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最好要接觸哪些東西?

想問年輕人被推薦值得接觸的東西,並不是說僅限年輕人,其他年齡段的人也值得接觸的。

鏡像問題: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 生活 - 知乎


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時代的年輕人,有一樣東西越早接觸越好——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這個老生常談的詞我們可能已經聽過很多次,但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隨處可見的謠言,還是那些「為了批判而批判」的聲音,其實都與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相去甚遠。大多數時候,我們都並不認為自己在面對繁雜信息和觀點時,是一味地全盤接受、囫圇吞棗。但是,多數人又似乎沒能做到有邏輯地、理智地思考並作出判斷。其實,這恰恰是由於我們在思考時陷入了一些自己都意識不到的邏輯誤區。

你陷入過這五種邏輯陷阱嗎?

1. 把「已知解釋」當做「唯一解釋」

在被告知了一個現象,或者得知一句斷言之後,只要不是完全不經思考就把它當作事實,我們就會想尋找原因——為什麼是你說的這樣呢?而此時持論者只要能夠提供一個看起來能夠說通,或者貌似十分合理的解釋,我們就會欣然接受,甚至深信不疑。

比如,一個朋友在你感冒時向你力薦一款感冒藥,他的理由是:「上次我感冒特別嚴重,吃了它就好轉了。」他的話聽起來沒毛病,似乎的確是吃了這個葯讓他的感冒好轉了。但其實,像類似普通感冒這樣的疾病,在最嚴重的階段之後,即使什麼也不做,也會稍微好轉,至少會回到病情的「平均水平」。這在統計學上被稱作「趨均數回歸」(regression to the mean)。雖然不排除這位朋友的好轉真的是歸功於藥效的可能性,但後面這種情況也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解釋。

其實,不僅是日常生活中,就連在科學研究里,一個結果也往往會有除了中心結論以外的至少另一種替代解釋(alternative explanation)。通常情況下,替代解釋並不是顯而易見的,它需要更加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而有時,也或許是因為斷言者已經提供了一種能夠很好地自圓其說的解釋,人們就不會想到,或者放棄問自己一句——這個現象還有別的可能的解釋嗎?

2. 把「相關關係」當作「因果關係」

「專家說,多吃燕窩讓人皮膚更好」,「專家證明,學心理學的人更聰明」,「專家說……」諸如此類的斷言,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但,這裡面可能包含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那就是混淆了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通常,如果要研究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比如燕窩和皮膚好壞,那麼可能需要在一群人中挑出一組吃燕窩的和不吃燕窩的,然後對他們的皮膚質量進行一個評估。如果吃燕窩組平均皮膚質量高於不吃燕窩組,那麼可以總結:燕窩和皮膚好壞之間是正相關關係。

但,我們能夠因此總結因為吃燕窩,所以皮膚好嗎?答案是不能。因為,這兩組人之間除了吃不吃燕窩這一變數有差異,可能還存在其他的變數上的差異,這些變數可能與吃燕窩相關。比如,愛吃燕窩的人也許本來就更愛美,更注重皮膚的保養,於是他們也會做很多其他事情來保養皮膚,比如吃水果、護膚、早睡早起等等。那麼,可能是這些他們其他的某一個共同點讓他們皮膚比另一組人好,也可能是這些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而想要證明因果關係,就必須排除掉所有的隱含變數。

有很多我們可能意想不到的事之間都存在著相關關係,比如,全球氣候變暖與海盜減少。但是,你會說全球變暖是因為海盜變少了么?

3. 訴諸人身謬誤(ad hominem
fallacy)
- 因為一個人的個人品質、興趣愛好或者過往經歷而攻擊Ta的觀點。比如,「那個科學家被證實過曾經虐待動物,所以他說的肯定是假的。」但其實,持論者的個人品質與其論證的質量並無關係。

4. 因人納言謬誤(positive ad
hominem fallacy)
- 對一個人或某個組織的積極評價直接轉移到對Ta觀點和論證的評價上。比如:「我愛豆這麼好,他說得肯定都是對的。」 「我愛豆這麼努力這麼優秀,這件事ta站xx那麼xx一定好。」

5. 訴諸公眾謬誤(appeal to
popularity fallacy)
- 「共識」,「大多數人」這樣的字眼也常常出現在斷言和論證中。但其實,認為多數人支持或者相信的觀點就是正確的,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假設。這就像一個謠言可以被廣泛傳播,並讓大多數人都信以為真,但並不代表它就是真的。

那麼,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開頭我們就提到了,帶著偏見、「為了批判而批判」的思維並不是我們所要強調的批判性思維,美國專門教授和研究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學者Brooke Noel Moore和Richard Parker將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定義為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比起「批評、評判別人」,批判思維更多指的是保持思考的自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不被動地全盤接受

在批判性思維者身上,被動接受外部信息的海綿式思維,與謹慎分析過濾泥沙的淘金式思維方式常常是並存的,因為即使是「淘金」,也需要盤裡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量或知識儲備才行,而海綿式思維的確是一個可以在前期收集大量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如果你想習得批判性思維,你首先還是需要大量吸取知識和信息,作為你的基礎,這樣你才有可能,獲得辨識好壞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如何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首先,Browne和Keeley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會提問。當人們只是被動接受觀點時,很容易就會被持論者的思路所影響,失去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此時,作為讀者和聽眾,最好的保持專註和理智的方法就是不斷對內容提出批判性的問題——為什麼作者下了這個定論?有什麼證據支撐嗎?證據來源是什麼?證據本身可靠嗎?

除了不斷提問之外,還需要學著質疑「想當然」的假設(assumption)。我們基於自己或他人的經驗,對於一些習以為常的既定「事實」大都不會費力氣思考,也鮮少存疑。比如,晚上應該睡夠8小時,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一天要喝X升水……但這些想當然被當作事實已久的假設,並不一定是真的。從這些「想當然」已久的假設開始深思,能幫助我們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理性思考的習慣。

此外,在練習理性思考之前,我們也要認識到自己目前思維邏輯上的誤區和偏見。很多時候,我們在打開一篇文章以前就已經帶著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偏見了,我們甚至還會帶著偏見去尋找斷言。

比如,一個人有著迫切的想要減肥的願望,Ta看上了一款瘦身食譜,於是在網上開始搜羅關於這個食譜的反饋和意見。如果這個人心裡已經對這個食譜抱有很高的期待,躍躍欲試,那麼Ta可能在查資料的時候就會有意無意地,更關注那些正面的信息或觀點,而刻意忽略、或是更挑剔地看待那些負面的觀點。而為了幫助自己避免在做決策時被這樣的偏見和誤區影響,並理智地分析現有的信息和觀點,最重要的就是先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有認知偏差的存在。

批判性思維看起來不難,但在實際生活中,去應用和思考卻是很難的,希望未來我們在聽到他人或自己論證某些問題時,都能夠跳脫出來想一想,有沒有出現邏輯上的陷阱?希望你能不被任何「權威」或者「主流」的聲音裹挾,永遠自己判斷,因為只有你能對你的生活負責,也只有你為你的生活承擔後果。要記得,沒有人值得你交付出自我判斷的權利。

以上。

相關文章 大多數人都這樣說,也不表示它就是對的 | 批判性思維:你有沒有陷入過這5種邏輯陷阱?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年輕人一定要接觸

比你優秀的人,以任何方式,線下的線上的.

我這麼說好像顯得很功利.但確實是這樣.

因為你得知道,很多時候.人是很容易固步自封的.很容易就自我滿足和感動.特別是當你埋頭苦幹的時候,時間一久,很容易你就會陷入一種我這麼努力我好為自己感動我應該已經蠻厲害的錯覺里.

如果這時你沒有抬起眼睛去看看別人,看看比你厲害的人,你很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我意淫的情緒里.

特別是正在為某個目標而努力的人.一定要去關注和接觸在這個領域比你厲害的人.去觀察他們,學習他們,不斷的思考他們的工作方式,思維模式,能力特質,擅長與缺陷,這能讓你保持清醒.然後,再與自己對比,再把可以操作的部分套到自己身上.

人千萬不要把自己完全的圈在一個世界裡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埋頭苦幹.這樣干很可能的結果就是你如此努力但卻遠遠比不上很多輕輕鬆鬆就比你強的人.

比如當你處在一個周圍都是庸碌之人的環境中,你稍微用點心就覺得自己好出色我好為自己感動.但如果你拔高一個層級的環境去看,卻發現那裡最差的都能全方位碾壓的你不要不要的.觀察比你優秀的人是很能打碎這種廉價的自我意淫的.

所以我一直認為去參加最優秀的大學的一些項目夏令營什麼的其實很好,能告訴你在學生這個領域,最頂尖的人都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做事的.

這是一個信息社會,這是最好的工具.一定一定要學會好好掌握它的便利性.如果周圍沒有,那網上多的是在此領域比你強而又願意分享的人.

勇敢一點,去接觸去觀察去跟別人聊聊用你一切能想到的方式去搞清楚別人為什麼比你強.

以我自己的例子,剛剛健身一段時間的時候,我特別刻苦,又學習了很多飲食的東西,效果出的很快.很快我的背就變成了這樣.在我們學校周圍的那個小健身房裡委實算是一個小肌霸了.

我覺得自己練的又刻苦又會上網查資料,而周圍的人還在糾結要不要吃蛋白粉.我心裡的優越感頓時摁不住了.

當時太肥了不忍直視...現在不是這樣別取關!!

然後今年年初換了個健身房.很大設施很好,進去的第一天就被接二連三的暴擊.

你們怎麼這麼大,你們都是外星人嗎,我不想練了....

我坐在場邊搓著手看著自己的小背心心裡滿是悲憤我特么之前這麼努力的啊,你們都是些什麼東西啊...

上一個後來成為朋友的哥們吧.

那天結束的時候我在場邊蹲了他很久,終於逮著機會上去

哎 大哥 那個我覺得你練得掉渣天 能請教下你嗎

他瞥了我一眼 你几几年的

我一愣 我9X

他說 哦 我比你小一歲瞎叫什麼大哥

我....你特么這塊的跟山一樣滿臉兇悍 後背還紋個斗戰勝佛你瞅瞅你像個10幾歲二十不到的人嗎我不叫你聲哥我覺得不太嚴肅....

然後之後我們一起練 我才發現

原來我以為有效的訓練方法是那麼低效率

原來很多動作可以這麼做 原來訓練應該這樣安排 很多很多 我才發現我做了好多無效的努力 毫無用處.如醍醐灌頂.

再後來遇到個老外 運動神經學博士 四川一隻足球隊的體能訓練教練 健身15年

又是一頓打臉暴擊之後

我反思總結了很久才把這個以前知道的模模糊糊的道理想明白

一定要去接觸比你優秀的人.因為很可能你跟他聊的幾句話,能讓你少走幾年的彎路.

千萬不要讓你周圍的世界限制了你的眼界,網路是一個很好的東西.有一個遼闊的視野,對你今後非常重要.

前人的經驗是有用的,但你要分析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得出的這種經驗,再結合你自己的情況進行思考,思考共性與不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要不斷的分析他,學習他,搞明白他的所有,然後直到有一天你看著他覺得他也不過如此的時候,你就可以尋找下一個目標了.

不要固步自封,不要自我感動,時刻保持清醒與感知周圍的能力.能力不足就去學,去摔跟頭,去不斷的總結.年輕給了你最大的資本就是時間.

感謝收看,共勉.

最後幾點建議

臉皮要厚,說話要好聽,是你要學習別人,還要讓別人考慮你臉皮薄不好意思說話不自信等等等等脆弱心理?

開口說話,冷場也要說話,臉紅也要說話.

別人不理,嘻嘻哈哈也就過去了.

想要改變,就別畏手畏腳.

又要進步要改變,還想著要姿態好看.

別太貪心了啊.

最後如果點進我的主頁里再點個關注你會收穫一個超酷的朋友

現在的照片在這個回答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96601/answer/257720096

歡迎關注微博風趣智勇篷小哥

微信公眾號很帥的健身指南

接地氣且有用 關注吧老鐵!


年輕人要接觸基本的化學知識。

這裡不是說要讀化學專業,而是指要具備一些基本的化學常識。那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呢?這裡介紹幾點。

第一、讓你了解常見藥品的成分。

在感冒藥說明書看到「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成分,你要想到其功能是退燒或緩解疼痛;看到「布洛芬」成分,你要想到其功能是退燒、鎮痛和消炎。目前很多所謂的「中西藥復方製劑」,真正發揮作用的其實是西藥成分,這就是利用老百姓相信中藥毒副作用小這一觀念在收智商稅罷了。比如,2014年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警告的中西藥復方製劑「新復方大青葉片」,其有效成分就是撲熱息痛等西藥;而用於鎮咳的「復方甘草片」,其有效成分其實是阿片粉而不是甘草,阿片(也叫鴉片)是一種麻醉品,通過作用於大腦中的咳嗽中樞,暫時抑制住咳嗽反射而發揮作用,這種成分不僅副作用較大而且有成癮性。

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化學結構式:

布洛芬化學結構式:

另外,購買藥品時候,你常會看到很多藥品的名稱上帶有「左或右」,如左氧氟沙星、右旋布洛芬等等,這裡的左右指的是左旋異構體或右旋異構體,其效果往往要好於相應的外消旋體(名稱中不帶左或右的藥物),比如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就比氧氟沙星強。

第二、讓你看懂化妝品說明書。

看到甘油、丙二醇、戊二醇、丁二醇、山梨醇等,你要想到是保濕劑和溶劑;看到胡莫柳酯、甲氧基肉桂酸異辛酯、鈦白粉(二氧化鈦)等,你要想到具有防晒功能;看到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鈉等,你要想到這是表面活性劑;看到煙醯胺、苯乙基間苯二酚,你要想到這是美白成分;看到檸檬酸鈉或苯甲酸鈉要想到這是防腐劑。總之,只要仔細看看同類化妝品的說明書,你會發現成分都是大同小異。

第三、讓你避免一些生活中的危害。

油條是很多人喜愛的早餐食品,但是油條的膨鬆劑常常含有明礬,明礬中的鋁被人體吸收後很難排出體外,在人體蓄積可能會造成多種傷害。近年來,很多研究指出鋁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並與老年性痴呆有關聯,蓄積在人體內的鋁還可能引發貧血、骨質疏鬆等(關於鋁對人身體危害的研究論文有很多,這裡列舉一篇:How aluminum, an intracellular ROS generator promotes hepatic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 the metabolic tale. Cell Biology and Toxicology 2013, 29, 75–84. DOI: 10.1007/s10565-013-9239-0)。總之,油條盡量不要多吃。

再比如,潔廁液和84消毒液絕對不能共同使用。潔廁液主要成分一般是鹽酸,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兩者混合會產生有毒的氯氣,容易造成中毒。

另外,生活中如果不小心打碎水銀體溫計,應妥善處理灑落的水銀,因為水銀易揮發且其蒸汽有毒,可能造成大腦和肝臟損傷。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開窗通風,再用滴管或紙片將顆粒較大的水銀收集到一個有水的飲料瓶里,接下來在剩餘水銀的細粒上撒些硫磺粉或鋅粉(如果真買不到這兩樣東西,就用膠帶去粘,然後用濕的紙去擦,基本能除乾淨),最後把所有接觸過水銀的東西轉移到剛才的飲料瓶里,並密封好,交到居委會或當地環保部門。

第四、讓你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冷知識。

我們常看到鉛筆上有HB、2B等標誌,那這些標誌代表什麼呢?鉛筆的筆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的。「H」是「hardness」(硬度)的詞頭,「H」前面的數字越大,筆芯中粘土比例就越大,筆芯相應地就越硬、字跡就越淡。「B」是「blackness」(黑度)的詞頭,「B」前面的數字越大代表石墨比例越大,筆芯相應地就越軟、字跡就越黑。普通鉛筆標號通常為「HB」,說明軟硬適中。石墨鉛筆一般分 6B、5B、4B、3B、 2B、B、HB、F、H、2H、3H、4H、5H、6H、7H、8H、9H、10H等18個硬度等級。下圖列舉了6B至6H鉛筆的黑度變化:

(圖片來源:3 x Staedtler Tradition Pencils 14 Grades Available 6B to 6H Also HB with Rubber | eBay)

再如,我們日常使用的「錫箔紙(錫紙)」裡面根本不含錫,其成分是鋁,也就是說其實是鋁箔紙。那為什麼還有人稱呼其為「錫箔紙」呢?這裡有個歷史緣由。早在19世紀末錫箔紙就出現了,它被用來包裝食品或香煙,到了20世紀初鋁箔紙開始面世,由於錫箔易使食品帶有異味且其延展性不如鋁箔,所以錫箔逐漸就被便宜又好用的鋁箔所取代,但「錫箔紙」作為一種習慣稱謂還是保留了下來。


是成熟的內心


閉上眼睛……想像一下,2067年,你已經七老八十,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臃腫老態,沒錢沒權,生活不能自理。你對上帝許了一個願望:「求求你,讓我再年輕一次吧!」上帝說:「好的。」

於是「嗖」的一聲,你睜開眼睛一看,你回到了現在,現在是2017年3月22日,你又年輕了一次。

可是,這一次,你打算怎麼活?(非原創)

這次,你就知道你想要接觸什麼了。

很多人說,不經歷一回,你依然不知道自己該怎麼過。其實我想表達的是,至少你現在躺在床上睡大覺,或者說待在網吧打遊戲都會覺得墮落,覺得不安,想把現在過好。

是時候再更新一波了,很多人說這是雞湯啊,抖機靈的答案,沒毛病,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

但每一個對自己不夠滿意的人,每一個來看這個提問的人都想把自己活好,讓自己優秀。然而年輕,大家都處在提升自己的階段,無非就是健身、看書、旅行、交友什麼之類的。但是總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累,你會覺得沒什麼成效,你想放棄。這個時候,這段話給你的感觸會十分大(反正我每次都是這樣)讓你覺得你不應該放棄。

總之,年輕,多造作,多犯錯,多經歷。至少以後不再年輕了可以有故事講給兒子或者孫子聽。

加油!


接觸一個自己的興趣

培養一個自己的愛好

付出時間去投身於你的興趣

對得起你的喜歡

For example

我,一個大三的老學姐。從小喜歡跳舞,無奈生在農村,家人都認為學那些業餘愛好會影響學習啊什麼的。所以一直只是喜歡,只是羨慕

終於,媳婦熬成婆,大學了。想著終於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呢?一身老骨頭,硬的要死,最後選擇了拉丁舞。從大一剛入學開始學習,到現在三年,一直堅持上課自己練習,大大小小的比賽都積极參加。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高跟鞋穿不了。每節課腳上至少磨兩個泡,就這樣磨了半年,幾乎腳從沒有好過。在一個比賽前集訓一個月,一個腳起了六個泡,疼嗎?皮糙肉厚,疼的沒感覺了。總之到現在三年,每天在自習室坐一天,學習一天好累,回宿舍還要扭扭腰,壓壓腿。劈叉劈不了,身體還不太靈活,不過有什麼關係呢?

我又不是專業的舞者,我喜歡,我一直堅持就好了!

寶寶們看完可不可以施捨一個贊呢?

美麗的人都在點贊

丑的人看完就跑☆

小仙女邀私聊個五毛錢的?

……………………………………………………………………

馬上破五百贊了??天哪,作為一個知乎小白,受寵若驚。隨手回答了一個問題,記錄了自己的日常,卻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給我點贊,給我評論。我看到的都認真回復大家了。

甚至有寶寶找到了我的微博,很開心,很激動,認識這麼多朋友

……………………………………………………………要破七百贊了嗎???破八百爆照,哈哈哈哈

修改答案是2017.12.1

距離考研剩22天,

每天在激烈緊張的複習中

壓力太大,昨天晚上失眠了

黑眼圈掉到了下巴

身上的肉也更厚實了

再堅持22天,加油!!!

……………………………………………………………

嗯,考研結束,兌現承諾,來爆照

灰色衣服的是我啦


反思,研究,學習的能力。

學習能力:超強的學習能力並不只是你能多快的適應並勝任你的工作,而是讓你知道現在能做到什麼,你現在不能做到什麼,還需要什麼。

沒有學習能力的人,只能變成一份工作的熟練工,和經驗工,而不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裡汲取養分,不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學習的,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於是就把自己關在自己的世界裡,拿著可以活下去的薪水,有一天發現自己好像不太滿足自己的現狀的時候,發現已經無法再上一層樓。

由於知道我大學的專業是心理學,所以很多人會告訴我,他們也想學習心理學,但是不知道從何學起,有沒有什麼書本可以推薦,我推薦的永遠都是每個心理學生大學一年需要讀的書,而不是更有趣更好讀的一些讀物,當你學習任何一個學科,從事任何一份事業,你都需要知道你接觸的事情的深度和廣度到底能到達什麼樣的限度,你需要很清楚的知道你該如何接近這個限度,而不是說哈哈社會心理學好有趣我覺得我懂了,這一點用都沒有,你根本不知道社會心理學到底是什麼,跟其他的心理學有什麼關係,你該如何用合適的研究手段開展一項研究,研究了也不知道前人在研究什麼,你的研究到底在幹什麼,你就像一頭扎進大海的小胖子,遊了一下覺得自己很爽,但是又不知該游往何方,索性招招手讓人把你接上去,然後回到陸地上和別人吹噓自己在海中見到的景色。

永遠知道你在學什麼,你需要學什麼,學到的東西該如何實踐。

研究能力:那麼你該如何甄別一樣東西值不值得你學,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做,開展一個項目你該如何達到預期,一個專家說的話到底可不可信。

這需要你有針對某一點的快速深度學習能力,這裡叫做研究能力。(可能在有些國家你還需要有合適的翻牆能力)

比方說你的老闆需要你從多種維度研究新零售,或者告訴他互聯網+到底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或者你心血來潮想知道男人為什麼會對女人的乳房和屁股感興趣,這都需要你有極強的快速深度學習能力,也就是研究能力。

你需要熟知一些文獻,深度內容的渠道,美國大學的research method是本科學生的必修課:1.如何精準的找到相關文獻、書籍 2.如何快速提煉要點 3.他們和你想研究的關係是什麼

或者,去問你能接觸到的最專業的那個人,這也是知乎、果殼,以及知乎live、在行為什麼能如此火熱的原因:省去你的研究過程,直接讓你利用碎片時間就能獲得精華。(但是我並沒有說年輕人要多接觸知乎、果殼,你沒有第一點:學習能力,把知乎翻個底朝天也沒用)

反思能力: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是人類與其他生物重要區分所在,同樣的,也是人與人產生差別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能力。

一個出色的操盤手,德州撲克職業玩家,廣告策劃創意人,互聯網大佬,任何一個職業的人,他們能夠比同行更成功,一定是因為他們花了比學習、研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反思上。

我做了這件決定,花了這麼多精力,達到預期了嗎?可以變得更好嗎?有哪裡還能提升?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失誤?我的同行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嗎?我的同行能比我做的更好嗎?這件事情對我的未來有什麼幫助?

相信我,人們的行為習慣是很難改的,不反思不重複學習的人,犯的錯誤會變成習慣,弱點會變成根深蒂固的缺點,人格標籤會越來越明顯,在你享受做成一件事情帶來喜悅的同時,花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復盤,才能無往不利。


年輕人要學會拒絕,一段時間內,專註地接觸一件事,把它做好,然後,做另一件事。


適當的學業/事業/生活上的打擊。

勵志獎學金離你遠去時,對你的努力進行了打擊,

競選班幹部與你擦肩時,對你的自信進行了打擊,

黨員推薦書和你無緣時,對你的信仰進行了打擊,

表白的女神把你拒絕時,對你的愛情進行了打擊。

只會阿諛的同事晉陞時,對你的奮鬥進行了打擊,

領導的黑鍋甩給了你時,對你的自尊進行了打擊,

客戶的冤枉強加給你時,對你的心靈進行了打擊,

下屬的不理解塞給你時,對你的善良進行了打擊。

父母對你產生了質疑時,對你的人生進行了打擊,

配偶對你所為不信任時,對你的自強進行了打擊,

朋友經常性對你揶揄時,對你的感情進行了打擊,

子女不理解你的辛勞時,對你的付出進行了打擊。

創業失敗帶來了嘲諷時,對你的自信進行了打擊,

生意夥伴背地放冷槍時,對你的心情進行了打擊,

客戶突然要求不合作時,對你的事業進行了打擊,

合伙人自私自利撤資時,對你的友情進行了打擊。

一帆風順的人生路,固然會令所有人嚮往,

但突如其來的打擊,往往會使你不知所措。

人生需要適當打擊,哪怕它令你淚流滿面,

每次打擊後的調整,才是伴隨一生的財富。


有人說知識、運動,笑了笑。活到老學到老,運動到老,並不是年輕人專利。

就從政從商而言,我認為年輕時最好強攻一下演講和辯論。

因為社會很少有給當眾演講和辯論者糾錯的機會。知識少可以惡補,運動少可以堅持,台上出醜如何彌補?

上台少,只有發抖!你如何當眾論述自己觀點!如何說服眾人!如何調動手下!如何彙報工作!

如果換在20多年前,我一定會抓住每個展示自己的機會。


接觸即使是挫折也值得去嘗試的事物。

接觸自己害怕可能會失敗的事物。

接觸小圈子以外比你優秀的人,接觸男神女神,接觸大牛,不是為了人脈,不是為了佔有,而是去接近他們,學習他們的思維模式,看他們身上有哪些可以借鑒的。

你看見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


你覺得自己不會說話,去,報名演講和辯論。

你覺得身材不好,去,硬著頭皮衝進健身房的機械區。

你覺得人緣不好,去結交那些人緣好的人,請他們幫你引薦。

你覺得你無法接近一個姑娘,去找她的閨蜜問一問。

你覺得表達不安很羞恥和怕被拒絕,請直接講出來你很怕。

你覺得學分gpa不夠,找你的老師諮詢。


主動被打擊,比你被動打擊的痛苦度要低,你會知道,這是你選擇的。

把自己的面子揉碎,鍛煉自己的承壓能力,令自己成長。

在某一天,你忽然就發現,你走了很遠很遠。該得到的早已得到,以為會喪失的,並未喪失。

INNA:你認為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INNA: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強迫症?

INNA:你在人際交往方面吃過哪些虧?


1.接觸生活。

抓住機會去體會,去探索。

去一個你喜歡的城市,找一個你喜歡的人,留一段你喜歡的記憶。

學習一些你喜歡的知識,和老師有一段關於人生的談話。

去交很多能玩在一起的朋友,再找幾個能真正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如果專業不喜歡,也要有耐心試著學習,畢竟任何專業想達成高度都需要吃苦。同時,發展一門可以成為副業的愛好,趁年輕多去嘗試,如果真的想轉專業,看看有沒有運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自己能夠賴以生存的手段(此處提到運氣是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真正把喜歡的事情做好,喜歡是喜歡,喜歡與能做好是兩件事,葉公好龍者大而有之)。

2.接觸社會。

十八歲已經有初步進入社會的能力了,在與周圍的人和事的接觸中,應該對自己的學業乃至以後的事業有一個很清晰的規劃。這份規劃不僅僅是喜歡做什麼,還包括去實踐,去發現什麼是適合的。喜歡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去做,要結合興趣發現自己最適合的、有優勢的學科與職業。

3.接觸自我。

做人這件事,其實輪不到我來對別人的規劃指指點點。做一個真誠善良的人也好,戴著面具的人也好,都是自己的選擇。只不過個人來講,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真誠善良是一個不會讓自己吃虧的好品質。也許在某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上會吃虧,但經過長久的時間檢驗,真誠善良的人無疑會收穫更多踏實陪伴的朋友,甚至更多有眼光的boss的賞識。短暫的利益只是短暫的收穫,真正長久陪伴自己的是真正的朋友和真心賞識自己的合作夥伴。

4.接觸世界。

大多數人從小到大都是隨波逐流,別人做什麼自己也做什麼。沒有機會也沒有意識去想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自己在世界裡怎樣做才能平衡生存。需要去慢慢觀察慢慢體會的東西太多了。甚至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適合什麼樣的伴侶,都要慢慢去體會。

5.接觸孤獨。

到了十八歲,可能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周圍永遠都有朋友。原本的朋友們可能在世界各地的奮鬥,也都有了不同的生活。這時候感受的孤獨會比學生時代強烈很多。但需要學會孤獨,享受孤獨,適應孤獨,把孤獨的時間規劃好,去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時光會讓人有更多收穫。

6.學會珍惜。

其實一直都需要珍惜身邊的人,只不過隨著自己逐漸長大,周圍的人都在逐漸分散或分離。親人愛人朋友們,是他們的陪伴讓人生不孤單,所以學會珍惜也是讓自己幸福的重要條件吧。

年輕時代,如果想做,能做到很多事。如果不想做什麼,這些時光也很快就過去了。

祝你們珍惜年輕的日子?


我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1 . 堅持去鍛煉身體,健身(我一周練6天,每天腰酸背痛,但是很快樂)

2 .堅持早睡早起(6點操場3km)

3 .堅持去讀書,讀一些暢銷書或者好書(雖然我不知道什麼是好書,因為說實話我只是一個三本學生)

4 .反正每天必定網易雲音樂陶醉一小時左右吧

5 .多練習一下你的字(對以後什麼的真的挺有用的,字如其人)

6 .和正能量的人一起多玩(健身房很多,每天跟他們一起,重點是沒有妹子..... )

7 .培養一個興趣愛好(吉他,舞蹈,話劇,攝影,鋼琴,唱歌,或者其他只要正能量愛好的)8 .對,我還會看看英語(都大三了,還在考四級,真的是感覺自己太沒用,就算每天學習幾個單詞也算,慢慢開始一點點積累就是)

我也是剛玩知乎,一直都是在看別人發一些東西,感覺可以從裡面學習到很多東西,自己說的話跟別人差好多,一字一句裡面用詞不一樣,就知道自己差的是有多遠,一個沒什麼文化的三本生,在慢慢的積累著知識,因為我知道以後一定會有用的到的地方.

一直堅信一句話No Pain No Gain,第一次發這樣的文章,不懂的太多,望指正,像你們多多學習,加油.

---------------------------------------------分割線

你們說這不好堅持,確實,作為答主的我這幾天考試,我tm居然也放棄了,想刪自己幾個大嘴巴,最近去鑽研艾灸了.....


毫無疑問是外語,而且尤其是英語。

一方面,目前來說,優秀的英語能力在就業中仍然頗具優勢。

另一方面,優秀的英語能力可以在很多地方提高生活質量。比如你不用再花時間等字幕或者下載字幕了,比如你可以隨意玩英文遊戲了,比如你出國旅遊時候再也不用擔心語言問題了,比如你可以撩更多的小姐姐了……


2017.5.25 更新

更正語句中的病句錯誤

感謝知乎友指出的我回答中的錯誤,導致看不懂,請原諒我理工男不會寫文字哈。。

以下是原回答

------不請自來。。

1. 異性接觸和性。這一點放在第一的位置,男生女生不管你有多優秀還是有多麼low,你永遠得承認自己是動物,所以與異性接觸一定會是你年輕時肯定要做的事。男生早點看到一個讓自己心動的女生,並且主動追求,追到了好好愛她,好好讓她幸福,追不到的話失敗就失敗,其他比這個優秀的女生也有很多,換人繼續。女生同樣的,如果有男生追求你,放低一點自己的對男生的要求,男生追你的時候一定會覺得這個男生這不好那不好,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你發現自己25歲過了還沒有談過戀愛。性是同樣的,發生性行為這個事情上,年齡越大會發現自己真正要發生性行為時的恐懼心裡越大,這一點女生尤為明顯。戀愛和性的問題上,永遠不要等到找到一個可以走一輩子的人了再發生,而是發生了之後再考慮能不能一起努力走一輩子。

2. 經濟學思維。這裡指的是經濟學思維而不是經濟學,經濟學是計算各種模型趨勢什麼的,經濟學思維是一個人能理性的看待世界,並且它也是與現在社會發展所匹配的價值觀的思維方式。這裡推薦去看看《羅輯思維》中對經濟學的各種介紹(暴露自己啦~),有了這種思維方式之後對自己職業發展,個人發展都很有幫助。

3. 健身。這一點不需要多解釋,如果男生脫掉上衣可以看到胸肌和腹肌,女生夏天漏個馬甲線和大長腿,足以說明健身的重要性了。

4. 謙虛。人越小的時候,越會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牛B的人,人在嬰兒的時候想喝奶的時候哭就有奶,睡不著哭就會被哄著睡,自己是全能的,長大之後會逐漸加大對這個世界的了解,然後就會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但是如果自己沒有一個謙虛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對於自己不能理解和控制的所有事物都是抱著敵對或者抵制的態度。舉個比較好理解的例子是我們中國社會中常能看到有人討論起國家大事,感覺中國美國朝鮮日本就是自己的玩具一樣,然後說中國就應該造核彈炸平日本什麼的,這種不懂的謙虛的人,平常真的讓人很討厭。

5. 一個人生活的能力。人遲早要長大,獨立面對一切,早點學會一個人獨立的生活。

要去做實驗了,暫時寫這麼多。。希望對看到的人有點幫助吧~

-----

補充心情,居然沒想到昨天做實驗前刷到一個自己可以回答的問題,回答一下就超過200個贊了,太感動了。。


1、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精神食糧不可斷。不求有多麼飛揚的筆墨,但求不是那個完全無知的人類,不與這繁華世界脫軌。

2、運動。定期定量的運動會使自己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挖掘一項自己喜歡而且能堅持下來的運動,長此以往對於體質和容貌都會有很大的改變。

3、旅遊。走過不同的地方,遇見不同的人,置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感受各地的文化與風俗,開拓眼界,寬闊心胸。

4、學習。學無止境,找自己喜歡並擅長的東西可以長期學下去。接觸不同性質的事物都可以變成好奇寶寶,對其來源本質一探究竟也是有趣。如果可以,可以多學習一至兩門語言。

5、音樂。無音樂,不激情。作為無國界最容易產生共鳴的事物之一就是音樂。欣賞不同風格、不同國度的音樂,調節心情,享受藝術。

6、孤獨。在人群中其樂融融,拋開人群,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和孤獨做朋友,留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梳理自己的生活,進行深度思考,豈不快哉。

7、感情。此處包括親情、友情和愛情。任何一份人際關係都需要用心經營,任何一份感情都需要用心對待。不要等越來越老了才發現身邊人的可貴。家庭也好、朋友也罷,戀人也好、配偶也罷。每次的相處都是見證彼此人生的重要時刻。所以對於感情,任何形式的,都要用心去接觸。


年輕人要多讀書、多運動、多接觸優秀的人……這些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要補充一些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東西:

第一條 多接觸自我保護的相關知識。

這個絕對要寫在第一條。

現在很多觀點支持年輕人活出自我,尤其是90後,95後,00後,個性十足。但大多數人不會告訴你,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要學會保護自己。

年輕時你可以放任自己通宵熬夜打遊戲,但年紀大了你就可能得腸胃病,脂肪肝,頸椎病,肩周炎。
年輕時你可以放任自己打籃球踢足球到精疲力盡,但運動造成的慢性損傷可能讓你的下半輩子只能「望球空嘆」。
年輕時你可以放任自己冬天穿絲襪吃冷飲,但等到你以後想生孩子的時候可能出現痛經、宮寒、甚至流產。
年輕時你可以放任自己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旅行途中並非你想像的那般詩意美好,還有可能埋藏著各種險惡。
年輕時你可以放任自己泡吧蹦迪一醉方休,但夜長夢多正是有些人乘人之危之時……

這些不是危言聳聽,這只是自己經歷過、見識過的一些真實的東西。

年輕人要學會保護自己,這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多接觸一些運動保健、兩性保健、生理健康、旅行安全之類的知識。我衷心希望年輕人能有資本去成就和享受更好的未來。

第二條 多接觸自己。

學會和自己對話,早點知道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內心有怎樣的訴求,宜早不宜遲。當然,這應當是符合人格發展的一個自然過程,揠苗助長也不好。

多接觸自己,不是說要讓自己變得封閉和孤獨,而是通過和別人交流,通過和社會交流,通過和知識交流,來觀察自己。這是一個自我整合、自我完善的過程。

相關答案可見:如何整合內心的衝突和混亂,構建、形成自己穩固的人格? - 知乎

另外,推薦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作者:斯科特·派克)

第三條 多接觸這個世界。

工作、結婚一段時間以後大部分人的精力會逐漸轉向一個固定的圈子——單位或者家庭,久而久之成為一個舒適圈。這時候想要跳出來是很難的。至少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跳出舒適圈不是嘴上說說那麼容易,因為牽絆太多,顧慮太多,而且更重要的是——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

所以,趁著年輕,有時間,無顧慮,多接觸這個世界。在有機會、有能力的條件下去體驗世界上不一樣的事物,會大大增加你的眼界,格局。同時,也會減少你的偏見與狹隘。

第四條 多接觸不同的人。

職場里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個觀點我部分同意。只是要把「不如」換成三者的並列關係。

多接觸不同的人,是讓你能夠認識人性複雜的多面性,是讓你能夠看清一些人際交往中典型的伎倆,避免被人利用。

接觸的人多了,你就容易分辨那個同事說的是不是真心話,這個老闆是不是在畫大餅,那個客戶是不是在忽悠。別人是在幫助你還是在利用你,對方是在認真說話還是在玩套路……

人性很複雜,多接觸一些人,懂一點人性,既能保護自己,也能更好地與別人相處。

小結

接觸這麼多東西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生存的技巧,學會接納和欣賞自己,學會理解和包容這個世界。

許多人告訴你要follow your heart,但很少有人告訴你怎麼follow。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是戰略規劃的能力。

而這種能力,是在你接觸了人生百態,經歷了千錘百鍊之後才能習得的。

有些人年輕人走得很順很穩,那是他們父輩用這種能力指導了他們。大多數人的路,還得自己摸索。


概率與統計思想,還有正確的賭博心理: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159661?utm_source=com.google.android.gmutm_medium=social


———by 李果《Bboy》

至少在一個,最好在多個領域,取得碾壓同齡人的成就。

知乎把「優越感」批判得太政治不正確,卻沒想過,人之所以為人,只在異人處。

獨特即吸引,平淡即平庸,多麼樸素的自然規律。

這個領域是什麼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在一個領域得到了快感,對人生的熱情才會破土而出,個人的潛力也才會井噴一樣全面爆發。

你會轉筆,就轉到極致。你從小踢球,就練到稱霸全校。你喜歡打扮,就讓方圓十里都知道有你這麼個妖艷賤貨。你喜歡編程,就抓緊時間在大多同學沉迷農藥時,學個爬蟲裝個逼。

裝逼要趁早,越往後被打臉的成本就越高。

人的一切熱情都源於某個偶然的開始,偶然的成就引發的蝴蝶效應而已。

而年輕最大的好處就是,即便此刻你依然處處平庸,你也有大把時間,撞出個缺口。

只要裝逼成功一次,牛逼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年輕等於大把未利用的時間。

大把未利用的時間等於無限嘗試裝逼的機會。


接觸更多的人。我知道獨處是知乎的政治正確,但是不主動接觸更多的人就無法掌握社交的規則,這是讀書學不到的。


推薦閱讀:

在一天的什麼時候喝牛奶最好?
你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Fitbit Flex 智能腕帶的使用體驗如何?
有一個長的很帥的朋友是什麼體驗?
有沒有不用熬夜收入還不錯的工作?

TAG:生活 | 經驗 | 生活方式 | 生活常識 | 年輕人 |