院里有許多遊客止步的牌牌,可能是僧人的房間,也可能是修行的場所。而這些,大家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大家不會說,現在的和尚和以前一樣,很修行。因為大家都看不到。另外,僧人收紅包的問題,這是僧人另外的經濟來源,很多人覺得是欺騙,但,我覺得這是一種信任。是信徒對出家人的信任。而且給紅包的信徒,必然比各位遊客看到的更了解這個僧人。另外,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中,是允許宗教人士接受宗教性捐獻。而且,並不是僅僅佛教接受,我國合法的宗教里,都接受宗教性的捐獻。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接受供養,也有不接受供養的僧人。如果說,你沒看到過,那我只能說,你見到的東西太少。

最後,我想說,如果說寺院商業化不如說寺院被商業化。

寺院,面臨的問題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承受的黑鍋,也很多。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不僅僅是寺院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某些部門的問題。

我記得民國時廟產興學運動的時候,軍閥把寺院劃作自己的財產,後來太虛大師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大概就是說,你在不阻止這樣的現象,老衲就要號召佛教革命了。

加:另外,我不得不說一次因為景區賣門票的遭遇,我和幾個法師一起到別的寺院去參觀,清一色的和尚,到景區門口時,賣票的叫我們買門票。我就和賣票的理論:僧人到寺院,就是回自己的家,請問,你回家你買門票嗎?賣票的說:哪是你的家?這是xx黨的家!」後來還是打電話叫寺院里的法師接我們進去。僧人回寺院,都要買門票,有佛教以來,應該還沒有過這樣的事吧……有時候,我們比你們更無奈。


@朱子和 謝邀

此類問題被邀請的太多。心好累。

希望題主你說說具體笑什麼氣什麼?

政府、商人、僧人、信眾……

幾個群體中,僧人恐怕是最弱勢的群體。僧人的話語權和決定權是最弱的。

我們不能讓別人怎樣,只能掌控自己的身口意。

修自己的行。

至於塞錢給出家人,出家人收。

這是正當的。這是供養,對居士來說是很好的一件事。

出家人就是靠著十方信眾的供養而維持生活的。

按道理來說,中國的漢傳佛教寺院,居士供僧是需要把錢或者物交給寺院。然後由僧團統一分配給僧人的。

可是,部分居士就是喜歡單獨給紅包,或者一個一個給紅包,甚至有的給有的不給等等。(佛教重在普同供養而無有分別)

對於這種行為,我才是又好笑又好氣。

笑的是他們一片虔誠的心,卻把事情辦的怪裡怪氣。氣的是這種行為導致了不懂佛法之民眾的譏嫌。

話又說回來。中國很大,寺院也眾多。

而五台山這樣的高度被商業所滲透的大景區(而不是寺院自身商業化,這個是重點。寺院並沒有商業化。寺院圍牆外面殺雞賣狗我們無能為力。)只有少數幾個。他們有影響力,但是不能作為代表去看待。

只要是信佛的居士,多去幾個身邊的、普通的寺院走走看看就心中有數了。不必我再啰嗦……


十幾年前去過一趟五台山,一個頭也沒磕,之後運氣一直不大好。看起來遭報應了。反正都如此,也不在乎了,今天繼續得罪一下了。

我不理解年輕人為啥看不慣政府拿走香油錢。不拿走都留給和尚嗎?所以還是要提高自己姿勢水平啊。老百姓有錢了,抽點精神鴉片,只要不是東方閃電某輪功這種毒性太大的,也有助於和諧社會。現在和尚們過得清貧嗎?沒見過。開的車比咱好戴的表比咱好要是忽悠能力強的還常有姑娘送肉上門。要那麼多錢幹嘛?真是看破紅塵的高僧大德要那些物質享受幹嘛?心靜自然涼無處不修行。真的要修行窮鄉僻壤荒山老林多的是,占著我名勝古迹幹嘛?還不就是呵呵呵。地方政府也希望多一些僧袍客,戲演的更逼真點嘛。現在產業都是國家的。我偶像阿炳叔幹嘛的?道觀就人家跟老爹繼承來的私產,香油錢都是主營業務收入。但人家即使有這主業,本身也是音樂家,要搞法會搞道場,也是那個時代的音樂會。多賺點錢應該的。後來因為花柳盲了眼睛鐵拐李治不好瘸生意壞掉了,才轉為職業音樂家。我不知道某些肥頭大耳的和尚占著名勝古迹吃香喝辣有啥不爽的,不知道有些年輕人有啥替人家打抱不平的。

取之於土豪用之於大眾,功利主義的角度是增加社會總福利。從我佛大慈大悲的角度看,入了地方財政也是普渡眾生功德無量。真有心,去問責資金用途。越來越透明的今天,入了財政損耗很小。政府拿來修橋補路不就是我佛慈悲嘛。至少比入了個人「慈善組織」要靠譜很多。早上剛看到一個微信轉發,某知名慈善人士一邊拿募捐,一面以不援助要挾侵害女學生。剛被警察帶走。如此禽獸,神人共憤。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有本事拿自己錢捐。太上立德,天津那位白大爺才真是肉身菩薩。自己過苦行僧的生活,把所得都奉獻給別人。現在一幫騙子,動不動打個慈善旗號就搞募捐,連正當營生都不做了。恕我惡毒,請問閣下拿什麼養家糊口?慈善款嘛?人家必定振振有詞,我做慈善事業當然有開銷了。開銷多大誰來監控?看著一幫人搞慈善搞得生活質量蹭蹭蹭往上竄我就呵呵了。反正我不繳這種智商稅。

現在有沒靠譜的高僧大德啊?當然有啊!我就不告你那個什麼什麼寺的博士碼農和尚團了。頭些日子我朋友去北京開什麼翻譯大會,也遇到幾位巨牛逼的大和尚。反正我就是看不爽一切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如果這是病,我也肯定不去治。

最後問一句:女施主,雙修嗎?


相比於國內的商業化,其實印度對於廟宇或許更加的虔誠。

你可以在印度中央邦一個名叫卡修拉霍的小鎮上找到現今保存得最完整且最為生動形象的性廟藝術傑作

當導遊在介紹宏偉神廟高牆上那些裸露、甚至在平時看起來略顯猥瑣的雕像時,所有遊客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講解

沒有尷尬的眼神交換,沒有交頭接耳,也沒有刻意的迴避,或許當藝術有宗教背景及歷史沉積作為支撐時,是中性溫和的,易於接受的

在13世紀之前的印度

性,是一門正式學科

最近的幾百年間,印度受到伊斯蘭王朝、英國殖民統治和國內婆羅門僧侶種姓制度這幾大清教主義的影響,保守外殼逐漸加厚

但是,印度對待「性」的態度並不是一直像現在這樣保守嚴苛,在13世紀以前,印度的性準則遠遠比現在自由得多,「性」作為一門學科在正式教育中被拿來教學

世界上第一部性學專著《愛經》就產生於古印度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2世紀之間喲

若你留心,在印度國內仍能發現許多自由時代的痕迹:雕刻在建於13世紀的太陽神廟低牆上的情色圖案;馬哈拉施特拉佛教岩洞內的聖女雕像...

當地婦女手持鮮花和佛香在廟中祈禱,遊客徘徊在走廊觀賞

每寸牆上都覆蓋著精美且錯綜複雜的雕像,主題多種多樣:男神、女神、勇士、音樂家,動物...

與普通廟宇不同,這裡的很多雕像都強烈地表現了「性」的主題,廟宇內充斥著情慾飽滿的男女和動物

每個來此的遊客,或多或少都懷揣著隱秘的懷疑和期待,放眼望去,都是這樣的景象:身材姣好的女人和剛健的男人操控著身體完成著難以想像的性愛姿勢,旁邊佇立著的天神望著膠著的男女露出幸福的微笑...

有一種觀點是:昌德拉歷代帝王都是印度教教義的追隨者,而印度教又倡導保持男性與女性之間力量的平衡,那麼帝王就把對印度教的虔誠信仰傾注在廟宇之上

另外有觀點認為:這與廟宇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有關,廟宇被認為是學習和敬拜之所-----其中也包括性愛藝術

但願卡修拉霍的高牆,能夠促進印度對於「寬容」一詞的理解吧


身處著名旅遊城市,很多人可能搞錯了一件事情。

這個景點叫寺廟。

這個景點叫寺廟。

這個景點叫寺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跟這個景點叫西湖,叫長城,是一樣一樣的。

搞塊地,砌成寺廟的樣子,雇上幾個光頭,穿上工作服。搞定宗教局,旅遊局(搞定是錢,不是備案註冊什麼的)你就可以開業了。這是黑寺廟,就一景點。

宗教局有備案的寺廟,寺廟範圍是有規定的。寺廟規定以外的土地就不關你寺廟什麼事了,修個大殿,裡面住個泥巴人。來,人傻錢多都拜它。導遊有回扣,外面有宣傳。

旅遊嘛,玩的都是景點。知道不,景點而已了。


我家就在五嶽之一的南嶽,五嶽唯一一個佛道共存的南嶽大廟門口。。。

插播一段百度介紹:

南嶽大廟是中國江南最大的古建築群,有「江南第一廟」「南國故宮」之稱,根據現存資料記載始建於唐,後經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繕擴建,於光緒八年(1882年)形成現在98500平方米的規模。南嶽大廟分為九進四重院落,四周圍以紅牆,角樓高聳,壽澗山泉,繞牆流注,頗似北京故宮風貌。南嶽大廟佛道共存,東側為八個道觀,西側為八個佛寺,堪稱我國寺廟一絕,每年八月十五,這裡都要舉行盛大規模的廟會,不少東南亞的佛國華僑,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鄉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長途跋涉來此朝拜,因此這裡常年香火不息。

我們那邊本地人基本就是靠山吃飯,信徒非常多並且忠誠。汪涵每年大年三十來燒香 (有幾年在我家買的我媽特意叫我去看他→_→)都是幾百年流傳下來的。

有了需要就有了市場呀。

前幾年一炷香隨隨便便可以賣四位數,一套香甚至可以賣五位數。

然後這兩年政府管制,限定香火價格,隨便賣的封店,被舉報了封店。

我們這邊南嶽大廟的確是作為景點的,歷史悠久,建築宏偉。作為景點它收費也不貴呀才40元,同為五嶽的嵩山貌似都過百啦( ????? )

管理局認為,如果旅遊產品價格定得過低,潛在旅遊者就會認為旅遊產品質量較低,從而影響其消費熱情。

不過最近好像要漲價到60元啦,因為南嶽區為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投入大量資金對古鎮和大廟進行整修,管理成本逐年提高。

香火方面呢遵循自願原則,你信奉願意買香願意捐款都可以,不是特別信奉只是去看看古建築也可以。以前出現過一些店面拉客,強制買香的一律封店查處。歡迎遊客舉報的噢 ~

廟裡僧人做功課還是必須要做,課餘時間是很自由的。前面答案裡面說的僧人的那些情況基本都有就不多說啦,寺廟管理並不嚴格只需要做好基礎。

真正的僧人不是沒有,我們這邊的主持方丈就是位真和尚。

然後我有個朋友就經常去廟裡喝茶聽和尚講禪。

然後南嶽山上沿途也有很多的寺廟,藏經閣方廣寺華嚴寺之類的全部都是很古老的寺廟了。

現在山上全部在禁香,寺廟免費提供線香。

可以說南嶽衡山正在大肆整頓,還大家一個原始的南嶽衡山,保存遺迹,避免繼續商業化。

歡迎大家來南嶽衡山旅遊、祈福。

心誠則靈。

祝各位好。


http://nanputuo.com/nptzt/mmp/n_view.asp

2011年南普陀免票緣起說的很清楚拉,「千年南普陀……一甲子憑票進門」。

http://news.takungpao.com/special/quxiaosiyuanmenpiao/2014-09/35086.html

這麼多年來,大陸多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都反覆提倡寺院免票。最近廣受誹議的永信大和尚連續多年來兩會議題都與此相關。不僅沒有得空有關部門的注意,咱老百姓在乎的又有幾個?這和亂搞男女關係、開名車用蘋果手機比起來,怎麼能吸引【人】的眼球呢?

更不要說,一百多年來太虛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忍不住想請題主,您除了做法事、塞紅包外,還有在其他場合、有在生活里接觸過出家人么?可有自己的老師、同學一起練習煩惱的減少,自己和家人因此受益么?

如果都沒有的話,其實去風景區塞紅包然後回來知乎發牢騷是蠻適合您的。


還能說什麼,無非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我是一個曾經在寺院做過事的人,說到底寺院的一切是為了盈利。手機發的,大家別吐槽我的錯別字了。

1,寺院是自主經營,寺院不需要對國家承擔一分錢的稅務,寺院基本都是自負盈虧。但是有一部分比如古建築的修繕的是政府出錢。這裡很多政府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比如門票、香火,這一部分寺院就是暴利, 這一部分寺院就是暴力, 這一部分寺院就是暴利(重要的事說三遍)。

2,寺廟的管理是宗教局管理。但是大寺院是景點,管理就是宗教局+旅遊局。旅遊局管理景點的收費。還有什麼古建築的具體也不是特別清楚,這個我只知道需要很多部門的插手。

———————————————————

前方高能

3,對於寺廟的商品:比如佛珠咯,這個確實是暴利,但是你要知道寺廟是有分成的,更何況一部分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雖然暴力,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就算在寺廟外面買玉石啥的一樣暴利。所以就別買了,就是貴,你就別買。而且對於信眾的話,你可以在網上買了然後直接找廟裡師父開光啊,你別問我怎麼認識廟裡師父,然後對於師父的紅包吧,你自己看著辦唄,一百兩百,三萬五萬隨緣吧。

4,廟裡面和機關沒區別,管理起來也是,而且比我們在外面更甚,大和尚(方丈)就是皇上,他可以支配一個寺廟的一切,後面還有幾個他的徒弟就是大當家咯,二當家巴拉巴拉,然後還有小師父。比如他們經常做法會,每個人紅包價格也不一樣。

5,每個廟裡人員變動和你們公司差不多,每年會來回變動,大概在農曆15左右會有變動通知。他們之間也是各種心機婊啊,而且經常有互相排擠,最嚴重就是趕出寺院。當然他們自己都會有下家,全國寺廟多的是,只是打寺廟確實搞錢,誰不願意在肥水多的地方。

6,至於師父們的好壞我不想多談,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不是你我所能涉及的方面。

如果贊多我再來說些有趣的事。

最近太忙了,不好意思啊。

7,寺院師父們基本不做事的,(反正我在的寺廟裡不做)。都是宗教局下屬單位聘請臨時工做事,比如打掃、食堂等。

8,每個寺院都有藏經閣,裡面並不一定是武功秘籍╮(╯▽╰)╭ 大部分是收錄的書籍,還有大和尚偶爾也居住。

9,當然寺院基本上是缺錢的,我說的是以寺院為主體,因為他們也需要買地啦之類的。但是個人都非常富裕,像我所在的國家重點扶持的寺廟更是甚者。就像你要是在北上廣的公務員肯定比地方當地的工資高一樣。

10,也有人提到寺院願不願意收門票的問題,其實這個門票大部分外包的,至於有人說寺院被強迫門票。那我想問如果人家幫你管理門票,然後再給你分成,最後可以起碼阻止一些亂七八糟的流動人口,你會不願意?中國景點都收門票,難道你到少林寺、林隱寺門口會為了門票不進去?是吧?

大家只能吐槽下,你還能咋地?

11,關於寺院算命!!

至少我知道現在大寺院這方面非常規範,一經舉報都非常嚴重。反正我去的幾個大廟都沒遇到過,小廟裡有,但是我做這行的完全不理他。很多那種算命的本身不是廟裡人,他們只是和廟裡抽成吧?這個具體我還真不清楚,反正我覺得全國重點寺廟對於這些來說管理肯定嚴格,你去宗教局投訴這方面不會不管的。

不過我認識的很多人都受騙的,我認識的一個圈內比較有名的師父,去孔子廟被裡面的一個孔子多少代傳人騙了。還有我們老總(一個忽悠人的高手)被一個小寺廟忽悠,說她的女兒學業不順巴拉巴拉之類的,結果硬是掏了2000塊。

俗話說花錢買平安嘛!

12,好吧,來點硬貨。我知道很多人會問師父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生活如何?我很糾結這個問題該不該寫,但我覺得知乎還算是一個小眾化的場所。如果你想了解這些,就要看你把他們如何定位。中國人太圖虛名了,如果他們是一種職業就和我們一樣,他們明顯是同等制度的,很多人把佛教太神話了,我覺得佛教其實就是一種文化。

說了這麼多,開始正題:

他們結不結婚?法律並沒有規定他們不能結婚,但是很多人心裡並不是這樣想。我們了解佛教大多是西遊記或是其他題材的東西,這些更多給我們一個參考,而面對社會大家應該接受現實。

雖然師父吃素,但是可以吃雞蛋。雞蛋是卵生的,死亡沒有痛苦。就像吃的素一樣。

要繼續忙了。


謝邀!

商業化很多都是在寺院能掌控的範圍外的。被圈成景區了,人家來這裡開店賺遊客錢,開個飯館什麼的,反正人家不信佛。看看普陀山景區,在寺院外找個素食的地方都難啊!都一樣的。寺院也沒有理由或者權利管人家怎麼經營,或者經營什麼。在香港的砵蘭街這個變相紅燈區附近,其實有很多道場,我認識的在佐敦的一個共修場地,樓下整天是站街小姐呢!在新加坡,很多道場(包括新加坡佛教圖書館,海濤法師的生命協會等等)都在芽籠紅燈區附近呢,拐角處就是妓院,轉個彎就是吃田雞粥的。

作為佛教徒,應該分清楚什麼是佛教的地方,什麼不是,不能因為非佛教的地方做了不如法的事而去覺得慨歎非常。

至於「給紅包」,這個很多人覺得這是「給紅包」,如果正信佛教徒來說,這個是「供養」,出於護持三寶(佛法僧)的目的。當然,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給供養,而什麼時候不該。法師在做法事,這個時候不應該打擾。不過,很多所謂「信佛」者,都是抱著「包紅包」的心態,不是去護持三寶,而是去「護持」某人。為何用引號說「護持」呢?因為很多都是存在巴結的心, 或者覺得這個法師很有道行有法力,希望包個紅包,讓人家保佑自己。這些其實都是迷信。但是於種福田來說,還是成立的,起碼對方捨去財物,於僧寶處種下福田。當然,很多人認為這個是法師賺大錢啦,沒事都有人送紅包,這是我們以自己貪婪的心念,想當然地往法師身上套。


之前澎湃有個新聞,中國道協的會長去甘肅平涼的崆峒山辦事,那裡是道教聖地,在我們老家,所以比較熟悉。當時道協會長去上山還被要門票,一次120。他自己掏了錢上去,完事才給當地宗教局打電話說道了這事。

所以封山收門票這事並不是佛教一個的困境,而且並不是教團在收。大家都覺得是佛教在收,一是因為很多著名的寺廟山門外面就是大街,於是收費處就在門口。二是對於宗教的認知不夠,我們掏的錢一定是佛教拿去花了,所以他們能開的起豪車用的起愛瘋寺廟裡還能有現代設施。

其實出去玩,去那些在山上的寺廟就會發現,那些寺廟門口基本都是不收費的,收費是在入山的時候,跟導遊的話,他們會告訴我們門票包含了寺廟,所以在寺廟裡,除了僧寮以外隨便逛!


自古不就這樣嗎?難道題主沒見過廟會?難道題主以為古代做法事都是免費不收紅包的?披著袈裟的神棍自古就有,潛心修行的高僧也大有人在,一切自在人心!心中有佛,一個山洞都是聖地;心中無佛,千年古剎也是騙錢的地方!

修道者是有遠離鬧市潛心修行的需求;宗教也有深入群眾廣為傳播的需求。宗教傳播得成功,寺廟才能有眾多信徒朝拜供養。自古寺廟外就有為信徒朝拜提供方便的服務設施(餐館等),這符合市場規律(市場規律原始社會就有,有需求就有供給)。這自古就存在的現象怎麼能說現在是商業化了?

題主又逛過多少不食人間煙火,人跡罕至的深山古寺啊?五台山的寺廟都沒走遍就得出這麼個結論,未免盲人摸象了吧?

施主啊,您著相了!


原來的寺廟是「寺廟」,現在的寺廟是「迪士尼樂園」。


人家世俗了想賺點錢,你又在這悲嘆可氣可笑。(事實上,哪個景點外面沒有大批靠景點吃飯的當地人?)

你非要和尚們都虔誠無邊,嚴格按戒律來。然後背著個炸藥包,檢查你吃不吃素,你才滿意?

到時候最哭爹喊娘的就是你們這些哀嘆中國人信仰不虔誠的小清新


宗教也是難做。

一票人馬看到isis剁人頭炸文物,立馬哭著喊著要宗教世俗化。

回過頭要進景點拍照了,「啥?勞資進寺廟也要門票?這可是宗教信仰啊,越來越世俗了。信仰淪喪啊!」

你不買香燭不做法事不行嗎?

反正我不給寺廟送錢,但是我也不反對有人花錢買心安。錢被誰收去我不管~總比和尚挨個兒檢查你吃什麼穿什麼強~世俗化大概就是這麼個情況。


我朋友去年單位組織,去了趟寶島台灣,期間他也去了一些知名的寺院,然後在微信圈裡感慨,我們都看到了,也很感慨。他的感慨大致有:

第一,沒有門票。第二,沒有很多燒香求佛保佑的,沒有看相算命的,沒有買高香的,沒有法事的喧鬧,環境很幽靜,僧人在這樣的環境修行,是一種福氣。第三,佛經基本上擺在那裡,結緣的,隨你的需要自取。

我想,對比下來,我們在各大名山,各大寺院,甚至是道觀等等,遇到的商業化問題,已經是很普遍的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像台灣,無非是講經的法師多了,給力了,正信的信眾多了,真正的做慈善事業,服務社會,貢獻社會,抵制邪教了,那麼佛教寺院不也是一片凈土了嗎?以前的台灣,是沒有現在這麼多佛教寺院,也沒有現在的環境的。

大陸的差距,首先是人才的差距,打鐵還需自身硬,讀讀星雲大師的傳記,再看看我們的這些大師,星雲大師遇到的困難還少嗎?沒有骨氣,世俗化與商業化,首先是佛教內部出的問題!套用一句台詞:做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其次,現在的佛學院,就是一大學理論研究機構差不多,沒有實修實證,沒有道德修為,動不動放下,動不動看破,證言法師一介比丘尼,尚能幾十年如一日,建設慈濟慈善機構,連馬英九這樣的都參與其組織的慈善義工活動,大陸有那個法師像這樣致力於慈善事業了?你自己都不爭氣,拿什麼讓別人信服?

第三,法輪功猖獗的時候,各種邪教組織滲透,危害人民利益的時候,也就是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站出來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如果這些都沒有做,沒有對社會和民眾做出貢獻,沒有以正信正法引導社會,沒有發揮佛教的正面引導作用,就是失職。

所以,寺院的商業化和世俗化,實際上根源還在自身,不要怪別人,更不要怪政府、社會,因為台灣已經走到你們前面了。

————————————————

關於寺院的門票問題,確實,很多寺院是名勝古迹,所以有類似文物部門的主管單位,要麼在風景區,有旅遊主管部門。但這些問題,星雲大師當初建佛光山,是自己買地,自己主宰,根本就不受祖庭等等的限制,而且主旨是明確的。

所以,星雲大師今天的事業,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絕對是十方叢林,是弘法為主的。而國內的這些大師,有幾個有這樣的發心?自己沒有那個菩提心,沒有那個願力,最關鍵是沒有那個骨氣,面對困難,面對誘惑,沒有道心。


釋迦悟道而世人知有菩提樹下。樹砍了,就悟不得道了?


這恐怕是宗教最好的歸宿了


前不久去青海旅遊的時候去了個寺廟 貌似挺有名的 叫什麼記不起來了 不是節日 感覺也比節日人多 門票還貴 雖然我不信佛 但那時還是抱著虔誠的心去參觀的 進去後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亂 遊客太多 僧人懶散 在一個在誦經的殿里 只有半數多點的僧人在開口 幾個睡覺 幾個玩手機 而在殿外有一堆排隊拜佛的人在拜佛 五體投地全趴下再起來算拜一次的那種 聽包車師傅說那些最少也要拜幾千個的 旁邊那殿還鍍金的 佛殿一點不莊重 僧人不像僧人 遊客比僧人還虔誠拜佛 對於我這種不信佛的我不明白現在寺廟的意義 關於寺廟問題問了下包車師傅 師傅說 那些僧人基本都是有老婆的 白天混混寺廟晚上摟著女人逛街 僧人代傳的 就是老子傳兒子 是的 你沒看錯是親兒子 沒錢了就混兩年寺廟能掙百萬以上 然後再還俗 聽後 我就再也不對寺廟感興趣了 至少旅遊不想再去寺廟了


這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後社會生產力的矛盾嘛…

佛教寺廟商業化現在被吐槽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門票,一是「過度」供養,下面簡單分析下哈。

請諸位童鞋估計下現在中國有多少佛教寺廟呢?

按照中國佛教協會的統計,現在國內佛教寺廟總數3.3萬多座,其中3000多座在西藏,大乘2.8萬多座,小乘不到2000。信眾呢,統計起來比較難,因為信眾本身就缺乏一個明確標準,佛教協會說是一億多,也有統計說不到兩億,也有說兩億多的,反正不少吧,還有很多是有事想起來才去的,比如我們家那位,這裡先按兩億算。那麼,按三萬個寺廟(藏傳較為特殊,後面討論,西藏一共才300萬人),兩億信眾算,平均一個寺廟要支撐六七千人,就說做個法事,哪個廟來幾千人也受不了啊。

南北朝隋唐是佛教比較發達的時期。南北朝全國人口數千萬,寺廟數萬,每個廟支撐信眾幾百到一千左右。寺廟一旦過多,就會受到打擊。隋代人口大約在四五千萬,初期佛教寺廟約4000座,由於皇帝本身大力推廣,佛教信眾比例很高,平均一個寺廟支撐數千到一萬人左右,不太夠用。這是佛教受到打擊後狀況,不太正常的時期。後來寺廟數量逐漸增長,唐代人口不同時期變化較大,數千萬是有的,到了唐武宗時期寺廟45000座,這時候一個寺廟支撐信眾大約幾百人,就已經顯得過剩了。寺廟裡面的宗教行動自古以來變化不大,一個寺廟正常支撐信眾人數變化也不大,通過歷史上比較來看,現在的寺廟顯然存在比較大的信眾數量壓力。

那麼在看看其他宗教的情況,先看看美國。美國大約有30萬個基督教教堂(新教,天主教等),基督教教徒大約佔總人口的75%(數據有很多說法,差不太多,不細究),現在美國人口三億,就是大約2.25億信眾,平均每個教堂支撐750人。或者說他們的每個教堂支撐人數只有現代中國寺廟的十分之一。這應該是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因為美國宗教比較發達,也比較成熟。這個指標和前述隋唐時期數據相仿,可見一般一個寺廟支撐信眾人數在千人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還可以看看西藏,西藏時宗教比較發達的地區。目前,西藏300萬人口,其中270萬藏族,我們就算所有西藏人都信佛教(苯教先不考慮了)吧,3000個寺廟,平均每個寺廟支撐1000人,和美國一個數量級。佛教大國泰國,信佛教人口大約6000萬,有3.4萬個佛教寺廟,平均每個寺廟支撐不到兩千人。

可見,由於單個宗教場所服務信眾人數比較少,宗教資源比較充沛,在美國,泰國,西藏,包括歐洲(沒收集到數據,但是有切身體會),除了少數歷史悠久,影響力大的宗教場所(美國國家大教堂,布達拉宮,聖家大教堂等等),都是不收費的,而國內內地,寺廟本身較少,宗教資源不足,很不能滿足信眾的需求,出現「過度市場化」現象就比較正常,收費也很正常。特別是很多城市大廟本來就不多,人們又信大廟的香火好,到了重要日子十分擁擠,為啥不收費?像北京雍和宮,杭州靈隱寺,武漢歸元寺,廈門南普陀寺等等,這些地方本身就是名勝,遊覽人數遠遠超過附近信眾,為啥不收費?其實在西藏,五台山這種寺廟比較密集的地方,收費的寺廟相對就少了,不收費還沒人來呢。我去過五台山,有些小廟可以說門可羅雀。歐洲也是如此,教堂到處都是,還想收費?歐美近些年隨著信教人數減少,每年都有很多教堂關門,而中國,不談點禪機都不好意思聊天,寺廟年年增加呢。

再說供養,俗世供養本身就是宗教生存的一個重要手段,信眾不花錢,和尚,神父吃什麼?再說,人家也沒非得要你的,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嘛。而且由於宗教資源不夠,發展也不均衡,供養方面就出現了題主觀察到的那些現象,就是搶著送錢,而且還出現了很多新現象。比如頭炷香,誰讓你非燒頭注香的,過去本來沒這個說法的,非要給錢也不能攔著你不是?不收錢行不?這裡不少奧地利學派的信徒吧,通過市場調節供需難道在這裡就要例外么?

其實在中國佛家從來不是一些人想像的那種沒事念念經,研究研究佛法,深山古剎,心靜如水,隨便說一句話就是玄機,而是入世很深的,因為不入世沒法活啊,特別的,大乘佛教除了度己還要度人,不入世也沒法度人啊。佛教歷史上僧團內部就這件事情有過很多爭論,這裡不表。另外,佛教歷史上和俗世的衝突有很多,比如中國古代有些時候寺廟經濟很發達,寺廟有土地,有租戶,和官府聯繫緊密,有特權(比如免稅),後來被滅了幾次,老實了。很多文學作品也對佛家多有諷刺,這都不是偶然的。

但是宗教還有點特殊性,你也不能太入世了,否則和世人一樣,就不崇高了,也缺乏神秘感,這對宗教傳播是不利的。那麼宗教團體必須想辦法活下去,基本就是算算命啊,指點指點迷津,灌灌雞湯,做做法事什麼的,全世界都也差不到哪裡去,神父主持婚禮和和尚念往生咒沒什麼區別,阿訇殺牛殺羊和道士降妖伏魔也沒什麼區別,收點錢也沒什麼區別。至於是否過分,這就和資源不足有關係了,和尚的時間精力也是有限的啊,市場化不是很好的解決辦法么?國外一樣有人看不慣,比如前兩天我一同學這麼跟我說,「親,我見過牧師在禮拜的時候大喊:誰想下個禮拜受到主的blessing?拿出你的支票本來!我也見過教會要求交W2,保證十一稅的;我也見過主教們開著賓士550,然後讓教眾為他們的度假捐款...」我腦補了一下,和題主說的也差不多呢,福布斯有個統計,美國最幸福的職業是啥?神職人員。

總結一下,由於一些歷史原因,現在國內寺廟數量其實還不夠,信眾太多,還不能「切實滿足廣大信眾的精神需求」,收費也好,供養「過度」也好,都是提高門檻,這不就是市場經濟嘛,和尚也要與時俱進不是?不要說佛家從來就是與時俱進的,就算有違佛法,怕啥,佛家有言啊,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過去,一個地方是有很多宗教場所的,下面是清代一個縣的宗教場所,比較典型

請看,這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型宗教場所,能解決不少日常求神拜佛的需求,而現在這些場所都不見了,信眾有那麼多,有點頭疼腦熱的都去寺廟、道觀什麼的,而寺廟、道觀本來就不多。這就跟醫療資源緊張一樣,本來資源就不足,是個病就去大醫院,大醫院能不人滿為患么?能不收你點紅包么?所以呢,現在一些看起來很怪的現象都和供需不平衡有關,我覺得在哪裡建個廟倒是個好生意…


推薦閱讀:

佛珠手串有沒有12顆的?
佛教徒應該如何看待聖誕節?
譏刺毀謗佛法有何過失?
佛教有功夫的修行人還會做夢嗎?能控制夢境是不是有把握了生死了?
佛教主張不殺生,出家人需吃齋食素,那如何對待動物類的中藥?

TAG:旅行 | 商業 | 佛教 | 旅遊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