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繪畫的天分是什麼?


更新:

色感形感不能決定你的成就高低,所有的進步如果沒有以豐富的閱歷及素養做支撐最後都只會使你更迷茫,不斷的鑽研思索探求是每一個可靠成功的必要因素。

——————————————————

剛好之前有想過這個問題:D

從小被人誇有畫畫天賦,從小受美術老師偏心,飄飄然的也覺得好像是這樣。

家裡頭也有搞藝術的,不過都沒搞出什麼名堂來,這就為難了我,害我從小的觀念就是 畫家=高逼格的流浪家。

所以一直很排斥那幾位慫恿我去接受正式美術教育的。這不害我么,我還想著金錢美女為禍四方呢,你到好,讓我流浪四方?這不騙小孩么。

直到我思(cheng)想(ji)覺(tai)悟(cha)慢慢高上來,決定要投身藝術哪怕將來果奔的時候,沒想到,已然高三了。

別人學得晚的都學了一年兩年了,學得長的有五六年了。但是,當時我那叫一個義無反顧啊,誇我有(da)勇(sha)氣(bi)的都沒能攔住我。

然後就不提美術考前教育了,和普通學生一樣逃不出應試的魔爪。

只記得我從第一天削鉛筆到開始畫頭像用了兩天,直接跳過靜物。

老師一直誇我形感好,一直拿我跟去年的某某某作比較,然後嘆一口氣,可惜來的太晚,早來一個月應該能上國美(當然不是家電啦)

兩周時間,我從畫室最後一檔爬到了第一檔,素描速寫色彩中,速寫最好(偏科,後來慢慢改善),由於比較應試,所以色彩也沒給拖後腿。

直到接觸了寫生,我才發現自己色彩差得這麼離譜,當時不懂,以為自己是色感差,後來才知道是人挫讀書少,根本不懂冷暖,也不懂怎麼看顏色。直到我全都摸通模模糊糊懂的時候已經是高四生了。

雖然是復讀的,但百分之70的應屆生學的都比我久,但這時候似乎也看淡了,什麼天賦什麼大神全是扯淡,色感形感全是可以培養起來的,只不過有些人早培養有些人晚培養罷了。

想想國內的藝術家們打小學的不在少數,技法方面早已爐火純青,為何有的在國際上聲明遠播,有的只能在國內一個畫室噹噹老師,和什麼有關呢。

藝術離不開哲學。

色感形感只不過是最基礎的條件,幾年就可以培養好,對藝術這條路的悟卻是一個大坎,有些明明白白的道理可能過了好幾年才突然明白,「喔~原來是這個樣子」。

就像是畫畫到底是畫的是什麼呢,是還原真實么,不是吧,是以自我的意志強加於我的畫,將我所感受的精神世界剝離出來么,也不是吧。就像塞尚一樣,他不屑於印象派流於表面的瞬間感受性的畫法,所以他從中脫離出來,他想要找到一片更高的天空,一個永恆的,堅固的東西,他要讓真實,世界的秩序性像鐘聲一樣瀰漫在每一個筆觸里。他是一位偉大的敏銳的洞察者。

你可能要不斷推翻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東西,可能一時間千金散盡,但是必得堅信自己的抉擇。

這是每個有所思考的藝術家都必須堅守的

——破而後立。

想要進步,必須有所犧牲。

如果非說有什麼天賦的話,我想對於世界的理解,對於真理的渴求和自虐一般的否定才是天賦吧!

-


觀察力。

其實多年美術訓練其實也主要是為了提高觀察力。

有些人很有繪畫天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能關注到普通人忽視到的部分。

沒受過訓練的人,看一塊玻璃珠,可能就覺得是玻璃,嗯,很漂亮,美!

受過訓練的人,同樣看玻璃珠,他可能會看到很多反射光,還能看到透過玻璃所產生扭曲的畫面,有些甚至會思考如何畫出這種玻璃透光的質感,用什麼材料實現。

沒有繪畫天分的人,學畫可能會很吃力也不容易理解繪畫相關知識,自然就不能控制手上的畫筆。

有繪畫天分的人,學畫就很靈,對,就是靈這個詞!他們天生就有很強的觀察力,只是雙手不適應,控制不了,這種人一旦學起來,就是快,巧,靈!

觀察力是一大類,裡面包含了各類對比關係,如體量,大小,疏密,整體與局部,遠近對比等,還有色彩的感知力等很多繪畫基礎知識。

反正天分就是出眾的觀察力!在任何行業,敏銳的觀察力是優秀的人都有的能力!

。。。

。。。

。。。

。。。

好累不想寫了。。。。畫UI去了。。T-T


繪畫的天分 一定不是一上手就比別人畫得好,不是老師常言的感覺好。

天分兩點

聰明是一點,聰明就是能不斷發現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是眼界的提高與個人喜好的結合

但更重要一點是 執念,就是:對自己想畫出來的打動過自己的畫面:

我無論如何都要畫出來,

拼了老命都要畫出來,

幾天不吃飯都要畫出來,

反覆畫幾十遍都要畫出來,

不畫出來絕不罷休。

(針對西畫)


我曾經在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讀攝影

現在在芝加哥藝術學院讀純藝

來美國之前基本沒有畫過畫

現在是就算餓死也要熬夜通宵拚命畫畫那種

這樣的轉變很大程度來源於自信的一種建立

而這種自信源於一個社會對「藝術」包容度

眾所周知 中國的藝術教育無非就是寫實主義

畫的不像的人也基本上不能算是學過藝術的

而我本人就是畫的不像的

也可以說 就是抽象吧

先放下我的作品吧

嗯 這些都是我從二月到四月新建立的風格

在美國讀藝術的話

基本上我們的教授都不會刻意去塑造你

而是怎麼說呢 因材施教?就是根據你是怎樣一個人引導你成為一個職業的藝術家

所以在我看來 每個人都是可以有畫畫的天分的

就好像小孩子都喜歡亂塗亂畫一樣 每個人都擁有著這些原生的天賦 只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自信 被一個鍾情於「一致」的社會給磨滅了 (我在初中高中基本上都沒有畫過畫 因為我知道自己畫的「並不像」 所以根本不敢畫)

所以我現在其實還是很慶幸自己「解鎖」了我的創造力

我也希望能夠分享這種經歷 這種曾經非常害怕畫畫 到最後深深愛上畫畫和藝術的經歷分享給那些還在等待的人

請不要害怕 拿起一張紙和一張筆 你就是藝術家

(這一幅200x200cm的就是我用馬克筆畫在畫布上的哈)


這些人的存在就告訴你,什麼才是繪畫的天分,什麼才是天才!

1

英國拉斐爾前派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1829~1896)

米萊斯9歲進入薩斯領導的繪畫學校,11歲便考入皇家美術學院,比他的前輩特納還要小3歲,這在西方藝術史上應該也是絕無僅有了。

再來看看皇家美術學院有多牛逼

自從 1768 年成立以來迄今已有 237 年,是世界上學習Fine Arts領域最好的美術研究院。RA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人才輩出,為培育世界繪畫、雕刻、建築藝術英才做出了巨大貢獻。

重點是,考進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不用交學費,學校每年還提供學生八九千英鎊獎學金和打工的機會,幫助他們應付倫敦的昂貴生活開支。

"首任校長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當初就決定,學校絕不因為學生交不起學費而拒絕他們於門外。這個古老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今日。」

看看米萊斯20歲出頭的畫作

整個英國史上最有名的一幅畫,拉斐爾前派的巔峰之作

2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巴勃羅·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諾·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里亞諾·德拉聖蒂西馬·特林尼達德·魯伊斯·畢加索)

你沒有看錯額,這就是畢加索的全名額,應該他本人也記不住吧。

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8歲時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16歲進入馬德里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

1890年,畢加索9歲的畫作《馬背上的鬥牛士》

畢加索12 歲(1893 年)的素描作品《男性石膏軀幹》

《第一次聖餐禮》,畢加索15 歲(1896年)作品,現藏於巴塞羅那畢加索博物館

畫中左邊站立老者為畢加索的父親。這幅畫作在巴塞羅納最重要的畫展中,與眾多藝術界前輩們的作品一起展出。作品透露出的細膩嚴謹而又老成莊重的學院派風格,讓人無法相信這僅僅是一位十幾歲男孩初始鷹啼的作品。

畢加索16歲(1897 年)作品——《科學與慈善》

16歲時的素描作品

畢加索從小畫畫,小小年紀就畫得像個大人一樣成熟,而隨著時光流逝,當他年歲愈來愈大,他的作品中反而越來越多地流露出了孩童的趣味。正如他自己所說:「用一生學習像個孩子一樣畫畫」。

3

阿爾布雷特·丟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他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19歲時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

丟勒19歲時為父親所作的畫像

也有相關報道稱這也是丟勒年輕時為父親作的畫像。

手持海冬青的自畫像,是丟勒22歲時從斯特拉斯堡寄給自己未婚新娘的畫像,他們當時還沒有見過面,是父母約定的婚姻。自畫像中,他手裡握的海冬青表示的是夫妻間的忠誠,他在畫作上方的題字也表明他將自己的婚姻交給上帝安排。

26歲的丟勒,已經對自己是一名成功的藝術家非常自信。窗外的風景是阿爾卑斯山脈,而他正是穿過了阿爾卑斯山脈從義大利遊歷歸來。回到德國家鄉的他害怕自己在義大利的聲譽在這裡得不到認可,在給朋友的信上寫道:

離開這裡的陽光我該多麼沮喪,在這裡我是名副其實的紳士,而在家鄉我還只是個沒用的寄生蟲!

帶著這樣矛盾的心理,他依然保留著一派義大利的穿戴和做派。畫像中的服裝和帽子時尚而華麗,神情高傲,不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次年,他便出版了聲名大噪的啟示錄。

4

埃貢·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奧地利繪畫巨子。

席勒是維也納藝術學院(Vienna"s Academy of Fine Arts)有史以來招收的最年輕的學生,入學時只有16歲。因為不滿學校的條條框框,席勒在三年後輟學。他和其他幾個同學組建了一個名為新藝術集團(Neuekunstgruppe)的藝術團體。在自己的畫展上,席勒遇到評論家和作家阿瑟·羅斯勒 (Arthur Roessler),通過他席勒結識了許多重要的藏家和贊助人。

席勒6歲的畫作 gustav llimt ll cieco

席勒13歲畫作gustav klimt larrivo del temporale

席勒14歲作品richard gerstl autoritratto con busto nudo su sfondo blu

席勒18歲作品richard gerstl ritratto di henryka cohn

席勒20歲作品autoritratton con camicia a righe

埃貢·席勒20歲時便已經達到了其藝術創作的成熟期。1910年創作了首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表現主義作品,隨後又在短暫的8年時間裡創作了許多驚世駭俗的作品。

席勒22歲自畫像autoritratto con alchechengi

席勒的情人,靈感的謬斯女神——威利·諾依齊

《穿紅色襯衣的威利·諾依齊》,1913年

威利·諾依齊和席勒一起度過了從1911年到1915年的這幾年。

他一生畫了100多幅自畫像,這些自畫像中很多是裸露的身體。

席勒最欣賞的一句話卻是:萬物都是活著的行屍走肉。他的自畫像雙眼凹陷,表情痛苦,四肢瘦弱,病態畢露。早期的席勒曾在一位醫生朋友的允許下,到醫院觀察垂死的病人,這些不健康的膚色即來自那些病入膏肓的人。這些自畫像可能不像席勒,但又是真正的席勒。

《斜躺的女人》是埃貢?席勒自1916年後的一幅關鍵畫作,此後一段時間直到藝術家死去,席勒只創作了為數很少的作品。

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埃貢?席勒早期的著色技術:肉體的顏色先用黃褐色顏料輕輕掃過,再用不透明的紅色和綠色顏料,在關鍵部位如嘴唇和臀部處理為高亮效果。

兩年後,1918年10月31日,席勒因染上瘟疫(西班牙流感)而在維也納去世,走完了僅28年的藝術之路,像流星一樣轉瞬即逝。

文章來自iOART公眾號,生活之上,藝術之外。

http://weixin.qq.com/r/LkR_Zv3E06CsrbkF9xE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對於世界萬物的敏感


已刪


沒有人專門說想像力么?那我來談談吧。

我是一個業餘愛好畫畫的人,通過基礎學習和軟體的幫助,畫功能基本復刻照片。我曾一度驕傲地以為,我只需再努力點,就可以畫出想畫的任何東西。 然而我錯了。

當我開始原創繪畫的時候,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人物跪坐的雙腿如何放置。相關參考找不到,自己當模特用相機照下來,又差強人意。線條反覆修改,多次徹底大改。 好不容易搞定人物坐姿,我又陷入另一個困境。不管如何修改,我始終畫不出背側俯視角度的蛇,明明按照自己的想法畫,畫出來卻始終覺得不是心中所想。最終,憑藉少量參考和自己殘存的堅持,一遍遍改,一遍遍試,最終畫出了自己較為認可的線稿。 改稿試時的焦慮,不安,困惑,一遍遍衝擊著我,否定眼前的成果。好不容易搞定,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悅,另一個難題接踵而至。

寫著寫著,腦子裡回憶起好多我的往事。 曾經看某插畫師的作品,驚訝他隨隨便便那張圖都是經典,自己卻難以借用他的風格,因為想不透。 有一幅草稿請好友改稿,好友調整了透視,頓覺畫面好看很多,自己隱藏了修改線後,卻怎麼也默寫不出來。這不是記憶力的問題,是新的透視線與腦子裡刻板的透視線不符,自身難以糾正。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無法想像秋高氣爽的天空,無法想像鬱鬱蔥蔥的樹林,無法想像泛著碧波的河流,無法想像深邃的夜晚。也許你會覺得想出以上場景十分簡單,但那隻不過是模糊的影子,而我必須想到各個需要描繪出的細節啊。它們的布局?紋理?色調?光照?要表達的情感?要營造的氛圍?哪一個都很燒腦袋。我只有大量找資料、參考、素材,不斷調試,反覆修改才能勉強做到。

更不要說抽象畫,科幻畫,異世界描繪等等,那對我來說簡直是想像力的顛覆。我過於注重規矩,無法想像違背目前認知的東西,比如科幻或魔幻的機械,建築,生物。如果讓我來畫這些,只會平淡無奇。


勤奮和進取心。

狂熱的熱愛。


從小學畫畫,小時候畫臨摹寫生,看畫展畫展品,再大一些畫素描色彩,再之後畫速寫,彩鉛,偶爾去外地寫生。

基礎慢慢打下來,到最後,擺著一堆牛頭骨,大貝殼,玻璃瓶,也能用鉛筆或者炭筆畫出還不錯的素描。

有一天老師給了大家一人一張很大的白色畫紙,說今天不規定畫什麼了,你們畫自己想畫的東西吧。大家基本都興奮不已的開始打稿子,就我和另外一個朋友對著一張白紙頭疼,想了半天只好去翻之前畫過的各種素材,拼接出一張自己想要的畫。

當時才發現,雖然我會畫畫,能畫的很好,但還是沒有天分,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想用繪畫表現什麼想法,這種想法又該用什麼方式表現。相比很有天賦的同學的雀躍,我面對這個寶貴的創作機會確是一臉頭疼。

發現自己沒有天賦總是痛苦的,就像自己給自己打了一道叉,我還能記得當時我坐在桌前,盯著空白的畫布幾個小時時那種絕望的心情。


興趣,對世界的觀察力,對光和色彩的敏感,或許是這樣。


這是在最近梵高展上拍的。 熱愛萬物,善於觀察和思考,並把所看的東西經過自身感悟再加工表現於畫面。那天分便體現在觀察與提取的過程。


就是你在還沒進行系統專門的訓練之前就對它展現極大興趣且能自行展開創作


天分就是:

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我的靈感突如泉涌血崩,於是順手攤開了一張獲多福300g中粗紙,從Holbein藝術家級36色透明水彩里選了幾樣顏色,輕輕的擰在手工烤制陶瓷調色盤上,用農夫山泉洗了洗Da Vanci的4號毛筆(一次性的毛筆呵呵),蘸上色,優雅地畫出了這幅畫:


細分就是,對造型的敏感,對色彩的敏感,對於「美」的敏感,對於如何表現的天分。至於技巧全可練習。


如果你問的是天賦的話我知道是什麼,天分我就不太清楚了,我自己定個位給您回答一下好了。

首先是天賦,所謂天賦就是高手和大師之間的那道鴻溝,你沒有那你就是過不去,這東西不是你看一個小孩隨便畫點什麼就能說他有天賦的,這就是努力也做不到的那1%。

然後天分,就是你看個小孩或者高中生畫什麼東西很有靈性,這就是天分,其實也就是興趣,對一個事物有興趣的人永遠比沒興趣的人學的慢,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有興趣就會思考。


熱愛+靈感+敏銳的直覺


繪畫是手繪的,手藝第一,手藝之上,又是眼光第一。這個眼光,分兩層,一是指觀察之眼,一個是指一邊畫著,一邊你怎麼判斷自己這幅畫,屬於經驗範疇。而觀察之眼,是不可學不可教。所謂天份天份,實際上指的是這個。因為你在同一片風景,你給天才看,你給庸才看,畫出來是不一樣的。 by 陳丹青


有天分大概就是 無論畫工如何 都讓人忍不住看很久吧


天分就是後天的努力很難達到的東西,即使有正確的方法,對藝術的源動力,融入基因的思想信條,成長環境中的一些開悟的機緣這些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於技藝知識和熟練,這些倒是排除在天分之外。


推薦閱讀:

請問這兩幅素描那個更好一點。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如何利用這種已經很短的鉛筆?
什麼樣的素描才能被稱之為好素描?
素描時在暗部為啥要擦均勻畫整體?
請問這個石膏像是誰?

TAG:繪畫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