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後視鏡為什麼都安在車門上而不是在車身上?


  1. 歷史原因。最開始是沒有邊後視鏡的,那時汽車很少,公路都是單車道,只有室內後視鏡就足夠了。後來二戰後汽車多了,出現了多車道,邊後視鏡才出現。最早的邊後視鏡確實是有安在前車身那裡的,調節方式是博登線,原理和自行車鋼絲車閘一樣。所以邊後視鏡的英文是"Wing Mirror",雖然現在大家日常都叫"Side Mirror",不過專業術語還是"Wing Mirror"。後來調節方法變成了齒輪和電動,所以基本上已經沒有用博登線的了,這是一個原因。
  2. 功能的一致性。邊後視鏡是為了讓司機看到後方左右車道的車況,所以安裝地點必須在人的視野範圍之內。人在開車的時候,眼球的移動範圍是有限的,既要看前方路況,又要通過三鏡觀察邊後方車況,又要注意方向盤後儀錶盤的車輛狀態,所以必須讓這些模塊處於同一個足夠緊湊的平面以便人眼掃視。這樣,邊後視鏡,後視鏡,擋風玻璃,儀錶板就需要處在同一個平面區域上。當代的汽車,就算後視鏡長在車身上,這些模塊也是盡量處在同一平面上,避免了眼球變焦引起的不適應感。比如:

  3. 美觀。裝在A柱根部的邊後視鏡像「耳朵」,而裝在車蓋附近的就很像「角」了。所以在汽車臉譜設計的時候,前置的邊後視鏡給設計師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很難設計的很美,處理不好不但不會萌萌噠,而且還會淪為逗比。當然,上面的風神除外。
  4. 後視鏡的功能越來越多。原來後視鏡就是一塊固定的平面鏡,後來引入了很多人性化的功能,比如電動可調,電熱除霧,停車收合,更重要的是現代的後視鏡加上了轉向燈的功能(因為轉向燈安裝在後視鏡下方對後面車輛的提示比裝在車身邊側更有效,這已經是公認的了),將來很多公司還會推出功能更強大的帶顯示屏的智能後視鏡,這樣後視鏡模塊就更複雜了。功能很多樣,模塊很複雜,組裝就很麻煩,接下來請看下一條。
  5. 模塊化與流水線安裝。汽車的生產是走流水線的,這就造成了汽車結構的模塊化設計。比如前方引擎蓋下面就集成了所有動力相關的模塊,如果把邊後鏡集成上去就很不協調。而車門上本來就已經集成了很多的電控原件,所有連接線纜打包毫無違和感,所以把後視鏡模塊和車門結合起來更適合流水線的作業。


也不是沒有。


反光鏡的位置越往後,你的頭部跟鏡面的夾角就越小,你能從鏡面中看到的視野就更大。

反之,越往前,你頭部與鏡面的這條線就越接近鏡面垂直線。

當鏡子無限往前,你頭部跟鏡面的連線就無限接近與鏡面垂直。也就是說,你看反光鏡時只能看到自己的臉。


根據japantimes.co.jp 的頁面Fender Mirrior此文做一些補充

外後視鏡的時間軸:

~1906 汽車尚無後視鏡設計

1906 女賽車手Dorothy Levitt在其《The Woman and the Car》一書中提及後視需求

1911 美國賽車手Ray Harroun,參加首屆印第安納波利斯500比賽時,為其Marmon Wasp賽車加裝了中置後視鏡

1914 Chester A. Weed在美國註冊了首個後視鏡專利Mirror attachment for automobiles.(US 1114559 A)

1914-1983 混沌年代,外後鏡從無→有,從單邊→雙邊,從車門or車頭區域→固定車門

BUT日本是個特例——那裡只允許Fender Mirrior的存在(翼子板區域)

1956 Ford Thunderbird 單邊

1961 Ford Consul Capri 雙邊(翼子板部分)

1965 Ford Mustang GT Fastback EBF II 雙邊(A柱前部)

1960 Toyopet Corona 雙邊(翼子板部分)

~1983 在進口車引入,本土消費者需求,反非關稅貿易壁壘的衝擊下,日本放開了法規限制,允許Door Mirrior的存在。至此翼子板後視鏡的設計漸趨弱勢,但卻在計程車等特殊車型中得到保留,並成為了重要的JDM風格。

至於為什麼,大致可理解為三點

1、更佳的視野範圍

2、更易避免車身外後視鏡引起的磕碰

3、司機不用側頭(即可獲得後方視野),保護乘客私密空間

暫缺部分,待後續補充

(主要信息與圖片來自網路)


以前也有很多後視鏡安裝在車頭的設計,不過可能由於現在人們對汽車安全意識的提高,後視鏡盡量放到餘光可以看到的地方以避免發生不應有的刮蹭和事故吧。亦或者,現在電子科技的發展導致人們眼睛普遍近視化,放在車頭的後視鏡真的是看不見啊。。


因為它必須在駕駛員看得到的地方。


貨車就是裝在車身上!

Stephen Lee 提及到A柱上,如果設計的確很難,我是說小車。在小車開車的時候門的幅度可能會撞到後視鏡!

其實不是不可設置在車身,可以設置到車頭蓋的附近,就是前輪的上位置!不過駕駛員很起來很辛苦!


減少視覺死角!


如果裝在A柱上,需要在a與門板間加一個三角板,用來安裝後視鏡的基座,a柱,三角板,後視鏡會連成一塊很大的盲區,把a柱障礙角增大,完成左前,右前方出現盲區。 所以現在設計時更傾向把後視鏡裝在門板上


日本計程車的後視鏡都是裝在車頭上,放在車頭上,司機扭動脖子的幅度會小很多,但需要好眼神


雖然絕大部分的後視鏡是在車門上,不過你不知道別克英朗GT的後視鏡是在A柱嗎?


以前做過一款車,剛開始後視鏡裝在A柱,過幾年改型後改到車門上了,具體原因未知,可能是視角問題。


這還真的沒有想過。

以下是我猜想的,還請有經驗的工程師來講解一下。

我覺得有裝配方面的考慮,以及安裝在車身上的麻煩,這兩個方面吧。

一 後視鏡作為一個小總成,先裝在車門這個總成上,再安裝在車身上。這樣比這個小總成直接裝在車身上,在流水線上裝配方便些。

二 直接裝在車身上的話,裝在A柱上嗎?在A柱的下端那個連接點處,再做一個後視鏡的連接,感覺增加了設計和分析的困難。


推薦閱讀:

碳纖維的抗衝擊性好嗎?
如何看待南京馬自達被寶馬七系攔腰折斷,而寶馬七系僅僅是車頭損壞?
跑賽道是用便宜的車賽道化改裝好還是直接上跑車好?
自主品牌汽車到底怎麼樣?
像mini copper這樣好看又好玩的小車,還有嗎?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