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唱片的發行不是以專輯為單位,樂評應該怎麼寫?


單曲作為唱片發行的時間比專輯長。

Emile Berliner於1888年發明了唱片。最初的唱片是78轉的,每面只能播放3分鐘左右的音樂。在整個爵士時代(1919-1928)及早期搖滾樂都是以單曲作為主要的音樂傳播形式。在當時一首歌就是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了。jazz樂的巨擘Billie Holiday,Louis Armstrong,搖滾樂始祖Chuck Berry,最好的專輯都是後人給他們做的早期單曲的合集,如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1923-1934

直到1948年,單面可錄製30分鐘的LP(Long-Playing)唱片才出現,才為專輯作為藝術表現手段提供了技術基礎。不過這個時候,專輯的作用不過是一堆捆綁了的單曲。直到60年代,一些有作為的藝術家,意識到專輯不僅是作為一堆單曲的堆砌,可以通過巧妙的組合達到整體大於部分相加的效果。比如Beatles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裡面一些歌曲單拿出來是不出彩的,但是正是這些不出彩的歌曲,和專輯裡Being for the Benefit of Mr. Kite!這樣的經典搭配,相得益彰。這些類型的專輯才能夠以專輯為單位作為樂評對象。

我們聽到大多數的專輯僅僅是單曲的集合,看到的樂評不過是對一堆單曲的點評罷了。

歌曲合集類的專輯沒有好壞之分,既然一首單曲已經可以表達完自己的想法了,沒有必要去弄一個概念專輯。Motown的很多黑人大師的專輯也都是單曲的集合,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大師。

既然單曲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了,自然可以根據一首歌寫樂評。

比如說TLC的Waterfall,裡面包含了吸毒,艾滋病等敏感話題,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也可以從其在90年代中Urban RB,HIP HOP的演變的發展來寫。

滾石雜誌的官網有針對單曲寫的樂評,題主可以作為寫樂評的參考。

以下是網址

Song Reviews and Ratings


誰跟你說樂評是要以某張特定的專輯為評價對象的?

樂評,music review,評價某張專輯是好是壞,當然是其功能性所在。可這只是樂評的基礎。樂評可以借音樂談論一切東西,樂評可以談二套房利率,可以談單獨開放二胎,可以談中日關係,不一而足。只有那些蹩腳的、不專業的樂評人,才會把樂評鎖定在一張專輯裡。

請翻翻中國大陸最優秀的樂評人張曉舟先生的作品,《死城漫遊指南》,在他的這本專欄集子裡面,基本和某張專輯沒有直接的關聯。

如張天師今年就張懸事件發表的三篇樂評:

張曉舟 : 「小清新」統一大中國—— 張懸事件反思之一

張曉舟 : 小清新紅衛兵—— 張懸事件反思之二

張曉舟 : 誰霸凌了誰—— 張懸事件反思之三

你敢說這不是樂評?唱片是否以專輯為形式發表,干樂評人什麼事?

如@聞檀眠 的答案,一廂情願認為,「既然單曲已經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了,自然可以根據一首歌寫樂評」,還擔心大家不知道78轉之類的東西(流行音樂的長度,是男人就堅持三分鐘,這玩意在知乎已經被普及了無數次了親),嘮嘮叨叨說了一輪,看得就讓人捉雞。

當然,如果真的要以單曲論,優秀的樂評人也可以充分擴充其容量。比如張天師的《劉翔跟著崔健,孤獨地飛了》,從劉翔接拍的nike的廣告之北京音樂用了崔健的《飛了》講起,然後給你描述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另一篇他在騰訊大家中的作品,《 年度成語:生來彷徨》,年度好樂評,張曉舟一個人包辦了。


你好像把樂評這個事兒理解反了。

樂評這個東西 確實大多數時候都是大家寫在專輯下頭 不過那是在豆瓣上 對大多數人來說樂評確實被豆瓣定義成了針對專輯的點評 這有一個好處就是針對一個作品的集合(即專輯)的評價更容易出貨 因為很多專輯營造的東西都是藝人想表達出來的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 一張專輯的曲目編排 越來越不被唱片公司 製作人 甚至藝人自己重視。慢慢的 針對一張專輯寫樂評的價值 就因為這種忽視而相應地降低了。

實際上很多人都會在自己的博客上給藝人或者樂隊寫 這也算是寫樂評 對吧。

你看 Dreamcatcher 上 邀請音樂人和愛好者給每首作品都寫樂評出的專欄 著同樣也算是樂評 對吧。

所以就不存在發行不按專輯走這件事之後的問題了。

因為樂評本就不是專門針對專輯的 雖然看起來確實是那麼回事兒。

順便說一句 EP專輯(單曲專輯)和Demo(小樣)其實就是不按照專輯為單位發行的。

但我們的樂評其實也沒因為這種特殊的發行方式改變過。


樂評很多時候並不針對專輯寫的。


可以對風格,對歌手,對現場,對聲音本身,能評的都很廣。


專輯只是把某幾個東西有意或者無意間扔在了一齊。只是現在都很習慣上把整個東西綁在一起進行評分。


如果取消專輯,最多就是少了你到豆瓣點分的樂趣而已。


推薦閱讀:

近期音樂版權戰火不斷,網易最終侵權被罰,這個結果對於音樂市場的前景會有什麼影響?
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 44~48 條的新內容會給中國版權現狀及音樂等相關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音樂版權如何定價?
什麼是 OP(Original Publishing)和 SP(Sub-Publishing)?它們有什麼用?什麼人可以有它們?
哪些音樂與歌手是有一定「聽覺門檻」的?

TAG:音樂 | 音樂產業 | 音樂專輯 | 音樂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