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怎麼看《人類簡史》這本書,我覺得最多給三顆星?
因為裡邊沒有什麼新的觀點,可以說與那本《全球通史》的觀點差不多是一致的,但格局差遠了。
我同時還認為這本書是一種絕望的態度,他在書寫著人類毀滅世界同時毀滅自己的歷史,越往後看心裡越有氣,看著人類做過的那些殘暴,冷漠,無知的事,甚至希望這個地球上從來就沒有智人這個物種。是誰允許某個物種可以如此踐踏其他物種的,只有人類會這麼做!問題是我大概把這些觀點跟一個比較要好的朋友交流了,人家直接回我倆字「神經」。我想知道我的理解真的跟大多數人的認知有太大的偏差嗎?難道你們不覺得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破壞遠比貢獻大的多嗎?--————————————分割線罵我的人好多,其實過去快一年了吧,我都大概忘了書的內容,但基本的看法還是沒有變。
其實我是看到最後一部分,看到人類在基因遺傳方面做出的有悖倫理的許多狂妄之舉後才真正發自內心的憤怒。 而文章前面的部分不過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罷了,很殘忍但卻是人類的自然歷史,我之所以心裡不舒服是因為覺得過於殘忍,就像南京大屠殺,日本人侵略中國那是他們擴張的野心,也是弱肉強食,但是實際的行為太殘忍了,完全沒有必要殘忍到令人髮指的地步。消滅一個族群的方式很多,但喪心病狂的濫殺虐殺是令人憤怒的。 人類的弱肉強食過程也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一些喪心病狂的濫殺虐殺,我為這些憤怒。他們在這個叢林法則過程中過於嗜血了,我討論的是度的問題,不是質的問題,方向的問題!
這本書我沒看過,不過想來題主大概看到了晚期智人的發跡史,看到我們的祖先一路從非洲殺出來,先後滅絕全球各地各種早期智人。
題主覺得人類對世界的破壞比貢獻多,同時認為,人類沒有權利肆意踐踏其他物種的生存權?
那麼我有一個問題,題主,你作為人類群體的一員,你把你的生存權放在一個什麼位置。
這裡必須再引入一個概念,資源的有限性。 比如說有一片森林,能夠同時養活一對人類男女和猴子男女。也就是說這片森林的承載力就是兩個人和兩隻猴子。但是,人類和猴子都生育了,這片森林無法承載六個生命。那麼問題是,誰有權利生存下去?人類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生存下去,猴子父母也希望小猴子能生存下去,到底誰的訴求是正義的?答案很簡單,他們的訴求都是正義的,他們都有權活下去。可是有限的資源只能養活有限的人口,人類為了生存必須消滅猴子。 自然就是這麼殘酷。
自然從來不知道何謂公平何謂不公平,自然只在乎你是不是活下來了。自然認為,每個物種都有平等生存的權利,但自然也知道,我不可能給你們相等的資源,每個物種都在繁衍都在增加可是資源是有限的,自然讓所有物種競爭,勝利的可以享受更多的資源可以繁衍更多,失敗的,就只能被淘汰。這裡沒有正義也沒有邪惡,只是為了生存以及更好的生活。
所有物種都是自私的,我的生存以及我的美好生活才是真正的道德。所以你朋友的那句神經很正常,絕大多數人類都希望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如果以滅絕大猩猩為代價讓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我會毫不猶豫得雙手贊成。
所以回到原來的問題。題主你把自己的生存權放在哪裡?你是否認為你有活得更好生活的權利?你是否認為你有權住在大城市,有權去餐廳吃大餐,有權去圖書館看書,有權坐飛機去旅遊?
你要知道大城市原本是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圖書館毀滅了本屬於其他物種的森林,飛機污染了本屬於鳥兒的天空,這一切的一切,你生活中的所有,都是我們人類從其他物種身上掠奪來的資源,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剝削其他物種,每時每刻都有更多的其他物種因為你的存在而失去了生存的權利。
但是,我不認為你的生存有錯。也不認為你的存在擠壓了其他物種的存在有什麼錯。你只是為了生存,那些因你購買圖書而倒下的樹木,因為你吃飯而死亡的動物,因為你開車而被污染的空氣,都不是你的錯,他們只是為了你的美好生活騰出了位子,只是他們根本無從和人類競爭。
題主不要有這樣的錯覺,感覺我們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是真的為了讓地球更美好。我們保護環境,是因為破壞式的發展威脅了我們自身的生存。也就是說,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才要去保護環境才要去保護物種多樣性。
如果環境破壞不僅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存,反而能促進社會發展,那麼,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生活水平,想必每個國家都拼了命得去屠殺其他物種去破壞自然環境。
所以,題主你懂了嗎?不符合人類生存發展的事物,就是應該抵制的。符合人類生存發展的事物,就是應該提倡的。
哪怕滅絕地球上所有除人以外的生物,只要這是符合人類長遠利益的,都是值得提倡的。問:是誰允許某個物種可以如此踐踏其他物種的答:「鳥類會飛就是因為它們有翅膀,可不是因為有什麼「飛的權利」。」----人類簡史
我覺得題主朋友的回答很到位,他這樣回答你只是因為他比你懂的更多。題主覺得人類是在毀滅世界,這種想法過於幼稚了。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就是吸收熵值低的能量形式並將其轉化為熵值高的能量形式排出。那按照題主的觀念,一切生命體的最終目的豈不是毀滅宇宙。也不是沒有人和題主懷有相同的觀點,比如說有些格局廣闊的小說,其中賦予了宇宙一定的意識,這種意識通常被設定成對生命體的仇視,因為生命體的發展必然加速宇宙的毀滅。不過那是人家理解得透徹了之後提出的一種思考。題主這,可以說基本沒有理解。別說是智人了,就算是一條爬蟲,想要發展到如同人類現在的階段,它一樣會做出相同的事情。並且所有的事情雖然表象不同,但本質都是相同的,即以加速宇宙毀滅為代價發展自身種群。
大家都提出答主這種未做完作業就在憂國憂民的人的思維問題。
然而這種思維太普遍了,很多人都覺得這世界的溫飽,公平,自由,民主和權利都是從天而降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你看,假如你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一就有答案:這根本就是有人告訴你的,而不是真正的天賦人權。
很多歐美的白左,偏激的人權組織和環保組織都是從這種思維發展起來的,她們一致認為人類是世界的災難,本質上就是吃飽了沒事做,根本就是躺著在yy,而不去正眼看世界:這一切的溫暖平等權利都是怎麼樣得來的,都是通過和天地自然鬥爭,和自然鬥爭,和敵對組織鬥爭,贏過來的,一切都是血淋淋的。
話說阿凡達這種電影說的不就是這種思想嗎?雖然這個問題時隔久遠,但因為剛讀完這本書,而且我認為大部分答主都沒有抓住要害的份上,還是談一下看法吧。
題主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其實只是採取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視角罷了。
題主採用的視角是一種非功利主義,解釋一下就是說你並沒有以人類生存的狀態如何去評價道德,而是以其他的一些準則來判斷道德與否。
而這裡的答主基本上都是用功利主義的說法來反駁你,功利主義即一種以結果來判斷道德與否的思想。
如果遵照題主的道德觀,那麼人類都是不道德的,而如果踐行這種道德觀,人類可能沒法生存下去。
這個結果——人類無法存活下去,顯然是完全違背其他人功利主義思想的。我覺得普通人的意識中都滲透了一種功利主義這種只看結果,不看手段的思想都是」不道德「的想法,而題主是此類的極端。
但實際上功利主義和非功利主義(義務論)其實一直是道德判斷標準中難以解決的兩個矛盾,比如著名的電車難題就是關於此類矛盾的。
而且我覺得題主依然沒有擺脫人類中心主義,因為如果人類都不存在了,哪有什麼道德不道德的呢?只有以人類所具有的立場去看,才有道德這種東西。
站在造物者的視角,也差不多是這本書作者的視角里,只不過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罷了。人類現代科技發展才幾百年,保不齊過個上千年就會被更高的文明發現,就像當年智人發現其他人類那樣。如果遇到的更高文明需要的資源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那人類之前做到那些踐踏其他生物的歷史都會被更高文明踐踏人類文明這件事所掩蓋。所有爭奪相同資源的事物發展壯大都是踩在其他事物的屍體上前進的,人類只是到現在為止自認為的最大贏家,並不能保證以後不會成為跟高文明前進的墊腳石。
如果題主哪怕還留有一點良心,那麼請你以身飼虎,以肉飼鷹吧。畢竟你生存了這麼多年消耗的資源都是祖先們踐踏其他物種換來的。如果連這點做不到,就不要靠嘴上說說鄙視人類的做法來撐起自身「善良」的幻象了。
哈哈哈,有點想笑,你肯定看的是另外一部《人類簡歷》,假書。亞馬遜仔細看看就知道了
這本書是跳出了人類本身的範疇,把人類當做是地球的一種動物來審視的,人類既有動物性也有社會性,動物性無非也就是人類如何戰勝了其他的物種,物種競爭,而社會性是人類內部的競爭,通過一些須有的主體觀,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這就是殘酷的世界。我覺得題主還是好好重新翻讀吧,我猜看到記憶的超載,已經覺得此書太贊了,這是我第一本看完想寫讀書筆記的BOOKS。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你應該是覺得人類這個物種很殘忍很自以為是。
但是「難道你們不覺得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破壞遠比貢獻大的多嗎?」這句話也挺自以為是。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什麼是破壞,什麼是貢獻,標準是什麼,如何界定?還不是以我們人類的標準來界定的?
人類口中的所謂保護地球保護其他物種,歸根到底是為了保護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因為不「保護」,我們人類就要死翹翹了。
我記得有部紀錄片就是講人類消失之後的世界。
人類消失1年後,地球上的所以生物都會看到最絢麗的流星...
人類消失25年後,人類的道路和廣場都會被植被重新覆蓋...
人類消失300年後,埃菲爾鐵塔一樣的鋼製建築或者鐵橋會開始崩塌,因為這麼多年下來,沒有人給它們重新上漆避免腐銹。
人類消失500年後,所有的現代人造建築物都會消失,大自然再次主宰地球
人類消失1萬年後....人類曾經存在的證據只剩下一下大型石頭建築...
人類消失5千萬年後, 塑料瓶和一些玻璃瓶碎片將成為人類文明曾經存在的最後證據..到一億年後,連這些塑料和玻璃都將不復存在
如果在3億以後,地球出現一個新的智慧生物的話,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地球,他們甚至不會意識到地球上曾經有人類文明..
看多美好,從更宏大的宇宙角度來說,多我們不多,少我們不少。
所以放心吧,世界不會咋樣的,最多人把自己給整死了。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不知過了多久沒有讀過一本好書了,我又一次翻開了在大學時代買到的這本《人類簡史》。再一次翻看其中的章節,我又感受到了剛讀完時的那種不能自已的感覺。發現《人類簡史》這本書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午後我正在百無聊賴的刷著某個網路論壇,突然一個關於書籍介紹的帖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仔細看過這個帖子的介紹之後,立馬在網上購買了這本《人類簡史》,現在真要感慨當時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
《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一位年紀輕輕卻已頗負盛名的新銳以色列歷史學家,他通過這本書試圖講述人類(智人 Homo Sapiens)從出現到發展至今的整個歷史。書中主要通過四個部分來向我們介紹人類繁衍發展的軌跡,分別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作者認為人類演化的歷史中,先後經歷了認知,農業和科學三次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人類走上了與其他生物截然不同的道路,從生物的範疇進入了更高一級的智慧生命,並在可以料想的未來中不斷向著無所不能的神明靠近。在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之前,地球上的大多數文明都相信人類是由神所創造(或類似的觀點),隨著生物學的研究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漸漸明白人類與其他的生物一樣,是由最初級的生命體經過幾十億年的進化產生的。本書的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儘管人類已經進化到了智人的階段,我們仍然是大自然萬千生命中普通的一族,與其他動物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那時我們的興衰存亡依然依賴自然的法則,隨時都會像其他生物一樣成為演化樹中不起眼的一枝而被遺忘。但是彷彿在600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在非洲開始直立行走的那一刻,歷史的車輪就開始轉動,智人像是被上天選中似的,通過認知革命學會了編織虛實,發展出了合作共贏,精通了通過虛擬的主體間的「故事」來讓人類群體形成一架天衣無縫的巨大機器,從此人類的生存方式與其他生物相比產生了很大的差異,人類對於資源的搜集和積累變得更加高效,面對困難和未知有了更多解決和探索的辦法。此後的農業革命,更是使得人類可以在土地肥沃的地域定居,而不追隨氣候的變化和自然的更替不斷遷移。生產出的多餘的食物被儲藏,用來提供給那些更高階層的人,使他們免於勞動從而進行更高層次的工作,農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出了城鎮,商業和更完善的社會體系。近幾百年的科學革命更是為人類帶來的更大的發展空間,給人類帶來了能源,機械,生物工程等各種技術。建立在科學進步基礎上的經濟發展使得人類發展出了各家複雜的金融體系,信貸系統,從此人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擴張。
認知革命帶給我們的是語言以及「講故事」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發展出了貨幣,宗教,政治等一系列依賴於主體間思想的產物。對於一般的人來說,這些「故事」彷彿像空氣,水和陽光一樣是本來就存在與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於是一旦經過長年累月的教育之後,大多數人就會放棄對於這些概念的思考。每天遵循這各種看不到的「線」生活下去,卻從沒想過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故事」是人們編織出的,那我們就應該有改編「故事」的能力,以及講述新「故事」的能力。如果明白了這一點,那麼我們就有更多的方法來實現既定的目標,而不會被局限於在的不變的境地。「故事」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只體現在國家或社會層面,每個人平凡的生活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故事「。只有善於鑒別這些」故事」,並有能力創作新的「故事」,每個個人以及一個團體才會不斷進步,永遠不會被時代遺棄。
如果將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主體間的「故事」當作這台巨大機器上所安裝的「軟體」,那麼相對應的」硬體「就應該是人類已掌握的科學技術了。愛因斯坦早在1905年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對於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聽到這個理論都應該會問「這有什麼用?」,在1978年美國第一顆GPS衛星發射成功後,我們終於運用狹義相對論來校準衛星上的原子鐘。作為一名理科研究生,我每天也會有許多時刻想問「這有什麼用?」,但是認真思考後就不難發現每一種理論產生的初期都難以預料到它在今後會產生什麼作用,會產生多大的回報。這是由於理論研究在於探索這個世界的規律,總是超前於這個時代的。其中的過程是艱難而緩慢的。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堅持不懈的進行投入,不斷推進人類認知的邊緣。科學研究看似與平常的生活並行不悖,但其實它卻與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經濟政治緊密聯繫。十六世紀歐洲的殖民者靠著之前搜集到的各大洲的地質和地理信息,進行殖民和貿易。現代人類依靠上個世紀發展出的量子理論,相對論發展核能源和信息技術。人類每一次在經濟上有質的跳躍,都離不開科技上的突破。在理解科技與人類的關係之後,我們對於科學的態度應該有所改觀。科學研究並不能以「有沒有用」來衡量其價值,也不能只被當作一種職業。我們對科學研究應該抱有正確的觀念,因為人類的發展最終需要科學來「買單」。
人類站在現代物質與科技達到空前繁榮的這個十字路口彷彿不知該去往何處。經歷過三次革命之後,我們又是否會迎來第四次革命。這些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握好現有資源,同時要時刻回顧過去,發現過去的錯誤,來為將來的道路設置路標。我們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各種問題甚至災難,物種滅絕便是其中之一,人類的發展是否意味著其他生物一定會受到威脅,我們應該認真考慮如何與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環境惡化也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全球上我們面臨著氣候變暖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等大的環境問題,在區域上我們也看到了土地沙漠化、綠地減少等問題。最後人類發展中所暴露出的內部矛盾也應該受到重視,種族歧視現象依然存在,國家之間的衝突也需要解決,此外還有同性戀合法化以及宗教矛盾等各類問題。人類是地球上乃至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將會發展成神明一般的存在,還是會因為自大和狂妄而使得一切失控從而走向滅亡,這是一個值得慎重思考的問題,我相信這也是為什麼作者將本書的最後一節命名為「智人末日」。最後,感謝有這樣一本書能帶領我們重新回顧和審視人類發展的軌跡。
地球不需要人類的貢獻,沒現在的文明地球一樣沒問題,題主說覺得人類貢獻比破壞大怕是,首先貢獻對象?地球?地球真的可以不需要人類的貢獻,套用一句俗話,叫地球沒了人類照樣轉。另外人類至今也沒對地球貢獻什麼,貢獻了文明?貢獻了科級?地球:科技是什麼?我能用?那是你們的東西。說白了,題主的這句話只是作為人類的一員對全人類對地球破壞產生愧疚的一種生硬的洗白罷了。
今天才剛看完,這本書是可以的,至少對於我這種不太研究歷史的人很有啟發性。題主你的觀點我能理解,但是其一:你對於人類發展有些偏見了真的,雖然我是感覺人類確實破壞性要比其他動物都大,但是也不排除只是偶然性選中了人類。我是覺得雖然智人做的不算好,但是其他動物來做或者物競天擇的情況也不能說好。所以重要的不是抨擊人類已經做了什麼,要看人類將來能做什麼,而且我們該怎麼做。其二,我不太欣賞題主這種遠遠的一片雲或者旁觀者這種行為,首先不管怎樣,我們能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在這裡討論。本身就是身為人類的一種幸運和獨有的權利,(因此獲得的很多東西就更多了)實在沒什麼好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如果真的想讓我們人類走向一個正確,健康而理性的道路的話,是該每個人都有意識,有道德並為此而努力吧,旁觀可能看的清,但是並沒有什麼用處。
盡信書不如無書,寫的內容不一定對,自己要有自己的判斷
對我而言,《人類簡史》是一部神級的書,作者Yuval Noah Harari深入淺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每一個缺乏歷史學和考古學基礎知識的普通人輕鬆讀完本書。當然,知乎上倒是有一些專家對本書進行猛烈抨擊,認為本書主觀性太強,沒有嚴謹的邏輯和令人信服的論據,即便如此,豆瓣上評分依然高達9.1分。
TED上有作者的演講,大概將書里的論點又說了一遍,Harari真的是好瘦小的一個猶太人啊,哈哈!不過,看國外的資源幾乎都需要翻牆,包括TED。雖然在豆瓣、知乎和貼吧上都有深度剖析本書的好文,樊登讀書會也有講解的視頻,但事實上,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的書還是自己親自看才會有真實的且屬於自己的感受。
作者在書中提到很多新穎的觀點,比如他提出文化、金錢、公司、國家、法律以及各種制度都是構建在人類的想像之上,還有不是人類馴化了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了人類,並且成為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植物。我只需要隨意翻開這本書的一頁,都能找到金玉良言讓我茅塞頓開,而最讓我觸動的是全書結尾處關於快樂的論述,這個也是知乎上一些網友抨擊的點之一,認為作者過分誇大了人類對地球的負面影響。
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人類現在取得許多物資和資源,讓我們得以免受疾病和饑荒之苦,但我們是犧牲了實驗室里的猴子、農場里的奶牛、輸送帶上的雞,才換來這些讓我們得意洋洋的成就。在過去兩個世紀間,有數百億動物遭到現代工業制度的剝削,而且其冷酷程度是整個地球史上前所未有的。
這也間接證明了我老公一直說的,不殺生某種程度是偽善,因為生而為人,我們的衣食住行就是以犧牲其他動物的棲息地或者幸福為代價的。
但是最為悲慘的是,人類科學的進步、人口的膨脹,也許並未提高一個人類個體的幸福感,同時,還犧牲了其他動物的生存環境。
最近,我們在5天內搬空了租住的房子,這期間,我老公硬是帶著燒看房、打包搬家,終於,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我們還是搬去和孩子外公、大姨一起住了。雖說這裡是原深圳關外,但是以我對深圳的了解,這裡的是適合老人和小孩居住的小區了,請暫時忽略地段。這個小區得好到什麼程度,才能讓我媽情願把自己的房子出租了,也要搬到這個小區住。我老公聽王石的演講的時候,一名台下的學生提問時說道:「深圳的萬科四季花城是我知道的最好的小區了~」。小區估計能有深圳大學老校區一樣大,且一樣綠樹成蔭,封閉的小區內一應俱全,食堂、乒乓球桌、圖書室、籃球場、游泳館、理髮店、託兒所、幼兒園、小學、以及隨處可見的兒童樂園。對我來說,這裡最大的好處是太好遛娃了,完全遠離車輛,空氣清新,同時,我爸還可以幫我偶爾看下孩子,讓我有空檔吃口熱飯。如果還住在原來的地方,我還要一個帶娃,常常吃不到熱飯,遛娃的地方也十分狹小。
雖然搬家是一件令人煩躁的事情,但是也許對我而言,搬家能減少我其他的麻煩,就像很多父母咬著牙也要生二胎一樣,是一件痛並快樂的事情。因此,快樂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
同樣的,我們無法知道智人在原始社會和農業社會裡是否比現在的我們感到更快樂,只能靠假設,正如書中所說:
有沒有可能,雖然富裕社會裡的人類荷包滿滿,卻因為人際疏離和生活沒有意義而深感痛苦?有沒有可能,雖然我們的老祖宗生活條件較差,但因為與家人朋友、宗教和自然關係緊密,所以反而生活得比較滿足?
我逛知乎的時候關注過產後抑鬱的相關內容,很多媽媽僅僅因為「被奶不夠」(因為其實大部分媽媽的奶都是夠的,所謂的「奶不夠」是因為缺乏母乳知識),帶孩子的理念與家人不合等因素而抑鬱的,但是很多人吐槽完了之後還提到他們其實有一個疼愛她們的老公,和一個心地善良的婆婆。在知乎裡面,我只看到一個媽媽的處境是真正處境非常糟糕的,因為她的孩子在懷胎六個月的時候早產,出生的時候有腦癱的風險,因此出生後並沒有及時搶救,被送去火化了。
假設,人類在科技沒有這麼發達的時候,沒有吸奶器、沒有那些商業社會裡不靠譜的通乳師、沒有替代母乳的奶粉,每一位母親只會本能的進行親喂的時候,也許乳腺炎發生概率反而會大量減少,所謂的奶不夠的媽媽不會「被奶不夠」了。同時,在大部分的科學僅停留在經驗科學的年代裡,老人經驗豐富,家族地位很高,不會有年輕人去挑戰老人提出的觀點,也就不會存在婆婆和媳婦關於育兒之間的衝突了。《最好的告別》書中,也曾提出類似的觀點,過去的老人比現在的老人幸福感高很多,原因之一就是過去的老人雖然也要忍受身體衰老的折磨,但是他們的經驗和知識至少是被尊重的,不會被社會遺忘。當然,產後抑鬱和激素髮生變化有很大關係,因此很難簡單評判說農業社會或者原始社會的人們就沒有這個問題,也許他們只是不了解而已。
信仰之所以能夠減少人的痛苦,提升幸福感,讓人有所畏懼,減少慾望,這也是書中所說「快樂並不在於任何像是財富、健康甚至社群之類的客觀條件,而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之間是否相符」,這個觀點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佛教讓人心情平靜,因為佛教一直強調「無我」,提出要慈悲心和利他心、要心無掛礙、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些都會讓人不斷減少慾望,使得客觀條件與主觀期望之間相符。
在此,我也不認同作者說的「佛教認為,快樂既不是主觀感受到愉悅,也不是主觀覺得生命有意義,反而是在於放下追求主觀感受這件事。」,其實,佛教中的慈悲心就是指要懂得其他人的感受,所以重點不在主觀感受,在於「無我」。
究根結底,快樂無法定義,每個人找尋快樂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書中也未給出定義。而人類的祖先智人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的國家、公司、婚姻等等都是為了社會高效運轉和人類快速繁衍,和快樂沒什麼關係,也不見得有提高每個個體或者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的幸福感。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感想,但是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地位和《百年孤獨》至少可以算一個檔位的好書!
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L小姐的周周話」。
如有轉載的,煩請通知一聲!
一年半前看過這本書,我這人看書就是走馬觀花憑感覺,我認為這本書前三分之一很精彩,語言很有趣,有例子也有理論,邏輯也清晰,中間三分之一讓我感覺有點讀不動,於是放了一個月,後來讀完最後三分之一的時候,心裡想的是:哎,終於讀完啦。。。嗯,僅此而已,可能我沒有領會到大神傳達給我的知識吧,或者我的能力達不到欣賞這樣的書吧,反正如果是我也就是給個三星,已經很高了哈哈哈哈~
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我都買了,覺得買虧了,我07年買了全球通史,自此以後我覺得通史類的沒有一本超過斯什麼的那個,這個人類簡史的作者,介紹說是歷史怪才,我覺得是個變態,噁心的感覺,觀點消極不說而且任可消極,未來簡史說的更噁心,把那些年輕人都能想到的事說出來,更噁心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見解和看法,總來說,噁心,還校長推薦,可見校長不是搞學術的教授,就是tm個政客,看書裝樣子
看看不管是哪一種歷史都是有征服期和發展期, 那個天下不是打下來了的?所謂的和平都是先經歷的戰爭,沒有戰爭那來的和平呢?智人是我們現代人的祖先,他們那時就是為了人類打天下的時代,但隨著我們的星球食物鏈穩定後,人類不就不會像先前那樣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去滅絕某一個生機勃勃的物種,而且現在來說你在中國不也就最多生2胎么,也一樣不能殺一隻瀕危物種啊。。。。。。人類不僅僅在於能打天下還能守天下(對外保護現有的生態,對內控制人口的增長),這樣看待書中對人類行為的解釋是不是能讓題主看的客觀些。如果說人類是惡的話那就太片面的看問題了,是現在有些人類還在去刻意屠殺要滅絕的生物但那畢竟是極少數而且還受到法律等的威脅。什麼事情都是有過不及的,度,不管是人類處在哪個階段現在看來都沒有太過,如果真的做的太過的話人類早就不在了,即使是現在人類也在找這個度,讓這個人類所在的生態系統達到一個平衡。
如果我們是地球母親的孩子,這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犯下的錯誤又是誰的問題呢?——答主
題主讀的書,看來是比我要多很多的。
今天剛看《鏘鏘》,許子東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倍加讚賞。
「像這種腦洞大開的歷史學家呢,如果要找他的問題,那實在太多了,但是關鍵在於你要看他真的提出來什麼令人啟發的東西......他的結論部分呢,你要推敲,是問題太多了。但是我覺得他整個研究的思路啊,對不對~是特別的精彩。」
在我理解,許老師就是在說讀者需要容忍作者犯錯,而去關注其中的閃光點,從一片混沌中挑出自己要的,客觀辯證地思考,這才是一種自信,也理智的讀書態度。
另外針對《人類簡史》,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到高毅教授寫的序言,雖然表面來看尤瓦爾的語言是偏嘲諷的,可是其內在動機確實「愛人」的。這一點,在我這樣一個「自以為熱愛自然,其實有點兒反人類」的讀者來看,是非常有共鳴的。簡單地講,就是「恨鐵不成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剛剛看完全書,再返回頭看題主的問題描述,似乎「憤怒」等負面情緒是我自高中以來了解了物理,生物學科上對地球發展的歷史描述就意識到的可能性,事到如今已經平靜的接受了我們人類就是自私自利,橫行霸道,好吃懶做又天下無敵(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人文主義的一部分)的事實。曾經我嘲笑環保主義者的標語:「愛護地球,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身。」這些描述都指向一個事實:人類(目前)需要地球,但是地球從來不「需要」人類。
然而這不是書中所述的重點,最讓我覺得著迷的就是作者的一種客觀敘述的態度,當然作者挑選的史實和敘述史實的方式都帶有傾向性,不過這種追求客觀的視角實屬罕見。
說這麼多,那麼身為人類的你打算怎麼做?要不跑哪荒郊野嶺去種樹,保護珍稀動物。要不過著苦行僧的生活
推薦閱讀:
※隱生宙為什麼沒有大量的植物?
※現實中人有沒有可能赤手空拳打死熊、老虎或者獅子等猛獸?
※壓縮彈簧產生熱量嗎?
※有哪些關於演化論的爭議?
※打雷時候,雷會尋找區域內最高點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