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選擇在年底大規模裁員是出於哪些方面的考慮?
途牛回應裁員400人: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
裁員95%,萬達網路科技集團上市或成泡影 - 華爾街見聞
2017 年到現在已經有萬達旗下的飛凡和途牛傳出裁員的消息。有經歷過類似事件的人士來聊一聊,一般選擇「年底大規模裁員」的公司實際情況是怎樣的么?
相關問題:
大公司裁員是一種什麼信號?
瀉藥
以工作半年的經驗,發表一下淺薄的見識~~見諒見諒
①在年底的原因:
1、年終獎
每年年底公司都會根據員工績效,公司成績來頒發年終獎(雙薪,百分比抽成之類),如果裁員的話,自然可以剩下這一筆金額。但以我認知,如果辭退應該需要給員工一筆補償金,可能補償金=年總獎金的時候,那公司相對損失就少了。
東逝水的補充:年底裁員大家也可以爭取年終獎!get!
2、人才流動
公司可能在秋招的時候已經招到了合適的人才來補充人才資源庫,所以在年底大規模裁員,也算人才流動的一種~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而且還有春招可以補充新血
3、結果導向
每年年底可以看出該項目整年的營運狀況,如果是盈利的話,自然可以保留;如果持續虧損,那也是抄人的好理由
②大規模裁員的原因:
1、公司結構調整
公司有重大變故的時候,通常只會保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員工,其他員工就88了~
2、業務經營不善
公司業務不好,為了能繼續經營,部分公司會選擇節約成本,裁員自然是其中一個手段
③影響
1、品牌形象變差
人們會對大規模裁員的公司的印象變差,信心減弱,令到品牌形象變差
2、人心不穩
雖然部分員工未被辭退,但是也有這個陰影在,隨時擔心裁員危機,影響工作表現,甚至會出現跳槽現象
3、難以吸收人才
如果公司出現過大規模裁員,求職者也會擔心之後工作的持續性,會較難吸引求職者。
哇~~居然吹了那麼多,既然都看到了這裡,點點讚唄
大多數爛公司都在年底做年終總結和明年計劃。
然後一通審核以後發現根本做不了。於是就裁員了。
和年終獎沒什麼關係。
你問考慮?
那可能性太多了,還都是外人沒法知道的不過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公司經營的不好,還沒什麼前景NBA球隊其實也是公司的一種
球隊大規模換人是什麼原因?重建唄成績好的球隊,別說主力了,替補換一個都小心翼翼
業績好的公司也一樣大宅門看過吧?裡面有一段講的是他們家店都封了,人他還不放
工資照發自己家都青菜豆腐了,老員工的工資一毛錢都不少給為什麼?
因為公司有希望一個有前途有希望的公司老員工都是寶貝一個老闆已經失去信心的公司大裁員是好事情對自己負責,對員工負責企業都在年底總結全年業績,並制定下一年的戰略目標。如果發現某項業務發展不順利,或者成本過高利潤太低等,就會做出相應調整。這些調整包括改變業務方向、組織架構和人力配置,自然也包含裁員。所以年底裁員是戰略調整的結果,與省年終獎什麼的關係不大,裁員補償也不少的。
大規模裁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業績不好。
其他的原因,都是次要的。手機碼字,簡單說幾句。公司年底裁員不在乎以下幾個原因:
1.經營不善效益不好
並不存在年底為了省一筆年終獎的說法,年終獎是公司自由發放的獎金,合同中沒有約定的話企業可自行決定發不發放。對於公司而言,員工的工資是比較大的開支,為了保證公司死的更幔些就得裁掉不能帶來效益的崗位或人,一般職能崗位、銷售崗位居多。2.人員優化去劣存優
像是大型企業如華為騰訊每年都有末位被淘汰的人員。年初大量招聘,抓項目,年底才有時間梳理人員結構,對於不能跟上公司發展速度的員工,只能優化替補新人。這個做法對企業而且是保證人均效益最大化最簡單的做法之一。至於針對低績效員工進行培訓,那是慈善家的做法。
3.業務、架構調整
公司業務調整可能會新增新的崗位,多出舊的崗位。如果原崗位的員工不能勝任新崗位,那就回被辭退。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架構調整引起的高層變動,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團隊不能融合適應,只能先從不聽話的員工開刀。被裁員的人無非只有兩類:低績效低潛力的員工,不能適應企業文化的員工。還有一小部分跟領導對著乾的員工,也可以算在不能適應文化里。
辭退補償這個說來話長,有空再補。先說觀點:年底大裁員的公司多少有些不負責任!
我先後有好幾個朋友在年底都被裁員了,有暴風影音的(聽說連三個前台小姐姐都被辭職了),還有美航的,都是些大公司。
年底裁員,比一年中任何時候都省錢,把原先屬於員工的年終獎直接當做N+1賠償金賠給了被裁員工。
人開了,錢省了,一舉兩得。
這樣最坑的是,被裁員工在年底這個尷尬的時間段不好再就業,很大一部分人相當於要停工到明年的三月份,兩個月時間。
哎-
大規模裁員?
1、重大市場需求變化;
2、重大經營決策變化;方向和方式等
3、重大管理決策變化;內部重組、自動化升級、人才替代等;
為什麼是年底
1、訂單周期;
2、運營周期;
3、財務周期;
4、其它:各種意外,如年底收貸......
瀉藥,先說結論:不管怎樣找出客觀理由,這種用人單位當然是出於自毀前程的考慮了——用人單位的發展迭代終究是取決於人,而且還是專業人士。
至於邏輯,很簡單:現在專業的候選人又不傻也會對用人單位進行「背景調查」。
比如有些候選者面試完了之後會搞一個微信群把面試的經過和信息互通有無——甚至某些個別候選者還能通過「一定的渠道」拿到所有候選者名單提前進行溝通——記得當時他拿到這個名單聯繫我的時候我竟然對我的「人格魅力」進行了自我否定,呔!當然,我見過最牛逼最簡潔的針對用人單位背景調查就是直接跟辦公樓的保安、保潔阿姨套近乎——什麼人員流動大報銷慢的八卦很容易套出來。所以這種年終裁員的企業要麼招點職場小白(尤其是應屆生),或者就是招一些上午開小會下午開大會遇到事情什麼也不會的馬屁精。這樣,不垮才怪呢!這裡順帶說一個篩選HR或者所謂人力資源候選者的小技巧。
一定不要招那種正在走下坡路和破產企業出來的HR,原因很簡單:底層思維邏輯往往伴隨著人的一身,而中國企業文化基本是由人力資源從業者做的基礎和思維的物化,所以能把那家公司帶入坑就一定能把這家公司也帶入坑。命運的一切美好就是讓你相信企業的一切命運也是提前安排好,且行且珍惜!您知道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資方和勞方的階級鬥爭染紅了她!謝 @倩文 邀。
1985年中至1987年底期間,在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世稱「百萬大裁軍」。
鄧小平在科學分析中國國情的基礎上認為:國家的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在百業待舉的當前,國家經濟建設是大局,必須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一切要服從這個大局。「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再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更新一些裝備,空中的也好,海上的也好,陸上的也好,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由於種種歷史原因,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裁軍「消腫」,是鄧小平很早的心愿。據不完全統計,鄧小平從1975年到1984年的10年間,對於「消腫」問題,談了多達數十次。在此期間,雖進行過4次精簡整編,但「消腫」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決。至1985年,人民解放軍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僅占同年美軍軍費的2%,不及前蘇聯軍費的零頭,而人民解放軍的員額卻是美軍的兩倍,與蘇軍持平。對裁減100萬,有些領導人擔心會減弱軍隊的戰鬥力。鄧小平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軍隊要多節省開支,改善武器裝備,更要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百萬人大裁軍,大規模裁減了軍隊的員額,減少了國防開支,使軍費的分配結構和投入投向趨於合理科學。1985年至1997年,中國國防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比重從過去的4.26%下降到了1.03%,國防費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從9.56%下降到了8.80%。通過精簡整編、改革體制,人民解放軍朝著機構 精幹、指揮靈活、反應快速、戰鬥力強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瀉藥,不贏利 -&> 裁員 -&> 吸引不到人 -&> 不贏利 -&> 裁員 惡性循環直到倒閉清算。
老闆止損,員工吐血!
謝邀!!!首先年底了就會涉及到年終獎的問題,一般選在年底大規模裁員的話多半是出於對年終獎的發放問題的考慮,然後年後一般都是招聘旺季,因為很多應屆大學生也開始出來找工作,年前辭職換工作的人也開始找工作了,年前大規模裁員也是為了年後補充新人做準備,特別是補充應屆畢業生,所以我認為年前公司大規模裁員的話應該是出於這兩方面的考慮,來自已一個經驗不足的人事看法,嘻嘻
蟹邀! 作為企業HR,結合個人經驗,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如今大多數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第一要務的,即使是國企也是如此。沒有盈利,還談什麼發展;沒有盈利,怎麼養活如此多的員工。人工成本雖說在每年的財務預算中並不是很突出的費用項目,但是即使是再大的企業,沒有盈利的產生,再少的人工成本也是可能會負擔不起的。
大多數人對於工資的概念多保留與到手的數目,尤其是應屆畢業生,卻不知道算上保險和企業必須要支付的相應稅費,人工成本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數目。
再者,企業裁員的方式是很多種的,直接裁員和間接裁員。直接裁員,企業會正對沒有流量產出的企業進行重新整合和精簡,甚至取消部門。這個時候,多數企業會先對這部分員工進行重新評估和崗位調配,然後不合適的員工會進行協商離職,補償一部分錢。不論直接還是間接裁員,降低人工成本都是企業在項目不盈利的情況下會選擇的自保或實現優勝劣汰的方法。
但是,不建議直接與企業進行正面交鋒來獲取更多到手的補償,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很透徹的運用到相應的法律條款的。
其實,HR部門是一個很容易兩頭不討好的存在,即要考慮企業成本,完成企業人員的合理規劃;又要考慮企業員工和企業直接的利益關係,安撫員工。
綜上,如今已經不是吃大鍋飯的年代了,一輩子只在一家企業做到老是不現實的。相反,如果你擁有過硬的技能和清晰的職業規劃,在哪裡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甚至你還可能遇到獵頭方的青睞哦!
不說了,剛接到新的年度預算,我需要去靜靜~(((?? ̄?? ̄?)??))一來公司面臨轉型期,砍掉一些相關部門及人員,而且在年底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也有利於穩定軍心。二來,可能真的是公司效益下滑,不得不通過裁員來削減人力成本
囊中羞澀,臉露愧色,心生狠著。
途牛這次裁員補償的很給力,同事的媳婦在途牛技術部當測試經理,聽她說補償是按照N+1的方式進行的,按照工資+加班費+年終獎/12來算的,聽說最多的一個人拿了30多萬還是40多來著,反正被裁的人都挺高興的
只能說是公司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輕!
通常企業裁員大部分會放在年後,此時人心波動最少,工作不會斷檔,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年前裁員,讓兔死狐悲,鳥盡弓藏!
只有病入膏肓,苟延殘喘時才會發生大規模的年前裁員。
年終獎、結構調整,人員更新等等只是表相而已。
不想給年終獎嗎?不明白
一些業績不好的員工,總不能留著過年吧?
推薦閱讀:
※各大跨國公司在中國裁員,都採取怎樣的補償標準?
※如何看待蘑菇街從 2016 年 9 月 8 日開始正式裁員?
※Zynga 突然裁員 18%,員工的經歷和感受如何?
※怎麼看待 2017 年 3 月貝貝網大規模裁員事件?
※一般裁員的時候裁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