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說,扎克伯格先做了一堆社交應用,然後才攢成 Facebook 的?
01-02
我的個人看法是——
扎克伯格先理解了大學生想幹嘛——看學校哪個姑娘好看,接著再做到了怎麼找到這個姑娘(住哪棟樓,哪個專業),然後再做到了怎麼了解這姑娘(有沒有在拍拖,什麼興趣、愛好、經歷??)。後面才一步步演化成了今天的 Facebook。
人人網當年的一句口號(好像是官方有意在社區里拋出的口號,此事可向@銳~ 求證)非常好地說明了他們是如何理解 Facebook 的——上校內,泡學妹。
因此,我會說,扎克伯格真的很知道用戶想怎麼泡女友——儘管他從一而終。
先琢磨好用戶想要什麼,並因此提供給他們能夠做到這事的最佳工具。最後能攢成什麼樣,就靠造化了。這個是真的,之前我看過Mark的一個採訪,
他說他自己做了很多個random projects,最後Facebook成功了;
同一個採訪里他還說道,他從小學就開始編程了,編程對他來說就像是一種本能一樣(intuitive)。那個採訪在這裡 http://ecorner.stanford.edu/authorMaterialInfo.html?mid=1503是他05年的時候在Stanford的一個小訪問ps, Mark在Harvard的專業不是計算機,是心理學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理解扎克伯格的角度,他其實是在朝一個大方向(有時候稍稍偏離,但不會偏離太遠)做零散式的探索,意外碰到Facebook這條30年一遇的大魚。
他其實做過一系列社會化工具,比如高中時期的音樂推薦程序Synapse,大學開始的選課程搭配工具CourseMatch,選漂亮姑娘的工具Facemash,眾包方式進行課程學習的程序(好象他用於準備藝術史課程的考試),到音樂分享Wirehog,甚至Facebook早期也只是被當成花名冊來用的工具,有了Facebook之後上面的工具越來越多。扎克伯格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只是想建立大家能夠互相交流互相認識的平台,至於這個平台能夠成為今天應用的一樣平台也是不曾預料的,人們的需求是一步步提出來的,facebook也在逐步滿足大家的需要。應該說先有了平台才有了今天數量巨大的應用。
差不多,先聚焦解決了一類人一類社交需求的滿足問題,這個過程沉澱了足夠多有價值的人有價值的軌跡,這個影響力感染更多人更多社交需求的躁動,匯聚和滿足,慢慢形成大社交平台
可以肯定的說,是的!
其實每個網站都是各種應用的集合,FB前期自己做的應用有,個人狀態、相冊、NewsFeed、個人頁面、日誌、各種分享等應用,積累用戶,造就FB這個平台。
之後他們把平台開放,吸引更多開發者,這樣利用集體智慧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應用,吸引更多用戶。從理論上講,沒有應用就不會留下用戶,自然也不會形成人氣,無法稱為社交網站。
恩 這個之前他做了很多的嘗試 而且由於本身自己不擅社交 想通過社交網站獲得更多女生的消息 在這意義上 很多自己的需求 其實就是大家的需求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用精緻的小眾社交軟體?
※網路暴力可怕嗎,你遇到過嗎?
※為什麼2013年很少中國人用 Instagram ?
※如何看待 2016 年 1 月 20 日帝吧出征 Facebook 事件?
※從數據看,人人網衰敗有多厲害?
TAG: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 社交網路 | 應用程序Application | Facebook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