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陸港台等地的中文排版沒有學英文排版那樣首段不縮進?
英文排版的一個規則是每個章節的第一個自然段,以及上方有空行的段落,段首不縮進:
http://d.pr/2yDNhttp://d.pr/Bzty 也有一些書對這些段落的處理是段首比其它段落縮進得更多:http://d.pr/xcxL 總之,這些段落的縮進跟其它段落的縮進有所區分。中文排版,無論大陸、香港、台灣,無論橫排還是豎排,大部分都不這麼做。(有少數例外,例如最近台灣行人出版的豎排《Wabi-Sabi》就採用了首段不縮進的做法。)日文排版好像也一樣。為什麼?純屬偶然?還是跟漢字的特點有關?
@錢爭予 和 @Rex Chen 已經說得很好,我都贊同。我只補充一下為什麼我不受束縛地排中文時也不會單單讓首段沒有空格:
如果說西文文本是流動的、橫向線條狀的、節奏不斷變化的,那中文文本就是點狀的、靜止的、節奏穩定的。相比西文文本的橫向強聯繫與縱向行間空隙(就像石墨的微觀結構),中文文本里「行」的感覺弱得多,漢字的顆粒感打斷了橫向的緊密聯繫(你看,我們經常還會用網格來輔助中文排版,網格同時強調縱橫的聯繫),於是中文的行就讓人感覺不易「流動」了。
對西文來說,「段首縮進」是可以彈性調整的,是對文本的自由推移;而對中文來說,「段首空格」或「段首空字」是讓文本整齊地在段首空出兩個漢字的位置,如果空的不是整數個而是 2.3 個什麼的,我會覺得很不舒服,因為這打破了段落內每行左側幾個字本來很容易達成的縱向對齊。 我們發現漢字的「段首空格」和西文的「段首縮進」是很不一樣的。西文排版要求的一般是行內對齊(基線),行間節奏穩定;可漢字排版還需要盡量縱向對齊(縱向對齊如果無意中出現在西文段落里,會生成難看的「river」),段首也不例外,一樣是需要對齊的。如果首段的段首不空格,就打破了段落間的縱向對齊,這是很唐突的。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一篇漢字文本的字型大小足夠小,相對行高足夠大,到了橫向聯繫明顯強於縱向聯繫(可能得小到我們看不清字為止),段首怎麼空格或是怎麼縮進按照西文習慣來就沒什麼問題了。可是,在正常字型大小下,漢字的縱向聯繫很強,無法忽視。我可以根據字型大小和欄寬的關係來選擇不同的段首空格數目,但不會單單讓首段不空格。
我再意淫一下:我沒觀察過韓文的正文排版,但感覺如果按西文那樣縮進,效果一定很怪,因為韓文的顆粒感也帶來了很強的縱向聯繫。而阿拉伯字母和天城文這樣有強烈橫向聯繫的文字,就比拉丁字母之類的西文更有流動感了。首段縮進,最初學自西方。徐賢川的回答中已經提到很多。
但是,恪守一律「自然段首左空 2 字」,應是受國家對行政公文的規範影響。 例如,有一份《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中就有相關規定:[1]8.2.3 公文正文
主送機關名稱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 2 字,回行頂格。數字、年份不能回行。
相信很多出版社也嚴格遵守「有關規定」。這部分還須請業內人士來確證。
我自己碰到過的一個情況是:在某國內雜誌(還比較有名)上刊登一頁全版廣告,不允許出現「繁體字」;當時那份廣告由我設計,只有某個 Logo 上的文字是繁體,因此被打回來;在我理解,這樣的文字都可以是被看作圖形的了。 ——可見一斑。回到排版設計的角度來說,規範的圖書和公文,遵守或習慣性地參照公家行文的規範,所有段首均左空 2 字。相對自由的出版物或印刷品,如果放棄了左空 2 字,一般都選擇全不縮進,而選擇增大段間距,如此配合左右雙齊的排版,更顯整齊劃一,而且版面密度不至太高。
如果偶爾提出僅在首段不縮進,使用方(客戶)多半害怕在整個出版環境中顯得不倫不類,最後必定要折衷到上面兩種排版之一。 不排除極少數設計也會「自有主張」: )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3965.htm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看到知乎很多長篇大論,不切主題,甚至提問的問題都是有問題的。比如詞問題說「陸港台等地的中文排版沒有學英文排版那樣首段不縮進?」就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縮進是一個默認的常識,不縮進也有它的道理,視情況而定,公文畢竟是嚴肅的,統一規定沒有什麼不妥。至於談到美學的原因而不切要點純屬扯淡。
為什麼要縮進?如果這個問題思考清楚了我們就能明白什麼時候需要縮進,什麼時候不需要縮進、什麼情況下需要縮進了,而不是空談一些排版之類的細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耳機要設計成入耳式,難道不覺得這樣耳朵很不舒服嗎?
※為什麼有好看的國產汽車設計,卻沒有好看的國產汽車?
※如何把租來的小房間改造的溫馨舒適?
※如何評價Windows 10 build 14316 新引入的黑色主題?
※有哪些造型炫酷或奇特的摩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