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會出現內家拳?

最近剛看到知乎上,有些大神在討論內家拳的事,就有點好奇為什麼中國會出現內家拳。

無論是國外的各種鍛煉方式,還是國內的外家拳,都是注重肌肉或者說是形體方面的鍛煉,而內家拳講究氣血或經絡等等的鍛煉,而這是世界都少有的。它在中國的興起有什麼緣故嗎?


謝邀。

這個問題的主體應該是問「為什麼內家拳講究氣血或經絡等等的鍛煉」,我就先說結論:問題不成立。

「內家拳講究氣血或經絡等等的鍛煉」這種說法是想當然了,講究氣血或經絡鍛煉的,那是丹道,三大內家有哪個在練拳的過程中把側重點放在「鍛鍊氣血經絡」的?氣血與經絡得到鍛煉是練拳的附帶,而不是練拳的重點或目的,更談不上「內家拳講究氣血或經絡的鍛煉」。雖然內家拳中確實有關於氣血經絡的內容,但那些多半是對於現象的描述。舉個例子:內家拳高手的手指都很粗壯,這就是「氣血達於末梢」,但這個只是練拳有成的附帶表現,並不是刻意去追求出來的。

不可否認,有些傳承中確實有刻意鍛鍊氣血與經絡的內容,近代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孫祿堂,但那些其實是丹道而不是拳術,屬於「傳承」但不屬於「拳術」,孫祿堂說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這「三層道理」其實是唐代就已出現的內丹理論。丹道與拳術確實有相互促進的作用,但本質上二者是分離的。家師在練拳之餘也練丹道,且頗有成就,但他在給我們講這兩個東西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分開講的。

最後說點個人感想:拳術本質上是技擊之法,故習拳者應以拳術本身為追求目的,身體的一些反應和體會都是附帶效果,不應過分糾結乃至沾沾自喜。出言必大小周天,動手則左右無源,如此「大師」,何可勝道也哉!


當外行的觀念深入人心,內行的影響力畢竟有限.....

說是張三丰創造的太極拳,你跟外行辯解張三丰不會太極拳,不如順著說張無忌學得真快....大家都開心。

求真的人會去讀文獻,不求真的人看看小說不是過得也很開心嘛,來知乎看看各路大神的答案也是娛樂罷了。真練武者有幾個,有幾個能練到分清內外....武是身知體悟,靠腦子想、靠概念堆砌是無法領會其中的感受的。

內行的自然懂,外行的說了基本等於沒說。

沒去過珠峰的能靠文字、圖片、錄像....獲得完整的經驗嗎?武術,間接經驗永遠不能代替直接體驗。練才能懂,不練永遠是門外漢。


很簡單,因為有文化的拳師希望把武術科學化、理論化,為武術的訓練、技擊找到一個普適原理,所以就會去中醫和道教里尋找基礎,因為這兩者對人體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這也是為什麼內家拳的拳理與中醫和道教關係那麼密切,中醫和道教是我國文化里比較系統的學問,重實證講理論,雖然不夠細緻對人體解剖不是很全面,但是總比沒有強,當然內家拳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這兩者的影響,有點神道,過於複雜。

實際上來說,外家和內家的區別在於技擊策略,發力原理都是一樣,就拿翻子拳來說,技擊策略是連續打擊對手使其失去抵抗力,這就要求短時間內出拳次數要多,單次拳的速度可以稍慢,這樣的話就會比較靈活,遠近都可以用,形意是重拳講究一擊制敵,這就對單拳速度要求很高,連續出拳能力就會下降,會略不靈活不太適合遠站,近戰則威力很大。真正的武術大師沒有分內外的,都要練,哪個順手用哪個。

最後貼個鏈接,就會發現其實內外一樣,只是外家不大講經絡內氣。

東北戳腳翻子拳功法綜述 「一步三拳乃是根源」


提綱

哲學與神學的世俗化

軍旅武藝的民間化

封建迷信


謝謝邀請。之前回答過太極拳的起源,說過拳意是文化沉澱,沒有深入講。拳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離不開一個字「氣」,學中國傳統文化離開了"氣"就沒學到根本的東西。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中醫武術琴棋書畫......提到氣,大多數人都往玄了想,所以在我的回答里一般不空談氣。今天就稍微說一下我的見解。

這是李經梧先生的話。體會了這句話,算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了。

很多人練太極拳會被一些神秘的東西吸引,太極拳是張三丰創的,張三丰是道士,道家講氣,講內丹修鍊,太極拳也講氣,於是很多人就把太極拳當氣功練了,去追求通周天了。這種人練的時候有個現象:練拳歸練拳,練氣歸練氣,把拳和氣分開練了。這裡有一個誤區:氣一定就是道家的東西嗎?儒家講正氣,太極拳講中正,中正自然之氣,不是氣嗎?當然道家的東西也沒有那麼狹隘,道法自然。說一個人氣質好,要是歪歪斜斜的能好嗎?邪不勝正,也可看作斜不勝正,一斜,氣就浮了,人家正的,氣是沉的,你氣是浮的也許可以通過手段技巧取得一時之利,但是一旦遇到內行你就只有出去了。我們一支練拳,講形力勁氣意神六個層次,不是說每個層次分開練,形就是形,氣就是氣。形對了後面的東西自然而然就會有了,層次高了,是後面的東西體會得更深了,到了後來得意忘形,從心所欲不逾矩。相信大家都不想出家成仙,練拳求道,求的應該是太極之道。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點偏題,其實也不偏,你把我上面一段話翻譯給老外聽,首先你不好翻譯,氣是air?其次他能懂嗎?中國人能懂。孫存周先生讓外國大力士掰他手指,大力士掰不了,佩服孫先生的功夫,想和他學,孫先生拒絕:中國話都聽不懂,能學什麼東西?


內家的出現,其實也是「科學」的發展下來的。

西方的現代搏擊術(西方也有「古」搏擊術),不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開始接觸到內家拳的邊緣了,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核心力量訓練」這個關鍵詞。

何況我們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從村落械鬥,到百萬人規模的大廝殺,幾千年下來得有多少?!何況理論方面,思想上有陰陽五行思想和黃帝內經思想支持,這就有了理論和實踐2方面的保證。

從外家拳到內家拳,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

因為內家拳是一種更合理、更完善完整的訓練體系。

這裡我們不妨還是用現代搏擊術做例子來解釋,大家可能更好接受。比如說,現代搏擊術里,拳擊也好,MMA也好,都挺能打,挺實用的了,為何還要開發什麼」核心力量訓練「體系呢?

內家之於外家,有優勢的地方這是其中之一。

國內外都有拳擊健身,搏擊健身,甚至有韻律搏擊操,這不過是開發這些搏擊術的周邊罷了。

而內家健身養生,是一整套完善理論的。這是內家之於外家,有優勢的地方之二。

其餘還有,不多做贅述了。舉2個例子讓大家理解就是。

至於內家與丹道的關係,有的說內家借用丹道理論,有的說,內家是丹道的附屬。其實也都算對。

這不過是對人體的鍛煉上升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現的與丹道的趨同罷了。兩者到了內家層次必然出現共同點。

本來么:練拳本質不過強身健體。練完四肢練軀幹。練完皮肉練筋骨。練完筋骨練五臟。然後必然精氣神。走上丹道之路有何稀奇?


我說是種族異能,會不會有人笑話……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內家拳的產生必然與傳統文化有必然的聯繫。

中國傳統哲學氣,但實際上與現代物理學意義上的氣不盡相同。 氣是中國哲學、道教和中醫學中常見的概念。在中醫學中,指構成人體及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能量,同時也具有生理機能的含義。

相信大家都聽過盤古開天的故事,「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渾沌之氣,清氣上升。濁氣下降,用氣來解釋宇宙的開始,所以氣在中國哲學的開始,之後,氣被引用到中醫學術產生了重要的經絡系統是經絡學術語,經絡學是在世界醫學中,唯一由中國發明的獨特學說,它在防病治病方式上,不是依靠藥物,而是以調理經絡之氣來起到作用。

經絡學認為人體臟腑之氣由經絡輸注,可在體表尋找到相應的部位,這些部位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內部的臟腑器官之氣相通,外部多當肢節、筋肉或骨骼之間的凹陷處,因其功能上內外之氣互相輸通,位置上又以孔隙為主,所以稱為「腧穴」。腧穴與腧穴之間由經脈、絡脈及其連屬部分構成的與內部的臟腑器官之氣相通的,有規律地連貫形成的網路結構。我們學校的眼保眼操就是使用了經絡學說。

中國歷史上從尊儒家學說後,對武是輕視的,武術沒有自己太多的理論,是借用了大量的中醫學說和傳統哲學。經絡學說強調「氣」重要性,具有能量的作用,所以武術也把這種學說引用到自己體系中,有些甚至過於追求,誇大,包括作八十年的 「氣功」亂象。

關於內家拳與外家拳最早記載見效於;《王征南墓志銘》是現存最早記述內家拳名稱概念、「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明清之際內家拳僅為一個拳種,外家拳僅指少 林拳,到民國期間發展成「凡主於搏人」「亦足以通利 關節」者,概稱「外家拳」;凡注重「以靜制動」「得於導 引者為多「概稱為」內家拳「,後有把太極、形意卦歸為內家拳的說法。

從些話可以理解,當時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學說只是指拳術的風格剛柔 之分,到了現代某些人理解為內功了。這些理解從健身運動角度來說是無可非議,只要有益於群眾,怎麼練都 可以,如果要說內家拳可以比散打厲害,中國功夫比世界其它格鬥厲,哪就是是自欺欺人了。客觀說中國武術目前在世界不是最強的,但也不是最差的,我們的競技武術才剛開始起步,


從學術角度來說:

內家拳打人的一面和外家拳差不多,都是靠力量和速度贏人,所謂的大師四兩撥千斤是很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才能表演出來,最典型的:你抓我手、你推我。然而問題就來了,多年從事打人事業的人,年老以後身體一般都會出現問題,哪怕你不成天和人打架,自己練太猛了,上年紀也會有隱患,其根本原因是練功與格鬥過程中的激烈運動損傷了內臟和經絡,比如專業運動員退役後會傷病纏身。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前人引入了道家養生功法,也就是練氣,所謂練氣其實是練內臟之間的筋膜,是為了內壯,有了內壯再練打人的外功可以增加恢復力,從而延長壽命與運動生命。都說少林是外家,配上一門內功,馬上就成了內家,散打拳擊同理。

從社會角度來說:

慫人太多!內家拳的出現滿足了一些不想吃苦受累就能揮揮手打贏壯漢的人的意淫!


技擊絕對是一個因素,可是我的偏見是題主想問的就是丹道這種東西的來源。以技擊或戰場拳來解釋都有其合理性,可是卻無法解釋一些精細到毫髮的理論

我的偏見就是,歷史積澱,類似的練習方法不止中國有,日本也有,沖繩也有,印度也有,俄羅斯也有,泰國也有。不過發展的形式不太一樣而已,本質上,還是需求產生的。(如有不對請指正)


都閃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作答。

我就說兩點。

一,器械拳術化。

明末清初的禁武和火器的逐漸盛行。刀槍劍棍的傷人取命技術縮小為鏢局和保鏢行業,技術形式變為拳腳。

二,拳術玩意化。

清末民初,大量拳師進京入滬教拳為生。京滬兩地沒有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的殺戮,拳論和拳式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打磨得光滑和精深。

滿意嗎?


騙人先騙己,牛逼吹得太多了,自己也就當真了……


內家拳,就該生在中國。

一,中國傳統武術強調的是松活,內家拳更能體現這一點。

17歲的甄子丹來到北京跟從吳彬進行訓練。雖然生活環境不同,但甄子丹很快能適應下來。吳彬對他的能吃苦也是津津樂道,不過由於甄子丹在美國練得不是中國這種套路,有時也不是很聽話。中國武術套路強調放鬆,但那時的甄子丹卻表現得很緊張和僵硬,吳彬說,那時的甄子丹就是要過這一關,而他卻還不那麼信服,吳彬後來乾脆讓他跟隨女隊練習身體柔韌性。

所以說,內家拳的思路和別的拳是不一樣的,內家拳的精髓在松下來後的爆發力,剛猛偏向柔中求,外家拳更重視單純的力量和速度吧。

從這個基本思路就可以看出,內家拳的拳理和道家辯證思維有關係:

《道德經》有言,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

想要獲得(合出)更剛猛的發勁,就要做到更徹底的松,得到更高級的身體控制能力。

二,現在的太極拳套路,部分招式在戚繼光編匯的《紀要新書》中已經出現。後人在老拳法基礎上、結合道家、儒家思想,形成以「剛從柔中求」為核心的一套全新拳法理論。

「嘆當年,披堅執銳,掃蕩群寇,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 —— 陳王庭《長短句》

孫祿堂集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家拳於一身,後來著書說三種拳殊途同歸,其實是一個東西。可以猜測,形意、八卦與太極拳法的創立過程估計也差不多。

ps:讀讀《陳氏太極拳圖說》,你會發現儒家思想在拳理中的比重更多,因為「以武入道」,作為地主人家護身安家世代傳承的技藝,拳法不止是拳法,更承載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否則功夫再高,糾紛不斷,再好的功夫也白練了。

三,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幻想內家拳「剛從柔中求」的理論是從疾病、衰老中獲得的。

古代武醫不分家,誰都有生病或者體弱的時候,在沒法進行高強度拳法訓練時,也許某些文武雙全的人物會慢慢地演練套路,並突然發現,松下來的諸多好處,並將此提煉為理論。為什麼是某些?因為天下之大,奇人輩出,想到一起也不是什麼怪事。

四,正如 @式微闕堂所說,題主的問題描述存在問題,氣血和經絡只是副產品。松下來的技擊效果才是內家拳的追求。之所以養生效果這麼好,是因為恰好符合「天之道」。個人認為,說白了就是人體天生有自我維護、修復的能力,慢慢運動的內家拳有助於血液順暢循環,各器官有了血液滋養,各司其職,功能正常,人體自然健康。

五,總結一下吧,內家拳之所以出現在中國。和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分不開的,和時代環境(土匪紛亂+地主家庭)是分不開的,和醫武不分(文武雙全)是分不開的,和N代人的研究傳承(家族鄉鄰)是分不開的……這些條件也就中國有。

之前去過山西皇城相府,清代名臣陳廷敬的莊園,倚山而建的城牆裡面有座高高的江山樓,遇到土匪上門,一大家子就上樓,樓道極窄,僅容一人上下,樓底還有井,不愁水源,備足糧食,家丁守護,拖上幾個月都不是問題。而同為山西人的另一支陳氏家族移居河南,在黃河邊的平原,他們護身立命的方法是——練拳。

文有儒道理論基礎,武有軍旅拳術,外有土匪之患,內有簡單、不愁吃穿的地主生活,加上鄉里鄉親,大家族的氛圍,才能醞釀傳承出內家拳吧。

感嘆一下,如果不是冷兵器時代,拳法好比核武器,一桿大槍掃群匪,家裡無憂生計,誰沒事幹一天二十趟拳?現在拳法的意義大大減弱,社會壓力(經濟、心理、生理都有,沒錢說不定媳婦都找不到)大,拳的傳承問題多多。

即使現在太極拳蔚然成風,名師拳館林立,傳統武術推廣依然面臨著相當遠的一條路要走。我通過微信關注了一些拳館,總覺得渾身都是精英國學養生范。我們需要更好的展示宣傳方法,更乾淨簡單的練習環境,更年輕化被人所理解的學習氛圍,也許等到這樣的拳館普及的那一天,我們就真的幸福了。


內家拳是外家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升級產物,外家拳是在長期的戰亂中產生的,本身追求的是簡單明了,易掌握,殺傷力大。但是它也有因為沒有系統科學的鍛煉保養方法而會導致身體損傷的弊端。俗話說的拳怕少壯,就是反應了這個問題。年青的時候扛得住,年老就不行了。

而內家拳相對來說殺傷力並不一定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對身體的損耗相對比較小,又有相對系統的鍛煉方法,以陳氏太極拳為例,老架一路偏柔和,適合入門,老架二路就比較剛猛,殺傷力並不比外家拳低,再加上適逢比較太平的時期,對殺傷力要求沒那麼高,內家拳就蓬勃發展起來了。


我要說「概念」一定被噴,但我實在是忍不住


對於一種技擊術來說,最重要的二個因素就是能量的產生及傳簇。下面我們就圍繞能量的產生及傳簇二個方面說一下為什麼會出現內家拳。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以肌肉緊張作為能量的產生與傳簇方式,就是在大腦控制下的肌肉緊張發力。肌肉緊張發力方式有許多弊端,比如在能量的產生方面,由於各肌肉排列順序不同,就不能同時向同一方向緊張收縮發力;肌肉緊張的副作用就是僵硬,僵硬則阻礙能量產生;技擊主要依靠腳蹬地獲得的地面反作用力的能量,但是腰胯以上部位卻不能產生腳蹬地的能量。以上原因導致了肌肉緊張發力無法發出人體的極致能量。

在能量的傳簇方面,肌肉緊張使得身體成為一個槓桿,任何部位受到打擊就波及全身;肌肉緊張只能單向傳簇能量,即只能將自身能量發出打擊對手,但不能將對手打來的能量反向傳簇回自身,所以技擊的本質就是二人之間力量硬頂,身體極易受傷;發力需要空間距離,嚴重消耗體能等等。

前輩大師為了追求比肌肉緊張發力更加強大的能量傳簇,毅然放棄了肌肉緊張發力,發明出了內家拳的壓縮旋轉發力方式。壓縮旋轉的發力方式為了改進每塊肌肉緊張發力時產生的弊端,將整個身體視為「一塊大肌肉」,以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產生下行能量傳簇作用於地面,使身體獲得地面給予身體的反作用力即上下貫通之力的上行能量傳簇,此為上下相隨。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產生的能量傳簇就徹底彌補了肌肉緊張發力的不足,能夠發出遠遠大於肌肉緊張的能量傳簇。

但是人體在大腦控制下的發力就是肌肉緊張,所以內家拳的發力就要拋棄大腦控制,而要習練出身體自己的能量控制中心,這個能量控制中心在形意里就是心意,在太極拳里就是心神,心意或心神以抽合的方式控制能量傳簇,就是前輩大師說的以心行氣。

內家拳的這種發力方式在傳簇能量方面的特點就是能夠雙向傳簇能量。不但能夠將自身上下貫通之力傳簇出去打擊對手,還能把對手打來的能量反向傳簇回自身,以自身的壓縮旋轉引進對手能量到腳下,這樣身體獲得的上下貫通之力就包括了自身與對手二個人的能量總和,這種能量傳簇方式就是形意的化勁,就是太極的引進落空借力打力。

好,總結一下,內家拳是在改進了外家拳肌肉緊張發力的弊端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技擊力更加強大的技擊術。內家拳的產生是技擊術不斷改進與發展的結果。

了解內家拳的發力方式請看我主頁發表的文章或關注知乎專欄 傳統實戰太極拳。


我師父的說法是,內家外家,是執政者為了分化習武者做的設定。

俠以武犯禁。

練武之人如果團結一起,對執政者是有很大威脅的。

所以要麼拉攏,要麼分化。內家外家就是一個分化的方式。

內家外家只是入門的途徑不同,後面都是要練的。


我身即道 道成化武(舞)


我覺得這應該跟中國的文化有關,傳統上的儒釋道,在做學問、解決事情時都講究「心內求法」,既「內道」,打坐、站樁等功夫都是向內求,觀察經絡更是需要內證、內觀的功夫。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內家拳的祖師都是反清復明的失敗者。太極祖師王征南,明把總,反清失敗後隱身家鄉。形意祖師姬際可,反清失敗後,隱身家鄉。八卦祖師董海川,反清失敗後,去王府當了太監。為什麼內家拳起源於明末清初?蓋聶,荊軻,項羽,王越,呂布,趙雲,紅拂女,公孫大娘,金台,林沖,岳飛,常遇春等人都不練武功?太極拳能打的也就楊露蟬父子。靠練過十年外家的楊無敵,太極才揚名天下。民國時期國術館比試中,練拳擊的朱國富兄弟名列前茅。


推薦閱讀:

太極拳、形意拳、和八極拳的區別在哪裡?
內家拳練多久才能強身健體?
太極拳的內功、內力到底是什麼,如何具體習練?
擁有好身材和練習傳武衝突嗎?
拳法怎麼分的內外啊?

TAG:武術 | 內家拳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