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中文諧音的幽默,翻譯者是怎麼翻譯出這樣的內容的?
《一個人的朝聖》中奎妮對哈羅德說了一個笑話:「』兩個流氓叫什麼?』『流氓兔』」,可是小說的作者是英國的蕾秋·喬伊斯,發現有很多中文翻譯書籍里都有類似的放在中文裡才能成立的句子,比如一些諧音。這些文字的原版是怎樣的?翻譯者又是怎樣翻譯的?
如ls所說,改譯,實在改不來的會加註釋。
題主給例子不上英文原文吶,舉個類似的好了。
喬治用手指摸索著腦袋的一側。
「動聽啊。」他喃喃地說。
「他怎麼啦?」弗雷德驚恐地啞聲問道,「他腦子也受傷了?」
「動聽啊,」喬治又說了一遍,抬眼望著他的兄弟,「你看……我有個洞。洞聽啊,弗雷德,明白了嗎?」
——摘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背景:喬治的耳朵被咒語削掉了)
原文是這樣:George"s fingers groped for the side of his head.
"Saintlike,"He murmured."What"s wrong with him?" croaked Fred, looking terrified,"Is his mind affected?""Saintlike,"repeated George, opening his eyes and looking up at his brother,"You see...I"m holy. Holey, Fred, geddit?"
這應該是我見過的文本里翻得比較巧妙的一個了。原作利用的是諧音雙關(Holey→Holy),譯作用的也是諧音雙關(洞聽→動聽),原作突出的是「hole」這個詞,譯作就以相應的洞得出動聽(還意外地符合了George缺掉了一隻耳朵的語境),該表的意都到位了,這種時候要是硬要把holy翻譯成「神聖的」,那是無論如何也湊不上雙關的,在底下加註也無疑會影響對英語不熟悉的閱讀者的閱讀流暢感和舒適度,所以,在確認了原作者在某處使用雙關的意圖後,根據語境,在中文盡量找出對應雙關即可。
PS:個人覺得諧音雙關其實比較好翻,意義雙關才頭疼吶……尤其是碰上無對應中文的英文熟語,更拙計了。謝邀!
很多情況下是改譯。
具體到「流氓兔」這個,請題主提供一下這部小說該段的原文,才能更清楚地分析。"Son of a biscuit!""媽了個餅的!"這時候主要考驗譯者的機(dou)智(bi)程度
佔位,等下我給你在知網找點論文。研究這個的太多了~
翻譯者的智慧,翻譯者的良心。
想到喬伊斯的dooooooooog被翻譯成豬豬豬豬豬啊!
反正我覺得賈機翻把a-hole翻譯成二貨真的蠢到不行
非常感謝大家,一直是我的一個疑惑,也一直沒有去翻原文。
今天找了這一段的原文,大致如下:
故事裡當時背景很簡單,就是一個新血來潮的開場冷笑話。但是感覺看了原文之後還不是很清楚「笑點」,竊以為應該是:土匪都戴上絲襪什麼的作案,所以兩個貨剛好湊成一條。不知道是不是該這樣理解呢?「What do you call two robbers?"
"I beg your pardon?""It"s a joke.""Oh I see.Very good.I don"t know.What do you call them?""A pair of knickers."
推薦閱讀:
※外國哲學書籍翻譯成中文閱讀起來為什麼非常枯澀?
※遊戲里的「NPC」這個詞如果一定要翻譯成中文,有沒有信達雅的翻譯?
※《冰與火之歌》中文版翻譯質量如何?
※「如夢如煙」 英文翻譯?
※為什麼不少姓李的華人喜歡把李姓翻譯成 L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