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什麼?如果父母對子女很壞,子女還需要孝順嗎?

看過個東西說:孝,就是父母對子女好,子女也對父母好。

那我有一個疑問?如果父母對子女不好,子女應該怎麼辦?

不要說父母永遠是對孩子最好的,那麼多虐待兒童案不是白來的。


道德上來說,孔夫子所謂"父慈子孝",兩者是對應的,父不慈,子沒有義務孝.當然我不反對有人非要聖母心爆發,自己去孝不成人樣的父母,但在道德上父不慈,子不應該因為不孝而受譴責.

法律上來說,中國現行法律只規定了"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我們不討論這個規定合理不合理.只是要理解,養不是孝,孔夫子曰"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按照法律規定,你就當被迫定期投喂流浪狗好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的是養兒防老,本質是利益交換,父母是孩子的天然債權人,把你生下來為的就是要你報恩。

當然實際情況是,父母對子女好,子女對父母可能好也可能不好,父母對子女不好,子女對父母可能不好也可能好。

所以不少道德有缺陷的特別是功利心很重的父母會這樣思考:我對你好,你對我也好等於打了個平手,我也沒佔便宜,但萬一你對我不好我就虧大了了。我對你不好,即便你對我不好我也半點不吃虧,但萬一你對我好我就賺大了。

所以某些人格不健全且精於算計的父母往往會選擇對子女不好,只為立於不敗之地。

心靈正常的人是無法認同這種為人方式的,但是總是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心靈的扭曲,當這些人做了父母,他們的子女只有倒霉的份了。

做子女的往往有兩種結果,一種是無力對抗黑暗的吞噬,自己也人格扭曲,繼續這樣得輪迴。父母雖然也遭了你的惡報,但是你自己以及你的下一代也跟著毀了。

還有一種是頑強的對抗黑暗的侵蝕,勇敢的擁抱陽光,讓自己跳出這冷血的輪迴。代價是你要承受雙重的痛苦,因為你不但要承受父母不愛你的痛苦,同時還要承受自己不愛父母的痛苦。因為你是一個健全人,你就同時擁有被愛和去愛的需求,所以最終結果往往是你以德報怨,壞父母同樣成了人生贏家。

沒辦法,這就是上帝的設定。子女和父母從來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我毀滅並不能證明你的不幸,更不可能獲得同情,自強不息才是唯一的出路。

都說對父母孝順的孩子更有出息,原因無非是對父母好的孩子從小收穫的愛更多,人生自然更成功,或者是自己混好了也就不計較過去了。


父親母親應該是最偉大的,他們生育養育了兒女,兒女應該孝敬,可是我的父親自私了得,對兒子處處算計,不管兒女結婚,也不給打算蓋房子,只知道要錢,母親病了住院都是兒女均攤,他一分錢也不出,包括母親去世也不拿一分錢,都是兒女均攤的,天天喊這裡疼那裡疼,別人家兒女咋樣咋樣好,一句話不來就罵,我們都50多歲的人了,一點尊嚴也沒有,買啥東西都是兒女均攤,為人處事以老賣老,曾經去法院告四個兒子,實實在在丟人,這樣的老人兒女對他再好也是不好,現在法律法規都是偏袒老人,也促使一些類似這樣的老人得寸進尺,試問兒女就應該這樣被他們這樣的老人任意踐踏嗎?冤死!


小杖受,大杖走。這是古人的態度。


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以德報恩,以直報怨就行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佛家講不孝父母者,受天雷災,入無間地獄,想跟佛主申辯,父母喪德者,逼子女孝者,天雷災誰受乎?


你可以把孝從兩個方面理解,道德層面可以理解成孝順。法律層面孝對於贍養,贍養是義務,而且是不對等義務,不贍養是違法的。


你可以孝,但不能順!!!!


當然不需要咯


父母在 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 人生只剩歸途


孝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古代甚至有人因為不孝,被處以車裂之刑,可見中國有多重視孝道。在所有概念之中,孝是非常重要的一個。

那麼,什麼是孝?孝有四層含義:第一是親情,就是對父母親要好;第二,尊敬所有的長輩,不能僅僅孝順自己的父母;第三,懂得反哺,也就是一定要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不能忘本;第四要學會報恩、感恩。這是最基本的四個內容。

中國為什麼提倡孝呢?因為,任何朝廷都必須有治國的根本。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孝都是中國治國的根本。不孝的人,全社會都會唾棄他、甚至收拾他。以前,我們村裡有個義學,如果有誰不孝,就會被拉到義學裡,全村老百姓都會聚到那裡,用樹條子打他,讓他認錯。然後,他還得擺上一桌酒席,請上全村的老人,老人們會當眾讓他認錯,告訴他以後要孝敬,不孝就會被收拾。這是中國西部農村過去的規矩。

早些年,每個家族、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規矩,它是家族的法律,國家也認可。尤其在清朝的時候,家族的權力非常大,比如鄉紳。所謂的鄉紳,就是鄉村裡德高望重的人,縣長來了,也得拜訪他們,不然他就有可能管不住老百姓。所以,鄉紳有時甚至可以左右政局。所以,政府要提倡孝道,家族裡也要提倡孝道、保護孝道,這樣有利於他們的管理。清朝就是靠這種方式來統治老百姓的。

其實,不僅僅是清朝,中國有很多朝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的,從周天子時期開始就是這樣。皇帝是天子,所以皇帝對老天爺要孝,還要有一份敬畏,因此古代的君主們經常祭天,每次祭天都會舉辦隆重的儀式;兒子對父母要孝;老百姓對官要孝——古代的縣官叫「父母官」,直到現在,仍然有「父母官」的叫法,之所以有些人管請客送禮叫孝敬,就是因為這種說法——大臣們叫臣子,君王叫君父,所以,大臣對皇帝要孝。明朝時,大臣們如果做錯事,還會直接被扔在朝堂上,被扒掉褲子打屁股,就像老子打兒子一樣,叫廷杖。一棍接一棍地打下去,不聽話的臣子會被打得血肉模糊,有些人還會當場被打死。為什麼?因為臣子冒犯了君父。所以,明白了孝文化,就明白了中國幾千年的統治。

十六國時期,亂倫喪理、忤逆不孝的人常被處以車裂之刑。據說,有個男子偷了母親的錢,然後逃跑了,被抓住之後,官府本來只想判他流放,後來被當朝太后——苻堅的母親——知道,太后覺得流放不夠,就判了他車裂。包括東漢,也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也是可以殺頭的大罪。

我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孔融。孔融就是因為不孝被曹操殺掉的。據說,他有個抨擊孝道的理論,說父子之間有什麼恩情呢?從本質上說,兒子不過是父親情慾發作的產物罷了。母子之間有什麼恩情呢?母親就像容器,孩子就像容器里的物品,物品從容器里出來,就跟容器沒有關係了。於是,曹操就把他給殺了。

孔融真的不孝嗎?不一定,孔融四歲就懂得讓梨,他不挑好的大的,只挑最小的,然後按長幼順序,把梨分給兄弟,還說自己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弟弟比自己小,自己應該讓著弟弟。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所以,孔融從小就非常出名。他長大後為人也很好,剛直不阿,但非常狂傲。他知道曹操另有所圖,就不跟曹操合作,對曹操挖苦諷刺,還寫了一些讓曹操很不高興的東西,最後,曹操就找了個「不孝」的罪名,把孔融給殺了。即使在古代,沒理由也是不能殺人的,尤其是殺孔融這樣的名人。能名正言順地殺掉孔融,說明不孝這個理由確實很大。當然,誰都知道,如果孔融願意跟曹操合作,曹操可能就不會殺他了。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 雪漠著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推薦閱讀:

歐陽修是姓歐還是歐陽?
周易為什麼這麼准?科學依據是什麼?
如何解救大山中的孩子,讓他們正常的接受義務教育?
儒學中,有哪些糟粕?有哪些值得繼承,至今仍適用思想?
國人對待外國哲學和中國哲學態度反差為什麼會如此之大?

TAG:國學 | 家庭 | 家庭關係 | 父母 | 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