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一首歌曲時,是和弦重要還是旋律重要?
和弦指和聲進行,旋律包括solo以及副旋律等
這個問題,總的來講我認為旋律更重要。
但是這個旋律的含義並不像各位想像的那麼簡單。因為音樂種類繁多,變化多端,我只是盡可能地總結一個大體屬性。
總的來講,不管什麼樣的音樂類型,它都在追求一種變化。這個變化著的音樂,有一個變化幅度最大的角色在支撐。大多數歌曲里,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歌曲的主旋律。但是除此之外,歌曲也可以是以豐富的bassline為基底,人聲旋律像是浮在上面的裝飾點綴。舉一個不太有說服力的例子(沒時間找更多的了):
http://music.163.com/#/song?id=20789803
然後再看下這首歌的和弦其實非常簡單,主歌基本上就是Em7-Am7-Bm7-Bm7/A-Bm7/G-FM9(大概扒一下,不嚴謹),副歌基本都在G上,和主歌相比更blues一點。然而這麼簡單的和弦卻能表現出如此豐富的形態,說明和弦只是和聲,或者音樂縱向織體的一個理想模型,具體運用要去具體安排。
在和聲的學習當中,我們要掌握多種安排和弦音線性走向的技巧,這些東西和旋律寫作的技巧又是有一定聯繫的,如音區的安排,跳進級進的結合等等。其實這是我們人內在的一種屬性,音樂只不過觸發了我們這種審美快感。比如我們說話都講究抑揚頓挫,長短結合,音樂也是如此。只不過不同的音樂以不同的方式觸發我們,就算是純打擊樂曲也有不同頻段的聲音刺激我們的耳朵。
我更願意把這個內在的東西稱之為音樂發展的核心,也許它不是最全面的,但是它基本貫穿了所有音樂類型的審美取向。而我之所以用旋律來概括,是因為確實找不到一個更……啊不對!是因為它是這種屬性體現得最明顯的載體。
所以跳脫出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講在創作之前應該明確自己的風格,這裡面也包括你是準備以什麼為主體,想要表達什麼,不同的音樂元素要分清主次。對於歌曲來講,往往把旋律打磨好最重要。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你不得不掌握一些和聲技巧,這些東西能幫助你很好地修正你的旋律(如果它不好聽的話),也有利於你進一步拓展旋律為一首完整的歌。一首音樂作品從想法到最後的成品要經過很多階段,每個環節做好了才能催生出好的作品,這個木桶原理在別的行業都一樣。
的確有的人未經多少訓練也可以完成天才一樣的作品,這些事情經常被不懂行的人津津樂道,以此譏諷在學校裡學音樂的人。對此我只能說扎實的功底只是保證你能應付更多的情況,僅此而已。卸腰。 反對李如春博士的答案。
和聲永遠是決定曲式結構的最重要因素,不管是什麼曲式,每一個樂句的結構都是由和聲框架決定的。
拿最經典的貝多芬《歡樂頌》舉例
兩句旋律 334554321123322334554321123211唯一的區別就是最後三個音往下移了一級。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前半句(Antecedent)用的是I V V64 V,是一個半格終止(Half Cadence),而後半句(Consequent)用的是I V V64 V I,是一個正格終止(Perfect Authentic Cadence)。旋律的這一點變化完全是根據和聲進行的變化需要而產生的。規定了這個樂段(Period)的和聲走向,旋律就必須為和聲走向而服務。很多人喜歡把他們寫的歌的旋律拿給我聽,聽起來總是不對勁,就是因為他們在創作旋律的時候隨心所欲,沒有考慮到終止式的問題,所以旋律完全沒有產生一個可靠的和聲進行。如果在創作旋律之前先考慮到了和聲的走向,再在這個構思好的和弦進行之上創作旋律,寫出來的旋律就會靠譜很多。
放到流行歌曲里,我們常說的主歌(verse),副歌(chorus)和過渡(bridge)的本質也是一種曲式,和古典音樂的曲式概念是相通的。
拿被玩壞了的《我的歌聲里》舉例,非常典型的和聲決定曲式。
這首歌一開始在Gb大調上。
主歌第一段的和弦進行就是經典的「卡農進行」,我們把它叫做A。(我用圖片是因為知乎會把一長串空格自動縮成一個)
主歌第二段的和弦進行非常相似,
中間的IV和V各變長了一倍,佔用了之前I6和ii的位置,但是都以HC結束,我們把它叫做A"。
再來看下副歌,上面一行是旋律,下面是和聲,我們把它叫做B與B"。
看到沒,和《歡樂頌》一樣,這也是經典的Parallel Period,兩句旋律也是只有一點變化,也是因為和聲進行的稍許不同而產生的。
所以,不要天真的以為,旋律是無中生有隨便想出來的,一定是先決定好這一段用的是什麼和聲曲式,再在和聲上構思旋律的。
再往後就是過渡段,一開始用一個Emaj7,也就是原調的bVIImaj7,同時作為新調的IVmaj7,離調到B大調上,然後通過Bmaj來確立這個調性,又回到Emaj7,再到Eb7sus上,轉到Ab大調上
(請自動無視那個紅下劃線)
這段過渡的轉調,也是經過嚴密的和聲進行的思考,才寫出來的旋律,並不是一拍腦子想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C。那麼整首歌的曲式就是
一開始前奏(和弦和副歌B是一樣的)
主歌(A, A")副歌(B, B")重複主歌(A, A")重複副歌(B, B")過渡(C)
轉調副歌(B, B")重複轉調副歌(B")尾奏(Ab pedal)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收取稿費,有違必究】【接商業編曲以及影視遊戲配樂,招收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生。聯繫請私信或加QQ1150333429】【南京地區暑假想上課學習鋼琴即興伴奏與創作的請聯繫我~】一個1645的和弦進行,莫扎特也用過,裸男舞曲一號用過,荷塘月色也用過。
先分別一下,和聲和和弦的區別。簡單說,和聲是個和弦的爸爸。
和聲的發展,從古希臘羅馬中世紀巴洛克的早期單純對位,到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的成熟主屬應用,到二十世紀和現代音樂的花式玩法。歷史上每一次作曲和聲結構上的突破,造就了新的音樂時代到來。還有,爵士和布魯斯和搖滾等的特性和弦和常用節奏,直接歸納出了各種風格特性。這是和弦的重要性。旋律的重要性。不管中外古今,民樂還是西洋樂,不管交響樂團還是搖滾樂隊,都有引神人折腰的好旋律。既然古今中外音樂形式和和弦都沒有阻礙好旋律都存在,那麼,好旋律是可以獨立存在的。比如中國的阿炳《二泉映月》西方的貝多芬《月光》都是樂中極品,二泉映月的旋律是讓指揮家小澤征爾願意下跪的旋律!
兩者都重要。毫不避諱的講,沒法比較,這是一個很逗比的問題。
創作一部小說時,是編故事的常識重要還是故事重要?
這裡編故事的常識就指和弦,故事就指旋律,編故事的常識是無數作家寫了無數故事總結出來的「故事怎樣寫才好看」的一個「模式理論」,是為寫的故事服務的,但沒有編故事的基本常識怎麼寫的出好故事?
放在音樂上一個道理,這裡我們說和弦其實就是古典和聲理論的一個縮影,是一個無數音樂家總結出來的一個模板一個方法論,而「和弦」這個東西只是這套理論在各小節上的一個方便解釋的符號而已。
這兩個東西沒有說誰重要,而是相輔相成的,雞(旋律)誕生了蛋(寫旋律的理論),現在問你雞重要還是蛋重要。你覺得呢。簡單來說,旋律決定一首歌曲的下限,和弦和聲決定歌曲上限所能達到的高度。
線條更重要。和聲作為一種音樂的框架形態,起的是穩固作用,簡單的說就是和弦是骨架,旋律是血和肉。成熟的作曲者可以用一條單旋律給與聽眾和弦色彩的暗示,當然,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
按說我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可是看到有那麼多牛逼閃閃的自以為是的「音樂人」以炭黑李如春為目的而回答問題,心中很是不爽。人家李博士再不濟也是在認真回答問題好嗎?你們以為黑了李博士就把自己給拔高了?就不能好好回答問題了嗎?
音樂是幹嘛用的?給老百姓聽的是吧?我是老百姓,我就認為,旋律更重要。
老百姓一般認為,旋律是輪廓是造型,而和弦是結構骨架。
假如你看到了一個美女,比如是全智賢是林志玲是AngelaBaby是安吉麗娜或是Penmela,你看什麼?大部分人看的是容顏是體型是美顏值,有幾個人是看她骨密度值肉質或者在哪裡整容?
再直接一點兒,你聽三寶的歌曲,是聽和旋還是旋律?
再往遠了扯,你通過衛星發到天上的音樂或者聲音,是旋律還是和旋?
謝邀!「作曲一首歌」語法錯誤,看出題主是個音樂白丁了。
一首歌最核心的就是旋律!尤其是流行音樂。旋律包含了多聲音樂以外的一切音樂元素,是音樂的靈魂。和弦框架屬於旋律的內在組織手段之一,是服務於最終旋律的。solo是伴奏的內容,也是為旋律服務的。我的作品每一個旋律都是獨特而又有藝術感染力的,和弦框架也自成一格,其中有些solo也是意蘊豐厚,但後兩者絕不會獨立到超越了旋律。欣賞請進:http://site.douban.com/musicdoctor/widget/miniblog/16189685/作為一個吉他狗,只能說有了巧妙的和弦進行才可能有好的solo。
旋律重要。一首歌讓人記住的首先是旋律,然後才是歌詞,和弦是為旋律服務的。是旋律的分解。
和弦是為了輔助突出旋律的,即使單純演奏和弦也還是有旋律線在裡面,所以還是旋律重要吧。很多古典音樂也是由若干旋律組成,去分析會發現它們共同構成和弦,但寫作的時候並不是以和弦概念為基礎。
管他呢,只要讓別人聽了好聽就行了,旋律和和弦不都是為這服務的嗎?
我也覺得和弦重要。
古典樂、搖滾樂、金屬、包括民樂,感情渲染往往在和旋和低音,而我們聽到的往往是浮在上面的主旋律。無和弦不成體系,不成勢。想想沒有大提琴的古典樂,和沒有貝斯的樂隊吧。
至於你說的旋律,是因為你抓到了主旋律,但它不能代表全部。流行樂的主旋律更分明,所以通俗易懂,但所有的演出和專輯裡的流行樂也是大量的混響烘托出的主旋律,不然你把背景音樂去掉一定會覺得這首歌味道大減。另,中國原創流行樂有很多好作品,但其他大部分的真的不好恭維。
有空寫個軟文好了。樓主這個問題是有針對性的,就是針對 由旋律部分(主題動機)和伴奏部分(和聲進行)這樣一類曲子來問的, 這樣看來樓主顯然覺得旋律更重要,其實針對這樣的曲子我當然站隊旋律重要來說嘻嘻! 有很多音樂(大多數作品)都是沒有明顯旋律的,也是被大多數不沒有學過音樂的朋友詬病為聽起來像是「亂彈的」一樣,嘻嘻~
和弦是框架,旋律是靈魂,缺一不可。
兩者本身就是互不可分的東西,無所謂誰重要誰不重要。誠然,偉大的作曲家會在普通的和弦(如1645)上寫出偉大的弦律,而普通人則不會。
旋律重要唄,面對一個旋律,雖然每個編曲者的和弦處理方式都有差異。但是如果他們都是熟練掌握和聲學,有著一定音樂審美的編曲者,相信編出來的和弦都能聽起來悅耳。
而好的旋律寫作者則百里挑一。
其實如果另一個問題,編曲重要還是作曲重要,爭論應該更多一點聽過一段很爛的旋律被配上很好的和聲...頓時刮目相看了
無法直接比較。
旋律比和弦更接近大眾傾聽者的認知。大眾常說喜歡或者不喜歡一段旋律,較少有說喜歡或不喜歡它的和弦;其次,旋律是首先會被普通人所記住的,和弦只停留在了「印象」上。這時候旋律重要。
對於有一點鑒賞力的聽眾來說,和弦會成為他們分析一端音樂的重要依據。想要透徹鑒賞,和弦是有用的、直觀的一手資料,這時候和弦重要。
創作上,具體這兩者哪個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要看創作者本人的特質。有些作曲者捕捉或構思一段旋律,繼而衍生出完整的織體,包括和弦;有些作曲者首先巧妙安排和弦的組織框架以及時間線上的演進,在此基礎上填充恰當的旋律。這種情況下旋律和和弦的重要性差別不大。我的感覺是旋律重要。首先和弦是服務於旋律的,其次流行歌曲當中的分解和弦甚至是和弦進行都可以看作是旋律,起碼它在聽覺上也是有旋律的。所以一首歌的旋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和弦的編配和感情色彩,進而又決定了在擴展旋律時有怎樣的發揮空間,可以說是一首曲子的主幹,當然無主旋律的rap另當別論。而且旋律寫作可以說是既簡單又極其困難的,一段新穎動聽的旋律在當下音樂創作中似乎到達一個瓶頸期,創作人都在堆砌別人寫過的旋律,出現了許許多多相似雷同的曲子,令當下抄襲和純雷同巧合的界定變得更加困難。和弦是一首歌重要組成,很多情況下也是音響效果出彩的關鍵,能令歌麴生輝也能埋沒一首好的旋律。所以一個成功的作品一定是旋律與和弦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決定其有多大發展空間的歌曲的旋律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推薦閱讀:
※在國外留學學習音樂是什麼感覺?
※周杰倫 林俊傑 王力宏 方大同 蕭敬騰 林宥嘉幾人音樂造詣是什麼?
※有哪些好聽到炸的音樂片段?
※去國外音樂學院就讀的經歷是怎樣的?
※推薦一些聽了會上癮的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