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跨國公司在中國裁員,都採取怎樣的補償標準?

微軟、IBM、思科、惠普、以及各家日企的朋友們都來聊一聊呀?


思科中國區補償N+7,拿了上百萬成功大逃離的人為數不少。沒跑成功的人表示羨慕嫉妒恨。必須匿啊。


謝邀

思科公司裁員6000人,財務預算大約控制在6-8億美元。

裁員補貼因公司而異 南京摩托羅拉財院的時候就引發了員工不滿。

有朋友在諾基亞 他告訴我裁員的時候首先公司會拿出一個N+6的方案,基本上屬於大家都比較滿意的方案 賠償比較優厚,會有一半多選擇離開公司 朋友沒有離開 最後拿的是N+2 比較低較之於N+6。

思科畢竟沒有開始落實 目測應該不會引發員工不滿。至少也應該會拿出N+2的最低標準吧。


換個角度。其實裁員的時候補貼是一回事,對個人的影響是另一回事。

給你補個一年的,然後後半輩子都找不著工作咋辦。要知道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遠沒有旁觀人看的那麼舒服。壓力很大的。

裁員分為末尾淘汰和組織性裁員。末尾淘汰,一般公司會給你一定時間自己慢慢找工作,這時候外圍市場較為穩定,自己有貨的話找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影響很小,而且還有不少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申請離職的。組織性裁員就很恐怖,之前的moto和現在的諾基亞,我看到裁員消息就知道肯定會鬧事,原因很簡單,出來的人太多了,而且背景相似,就業市場根本容不下這麼多人,特別是一些35+以上的員工,自身的收入和資歷達到一定階段了,轉型的成本很高,很多可以說是裁員結束的時候就是失業的時候。另一類剛剛提升到管理層或者即將升級的員工也影響很大,基本上只能降級找個工作,對個人的職業發展非常的不利,也許好幾年甚至10多年的努力都白費了。

外企的人,找到工作大部分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對於職業發展還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過還是希望別裁員吧。


最近剛好前東家在裁員 法企 N+4.5


Panasonic關了上海一個工廠貌似補償方案是1.8N,東北一個工廠的方案是N+2再加三萬離職金的。日系工廠基本是N+2,有合資背景的會高一些。在北上廣的最高啦。但鬼子工資不高,到手不如歐美高大上啦。不得不匿啊


亞馬遜 剛被裁,ONLY N加1


更需要說明的是死磕的N+7,這裡的unit是去年收入的總和除以12,意味著base salary,comission/bonus和股票。而有些公司比如十八摸(not sure),只是社會平均工資。。。


三star關閉上海松江一個工廠。

賠償1.75N+1+1W。

相比某些三天兩頭找碴變著法兒逼你走,幾頓飯搞定勞動局的青島驕傲。。。

我能說資本主義好么?


我嫂子以前在ibm,無意中說,中層被炒,補償十幾萬


CSR,N+7

這個補償相當之高了。


航運業老大馬士基,N+3。


剛好遇到前僱主收掉了旗下的某品牌,補償是這樣的:

1.轉崗

2.不轉崗的賠償N+5個月的工資,Bonus,Share這些也都攤進去了。

算業界良心了。


大面積裁員可能會有統一的賠償方案,很多小規模裁員的賠償是可以自己談的,N+x,其實很多人倒是希望拿個不錯的賠償,然後再就業。


美博通和諾基亞中國最近都給了N+6,貌似成了美資IT企業裁員的標配啊。


某五百強美企n+6+10w


N+1


各位的回答都很好。請參照第一財經雜誌,有詳細解答。


類似老房子拆遷,願意先走的多補償幾個月工資,後走的原則上就按法規來。

N+n,N是服務年限,n是月份,3~6月不等


基本初期裁員賠償比較高,

最低就是國家/當地政府規定的賠償標準


DELL 公司,N+2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蘑菇街從 2016 年 9 月 8 日開始正式裁員?
Zynga 突然裁員 18%,員工的經歷和感受如何?
怎麼看待 2017 年 3 月貝貝網大規模裁員事件?
一般裁員的時候裁哪些人?
怎樣看待 IBM 裁員十萬人的新聞?

TAG:公司 | 跨國公司 | 裁員 | 本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