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怎麼知道自己「實證」到的東西不是幻覺?

如題,經常看到有人在知乎提問:「我在冥想的時候感受到了xxxxxxx是怎麼回事」,下面會有人回答:是你打了妄想。

那麼佛法中在定中實證到的東西 比如說能感悟到」空性「 等,是否也是幻覺、妄想?


哈,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

事實上是這樣的:感知到苦,感知到苦形成的原因,感知到苦的滅去,感知到如此這般可以滅苦;

感知到色,知道這是色;感知到受,知道這是受;感知到想,知道這是想;感知到行,知道這是行;感知到識,知道這是識;

感知到色滅,知道這是色滅;感知到受滅,知道這是受滅;感知到想滅,知道這是想滅;感知到行滅,知道這是行滅;感知到識滅,知道這是識滅;

同樣的道理,十二緣起各個支也是如此:感知到無明,知道這是無明……感知到老死,知道這是老死;感知到無明滅,知道這是無明滅……感知到老死滅,知道這是老死滅。

至於感知到的這些被賦予各種名法的玩意,佛陀教法並不關心它們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實有還是虛無還是幻有的、相對的還是絕對的、清醒還是幻覺,也不關心在究竟哪種語境下,它們是真實的還是虛妄的、實有還是虛無還是幻有的、相對的還是絕對的、清醒還是幻覺。佛陀教法只關心如果不知道這些玩意的緣起造作、無常生滅、苦的特性,那麼會感知到苦;只要知道這些玩意的緣起造作、無常生滅、苦的特性,那麼就不會感知到苦,僅此而已。

存在是建立在感知之上的一層邏輯;真實/虛幻等等對立概念又是在存在的基礎上建立的另一層邏輯;不二論又是在真實/虛幻之上建立起的新的層次的邏輯。離開了感知,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所以雖然佛陀教法甚深有且只有佛陀才能夠開示講解,但是當你真正的深入了解甚至見具足後,會發現其理論是如此的簡潔強力,而且觸手可及。


有個概念叫做【觀智】還有一個概念叫做【證智】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禪修者只需要如是知、如是見:

這是色,這是色的集起,這是色的滅除;

這是受,這是受的集起,這是受的滅除;

這是想,這是想的集起,這是想的滅除;

這是行,這是行的集起,這是行的滅除;

這是識,這是識的集起,這是識的滅除。

這樣的知,這樣的見,能帶來漏盡。

也就是說,禪修者需要知道,應該去觀什麼、怎麼觀,與此不符的都是妄想。

相應部22相應101經/斧頭柄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庄春江譯)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我說諸煩惱【諸漏】的滅儘是屬於知者、見者的,非不知者、不見者。比丘們!知、見什麼者有諸煩惱的滅盡呢?『這樣是色,這樣是色的集,這樣是色的滅沒;這樣是受……這樣是想……這樣是行……這樣是識,這樣是識的集,這樣是識的滅沒。』比丘們!這麼知、這麼見者有諸煩惱的滅盡。

  比丘們!當比丘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生起這樣的欲求:『喔!願我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但他的心終無法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那是什麼原因呢?應該回答:『未親自修習。』未親自修習什麼呢?未親自修習四念住、未親自修習四正勤、未親自修習四神足、未親自修習五根、未親自修習五力、未親自修習七覺支、未親自修習八支聖道。

  比丘們!猶如有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沒被母雞好好地卧在上面,沒被好好地孵,沒被好好地培育,即使那隻母雞生起這樣欲求:『喔!願我的小雞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但那些小雞終不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那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沒被母雞好好地卧在上面,沒被好好地孵,沒被好好地培育。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不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生起這樣的欲求:『喔!願我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但他的心終無法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那是什麼原因呢?應該回答:『未親自修習。』未親自修習什麼呢?未親自修習四念住、未親自修習四正勤、未親自修習四神足、未親自修習五根、未親自修習五力、未親自修習七覺支、未親自修習八支聖道。

  比丘們!當比丘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不生起這樣的欲求:『喔!願我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但他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那是什麼原因呢?應該回答:『已親自修習。』已親自修習什麼呢?已親自修習四念住、已親自修習四正勤、已親自修習四神足、已親自修習五根、已親自修習五力、已親自修習七覺支、已親自修習八支聖道。

  比丘們!猶如有八個、十個,十二個雞蛋,被母雞好好地卧在上面,被好好地孵,被好好地培育,即使那隻母雞不生起這樣欲求:『喔!願我的小雞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但那些小雞終能以足爪尖或嘴尖啄破蛋殼,然後平安地破殼而出,那是什麼原因呢?比丘們!因為那八個、十個,或十二個雞蛋,被母雞好好地卧在上面,被好好地孵,被好好地培育。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不生起這樣的欲求:『喔!願我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但他的心以不執取而從諸煩惱解脫,那是什麼原因呢?應該回答:『已親自修習。』已親自修習什麼呢?已親自修習四念住、已親自修習四正勤、已親自修習四神足、已親自修習五根、已親自修習五力、已親自修習七覺支、已親自修習八支聖道。

  比丘們!猶如石匠或石匠的徒弟,見[他所用的]小斧頭[木質]柄,有各手指與拇指[握持出來的]痕迹,但他不知:『我的小斧頭柄今天已磨掉了多少,昨天多少,之前多少。』而當已磨掉了,就知道已磨掉了。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即使不知:『我的煩惱今天已滅盡了多少,昨天多少,之前多少。』而當已滅盡了,就知道已滅盡了。

  比丘們!猶如以藤索固綁的航海船,藤索於雨季月分在水中耗損,冬天擱在陸地受風吹日晒襲擊,加以從雨雲下來的大雨,很容易就腐壞瓦解了。同樣的,比丘們!當比丘住於專心一再努力修習時,結很容易成為腐壞而止息了。」


想實證,得有智慧。

想智慧,得有禪定。

想禪定,得有功夫。

想功夫,得有老師教你做功夫……

想稱霸武林,得先成為武林盟主。

相當盟主,得先打敗其他人。

想打敗其他人,你得有一身好武功。

想有好武功,得先站樁扎馬……

你問怎麼知道稱霸武林這事兒不是幻覺?

沒人打得過你就行。

怎麼知道佛法的實證不是幻覺?

斷了煩惱障所知障,沒有任何一念無明生起,你就是佛……

一大肘子進肚了你怎麼讓別人知道你吃爽了不是幻覺?

誰吃了誰自己知道……

大肘子就在那兒,自己不上手就活該餓著……


七十.優波婆那

  這時候,優波婆那尊者前往世尊那裏,對世尊作禮,坐在一邊,然後對世尊說: 「大德,人們說 『現生體證,現生體證』 。 『現生體證』 以及 『不會過時、公開給所有人、導向覺悟、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 1所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優波婆那,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在體驗到色和對色的貪著時,他知道內心對色有貪著,他知道對色的貪著在自己的內心之中。優波婆那,就是這樣,法義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優波婆那,再者,一位比丘在耳聽到聲之後……

  「優波婆那,再者,一位比丘在鼻嗅到香之後……

  「優波婆那,再者,一位比丘在舌嚐到味之後……

  「優波婆那,再者,一位比丘在身感到觸之後……

  「優波婆那,再者,一位比丘在意想到法之後,在體驗到法和對法的貪著時,他知道內心對法有貪著,他知道對法的貪著在自己的內心之中。優波婆那,就是這樣,法義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優波婆那,一位比丘在眼看到色之後,在體驗到色和對色沒有貪著時,他知道內心對色沒有貪著,他知道沒有對色的貪著在自己的內心之中。優波婆那,就是這樣,法義是現生體證的,不會過時的,公開給所有人的,導向覺悟的,智者能在其中親身體驗的。

……

--相應部


「嗯,應該是這樣。」——這是幻覺。

「哈!真的是這樣!」——這是實證。

實證了之後,「證」亦不可得。一切有言說,都是方便法。原來的你看佛經或是祖師論著,總是嘗試去理解、去接納,後來的你再看這些,如同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酣暢淋漓,彷彿說出了自己心聲。

倘有人問:悟前悟後別或不別?

你便答:別與不別都是戲論!哪有什麼悟可言?

真亦不存,幻依何立?!還說什麼證不證、悟不悟?瀟洒自在去。


當玄法師到達印度時,……當時有人問佛教徒:「見道時是什麼境界?」答:「無所見、無能見,能所雙亡,即無所見的境界,也無能見的作用。」但既無所見,也無能見,又如何知道是見道了?因此這一問就膠住了好幾年。剛好玄奘法師到了,答以千古名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解決了這一論辯紛爭。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

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

——達摩祖師《血脈論》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具體參看《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十問以定紀綱(永明延壽禪師)

摘錄自:《宗鏡錄》之《標宗章第一》

設有堅執己解。不信佛言,起自障心。絕他學路。今有十問以定紀綱。

1.還得了了見性。如晝觀色。似文殊等不?

2.還逢緣對境。見色聞聲。舉足下足。開眼合眼。悉得明宗。與道相應不?

3.還覽一代時教。及從上祖師言句。聞深不怖。皆得諦了無疑不?

4.還因差別問難。種種征詰。能具四辯。盡決他疑不?

5.還於一切時一切處。智照無滯。念念圓通。不見一法能為障礙。未曾一剎那中暫令間斷不?

6.還於一切逆順好惡境界現前之時。不為間隔。盡識得破不?

7.還於百法明門心境之內。一一得見微細體性根原起處。不為生死根塵之所惑亂不?

8.還向四威儀中行住坐卧。欽承祗對。著衣吃飯。執作施為之時。一一辯得真實不?

9.還聞說有佛無佛。有眾生無眾生。或贊或毀。或是或非。得一心不動不?

10.還聞差別之智。皆能明達。性相俱通。理事無滯。無有一法不鑒其原。乃至千聖出世。得不疑不?

若實未得如是功。不可起過頭欺誑之心。生自許知足之意。直須廣披至教。博問先知。徹祖佛自性之原。到絕學無疑之地。此時方可歇學灰息游心。或自辦則禪觀相應。或為他則方便開示。設不能遍參法界。廣究群經。但細看宗鏡之中。自然得入。此是諸法之要。趣道之門。如守母以識子。得本而知末。提綱而孔孔皆正。牽衣而縷縷俱來。又如以師子筋為琴弦。音聲一奏。一切餘弦悉皆斷壞。此宗鏡力。亦復如是。舉之而萬類沈光。顯之而諸門泯跡。以此一則。則破千途。何須苦涉關津。別生岐路。


是。

實證無證,無證之證方為實證。悟者實有所誤,非誤之悟是為真悟。

猶如數學的0,正數是數,負數是數。0者非正非負,非數之數。實證者有0之義,無0之相也。

圓覺經云: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華從空而有,幻華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持遠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遠離;遠離為幻,亦復遠離;離遠離幻,亦復遠離。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鑽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那個最終見到的實相,在與彼交匯融合為一的時刻,頭腦消失了,自我消失了,一切圍繞著頭腦和自我產生的夢幻完全消失了。意識已經完全覺醒,你無法再去思考,因為思考也需要時間,空間和概念上的空間參考點。而此刻,你已融入整體如同一滴水融入整個海洋,你已徹底消失但又無所不在了。所以當你成為一切,你去找哪個點來區分自己,去分辨自己,拿什麼來和自己對照?這是不可能的!你已徹底覺醒了就是徹底覺醒了,如果在期間你還能思考分辨,那就不是進入實相。


爾時佛告心王菩薩言。善男子。無生法忍法本無生。諸行無生非無生行。得無生忍即為虛妄。

心王菩薩言。尊者。得無生忍。即為虛妄。無得無忍應非虛妄。

佛言。不也。何以故。無得無忍是則有得。有得有忍是則有生。有生於得。有所得法。並為虛妄。

心王菩薩言。尊者。云何無忍無生心。而非虛妄。

佛言。無忍無生心者。心無形段。猶如火性。雖處木中。其在無所決定性故。但名但字。性不可得。欲詮其理假說為名。名不可得。心相亦爾。不見處所。知心如是。則無生心。善男子。是心性相。又如阿摩勒果。本不自生。不從他生。不共生。不因生不無生。何以故。緣代謝故。緣起非生。緣謝非滅。隱顯無相。根理寂滅。在無有處。不見所住。決定性故。是決定性亦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入不出不生不滅。離諸四謗言語道斷。無生心性亦復如是。云何說生不生有忍無忍。若有說心有得有住及以見者。即為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是為長夜了別心性者。知心性如是性亦如是。無生。無行

心王菩薩言。尊者。心若本如無生於行諸行無生生行不生不生無行。即無生行也。佛言。善男子。汝以無生。而證無生行也。

心王菩薩言。不也。何以故。如無生行。性相空寂。無見無聞無得無失無言無說無知無相無取無捨。云何取證。若取證者。即為諍論。無諍無論。乃無生行。

佛言。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

心王菩薩言。尊者。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無得無失無覺無知無分別相。無分別中即清淨性。性無間雜。無有言說。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諸可法行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見處所決定性故。本無有得不得。云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一切心行。不過無相體寂無生。可有諸識亦復如是。何以故。眼眼觸悉皆空寂。識亦空寂。無有動不動相。內無三受。三受寂滅。耳鼻舌身心意。意識及以末那阿梨耶識亦復如是。皆亦不生。寂滅之心及無生心。若生寂滅心。若生無生心。是有生行。非無生行。菩薩內生三受三行三戒。若已寂滅生心不生。心常寂滅無功無用。不證寂滅相。亦不住於無證。可處無住總持無相。則無三受三行三戒。悉皆寂滅清淨無住。不入三昧。不住坐禪。無生無行。

心王菩薩言。禪能攝動。定諸幻亂。云何不禪。

佛言。菩薩禪即是動。不動不禪是無生禪。禪性無生。離生禪相。禪性無住。離住禪動。若知禪性無有動靜。即得無生。無生般若。亦不依住。心亦不動。以是智故。故得無生般若波羅蜜。

心王菩薩言。尊者。無生般若。於一切處。無住於一切處。無離心無住處。無處住心。無住無心。心無生住。如此住心。即無生住。尊者。心無生住不可思議。不思議中可不可說。佛言。如是如是。


問:既無所指。明見之時見何物。

答:見無物。

問:無物如何見。

答:無物即無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

問:若然如是。教中佛云何亦說見。

答:佛隨世法。即是不見見。非同凡夫執為實見。究竟而論。見性非屬有無。湛然常寂

問:畢竟如何。

答:須親省察。


自己還有哪些憂慮,哪些畏懼,哪些不明白,哪些煩惱痛苦心裡沒有點b數嗎?


哈哈。。這個問題真的問得很好。我也曾經和人討論過。

一切皆為幻,實無有一法可得。

所以要是有人說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甚至說自己已經開悟了,都是瞎扯,也都是所謂的幻象、幻覺。

接下來的問題,我能力有限,還沒到那一步,無法肯定的回答。

就理論來說,該是幻還是幻。區別在於,我們常人是推理其是幻,人家是「明白」其真的是幻。

幻從本來,本中無幻,本也是幻。暈么?很多很多人都想去幻求本,其實是錯的。


有部很好的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裡面也提及了這個問題,摘取台詞如下:

空智:我們潛修佛法不應有得失之心。貪圖名聲就會有喜怒哀樂。出家人應超越善惡得失才可四大皆空。

……

空智:貧僧空智佛理膚淺,想請大師指點。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質性也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皆空,對不對?

達摩大師敲了空智一記。

空智:你為什麼打人呢?

達摩: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呢?看那看不到的東西,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

空智聞言下拜,眾人問為何向打自己的人跪拜。

空智:言語無法說清,只有用心來感受。

從根本上講實證到的東西都是幻覺,包括現在所處的狀態你的吃喝拉撒,但是虛幻的現象是可以發起真實的作用的,往上證,肯定是會碰到一些現象,達摩大師入定的時候,聽到螞蟻打架跟打雷一樣,如果碰到這種人,來一句這一定是幻覺,沒什麼的。

但是他們更有能力來詮釋佛法,為什麼?有第一手親身體驗的資料為佐證。

空性 的理解,參考 曉月若鏡答友的回答。


佛法實證以涅槃功德為參考系,涅槃,得大自在、不生不滅,與真實相應的永恆地安樂。這種安樂不是死亡,活著的時候就能證到的。證到並非有「生死」這麼一回事,生死也是一種假相,所以才說解脫生死。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有生滅相,而涅槃沒有生滅相。整個世間所有一切,仔細觀察都是無常、苦、無我、不凈,包括平常人所認為的「我」,也是不斷變化的「無常」,沒有恆長不變的實際存在,也就是「無我」,涅槃功德常、樂、我、凈。證到涅槃,才可以叫實證。

ps:其他東西,不值一提


知道是幻覺。

知道這個 知道是幻覺 也是幻覺。

接下來,其實是很難的。

保持知道。

願力其實是很重要的,他會影響你每個階段的體驗。


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為何佛教徒真假難辨!數月前我試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乃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 佛法真諦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爵士貓10 分鐘前

你是大師嗎!你有何資格鑒定佛法是真是假!

我在幾個月前,還試圖說清楚佛法。

今日看來,這就是痴人說夢話,胡說一通。哈哈哈。

1.佛道修行的生物機理就是生物物理化學過程。真的嗎?

2.修行其實就是你從後天的複雜的社會生活狀態,又放下了一切,你有恢復了孩童時代的純真與快樂。真的嗎?

3.佛道修行,我其實更認同海德格爾的哲學的觀察模式。真的嗎?

4.佛道修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法師認為 身病與心病說 身心不二。真的嗎?

5.佛道修行,天人合一的思想與佛學的般若學唯識學是一致的。真的嗎?

6.佛道修行,佛性真的存在嗎?佛陀在何處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陀是無條件的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的嗎?

7.佛道修行,宗薩仁波切心是根本 佛教徒的職責是避免惡業施行善業嗎?絕對不是! 善業與惡業都要超越 業是最難教導的內容。真的嗎?

8.佛道修行,「無我無非我」?,就是中道。諸佛或說我  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  無我無非我。諸法實相者  心行言語斷。無生亦無滅  寂滅如涅槃。中道就是寂靜涅槃。中道是一個奧秘。中觀的中道,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中道是超越語言的,是一個奧秘,這是一般人所不知的。真的嗎?

9.佛道修行,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這才是真的佛法與修行之道。

善男子,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是義故,我於此經而說是偈: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種:一、未來有,二、現在有,三、過去有。一切眾生未來之世當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眾生現在悉有煩惱諸結,是故現在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眾生過去之世有斷煩惱,是故現在得見佛性。以是義故,我常宣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乃至一闡提等亦有佛性。

我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切眾生悉有一乘,以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善男子,如郁單越、三十三天,果報覆故,此間眾生不能得見;佛性亦爾,諸結覆故,眾生不見。

  「複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嚴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諸佛之母。以首楞嚴三昧力故,而令諸佛常樂我凈。一切眾生悉有首楞嚴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見,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學的【緣起空性】理論,既是看的【物】【我】的緣起存在,又是看到【物】【我】的緣滅而非存在。【緣起空性】理論,就是一種在一霎那一霎那的微時間段,既是【存在】也是【非存在】,【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此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就是薛定諤的貓在打開蓋子前是處於生死疊加狀態,也就是物理的量子世界的狀態。我們的心識,佛學裡表達的就是一種【存在】與【非存在】是一種相續不斷的狀態。

佛學的心法心所法,也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五百種心法心所法】,來描述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但是佛學裡又有【一切法是本空,非實有,無自性】,告訴大眾,如果你試圖把心識的【存在】與【非存在】相續不斷的狀態確定下來,進行分別,就落入了【我執】【法執】,就沒有【如實知見】,就落入了非佛法、非法性、非佛性了。

也就是說,你一打開蓋子,你就殺死了【薛定諤的貓】,【薛定諤的貓】要麼活著要麼死了,不再是【生死疊加狀態】。現今量子通訊十分熱門,量子通訊就是保持【量子的疊加狀態】【量子的薛定諤的貓特性】而進行通訊的。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斷、非非常非非斷,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亦盡非盡、非盡非非盡,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義非義、非義非非義,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

【佛性者不可思議,乃是諸佛如來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三十三天】【無量劫】就是表達修行的【階梯和通路的】,【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所以【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就是表明【【修行是一個無限層次的展開與升級】】。

【念覺】只是【心識】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念不是我的一部分,而是客人】這個客人,只是【心識】新的層次對原來【心識】處在的層次的一個定義,視同為【客體】,而此【客體】還是一個【施設假名】,你看到的不是一個【有實體性的客體】。

【菩薩】就是一種修行的目標,就是如實知一切法的的實相。【菩薩】思想最早出自佛陀本生故事,後演化為一種修行人追求達到佛祖【佛】的境界的一種準備階段。佛祖在世時期,佛也認為自己是阿羅漢。佛祖滅度以後,佛教徒為了提高佛祖的地位,不再使用阿羅漢一詞,而分解出【佛】與【菩薩】兩種等級,【菩薩】的含義在初期大乘佛學是與【阿羅漢】一致的,所以初期大乘經典才會同時平等的出現【阿羅漢】【菩薩】,而不是大乘佛教中後期對於【阿羅漢】的貶低、抬高【菩薩】。

【法】本【無我】【無住】【無相】【無願】,人類既要以種種【假名法相】限制【法】,人類就不會明了【法】是【無名】而【無所擁有】【無所執著】,【法】既是存在於人類的生活之中,但是【法】又是遠離人類的生活而存有。

【法】【道】是整個宇宙的【法】【道】。人類只是一種宇宙的文明形態而已。現代人類5萬年以前才開始存在於地球。現代人類也必將自己毀滅自己。所以人類存於宇宙,必然而且必須接受宇宙的【法】【道】。這就是大般若經【一切法無所有,無所得,法即於五蘊,法又離於五蘊】。人類的種種概念,只是為了模擬宇宙的【法】【道】,表達宇宙的【法】【道】。

真實是什麼?在數學框架中,真實可能永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最終描述,科學探索者正如受了傷的菲羅克忒忒斯。自然世界中,不依賴於主觀觀測的客觀真實是否存在?在當前的物理學和數學範式中探索心理過程與意識,能否完整地詮釋真實?迄今尚未發現的未來的物理或數學是否有這個能力?

凡夫又問,【若有問者,是幻為學佛得作佛?或作是問,當何以教之?】

修行人就直接回答,

【幻與色無異也。色是幻,幻是色,幻與痛癢、思想、生死、識等無異。】

【幻不異色,色不異幻。幻即是色,色即是幻。幻不異受、想、行、識,識不異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

【菩薩學欲作佛,為學幻耳。何以故?幻者當持此所有,當如持五陰幻如色,色六衰五陰如幻。痛癢、思想、生死、識作是語,字六衰五陰。】

【菩薩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如幻人學。何以故?當知五陰即是幻人。所以者何?說色如幻,說受、想、行、識如幻,識是六情五陰。】

修行人要想證得正果,還是要從【五蘊】入手,明了【法無所得·,五蘊為幻,幻即是識,識即是幻。】【佛不作是學,為學佛得作佛】。

你的【心識世界】就坍塌為確定的【現實世界】,就是【業力】!

因為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最底層的邏輯都來自於【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你的現實世界的行為,有時是不受你自己理性控制的,比如你喜愛某個比你老很多的異性,比如你喜愛某種遊戲,比如你的一見鍾情,比如你天生就喜愛權力場的搏殺,比如你天生就是一個溫柔有愛心的人!上述你的行為,不排除,你在後天受的教育。但你想過沒有,其他人為何就沒有上述行為?

根子還是在於你的【無時間空間】的【心識世界】。

用佛學的思想概念表達,就是【業力】!

我的理解,佛祖的緣起法與空性法的本意,就是人類只有閉嘴無語,才可體知那個【不可住也不能住,不可想也不能想,不可發願力也不能發願力】的奧秘。

「本質的存在」不等於「存在的本質」。「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

「存在的本質」,就是人類思想對於當下的法相的言說,比如【有神或無神】【空性】【佛性 真心 妙有】【虛無主義】等等。而後就是重重的具象,比如各類主義,各種宗教模式。在現代「存在的本質」重重的具象,就成了商業成功,政治成功,個人的成功,以至於種種幻術、法術、騙術。

「存在的本質」是人類的假象,假名。佛祖佛學就是直接擊破「存在的本質」的種種假象,而引導有情證悟「本質的存在」。

所以中道必然是「本質的存在」指的是【那個不可言說、超越人類思想的奧秘】,是屬於宗教的,是【前理論世界】的,是一個奧秘。

本沒有我,自然就沒時間。時間,來自我的分別意識。在意識的量子世界,沒有時間。再加入了外部觀察者,自我意思就分別了世界,看到了世界的不同之處,看到了世界的變化,就有了時間概念。時間概念再內化於人的存在狀態,內化於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代代流轉,就有了先驗的時間空間之分別。

人類最底層的結構,也是為了信息的接受,存儲,處理,轉換,發出信息的一個最底層的結構。這結構的整體又是一個信息的集合體,這個信息集合體也可以作為整體,與【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相連通。這可以用人的瀕臨死亡的體驗,人的修鍊過程的天人合一予以解釋。 【存在】或者說【廣義的宇宙】的信息的一部分,也作為一個集合整體,與人類的某個人或某些人的信息集合相連通。

覺得一個大富豪,老年出家了,就意義重大。

如果王菲今天出家了,那就意義不一般。

比如李嘉誠今天出家了,那意義更加重大。因為一個成功的人士出家,意味著家庭義務社會義務與個人修行最好的平衡。

所以我希望馬雲,立刻出家!在事業最頂峰出家,那才是真的放下!

緬甸、泰國就有成功的政客、富豪出家的傳統,所以在緬甸泰國佛教徒是民眾從內心尊重他們!

漢地佛教梁武帝出家,至今天還被絕大多數中國人視為昏君!

只有在武打武俠小說中,皇帝出家才會視為英雄!

順治出家,今天有幾個人認為是英雄的行為,勇敢的行為!中國人都說順治皇帝是弱夫!這就漢傳佛教的歷史觀!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參見談錫永上師的《細說如來藏》,也許會讓你大開眼界。


你證到了自然明白,過往聖賢人所言不虛,我也沒什麼其他說的。


就像南懷謹說的,你自己吃飽飯了,還問別人我吃飽了沒?


推薦閱讀:

三自性是指三種不同的本體論嗎?
現在的佛弟子還需要修習禪定嗎?
什麼樣的機緣開始接觸,了解,學習心理學和佛法的?
釋迦牟尼佛前世的名字善慧童子,善慧是不是就說明了佛法的核心?
佛家講因果通三世,但是來世我已經沒有這一世的記憶,那麼來世我過的再好有什麼意義?

TAG:佛教 | 佛學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