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債券正回購套作,理論上可以實現15到20個百分點的穩定年收益嗎?

思路是找一支流動性可以,質地可以(不做城投債?),票息率8%以上的,折算率也可以的(至少90%?)的,交易所正回購套作做個2到3倍的槓桿,理論上來說可以保證15%到20%的穩定年收益嗎?那這樣債券基金豈不是很好做高收益嗎?

當然假設是債券市場不出現2011年那種的暴跌,同時假設正回購的平均年利率在3%至3.5%左右,這些假設應該是比較能實現的吧

------------------------------------------------------------------------------------------------------------------------------------

第一次提問,可能有表述不清的地方


仔細看了樓主的問題。原來你問的是基金啊。基金做不到的,他們有槓桿比例限制,最高140%。。。

----分割線----以下為原始答案-----

理論上其它金融機構可以做到。你需要一個非常NB的資金交易員(一般來說,年薪在30萬以上,咯咯)。交易所債券是可以通過不停滾動質押做到理論槓桿的。假設一個普通的城投債吧,質押比在0.75左右,那麼就可以放出4倍的理論槓桿(請不要問我怎麼做的,如果有問題,請自行複習等比數列求和)。請不要對這個理論數字嗤之以鼻,實踐上搞到3.5倍是沒有問題的(也就借了6次正回購。什麼?你的交易員表示操作難度太高?請果斷開除他)。假設這個高流動性的債券票息是7.5%,交易所平均隔夜資金成本3.5%,那麼這樣做的理論收益率是:7.5%+3*(7.5%-3.5%)=19.5%,which answers your question.哪怕把槓桿比例下調到更加現實的3.5倍,組合收益率也可以達到17.5%。

Too good to be true?

這個策略有好幾個現實的問題。

問題一:無法度過錢荒。如果你的資金交易員點了「烏龍指」技能,同時你的組合已經做到了百億級別,那麼在資金異常緊張的季末、年末,資金交易員可能無法借到足夠的錢來滾動槓桿。當這種問題發生的時候,恭喜你,上交所會找你麻煩的。

問題二:一旦標的債券基本面發生嚴重變化,導致不可質押,就悲劇了。。。並不是所有的交易所債券都可以作為質押標的。理論上來說,機構質押的都是國債。所有其他的債券需要按照一個交易所公布的折算標準去摺合成標準質押券(沒錯,就是我前面說過的質押比)。一旦你投資的債券不再符合質押標準(比如,債項評級被下調到AA-),你就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債券拋乾淨,直至不再使用槓桿養券。組合策略失效。

問題三:槓桿養券需要不停地操作。由於長期的資金非常貴,機構中的普通青年都是通過隔夜回購養券(個別用長錢養券的2B除外)。而每天的資金面都會有很大波動,這就意味著資金交易員需要250個交易日每天在開盤時間都盯著交易所回購,適時借入低成本資金。這就意味著,此策略對於個人或者小機構都不可行。

問題四:這個槓桿養券的組合最少需要一個信用研究員(跟蹤債券資質)、一個資金交易員(每天借錢),最少的工資成本應該也在50萬左右。所以,本太小的機構就甭想了~~~


自己研究了下,貌似做不到。只是估計值,未做精確定量計算和實盤操作

拉了下企業債到期收益率數據(債券頻道 _ 東方財富網(Eastmoney.com)),最高也就7.55%,靠前的基本是城投債。成交量大,收益可以的非城投,如122683,122643,折算率都沒過0.8(按上交所5月24日的數據),就是說真做這兩個正回購質押的話,最多放個1倍槓桿,而且收益率拉低的很多,最後收益率也就11至12個點,不會到15%

話說回來,城投債真爆了,其他債能有好日子過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做該死的城投債么,,,

至於債券基金么,交易所債券體量太小了,基金做一手對價格影響太大,而且不一定買的到券,所以只能做銀行間,銀行間做槓桿,不懂,只能做代持么,現在不是嚴打么,,,,,所以收益率債券基金沒這麼高

還請高人補充


放大槓桿僅僅限於後市看好的前提。風險太大了。16年底,GH證券和別人代持的債券出現了小幅下挫,結果GH就不認賬了。債券的折算是不斷調整的,不是一個大的組合,很難做到出現黑天鵝全身而退。11年之後,債市不再像08年,像北辰,新湖或者泛海系的能到8%,而且自臭名昭著的超日債開始,越來越多的老闆一言不合就跑路,東北某大型國企更是既不清算也不還錢,要把大家的血汗錢變成企業的股份,市場充滿了欺詐,小心為妙。


債券收益率普遍只有3%-5%,為何牛市中純債產品能賺10%以上呢?

而實現這個目標的手段就是債券正回購(下面詳細介紹)。

正是通過正回購交易,債券基金實現加槓桿,從而多了一個加強版的武器。下面我們比較二者收益:

無槓桿下僅買國債

例:投資者在2014年12月31日按收盤價3.64%買入21國債(7)(剩餘期限6.6年,票面利率4.26%),並於2015年12月31日按收盤價2.62%於賣出,持有期收益率為多少?

投資者資本利得收益:108.43-103.55=4.88元

投資者利息收入:-1.8+2.13+2.13+1.8=4.26元

投資者持有一年收益率:(4.88+4.26)/(103.55+1.8)=8.68%

2倍槓桿買入國債

例:假設前述案例1的投資者通過正回購放1倍的槓桿,並持有1年,持有期收益率為多少?(正回購2%的利息)

投資者資本利得收益:4.88*2=9.76元

投資者利息收入:4.26*2=8.52元

正回購利息支出:(103.55+1.8)*2%=2.107

投資者持有一年收益率:(9.76+8.52-2.107)/(103.55+1.8)=15.35%。

因此若處於收益率下行的牛市中,若息差收益為正,放大槓桿後,債券組合收益將大幅超過債券平均票面利率。

(資料來自博道投資官微)


目前的情況是加一倍的槓桿收益率能到10%左右了。


難,基本上不可能達到15%,但是8%—10%可能性很大!在折價時買入交易所債券(一般1張債券交易價在90~95之間),加上債券票面利息,可以達到!


"理論上"當然能夠實現。

樓主自己也說了,假設是債券市場不出現暴跌,正回購利率保持在低位。這其實就是債券市場最簡單的利差交易,大行交易員天天在做的事情,專業術語叫 Carry Trade。

Carry trade 的特點就是天天賺錢,但是精髓就是怎麼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果斷抽身。因為一旦債市出現波動,你的本金虧損有可能就是10%以上,還彌補不了幾年賺的利差。但是如果你能夠隨時在市場里觀察債券收益率和正回購利率,對自己的判斷有足夠信心,你就可以這麼做。只是,如果你有這些時間和能力,去銀行做一個債券自營交易員也可以了,何必用自己的錢來冒風險呢?


如果是個人操作,資金量不大就簡單粗暴的借182天,槓桿倍數算好,標的券又能完全滿足假設的話就沒有問題,實際上就是放槓桿,只要不選資質太差的債券,風險無非就是資金拆借成本。


信用賬戶融資買入是一種賭法,債券上槓桿是另外一種賭法。其風險收益特徵和股票不同,是收益有限、但風險無限的一種賭法。

操作之前請先確保你清楚理解了此項操作中蘊含的所有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 槓桿交易放大損失的風險、
  • 流動性風險、
  • 債券信用風險(評級下調、甚至違約的風險)、
  • 債券暫停交易/退市風險、
  • 券商/交易所及監管部門的政策變動風險(如提高合格債券交易者門檻,甚至禁止個人交易者參與債券正回購操作)、
  • 折算率下調(甚至調整到0)風險、
  • 回購利率長期維持高位甚至超過債券YTM的風險、
  • 未列出的其他風險。


推薦閱讀:

買房投資要注意什麼啊?
三線城市房產投資問題。?
理財規則的有哪些基礎類的定律?
P2P銀行存管就安全了嗎?
如何看待2015年7月8日股市大跌?

TAG:投資 | 債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