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如果可以的話,能談些文化上或來源上的異同就更好啦。
這算伸手黨么。。
前面鋪墊略多,要是只要結論直接拉到最後~
日本的花道(也說華道)隨最初的佛教以佛前供花的形式流入日本。有這麼一說,公元6-7世紀左右,日本使者小野妹子(注意:小野妹子是個漢子)來中國考察隋唐佛教,看到中國佛教禮儀里的祭壇供花,印象甚是深刻,於是回國後立即報告日本天皇且和天皇一起研究插花,學中國以花祭拜,再後來索性乾脆辭官削髮為僧,在日本一法寺(六角堂)內的一池塘邊,築起廂坊,專研花道,以此日本最早的花道流派「池坊流」誕生,此為日本花道起源
日式插花裡面主要有立華、生花、投入、盛花和自由花這麼幾種,其中立華和盛花為傳統花型,為池坊流所創。
立華:
意為豎立著的花,以抽象的意念、枝條的空間伸展來模仿自然山水。其結構是花道中最為嚴謹複雜的,一般有真、副、受、正真、見越、胴、控、流、前置九主枝和木留、草留、後圍三補枝構成。分為直真、徐真和雙株立華三種。其中:真代表深山,因此真之枝幹多向後延伸,副和受都代表近處的山,見越是深山之後復見的層層山巒,多為幼枝向後長長的伸出,真正為聳立的峻岭(多為2-3花組成)胴是小山,控為山腳,流如流水表村落人間,前置為山麓近景,作為結束。補枝中草留表示離開山麓注入大海的河流,木留表示連與山腳的平原,後圍則為看不見的小山~)立華也是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一種,乍一看覺得可能不如後幾種給人驚艷,但實際上其複雜嚴謹構架和組成是最讓人驚嘆的。
生花:
意為生長的花,花型固定於三角形的構成,以天、地、人來表現,稱為副、體、真,可以理解為簡單化了立華,副代表陽,意為天,插在構圖最內側,順真的方向在真腰部向真的左後方延伸,是構圖中段枝條。體為陰,為地。在副的對側充實下段,在構圖前方。真為人,是天地所滋生的萬物之代表,居於中心充實上部。盛花:
意即盆里盛著花,小原流創立,相比於立華和生花,簡化了許多固定的程式,更易於插作,在淺口盤或碗狀花器中表現自然地花卉姿態 投入花:即將花枝投入細高的瓶中(花枝靠在瓶口而直立)的意思。類似於盛花,花器不同,多為細口高瓶類花器。 自由花:後期受西方文化影響,意即不收傳統的花型和角度約束,可完全依賴創作者對花材的感悟隨機而作,同時加入了各種非植物材料,各種插作方法,中式插花的幾種布局類型
中式插花的花型簡單來說一般是以三個主枝條骨架(第一主枝A、第二主枝B、第三主枝C)然後再在各個主枝的周圍插輔助枝條來填補空間,最後的花型要豐滿、有層次感。
第一主枝A高度一般來說是花器單位的1.5-2倍(花器單位是指花器的高度與直徑之和),盆插1.5倍瓶查2倍,第二主枝B一般是A的1/2-3/4,第三主枝C是B的1/2-3/4,中式插花裡面一般AB多用木本枝條,C的話可木本可草本,ABC是骨架,其次從枝補枝基本都是草本枝條,且一般不超過ABC的長度,主要是陪襯作用。主要的花型就是直立型、直上型、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C在右側是是順位插法,在左側就是逆位插直立型:A在花器中線左側10-15°,B與A同側,左前45°,C右前75°, 就是這樣~直上型:和直立型相似,但是三主枝的開張角度更小, 傾斜型:A在中線左前45°,B在中線旁15°,C在中線右側75°,
平展型:A在傾斜型的基礎上繼續下斜到基本和中線垂直,B在中線右側65°左右,C在中線前傾75° 下垂型:A由傾斜型或平展型變化,總的來說就是向下懸垂,要比瓶口低,BC都同傾斜型 另外還有對稱型、合併花型、寫景型,但相對上面來說,插法的布局擺設是以上面的手法為基礎,形式上更加靈活多變一些另外中式插花雖然多為正面觀,但是三主枝骨架構建時注意要有角度,非在一個平面內偏斜,豐滿立體層次豐富為優,且骨架枝條多木本枝條,求曲不求直,花色花材選擇上淡雅為主,一般枝葉花兼備,少純花插花
上面稀里嘩啦說了好多關於中日的各種插花的類型和主要骨架布局,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大致看了中日式插花的總體構造之後,其實會發現儘管在細分到各類花型的骨架布局會有不同,但事實上二者均源於最早的中國山水審美意識,其立意布局等大都借鑒於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構造布局技法及傳統的儒家哲理,重視插花花枝的姿態及神韻,造型注重線條、瀟洒自然,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清閑淡雅,超凡脫俗。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是重合的。
所以說區別的話,個人認為其是在本質上並與特別明顯的區別的,但要說的話日本花道到今天是遠比中國的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傳承又不斷在創新,並且融入了日本精緻、凝練、簡潔乾淨的氣質。另外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且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並且在傳統的插花方面,關於最早期的中式插花的許多重要部分其實是已經遺失或處於碎片化的狀態,還處考古文物及現存史籍的整理歸類,整理歷代插花資料與圖片、系統梳理的過程中。日本花藝的三大流派之一——草月流,通過植物素材來表達自我。川名哲紀是草月第三代掌門人敕使河原宏的親傳弟子,協助將最具草月特色的「竹」藝術大型創作傳遍全球,為日本花道文化賦予了全新魅力,影響深遠。
川名哲紀來到中國,與中赫時尚合作,傳授草月技法。
(多圖)中國傳統插花與日式插花的文化與來源及區別:
先說句題外話,人類插花活動最早的文明佐證,起源於古埃及,據考古發現,遠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在古埃及法老貝尼哈桑的墓壁上就有瓶花睡蓮的壁畫。
睡蓮大量的出現在壁畫上,這也奠定了睡蓮從古至今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
世上沒有第二種文明,象古埃及文明那樣,跟睡蓮密不可分。那時,在文明的初期,人們所需要的一切 - 光、熱、飲食、衣飾、香料、藥物,都直接仰賴於大自然的供給。在遠古的上埃及地區,生生世世,人們沐浴著尼羅河畔的朝陽,看水面上睡蓮花瓣漸漸張開,金黃色的花蕊襯著藍色的花瓣,有如太陽映襯在藍天上,而當夜幕將臨時,隨著睡蓮花瓣漸漸地閉合,太陽也冉冉西沉。漸漸地,在人們的觀念中,睡蓮花瓣的開合與太陽的升落和日夜的更替緊密地聯繫起來了,睡蓮也就很自然地處在了創世紀神話的中心……(這一小段來自天涯看到的文字,作者龍眠)
~~~~~~回歸正題,
中國插花啟蒙春秋戰國,到隋唐時期範圍主要為寺廟、宮廷、民間投花,發展到宋朝出現了文人插花,也就是除了琴棋書畫外,進入了文人四藝「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而明代則大量文獻湧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高謙《瓶花三說》、張謙德《瓶花史》,以及史上最有地位,貢為國外學習典範的袁宏道《瓶史》。漫長的歷史文化中,湧現大量詩詞歌賦有關插花歷史。此處忽略N千句,古文化博大精深啊。
然後就是樓上有人提到小野妹子到中國來學習那段歷史,他一看我國佛堂前插花藝術,我靠驚呆了。but沒有相機咋辦呢,花了三個月時間學了白描,畫回去給他天皇看。天皇一看,我了個去,嚇尿了,說你趕快又到中國去,啥也不要幹了,就把這東西給我搞懂!反反覆復來往幾次,小野妹子就變得首屈一指插花達人。(這個情景其實經常在抗日神劇里出現,比如學個廚藝,學個畫什麼的)。之後小野同學回到日本京都,在頂法寺旁邊六角營,早上起來伸個懶腰就開始在那裡插插插,當時日本人沒見過啊,全部被這種美麗與魅力嚇尿了,於是他聲名大噪,天天來圍觀的人多到shi,然後就有了池坊派(就是在小池子旁邊弄)。
這裡也開始慢慢形成分水嶺。
首先說明下我自己對中國傳統插花與日式插花區別的理解,日式插花發源肯定是來自中國古代,尤其是隋、唐、明、清朝初期之前的文化交流。但現代日本插花的道與技的發展高於中國目前的水準。
為什麼是這個結論呢?筆者認為中國插花發展與日式插花走向不同的曲線,其分界轉折點以中國為基準大約三個,十七世紀(盛),十九世紀(衰),八十年代(復興)。(池坊流是日本最古老的插花流派,一看花器上大下小便是池坊流)
文化地位方面:早在十七世紀江戶時代,日本已經將插花提升到「花道」的境界。那個時候明朝的中國也是插花的極致時期。雖然都是繁榮發展,但一個在走上坡路,一個在走下坡路。其最大的不同點,一是日本對插花、悟花道者給予了極高的社會地位,當時日本社會中地位最高者三種,僧人、武士、老師(花道老師)。且更重要的是插花藝術已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中國則一直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理念,致使插花這項活動一直停留在少數文人雅士的高逼格小眾圈子,且"藝人「一直在國人心中地位如」戲子「一般低下,故沒有一個很好的文化土壤讓其繼續發芽。
歷史發展客觀原因:到十九世紀,晚清的中國一直到近代,戰亂紛飛,之後又忙於溫飽建設,對這種閑情雅緻之事的發展自然停滯、衰落……而那刻的日本正是明治維新的變革時期,脫亞入歐的思想打開了日本與西方世界的交流之門,歐式色彩艷麗、造型豐滿的插花衝擊著日式傳統插花理念,使得日式插花流派大力發展至三千多個流派,而小原流,草月流便是和古老的池坊流並稱當時三大流派。
(小原流,盛花)
這一狀況直到八十年代北京林業大學王蓮英、秦魁傑教授致力於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研究,保護和傳承,並在2010年6月14日,將傳統插花作為「傳統美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王蓮英教授作品)(秦魁傑教授作品)
故中國插花與日本花道發展幾乎中間差距100年,改革開放以後的中國藝術市場大量湧入的西方插花、日式插花,魚龍混雜,現在重拾老祖宗的東西繼續向前發展,之間的所謂的區別大家各自去體會。—————————————————————
因此現代中國傳統插花,延續古法肯定又高於古法,而且又要融合現代進化元素和現代審美,有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大家多關注,~~~今天就到這裡~~有什麼以後再補充。圖片來自網路。日式插花和中式傳統插花都以線條為主,講究意境,崇尚自然,兩者同屬於東方式插花。
不同的是,日本花道更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現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但是經過幾代花藝人的努力,中國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重振著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
好問題!同源共宗的時候,就別光講區別!
先說傳統的中式插畫:
焚香、烹茶、插花、掛畫,在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生活四藝。我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經歷了南北朝發展、隋唐興盛、宋代極盛、元明成熟、清後代衰落的生命周期。這種古老的藝術也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中國傳統插花的顯著特點是花枝較少,注重意境和留白。
西方插花就像是熱烈耀眼的太陽,選用的花朵一定要豐滿、碩大、色彩鮮艷。
看圖感受下——
感受到了嗎?
中式插花像是浩夜長空里的月亮和星星,重視花枝的美妙姿態和精神風韻,喜用素雅高潔的花材。造型時講究線條飄逸自然,構圖多為不對稱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達到虛實、剛柔、疏密的對比與配合,或柔或剛,或粗或細,或秀雅或蒼古,輕描淡寫,清雅絕俗,展現出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藝術天地。
中式插花取材絕不隨意,古人們很看重花材背後的內涵和寓意,水仙花冰肌玉骨,是「凌波仙子」;松枝一身傲氣,象徵威嚴長壽;梅蘭竹菊是四君子,清高淡雅;所以,要是有人送你一盆菊花,別想多,他可能是把你當真 · 朋友
民間還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採蓮懷人的傳統習俗,這些寓意深刻的花材使傳統插花作品被賦予更多精神意義,而這樣的儀式感也是現代生活所欠缺的。
重點來了,重點來了,重點來了——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日式插花跟中式插花很像,沒錯,一切還要從隋唐時期說起。
日本使者小野妹子(其實是個漢子)來中國考察佛教,看到祭壇供花簡直驚為天人,於是回去向天皇報告並一起研究插花。後來痴迷於此,索性削髮為僧,在六角寺池塘旁築起廂坊,專研花道,這就是日本最早的花道流派「池坊流」的誕生。
池坊流如今已發展出了3000多流派,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傳承又不斷在創新,並且融入了日本精緻凝練、簡潔乾淨的氣質。日本花道有家族性,所以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
而中國歷史上戰爭不斷,文人地位算不上高,插花藝術也慢慢衰落,至今傳統插花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比起日式插花我們還是有所欠缺的,這點需要去承認和接受,也相信傳統插花已經在蓄勢待發,必將興起。
有待小知識——
傳統插花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純凈自然的手法使得傳統插花秒殺西方的妖艷賤貨們。
最大的區別在:一個有歷史流傳,幾百年傳承不斷。一個早已斷代丟失,如今處於自我找補階段。
中國傳統插花受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和認識,中國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性,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形態及生長習性,賦予人的情與感。
中國傳統插花藉由花木抒發花作者的願望與期許,常以花枝展現自身的心態情韻,又在最大程度上表現花品草格。在不少詩句宋詞中,常見古人借花抒情,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常看見有些朋友在面對中式插花時,會道是日式插花。其實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日本花道流傳至今,先後產生了各種不同流派,一些家庭也將花道課視為教育子女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特色雖各有千秋,但都追求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的思想。
打一個個人理解的,不太恰當的比喻。中式像新聞聯播,說來說去那麼幾個關鍵詞那麼一個中心思想。日式像新聞聯播里的人跑出來自立門戶,各家有各家的思想審美,有的長成了大門戶貫徹創始人的思想延綿不絕,有的做小而美的風光獨樹一幟。這個關係像大文件夾前的?號和點一下後展開的子文件,不好拎出來平級比較。更準確的提問接近「日式插花繼承了中式哪些特點」「不同的日式插花流派里分別融合了哪些文化」。
西洋花藝,通常可理解為『個人與生活聯結的載體』,如婚禮用花、生日用花、餐桌用花等;
日本花道,因其民族自遠古即信奉『萬物有靈』的神道教,遣隋使小野妹子學習了中式佛前供花、宮廷寫景盛花後回到日本,受聖德太子支持,於頂法寺六角堂邊開創『池坊』流,即確是立了日本花道視花為神界與人界間相互聯結體,並有一專用詞,『神體』。中國花道,隨印度佛前供花傳入中國、自秦、五代即開始自寺廟、至宮廷,並於宋、明時期的文人書齋達至頂峰。有興趣可參照黃永川教授《中國插花史》一書。唐、宋宮廷及宋、明文人書齋插花可視為中國古代插花巔峰期,並可視之為古典中國花道代表風格:不同於日本花道插作者為僧人,中國古典花道插作者多為文人雅士;日本僧人為供佛、為聯結萬物世界而作插花、中國古代文人雅士於書齋間多為表達自我而插花,根據這作者身份、供花場所、插作目的等不同,我以為,可將中國花道視為『作者與自我性靈間的載體』,相較日本已有定論的『神體』一詞,中式插花或可稱『靈體』?另,題外,個人非常贊同黃永川教授認為中國插花並不需稱『中國花道』的觀點。啊哦,看錯問題了哈哈哈
東方式插花特點:1.花材少(數量上)2.花色少3.著重線條表現西方式插花特點:1.花材多而豐盛2.顏色豐富3.青睞幾何圖形我學習了三年的中國傳統插花,也學習過一點日式花道,有一點簡單的總結和大家分享。首先是審美理念的不同,其次是在創作作品的技法上不同,第三,在花器的選擇使用上不同。
中式跟日式其實有很多的共同點,日式目前由於人們的重視已經不間斷的發展了幾百年,而中式插花雖然歷史久遠,但是跟茶道一樣傳承的不如日本。
喜歡用的花材不太一樣;營造出來的意境也略有不同,日式講究禪意,中式插花追求自然意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