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類似美國文化中「Road Trip」式旅遊形式?


就汽車旅行的文化來說,中國目前還無法跟美國相比。甚至歐洲、日本都無法跟美國相比。

一方面是美國汽車普及時間極長,1920年代就已經達到一半以上的家庭有車,汽車確實深入人們的生活,圍繞汽車發展了很多設施和業態。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motel(汽車旅館),這種旅館在美國旅遊業中的定位類似中國的經濟型快捷酒店,但相對後者,經營方式和房間布置比較粗放,另外一大特點是走廊本身是利用簡易陽台搭建的大大節省了建築成本,房間門直接對外,安全性和私密性比較差,但對於汽車旅行來說,停車很方便。如果要做長距離的公路旅行,住宿成本會是大頭,如果不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自駕車長距離旅行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下圖這種是最普通的,

還有一種定位比上面這種略高檔一些的motel,建築內部有車庫,直接通房間。有的這種motel入住check-in甚至都不用下車,進門處會有個電話,通過電話辦理入住手續,解鎖車庫門,然後直接開到車庫裡面,下車進房間。這樣的話旅行的行李甚至不用從車裡拿出來,想要隨時到車庫裡拿。某種程度上增大了居住空間。

要更省錢的話,還可以自己帶帳篷,一路露營過去,營地一般只收10-15美元一晚,甚至有的地方是不收錢的。下圖是加州的露營地的分布圖

旅途中要吃飯的話,也有很多drive thru。雖然個人還是比較喜歡下車去吃飯,可以活動一下。

如果進了城市,很多商業也都在這樣的plaza裡面,很容易停車:

國家公園也基本都是可以開車玩的。少數地方才是給你走的trail。相比之下中國的景區基本進去都是trail。停車也不便。並不適合在「途中」旅遊

中國目前鄉下的旅館整體上還是很便宜的,設施也算乾淨整齊,所以如果要長途旅行成本其實完全可以接受。但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因為中國畢竟人口密度大,用地沒有美國那麼寬裕(未來鄉下的小城鎮可能地價會上漲不少吧),所以住宿方面要同時滿足低成本和開車方便可能不能簡單走motel的路線。未來中國的汽車旅館會發展成什麼樣,我很期待。

另一方面是美國地理尺度較大。走road trip會更震撼一些。相比之下,歐洲面積還是較小(僅計算歐盟區的話),另外即使隨著歐洲一體化跨國旅行變得比較容易,很多人還是習慣選擇坐火車,一來比較舒適快捷,二來跨國開車即使法律上沒問題,行車的禮節、習慣,路況、路標等方面還是有一些區別,所以在歐洲跨國自駕游還是遠沒有美國跨州旅行那麼普遍。

至於中國,其實中國也不小,但是中國的城市相對集中在東部,加上人口流動性還是沒有美國大(美國畢竟是移民社會),一般的事務性出行和探親訪友不像在美國那樣很容易要橫穿整個北美大陸。

放兩張人口密度圖就應該容易理解了。

不過,中國這種形態對於公路旅行也有其獨特的魅力。中國的西部還存在真正的邊疆,駕車進藏、進疆,穿越幾百公里的無人區,能夠得到征服邊疆的成就感,加上有些地方路況依然不太好,在車迷中間還是有『朝聖』式的崇高地位。

但美國雖然號稱狂野大西部(Wild west),但其實一戰以後美國的老西部的歷史就已經終結,全美除了阿拉斯加基本不再有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區。就像下面美國人口密度最低之一的Montana州的這張圖,雖然看上去很荒涼,但是路旁的電線其實告訴你你並沒有離開文明。

相比之下,中國的西部是這樣

甚至是這樣

這是真正的邊疆。

此外,如果說普遍意義上的公路旅行,那麼騎自行車旅行可能是當代中國比美國更發達的一種文化。11年我從南京騎車到黃山,一路看到的美景至今難忘,只可惜當年沒有gopro能更好的記錄下來。

我在美國也騎自行車,但卻從未敢騎車去公路旅行。美國的公路設計沒有考慮自行車、騎自行車的人也少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美國大部分地方人口密度太低,萬一騎車路上有個什麼問題,靠走路根本不可能到達下一個聚落。


還在路上,看到題主的問題很感興趣,想先簡略做個回答,要是有時間,再補充。

我從杭州出發,不是每天都開車,經過的地方周邊的好玩的在百公里內的都會去,平均長途路段是300公里,最遠一段路控制在600km以內,盡量不使開車成為負擔,感興趣的地方玩的很細,比如說很多人去過敦煌,只知道莫高窟,但在瓜州有個岔道口,拐下去開百十公里村道,不僅可以看到精美如莫高窟壁畫的榆林窟,而且沿路一望無際的紅柳林,不時點綴在戈壁中的胡楊林,以及那通向天邊的路,在山谷中藏匿的石窟,都是旅途中的樂事,我落腳過淮南,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西安,咸陽,寶雞,天水,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德令哈,青海湖,西寧,貴德,同仁,夏河,郎木寺,九寨溝,成都,樂山,峨眉山,大足,重慶,武隆,鳳凰,長沙。。。接下來經南昌,景德鎮,宏村,回杭州。

全程大概萬把公里,已經50天,只有我一個人開車,所以很慢,開始只有最西的目的地敦煌,其他地方都是路上才決定,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題主說的road trip。廣義上講,目的地什麼的很不重要,有沒有均無所謂,路上看到的風景才是旅途中最大的樂事。我遇見過從北京出發一路開車到德國的大叔,即使全程高速不停車,他短時間看到車窗外風景因國家地域不同而變化也是可貴的。

大體感覺是中國美景無敵,文化厚重,風俗各異,很適合長途自駕。等回家後時間充裕,我會補上沿途的見聞感受等。

這是我在一條高速的可停車區隨意拍的夜景,想必也已勝過很多名勝景點。

這是一個不知名水庫,不收費,但已不輸最美的瀘沽湖。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但背包走過歐洲,去過東南亞,西藏雲南都玩過,東南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差不多都去過,做出的評價自認為還算中肯,我認為中國自駕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遊方式。


太喜歡這個問題,特意從博客里翻出了舊文並更新,相冊中拽出了從東田納西一路跋到加州Sacramento的照片~~

補充:面對大家對相片質量的質疑,我覺得人各有好,我不是攝影控,出去玩兒盡量裝備從簡,許多時候單反都懶得背直接iphone照相。再美的照片比不上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和心感受到美景的那一刻。

中國篇

我家算是國內Road trip小先鋒了。我是九零後,小時候爸媽一放假就帶我開車出去玩耍。有時與爸媽朋友幾家子幾輛車同行,其他時候一家三口獨行。那時每年有兩個七天長假,前一天晚上收拾好行李,懷著一定睡不著覺的小鹿亂撞,4月30號和9月30號上完半天學就開心的跟隨爸媽出發了。90年代沒那麼多車子,不像今天一到節假日京承京沈京港澳條條大堵。媽總會準備一兩兜子乾糧,各種水果飲料麵包香腸零食八寶粥速食麵,出行的前幾天去超市採購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爸媽輪流駕駛一輛97年老式富康車,把后座座椅鋪平墊上毯子,行李堆在角落,小小的我可以平躺作床。最遠從北京往返西安,受車況路況限制沒再往西。北京方圓2000公里基本上都開過了,南北戴河、秦皇島塘沽興城月坨島葫蘆島、承德避暑山莊、五台山、雲台山、恆山懸空寺、嵩山少林寺華山、泰山、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太原、濟南、曲阜三孔、鄭州、青島、日照、威海、瀋陽、大連、內蒙草原、以及南線上海、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嘉興、無錫、周邊水鄉古鎮。江南遊開車很方便,城市間離很近一串就走下來了。有時跟著語文課本走,小學學了兵馬俑,立即遠征親睹實物。初中講了魯迅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孔乙己》,隨即江南深度游。讀崔灝的《黃鶴樓》,初二那年五一開去了武漢,駛過武漢長江大橋穿越三鎮,駛過黃鶴樓,駛過芳草萋萋鸚鵡洲。高一假期開到了江西婺源看油菜花,向南直扎滕王閣,到達景德鎮。

90年代東部高速路況已經很不錯,除了各項過橋過路費是一筆花銷。車子上路一跑幾百公里,看路牌兒發現離另一個熟悉的地名也只有幾百公里了,不知不覺愈行愈遠,幾千公里就這麼跑下來了。平均車速100km/h,西安往西走一日可以去看莫高窟;滕王閣再走半日便可連岳陽樓一起看了,一抬眼離珠海不過一千公里。每行200公里左右會在服務區休息一下,爸媽換駕駛,擦一擦車窗前被高速擊碎的飛蟲屍體。我上過大的小的惡臭的髒的不忍直視的服務區廁所,也吃過又貴又難吃的服務區餐廳。服務區有人生百態,老人家追著熊孩子給擦屁股,上廁所絕不排隊見縫就鑽的中年婦女,和跑了一夜蹲在路牙子上抽煙的大貨車司機。

當我的小身體還能蜷縮在后座時,總是一上車就呼呼大睡。長大一些腿伸不直了,床索性不搭了,后座立直,我聽著音樂,望著窗外飛馳的風景發獃。在蘋果還未盛行的年代,爸買過一款卡帶式MP3,自身插上耳機與普通MP3無異,也可以放進車載播放器當卡帶。

路上經歷突發事件則是家常便飯。車壞在高速上緊急停車帶等救援,走錯方向得多開幾十公里下一個服務區調頭,夜路燈暗對面貨車大燈晃眼,山路錯車身旁萬丈深淵,高速臨時修路不得已走國道繞行幾小時,被超載超重冒著黑煙的大貨車圍擠,開著開著突降雨雪冰雹...等等各種各樣的狀況。有一次爸把車開進人煙稀少的近海沙灘,結果輪子陷進去出不來了,我現在仍能想起車輪在黃沙里掙扎的雜音。幾個好心漁民賣力又是工具又是推,好不容易才把車子弄出來,我們執意請人家收下一點點辛苦錢;到陌生城市沒處買地圖,迷路憑感覺瞎開,逮個路人便問。也有不定的驚喜,在旅行指南上看到哪裡一激動臨時改變線路拐一個彎就到另一個城市;賓館隨到隨找,去大連的時候連續問了兩條街的賓館都滿了,乾脆住在洗浴中心的客房。

近幾年在國外求學,極少在國內上路。但我拿了車本兒 :) 未來目標自駕青藏川滇線。

今年五月底跟高中同學完成了自駕從成都出發至稻城亞丁,北上色達佛學院,返回成都的非主流環線。雖然大段路況極糟,但一路上的雪山美景數不勝數。

美國篇

其實我覺得美式Road trip重點不在於是否有目的地,而在於行車路上所見所聞所感,以及跟同伴在一個車子里的歡聲笑語。美國人大多是群居動物,喜歡結伴出行。人多一路上歡樂,但五座小車裡塞四個人會有些擠。

交換的一年間跟同學從小鎮開過三/四小時短途去首府看Lady Gaga演唱會,經常跟寄宿家庭在田納西以及周邊密蘇里密西西比阿拉巴馬肯塔基東開西開。感恩節時候七小時開去了新奧爾良,真沒有烤翅!

去年五月體驗了美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Road trip,前男友駕車帶我從東田納西出發,經密蘇里、阿肯色、俄克拉荷馬、德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內達華、誤打誤撞走了段Route 66,最終到達目的地加州Sacramento。一路上沒有網路,人煙稀少,兩個人聊天南地北文史哲宗,聊累了就相視傻笑。我握緊相機把手伸出天窗頂風拍照,沿途哪裡風景好便停,看了大峽谷。腦子放空,完全沒有時間概念,不記得這趟用了幾天,也不裝學業工作,餓了就買大號subway車裡吃,晚上隨便找間motel睡。

美西南自亞利桑那起至加州段風景絕佳,廢話不說直接上圖。圖片入門級單反原圖未經PS

美國地廣人稀,這樣的風景只有在路上才能看到感受到。Road trip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美國精神的體現-自由、拓展、開闊、創新、不逾矩。

等我賺夠錢買了自己的車,一定去自駕阿拉斯加、湖區、一號公路、Key west。

感想

遊覽的經歷大多已成記憶碎片,但這些Road trips對我的影響已經、正在、繼續貫穿我整個人生。

我堅信世界是闖出來的。

十五歲美利堅夏令營,空房間夜半時差失眠,對世界新鮮好奇;

十六歲夏天第一次到倫敦,琢磨縱橫交錯的地鐵站,手握地圖找景點;

十七歲孤身前往鳥不拉屎的田納西小鎮交換,與同學和寄宿家庭美式Road trip;

十八歲獨自赴新加坡考SAT,沒提前訂酒店查攻略,自己去小印度找民宿,吃街攤早點;

十九歲與閨蜜游台灣,與哥們兒大連租車狂飆半夜海灘邊兒上啃西瓜;

二十歲與同學一句西語不會去了墨西哥坎昆,暑假與男朋友縱向橫穿美國,獨自在灣區兩個月租房玩耍上暑校;

二十一歲上半段在義大利中部小鎮佩魯賈遊學六周,背上包獨自遊了羅馬佛羅倫薩比薩威尼斯五漁村。自駕塞班。下半段征戰南美秘魯,與高中摯友自駕稻城亞丁,獨自游泰國清邁。

在美國的兩年多趕上特價機票說走就走,去過近30個州,主要城市基本走遍。秋季在倫敦交換三個月,周末得閑便一個人去逛集市。括弧:要不是申根沒簽下來就自己背包德奧匈了:(

二十二歲本科畢業,重返南美智利復活節島,畢業旅行巴哈馬跳島遇見世界最純凈的海,重返加州亞利桑那自駕一號公路,與小夥伴自駕阿爾山,獨自逛哈爾濱、廣州。

二十三歲聖誕與朋友游菲律賓長灘島,春假獨自闖蕩古巴三城市,暑假與密友穿越加拿大。

這些年錢全花在讀書和闖蕩世界上。住過青旅十二人間混合宿舍,一頓飯吃過一美金的taco,睡過義大利郊外火車站,凌晨四五點獨自步行下山趕三趟火車回小鎮,語言不通的郊外問路連比劃帶猜,租最便宜的小車顛簸泥濘雨林小路。

小時候一系列的Road trips教給我,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情況,首先得冷靜下來,不慌不怕,再用理智想辦法解決。

雖然闖世界大部分靠膽識和說走就走的決心,當然一個姑娘家家出門在外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我從不自己去治安不好的地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化妝穿著保守,背雙肩包穿運動鞋,每次取放錢包都特別小心,走路上也經常注意身邊的人。至於搭訕神馬的從來都是對人微笑裝沒聽懂。。總結就是對人友善且禮貌對待別人的友善,但絕不在原則問題上相信任何陌生人

我有世界上最愛我的父母,富養女兒並不是給她買最好的吃穿用,而是豐富她的經歷,引領她明白人生最寶貴的是什麼。

在我以為的九零黃金年代,與摯愛的父母擠在一輛小車裡自駕萬里,永遠是我最珍貴美好的記憶。現在的我,致力於為自己活出一個最精彩的人生,成為未來孩子炫酷的媽咪。


(補充:公路旅行不是自駕游,二者在動機和過程上都是有很大區別的。在路上,本身是一種目的性不強的活動,而大多中國人在大部分實際的事情上都是目的性很強的)

有的,不過公路旅行並不只有汽車旅行這種形式,因為國內的汽車文化並不普及。相對於美國66號公路這樣的旅行,中國類似比較著名的路線有318國道等,每年都有很多人騎行或者徒步,我明年也有這個打算。on the road這種文化十分吸引我,推薦題主在新浪微博關注 谷岳 還有 劉暢,他們曾經的《搭車去柏林》,激發了很多人上路的念頭。其實中國的學生中玩戶外的,背包客之類的還是很多的…

對了,補充一句,中國有一個戶外論壇叫8264,你的中文很好去裡面交流一定沒問題!


Road Trip可以翻譯為公路旅行,這種文化正在逐漸形成,但還沒有成為主流。韓寒前陣子導演拍攝的《後會無期》就是一部公路電影,也可以作為佐證。


the hills have eyes?←_←


----------------扯淡-----------------------------------

本來答題的時候無意間看到,隨手一寫,結果弄個日報,這麼多人吐槽。

自打有一次被評論噁心到之後幾乎從不回復,這次照例集中回應

  • 我說的「中國很難有這樣的景緻」確實欠考慮,再加上前面附了一張美國的圖片,肯定不少人認為我這是秀優越云云,不妥,刪。但煩請別過分玻璃心,收一收屌絲的戾氣。
  • 知乎說「發現更大的世界」我說「呸,你們是被拘禁在更小的世界」 知乎刷多了容易有錯覺,以為中國人都生活富足了,以為大家都思想前衛,生活多彩了。一個字概括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就是「窮」。知乎用戶(至少握有發言權的用戶)絕大多數生活在中國前1%的家庭里,網路上經常發言的網民也掩蓋了大多數沉默的人。人均收入的水平,是比很多數你們一叫名字就瞧不起的國家(烏拉圭,愛沙尼亞,動亂前的利比亞)低很多的,如果在考慮到巨大的貧富差距,這個形勢更加嚴峻。所以,中國遠遠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流行Road Trip 的水平
  • road trip 有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玩著玩著,發現有意思的地方就可以直接掉頭開過去,這絕不是中國的高速交通網路所能夠解決的。這就是中國道路交通建設的短板。中國的很多鄉鎮是破舊的,很多的生活條件是落後的。Road trip 因為其道路選擇的隨意性,就對一些偏遠落腳點有要求,這一點,與美國的小鎮是有明顯差距的
  • road trip 不僅對旅行者的經濟條件提出了要求,更是對全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對偏遠地區的生活水平提出了要求。也就是說,整個答案是建立在以中國偏遠欠發達地區為背景進行分析,煩請不要理解為我對中國有偏見

-----------------------------開始原答案------------------------------------------------

首先,明確一點: road trip 在中國是很冷門的方式,冷門到忽略不計。

大概的原因想了一下,有這麼幾條,肯定有疏漏,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1. 道路交通不發達。road trip實現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發達的公路交通。美國這一方面實在強大,我幾乎不記得有什麼地方是公路沒有延伸過去的。中國的高速系統比美國也有明顯差距。雖然中國每年的公路建設里程都屢創新高,但起點太低,仍然需要相當的建設時間。而且中國的高速你大概也了解:按里程收費(價格不菲)(對了,中國的油價也偏高),出口很少,這跟美國的全免費,出口眾多不同。再者說,我不太了解美國的公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相關立項,勘察,招標,施工,竣工,驗收,成本回收,盈利等諸多環節是如何實現的。在中國,公路這一項的建設幾乎是全靠政府運作的。而中國政府現階段更偏向於一個「盈利機構」,還無暇顧及到偏遠地區的建設(地方政府債務中,基建債務是相當大的部分,他們要儘可能的保證修的路能夠賺錢)。所以,對冷門交通線路建設的主動性也是不夠的,自然局限住了road trip的發展
  2. 關於道路收費,官家亂收費不說,過分的還有私人摻和。比如在一條道路的坑窪處填上砂石,就設卡美其名曰:個人修路,需要收費,2元到10元不等
  3. 相對的,中國的鐵路(高鐵)十分發達,這樣的出行方式十分便捷,一定程度上給人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擠壓了自駕游的空間(比較而言,美國的鐵路建設簡直無力吐槽)
  4. 中國的「道路交通文明」使得開車變得像是一種受罪而非享受。這一點,相信只要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體會。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國人開車是寸步必爭,帶著戾氣,美國人是互相謙讓,報以理解。基於此,自駕很容易惹來煩惱。
  5. 中國人客觀上不存在充裕的時間。road trip 是一個少則一周,多則數月的旅行。而中國人的假期,春節假期也就1周而已。一年的主要假期就一個國慶節,也不過是7天而已。再加上可怕的人群,也就很難從容的進行road trip了。能直來直去玩一趟就謝天謝地了。而且中國相對時間寬裕的是中老年人,而旅遊的主力是中青年。即便現在老年人旅遊的越來越多,但是他們絕大部分不具備駕駛技能。
  6. 中國的很多地方仍然缺少基礎的生活條件。無限風光在險峰,但有的地方住宿條件奇差,與美國也是不同。有些地方對外界的認知甚至是落後,愚昧的。不知道題主有沒有讀過Peter Hessler的「中國三部曲」中的《江城River Town》,寫了他數十年前在重慶的生活經歷,就可以窺得部分人和地方實在太過閉塞
  7. 有一個矛盾:中國的東部交通發達,但都已被過度開發;西(南)部有大片美景(雲貴川,西藏,新疆,青海)但道路落後。這一點大概也能從你所提的那本書上得到佐證。讀過《尋路中國A Journey Through China from Farm to Factory》(Peter Hessler) ,你可以明顯的發現:當他沿著長城自駕時,會記敘一些自然景觀變化和風土人情;當他從中國東部沿岸自駕時就在寫中國的資本化和工廠。當然,可以說是因為他的寫作目的使然,但也不可否認,東部的自然景觀很難講有多壯麗,他便把筆墨用到了人文景觀上。
  8. 其實,road trip 隱含了一種「未知」和「冒險精神」。這正是美國人所中意的,而且外國露營,探險的工具齊備;中國人則更喜愛能夠計劃的,掌控的東西。文化認知使然
  9. 中國人對於旅遊的心態可能有所不同。這一條,我慎重想了下,還是決定寫了下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對於旅遊是抱著「炫耀」和「完成任務」的心態來的。具體可以用下邊的對話解釋一下

A「你假期去哪裡玩了?」

B「去了西溪」

A「西溪是哪裡啊」

B「就是西湖旁邊」

A「啊,好棒!你去杭州了,西湖漂亮嗎」

也就是說,人們現在提起來旅遊,只會羨慕那些去了故宮,長城,大理,九寨溝,青海湖的 人,對於冷僻的地方(即使這些地方更值得遊玩)他們都毫不關心。再加上畢竟發展程度不夠,很多中國人有濃重的炫耀心理,這也就使得絕大多數人更願意去一些大名鼎鼎的旅遊景區,而非那些毫無談資的地方。

當然,無論如何,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認知的變化,road trip這一概念是否會流行有待商榷,但一定會被更多人接受

剛到美國不久的時候,曾跟朋友沿著1號公路自駕游從San Francisco到San Diego

這是從路上,一個地方停下來隨手拍的。太晚了,如果有時間,可以再更新一下這次自駕的相關內容


我在美國和國內都Road trip,當然國內範圍還比較近,主要在長三角。美國有從中部到西海岸、灣區到內華達、灣區到San Diego等。

首先我認為自駕游就是Roadtrip,至少自駕游包含Roadtrip。Roadtrip並非沒有目的地,而是強調Road才是Trip的對象。自駕游也是如此,並非都是一口氣開到目的地。 要Roadtrip,一般出發至少有個大方向,沿路找一找值得Adventure的地方,獲得發現的樂趣,這些都是目的。誰見過在都是差不多房子的平原居民區roadtrip的?相信題主表達的並不是絕對「沒有目的」的意思。

其次排名第一的日報採納答案對我國的景觀、路況、市場都缺乏了解。確實過路費提高了roadtrip成本,但是承擔得起的旅行者也大有人在。自駕游雖然還不是主角,但是毫無疑問是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沒記錯的話已經超過美國。公路比美國更深入大山、濱海等奇妙景色。比如美國Sierra Nevada山脈放在中國算不上特別困難的地形,但是從2CA120到南加之間沒有橫貫公路。同時由於中國起伏的地貌和多層次的氣候,自然景觀是遠遠勝過美國的。 中國人在美國人尋找壯麗的自然景觀只能去大峽谷等少數精華才能滿意。

滬渝高速四渡河特大橋

I80靠近Donner Summit,山不是一個級別的,而且我覺得Sierra Nevada比the Rocky險要

Malibu海岸

廈門海濱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和對個性化旅遊的追求,Roadtrip作為一種休閑方式肯定會越來越熱門。


得分第一的評論真心覺得你是不是台灣人?中國的高速建設早就已經進入巔峰期,你所說的偏於地區,像雅西高速,超過一半的橋樑隧道比例,就為了通往西昌,還有都汶高速,新疆的高速,中國的高速里程超越美國也就是這幾年的事了。至於國道省道縣道,翻新的速度也比你想像的快,不要妄自菲薄,去西藏,新疆roadtrip的人比你想像的多的多


拜託啦好多人駁我說新疆西藏蒙古雲南青海完爆美國,仔細讀了答案和問題描述再駁好嗎……懶得回這類了。

不說天氣不說大多數人居住地的氣候不說目的地遠近不說收費站到底在提什麼 road trip……

說天氣了又說我見的都是局部和偶爾……我也沒法反駁啦你們開心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上手機寫的沒仔細看別的答案,剛翻了幾個答案發現好幾個提「國內景觀勝於美國"這個觀點的,不論本身正確與否我覺得用來駁國內不適合 road trip 是沒有切中要害的。road trip 本身的精髓就不在於目的地拍幾張好照片而已。即便目的地「不過如此」整場旅行依然可以成為好的 road tr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oad trip 相較於普通目的地導向的旅遊的魅力有:

1. 沿途風景

這點我倒覺得中國跟美國沒法比。美國的環境比中國好太多了,就算是一片大荒原只有藍天白雲長長的公路都是風景啊。國內呢灰濛濛的(大多數人居住的地方開出去幾小時甚至幾天內都是)。

比如

(當然這張是周末隨便去小公園爬山照的不是road trip)

都是車上拿手機照的。去掉玻璃停下車用肉眼看震撼一萬倍。平時最討厭貼一堆圖翻頁困難的答案我就不多發了。不能總停車拍照的遺憾導致我最後買了個行車記錄儀哈哈哈,準備搗鼓搗鼓剪片了 ╮(╯▽╰)╭

當然中國我在中國沒有 road trip 過,去的地方基本都是景點,要麼就是回家路上灰濛濛的農村,所以對國內狀況不是很有發言權。看後會無期倒是覺得挺美的……可惜我想大多數人住的城市到大多數目的地的沿途都無法達到美景的要求。在美國我經歷過的東部匹茲堡,華盛頓,紐約之類,西部洛杉磯,舊金山,拉斯維加斯,西雅圖之類無不是開車出去一個小時甚至半個小時之內就有讓你想停車拍照的沿途風光的。

這點來說我覺得還是美國完勝。

2. 與朋友共享的時光

3. 「在路上」這種感覺的享受

你們沒有這種甚至微微不想到達目的地的對「在路上」這種狀態的留戀感嗎?

4. 自由的時間安排

14年聖誕我和朋友計划去大峽谷兩天,結果到了大峽谷之後臨時起意變成了大峽谷一天羚羊谷半天 vegas半天……

5. 喜歡駕駛/坐車

我還回答過這個問題什麼事被別人認為浪費時間你卻覺得有趣? - 孟飛升的回答感覺大家挺有同感的。

還有中國高速公路的收費我實在是扛不住,甚至我爸媽自己回老家都會為了省下50塊的過路費走省道從而把一小時的車程變成三小時……

答完發現跑題了……拐回來

@戎戎 的答案前半段本來很贊同十分想點贊的,但一看到中美哪邊美論斷實在跟我認知相反。

上面的優劣勢只有 1 和收費站及出口少是國內不如美帝的,但影響力很大也很普適合。但是不是國內 road trip 沒有形成文化的原因我沒什麼發言權就不亂講了。


因為喜歡攝影,需要要深入式旅行,多次在國內摩托、汽車自駕遠足。

在答之前把其他回答看了一遍,大體分為兩派,美國景緻和體驗更好與中國景緻和體驗更好。

因為沒有去過美國做像國內一樣誇張的自駕旅行,但是擺在面上的幾點應該是已知的,美國東西雙海岸線,且海水質量上層,國內的海不提也罷。

地形地貌來說中國比美國要豐富,純凈的遠離文明區域比美國要多,因為中國東西人口分布嚴重失衡加上地形極其嚴峻綜合導致,所以說四周沒有電線杆干擾你,熱帶、亞熱帶、寒帶,海拔4~5300米來看,這方面中國是優於美國的。舉例:從低海拔熱帶的西雙版納,駕車1077公里即可抵達海拔6700的梅里雪山,跨度大必然視覺衝擊感官衝擊會很強烈。

拿其中一次自駕橫跨中國來回,來與大家分享所謂中國的roadtrip還是大有人在的,因為在路上遇到的大牛多的是,尤其是219期間還有很多國外朋友和美國國家地理車隊。

我們的路線是,煙台--濟南--鄭州--西安--蘭州--張掖--酒泉--敦煌--哈密--鄯善--烏魯木齊--庫爾勒--于田--民豐--和田--葉城--日土--噶爾--仲巴--薩嘎--拉孜--日喀則--拉薩--當雄--那區--安多--格爾木--都蘭--茶卡--共和--西寧--白銀--銀川--鄂爾多斯--大同--張家口--承德--朝陽--阜新--瀋陽

回家整理下照片,再整理下思路,晚上見


多圖預警!

本人目前大三,base地北京,road trip這種旅遊形式的話,目前有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高中畢業拿了駕照後,和父親一起開著家裡已經十多年的某國產SUV,去內蒙繞了一圈,歷時九天,除了兩個油桶和現金,銀行卡,千斤頂,和簡單的吃的,別的都沒帶。以下是路線

內蒙基本上沒有高速,但是車少國道路況好(縣道路況極差)沒攝像頭,跟開高速差不多。

景色是這樣的:(以下圖片全部由一500萬像素手機拍攝,無後期

草原:

一個未開放的口岸,橋對面是蒙古國:

回程中在赤峰拐進了一條正在大修的國道,見到的冰川地貌:

第二次是大二過後的暑假,我一個人跟家裡說去吉林長白山旅遊,實際是瞞著父母到了長春後自己租了輛車,往長白山方向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吉林小環線單人單車游。這次的目的是因為在地圖山看到了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到臨江市的延鴨綠江兩百多公里的吉林省道303(圖中F-H),想來景色一定很美,就決定去看看。後來才發現,美景絕不止於此。以下是路線:

景色是這樣的:(以下照片是一部1300萬像素手機拍攝,部分有手機自帶HDR功能,無其他後期)

鴨綠江上游,長白縣郊外:

號稱是朝鮮第二大市(也有說第三大)的惠山市(江對面是朝鮮,這邊是長白縣城):

省道303沿線風景(鴨綠江大峽谷沿岸):

基本就是只發圖不說話。天是不是藍也不用我說,道路是不是坑窪不平也不用我說,在中國不走高速就不能愉快的遊玩了也不用我說,景色能不能跟某大洋彼岸國家比也不用我說,反正我不知道目前得票第一的答案為什麼能得那麼多票。

如果大家通過我的照片對我的行程產生了興趣,或者有什麼疑問,歡迎交流。每天我都能在知乎上學到很多東西,我希望我自己也能盡自己的一份力,好好利用這個平台,回報回報大家。謝謝。


318 109


Road Trip 注重的不是去哪,注重的是怎麼去和和誰去。

一般說road trip,大家都是有個目的地,開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可能要在途中住宿,然後最關鍵的是三五好友或者家人,開著一輛車子,開始這段行程。途中享受美景和美食,本來2天的路程,可能會被拉伸到5天,大家朝夕相處,很有意思的。

和朋友或是自己都在加拿大Road Trip過,開過雪山,平原,海邊,也開過大霧中的懸崖邊。有點無聊罷了… 地廣人稀真不是鬧的。開幾百公里竟然沒遇到人,車子也就幾輛,如果出事了,可能要隔年雪化了才會被發現… 什麼有特色的小村子? 為了那個小村子開這麼遠,反正我覺得不值。就算是有特色,在我看來就是歐洲村莊的翻版,沒有太多驚喜。再說說正常的沒有太多特色的,開車回經常見到的小鎮子吧!稀稀落落的幾間屋子,全鎮就一個酒吧,一個小超市,幾個快餐店,一家正餐店,一個加油站,真心無聊啊!

在北美呢,因為歷史並不久遠,城市道路建設會相對的統一。國內的一二三線城市現在已經建設的很好了,中國90%的地區交通還是很不錯的,這個我們不能否認。要是說景色和人文文化,中國比美國豐富多了。

九月帶著幾個外國好友在國內轉了轉,這些經常在北美自駕游的人,沒有一個不被中國各省的景色迷倒了,再也不會拿美國任何一個城市和中國比了,因為比不了。 每個省就像一個國家似的,有自己的建築風格,有自己的食物,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現代化有現代化,要樸實的民風有樸實的民風。在這種地方穿越著,應該比在美國開幾百公里後見到的除了名字不一樣,其他城市建設都差不多的地方好多了。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在北美開高速是很輕鬆的這個事實。不到一百公里就有休息站,加油站,出口眾多,路段質量可靠這些優點。

如果讓我選,我一定會選在國內與愛人和好友Road Trip.


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我打算開車從南寧到成都,我自然就會大致查一下什麼路線,經過哪裡,有什麼玩的吃的,就形成了大致計劃,在過程中方便就執行,不方便的就放棄。

這是有目的,又沒有目的的 。

如果有的話,上學的時候曾把學校門口路過的公交車全部坐過一遍,應該算吧。


已溝通,刪除答案


@賀金縷 說得很對啊~ 我再補充那麼一點點, 其實就算追溯到古代大家都還騎馬坐馬車的時候, 咱們也幾乎沒有這種想法. 我不想說是國人做事功利性太強, 對road trip或者火車旅行(應該歐洲較多吧) 完全沒興趣.

我更傾向於的是下面幾個小觀點的結合, 說得可能有點亂, 如果有錯漏處, 大家請輕噴: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 精於種植和養殖, 遷徙向的畜牧業很少涉及, 這就導致了大家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日出而作, 日落而歇. 農忙的時候幾乎是不可能離開分毫, 這就基本杜絕了road trip產生的原因. 就算不是農人, 做了官, 或者是當了兵丁, 也要長期待在一個地方. 官宦沒有明確的理由是不允許離開工作地的; 兵丁就更別說了, 自由已經屬於國家了. 即使到了商業極度發達的兩宋時期, 商人很多, 跑商的商賈也少有喜愛旅行的, 發達的城市中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能供得起所有三教九流的消遣.

農耕社會導致的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就是"技藝", "知識"都是父傳子, 子傳孫, 家中的男人是一家之主, 需要贍養父母, 照顧妻子, 恩育子女, 有了家庭之後, 除了商賈和鏢師以外, 男人絕對不會輕易離開這個家. 所以中國的男性少了幾分隨遇而安的浪漫, 多了一些擔重如山的壓力. 家的概念在中國, 自古至今, 都有非常高的地位, 早期文藝作品中構建的衝突很多都是關於"忠孝難兩全"話題的. 在這樣的前提下, 家主不會輕易離開, 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其他人也要圍繞家主, 自然也沒有去旅行的心情.

感覺road trip文化最發達的是美國, 別的國家我不知道情況, 不敢亂說. 就拿美國和中國對比. 美國具體的地理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既然road trip文化發達, 那麼自然有非常便利的交通工具和路. 中國的地理情況非常複雜, 東部偏多丘陵, 東南水網密布, 西部群山環伺, 南部叢林密布, 都沒有太多road trip的好條件. 而陝西和華北兩處大平原又因為自古戰亂較多, 不僅道路失修, 也是人煙寂寥. 如果有人有心情去trip, 半路上遇到綠林好漢, 那就慘了, 那時候又沒有火器, 三五個人怎麼拿刀對付那些成群打家劫舍的土匪呢?

中國"萬惡的"戶籍制度有制約. 這東西從被發明的時候就決定了國家能更方便地管理人們, 但是也阻礙了人們的"四處流竄".

我覺得以上這些結合起來導致了國人首先沒有road trip的條件, 其次如果不是富貴人家或者是江湖遊俠, 也很少有trip的心情. 長此以往, 國人逐漸養成了勤儉節約, 吃苦耐勞, 但是守城偏安, 缺乏進取的求穩性格(為了不影響團結, 我盡量說得那啥一些). Rand先生也在題干里提到了road trip里很好玩, 有很多的adventures, 但是這樣尋求刺激的追求我覺得是與國人喜歡享受的根骨所格格不入的.

當然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閑暇的時候我就挺喜歡坐下來和親戚朋友搓上幾局麻將, 然後溫點黃酒, 熬上魚湯, 聊上幾句 : "白髮漁樵江楮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我也來說說我所謂road trip的經歷,我到現在為之,可以符合題主所說的road trip的經歷有三次,第一次2000km不到,第二次3500km,第三次也差不多2000km。三次的總體思想都是有目的地,但是途中隨便走,沒有特別明確的要去的地方。

第一次是在2011年暑假,也就是我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剛從西藏回來的時候,從北京出發,想法就是去海邊,沒有什麼計劃,也沒有什麼一定要去的地方。當時還沒怎麼開過車,就是想出去散散心,父母也比較不放心,不過也讓我出去了。第一天從北京出發,中午去山海關玩了玩,碰到了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生活了快十年,寒暑假就在各處遊玩,不是寒暑假就去當外教,晚上在老龍頭附近的海邊住下了。第二天去興城玩,碰到了一個為了愛情留在興城古城裡面開刨冰店的老闆,這個老闆以前是台灣什麼單位駐北京的辦事員,也是命中注定吧,這個老闆對一位興城的姑娘一見鍾情,後來就在這位姑娘家附近開了家刨冰店,並最終抱得美人歸,他也就順勢留在了興城。晚上我也就在興城的海邊住下了,這個故事也為我後來去台灣騎行環島打下了伏筆。第三天去了菊花島,下午去了葫蘆島的五指山,本來想去錦州呆一下的,可是又想多開開車,於是就往回了,一路開到了承德市郊才又住下。那個時候G25還沒有什麼車,在山裡面穿梭,對象也沒車,目光所及之處,沒有一個活物,那個時候就覺得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感覺,之後的自駕也是為了這個感覺。第四天游承德避暑山莊,這倒是沒啥玩的,畢竟剛從西藏回來,不過遇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當地老頭,大概聊了一兩個小時吧,我從憤青轉成五毛和那個老頭的經歷還是蠻有關係的。

第二次是2012年春節,我們家三個人開車回湖南的老家,過年之後他兩就飛回來上班,我慢慢開車往回走,路線是

北京市-廣興洲-湘陰-岳陽縣-武漢-駐馬店-許昌-禹縣-洛陽-嵩山-開封-曲阜-泰山-濟南-塘沽-薊縣-北京

景色是這樣的

上一張是旅程剛開始的武漢東湖,下一張是快結束的時候在天津海濱看的渤海日出。

第三次是2013年的寒假,北京出發,去山西玩轉了一圈,從河北省的蔚縣進入山西,再從長治太行山大峽谷出山西,玩了十天左右吧,路線如下。

北京-蔚縣-渾源(衡山)-大同-應縣-五台山-太原-平遙-長治-安陽-趙縣-北京

景色如下

期間住了寺廟(五台山大顯通寺),開過結冰的公路(五台山山路,太行山大峽谷),車被人砸過搶過(平遙),看了日出月落,也算是比較豐富的一次經歷了。最後一張是回到北京之後,我回學校取古琴的照片。

我來說說在中國做road trip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

1.道路系統發達

中國的道路系統比較發達,可以通向任何一個想去的目的地,尤其是現在高速路網已經建立了起來,尚且國道沒有退化,想去一個目的地,總是有路通往的。

2.吃住較為便宜

在中國住宿住青旅的話也就40-50塊每人,而且現在中國到處都有青旅,沒有的地方較為偏僻,也很容易找到不到一百元的旅館。而且我習慣於錯峰出行,此時的寺廟香客甚少,可以很容易掛單(住在寺廟裡,不過我不信佛)

3.治安有保障

反正至少我在中國旅遊,比在歐洲和美國可以更少的提心弔膽。

4.景色各有特色

我這幾次的旅行雖然最後都回歸北京,但是景色差異極大,從渤海海濱到太行山脈,從江南水鄉到黃土高原,可看的東西,能看得東西太多太多了。

5.自由

真心自由,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用考慮其他的,不用提前買票,更不要做規劃,有什麼想法,直接開過去就好了。

6.外地的罰單可以不管

作為一個長期超速。。。經常胡亂停車的人,這個還是蠻有優勢的。

劣勢:

1.相對於其他的交通工具,過於昂貴

由於我習慣於獨行,此時開車的費用大概是1.2-1.5元/km,算上油費和過路費的話,而火車我記得硬卧是0.2元/km,硬座0.1元/km,甚至飛機1.0元/km,所以和相當的昂貴。我這幾次自駕游,在車資上面花的費用佔到了50%以上,另外我還偶有超速,那就更貴了。。。

2.危險

尤其是冬天的時候,山裡面的很多道路都結冰了,我會告訴你們走太行山大峽谷那天,至少看到十輛車滑出道路了嗎。

3.相對於搭車,背包,自行車旅遊,更難暴露在當地人的環境

畢竟有一個鐵殼子,沒有那麼容易與他人交流,畢竟搭你車的當地人還是少數。

就醬


15/1/5

有的。

我和家人一起(共19人)曾經開車從我的老家蘭州(據說是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出發,開車到了青海-西藏-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蘇-河北-河南-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蘭州。中間有一點順序混亂,但是確實是這些地方。

我們是在2008年夏天進行的,那時候我中考結束,有三個月的假期。我記得我從畢業第二天開始,一直到高中開學前兩周,都在外。

中國road trip的好處是,每個地方都不一樣,而且是強烈地不一樣,差別大到每條路都不一樣。我們全家三輛車曾經困在甘肅入川的路上,第一次感受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真實性。由於那天滑坡嚴重,很可能第二天道路被封死,我們全家商量後硬著頭皮選擇從省道穿過去。凌晨一點多,駕駛著汽車在盤山路上逆雨而上,我叔叔感覺無比緊張。可惜我太困,在后座睡著了。

這旅行之後我對中國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我們這個國家簡直太棒了,啥啥都有哈哈。而且在我吃過不同地區做的不同美食之後,我覺得人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世界上還有那麼多好吃的我還沒有吃過呢呀!:)

---------------------------------------

更新15/1/6

題主說自己感覺中國的城市大都一樣丑(一排排水泥建築),問我感覺各個地方的不同在哪裡?那我就再來補充一下我個人的一些見解:

1.首先,我也承認,中國現在的大多數城市確實挺丑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千篇一律。

我的父輩與我外出旅遊的時候,每次都感覺大多數城市都很相近:一片商業區中心+步行街,一大片外型一樣的水泥建築居民樓,偶爾可以看見的幾個樹立雕像的公園,很高大上的政府或公共大樓等等。

現在中國城市同質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化速度過快,所以每個城市都在拚命蓋樓蓋樓再蓋樓,難免出現重複的情況。而且尋常老百姓對此事的認知通常認為是,spectacular bulidings were damag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希望不要被和諧)。我的奶奶說以前我家附近很多很有建築美學色彩的寺廟都在那時候被搗毀了。很可惜。

偶爾會有些很標新立異的建築誕生,但有時候又過於誇張,完全不存在美感。比如最近中國人比較喜歡調侃的「秋褲樓」等。關於這一點我國政府也比較重視,要求不要胡亂蓋樓。

2.我再說一下我認為的中國road trip中發現的不同吧:

首先,就個人的感受而言講一講。我在初中的時候讀過《龐龍地理》、《人文地理學隨筆》和《帶一本書去巴黎》等幾本書,所以在開車旅行的路上,我更注意觀察人文、藝術、風土和沿路旅行的結合。比如:我去年冬天從中國東北部的大慶一直坐車到了中國南部的海南島三亞。在短短几周里,我從零下38攝氏度的地方一直到了零上38度的旅遊勝地。一路上我觀察所有看似一樣的建築,比如你說的「水泥丑樓」,它們從蓋著皚皚積雪的俄羅斯式建築,到變成滿滿一排太陽能,然後是靠近沿海地區的錐形屋頂,再到晒乾菜時的平屋頂,再到數量驚人的水泥丑樓(南方樓相對密集),再到海南樓頂泡滿了積水,長著青苔,當地人還設計里「騎樓」來遮風擋雨。在同樣一個季節,中國人應對不同的氣候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卻又都在一個國家裡,真的太酷了(就好像紐約還下著雪,而佛羅里達的城市卻一片熱辣)。單純是這種全中國哪哪都能見到的尋常屋子,都有各種不一樣的細節,讓人看起來很有意思。中國太大了,哪怕再尋常的事物,走兩步都會不同。

第二,說一下個人理解的中美road trip的不同之處。我叔是自駕游愛好者,他曾經在美國西海岸自駕游過,他說碰到的同行人大多是玩得開心就好,不太會在乎開到哪裡,到哪裡停,屬於enjoy the moment這種。但是我們全家在中國自駕游的時候不大會這樣,我們家在出發前一兩個月就已經做好了詳細的 計劃,並且進行了行程預算安排(budget plan)。我個人簡單地將原因歸結於下:

i.中國的高速公路收費,而且費用相交美國的收費路段貴太多(在美國我沒去過什麼地方,所以只在去看大瀑布的地方遇到過收費站)。我家環國內自駕游的時候,如果某一天全程在趕路,那麼五輛車有時候一天的過路費+油費都有好幾千人名幣。

ii.中國人口基數太大,而且旅遊大多是在節假日期間,尤其有孩子的家庭會選擇在子女放假的時候,所以會出現「撞車」(中文意思是「大家碰巧擠在一起了」)。如果不提前訂好賓館會比較不方便,不只會遇到臨時訂賓館太貴的情況,甚至可能完全訂不到。我家2008年在四川自駕游的時候,心血來潮想去攀枝花看看,結果很湊巧那天找了好幾個賓館都沒地方住,我們等到半夜一點才找到住的地方。

iii.相比美國人喜歡開開車看看風景、舒服內心,中國人更喜歡旅遊里有點「文化」色彩。我家父輩在出行前會特意選擇一些文化古迹、歷史名勝的地方,專程帶我們去看各種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這也是大多數中國父母旅遊時候希望做的事情:希望子女能在這種歷史氛圍下多熏陶和學習。不過比較諷刺的是我一路上都在找好吃的,沒有好好聽他們的講解哈哈。

其實還有很多原因,由於我不太了解專業的闡述,就不細說了,我只是大概講講。

3.中國road trip好玩的地方:

首先,中國的亞文化圈(sub-culture)很多,你在路上走的時候會很有意思。在美國,所有人說的都是英語,雖然也有口音,但是大致上趨於一致。而中國的方言相差十萬八千里,所以你在開車的時候,有時翻過這座山前你還能聽得懂當地居民的方言,翻過這座山後就聽不懂了。和各個地方的人交流的時候,你發現他們的生活方式大相徑庭,但是都很有趣。還有就是,我的好朋友,一位維吾爾族人,他的漢語不太好,但是會說俄羅斯和阿拉伯語;我們高中一個藏族女生,藏語很棒,而且會一點點印度語;大學的雲南同學,會苗語和泰語。我去他們家鄉玩的時候,都是聽他們用那些語言聊天,雖然在我大中華的土地上,卻感覺很特別。

然後,不同地方的美食!簡直!太棒!同樣的一道菜,在中國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的做法、口味可能完全不一樣,但是連鎖餐廳都一樣哈哈。不過這個和主題沒什麼關係我就不說了。

其次,你可以自己尋找好玩的地方。中國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遺迹和建築,但這些地方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如果只去這些地方玩耍實在太沒意思了。有時候甚至會出現危險,或許你也知道前幾天上海市發生的悲劇。所以自駕游可以找到很多鮮有人知、但非常有趣的地方。就比如有一位答主回答的「甘肅黃羊水庫」。我找到一張我去年在那裡用手機照的照片:這照片是隨手一拍的,你可以看到,除了我門基本上完全看不到人了,連建築群都沒有了,整個世界彷彿只剩下了自我。這種特殊的體驗非常酷。而中國這麼大,這種獨特的景色實在太多,只有靠個人一點點探索了。

很可惜,這些年中國大多數城市都變得同質化,所以想尋找不同的境遇,還是得要自己摸索。在什麼都一樣的今天,看中國的road trip,或者中國的風土人情,得像老輩中國人喝茶一樣,慢慢品味、思索、尋找,才可能有大發現。

再就是,我現在也覺得水泥丑嘍好醜啊哈哈。真希望中國的城市和建築風格也可以找到或者回歸我們自己的風格,真心覺得中國古建築太好看了。


回答問題,沒有。在中國沒有road trip這樣的形式。

我看了很多回答,有的講中國road trip的條件不成熟,比如高速公路網路還是不發達。有的講中國沿途沒什麼風景,灰濛濛的,污染比較多。有的講中國人喜歡炫耀,遊覽了那些名勝古迹,旅遊景點什麼的。有的講中國人開車不文明,road trip 太受罪,等等等等。。。

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了8年,兩個孩子的父親來說,我覺得(以上說的都有道理)我得補充一點,那就是中國人的文化。中國有一種崇尚意境的文化,而不是一定要通過感官的刺激。古人很風雅,足不出戶,家裡亭台樓閣,下棋品茶。出門旅行,舟車勞頓,有時也會苦中作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意境是很重要的,身體在哪裡,身體去哪裡,這不重要,心在哪裡,心去了哪裡,這才是重要的。今人則實在沒有這樣的福分,東部人口密度太大,到哪兒都是黑壓壓的一群人。西部又太不發達,去雲南徒步走過一次茶馬古道,深有體會。road trip則全然是不同的感覺,延95號洲際公路,北去波士頓,南到佛羅里達,結伴而行,一群年輕人,美好的青春。這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車輪上的國家產生的文化沒必要一定要在中國有唯一的一個對應,反之亦然。

思維有點亂,輕拍。


推薦閱讀:

想租車進行自駕游,怎樣選擇租車公司,一般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向西走,自駕游有哪些精彩路線?
有哪些適合全程露營的自駕路線?
關於汽車攝影,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自己組織團隊自駕游有哪些必備的裝備?

TAG:旅行 | 美國文化 | 自駕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