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 7 歲小孩,怎樣向他解釋套利定價理論(APT,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我來嘗試下吧,假如在a糖果店裡面的大白兔是1元一個,5元可以買5個;另一條街的b糖果店的大白兔卻賣1元2個,5元可以買10個。

假設小朋友都很聰明,都是想要多吃糖果的,而且都能發現價格有差,小朋友們可以在b店用5元買10個大白兔,然後到a店可以賣掉得到10元。這時存在了無風險的套利機會。這樣做的小朋友越來越多,最後導致b店供不應求,而a店供大於求,於是最後的結果是a和b兩個店的價格相同,都是5元可以買7.5個。

此時即為均衡價格,套利定價即是求均衡價格。


我覺得7歲的小孩應該可以簡單的講清楚了哈。

假設你學校裡面有幾個高年級的大哥哥李淼和王超,他們有一種外面買不到的閃閃的卡片,為了得到閃閃的卡片, 李淼大哥哥需要三個雞蛋餅可以換一個,你什麼時候玩膩了,也可以把卡片還給李淼大哥哥換回三個雞蛋餅(多麼好說話的大哥哥)。 王超大哥哥不同,他要四個雞蛋餅才肯換給你一個卡片,和李淼大哥哥一樣,你什麼時候把卡片還給他,他也會退還給你四個雞蛋餅。很快,你和你的同學們就發現了一個發家致富的方法,買三個雞蛋餅給李淼大哥哥換卡片,再把卡片給王超大哥哥換取雞蛋餅,這樣平白無故就多出了一個雞蛋餅。所以李淼大哥哥的卡片就會越來越少,而王超大哥哥發現怎麼手上卡片越來越多,而雞蛋餅已經快沒了。最終他們必然會在卡片和雞蛋餅的兌換比例達成一致,例如三個半雞蛋餅換一個卡片。


這算是在黑領導么。。。。


7歲小孩么...看來不得不用打比方來解釋了...

假如你們班裡有個2個壞孩子,他們經常互相打架。

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從家裡帶幾塊糖來學校。有時候A拿的多,有時候B拿的多。到學校一見面,他們就會因為誰比誰的糖多而打架。

糖少的那個壞孩子經常會打贏,打贏了他就會把另外一個人的糖拿走一些。他們會這樣一直打,直到兩個人糖的數目相等。

那麼假如你今天早上,知道A拿了多少塊糖,也知道B拿了多少塊糖,而且你也知道,到下學的時候,他們手裡的糖應該是相等的。那麼最後每個人手裡糖的數量,就是APT模型的計算結果。

好吧,到底是哪個瘋子把APT告訴這個7歲小孩的?!


APT 是一種類CAPM的因子模型 其內容並不只是 No Arbitrage

粗看以下,所有的回答都是圍繞No Arbitrage 條件,這只是APT中的一個重要假設

另外有些回答是針對 law of one price的,這只是 No Arbitrage 的必要條件

摺疊我吧~ QAQ

另外,APT的好處在於 他比CAPM限制要少得多

炒股能賺錢不就得了 不要整這些沒用的術語


以上回答都挺好的, @小迪劉也提到了APT的內容不僅僅是No Arbitrage.還有其他的假設;

由於針對7歲小孩子,還是通俗的解釋「套利」就好。

套利,是指利用一個或多個市場存在的價格差異,在沒有任何損失和風險且無需自有資金的情況下獲取利益的行為(《金融工程》 鄭振龍 p16 )

主要有三個特徵:

1.無風險狀態下進行;

2.有複製性的技術;

3.初始現金流為零的投資組合;

接著引用 @王超 的例子

「 假如在a糖果店裡面的大白兔是1元一個,5元可以買5個;另一條街的b糖果店的大白兔卻賣1元2個,5元可以買10個;假設小朋友都很聰明,都是想要多吃糖果」來說明套利;

他的解釋為 「小朋友們可以在b店用5元買10個大白兔,然後到a店可以賣掉得到10元。這時存在了無風險的套利機會。」

其實這是存在風險的。前提是得保證先前買的10個大白兔可以成功的在a店賣出;同時這種行為是存在初始成本5元錢的。

我覺得不妨這麼解釋是否更準確:

「小紅有10塊錢,想去買10個大白兔(假設她只知道a店大白兔1元1個),這時候小明知道了她的想法,於是提出讓小紅把錢給他,他代小紅去買;之後小明跑去b店以1元2個的價格買到10個大白兔後交付給小紅,約定完成。最後小明通過套利賺得5元錢」

「空手套白狼」不算本事,「借雞生蛋」才是智慧。


你們都太複雜了,一句話:一個東西,在價格便宜的地方買過來,到價格高的地方賣掉,賺差價。

不過我覺得期貨的套利和賺趨勢一樣的風險,未來不可測啊不可測~~


大道至簡。

錢的本性是金,金生水,套利定價原理的本質是「損有餘而補不足。」

於是:

1)取一個水缸,中間加入一個隔板,一開始另兩邊的水位不同。此時對孩子解釋:高處的水有向低處水流動的趨勢。

2)將隔板輕輕提開,兩邊水位開始上下波動(與匯率超調模型相應),最後趨同。(套利空間消失)

3)隔板在這裡代表了市場壁壘等摩擦因素(fraction),水位代表資產價格。誰讓價格趨同?重力,即無所不在的投資者。

4)去掉隔板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在隔板中間打洞等,意味著市場摩擦以不同的方式被消除。

簡評:世界上各個學科其實都是相通的。大道至簡,一通百通。


套利定價理論假設(引用):

1.投資者有相同的投資理念;

2.投資者是迴避風險的,並且要效用最大化;

3.市場是完全的。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價理論不包括以下假設:

1.單一投資期;

2.不存在稅收

3.投資者能以無風險利率自由借貸;

4.投資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為基礎選擇投資組合。

坦率的說,經濟學理論最大的問題,也是經濟學家很難成為企業家甚至優秀管理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經濟模型背後往往假定了無數條件,而這些條件所能引發的變數,雖說不能顛覆理論,卻可以顛覆決策。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套利定價理論多用於金融領域,用實物交易來比喻從一開始就有誤導的嫌疑。

回到正題,一樓您這樣解釋,有點過於低估了孩子的智商,且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請允許我將主要事實還原:

………………………………

我:A一元一個,B兩元一個。

小孩:我應該去A買,對吧?

我:對的,想想看,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小孩:想不出來,教教我。

我:你可以在A店買10個,然後去B店以2元一個的價格賣掉5個,不是白賺5顆了嗎?

小孩:B店會收嗎?

我:我們不是假設嗎?別當真!

孩子:反正我覺得他們肯定不會收……(不用我繼續說下去了吧?)

我想說的是,現在的小孩一般來說還是懂利息這個概念的(據說不少孩子很小就有賬戶,我個人也比較提倡,畢竟未來是資本的世界),我們就從這個入手講解(不一定對):

1、先講套利機會和無風險套利(真實案例,數字改動)。媽媽的公司急需100萬,年息10萬,一年後就還110萬給我們,而我們沒有存款, 怎麼辦呢?孩子說不知道。媽媽說,我們可以從銀行借啊,孩子說,那不也要利息嗎?媽媽說,聰明,不過銀行一年只要5萬的利息,你算算一年後我們能賺多少錢?孩子說,嗯,可以賺5萬,那我們趕快去貸款吧!

然後就可以解釋了:這個利差就是套利機會;如果做成了,我們沒花一分錢,一年收益5萬,就是無風險套利。(真實案例中的確是無風險的)

2、(無)套利定價理論。繼續剛才的故事:媽媽說,小姨剛從國外,也想投一點,可惜晚了點。小孩,嗯,小姨挺好的,只有下次了。媽媽說,其實我們這次也可以幫助小姨的;小孩,真的嗎?媽媽,小姨剛好有100萬存在銀行里,但只有1萬元的利息,你還記得我們的貸款利息嗎?小孩,記得啊,5萬。媽媽,我們借銀行的要5萬利息,小姨存銀行只能得到1萬利息,差的4萬去哪兒了?小孩,被銀行拿去了。媽媽,對呀,那我們可不可以借小姨的錢,直接給她利息呢?小孩,應該可以吧。媽媽,那應該給小姨多少利息最好呢?孩子,不知道,要不2萬?媽媽,剛才我們說到的銀行賺了多少錢?小孩,4萬!媽媽,我們和小姨平分了這筆錢一人2萬是不是最公平?小孩,嗯,那就給小姨3萬吧。媽媽:聰明,其實我們算出來的3萬元,也是大家最認可的。因此,如果小姨只是借別人的錢給我們,她也需要付給別人3萬元利息,就沒有套利機會了。

解釋:3萬元利息的確定,就是無套利定價。為解釋方便,沒有採用利率。


帶孩子去擺地攤啊…


低買高賣。賺錢的一種手段。在價格低的地方買入商品 然後把它賣給出價高的地方。當然,如果你賣的價格很高,是要承擔一些風險的。 這個模型用來決定你商品的最終價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經濟學家鮑莫爾 (William Jack Baumol) 的學術成就?
關於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有哪些重要的著作?
請問這段「主流經濟學的供需決定價格的理論的評論」正確嗎?
大家如何看待「空軍飛行員為了避開民居而放棄跳傘」?
求通俗的解釋一下泡沫經濟?

TAG:金融學 | 經濟 | 經濟學 | 定價 | 資產評估 | 金融 | 風險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